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情感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情感有哪些?,第1张

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

[第一组(按诗体分类)]

(一)咏史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石头城》《鸟衣巷》、姜夔《扬州慢》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

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

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

(二)边塞诗

思想情感 ’:

示例

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

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王昌龄《从军行》

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杜甫《兵车行》、范仲淹《渔家傲》

(三)山水田园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

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

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杜牧《山行》

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

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陶渊明《归因田居》、王维《山居秋暝》

(四)离别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李煜《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

舍之情。

李白《赠汪伦》,柳永《雨霖铃》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

4.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孟浩然《宿建德江》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

(一)忧国伤时

分类

示例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官绝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旗剪婆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二)建功报国

分类

示例

1.建功立业的漫望。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

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

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的窘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心情。

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分类

示例

1.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四)生活杂感

分类

示例

1.寄情山水、田园的

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弃疾《永遏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五)送别之情

分类

示例

1.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 关于表达喜的情感的诗句

关于表达喜的情感的诗句 1关于心情“喜悦”的诗句

1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译文:我愉快地骑着马儿奔驰在春风里,一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看完了。

2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译文: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3 朝辞白帝彩去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译文: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4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鸡鸣》

译文: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鸡啼叫不止。比喻在黑暗的社会里不乏有识之士。

5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译文: 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6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译文: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7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译文: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8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译文: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象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9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译文: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10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译文: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香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11 烹牛宰羊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译文: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12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译文: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13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译文: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14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译文: 不要笑农家自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年份农家招待客人的菜肴鸡肉猪肉应有尽有。

15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王涯《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曲二首》

译文:万树颜色深浅不同的杏花照在一江碧滢滢的春水之中,杏花浸染着江水,江水浸润着杏花,江边杏花林,水中杏花影。

参考资料

2抒发情感的诗句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原上草,露初唏,旧楼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柳永《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便纵有千钟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栏桡(柳永《少年游》) 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 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魏夫人《武林春》)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周邦彦《满庭芳》)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 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李鹿《品令》)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谢逸《江神子》)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魂,目断青山阻。

谁为我,唱金缕(叶梦得《贺新郎》)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是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朱淑真《清平乐》)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李清照《永遇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万俟咏《长相思》)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溢鲛绡透(陆游《钗头凤》)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陆游《钗头凤》)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只有梦魂能再遇,堪嗟梦不由人做(陆游)《蝶恋花》) 不怕银钢深秀户,只愁风断清衣渡(陆游《蝶恋花》)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辛弃疾《念奴娇》)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辛弃疾《念奴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辛弃疾《祝英台近》)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祝英台近》)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长亭怨慢》)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姜夔《念奴娇》)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姜夔《暗香》)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姜夔《疏影》)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 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 惆怅双。

3形容欢喜心情的古诗词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卜算子(王观)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长空无际色青青,太阳月亮放光明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北宋-苏轼《春宵》

蝶恋花(李之仪)万事都归一梦了。曾向邯郸,枕上教知道。百岁年光谁得到。其间忧患知多少。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唐-李白《将进酒》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乘蛇腾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颐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唐朝的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朝的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路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无事且频开口笑。纵酒狂歌,销遣闲烦恼。金谷繁花春正好。玉山一任樽前倒。

仙人依次就座,但闻笑语喧

4形容高兴的诗句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轼 (一说秦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 (春夜喜雨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陆游(秋波媚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

5形容诗人喜悦的诗句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高考语文必备术语及诗歌鉴赏方法集锦、常见意象示例

一、高考试题题干是解题的“线索”,它给考生指示答题方向、范围、要求等。

读懂题干,才能从容抓分。

纵观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题干中隐含着一些相似的“常用术语”。

总结如下:

表达方式 :语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 “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 :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 彩的特点。

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议论文题目:论点型、论题型、关系型、寓意型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的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廖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有何作用:回答文中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同学们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的赋分点所在,将其理解清楚,可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二、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2、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体物入微或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诗情画意。

