一直以来,在我的认知里,赞扬在现实生活中,是人际交往的一把利器。但是看完《赞扬与责备:剑桥大学的沟通课》这本书后,我的这个观念被刷新了。原来,赞扬也会成为控制的工具。这或许也就是一个经常会赞美别人,但是人缘还不好的原因之一。
《赞扬与责备》这本书还会告诉我们, 人际关系的核心在于赞扬与责备, 并且会从家庭、朋友、亲密关系、工作、社交媒体这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应该如何用对赞扬和责备。书里的每个部分都会有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作依托,并配以大量的案例,读了以后很有收获。
会让人心情变好的颜色
那么,评判是如何影响人际关系的?要如何赢得赞扬、避免责备?为什么说评判有这么大的能量呢?
下面,我们一一来看。
一、人际关系的三座大山
1浸入式评判
浸入式评判就是当我们表达情感时,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会得到类似“你有这样的感觉,就应该被责备”的回应。
比如,“你怎么可以这样”“你怎么能这么说”“你不会真那么想吧”“你有那种感觉是错的”“你不该这有这样的感受”等等,都是浸入式评判,这些评判暗藏的信息,我们该为自己的真实情感感到羞愧。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听过的。比如,在很多家庭,愤怒、嫉妒、憎恨等情感都是不可接受的。当两个孩子吵架,一个孩子表达了另一个孩子的厌恶的时候,家长可能过来说,“TA是你的亲人,你怎么可以这样”,“你有那种感觉是错的”。
这样的结果,就是当一个孩子知道这类情感会受到责备时,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压抑这种情感,要么受到责备。
反过来说,我们或许也这么评判过别人。可能我们自己并不知道,正是因为我们总是用责备的方式否认别人的感受,所以我们的人际关系会很差。
2笼统化责备
所谓笼统化责备,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责备的内容是笼统的,泛泛的。面对指责,我们不知道哪里做错了,不会得到任何建设性的建议。更气人的是,这种责备是用一条负面评判代表整个人的行为,甚至还会上升到人品。
比如,你真是个自私的人。你要学会分享。你太不替别人着想了。你一点也不懂事,只想自己。你真不值得信任。你老是丢三落四。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简而言之,因为一个小错误或疏忽,整个人生甚至都能被定义。像“太自私”“不可信”的责备,传递的也都是负面的消息,好像人的品格有缺陷似的。这种笼统化的责备,只会让对方心理更加生气,进而反击。
相反的,当责备描述的是一个特定行为,给出建议、解释和改正方向的时候,就是正面的责备。这似乎还会给人赞扬的感觉,“我只要吸取教训,努力改进,我能做的更好”。
3独裁式赞扬
独裁式赞扬就是最好的例子。 独裁式赞扬就如同表面含义,专制、霸道,不依照他人的愿望与需求,是用来施展权力,给人贴标签或让人顺从的工具。
再比如,詹妮把吉尔的衣服从干洗店取回来,吉尔赞赏说,你太周到了,我完全忘了这个事,你总是这么体贴,没有你我麻烦大了。但是,他描述的是希望詹妮扮演的角色,当他一再重复,你办事很周到,你很体贴的时候,就变成了他在提醒詹妮,扮演好他希望的角色。所以,再一次需要取干洗衣服的时候,詹妮对吉尔说,别忘了这事,自己去取。吉尔又说,你那么体贴,能帮我拿回来吗。詹妮一下就来气了。因为在詹妮看来,这种赞扬已经不再是感激,而是压力。
二、责备和赞扬背后的科学机制
1心智直观
《赞扬与责备》里说,心智直观即客观地理解他人世界与我们自己的世界极为相似但有明显区别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天生就能通过别人的行为,判断出他们的目的和意图,进而推测他们的感受、目标和心愿。
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天生就会评判,我们通过责备和赞扬的评判方式,来认知世界,来了解并判断他人是否值得交往。当然这都是相互的。
2大脑机制
我们的大脑有杏仁核和新皮层两个重要的脑部组织。正常情况下,我们接收到的赞扬和责备,会先到负责思考、分析的新皮层那里,然后再到情绪化的杏仁核,最后做出行为反应。
但是,当我们情绪失控的时候,信息会绕过新皮层,直接到杏仁核那里。所以,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类似“你真没用”“都是你的错”“你让我失望透顶”责备时,我们脑子里的警报器就发出警报,我们就会做出更原始的反应,情绪占上风。比如会立刻反驳“你有什么资格说我”“才不想听你说”,等等。
当然,我们也可能把责备推给对方,“这都是我的错吗”“还不是你告诉我的”。
同时,我们也很难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因为我们的能量都用来自我防御了和反击了。另一方面来说,责备他人也许能暂时带来宽慰,但它隐含的意思是,发生的事情不受我们控制。
赞扬与责备:剑桥大学的沟通课 ¥412 购买
3自利性偏差
如果你问一个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对方的回答可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能力。如果你再问对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对方可能把原因归咎于外部因素。这种归因错误很容易导致偏见,心理学家称之为自利性偏差。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经常会有自利偏差的现象。比如,有个女儿写的记忆内容是,妈妈在我小时候用刷子打了我,扯了我的头发,还把我推到门框上。而母亲的回忆是,她从小脾气就很倔,我知道她对我有不满,但是我从来没打过她。两人看了各自的回忆记录,吵了起来。母亲说,我从来没打过你,你怎么敢这么说,都是你编的。
在人际交往中,自利偏差会在我们受到轻视或责备时保护我们。因为自利记忆让我们相信自己是值得赞扬的,这个信念让我们在受到责备后,能够得到恢复。可是,对责备的自卫反应,也能带来严重的危害,让我们无法从过失中学到教训,甚至与我们爱的人为敌。
比如,婚姻生活中跟爱人吵架,你骂对方是个没良心的人,责备对方不够贴心。第二天回想起自己的话可能太过分,自利性偏差可能会让你想,我说那些过分的话,是因为我当时又累又饿,心情不好。
三、四个解决方法
1三明治法
这是一个类似三段论的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先赞扬肯定对方,再评判指出不足,然后给出建设性的建议,把对方注意力引向未来。三明治法核心是,赞扬是可以用来激励别人的,责备应该是建设性的批评,以及能引导对方着眼于未来的赞扬的。
举个例子,假如有个员工做的方案,客户不满意,要重做。如果上来就一顿责备,很多人立刻就会启动自我防御,事情能不能解决不说,同事关系会搞得很糟。
这时,不妨用三明治法,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可以赞扬对方工作努力、负责,平时还乐于帮助同事。
接着,告诉对方做的方案,客户不满意,跟客户沟通的时候,只顾着说自己的想法,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
然后,告诉对方,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训,我们应该利用团队合作的长处,给客户方案之前,可以先内部多提提意见。同时,表示会找更了解客户的同事来作协助。
这样的方式,既能把问题说清楚,又能解决问题,还能让双方的关系变得紧密,何乐而不为。
2叙述赞美法
叙述赞美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 通过叙述对方有价值的努力或优秀的事迹来表达赞扬。
比如,朋友的减肥目标是三个月内瘦30斤,采取的方法,就是控制饮食+每天5公里跑步。朋友在第10天的时候,告诉你很苦恼,好像这10天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自己也很辛苦,有点坚持不下去了。这时,有些人会说“才刚开始跑了几天呀,就想瘦下来,你做梦呢”“你瘦不下来的”“哪有这么容易瘦的”。现实生活中,我真的听过很多类似的评判。
