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障碍区诊断为d是什么意思

情感障碍区诊断为d是什么意思,第1张

疾病简介情感活动超过通常的生理、心理或社会文化标准的现象。人类所有的精神活动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情感成分,极端突出和严重的情感障碍则属于情感性精神病或躁狂抑郁症范围。这里所指的是广义的情感反应的情感状态,在心理学中又常把这类态度体验进一步区分情绪、情感和心境等。前两词常混用,情绪多指短暂强烈的情景性反应,而情感多指稳定持久的深沉体验。心境一般指较持久的情感状态,无稳定对象,而是作为一种情绪背景起作用。情感体验具两极性,如愉快和不愉快,紧张和放松等。在临床上常见到的情感障碍大多为心境异常,或低沉或高扬,而表现为抑郁或躁狂。至于焦虑,有的学者不视为情感障碍,但在本文中一并讨论。应指出,本文所介绍的主要是各种有关精神症状,它们可见于多种不同的精神障碍中。情感是人们对周围事物所产生的反应和内心检验,包含有生理和心理两种成分,前者主要是植物性神经反应,后者表现为喜怒、哀乐等体验。这种反应和体验的表现及其强度一般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当时的生理状态。例如疲劳、疼痛、月经期等都可以影响对事物的情感反应;②当时的心理背景。处于愉快的心境时常会从好的方面去看待周围事物;③对这事物过去的认识。先入之见常会影响对事物的反应;④事物本身的性质。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决定情感反应的主要因素。以上是指一些与个人情感反应有关的因素,对体来说,情感反应还与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性别、年龄、宗教信仰、种族等许多因素有关。情感障碍是指不能以上述种种因素来解释的情感反应。临床表现情感障碍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多种症状或综合征,主要的如下。①矛盾情感,又称模棱两可症。指两种矛盾的观念、意向或情感同时存在,无所适从。例如对一个人既爱又恨,由于不能同时表达这两种完全相反的情感,因而反而表现一种情感“凝固”的现象。正常人在要对一件事关重大的事件作出决定时可以出现矛盾情绪和迟疑不决,在对一件无所谓的事情要作决定时也可以模棱两可,但这不会影响日常活动。病态的矛盾情感主要见于精神症。②情感倒错症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如叙述可怕或悲伤的事情时表现得很轻松,或相反。主要见于精神症。③情感淡漠指对各种通常能引起喜怒哀乐的事情缺乏反应,面部表情呆板冷漠,内心体验贫乏,因此给人一种冷漠无情的印象。有时自我评价也缺乏,既缺乏自信、骄傲感,也缺乏羞耻、自责感。这种冷漠可以是人格异常的表现,也可见于某些器质性精神病或精神症晚期。这种人通常并不意识到或诉述情感贫乏。另有一些病人,虽然客观上并不表现明显的冷漠,但却经常诉述自己“情感空虚”、“快乐不起来”等,这常见于抑郁症,与上述情感贫乏性质有所不同。④情绪不稳指情感反应比较肤浅,非常容易由一个方向引向另一个方向。幼儿一不如意就哭,一逗就笑,这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少年期以后就趋向稳定。成年人经常表现情感不稳定则是异常或病态,可见于癔病性格、精神发育迟缓、器质性精神病(特别是老年性精神病)等。有时一个一般的事件会引起突然的、强烈的、无法的情感反应(例如偶然提起一个老人的亡妻时,他突然大哭不止),这称为“情感失禁”,这常是器质性精神病的症状,如果是一贯的表现,也可能是人格异常。⑤抑郁中心表现是心境低沉,包括沮丧、悲伤、绝望、自责等体验。另外还可伴有疑病、思维迟缓、自罪妄想、贫穷妄想、虚无妄想、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动作迟缓等症状;在生理方面可以有失眠、食欲减退、闭经、体重下降、容易疲劳、周身不定处的疼痛、胸闷、腹胀等症状。抑郁是各种抑郁症的中心症状。⑥躁狂中心表现是心境高扬,包括乐观、愉快、自信等。还伴有思维敏捷,记忆增强,有时可出现夸大妄想,还可以继发不固定的被妄想、动作增多、多管闲事。在生理方面表现精力充沛、亢进、失眠、体重下降(因太活跃,消耗多)。躁狂是躁狂症的主要表现,亦可见于某些器质性、中毒性精神病和精神症。⑦焦虑是对预期将要出现的特殊情境或不良处境的一种情绪反应。若焦虑反应与当时情境在程度上相适应,便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对不良处境有焦虑就会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或减少不利的后果。无不利处境而出现焦虑,或处境因素甚微而焦虑反应极重,均属病态。焦虑的主要表现是内心的紧张不安,也可以同时表现坐立不定。由于焦虑情绪,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批判能力也有所减退,常只考虑事物对自己不利的一面。焦虑在躯体方面的表现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包括瞳孔扩大、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口干、出汗等。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等症状,还可伴有头胀头痛、胸闷胸痛(心前区痛)、呼吸不畅、四肢发抖、阳萎、阴冷等症状。