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可以给推荐一下大师吗?我需要感情上的帮助,苦于骗子居多,找不到真的高人。

请问可以给推荐一下大师吗?我需要感情上的帮助,苦于骗子居多,找不到真的高人。,第1张

针对你说的情况,我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早上走出困境,解决你的问题。真实的感情还是存在的。

1首先我们不知道你经历了多少情困困难。 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你已经在感情中迷失了自己。许多他的感情和受骗的经历,让你不再相信其他人。与其说是世界上的骗子,有很多。但不如说你自己没有骗骗骗子的能力,所以提升这方面的技术也是当前的需求。

2首先世界上确实存在所谓的大师情感大师。这种人往往都会藏的很深,不是任何人想见就能见得到的。还有一部分人是假的大师,本身他们就是一些情感骗子,所以说,还是不要太相信有所谓的什么大事。如果你一味的去追求这些事情,可能又要被骗了。

3我自己认为任何一段正常的感情都需要一个过程。首先你们要有正确的接触方式。第1次见面,第1次认识对方,没有那种偶像剧里的剧情。然后就是一步一步的去了解对方,交给时间,不要过于着急。要通过去一些做一些事情来了解对方,不要只是听信于对方口头上的甜言蜜语。要看一看他究竟真的为你做了一些什么事情。任何你觉得不舒服或者是有欺骗的嫌疑的感情,你都可以主动退出。

4在恋爱中要有足够的自信,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和自己的特点,不要为了对方一味的委曲求全。好多陷入爱情中的女孩儿都是。为了对方而活着,所以才会活得越来越没有自我,失去理智。

家人其实不同意的是你的能力,如果你有个跨国公司,即便你经常住地球的另一边,估计她父母也愿意

当然,如果距离近点,她父母容易掌控,也可能会同意你们相处

所以,当下你应该去跟她父母谈谈,证明你有能力给他们女儿一个幸福的将来,并能照顾家里老人,再证明你们的爱,然后让她父母给你点时间去展示你的能力,我想他们不会那么决绝的让你们断绝关系,至于以后,就要靠你去实现你的承诺了

当然,去谈的时候也可以问问他们周围,有没有适合你发展的空间,如果他们能被你们的爱感动,愿意协助你在周边给你寻找发展机遇,你也可以留在对方那,但我想你也是有父母的,如果这样估计你的父母不会很愿意,毕竟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都不想让子女离的太远

所以,还是靠你的能力去争取吧,如果不行的话,就不要留恋,果断分手吧,当成一个美好记忆好了

在爱的世界里,谁都不是大师。因为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另一个人,即使说自己是大师,也只能说明这个人经验多了一点,而且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经验,别人的情感任何人都不会理解的,这就是大脑的复杂之处。所以,不要感情受伤了就想找个能解决问题的情感大师,那些都是扯淡,真正能帮你走出困境的是伤害你的那个人,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当然,也不排除,你自己。好多事情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能算是度过了。这些都需要时间,若是有情感大师的话,我想也只有“时间”算得上是大师了。

白居易http://baikebaiducom/view/5353htm、屈原、http://bkbaiducom/view/1646htm鲍照、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的侍郎,在刘□和太子刘劭一起谋杀

杜甫http://baikebaiducom/view/2211htm、陆游http://wwwsxgdnet/mcsx/mrhc/mrwx04htm、阮籍http://baikebaiducom/view/3975htm、陶渊明、http://bkbaiducom/view/7622htm李白、http://baikebaiducom/view/2133htm#1李清照、http://baikebaiducom/view/3066htm黄遵宪、1792-1841,字璱人,更名巩祚,号定庵、羽岑(左应加王旁)山民,仁和人。

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有《定庵全集》。自珍为近代学术思想的启蒙学者,

其诗能开拓新宇,气势磅礴, 色彩瑰丽, 影响清末诗界革命派及南社诗人。

“同光体”首领沈植亦称之为“奇才”,以为“定庵之才,数百年所仅有也。”

