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歌有哪些?

西北民歌有哪些?,第1张

西部民歌有哪些

推荐你王洛宾整理的《百年留声》经典专辑

01 《云 游》 王洛宾处女作 徐志摩诗 1933年仲夏作于北平

02 《在那遥远的地方》 词曲:王洛宾 1939年创作于青海湖畔

03《黄昏的炊烟》 哈萨克族民歌 1938年改编于甘肃民乐

04《西琳江》 尔族民歌 1978年改编于新疆

05《掀起你的盖头来》 尔族民歌 1939年改编于甘肃九泉

06《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 哈密民歌 1949年改编于新疆哈密

07《达版城的姑娘》 尔族民歌 1938年改编于兰州

08《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哈萨克族民歌 1939年改编于青海西宁

09《阿拉木汗》 尔族民歌 1938年改编于青海西宁

10《青春舞曲》 尔族民歌 1939年改编于甘肃九泉

11《牡丹汗》 伊犁民歌 1957年改编于新疆伊犁

12《西部传歌人》 词曲:百川

其他:

半个月亮爬上来、都达尔与玛丽亚、高高的白杨 黑眉毛、沙里洪巴(哪里来的骆驼队)、小白鹿、在银色的月光下、玛依拉、亚克西、阿曼都尔、花儿

参考资料:

zhidaobaidu/question/68257527

西北民歌中有哪些流行歌曲

炖羊肉 一对对鸳鸯水上漂 谈不成恋爱交朋友 一对对山羊一串串走 一对对绵羊并排排走 神仙挡不住人想人 光棍苦

西北民歌种类

西北民歌的分类:

西北民歌有多种分类法。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3大类。在有些学者的论著中将民歌细分为号子、山歌、牧歌、田秧歌、船歌、童谣、小调、风俗仪式歌等。体裁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社会功用、以及音乐表现方法、特点等问题。

按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分类。中国有56个民族,由于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民族民歌的风格色彩相距甚远。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地域较广的民族,如汉、蒙古、藏、壮、 尔等族,还可根据其不同地区民歌的音乐特色划分为若干色彩区。如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片,第4至第6属南方片,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也有将南方片及过渡区分为云桂黔、川湘鄂、江浙、闽粤台等4个地区。分法不一,各有各的依据。

风格色彩分类法有助于认识和研究民歌的风格色彩、音乐与民俗的关系等问题。按题材内容分类有助于认识、研究民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此外,还有根据历史发展时期分类,或出于某一专题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特殊分类。

-------------------------中国民歌的分布:

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西北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2.西部受 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3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5.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

至于每个民歌区的民歌分类。由于民族不同,各自有其传统的分法,不可能划一,只能存异。

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此外,在西蒙还有一种“蒙汉调”(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产物。流行于河套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

2.西部受 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 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 传统文化的影响,与 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艺术以“十二木卡姆”闻名于世。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 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 、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阪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从事牧业。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词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猎歌、情歌、宗教歌等);(2)>>

甘肃民歌有哪些?

甘肃民歌很多,其代表曲目如下:

《妹妹的山丹花儿开》

《上去高山望平川》

《青溜溜青》

《阿哥的白牡丹》

《尕马儿拉回来》

《一对儿白鸽子青天里飞》

《冰滩上有一朵雪莲》

《把我的大眼睛想着》

《刮地风》

《阿哥是天上的白棉花》

《三花嫂》

《憨敦敦》

《远路上的阿哥回来了》

西北地区有什么名歌???????

信天游

绣荷包

绣金匾

兰花花

赶牲灵

走西口

三十里铺

五哥放羊

翻身道情

西北最著名的民歌是什么?