能引起焦虑的原因很多,包括不良处境、健康问题、思想方法问题(杞人忧天)、各种神经症、某些精神病(例如忧郁症)及某些躯体疾病等。⑧情绪阴沉,或称病理性心境恶劣无任何外界原因而突然出现的情绪低沉,紧张和不满情绪的发作。这种情况既包括悲观抑郁的成分,又包括猜疑、敌对的成分,病人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使他愉快起来,对周围事物常很挑剔,极易因一点不顺心的事而大发脾气,也可以自暴自弃,自己糟蹋自己。这种情况可以是一种人格异常的表现,也可以由精神创伤(受、集中营生活)引起,某些疾病(例如抑郁症、精神症、癫痫)或生理状态(例如月经前期)有时也可有此表现。专家观点1此疾病复发率高达50%-80%,其中50%的患者在疾病发生后2年内复发。为改善这种高复发性疾病的预后,防止复燃及复发,目前倡导全病程治疗。(1)急性期: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治愈与促进功能恢复到病前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巩固期:原则上应继续使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强调治疗方案、药物剂量、使用方法保持不变,确保患者病情稳定,降低复燃风险。(3)维持期:维持治疗时间的研究尚不充分,一般倾向至少2-3年,多次复发(3次或以上)以及有明显残留症状者主张维持治疗。持续、规范的维持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抑郁症的复燃、复发率。维持治疗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一旦发现有复发的早起征象,应迅速恢复治疗。2接受疾病诊断,面对它及时接受正规的治疗。3消除顾虑,接受药物和心理治疗。很多患者对药物治疗有很多顾虑。常见的顾虑之一为担心药物副反应。不少患者喜欢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在网上查阅各种相关内容,但由于一知半解,会觉得说明书上写的所有副反应,甚至包括一些罕见反应都有可能一一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很多常见副反应,比如胃肠道反应、头痛副反应仅是在治疗初期会有,一般坚持服用几天后会慢慢适应,到了药物开始发挥抗抑郁作用时,各种副反应会减轻消失。而且服用某种药物有一些副反应,并不代表服用另一种药物也会有副反应。另一个常见顾虑是担心服用药物会成瘾。其实治疗药物是没有成瘾性的,一些患者减药停药后出现一些不适,首先是因为治疗本身不充分,减药停药后出现了症状的复燃或者复发;或者减药停药方法不正确,如一下子剂量减少太多、停药太快,产生了撤药反应。因此减药停药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还有部分患者及家属会理想化地寻找某种完美的治疗:没有任何副反应、一吃就见效、治疗后保证不再复发,在这种期待下很容易受骗上当。4建立治疗联盟,共同抗击疾病。疾病的成功治疗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属、亲友对患者的支持鼓励,对治疗的正确认识,及时与的沟通,会使治疗更加有效。因为门诊时间毕竟有限,而且在与交流时,患者可能会选择性的展现自己的某些方面,而家属、亲友提供一些对患者观察认识的补充资料,会使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情况,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5量化治疗是目前国际比较推崇的辅助治疗方法,指在持续量化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治疗模式,以自评工具为基础进行量化的评估,依据自评结果所进行的治疗决策。量化治疗选择以自评工具(前瞻性的心境作图、IDS自评量表和FISER/PRISE量表)为基础,精准采集数据,增加评估的客观性,而且可以减轻工作负担,简化诊治及研究流程。由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资助的抑郁症序贯治疗(STARD)研究证明,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量化手段监测治疗,在提高完全缓解率、预防疾病复发方面比常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这种综合症被称为“专业喜爱综合症”(professional喜爱综合征),它是指人们在寻求专业帮助时,对专业人士产生一种特殊的喜爱情感。这种综合症通常是由于专业人士对患者的关心、关注和理解所引起的。在医疗领域,这种综合症通常被称为“医生喜爱综合症”(physician喜爱综合征),因为它涉及到患者对医生的喜爱情感。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综合症并不一定是非理性的,也不一定是不健康的。在某些情况下,专业喜爱综合症可以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康复。但是,如果这种情感不被适当控制或管理,可能会导致偏爱或优先对待某个专业人士,从而影响其他人的公平对待。