注释

①己亥:道光十九年(1839)。这年作者四十八岁,因不满于清朝官场的黑暗,

辞官去京返杭。后因接眷属又往返一次。这一年往返京杭道中,共作七绝三百一十五首。、孟浩然、http://bkbaiducom/view/7496htm韦庄、http://baikebaiducom/view/64174王维、http://baikebaiducom/view/7485htm苏轼、http://bkbaiducom/view/2517htm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一生没有做过官。精通音乐,会做诗填词。他的词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比较少。特点是辞句精炼,风格不庸俗。http://wwwshiandcinet/jzhtm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明珠长子,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1655年1月19日)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 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 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 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织》, 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 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李贺、李贺(790~816),字长吉,昌谷人,抱负远大,自视甚高。因父名“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肃”与“士”音近,李贺便以有讳父名而被人议论攻击,不得参加进士考试,理想抱负被无情现实击得粉碎,备尝人生苦涩,卒于故里,年仅27岁。有《李长吉歌诗》,存诗二百五十余首。其中《李凭箜篌引》为高考必背篇目,《秋来》、《将进酒》、《雁门太守行》、《马诗二十三首》、《昌谷北园新笋四首》、《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皆著名,尤以《金铜仙人辞汉歌》为最,其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为千古丽言,感人肺腑。

二、艺术风格

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多以乐府诗题材驰骋想象,具有极度浪漫主义的色彩。他的诗造语奇特,想象怪异,意象虚幻巧妙,意境幽奇冷艳。在遣词造句、修辞设色方面的惨淡经营,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作品赏析

雁门太守行①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②,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③为君死。

注释

①雁门大守行: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古雁门郡,在今山西西北部。

②易水:在今河北易县。

③玉龙:指剑。

评析

首句于“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甲光向日金鳞开”,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塞上胭脂”紧承“角声”、“秋色”描绘塞土赤紫,已令人想见战血;于“紫”前加一“凝”字,更强化了这种联想。

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暗示“临易水”之前有一段进军过程。“半卷红旗”是为减少阻力,是进军的特征,如“红旗半卷出辕门”之类。“临”字也表现行军的动势。那么,“临易水”之后是否遇上敌军?如果遇到的话,力量对比如何?形势对谁有利?这一切,后三句都未作正面描述,而言外之意却比较明晰:一、“临易水”表明前进受阻,又令人联想起《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二、击鼓为了进军,而“霜重鼓寒声不起”通过自然条件的不利暗示出战争形势的严峻。三、末尾两句,写主将提剑上阵,誓作殊死战斗以报君恩。

意象新奇,设色鲜明,意境奇诡,想象丰富而奇特,这是李贺诗歌的突出特点。在《雁门太守行》里,这些特点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体现。仅以后两句为例,看看他如何注意设色和造型。这两句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因称此台为“黄金台”。“玉龙”,唐人用以称剑。黄金、白玉,其质地和色泽,都为世人所重。“龙”,是古代传说中的高贵动物,“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借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都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李煜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亦为五代时出色的词人。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唐元宗李景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亦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在位时间(961-975)。、周邦彦、1056~1121年,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

高适、http://baikebaiducom/view/16967htm柳宗元、http://bkbaiducom/view/2521htm温庭筠、http://wwwruiwencom/news/20031htm睢景臣、字景贤,主要作品为《哨遍·高祖还乡》套曲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结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魔笔记》。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司马迁、http://baikebaiducom/view/3055htm杜牧、http://www3zzueducn/qtss/zzjpoem1dll/viewmenname=%B6%C5%C4%C1褚少孙、西汉经、史学家,元帝、成帝的博士,曾补写过司马迁的《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褚少孙开创了鲁诗学之先声。魏禧、http://wwwjxxinhuanetcom/renwu/2003-03/28/content_342857htm苏洵、http://baikebaiducom/view/32005htm。欧阳修http://baikebaiducom/view/2544htm、韩愈、http://baikebaiducom/view/2518html。方苞、http://baikebaiducom/view/14658htm。张岱、(1597-1679年),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两千年中国政治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基石

不把这本书读懂、读通、读透,就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构建中华文明阶梯的重要典籍

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哲学书

著名史学家钱穆所开列的中国人必读书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这一本被中国人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与治国之道,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把钥匙。由于《论语》和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有着血肉联系,历代思想家对《论语》进行了无数的阐释和发挥,所以《论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已大大超出了这本书原初的内涵。

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论语》一直是中国人的国学必读之书。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聚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读《论语》,你会感到在你心中流过的是一条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长河。

读《论语》,有读了后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北宋理学家 程颐

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

--国学大师 南怀瑾

《论语》虽然是代表中国封建文化的经典,但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伦理道德的根源,必须阅读这一本书。它的"仁"学以及对教育的理论,都是全人类的瑰宝。《论语》字句精当,也可当做文学书籍来读。

--当代作家 李 准

我们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必须重铸我们的民族精神,而铸造民族精神,不能离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位思想家、文学家不受《论语》这本书的影响。

