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 唐 · 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 唐 · 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 唐 · 李白《关山月》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 清 ·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唐 · 罗隐《蜂》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唐 ·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一、 作者简介
郑谷(849~911),字守愚,宜春人。晚唐诗人。僖宗光启三年(887)进士。曾任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因《鹧鸪诗》出名,人称郑鹧鸪。唐末退隐家乡,筑读书堂于仰山。改诗僧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为“一技开”,对体现“早梅”的主题,有点睛之妙,时人因称郑谷为“一字师”。曾与许裳、张乔、任涛等唱和酬答,号“芳林十哲”。今存《云台编》(又称《宜阳集》)。
二、注释
1、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因为它的啼声好像在说:“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唐代歌曲中就有模仿鹧鸪啼声的曲子,名为《鹧鸪词》。
2、烟芜:烟雾弥漫的荒地。
3、品流:等级,类别。
4、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
5、黄陵庙:祭祀娥皇、女英的庙。皇陵,山名,一名湘山,在今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畔。相传娥皇、女英是唐尧的两个女儿,同嫁虞舜为妃。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赶至南方,也死于江湘之间。
6、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7、征袖:指游子的衣袖。征,远行。
8、翠眉:古时女子用螺代(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的眉。
9、苦竹:竹的一种,笋味苦。
10、日向:一作“春日”。
三、译文
鹧鸪在温暖的烟雾弥漫的荒地上面嬉戏,只见它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 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近。
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山鹧鸪》,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们的情怀相交融,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四、诗歌赏析
1、颔联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意境?渲染出怎样一种氛围?
参考答案:暮雨潇潇,落花纷纷,鹧鸪掠飞,哀鸣不已,此等景象营构成一种幽冷凄迷的意境,渲染出愁苦伤感、魂销肠迷的氛围。
2、“乍”“才”两个虚词,在表现力方面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游人闻鹧鸪哀鸣而泪湿衣袖,佳人刚开唱却哑然失声、低眉不语,“乍”“才”虚词,表现了鹧鸪衰音伤人之迅速,有力地烘托出鹧鸪蹄声的衰怨伤人。
3、这首诗通过对鹧鸪的描写,以物喻人,“鹧鸪”这一意象,主要表达的是诗人何种情感?
参考答案:鹧鸪啼声,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鹧鸪啼声抒发逐客游子羁旅乡思之愁。
4说出古诗词中“鹧鸪”的意象。
参考答案:古人感叹世路艰难,抒写离愁别恨,往往借鹧鸪啼声比兴。李白的诗《狱中览古》,诗人借《鹧鸪》这个意象抒发了当时昔盛今衰的`感慨。其实,鹧鸪和杜鹃、鸳鸯、鸿雁等一样,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禽鸟意象。
鹧鸪是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珍禽,形似母鸡,头如鹌鹑,背腹部有黑白两色相杂,脚**。其鸣极似“行不得也哥哥”,因而成为迁客骚人所歌咏的对象。
鹧鸪作为一种意象,在送别诗中经常见到,借以渲染和烘托离愁别绪。如唐代张籍的《湘江曲》: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末句写茫茫的白苹遮住了远去的征帆,与鹧鸪的啼鸣动静相应,深深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惆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鹧鸪叫声悲怨凄切,后多用“鹧鸪啼”“闻鹧鸪”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清代尤侗的《闻鹧鸪》:鹧鸪声里夕阳西, 陌上征人首尽低。遍地关山行不得, 为谁辛苦尽情啼。诗中写困顿不堪的征人在夕阳西下时,偏又听到了鹧鸪的啼鸣声,内心的感受可想而知。最难以忍受的还是前方的重重关隘,使人无法前行,而鹧鸪不知疲倦的啼鸣增添了征人的凄苦与惆怅。
鹧鸪喜爱雌雄对啼,因而也有诗人借鹧鸪来描写青年男女的情爱,象征爱情和美。
5、赏析首联“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参考答案:诗的首联描写鹧鸪的习性和形貌特征。“暖戏烟芜锦翼齐”,是说这种鸟喜欢在温暖的荒野里嬉戏,羽毛鲜明美丽又齐整。这种鸟与哪一种鸟比较相似呢?“品流应得近山鸡”,在类别上应当与山鸡相近。这首诗除题目外,在诗中并无“鹧鸪”二字,但从首联的描写中,读者已经可以看出或者说猜出是咏鹧鸪,而不是咏蝉或孤雁之类了。
6、赏析颔联“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参考答案:以“雨昏”“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而“青草湖”“黄陵庙”更可勾起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楚国诗人屈原遭谗去职,长期流浪于这一带,最后怀抱沙石自沉于汨罗江。黄陵庙即娥皇、女英二妃庙。相传帝舜南巡,死葬苍梧之山,二妃追寻至此,泪下沾竹,溺于湘江,后人在洞庭湖畔的黄陵山上立祠祭祖,这就是黄陵庙。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湖边古庙之中,闻鹧鸪之啼,定会倍感其声之哀怨凄恻。
这两句反复吟咏,似又像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鹧鸪之声喝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二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
7、赏析颈联“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参考答案:颈联紧承上句“啼”字而来。游子一听到鹧鸪啼声,就禁不住以袖拭泪;闺中**刚开始唱曲,就传来鹧鸪的啼声,难过得把眉眼也低下来了。“乍”、“才”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7赏析尾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参考答案:尾联又回到鹧鸪雌雄对啼上来。“相呼相应”既明写鹧鸪对啼的特性,又暗指游子、佳人的心灵呼唤。在那夕阳西下时分,从湘江两岸的苦竹丛中传来雌雄鹧鸪一呼一应,好像在叫“行不得也哥哥!”怎不引起游子浓重的乡愁旅思?诗人吟咏鹧鸪,没有把主要笔墨用于描写它的形貌或摹拟它的叫声,而是着意表现它的叫声给人的感受,因而更为传神。
8.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B )
A.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B.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C.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D.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
A.“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一句刻画了鹧鸪声声哀鸣之景。
B.“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是律诗的颈联。
C.这首诗主要是写游子他乡看到一个感人的场面,而引起了无限的惆怅。