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 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 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阪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 闻名全国的有《玛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陕北民歌最有名的有哪些

《兰花花》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

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玉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梁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数上蓝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说媒,二月里定,

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擡进了周家。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呀,说不完的话,

咱们俩人死活哟,长在一搭。

咱们俩人死活哟,长在一搭。

《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

走路走那大路的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

走路走那大路的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

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盼你也要白了头。

紧紧地拉住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看妹妹》头一回看妹妹呀,你不在/你妈妈说你在山里掏苦莱,亲亲爱。二一回看妹妹呀,你不在/你妈妈把我打了一锅盖,亲亲爱。三一回看妹妹呀,你不在/你哥哥把我敲了两菸袋,亲亲爱。四一回看妹妹呀,你不在/你家的大黄狗呀把我咬出来。

陕北民歌大全目录

DISC 1

01挂红灯

02大红果子剥皮皮

0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04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染

05大拜年

06走西口

07花妹子

08想你哩

09掐蒜薹

10东方红

11兰花花

12闹秧歌

13跑旱船

14三十里明山二十里水

15这么好的妹妹见上面

16喊一声大西北我的亲爹亲娘

17疙梁梁

18泪蛋蛋

19五月散花

DISC 2

01五哥放羊

02黄土高坡

03信天游

04女儿歌

05哥哥回来了

06脚夫调

07艰难下过庄稼汉

08杨柳青

09四季绣花

10出门人儿谁心疼

11站在高山了哥哥

12赶牲灵

13对花

14泪蛋蛋泡在沙蒿林

15走西口的人儿回来了

16天上不会掉镆镆

17信天游永世唱不完

18把你的白脸脸调过来

19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

DISC 3

01沙梁梁上站个俏妹妹

02三十里铺

03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

04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05想亲亲想在心眼上

06满天星星一颗明

07这一回分手这么难

08女孩担水

09叫一声哥哥快回来

10想着个人睡不香

11拉手手亲口口

12走三边

13绣荷包

14亲亲小妹子

15黄河船夫曲

16黄河源头

17秋收

18那个达达也不如扎着三沟沟好

19妹妹永远是哥哥的人

民间音乐指的是一般庶民百姓集体创作的、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景、生动地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具有创作过程的集体性、传播方式的口头性、音乐曲调的变易性(包括地域性变易、内容光焕发性变易、审美性变易、即兴性及偶然性变易)等特点。

中国民间音乐可以分为如下六个类别:

1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

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子人民群众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短小的歌唱艺术。按其歌唱场合和艺术特点不定期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

劳动号子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并直接配合着劳动的歌唱。主要的搬远号子、工程号子、农呈号子、作坊号子、行船号子、捕鱼号子等。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野外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抒情小曲。各地山歌的名称不一,陕北称信天游,山西叫山曲,内蒙古名之晶爬山调,西北叫花儿,四川叫晨歌,贡族叫飞歌,瑶族叫过册傍,牧区称牧歌,茶区称茶歌等等。

小调是老晨姓在日常生活中歌唱的、流传比较广泛的一种抒情小曲。它多是在城镇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如果说山歌是“山野之曲” 的话,那么,小调就是“里巷之曲”。

长歌是和小调相对而言,泛指一些结构长大的大型民歌体裁。主要有:

(1)风俗性长歌,如《孝歌》、《伴嫁歌》、侗族《大歌》和《拦路歌》等;

(2)长篇史诗歌曲,如:云南彝族(撒尼)的《阿诗玛》、彝族的《梅葛》、畲族的《盘瓠歌》、《麟豹王歌》、苗族的《开天辟地歌》、《说古歌》、傣族的《召树屯》、布依族的《出兵记》、《洪水朝天》、瑶族的《千家洞》、藏族的《格萨尔王传》、仫佬族的《伏羲兄妹》、《八寨越金龙》等。

2 歌舞音乐

指的是伴随着民间舞蹈的歌唱和器乐演奏。各地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汉族地区普遍淬的有龙舞、狮舞、秧歌、花灯、花鼓、打莲厢、跑旱船、车灯、太平鼓、竹马灯、高跷等。少数民族的歌舞更是多样,如:蒙古族有安代舞、鄂尔多斯舞,朝鲜族有农乐舞、维吾尔族有乃赛姆、多朗舞,藏族有果谐、弦子、堆谐、囊玛,瑶族有长鼓舞,苗族有芦笙舞,侗族结合;曲调明朗活跃,旋律线条较为朴直,棱角鲜明;节拍规整,节奏明快有力,富有动作性;结构更为匀称,多对称曲式等。