--当代作家 叶朗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 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赋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受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抑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归有光、归有光(1507~1571年),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昆山人。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后曾八次应进士试皆落弟。徙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安亭,读书讲学,作《冠礼》、《宗法》二书。从学的常有数百人,人称“震川先生”。他考察三江古迹,写了《三吴水利录》。后来,海瑞兴修水利,主持疏通吴淞江,许多方面均采用了归有光的建议。嘉靖三十三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他60岁才中进士,授湖州长兴县(今浙江长兴县)知县,重视教化,治政廉明。每逢处理诉讼事宜,务明事实真相,当时长兴县内盗贼极多,官府乱抓一批无辜者,他用计擒获盗首,使狱中蒙冤受屈者30多人获释。后来又任顺德府通判。隆庆四年(1570年)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修《世宗实录》。在文学上,以散文创作为主,与拟古主义者对抗,力矫前后七子“文必秦汉”之论,并且取得较高的成就,使当时的文风有所转变,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他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著述较多,主要有《文章指南》、《诸子汇函》、《震川文集》等。刘基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卒,享年65岁。刘基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元至顺四年{1333年)23岁的刘基,一举考中进士,开始步人仕途生涯。他立志报国,但朝廷昏庸腐败,使他20余年的宦海生涯屡遭磨难贬抑。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接受朱元璋的邀请,成为参赞军务的谋士,为明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他为人刚直,胆识过人,朱元璋尊其为“吾子房(张良)也”。民间有“上有诸葛孔明,下有刘基伯温”的称道。 身处乱世 满腹经纶 刘基出生在浙江处州府青田县南田山(今浙江省文成县)武阳村一个书香地主家庭里。他的远祖是江苏丰沛人,有诗说其家“青田刘氏汉诸孙”,可能与汉代开国皇帝刘邦有些干系。他的七世祖刘延庆,官至镇海军节度使,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守防京城开封,为抗击金人入侵,以身殉国。刘延庆之子刘光世随高宗南渡,官居宋朝宣抚都统少保。自四世祖刘集开始,刘家迁至青田县。到刘基出生时,他家世居武阳已经五代了,是当地有声望的一个大族。 曾祖刘濠,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而且通晓天文、历算、阴阳、医卜等学,曾做过南宋的翰林掌书。刘基的父亲刘熵为人正直,才智出众,10岁时,就和祖父刘濠一起设谋挽救了许多同邑人的性命。 原来,南宋灭亡后,青田县一带的起义军也相继被元军围剿四散,潜伏下来。元朝统治者为了斩草除根,巩固他们的政权,派浙东道宣慰副使苟贴儿在青田县调查反元义军的情况。他们在叛徒李熊的提供下,造了一个黑名册,准备上报朝廷,予以镇压。这个黑名册,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性命。 苟贴儿路过武阳村时,受到著名乡绅刘濠一家的丰盛款待,并留他们在家里过夜。刘濠将苟贴儿灌醉,偷出黑名册烧掉,然后亲自点火烧毁了自家的祖屋。他们故作慌乱的样子,从大火中救出苟贴儿。苟贴儿自知饮酒误事,所幸死里脱生,对刘家感激不尽。青田县人对刘家不惜财产智救同胞的义举十分钦佩。 刘熵后来成为当时的名儒,当过遂昌县(今属浙江)教谕(县学校长)。他40多岁时,生子刘基,视之如掌上明珠。他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在对爱子的培养上了,从而使刘基受到良好的教育。 刘基好学敏求,聪慧过人。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他从师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一部春秋经,刘基没化多少工夫就学完了。