3、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简洁或洗炼(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或明白如话(不雕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4、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呼应或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5、其它 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曲折、层次分明。

三、诗歌赏析方法

1.应试策略:

(1)掌握必要的赏析(鉴赏)知识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如烘托,衬托,虚实,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

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比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

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色:清新——用语新颖,平淡——质朴真切,绚丽——绚烂奇幻,明快——一语破的,含蓄——意在言外,简洁——言简意赅。

(2)掌握赏析方法

①了解诗人或作品的相关背景,有利于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

②借助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把握诗歌的意境,因为诗歌具有张力,尺幅之中韵味无穷。

③品味诗词中作者的炼字,炼句和链意。

赏析时对诗人准确传神的用字,精巧贴切的修辞,情与景的交融,物与理的结合等艺术手法要作深入的品析,有利于把握作品的立意与情感,走进作品的真实,感悟诗人的情怀。

文学作品鉴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较高的创造性活动,目前,诗词鉴赏教学可说是语文教学的弱项及中考复习的盲点。

复习时,要从以下几方面注意鉴赏题考点的设置: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⑴对中心思想的理解;⑵对所抒感情的理解;⑶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⑷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2.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3.对诗词语言的理解:⑴对关键词语的理解;⑵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4.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题型一般为选择、填空、简答三个类型,有些是鼓励学生创新的开放性试题。

解题思路与技巧:

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

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⑴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等 。

⑵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 、寄托、衬托、烘托、渲染、侧面描写 、对比、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

(3)语言特点类

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质朴清新 、淡雅、词藻华丽等 。

(4)风格类 沉郁顿挫、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

(5)文章结构

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

(6)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水 融等。

7.掌握修辞方法在诗歌中运用的特点

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双关、互文、等。

其次,读懂诗要注意运用方法

(1).借助题目、作者、注释。

题目是切入点。

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作者: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

注释:可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2)、学会从内容上分类鉴赏诗歌。

古代诗词的分类

古代,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

但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概括为: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

掌握各类诗的特点极其方法。

(具体鉴于篇幅,不赘述)品茗》大

3.借助背景

诗歌鉴赏不应忽视对其背景的了解。

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

这些方面,对诗人的诗歌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

4.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

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

5、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古典诗词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视了对作品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从而在某些时候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出作品的真正意蕴。

形象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为基础。

6.注意作品中的“典故”运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

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

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点化前人语句。

点化不同于直接引用,而是将前人语句消化后用自己的话写出。

明用历史故事。

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这是明用

暗用历史故事。

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

如果知道所用的历史故事,便能读懂诗词;反之,便要大伤脑筋了。

反用历史故事。

明用和暗用历史故事,都是正用其意,反用历史故事,则是反用其意。

二、 鉴赏、评价

1.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象征性意象

(二)比喻性意象

(三)描述性意象

(四)通感性意象

2.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的短评写作时要注意先“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其他三个方面的鉴赏和评价一般也使用这个思路。

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

初学者往往失却重点,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方法一致,一般从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面入手。

但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宜出现这些字眼,我们在这时借用的是它的方式和思路。

3、 鉴赏作品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而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合为一体的。

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

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1)抒情方法。

抒情方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创作方法:赋、比、兴;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

(3)用典。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4)风格

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

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

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

代表的诗人有杜甫、辛弃疾、陆游等。

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苏轼、辛弃疾:豪放 柳 永、李清照:婉约李煜、刘禹锡:隽永

谢朓、谢灵运:自然 李 白:清新飘逸 杜甫:沉郁顿挫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陶渊明:淡远闲静

王维:恬淡优美 王昌龄:雄壮豪迈 李贺:雄浑奇特

曹操:豪放磅礴

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5)修辞:

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辞的艺术手法,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

5.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一,思想感情:

考查的主要有三点: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

2、情感载体:杨柳——离别 菊花——傲骨 圆月——团圆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法:见前“鉴赏表达技巧部分”

第二,内容主旨:

考查的主要有:

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等。

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诗歌表现思想内容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借景物抒情,一是借人物言志。