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用叙述赞美法,可以说“你已经坚持了一周,每天都跑5公里,这已经很不错了,很多人都做不到这点,再加把劲,坚持下去,一定可以看到效果”或者“你是我认识的人里,做的最好的了,你一定可以的”
显然,后者更有好人缘。
3魔法比例
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曾做过一项有关婚姻的研究,他发现一对夫妻是否会离婚,关键不在于两个人是否会争吵,而是赞扬相对于责备的数量。 当赞扬的与责备的比例超过5:1时,他们的婚姻就更可能茁壮成长。这个数字被称为魔法比例,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当责备的威力达到5倍的时候,造成的伤害也会更大,甚至无法挽回。
4回应式评判
回应式评判跟我们前面提到的入侵式评判,是完全相反的两种评判方式。 这种方式的评判,是温和的、包容的,当冲突或分歧出现时,是允许对方有异议,评判方也会做出解释的方式。
比如,家庭成员之间有了分歧,有个人很愤怒,我们可以问问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当对方说出原因后,然后给对方做出解释。
以上,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如何调节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如果处理不好职场人际关系,则会对人们的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下面我就主要为您介绍职场人际关系心理障碍调节方法。 职场人际关系心理障碍调节方法如下: 1、学会自我除错,及时放松自己,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宁静 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白领应学会自我除错,及时放松自己。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下班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双休日出游;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等等。另外在工作中也可以放松,如边工作边听音乐;与同事聊聊天、谈谈笑话;在办公室里来回走走,伸伸腰;开启窗户,临窗远眺,做做深呼吸等等。 2、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制定切合实际的追求目标,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白领之所以精神高度紧张,一方面是由于工作量大引起的,另一方面也和白领自身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有关。如众多白领以为只有拼命干,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和加薪、晋升;还有的工作缺乏信心,常常担心自己被抄鱿鱼,或被别人超过等等。在工作方法上也有问题,如工作不分轻重缓急,事无钜细都亲自干,工作效率低等。对此白领应学会应用统筹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和生活上,应有明确界限,下班后就应充分休息,而不应还惦记着工作,多参加体力活动,以做到劳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 3、增强心理品质,提高抗干扰能力,培养多种兴趣,积极转移注意力 由于客观原因,白领大多不得不处在一种工作压力较大的状态下,这就要求一方面要积极除错放松,另一方面白领也应积极增强自己的心理品质。如调整完善自己的人格和性格,控制自己的波动情绪,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工作和挑战,对待晋升加薪应有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的态度等等,通过这些以提高自己的抗干扰力。生活中白领应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多方面兴趣,如爬山、打球、看**、下棋、游泳等等。兴趣多样,一方面可及时的除错放松自己,另一方面可有效地转移注意力,使个人的心态由工作中及时地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有利于消除工作的紧张和疲劳。 4、寻求外部的理解和帮助 白领如产生心理问题,可经常向家人、知己倾诉,心理问题严重的可去寻求心理医生的治疗。寻找机会,参加有关心理学的培训和学习,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许多大企业就要求员工参加工作压力管理和减压等心理训练课程的学习,同时这些国家也要求企业提供学习、训练的机会。 相信广大读者现在已经对其有所了解了。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都有哪些一般有人际交往障碍的人都比较敏感脆弱、自卑内向,在人际交往方面退缩回避,所以,人际关系越来越差,越来越自卑 ,越来越退缩,最后有人自闭啦。
及时进行心理咨询至关重要,因为一个人的人际质量决定幸福指数,决定未来可以走多远。
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是如何的呢自傲与自卑相比,也源于错误的自我估价,自傲者喜欢过高地估计自己,在交往中表现为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盛气凌人,而且不愿和自认为不如自己的人交往。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自傲者一旦受挫,往往会较为自卑。自傲者要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有利于客观评价自己,还要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样关系到人际交际能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
第二,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于是就有人发现,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另外,还有所谓“光 每一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同事关系……而这些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但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些在人际交往中颇受好评,很得“人缘”的人一般具以下特点:乐观、聪明、有个性、独立性强坦诚、有幽默感、能为他人着想、充满活力等等,当然,不是说这些特点都具备才能有好的人际交往。而那些在人际交往中不太受人欢迎的人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自私、心眼小、斤斤计较、孤傲、依赖性、自我中心、虚伪自卑、没有个性等等。有了以上的参照标准,大家就可以对照自己,扬长避短。当然,在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是坦诚,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人,不能丧失掉自我。阿谀奉承,随声附和并不能换来良好的人际交往。
自卑,即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才华等作出过低的估价,进而否定自我。自卑的人在交往中,虽有良好的愿望,但是总是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因而对自己没有信心,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归为自己的不当。有自卑感的人往往过分地自尊,为了保护自己,常表现得非常强硬,难以让人接近,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格格不入。