3说唱音乐

说唱艺术又称曲艺,是说(白)、唱(腔)、表(作)古位一体的艺术。全国现存曲种200多个。大致可分为鼓词类、弹词类、渔鼓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杂曲类、走唱类、板育类等类曲调析腔变化结构;(3)曲牌联缀结构;(4)板腔变化与曲牌联缀混合的结构。

说唱音乐大致有:与语言紧密结合,富有地方色彩,伴奏乐器简便,叙事与代言相结合等特点

4戏曲音乐

戏曲是音乐、舞蹈和戏剧三者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戏曲音乐作为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以其抒情性功能、叙事性功能和节奏功能来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戏剧气氛,统一协调舞台节奏。

据统计,中国戏曲剧种有300余个,一般将它们归纳为四大声腔系统和两大声腔类型。 四大声腔系统是:(1)昆腔系统,(2)高腔系统,(3)梆子腔系统,(4)皮黄腔系统。两大声腔类型是:(1)民间歌舞类型,(2)民间说唱类型。此外还有泉腔(下南腔)、莆腔(兴化腔)、潮腔(潮州腔)等。

戏曲音乐包括声乐方面的唱腔和念白、器乐的文武场面伴奏和各种过场音乐等。其中,唱腔是戏曲音乐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唱腔结构体式基本有三种:曲牌联套体、板式变化体,以及二者兼用的综合体。

戏曲音乐具有戏剧性与节奏性、程式性、创腔方式的一曲多变运用等特点。

5民族器乐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乐种如按其演奏形式进行分类的话,大致可分两大类,即:(1)独奏音乐,包括管乐器独奏、拉弦乐器独奏、弹弦乐器独奏、打击乐器独奏和其他乐器独奏;(2)合奏音乐,包括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

中国民族器乐具有与声乐紧相关联、与习俗密切结合、注重旋律的横向发挥和乐器之间的音色组合等特点。

6 综合性乐种

每时的是那些兼具以上五种类型中的两类或两类以上特点的乐种。如:福建南曲,“曲”(散曲)具有民歌抒情特点,“谱”(器乐曲)是没有歌唱的纯器乐演形式,“指”(声乐套曲)是与一定的戏曲故事相联系的,因此可以说是兼具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等四种类型于一身的综合性乐种。新疆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其中既有热烈的民间舞蹈音乐,又有优美流畅的叙事歌曲,还有只用乐器演奏的间奏曲,因此,十二木卡姆是兼具民歌、说唱音乐、歌舞音乐、器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乐种。西藏藏族的《囊玛》则兼具民歌、歌舞音乐和器乐的特点。

陕南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沉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这片神奇而秀美的土地上,生活着憨厚、勤劳而朴实的劳动人民,也造就了陕南民歌独特的风格特征。特别是近几年来,陕南民歌飞速发展,逐渐与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陕北民歌而媲美,成为陕西民歌中的又一朵奇葩。