律诗、绝句大多是先描写景物,后抒 怀;词曲往往是咏物怀古,即借事物、借人物来表明心志。

思想内容也就在抒情言志的诗句里得到集中的体现。

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首先从诗歌的基本内容入手,其次写出作者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总结、表述

1.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 咏物言志(情); 怀古咏史; 即事感怀;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 意象; 意境; 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直抒胸臆; 虚实相济; 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2.区分几个概念,明确答题的内容角度

问“表达方式”,则答 叙述、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铺陈等;

问“修辞手法”,则答 所运用的修辞格;

问“艺术(表达)技巧”,则答 想像、联想、衬托(正衬或反衬)、对比、象征、用典、化用、含蓄蕴藉等。

4.、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在阅读文中的作用(阅读理解)

1、排比、反复: 强烈的抒发了————。

排比往往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反复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

2、反问:使——语气更加强烈,比一般陈述句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比直说意思表达更鲜明。

3、比喻:用比喻来描写事物,可以把事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用来阐述道理,

可以把道理阐述的通俗浅显、易于理解。

4、夸张: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5、设问:自己回答问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还有对——起强调作用。

6、对偶:使句式更加——,语言工整等。

1、打比方:使——更加形象生动。

语言生动。

2、分类别:使对—的说明更加清楚。

3、举例子:使读者更加相信——4、列数字:使读者更加相信,使语言更加准确。

5、作比较:通过比较更鲜明的揭示出——6、下定义:对——的解释更加准确。

对事物本质特点的解释。

7、作诠释:阐明事物的某一特点,也是对——的解释更加准确。

三、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1、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常见意象示例

树木类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桐:凄苦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低微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风霜雨雪水云类: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漂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器物类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暇

6:其他类:

古人:明志、自省、鞭鞑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或缺憾、思乡、思亲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希望学习进步,金榜题名,心想事成,工作顺利,生活欢乐美满———————更多追问追答  追问

空白的

追答

什么空白的。

全在呢。

追问

我看到是空白的

就一个白色小框框

1 关于风意象的诗句表达愁

关于风意象的诗句表达愁 1关于风的诗句的意象和列句

古诗词中“风”的意象解析

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古诗词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而意境则是古诗词的生命。意境也叫意象,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品中通过形象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表现在诗词中就是作品中的自然景物,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意象是诗词艺术的精灵,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比如“月”、“水”、“花”等。展开浩如烟海的文卷,有关“风”的诗词也比比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是借以抒发对大千世界的赞颂。

一、以风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比如: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中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冬日的风伴着雪搅碎了思乡人的心。元代刘秉忠《江上寄别》中的“好风到枕客愁破,残月入帘归梦醒”,夜风袭来,孤客梦醒,再也无法梦回家园,这是何等凄苦之情。却用“好风”来说,与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汉代刘彻《秋风辞》中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落兮雁南归”。唐代刘禹锡《秋风引》中的“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都写到了秋风,风吹过,花飘落,雁南飞,在这番境地里不会有他种情绪,只有思乡的情。满天的秋风带来满目的萧条又引出满心的相思。

二、以风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愁苦的情怀。

“风潇潇,雨潇潇,便作陈抟也睡不着”;“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等等,这许多的诗句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悠悠而来的风吹出满腹的萧瑟孤寂,读来无限凄凉,真是“风飘万点正愁人”。

三、以风展现豪气。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豪气冲天的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塞外无垠的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又是悲壮的风。在这些意境中愁苦、凄清已经全然消失了。风不再是柔婉、哀思的意象,而是幻化作一只无形的大手拨动着人世间豪迈旷达的琴弦,让人不由得激情澎湃,豪情万丈。这样的风是气势,是力量,是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精神的载体。