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多心理学家指出,自卑感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无关,而仅仅是对“自己不如他人”的确信。所以,要克服和预防自卑心理,首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对于一些不可改变的事实,如相貌、身高等等,完全可以用别处的辉煌来弥补,大可不必自渐形秽。其次,要正确地与人相比,自卑心重的人往往很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这本身不是坏事,可是他老是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不是激发起奋起直迫的勇气,而是越比越泄气,从而贬低、否定自己,以偏盖全。其实,人各有所长,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强过别人,反过来也一样。见贤思齐应当鼓励,这其中还有一个量力而行的问题,所以,要防止和克服自卑感,还要注意不可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在选择目标时除考虑其价值和自身的愿望外,还要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与其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还不如设立一些较为现实的目标,采用“小步子”原则,不断地使自己得到鼓励。最后一点,要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或因自己某一方面的过失而全盘否定自己。
如何排除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同学们要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确实不是容易的事情。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大致有以下几个型别:与学校各级领导、教师的关系(纵向);与家长(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监护人、抚养人)的关系(纵向);与校外影星、歌星、球星、球迷等直接间接的关系(交叉);与兄弟姐妹、同学(包括同班、同年级、同校、外校同学)的关系(横向)。随着开放程度的增加,媒体、种类的增加,还会衍生出许多复杂的多层次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体现在哪些方面不愿说话 不愿跟人交流 逃避别人的问候之类
对人群有恐惧感
喜欢独处
人际交往的几种心理障碍
1自负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该讲的话。这种过于亲暱的行为,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 2忌妒西班牙作家赛万斯指出:“忌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个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忌妒是对与自己有联络的、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是通过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络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忌妒的特点是: 针对性———与自己有联络的人; 对等性———往往是和自己职业、层次、年龄相似而超过自己的人; 潜隐性———大多数忌妒心理潜伏较深,体现行为时较为隐秘。 3多疑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蛀虫。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多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一种盲目想象。 4自卑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援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5干涉(就是大家日常说的八卦,是非)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人需要一个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间。同样,人人也需要有一个自我的心理空间。再亲密的朋友,也有个人的内心隐秘,有一个愿向他人坦露的内心世界。有的人在相处中,偏偏喜欢询问、打听,传播他人的私事,这种人热衷于探听人的情况,并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目的,仅仅是以刺探别人隐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层次的心理满足而已。 6羞怯羞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人们在言语上支支吾吾,行动上手足失措。长此下来,会不利于与他人正常交往。 7敌视这是交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人总是以仇视的目光对待别人。这种心理或许来自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由于受到虐待从而使他产生别人仇视我,我仇视一切人的心理。对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宽容表示敌视;对比自己厉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敌视;对处境与己类似的人则用攻击、中伤的方式表示敌视。使周围的人随时有遭受其伤害的危险,而不愿与之往来。
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有哪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语言技巧、交际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相反,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交朋结友和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克服以下种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1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会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2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3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4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界限,会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5排他心理。