为了有效管理专业喜爱综合症,专业人士需要保持客观和公正,同时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标准。此外,患者也应该意识到这种情感的现实和影响,避免过度依赖某个专业人士,并在需要时寻求多个专业人士的意见。

情绪的改变\x0d\忧郁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忧郁的情绪。你会感到悲伤、无助、没有希望、也会常哭泣。你的自尊和自信经常会快速下降,许多人更会产生罪恶感、以及无价值感。\x0d\然而,并不是所有忧郁症的患者都会感觉忧郁,有时其它的情绪会更明显。你可能变得情绪激动,容易被激怒,或着觉得人生无趣,发现自己再不会因为任何事物而感觉新鲜与兴奋。以往你可以愉快享受的活动,此时再也不会让你感到快乐,你也不会有兴趣去从事它。\x0d\宁波友好医院:冯丽医师\x0d\\x0d\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祝生活美满,身体健康\x0d\请采纳,祝你健康

老年人离退休综合征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忧郁、烦躁。一些老年人由于不适应离退休后的环境,因而情绪低落、神情恍惚、心神不定、喜怒多变、情绪不稳、行为重复、做事犹豫不决、难以自控。有的人则悲观厌世,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对外界事物感觉淡漠。有的老年人则性情大变,容易冲动和急躁,因为一些小事就大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看不惯,甚至有些人心理有些扭曲,时有强迫心理出现。

(2)空虚、失落、自卑。一些老年人在离退休后往往出现空虚和严重的失落感,体力和精力明显减退,进而导致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老年人认为自己在退休后,丧失了工作,丧失了权力和地位,丧失了健康的身体,进入了人生真正的丧失期。认为自己说话不管用了,求人办事也难了,无奈地发出老而无用的感慨,有些老年人甚至抱怨不断,牢骚满腹,这是与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现实情况鲜明对比导致的,而且这种自卑感会使老人们渐渐变得郁郁寡欢。

(3)身心明显衰老。老年人明显感觉到自己脑力活动减慢,体力活动不支,并因此而出现焦虑感。有些老年人或因不适应新角色或因没有及时退出旧角色而引起角色冲突,手足无措,产生焦虑感;有些老年人或因离退休后收入减少,经济窘迫或因担心自尊心受到损害而产生焦虑感。从积极方面看,过度的焦虑感起到增强老年人改变现状紧迫性的作用;在更多的情况下,焦虑对老年人来说并非是积极和有益的,它往往会加重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引发老年人退休综合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4)不与外界交往。有些老年人工作退下来了,社会的角色转变了,各种社会活动减少了,经济收入下降了,家庭的主导地位被代替了,若再加上身体衰弱多病,行动多有不便,更少参加社会交流。对外界事物缺乏情趣、缺乏活力、不与周围人交往、反应迟钝,甚至达到麻木状态。遇上同年龄的至亲好友陆续去世,特别是丧偶的老人,活动范围变得狭窄起来,生活的范围在不断缩小,再加上老来少朋寡友、子然一身,更是孤单凄凉。老年人最怕孤独,这种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使老年人产生被遗弃感,从而开始对自身价值及自己生命的存在表示怀疑,甚至是绝望。