四、以风彰显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东风夜放花千树”;“风吹柳花店满香”,风把阴霾一扫而光,带给人们的是生机盎然,是舒展身心的动力,所以此时的春风“更比路人忙”,把春日的生命力撒播开来。“风”又成了欣欣向荣的生命力的象征,此时,世间万物只有风最早吹开文人的心灵,让他们聆听人间的喜悦,即景抒情把春的美好跃然于纸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诗词中,表现出的意蕴也往往不尽相同,体现出其意蕴的丰富性。不同的意蕴形成不同的审美意境,烘托出诗人、词人的不同情怀。内心的思想情感与风互为辉映,又将诗词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2古诗文中有关“愁”的意象

落花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

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

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

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捣衣”和“砧声”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

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

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

(杜甫《捣衣》)“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

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月亮A、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B、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C、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D、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采桑子》)即借月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

3急需一些以风为意象的诗

春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唐僧志安《绝句》秋风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冬风si=4东风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

4古诗中描写愁的诗句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简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来源于李白的著名诗歌《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该诗以送别为题,却不写叙别,不写楼,直抒郁结,表达诗人在经历了人生太多的荣辱和悲欢之后,仍然不能忘怀那十年前于长安呼风唤雨的得意,虽然它早已是过眼的烟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于精彩的一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希望洒脱的抽刀断水,但是过往的日子就像流水般的纠缠无法摆脱。所以诗人只能举杯销愁,在日渐增长的愁意中不能自拔。最贴切的形容了诗人当时不得志的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5古典诗词中用什么意象写愁

那“残月”,读来,使人深受感染。

借残月言愁的诗词很多,下面再举几例:

1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曹组《青玉案》

2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晚霞。——僧仲殊《南柯子。忆旧》

3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4 惆怅小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荷叶杯》

5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二 以“明月”写忧愁古人常用明月来营造清丽、冷寂的氛围,用明月与亲人相离,恋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烘托相别之意,感伤之情。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词人为倾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便营造一种凄冷静寂的氛围,作者心中那因思念而引发的感伤,也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比较委婉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借助明月写忧愁的词句也很多,下面再举几例:

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2、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菩萨蛮》

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苏轼《永遇乐》

4、谁共我,醉明月?——辛弃疾《贺新郎》

5、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三 以“淡月”写忧愁

“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谢逸《千秋岁》

词人借助淡月这一意象,来写人们散去后的那莫名的惆怅。可谓形单影只,淡月相共,伤感无限!

借助淡月来咏愁的词句还有:

1、啼春细雨,笼愁淡月。——卢祖皋《安清都。初春》

2、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陈亮《水龙吟。春恨》

四 借“新月”写忧愁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已《鹊踏枝》

作者借助新月这一意象,把那在风中伫立,由朝至暮的难以抛却的新愁 写得淋漓尽致。

五 借“缺月”写忧愁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词人借助缺月这一特有的意象,将晴空幽绝的境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种境界也正是作者被贬之后,寓居时愁闷难遣的生动体现。

六 借“皓月”写忧愁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

作者借助皓月洒下的清辉,营造出清冷的意境,同时,很自然的将难以排解的忧愁流露出来,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巨大震撼!

七 借“斜月”写忧愁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晏几道《蝶恋花》

词人借助斜月这一意象,在点明长夜难眠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凄婉的气氛。于是,早对故旧往事的执着追怀中,抒发了缠绵的忧愁和感伤之情。

此外,还有借助“秋月”“素月”等意象,来抒发词人心中的无限感伤和凄婉惆怅之情的,这里不再例举。

总之,古人把那份悲愁的情愫,寄寓空中不同姿态的月亮。无论“残月”“明月”“淡月”“新月”“缺月”“皓月”“斜月”“素月”等等,在古人的笔下都含悲带愁,通过这些意象,使那多愁善感的一个个古人跃然纸上。

-----------以上复制

但我觉得诗歌中的意象太多了 要依具体语境来判断的

同一物体 比如“叶” 在不同的诗歌中会带有不同的寓意的

还是要多看些例子 重点理解文字背后的意境为好

6有哪些表达愁苦意象的词

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 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 猿猴。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7关于愁的古诗,最好有意象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李煜 无言独上高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作者: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添字采桑子 作者: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武陵春 作者: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284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