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春期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孩子都表现不同的心理特征。
1“爱慕期”——女孩子在11岁到13岁左右,男孩子在12岁到14四岁左右。此时,男女孩子在一起觉得有意思,异性之间互相观察、欣赏的兴趣增加,注意异性的谈话、表情、动作。而且开始注意自己的服饰、举止,想给异性留下好印象。
对于异性之间的接触,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在性爱上浮想联翩。然而,此时异性之间的好感是泛泛的,没有具体对象。
2“初恋期”:女孩子从13岁到15岁左右,男孩子从14岁到16岁左右。这时,男女孩子的性机能都已成熟,对性的体验明显增加,内心开始萌发初恋的幼芽,在年龄相近的异性中,发现较喜爱的对象,给予特别的注意与关心,寄予特有的期待。
感情上希望多接触,多交往,而理智上又有种种顾虑。有的孩子,此时的注意力可能在几个异性身上徘徊。这一阶段,孩子更注意自己的外貌和打扮。
3“钟情期”:钟情,就是很专一地倾慕、爱恋某个异性。这个阶段一般在初中时,男孩子比女孩子晚些。
此时,往往出现“痴情男女”,一旦倾心相爱,便不顾一切。由于涉世未深,对人生没有充分认识,往往陷入庸俗低级的趣味之中而难以自拔。一旦受挫,会意志消沉,产生厌世心理。有的还可能走上放纵自己的道路或者轻生。
以上是孩子们青春期异性交往的普遍性发展特点,而每个孩子会有自己的特殊性。家长应该随时观察了解孩子的表现,给以及时正确的引导。
二、根据不同年龄段特点,超前教育引导,防患于未然。
1对于处在“爱慕期”的孩子,要教育孩子尊重异性和自我尊重,注意自身的仪表和文明礼貌,多关心班集体的事情,为集体出力,男女同学坦诚合作。不随便盯看异性同学。
这时期正是性渐渐成熟的时候,要配合学校进行科学的性生理教育,正确对待生理现象,避免因生理现象而出现盲目紧张和盲目好奇。家长要认认真真、大大方方地给孩子讲有关知识和正确对待的方法。
2对于处在“初恋期”的孩子,家长要教育引导他们多参与群体活动,尽量减少与异性同学单独接触的机会,特别是不要跟某一位异性同学过多地单独接触,避免萌发初恋之情,牵扯精力,影响学业和全面发展。教育孩子与异性交往注意自己言行,不随便逗闹,不动手动脚。
3对于处在“钟情期”的孩子,要教育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和集体生活,用意志力克服自己与异性交往的感情需要,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做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人。让孩子懂得“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成人成才的关键。要正面严肃地对孩子进行婚恋观的教育,排除不正确思想意识的干扰。
父母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以积极的良性的影响。
夫妻之间感情和谐又不失互相尊重,不说带有性别歧视的话。诸如“女人头发长见识短”、“男人都特别坏,没有好东西”之类。而且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对对方的真诚关心与人格的尊重。在孩子面前,不做过分的亲昵动作,不穿过于暴露的衣服。在与家庭以外的人接触中,作风正派,注意道德规范。
正确对待孩子与异性同学的交往,既不听其自然,也不普风捉影。
有的家长对孩子与异性的交往不闻不问,顺其自然;也有的家长严密监视,捕风捉影,随意训斥。这两种极端都是不对的,很难使孩子形成正常的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家庭应把孩子与异性交往的问题纳入自己的家庭教育计划,认真学习一些东西,思考教育引导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有时候,可以把自己少年、青年时期的经验教训讲给孩子听,引导孩子走好人生之路。
对于确实出现早恋苗头的孩子,不应盲目苛责,强制压服,避免不良后果。
有的中学生确有早恋苗头,单独约会,卿卿我我。家长知道了,往往怒火中烧,采取强迫措施,严厉对待,棒打鸳鸯。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导致不良后果。
正确的做法是,克制、调整自己的情绪,与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以真诚帮助之心使孩子说出心里话。然后给孩子分析利弊,以长远的目光来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教育孩子认识到:春天有春天的事情,夏天有夏天的事情,不要把夏天的事情提前到春天来做,那样害处太多。
同时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之后,要经常了解情况,及时帮助指导。家长要始终保持坦诚、关切、严肃、认真的态度。