(5)容易发生身心疾病。老年人在离退休前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不会有空虚感,有事业,有追求,有精神寄托也不会有空虚感。老年人离退休以后,可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多了,如果没有新的内容来充实,缺乏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会感到百无聊赖,时间难熬。空虚感是一种消极情绪,它会加速老年人的衰老感,如果维持的时间过长,则会引起老年人失眠、心神不宁、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对人生感到悲观失望,有时甚至会想到自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些老年人不适应离退休后的环境变化,出现身心功能障碍和免疫代谢能力下降等情况。许多人在离退休前身体健康,一旦退休后很快重病缠身,甚至在较短时间内死于癌症或心脑疾病。

科尔萨科夫氏综合症(Korsakoff's syndrome),又称健忘综合症,为一种大脑缺乏硫胺(维生素B1)而引起的精神障碍。其疾病由俄国神经学家谢尔盖·科尔萨科夫(Sergei Korsakoff)最先发现而命名。科尔萨科夫综合征表现为选择性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近事遗忘、时间及空间定向障碍。明显而持久的记忆广度下降,包括近记忆极度丧失、时间判断障碍及虚构。发生于酒瘾病人,是急性酒精所致精神病(特别是震颤谵妄)的后遗症,有时也可发生在酒瘾综合征的疾病过程中,常伴有末梢神经炎,并可伴发韦尼克脑病。同:酒精所致遗忘症;科萨科夫精神病;酒或药物所致遗忘综合征。见:韦尼克脑病。

临床特点编辑

它的临床特点:

独特记忆障碍以近事遗忘非常突出,往往是患者刚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随即遗忘。患者同时又有时间定向力障碍,对病期中发生的事件常事丧失回忆能力,对任何新的印象一般都很快遗忘,对日期最难辨明。这一综合征常与记忆错误结合在一起,例如患者以虚构症的事件填补了记忆的空白是一种典型的表现。这一综合征最初认为只见于慢性酒中毒,以后确定为一种综合 类妄想综合症

这一综合征又称为病理性幻想或内向性幻想综合征。他较多见于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实践。此综合征除常见于反应性精神病外,也见于学龄前的儿童的精神分裂症。年龄较大的儿童或少年,产生于疾病明显发展阶段的类妄想性幻觉症症状,可与幻觉结合在一起,也可在以后发生精神自动综合征。

情感综合症

这是以情感障碍为主的一种综合征,主要包括:①躁狂状态;②抑郁状态。躁狂状态多见情感性精神障碍和中毒性精神病。抑郁状态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

预防编辑

对科尔萨科夫综合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维生素B/硫胺缺乏。在西方国家,最通常的原因是严重酗酒和体重失调。

1、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加害人。

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

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解救者当成了敌人。

2、卡普格拉妄想症

1923年由法国的精神科医生卡普格拉(J.Capgras)首先描述,也称卡普格拉综合症(Capgras delusion),该症状通常由于视觉信息从梭状回到杏仁核到边缘系统的线路受损而产生。

核心表现是患者认为一个现实的人(多数是亲属)被另外一个人所冒充或取代,这两个人同时都存在,而且长相和其他特征都是一样的,值得注意到是,通过电话联系患者还是可以辨认出来到(因为听觉信号到边缘系统的线路没有受损)。

3、学者综合症(Savant-Syndrome)

学者综合症是指有认知障碍,但在某一方面,如对某种艺术或学术,却有超乎常人能力的人。自闭症患者中只有10%是学者综合症,他们在一些特殊测试中常常胜于常人,被称为白痴天才。