谈及民歌,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陕西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与山西遥遥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南连四川、重庆,东与湖北、河南接壤,秦岭又将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北部为陕北高原,中部为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陕北人受了黄土文化和内蒙游牧文化的影响,造就了陕北人民的自由豪放的特点,陕北民歌也显得旋律高亢而粗犷、情感豪放而热烈、结构自由而流畅等风格特征 ,给人以质朴而深沉的感觉。陕南从地势上为两山夹一川的山地结构,它受了汉水文化、蜀文化和三国文化的影响,陕南人民憨厚、勤劳而朴实,陕南民歌也因此而显得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细腻柔和、结构舒展流畅等特点,给人以山青水秀的感觉。在演唱风格上,陕北民歌多以高腔带假声演唱,给人听觉上以豪放粗犷而苍凉的感受,有一种鲜明的空间感 ,扣人心弦;陕南民歌则少用假声,多用高腔和平腔演唱,给人听觉上以委婉而细腻 ,有一股清新山野之风的感觉;陕南民歌在演唱方法上,还多用上下滑音及小颤音相结合的演唱技巧,给歌曲增添了几分清秀和抒咏情绪。由于陕南陕北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以及语言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两地民歌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但不管是哪一类民歌,它们都出自于生活在最低层的劳动人民之口。若干年来,人民群众每天除了种地干活,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沉重的体力劳动使他们苦不堪言,心里的酸甜苦辣无处诉说,只有吼几声号子 ,唱几首山歌,来抒发他们各自内心不同的情感,也可以消除劳动给他们带来的枯燥和疲惫。陕北民歌《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实实难留 /提起哥哥你走西口 /哎 ,妹妹我泪花流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不放哥哥的手 /手拉住那哥哥的手 /哎 ,把哥哥送在大门口 /小妹妹不放哥哥的手 /有两句知心话 /哥哥你要记心头……”从词表面上看,他是描写的是爱情场面的离别之情,其实这首民歌反映的是陕北人在旧社会为了养家糊口,男人成群结队到外省给人做长年 ( 陕北叫揽工) ,临行前,妻子千叮咛万嘱咐,难分难舍,歌词情意缠绵,曲调苍凉凄惨,是陕北离别歌的精品之作。《揽工调》:“揽工人儿难 /揽工人儿难 /正月里上工十月里满 /受的是牛马苦 /吃的是猪狗饭”这类歌曲深刻反映了陕北劳动人民为了生存,给别人做揽工所遭受欺诈压迫的悲苦情怀。陕南民歌中的《放羊调》:“正月放羊正月正 /堂前辞别二双亲 /羊儿前面吆起走 /奴家脚小随后跟 /五月放羊是端阳 /龙船花鼓闹长江 /有钱人家船上耍 /可怜奴家去放羊 //八月放羊八月八 /白天放羊夜纺花 /白天放羊三百条 /晚上纺花八两八……”,这首民歌叙写的是陕南人民为了生活,白天去给地主放羊,晚上回来后还要做工到深夜,唱出了当时穷苦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倾诉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拉兵歌》:“正月是新春 /妈妈把儿生 /生了儿子是苦命 /长大拉壮丁…… /穷也穷得很 /睡到半夜更 /耳听外面闹沉沉 /才是拉壮丁 /开开门儿跑 /保长看见了 /手推机柄弹上槽 /看你鬼儿往哪跑…… /走到地坝边 /转脸往回看 /妻子脸色白如面 /心如刀儿穿……”,这首民歌描写的是解放前,保长、甲长到处拉兵的情形,穷苦的劳动人民敢怒不敢言,只有通过这种民歌形式来直指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无情,歌曲最后还通过对保长和甲长的辱骂,反映了劳动人民心灵深处对黑暗社会强烈的反抗。

情歌是陕南陕北民歌文化中精华的部分,他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爱情观,如陕北民歌中的《赶牲灵》:“你若是我的哥哥哟 /招一招的那个手 /哎呀你不是我那哥哥哟 /走你的那个路”,这首歌曲描写了男子在外赶牲灵,妻子对他强烈的思念和牵挂,整天在崖畔上盼望丈夫归来的迫切心情,曲调高亢明亮,节奏舒缓自由,曲风婉转而带有几分凄凉之情;《信天游》:“哥哥走来妹妹照 /眼泪儿滴在大门道 /日落西山羊上圈 /干妹妹还在崖畔上站 /前沟里糜子后山谷 /那达儿想起那达儿哭 /半碗黑豆半碗米 /三天没吃半碗米 /风尘不动树梢梢摆 /梦也梦不着你回来 …… ”,这首歌曲节奏自由,曲调悠远深情,表现出了妹妹对情哥的深深思恋之情,想念情哥想得“三天吃不下半碗米”,想得“哪儿想起哪儿哭”,朴实的语言,高亢凄凉的唱腔唱出了人间的相思之苦。