青春期是需要在父母陪伴下度过的。父母既是血缘上的至亲,也是情感上的导师。人是情感动物,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思想上,既有长大成熟的一面,也有生涩脆弱的一面。因此,在情感上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支持,他们才能走的更稳当,更踏实。总而言之,家长应该用自己、他人甚至书本上的经验与教训来正确引导孩子。推心置腹地交谈,潜移默化地熏陶,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让青春期的孩子始终是阳光的、快乐的、充满朝气的。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尤其是中学期间的绝大部分学生所处的第二阶段的心理特征;
2. 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应对青春期的异性交往中的一些困惑;
3. 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悦纳青春期的来临,自信地感受青春,健康交往。
重点:
帮助学生悦纳青春期的来临,感受美好,并能自信而理智地应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在辅导室里,我曾经接待过一位在手腕了割了若干道口子的女孩。她发现自己对一位男生有好感,而这份心事又不小心让同学知道了,她觉得自己再也无颜面对同学。她的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缺乏对这份青春期情感的“悦纳”,至于具体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指导,倒是在其次的。所以,当我对她的这份情感表示理解时,她的眼中出现意外的惊喜。现在,在校园里,老远看到我,她都会大声地问候我,大声得让我感到她是全身心地在问候我。
难点:
初一下的学生的性心理基本上处于第一阶段—异性疏远期到第二阶段—关注异性期的过渡期或是第二阶段的开始期,对于这样一个话题,学生可能会出现一种害羞,尴尬的心理,这在我们之前关于人际交往的一课《友谊甜甜圈》这一课,是讲与不同类型的朋友交往时,学生在心理分享的过程中就明显在表现出来过。所以这里的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坦然地面对因为“青春”而带来的一些尴尬和害羞。
三. 教法学法
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也就是“处于未完成阶段并蓄势待发状态的心智功能,最容易受到教育的影响。”对于心理课来说,要把握好这个最近发展区,就必须以学生的个体经验为载体, 同时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情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情境性”。任何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这就决定了心理课也必然要创设相关情境,帮助学生达到感悟,同时以心理活动为中介,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达到适应社会发展,个性和谐统一。
本课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1. 情境讨论法;
2. 活动体验法;
因为时间关系,在这里先暂不展开,待后面介绍教学过程时作详细交待。与教法相应地,学生的学法(就是):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我探索,相互交流,活动感悟,在交流中快乐成长;
四. 教学过程
1.开始;
心理课总是在学生熟悉的“整理一下桌面,整理一下心情”开始,这是我在上学期的“毓秀读书会”上曾经介绍过的,将常规的“上课,起立。。。。。。”这样的上课的开始仪式稍作创新,新鲜的事物总是能引起人心理上的期待与振奋。一方面突出了心理课的特色,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另一方面也暗示学生为上课作好物质和心理上的准备。我曾经和现在初二的学生说,或许若干年以后,你们已经不再记得林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但你们可能还会记得我们的“整理一下桌面,整理一下心情”。
2.心理天气报告
课一开始是我们的一项常规性的活动----心理天气报告时间。在这个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学生可以自由地举手,倾诉一周以来的烦恼或快乐的心情。这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倾诉的心理习惯或者意识,同时也在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出情感上的相容,创造出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氛围,形成师生,生生之间最佳的“心理场”。
“心理场”建设好了,就该进入我们的正题了。
3. 情境导入:
1) 情境一:
两个班的初一学生同去春游,在用餐分组时,a班的班主任将女生和女生分在一组,男生和男生分在同一组;b班的班主任正好相反,每一桌既有男生也有女生,而且每组的男女生比例大致相同;
用餐完毕,发现其中一个班的桌上杯盘狼藉,“惨不忍睹”;而另一个班的桌上则相对来说非常地整洁。
你判断是哪个班的用餐桌更整洁吗?为什么?