4、高大**花综合症(Tall Poppy Syndrome)

高大**花综合症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个流行用语,用来形容一种在社群文化中,集体地对某类人的批判态度,属于意识形态表达的一种方式。

当任何一个人在社会上达到某程度上成功的时候,而惹来社群中不约而同的,自发性的,集体性的批评。通常,这种批评也会从社区领袖们口中而出,亦带有反智主义,特别是对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

5、被爱幻想症

又称为被爱妄想症( erotomanic delusions, or erotomania)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会对他人产生错误的浪漫幻想,错误地以为自己在和此人谈恋爱。

根据McEwan,Mullen,& Purcell(2007),少数跟踪狂就是因为对跟踪对象产生了被爱型幻想而跟踪对方,并且有证据表明,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跟踪狂,此类跟踪狂侵犯跟踪对象的可能性较低。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卡普格拉妄想症

——学者综合症

——高大**花综合症

——被爱幻想症

 精神病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着明显的障碍,从而表现出与正常人不一样的行为。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神病学术论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精神病学术论文篇一:《精神病与精神分析》

 摘 要:本文从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中,以及从精神 分析 的角度列举了一个对精神病的 临床 心理 治疗 的个案,探讨了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同时分析了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如何来读破、拆散他的精神病性的逻辑的欲望世界。精神分析学家和精神病专家经常发现在妄想狂中存在在父性和父子关系的主题。拉康认为某些能唤起主体的父性的情况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催化剂,此时主体遇到的是一个空洞、一个空白。

 关键词:精神病;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一、精神病症状和表现

 精神病是指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明显障碍,致使患者歪曲地反映现实,不能适应正常的生活,具有危害自身和 社会 的行为者, 医学上又称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一般不能正确认识疾病,缺乏现实批判能力。在国外一般医学字典上认为精神病应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综合症和“功能性”精神病,而功能性精神病又包括精神分裂、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精神病性抑郁等。精神活动是大脑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当大脑功能异常时,临床上表现为异常的精神活动,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由于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至今还没有特异的实验室检查精神活动异常的生物学指标。通常判断精神活动是否正常,需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分析是否由客观原因造成等各种愿意进行评估。因此临床上患者的精神症状常常是一症状群、综合征的形式出现。综合征是指一组症状或特征,可在疾病的某一阶段表现出来,是精神病临床 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综合征有幻觉妄想综合征、情感综合征、紧张综合征、遗忘综合征、易人综合征、虚无妄想综合征和Ganser综合征等。症状是患者求助的主观体验,如心慌等;体征是客观存在的外在表现。综合征是疾病所特有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组合。发现精神症状后,应判断此精神症状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而从心 理学 角度,原发症状直接与精神病理过程有关,继发的症状是对原发症状的一个反应。所以,在对精神病症状和表现进行评估之后,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在药物的治疗基础之上,对精神病心理分析工作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从而使患者可以在真实的世界里发现其缺失的意义,下面从一个个案来对精神病进行精神分析的可能性的探讨。