泰定四年(1327年),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周(敦颐)程(程颢、程颐)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此外,他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有一次,他在一家书屋看到一本天文书,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第二天竟能从头至尾背诵如流,店主人知后十分惊奇,要把这部天文书送给他,刘基说:“这部书已装在我胸中,书对我已经没有用了。” 刘基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不仅使他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知识,而且使他年轻时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有魏征(唐)、诸葛孔明(三国·蜀)之才。元统元年(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基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从此他便步入坎坷曲折、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 仕途坎坷 蛰居隐退 十四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正是元王朝政权逐渐走向全面崩溃的时期。元王朝建立半个世纪以来,用极端野蛮落后的方式统治中国,对广大人民进行了无情的屠杀与残酷的剥削,人民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于是中国大地上到处出现了农民起义与暴动,元王朝岌岌可危。一面是贪婪昏愦、醉生梦死;一面是水深火热、揭竿而起。在这样的情势下,刘基步入宦途,就迫使他要么与元朝统治阶级合作,沆瀣一气,最后同归于尽;要么反其道而行之,站在人民一边,共同埋葬贪婪残暴的王朝。作为一个崇尚气节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刘基选择了后者,尽管那里布满了荆棘。仕途坎坷蛰居隐退刘基考中进士后,在家闲居3年。至元二年(1336年),才被元朝政府授为江西高安县丞。作为天子门生,他还是无限感激元朝皇帝赐给他这一施展才华的机会,以实现自幼立下的宏图大志。所以、他一出仕就抱定要用自己的全部的才华和忠诚,去干—番大事业。 县丞虽然是个辅佐县令的小官。刘基并没有因为位卑职微而敷衍塞责,他勤于职守,执法严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绩。他深入乡间,体察民情,发现高安县一些豪绅地主勾结贪官污吏,无法无天,骗人钱财,夺人妻女,杀人害命无恶不作。刘基倾听百姓的哭诉后,义愤填膺,决心为民除害。经过明察暗访,掌握了真凭实据后,对几个劣亦昭著的豪强恶霸,坚决予以严惩,并对县衙内贪赃枉法的官吏也进行了整治,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很快就有了好转。刘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当时的大学问家揭俣斯就曾对人说:“刘基是魏征一流的人物,英雄豪迈之气还要超过魏征,将来必是治国安邦的大才!” 至元五年(1339年),瑞州路新昌州(今江西宜丰)发生一起人命案。此案初审裁定死者为自杀,但原告不服,呼冤上诉。因案情涉及青田县一豪门大户,瑞州路总管想到敢为民请命的刘基,便将此案交刘基复审。刘基通过审阅案卷,调查勘验,查明是一起蓄谋杀人案。此间豪绅多次托人向刘基行贿,利诱不成就采取威胁的手段。更棘手的是,此案初审原判的官员是元朝第一等级、持有特权的蒙古贵族。刘基不惧强暴,不畏权势,他如实上报,秉公执法。终于处决了凶犯,蒙古族大员也以渎职罪而被罢官。刘基不避强权为民伸冤之事,一时成为远近美谈。 元朝末年,官府衙门受贿成风。刘基清正廉洁反受同僚们的嫉恨和排挤。尤其是得罪了蒙古族官员,他们对刘基更不能容,群起攻击,造谣毁谤。刘基秉性鲠直,决不随波逐流。他看到在这种环境中自己很难有所作为了,于是毅然投劾辞职。至元六年(1340年)刘基回归青田老家,闭门读书。 此时刘基已经声名在外,回家不到三年,江浙行省以儒学副提举第二次起用他,授行省考试官。但这次当官与前次一样,并未长久。到任后不久,他见不平事激愤直言的脾气又犯,上书揭发了监察御史失职的事。上锋斥责他多管闲事,所言不实。一气之下,他又辞职而去。在心灰意懒中,他移居杭州,寄情山水,在西子湖畔、武林山麓,饮酒赋诗,遣兴自娱。 可是,当时的天下已是烽烟四起,反元义军已呈燎原之势,刘基的家乡在战火中化成一片瓦砾。刘基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对义军极其仇恨。此时台州人方国珍在海上举兵,朝廷命浙江省着力防范。至正十二年(1352年),浙江行省又以浙东元帅府都事之职再次起用谙熟兵法韬略的刘基。 刘基虽对元朝政治极为不满,但为君主、朝廷效忠的愚昧正统思想并未泯灭,在踌躇一番后,他还是出了山,与官府一气,参与镇剿方国珍的机宜。针对方国珍常以浙东宁波为跳板进袭内地的情况,刘基提出建筑宁波城墙,以防方国珍攻占的对策。筑城后方国珍果然不敢轻易进犯宁波了。至正十三年(1353年)江浙行省左丞帖里帖木耳升刘基为行省都事,召至杭州,商议招抚方国珍事。原来,方国珍在海上举兵起事后不久,就接受朝廷招安,授定国尉,但他不安此职,仍多次下海反元,迫使朝廷不断加官招抚。这次方又重演故技,以起兵要挟朝廷。刘基从维护元朝统治的立场出发,反对一味招