2) 情境二:
有一个班的大学新生的班主任,遇到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就是他们班的男生宿舍特别地脏和乱,多次指出,但男生们却不以为然。后来班主任突发奇想,进行了一次特殊的活动,彻底改变了这个状况。
请问:你知道班主任的“绝招”是什么吗?为什么?(带女生参观男生宿舍)
3) 看了上面两个案例,不知大家是否想到了一句俗语:“男女搭配”(等学生回答下半句)“干活不累”。对,我们今天就是要来说说我们“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花样年华”。
这一部分的导入,主要目的就是创设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自然地接纳异性交往,感受到教师----这一教育的主导者对于异性交往中积极因素的理解与认可。我在第一学期开学第一课里向学生提出,心理课的目标:寻找来自心灵的力量。这里的情况,也何尝不是心灵力量的一种呢?
4. 花季的问题
我们以前常说一句话,叫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心理课也一样,要提供给学生一些切实可用的方法。
前面提到,这一课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在讨论这一话题时可能会有一种害羞心理,不好意思直言自己遇到的困惑。所以我们心理课上常规的“心灵分享”,也就是就一主题谈谈自己遇到的困惑就需要调整了。在课前,我就进行了一次小调查,同时结合我的个别心理辅导记录,还有上课时学生作的“心理天气报告”,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在青春期所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并进行一些设计。通过一种让学生来评述,解决这些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得到心理的宣泄,并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心理上的成长。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请学生讨论:
1) 班上的同学喜欢讨论与“性”有关的问题,你知道为什么吗?自己感到很别扭,怎么办?
2) 班上一些同学喜欢传播“她”与“他”怎么样怎么样,弄得“他”和“她”很尴尬。你知道为什么一些同学喜欢传播这样的小道消息吗?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
3) 同学中在传,“他”很“花心”,一会儿关注这个女生 ,一会儿关注那个,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这三个现象正是性心理的第二阶段----也就是绝大多数中学生所处的“关注异性期”所特有的现象。第一个问题反映出的是对性的一些生理现象的关注,好奇而又得不到正确,充分的信息指导而出现的;第二个问题反映了学生对异性交往的好奇,又缺乏交往的指导。那么尤其是第三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这正说明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对异性评价标准的不成熟,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年龄的情感,它并不是小说中所描写的真正的爱情。这三个问题同时还起着为下一部分:青春期性心理三阶段铺垫的作用。
对于这个难点问题,我还设计了一个小小的开关:我并不直接提出三个问题,而是用三朵花来表示,以切合“花样年华”的主题,请学生选择先回答哪一朵的问题,让课堂更具趣味性,更符合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的对错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教师在上课时,要充分展示“教育机智”,适时引导。
在这三个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学生的个体经验已经被悄悄地引入了,学生会形成一种心理期待:青春期的心理成长规律到底是什么?
于是,这时候,作为讨论的总结,教师就可以讲述性心理发展的三阶段了。
5. 青春期心理成长三阶段
1) 异性疏远期
2) 关注异性期
3) 两性恋爱期
6. 体验活动
在异性交往中接纳的心理形成了,困惑消除了。那么,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当然是交往的“度”了。理论说教肯定是不行的。我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吹气球。
1) 每个小组派出一位同学来参与“吹气球”比赛;
2) 宣布比赛规则:等老师宣布开始后,大家尽力地吹气球,看哪个组的同学能将气球吹到最大,就算哪个组获胜。在这个过程中,总是有学生因为急于获胜而用力过度,把气球吹破了。
3) 请吹“破”气球的同学谈感受:一味地想将气球吹大,结果反而让它成了碎片。(如果没有同学把气球吹“破”,就请同学设想一下,如果再用力吹,会怎么样?)