 二、

 弗洛伊德在阅读斯瑞伯《一个精神病的回忆》一文中,提出了力比多的投注和精神病的关系。并在《自恋 问题 引论》中,分析了自恋型力比多的投注和现实的问题。1942年,弗洛伊德在《精神官能症和精神错乱中的现实的丧失》中,指出问题不是现实的丧失,而是取代了现实的那个力量。但是,拉康却在弗洛伊德成就的宫殿里,对此提出了疑问,从而从结构和逻辑的层面上提出了《论精神错论的一切可能疗法的一个先决问题》。在那里,根本没有父亲的名字。弗洛伊德曾在许多场合指出,肯定存在一种偏执狂所特有的压抑和自我克制。拉康从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借用了一个术语来命名这种机制:排斥,它表明了对所涉及元素的彻底排斥。因此,这个元素就只能在真实中而不是在符号中返回了,例如,以幻觉的形式。拉康指出,在精神病中,存在在一种对父亲名字的排斥:它不是因为受到压制,而是完全抹杀了——某些能唤起主体的父姓观念的情况是导致精神病发作的催化剂。例如。当一个女人分娩之后从别人手里接过婴儿,还有一个男人成为父亲等,这些情况都会向父姓象征的领域发出呼唤,然而不幸的是那里一无所有,主题遇到的是一个空洞、一个空白。于是,精神病早期常有的“世界末日”之感也就随之产生了。主体面临的是能指的缺乏,即父亲名字的缺乏,随之而来的是意义的缺乏。按照拉康的说法,精神妄想症的患者试图在由于父亲名字的缺位而形成的空洞指出填补上丢失的意义。也就是说,要给世界赋予意义。例如,精神病患者会认为“今天是阴天,是一个外星人密谋控制天气”,换句话说,妄想症患者认为世界之所以充满危险,恰恰是因为缺乏一些基础的意义来使之规范条理。分析 经验 的真理表明,向主体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体现为他在自我中引起的焦虑,这是他的伴随物中的一个成分。这个问题是个表达清楚的问题:“我在那里是什么”这个问题关系到他的性别以及他在存在中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一方面他是男的,或可能是女的:另一方面,他可以不失,两者演化其奥秘,把它系结在生殖和死亡的象征中。存在的问题包含了主体,支撑着主体,侵入了主体,甚至将主体撕碎,在分析中遇到的紧张、悬念、幻想等都表明这个情况,然而正是这些现象是 组织在这个话语中,它们才确定了症状,才可被解读,才能在被解读之后得到解决。  三、对一个爱僵尸的精神病少女的精神 分析

 患者是一个16岁的女孩,现在读高一, 学习 较好。精神病学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该女孩在初中开始就怀疑自己的心事自己没有说就被别人知道了。后来她发现身边的男性都在用恶毒的眼神在看她,并且要伤害她。在入院前一天,她早上骑车上学,发现街上的男性都在盯着她看,并知道了她的心事,要伤害她,她飞速骑到学校并且大哭,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子,所以她非常惊恐,父母决定入院 治疗 。其家庭 教育 严格,父母和睦,9岁前父亲在外地当兵。

 在治疗中,我和她谈梦、幻想以及她的胶泥作品。在最初的谈话中,她喜欢做胶泥,她的作品里活跃着死亡、生殖以及暴力的元素:拿着镰刀的女性死神,俊美的黑衣僵尸,可爱的月老等人物。而这几个人物的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工具:手杖。在谈她的作品时,她说母亲是很暴力的,脾气很坏;自己爱僵尸,因为僵尸都对爱情很忠贞。在 工作过几次之后,她不再做这些泥人,但是她很焦虑地说她最近总是做恶梦。她 报告 了她的一个梦,在梦中:我去火车站接周杰伦,想让他签名,但是没有笔……我不知不觉又到了一个墓地,结过婚的人死了合葬在一起,不会变成恶鬼,而没结婚的人就是没有坟,是恶鬼。突然一个坟从中间裂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恶鬼要吃她……”这个梦通过隐喻的形式,表达了主体的性化的焦虑,以及在生与死的象征关系的位置。她询问她在那里是什么,她的父母又是什么,她无法性化她已成熟的身体,因为从哪里来她又要回哪里去。但是,究竟是什么,让她的主体在被害妄想中给与这样一个不同的解释:那些男人要害她,因为他们知道了她是“狈”,所以那些男人要成为“狼”,只有这样她们才能狼狈为奸。这个梦打开了她的幻想之门,在一次分析中,她突然停止言说,并且很惊恐地看着我。我问她“你突然停下了,你在想什么”,她停顿了一会说:“我想摸你。”在后面的言说中,她记得儿时的一次和同性的性接触,以及父母对待她的性方式……现在,她混乱了,一方面她对女性有了兴趣,另一方面,她渴望又害怕男性,如她不敢坐男生坐过的椅子,怕怀孕,另一方面又认为男生很暴力,就如她的父亲让她的母亲怀孕生出她,并说小的时候对粪便很有兴趣,有的时候在上厕所的时候,一边吃馒头,一边解手,有的时候要一个多小时。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到她对客体小a的享乐,而同样是生与死的拷问。在一次治疗结束的时候她说:“以前认为 心理医生之所以成为医生,是因为他们想 问题 想多了,现在自己发现是想问题想多了就成了疯子。”