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负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6做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做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7功利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功利心理,不但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而且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8冷漠心理。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人际交往都有哪些心理障碍?1自负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不该讲的话。这种过于亲暱的行为,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 2忌妒西班牙作家赛万提斯指出:忌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个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忌妒是对与自己有联络的、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是通过把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络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忌妒的特点是:针对性与自己有联络的人;对等性往往是和自己职业、层次、年龄相似而超过自己的人;潜隐性大多数忌妒心理潜伏较深,体现行为时较为隐秘。3多疑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蚀虫。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多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一种盲目想象。 4自卑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援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5干涉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人需要一个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间;同样,人人也需要有一个自我的心理空间。再亲密的朋友,也有个人的内心隐秘,有一个不愿向他人坦露的内心世界。有的人在相处中,偏偏喜欢询问、打听,传播他人的私事,这种人热衷于探听别人的情况,并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目的,仅仅是以刺探别人隐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层次的心理满足而已。 6羞怯羞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人们在言语上吱吱唔唔,行动上手足失措。长此下来,会不利于同他人正常交往。 7敌视这是交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人总是以仇视的目光对待别人。这种心理或许来自童年时期被家庭环境使人受到的虐待从而使他产生别人仇视我,我仇视一切人的心理。对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宽容表示敌视;对比自己厉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敌视;对处境与己类似的人则用攻击、中伤的方式表示敌视。使周围的人随时有遭受其伤害的危险,而不愿与之往来。
知道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么大学是个小型的社会,有的同学会变得很实际,甚至是有些个心机,但有些同学却还是小孩子心性,这就形成了不一样的心理。所以有些还没有上大学的同学听以前的学姐学长说大学里的种种,就会对即将一起生活的大学同学本能的有种牴触心理,这应该就是症结所在吧。
(1)自负。目中无人,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
(2)忌妒。发现别人强过自己,便心生嫉恨;当别人面临困境或陷入灾难,就幸灾乐祸,甚至不惜造谣中伤、刁难诋毁他人,以此安慰自己。
(3)多疑。盲目揣测,无中生有怪罪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
(4)自卑。浅层感受是以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其实质是缺乏自信。
(5)干涉。热衷于探听、传播他人私事,未必有什么实际目的,仅仅是以窥视为乐的低级满足。
(6)羞怯。在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在言语上支支吾吾,行动上手足失措。
(7)敌视。“别人仇视我,我仇视一切人”。对比自己弱的人,以不宽容表示敌视;对比自己强的人,敢怒不敢言以示敌视;对处境与己类似的人,则攻击、中伤表示敌视。
临床上克服心理障碍,往往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的方法。心理治疗主要是以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动力学治疗,人本主义,叙事疗法,沙盘游戏,焦点解决心理障碍等方法进行系统的治疗,治疗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另外,物理治疗主要是采用多参数生物反馈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电休克治疗等等。
药物治疗是对于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的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的患者,特别是应用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性药物和情感稳定剂等系统规范全病程治疗,心理障碍往往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一,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第一印象,也 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 第二,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于 是就有人发现,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另外,还有所谓“光环”效应,某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盖全。“借一班而窥全豹”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的。恰当地、全面地认知他人,就要克服说好全好,说坏全坏的绝对化方法。 第三,切莫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固然是一种先入为主,除此之外,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先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做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人如其面,各各不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
什么是社交恐惧的表现?患有社交恐惧的人群并不在少数,社交恐惧的程度因人而异,所以有些人并不认为自己是社交恐惧,而只是不喜欢和不熟的人聊天而已。下面就来说说社交恐惧症的详细表现,不如自己测试一下吧!