现代快报讯(记者 邓雯婷 张瑾)近日,上海警方成功侦破一起新型 " 情感挽回 " 诈骗案,这一案件引起网友热议。该犯罪团伙打着专业情感咨询机构的旗号,利用话术诱骗受害者购买 " 情感挽回服务 ",以此骗取被害人大量钱财。网络上不乏各类情感大师,是不是收费就涉嫌诈骗呢?7 月 7 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到业内人士和律师。

为挽回一段感情被骗 34 万余元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此次上海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 69 名,缴获作案手机 180 余部,初步查实涉及全国各地的案件 500 余起,涉案金额 700 余万元。

在该案中,去年 7 月,牛先生(化名)与女友出现感情问题,分手后所有****均被对方拉黑。为了挽回这段感情,牛先生上网搜寻情感挽回技巧,想要通过一些妙招挽回女友的心。很快,他就被一条 " 一对一私人定制,百分百挽回爱情 " 的广告语所吸引,并添加广告语下方情感导师的微信进行咨询。

添加微信后,情感导师详细了解了牛先生的基本情况,承诺在交纳咨询费后,只需提供其前女友相关个人信息,便会安排专属 " 情感专家 " 对其前女友进行交流劝导,并帮助其成功修复感情,但在这个过程中牛先生不得主动与其前女友联系。一心想挽回感情的牛先生立即交纳了 3280 元的咨询费。该机构也立即安排了 " 情感专家 " 对牛先生开展情感辅导,并称和他的前女友已经取得联系。

随后,该机构 " 专家 " 多次以 " 发现其前女友已有新男友 "" 其前女友已动摇,需联系现男友结束感情 " 等理由,要求牛先生转账支付进一步的咨询费,3 万余元,才可以继续开展情感辅导。牛先生听闻也将钱转了过去。但直至今年 4 月,牛先生仍未与前女友成功复合,联系该机构时也都是敷衍之辞。牛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不光没追回前女友,还被损失了 34 万余元。

咨询先交 399 元,业内人士:这只是第一步

在某搜索网站上,记者输入 " 挽回 " 两个字,出现了不少广告。记者随机点开一条,标题为 " 死心了怎么挽回,教你 3 个步骤,7 天挽回他的心。" 的网页链接。记者点开网页链接后,立马进入一个类似聊天室的界面中,并迅速弹出很多问题,如:您的情感状况是哪种?你们之前谁爱谁比较多?为了挽回他你愿意付出多少? 记者随机选择后,很快就有一名自称是情感导师的人,与记者取得联系。

在记者回答一些基本感情相关问题后,情感导师称:" 您现在的情感状况是不难解决的,但要是拖着不管它,可能机会越来越严重了!" 随后,导师称表示加微信好友后可以进行更详细聊天,并发来自己的微信号。

记者添加对方微信号后,简单交代了自己想要挽回的意愿,双方沟通几句后,情感导师表示,他们有专业老师可以帮忙教会怎么去做,但是老师指导是要收费的。对方说:" 我们收费 399 元,帮你预约专业的情感老师进行沟通咨询,分析你们目前的情感状况,给你正确的方向跟建议,告诉你接下来应该怎么去做。"

是不是给了 399 元之后,就可以进行挽回感情了呢?记者进一步咨询情感导师,导师称:" 这个 399 元,只是老师根据你的情况一对一给你建议。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处理,或者还是没有挽回,想要我们专业老师进行额外的帮助。比如帮你聊天,约对方见面这些,老师付出的时间跟精力会更多,需要额外收费。" 记者咨询,如果帮忙安排见面需要多少钱,导师回复," 看情况而定。"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般来说,类似情感导师都是 " 先让你交一笔钱的 " 套路。" 先让你交一笔看起来不多的钱,比如三五百,然后告诉你有困难,再进一步收费。" 该业内人士还表示,是否被骗、被骗多少钱还是要看具体情况的。" 可能在聊天过程中,骗子发现你经济情况比较好,挽回的决心又特别强烈,就有可能跟你要高价,这个时候你就很容易被骗了。"

律师提醒,不要支付高额费用委托他人挽回感情

这种以情感指导为由来收费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呢?在上海这起诈骗案件发生后,有不少网友认为情感导师都是骗子。其实有时候情感导师还会给出不错的建议,能让求助者迅速走出失恋或者挽回成功。

对此,江苏省律协刑事法律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市律协刑法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三法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冬律师表示,单纯指导失恋者,一般不会构成诈骗罪。关键在于是否虚构了和对方沟通、挽回感情的事实。