 在治疗的过程中,她恢复了一些 社会 功能,可以上街,见到男生也不会逃避,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在这个个案中,充斥着悖论,这个患者有父亲,但是却没有经历父姓的阉割,有母亲却成为母亲的一个享乐的客体,从一出生便掉入到这个注定将来要疯狂的洞里,那里没有规范,但是她必须去建立一个规范,去面对青春期性化的问题,询问祖先的问题。这也许是为什么青春期是精神病的高发期。为了很好地分析这个个案,那么有必要回到俄底普斯情节当中去,在那里母亲给了父亲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在上面的个案中,那个女孩的梦中的鬼要吃掉她,和她在厕所里边吃边解手的习惯,使我们回到前俄底普斯阶段,那里的生殖 文化 和俄第普斯阶段的父亲的隐喻。所以,你不需要一个能指才能成为父亲,或才死去,但是如果没有能指,没人会知道这两个状态的事。恰如这个女孩,因为没有父姓的阉割,所以问题关系到她的性别以及她在存在种的偶然性,也就是说。一方面她是男的,或可能是女的;另一方面,她可以不是,两者演化其奥秘,把它系结在生殖和死亡的象征中,而她在青春期开始成熟的时候。用妄想的形式给世界一个解释:男孩要害她是有原因的,因为她是一个“狈”,所以男人才会成为“狼”。

 当然,对精神病人的心理治疗的可能性一直是倍受争议的,但是在拉康那里,以及 临床的心理治疗的 经验中似乎都在说明这个可能性。

精神病学术论文篇二:《论精神病人的自杀》

 摘要自杀是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对于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精神病人的自杀是精神疾病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且精神病人自杀平均年龄较一般人群年轻并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更糟糕的是很多人都忽视了精神病人这个弱势群体,对他们的行为置之不理,这无疑给我们社会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为此我们将要对此走进精神病人的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心理,自杀原因,以及针对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 措施 。

 关键词自杀;原因;防范措施

 一、精神病的种类和表现

 (一)精神疾病的种类

 精神疾病分为多种类型:对于精神病分类各国的标准不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病的分类逐渐系统化,目前我国对精神疾病的习惯分为十三种: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害而造成的器质性精神病,如:脑外伤、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因素所致。

 2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这是由于躯体疾病影响了大脑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肾发生疾病,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

 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由于长期饮酒形成依赖(成瘾)后逐渐出现精神障碍,或在突然停饮后急剧发作。

 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

 5中毒性精神障碍:某些非依赖物质(如苯中毒、铅中毒、一氧化碳、医学药物中毒等)短期大量或长期少量进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碍。

 6精神分裂症:为较常见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常见症状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抑郁多疑等。

 7偏执型精神病:以系统的妄想为主要症状。

 8情感障碍:为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改变为基本临床表现。

 9心因性精神障碍:由严重精神打击或强烈的精神刺激所致。

 10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常见症状有:恐缩症即害怕。

 11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

 12性心理障碍:指两性行为在心理上偏离正常而导致活动行为上的异常。

 13精神发育迟滞:童年起即表现为全面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

 (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现

 1性格改变:性格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

 2行为异常:行为作派变化明显或者变得让人不可理解了。

 3语言异常:说话的方式 方法 变得不正常了。

 总之,如果一个人现在与过去相比,像是变了一个人,与其他人相比,明显与众不同,那他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