陕南民歌在这一体裁中又是另一种风格,如《太阳大了一把火》:“太阳大了一把火 /奴家晒得焉妥妥 (方言代替语,意为无精打采) / 我把草帽给你戴 /愣叫太阳来晒我……”,情妹为了让情哥不被太阳晒,把自己的草帽给他戴,自己晒得受不了,这也反映了陕南女性的体贴柔美的一面,词义虽很口语化,但反映的内容却婉转而缠绵,给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感觉;反映相思之苦的有《昨夜约郎郎没来》:“我昨晚约郎郎没来 /一夜烧了九捞柴 / 砂罐煨酒煨成醋 /锅儿煎油成箩筛 /我这号心思你不来……” ,诉说的有点夸张 ,给情哥精心准备的好吃的 ,结果是酒煨成醋 ,锅烧成箩筛 ,情哥也没来 ,相思之苦颇有情调 ;《十送小郎》:“一送小郎闷沉沉 /情哥哥今天要出门 /一要出门年幼小 /二要出门奴担心 …… / 四送小郎大河边 /手拉杨柳喊渡船 /撑船的哥哥撑过来 /郎过河去姐给钱 …… / 十送小郎桔子园 /一个桔子十二瓣 /郎六瓣来姐六瓣 /不分桔子不团圆 ” ,表现了送情郎出门 ,送了一程又一程 ,恋恋不舍 ,旋律优美婉转而凄凉;《小媳妇歌》:“正月里来正月正 /可恨爹妈丧良心 /贤惠婆家他不许 /把奴许到苦竹林 /白天打柴柴三捆 /夜晚摇磨到五更 /不等天亮鸡开口 /门就在满坡行 /二月里来是春分 /可恨媒婆瞎眼睛 /今儿夸他子弟好 /又夸他房子一合院 /又在夸他家务大 /明儿又夸他家族数不清 …… ”,这首歌曲反映了封建社会父母包办婚姻,不惜把亲生女儿往火坑里推的社会现象,最后小媳妇不堪忍受而悬梁自尽,小媳妇用了最愚蠢但在当时也别无选择的方式,对社会发出了最强烈的反抗。

民俗风情是一个地方人文精神的真实写照,每当逢年过节或大型喜庆集会时,陕北人扭起秧歌,唱着船曲灯曲,陕南人耍起狮子龙灯唱起陕南花鼓调,来庆祝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的期盼,如陕北的《跑旱船》:“太阳下来这么样样的高 /照见那个老头过来了 /身上穿的一件烂皮袄 /长上两根胡子哟 /那才是个假的 …… ”,这首风俗音乐情绪高亢热烈,节奏欢快明亮,通过陕北秧歌的表演形式来赞美人们的幸福生活,表现对丰收的喜悦,唱出劳动人民对美好未来的祝福。陕南的《花鼓调》:“哎…… /今天的日子真正好 /家家户户真热闹 /狮子龙灯耍起来 /庆今年收成好……”。这类民歌的最大特点是气氛活跃而热烈,唱腔随意而活泼,歌词即兴性强,无固定的曲调格式,他们在欢快的锣鼓鞭炮声中边歌边舞,见什么唱什么,想什么唱什么,风趣而幽默,通常以独唱 ,对唱或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出现。

总之,陕南陕北民歌是陕西南北文化的活化石,是南北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一部展示各自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的百科全书。

试论声乐演唱的音色美学特质

 声乐演唱是以人声作为载体,来表达声乐作品的内容、情感和风格等。音色、音高、音长和音强并称为音乐属性的四个要素。

  摘要: 本文简介了声乐演唱中音色的基本含义,并对音色在声乐演唱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音色的美学特质以及不同音色的运用,会使不同地域的歌曲产生鲜明的地域风格,演唱者通过分析音色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和美学特质,提高自身的演唱技巧和底蕴,更好地赋予作品应有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 音色;分类;风格;多元;美学特质;声乐演唱

 声乐演唱是广泛被大众接受和认可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有较强的感染力,而且还牵动着观(听)众的情感,并有多种风格的表演形式,可以满足观(听)众多元的审美情趣和情感的需要。而声乐演唱声音的高低、音量的大小、音色的变化都会给观(听)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其中音色在声乐演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音色色彩的变化、形式多样的美学特质使得声乐表演更加的丰富,能够把作品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丝丝入扣,从而更能打动观众的心弦,更能震撼观(听)众内心深藏的情感。分析声乐演唱中的音色的美学特质,不但可以丰富我们对声乐演唱表现理论的认识,而且还将这种认识运用到声乐演唱实践中。