杨冬律师表示,如果确实存在伪造聊天记录等情形,以上海警方抓获的情感骗子为例,假如伪造了和他前女友的对话,造成足以使委托人陷入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可以考虑由司法机关以涉嫌诈骗罪立案侦查。但是,最终还是需要根据全案证据审慎认定,防止诈骗罪的过分扩大适用。

" 对于失恋者而言,如果只是通过少量付费寻求心理安慰,倒也未尝不可。" 杨冬说:" 想支付高额费用委托他人挽回感情,最后极可能是人财两空。"

晚清十大高手

晚清十大高手谁最厉害?档案揭秘晚清十大高手,历史上的叶问是怎样的人那些民间传说的武林十大高手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下面跟着我一起看看哪些晚清武林十大高手。

晚清武林十大高手

1董海川

2大刀王五

3黄飞鸿

4霍元甲

5王子平

6杜心五

7韩慕侠

8燕子李三

9孙禄堂

10郭云深

1晚清武林十大高手之一董海川

清代嘉庆年间,出生河北省文安县米家坞,自幼喜学各家拳术,便边访江南各大名师,董海川在九华山拜云盘老祖门下,潜心学艺,经历几大寒暑,终有大成,临别时师父赠双钺并叮嘱:他的武艺已经很高,但转掌这门练法并不完善,希望发扬光大。

为人仗义,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人称紫面大侠,后来的人称他为八卦掌创始人。

2晚清武林十大高手之一大刀王五

北京武林名侠,本名王正谊,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的,回族人。他曾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王五年少出生贫寒,三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之后和母亲相依为命,很小便开始干各类杂活,锻炼体能,后来拜肖和成为师,为日后打下基础。

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一生行侠仗义,曾支持维新,靖赴国难,别人称赞他是一代豪侠,之后参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被德军枪杀于前门外东河沿,头被挂在城门上,霍元甲听说后,只身赶来,夜里将王五的头取下、埋葬。

3晚清武林十大高手之一黄飞鸿

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他6岁跟随父练武,13岁就学会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

之后开武馆,济世药堂,黄飞鸿纵横江湖数十年,凭着过人的勇敢、智慧和绝技,身经百战,显赫辉煌,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大师,在民间传为佳话。

4晚清武林十大高手之一霍元甲

霍元甲,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汉族。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

感觉他在很多影视作品出现很多,他打败俄国大力士,日本高手,这些听说都是真的,为人正义,人称霍大力士,黄面虎,津门大侠。为迷踪拳一代宗师。

5晚清武林十大高手之一王子平

王子平,回族人,生前曾当过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他生于武术之乡河北沧洲的一个武术世家,拜师鲁人杨洪修。

一身正义,好打抱不平,人们称为“千斤神力王”,是当时的第一大力士,他是一位真正打败洋人大力士的,擅长查拳、太极拳,他的搏击术更是匪夷所思。

6晚清武林十大高手之一杜心五

,名慎魁,号儒侠,人称南北大侠,道号斗米观居士,自然门的武术宗师,曾经当过国父孙中山和宋教仁的保镖,相传还是青帮的元老。

他师从怪杰徐矮子,早年在做过保镖,人称侠骨,神腿,南北大侠,誉为中华第一保镖。

7晚清武林十大高手之一韩慕侠

直隶人,张占魁的弟子,年少时学的八卦,后来遍访全国名师,赵道新的大师兄,武功青出于蓝,甚至超越了他的师父,同样击败过洋人大力士。

打抱不平,人称韩大侠,玉面虎,为形意八卦一代宗师。

8晚清武林十大高手之一燕子李三

河北沧州人,据史书文献资料记载,最老的燕子李三是河北献县人。绰号“燕子李三”,本名李云龙,乳名唤作“小龙儿”。因李云龙兄弟较多,而其排行第三,又有“燕子”的绰号,所以又称“燕子李三”。

其后人“燕子李三轻功”申请备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劫富济贫,人称侠盗,燕子李三,为民初著名飞贼

9晚清武林十大高手之一孙禄堂

河北望都县人,年少9岁丧父,之后拜得李魁元为师,学习形意拳,再拜郭云深继续深造,又跟程廷华学艺,学的八封掌,之后创立了孙氏太极拳,自成一派。

无可争论的民国年代第一高手,号称“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很多老武术家认为他是中国三百年来无人能及的真正高手,由于他集百家之长,勤奋刻苦,加上天资聪颖,不得不说,此人牛逼啊。