社交恐惧症的8种心理表现
恐惧心理
表现为与人交往时(尤其是大众场合下),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手足无措、语无论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常称为社交恐惧症、人际恐怖症。其中有些人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恐惧,称为异性恐惧症。
自卑心理
表现为在社会交往中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孤僻心理
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不愿与人为伍;另一种是属于有某种持殊的怪癖,使别人无法接纳。从而影响了社会交往。
害羞心理
表现为社会交往中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封闭心理
表现为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饰起来,试图与人保持严格的距离。
自傲心理
表现为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常使交往对方感到难堪、紧张、窘迫,从而使交往变得困难,尤其表现在两代人的关系上。
敌意心理
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社会交往障碍。表现为讨厌他人,乃至仇视他人,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另一种情形是认为别人总在寻机暗算他、陷害他,从而逃避与人交往,甚至表现为攻击心理行为。
干涉心理
表现为专门打听、传播或干预别人的私事、秘密,从而引起别人的不满、厌恶情绪,影响彼此关系。
社交恐惧症在生活中的常见表现
1 、完全不喜欢接电话,手机响了假装没接到。
2 、硬要跟不熟的人聊天,就会非常焦灼。
3 、不想成为任何场合的焦点,希望自己没有存在感。
4 、去任何社交场合,都希望有熟悉的人陪在身边。
5 、跟熟悉的朋友一起玩,突然来了一个陌生人,我们就会很拘谨。
6 、很害怕陌生人来搭讪,会无所适从。
7 、遇到发传单的人,避免跟对方眼神接触。
8 、必须要说话的场合,准备好了,结果到现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9 、迫不得已要在大庭广众下说话,要提前焦虑很久。
10 、打电话或者视频的时候,突然让我们跟不熟的人聊天。
11 、“你还记得我吗”这句话真的好可怕。
12 、家里来了不熟的人,需要自己去接待,全面崩溃。
13 、过年的时候,爸妈总是拖着我们去见他们的朋友。
14 、饭局上要敬酒,简直尴尬到爆炸。
15 、过生日,别人唱生日歌的时候,很尴尬,因为大家都在关注我。
16 、旁边有个话痨,就会很安心。
17 、超级羡慕那些会说话、擅长社交的人。
18 、逛街的时候,只要导购员过来搭话,就会想马上出去。
19 、害怕别人临时约自己,因为要马上给答复,来不及想理由拒绝。
20 、在朋友圈只点赞,不留言,怕一旦留言,就要聊起来。
21 、打电话的时候,如果对方不主动结束谈话,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22 、被领导强行派去陪客户吃饭,有种被逼良为娼的感觉。
23 、喜欢熟悉的环境,特别想回家,一到家就会特别放松。
24 、有时候跟朋友合租,要是室友带了朋友回来,我们就会躲在房间里。
25 、经常会被别人说成是“高冷、装逼、不好接近”。
26 、微信上,有时候没有及时回复对方,不是因为不喜欢对方,而是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27、进电梯,一进去就会站到最角落,生怕跟人接触。
28 、坐公交车,有的公交车下车的时候,需要你喊一声,司机才会在站台停车,很害怕要喊那一声。
29 、准备开门出去,听到对面邻居也要出来了,就会等一下,先不出门。
30 、跟朋友聚会,一群人出来,结果走着走着,只剩下两个人,最最尴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