 一、音色的基本内涵

 音色可以理解为声音的颜色,它是声音的重要属性之一。通过音色,可以将一个人的声音从其他人中辨别出来。声乐艺术不仅是以人的嗓音为乐器的演唱艺术,也是形成表演者独有特色的重要元素。总的来说,音色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声色也是一个人独有的个性特质。既然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嗓音都有着独一无二的音色,每位声乐演唱者本身具有良好的音质基础,那么通过自身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和表现风格,凭着熟悉的音乐技能技巧,准确地将自身的嗓音调整为最为合适自己的状态,就能演绎出唯美的音乐效果和呈现出独有的艺术作品风格,给广大听众以广袤无垠的遐想。音色自身就带有强烈的美学特质,并且具有独特性。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拥有不同音色的表演者可以向观众展现出不同风格的声音,不管是激情豪迈的还是甜美婉转的,都体现出了声乐演唱中不同音色的美感。

 二、声乐演唱中音色的重要性

 依照人声的不同,可以把男女声音划分为不同的声部: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在艺术歌曲中,不同的音色通过演唱者音色变化可以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歌唱是依靠声音来表达情感的,它需要运用歌声中的各类色彩,来对人的各类情感进行呈现,在声乐演唱中音色是歌曲情感重要的一种表现技巧,比如在《魔王》歌曲中,父亲的慈爱、惊恐、失落与悲痛等情感,就需要演唱者运用不同音色进行表达。在歌唱中,色彩变化需要依靠气息力度进行掌控,同一个人演唱同一音高时,用的气息力度各不相同,其音色所产生的效果就大不一样。如果气息强,音色相对就强一些,而气息弱,其音色就相对柔和一些。

 我们知道音色明亮一般能给人带来愉悦、兴奋与积极之感,暗淡音色则会给人沉闷、凄惨与哀愁之感,音色是具有等级的,如同色彩一样,丰满深厚与单薄的脆亮均是音色等级中的两极,如在民歌《跑旱船》里,不仅要演唱出豪迈奔放之感,还要唱出美、甜、脆亮的音色来。我国民歌大多追求甜、脆、亮的音色,在腔体打开的同时需要声音的位置靠前,并形成中国独有的音色美学特质,在声乐演唱与人物塑造中,音色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声乐演唱中音色的美学特质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有很多关于声乐演唱中音色美学的研究理论。如:在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的《左传》中,就提到了声乐的长短、大小、急缓、清浊、刚柔等辩证观点。在现代音乐美学研究中,随着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变化对歌唱的音色美更有越来越新的诠释。在声乐演唱中,音色极具重要性,音色具有演唱美、表演美、情感美、文字美、吐字清晰等美学特质,能有效塑造人物形象,充分表现作品的风格和内涵,并丰富演唱者对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推动声乐演唱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音色在提高演唱者风格、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不同地域的作品风格时有着不同的美学特征体现,通过音色人们就可以在脑海里刻画出某种形象及变化。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运用不同的音色来塑造不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仿佛就像在戏曲中运用不同音色来表达净、旦、丑、生、末等角色一样,比如说,在体现声乐艺术的歌剧中,演唱者根据人物性格、歌唱语气、歌词内容并结合个人嗓音特点和审美习惯在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等表现方法进行即兴的处理,使观(听)众听其声便知其歌剧的人物性格。观(听)众从而感受到歌剧中鲜活的人物形象,而且对歌剧要表达的意义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不同的演唱者在演绎声乐作品时会有不同的音色和风格,给观(听)众不同的美的享受。比如宋祖英的音色非常的甜美、亲切,纯净而且十分具有穿透力,同时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迪里拜尔的音色圆润、浑厚、纯美,她们通过不同的音色演绎不同的个性特征,表达着不同的情感,由于她们个人独特的音色,造就了她们不同的'演唱风格,为不同审美趣味的观众所青睐,也使演唱者们百花齐放,各展其姿,这些都是音色所赋予的。