10晚清武林十大高手之一郭云深

,直隶深县马庄人,年少遍访各地,曾拜孙亭立先生为师练习八极拳,之后拜访山西李老,学习形意拳,大成,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广为流传。

他练拳时,静如泰山,动如飞鸟。刚直正义,好打抱不平,人称郭大侠,形意拳一代宗师。

晚清第一高手是谁

晚清十大高手中最厉害的是董海川,我们所熟悉的八卦掌就是由董海川创立的。董海川原名董明魁,他对武术非常热爱,为了学习武艺,他四处游玩,在这个过程中把名字改为了海川。

董海川出身贫寒,小的时候就受到身边人的影响,董海川对武术十分痴恋。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经常四处请教武艺,因而他习得的武艺种类颇多。在一次外出时,董海川看到一个人盘树而行,董海川感到十分惊奇,赶紧去问那个人这一招是在哪里学的。那个人告诉董海川,他之前在云盘老祖门下学过几年,董海川赶紧去拜云盘老祖为师。有了云盘老祖的指导,董海川的武功越来越高强,最后发明了威力十足的八卦掌。

董海川拜别恩师之后,来到民间为民除害。他本来是非常厌恶恶人的,有一个知府强抢民女,董海川深夜潜入其家中,一掌了结了这个知府,可见八卦掌真的名不虚传。虽然董海川并没有霍元甲等人出名,但是他的武艺却是在二人之上。晚清的时候八卦掌受到很多人的推崇,董海川是晚清十大高手的第一人。

董海川曾经在肃王府打过杂,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董海川是一名高手。直到有一天擂台比武。董海川在空中救下了被掷下的人而出名,大家都不知道原来董海川的身手那么好。而董海川也在现场表演了他的八卦掌,众人见了都纷纷称奇。

晚清十大武林高手排行榜

黄飞鸿,南海西樵禄舟村人,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飞鸿五岁从父习武,12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

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间,河北省文安县米家坞人,幼年喜学各家拳术,及长访师江南,在桃花山上见一年幼和尚不断向树击掌,并盘树绕行,董自恃勇武上前和小和尚交手,结果大败。于是他请见老和尚,虚心求教,历经几个寒暑,尽得其艺。

大刀王五,可算是近代武林响当当的巨头。王五是北京人,他本姓白,八岁时就成了孤儿他和弟弟沿街讨饭,讨到了北京顺兴镖局,镖局的王掌柜看他长得相貌不凡,就收留了他,认为养子,改姓王。十一年后,王掌柜死了,他就继承了镖局。由于他行侠仗义、为人直爽、武功又高,就被人叫做“大刀王五”,他的本名,是王正谊。

王五是地道的绿林豪客,不但武功好,而且结交广泛,上到王公显贵,下到街头混混。而且他广泛的社会关系使他与当时的许多名人大事联系起来。

谭嗣同“去流肝胆两昆仑”,据说“两昆仑”就是说康有为和王五。最后没于八国联军,不愧热血豪侠本色。王五武功与事迹传说最广,传奇色彩浓厚,他本人也是一个传奇。

晚清十大高手真实水平

第一个,董海川

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间,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县人,著名武术家,曾在九华山云盘老祖门下学艺。

他身材魁梧、臂长手大、膂力过人、擅长技击,铁砂掌、太极拳都不是他的对手。主要成就是:威名震河朔,创立和传播八卦掌。

第二个,王正谊

王正谊,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京师武林名侠。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和谭嗣同是好友。

王正谊一生行侠仗义,曾支持维新,靖赴国难,成为人人称颂的一代豪侠。位列民间广泛流传的晚清十大高手谱中,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师齐名。

第三个,黄飞鸿

黄飞鸿,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生于佛山市南海县,是清末民初的洪拳大师,岭南武术界一代宗师。也是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著名中医。

他平生绝技有双飞砣、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罗汉金钱镖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其中“佛山无影脚”因为影视剧,而广为流传。

第四个,霍元甲

霍元甲,天津人,爱国武术家,“迷踪拳”第七代传人。1909年扬名上海,并创办了精武体育会,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为强健国民体质、传承武术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巩成祥,王子平

第五个,王子平

王子平,河北沧州人,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受家风影响,王子平自幼习武,擅长查拳与太极,龙泉剑,有“神力千斤王”之称。

他曾先后挫败过“世界第一大力士”俄国康泰儿、西方力士马志尼、阿拉曼、柯芝麦、沙力文等。1923年创办中国武术社,还自创“青龙剑”。

第六个,杜心武

杜心五,名慎_,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人称南北大侠,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是自然门开山鼻祖徐矮师的独传高足,也是自然门第二代掌门人。