 二、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原因

 (一)自杀与精神障碍

 1情感障碍:65%以上的自杀患者有情感障碍(主要为抑郁症),是最常见的自杀病因。

 2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自杀率约为5% ~10%。有研究提示自杀与精神病人的自知力有关,即认识到疾病性质,担心今后精神分裂症复发而自杀。

 3酒精中毒与药物滥用:酒精中毒自杀最危险的年龄为40-50岁,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自杀者多在年龄40岁以下,尤以30岁以下最常见。

 4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的住院病人自杀率增高,主要是因为病人有惊恐发作。可能由于受过心理打击,当记忆重现在脑海时,就会造成心理的巨大压力,打击再此重现,于是选择自杀。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与社会心理因素

 精神病人由于长期疾病的原因,社会功能受损,许多病人存在人格缺损,不完整,并对社会、家庭均构成一定的危害,很难取得社会的理解与同情,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精神病人所面临的社会心理压力就更大,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矛盾的压力,亲人的拒绝,社会的冷落,面临着经济问题,他们期待着与其他人平等的权利,期待着社会的理解与接纳,由于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精神病人自杀危险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精神病患者自杀的手段

 (一)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法

 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1、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或镇静安眠药或农药;2、自缢(上吊);3、触电;4、用尖锐物品自身伤害;5、撞头;6、溺水;7、跳楼;8、其他自杀方式。

 (二)精神病人的自杀工具

 精神病人精神失常,随时都可能发病,严重者随时可能做出一些预想不到的害人害己的事情。身边的物品随时都可能成为精神病人的作案和自杀的工具,如水果刀、棍子、锤子、斧头、电插头、绳子、电线等等。因此对日常不起眼的用品,严加看管。

 四、精神病人自杀的防范措施

 (一)非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措施

 对有自杀企图的精神病人,家属要保证在24小时内不离人的照顾,要密切关注精神病人的一言一行,多与病人谈心,询问要自杀的原因及方法,好多时候精神病人的自杀主要来自于犯病、他人的歧视,因此作为精神病人的家属一定要加以重视,及早送病人住院治疗,只有住院治疗,才能进一步遏制住病人病情地发展,使其尽早康复。

 (二)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及护理措施

 1严格监测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及时给医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产生自杀行为的先兆,及早干预,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控制病情。

 2做好心理护理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主动接触,态度和蔼,加强与患者内心世界的交流,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宣泄,缓解消极的情绪,淡化自杀意念。

 3对有自杀意图者的护理

 应床头交接班,将病人放在重点病房,专人护理,形影不离,不让患者单独活动,可让家属陪伴。

 4加强服药监护

 每次发药时,应要求患者当场服下并仔细检查口腔,确实咽下方可离开,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

 5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

 不向外人泄露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家属探视时不给患者带任何危险物品,并对物品进行认真检查,不得疏漏。

 6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病人的床铺、室内物品,加强环境的安全检查。

 7做好恢复期的防范工作

 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在恢复期,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加强自知力教育,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病情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培养生活的情趣,以减少自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明圆:精神科手册,[M]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由版杆1999311

 [2]周晓航等:浅谈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相关因素中国医药卫生杂志,2004,7(5)

 [3]王丹,施晓霞:《关于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2009年版,第9页

 [4]沈鱼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第1028页-第1029页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精 神 病学 术论 文”

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之一。 病者在安 静时表现冷淡,对周围事物无兴趣,不关心,与亲人疏远,告知重大事件时无动于衷,喜欢一人独坐房中,甚至连吃饭也不与亲人一起吃。 有时会出现兴奋激动或焦虑抑郁等反应,但大多与周围环境无联系而是受幻觉妄想所支配,有时其情感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为亲人开追悼会的时候他却站在一旁自笑。 其情感也常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如笑嘻嘻的叙述她的悲惨遭遇。 心境障碍又称为情感性精神障碍。它是一组以情感显著而持续地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包括抑郁症、躁狂症、躁郁症等。它不属于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比较严重,双向性情感障碍比较轻名单都是可以治好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41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