 另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风格迥异的歌曲风格,其音色的运用也大不一样,产生美轮美奂的效果也大为不同。如:青藏地区的民歌音乐唱家们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涩滞或者不甚圆润的音色,听起来有高原沧桑的感觉,有的还有一种凄凉之感,有时也通过换气、换词之机营造一唱三叹之感,使这种音色有着极强的穿透力,这种音乐调式的应用一直延续到青藏高原边缘的河陇一带和河套上游。同时,青藏高原地区的民歌特别是山歌类型,在音色中常常使用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法,而且假声的时值延续得比河陇,河套一带的山歌还要长一些。再如: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基本音色,大致可划分为两大类型:明亮色和暗淡色,从其地域分布来讲,呼伦贝尔、科尔沁、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等地区的蒙古族长调民歌,音色明亮高亢,属于亮色系统;而锡林郭勒、昭乌达、阿拉善、新疆卫拉特等地的长调民歌,则音色柔和浑厚,属于暗色系列。

 音色属于非物质文化范畴,是历史发展和文化沉淀的产物。如: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音色,之所以出现亮色和暗色的区别,有其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山林狩猎文化时期的蒙古族猎人,情感激烈,肃杀狞厉,喜欢模拟野兽的叫声,狩猎成功后集体舞蹈,高声呼喊,故其音色以明亮尖锐为主;反之,草原游牧文化时期的蒙古族牧民,关怀生命,充满仁慈之情,既不模拟动物的叫声,也没有集体舞蹈和高声呼喊,而是以优美抒情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来表达内在的情感,故其音色以柔和浑厚为主。

 江南是云朵林镜,烟柳画屏,庭院曲靖,小桥流水,这样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养育了江南人民温柔敦厚的民风,歌曲是地方民俗民风具体生动的体现,可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一个地区人民的品质、性格、兴趣、爱好及其他方面的特质,因此江南民歌音色曲折动人、清新优雅、温柔娴静、婉约轻扬。我们可以在音色的美学特征中,品味着风格迥异的风土人情。

 而在黄土高原,浩浩黄河养育了朴讷温厚、爽直豪放的陕北人民,因此在演唱陕北民歌时要根据不同地域风格选取恰当的声音,表现所理解和感受到的情感,塑造音乐形象。表现悲愤情绪时,一种是用少量的气息,音色较暗,音量轻而力度较强,产生一种压抑的、悲痛的、强忍的听觉效果,这种痛苦是往心头去的;另一种是用大的音量和较大量的气息,汹涌澎湃而出,并且有意漏些气息,喉咙的空间较大,甚至可以出现某种戏剧性的破音,形成一种倾诉感无法控制的宣泄声音,与观众产生强烈共鸣并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在演唱欢乐的陕北民歌时,演唱者的声音位置要高一些,喉咙的空间不必过大,气息要均匀而且要流畅,声音必须有光彩,轻巧而畅快,并提高声音的灵敏度和明快的声音色彩;当表达严肃的情绪时,演唱者的声音相对粗糙而坚硬,爆发性强,气息坚实,不能漏气。

 在声乐演唱中,不同的音色的运用,能恰到好处地表达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歌曲的风格和特点。这些风格和特点,是由于不同地方的历史环境、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社会文化及民俗民风所形成的,通过音色这个载体,观众能品味到不同歌曲所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不同民族,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可以通过民歌的演唱来表现,通过音色来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色的美,就是中华民族的美,也就是各民族的美。

 总之,音色在声乐演唱中发挥着极其主要的作用,它可以使音乐风格得到更多元化的体现。听众从音色的美学特质中,品味到不同地域歌曲的不同风格及不同地方的风土习俗;也可以欣赏到歌曲中所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而尽情陶醉其中,还可以领略到不同演唱者的风格和个性特征。演唱者可以通过分析音色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和美学特质,在演唱中更能自觉地运用音色来进行演唱,提高自身的演唱技能技巧和底蕴,更好地赋予作品应有的丰富内涵、深厚情怀和神韵。

 参考文献:

 [1]郭莹探析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美学特质[J]戏剧之家,2015,(08)

 [2]郑扬论声乐美学在歌唱艺术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1

 [3]吴晓莉析中国民族演唱中音色的审视[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1)

 [4]王志强,李朝原生文化与青藏民间戏曲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5]乌兰杰中国蒙古族长调民歌[M]北京:中央音乐出版社,2012

 [6]红霞江南民歌特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

 [7]胡亚玲陕北民歌的艺术风格与歌唱音色的统一[J]考试周刊,2012,(15)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335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