4) 老师点评总结:看来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异性交往中无法把握好这个度的问题,也会让这份美好的情感成为碎片。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
“男孩女孩,你们之间有一种情感很美好,它不是爱情,但沿途的风景却很美。”
作为初一的学生,我认为点到这里,有一个概念就可以了,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重点讨论这个“度”的问题。
7. 由于心理课只在初一开设,随着这些学生即将升上初二,我也就即将迎来新的同学而与他们告别,不舍之心早已有之,而更多地,是一种母亲对孩子式的“不放心”,所以最近几课,我常给他们介绍一些杂志,一些书,希望他们能得到持续的心理支持。在这一课的结束,我向他们推介一本《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五. 备课后的思考:
1. 心理辅导课程强调的是一个他助----互助----自助的过程,教师,同学的他助,互助只是手段,学生的自助才是目的。在本课一开始,我用两个情境表达了对异性交往所带来的积极因素的认可,创造了一种师生之间通畅的沟通氛围,使学生有话敢说,能理直气壮地倾诉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发表观点,探索办法。我曾经给老师作关于师生沟通的讲座,我引用过一则心之门的故事,(粗重的铁棒全心全力也无法将门打开,而钥匙则用它小巧的身躯进入了锁的心,把门打开了)这是我贴在辅导室的门口的。上课也是一种沟通,我觉得这堂课上,学生的心之门是打开的。
2. 这堂课能切实解决学生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对这门课,对心理辅导,对于我们的教育,能产生进一步的接纳与认同。同时,也对心理的成长更为充满信心。
3. 用吹气球活动来比喻,中学阶段的异性交往要保持适当的度,比较能获得学生心理上的认同,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讲,体验更能进入一个人的潜意识,也就是会在无形中更为有效地影响学生。事实上,我上课说出这个结论时,我的学生全体自发地鼓掌,大声地说:“谢谢老师!”
青春期的恋爱观
青春期的恋爱观,爱情是人类永恒的旋律不同时代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爱情观,青春期的恋爱也一直收到大家的关注,绝大多数人都会限制青春期孩子的恋爱,以下青春期的恋爱观。
青春期的恋爱观1分清爱情与友情:
我们一定得分清楚与异性之间的关系,不要认为异性之间没有真友谊关系,异性之间是完全可以成为好朋友的。友谊与爱情是不一样,所以一定得分清。
认真对待,真诚相待:
既然确定了恋爱关系,就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把爱情当游戏,这既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别人的不负责。
爱情不是全部:
当沉迷于爱情,就很容易沉湎其中,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在谈恋爱上,把爱情当做自己的全部,所以应该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其努力。
恋爱的前提是情感不是物质:
要想有真挚的感情,就应该以互相有好感为前提,不能只看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不要耽误了自己更耽误了别人。
失恋不失回忆:
失恋总会带来伤害的,但是也应该努力的对待失恋,至少还有美好的回忆。不要做失常的事,失恋不失态。
青春期的恋爱观2青春期萌发的恋爱到底产生于哪里呢?
少男钟情,少女怀春。正处于花季雨季的青少年们在心中已经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爱恋悄然升起,这种神秘而纯洁的感情往往刚刚探出苗头就被社会所否定、被师长所扼杀。
生理方面的影响。这个时候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是身体第二次快速发育的时候,尤其是第二特征的发育。他们会幻想一些非常浪漫的场景,错误地将爱慕、赞许、崇拜等感情当成爱情。他们还分不清好感、友谊、性吸引与真正爱的差别。
外界媒体的影响。由于青春期的心理还不甚成熟和稳定,而影视中又有很多浪漫的爱情场景,这无一不刺激着青少年,诱导着他们去模仿,去“尝试”一下爱情这个美好的禁果。
身边朋友的影响。很多初中生,甚至小学生就早早地有了个女(男)朋友,追问后会发现他(她)们很有一部分是因为身边的朋友都谈起了恋爱,自己要是没有个朋友会很丢面子,很没有魅力,自尊心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面对孩子的早恋,结合青春期特殊的心理发展特点,早恋只宜疏不宜堵。当家长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这方面问题的时候可以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
如果你对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等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安全网青春期心理安全常识栏目。
青春期的恋爱观3如何正确引导青春期孩子耳朵恋爱观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老喜欢在背后偷偷地看那些言情小说呢?特别是到街摊买那些不健康的校园言情小说,小说里面充满了校园暴力和歪曲的爱情观,甚至还有带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如果看多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绝对不利的。相信大多数家长发现这种问题的时候,都会采用没收、批评的教育方式,但这种教育效果甚微,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其实家长们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我们的家庭教育要重引导,而非批评。因此,要想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树立正确的言情意识和爱情观念,我们家长必须正确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言情意识。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呢?一个简单和直接的方法就是介绍一本内容积极向上,正面爱情观的书籍给孩子们看。这比禁止她看要好很多,不但满足了她们的情感需求,又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