曾担任宋教仁、孙中山先生等人的保镖。因为其身材瘦削,被称为侠骨。在日本留学时,曾经飞腿打败相扑,又被称为神腿。1953年7月8日,八十四岁的杜心五在打坐时安然去世。

第七个,韩慕侠

韩慕侠,天津津南区大韩庄人,形意拳、八卦掌大师,曾先后随张占魁、应文天等九位师傅习武,编采百家而独具一帜。

韩慕侠将形意拳、八卦掌融会贯通,自成一派。民国元年创建天津中华武士会,他是**《武林志》里东方旭的原形。

第八个,李存义

李存义,原名存毅,字肃堂,后改名存义,河北深县人。少年时就长习长短拳技,中年师形意拳名家刘奇兰学艺,后至京与程廷华等为友,并兼从董海川习八卦掌。

1900年,以53岁之龄,毅然投身义和团,手持单刀上阵,奋起抗击外敌,一时间"单刀李"之名,不胫而走。晚年弃镖行,专志授徒。宣统三年,与叶云表在津创办中华武士会。后任教上海精武体育会、南洋公学院等地。生前于北方武术界威望甚高。

第九个,孙禄堂

孙禄堂名福全,字禄堂,河北顺平县北关人,孙式太极拳暨孙门武学创始人,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圣,武神,万能手,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曾信手击昏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愈花甲时,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举击败日本五名技击高手的联合挑战。

第十个,尚云祥

尚云祥,武术家,形意拳大师,尚氏形意拳创始人。尚云祥先拜李存义为师,后得郭云深真传。

他体弱瘦小,身高不足16米,但却以“大杆子”、“半步崩拳”、“丹田气打”及实战武功名震武林。曾被清朝大内总管李莲英聘请护院,曾在李存义在北

清末七大武林高手

1清末武林高手之一:大刀王五

王五,京师武林名侠。本名王正谊,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回族。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王五是地地道道的英雄好汉,不但武功高强,而且结交广泛,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由他继承的顺丰镖局,因为他的威名而响彻武林,谭嗣同的“去留肝胆两昆仑”,据说“两昆仑”就是指康有为和大刀王五。由此足见,其无论为人,还是武德。都不失豪侠本色。

2清末武林高手之二:黄飞鸿

黄飞鸿6岁从父黄麒英习武,13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不久,黄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黄麒英谢世,黄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黄飞鸿纵横江湖数十年,凭着过人的勇敢、智慧和绝技,身经百战,显赫辉煌。成为中外闻名的武术大师。他武艺高强且崇尚武德,推尚“习武德为先”,从不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由此我们足可以看出,身为武林高手的黄飞鸿,不管是“人品”,还是“武品”都值得称道。

3清末武林高手之三:霍元甲

霍元甲,字俊卿,祖籍河北沧州,汉族。世居天津市西青区南河镇,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会长率十余名技击高手与霍较艺,败在霍的手下。我们在很多电视剧及连环画中,曾看到霍元甲拳打俄国大力士的镜头,而真实的历史是,俄国大力士在天津设擂台比武,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可是,当霍元甲真的到场后,这个俄国大力士,早已吓得屁滚尿流,根本不敢和霍元甲交手,从而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由此足见其武功之高及英雄威名,早已闻名世界,震撼全球。

4清末武林高手之四:韩慕侠

韩慕侠,自幼随父进津卖柴巧遇张绵文家护院周镖师,收其为徒,习艺3年。后投师张占魁、李存义学得八卦掌、形意拳。20岁的韩慕侠技成犹不自满,去南方云游,遍访名师。先后拜李广亭、宋约斋、车毅斋、应文天等9九位名师尽得国术真谛回津。韩慕侠将形意、八卦揉在一起,南北两派八卦熔为一炉,融会贯通,自成一派。解放前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击败无数外籍高手。**《武林志》里东方旭的原型就是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武林大家,要想学得真功夫,也需要虚心求教、勤学苦练、遍访名师、厚积而薄发。

以上名师之所以被称为,清末四大武林高手,往往并非仅仅指其物攻精湛,而是其人品更高。正所谓,“习武德为先”是也。他们不但不以强欺弱,而且往往民族大义为先,这才是其伟大和不平凡之处。这与那些依靠拳脚横行乡野、欺压百姓的地皮恶霸相比,不知要文明、高尚多少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2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