D.诗中鹧鸪就是游子的化身,这里运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D 理解太实,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呢,这是值得想象和玩味的。)
A在首联中,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笔式的描绘,而是通过写鹧鸪的嬉戏,将它与山鸡类比,作了画龙点睛的勾勒。
B颔联中的荒水、野庙加上“雨昏”“花落”,给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
C颈联从鹧鸪转到写人。诗人选择了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有力地烘托出鹧鸪蹄声之哀怨。
D尾联实写一群群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在浩瀚的湘江上回响,在“日西向”时,它们飞回苦竹丛中。
11.试分析本诗的写作特色。
参考答案:这首诗咏物能传其神韵,写景能渲染其凄愁氛围,属对炼句亦极工致,咏物抒情熔融合一,意蕴深远。
1 鹧鸪关于的诗句
2 关于鹧鸪诗句
鹧鸪关于的诗句 1与鹧鸪有关的诗句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翻译:
鹧鸪在温暖的烟雾弥漫的荒地上面嬉戏,只见它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近。
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歌,却不比鹧鸪悠扬的歌喉,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们的情怀相交融,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桂林路中作 李商隐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余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喜康将军见访 刘禹锡
谪居愁寂似幽栖,百草当门茅舍低。
夜猎将军忽相访,鹧鸪惊起绕篱啼。
越中 杜牧
石城花暖鹧鸪飞,征客春帆秋不归。
犹自保郎心似石,绫梭夜夜织寒衣。
玉仙馆 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席上贻歌者 郑谷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和谢豫章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 曹邺
碧树杳云暮,朔风自西来。
佳人忆山水,置酒在高台。
不必问流水,坐来日已西。
劝君速归去,正及鹧鸪啼。
浣溪沙 李璟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更漏子 李煜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踏歌词 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湘江曲 张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菩萨蛮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梦扬州 秦观
晚云收。
正柳塘、烟雨初休。
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
小阑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
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
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
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
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
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阮郎归 辛弃疾
山前风雨欲黄昏。山头来去雪。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2李涉的《鹧鸪词》详细的诗句解析
杂曲歌辞。
鹧鸪词 李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越冈连越井,越鸟更南飞。何处鹧鸪啼,夕烟东岭归。
岭头行人少,天涯北客稀。鹧鸪啼别处,相对泪沾衣。
诗解: 浩阔漫流的湘江呵,你是那么的深邃莫测。黄沙筑成的堤岸,被一片片美丽的枫林隔开。
有几只鹧鸪鸟不知从那里振翅飞出。太阳已经偏西了,江边成片的斑竹映出长长的阴影。
这一切不尽使我想起瞬帝二妃 (娥皇、女英) 为候帝驾在此悲泣,而泪滴竹身,长出斑斑泪迹的故事。看着深深的江水,我又想起三闾大夫屈原怨恨楚王“听之不聪”,愤而在此沉江的故事。
四处一片寂静,只有鹧鸪鸟凄苦的啼叫声在江面上环绕,这一切那能不深深触动我这远来游客的愁怀呢?感慨: 唐以前的历史已一去不返,而今强大的中国已讫立在东方,眼见萧湘大地、湘江两岸一片繁荣昌盛,游客的心情舒畅,那里还有愁怀呢?。
3举出几例描写到鹧鸪的古诗词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句践破吴归。
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桂林路中作 李商隐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余蝉嘒嘒,犹向客依依。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喜康将军见访 刘禹锡 谪居愁寂似幽栖,百草当门茅舍低。
夜猎将军忽相访,鹧鸪惊起绕篱啼。越中 杜牧 石城花暖鹧鸪飞,征客春帆秋不归。
犹自保郎心似石,绫梭夜夜织寒衣。玉仙馆 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席上贻歌者 郑谷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和谢豫章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 曹邺 碧树杳云暮,朔风自西来。
佳人忆山水,置酒在高台。不必问流水,坐来日已西。
劝君速归去,正及鹧鸪啼。浣溪沙 李璟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更漏子 李煜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踏歌词 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
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湘江曲 张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菩萨蛮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梦扬州 秦观 晚云收。正柳塘、烟雨初休。
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小阑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
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长记曾陪燕游。
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
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阮郎归 辛弃疾 山前风雨欲黄昏。山头来去雪。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4有关鹧鸪的古诗
湘江曲 唐 张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闻鹧鸪 清 尤侗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越中览古 唐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金殿,只今唯有鹧鸪飞。鹧鸪 唐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九子坡闻鹧鸪 唐 李群玉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輈格磔声。曾泊桂江深岸雨,亦于梅岭阻归程。
此时为尔肠千断,乞放今宵白发生。
5鹧鸪一诗中渲染出令人魂销肠断的诗句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鹧鸪》 {唐}郑 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这首诗里头有一个统领全诗的关键词,它就是啼 2诗歌的第二联通过环境描写为全诗点染出一种凄迷悠远的意境,试分析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答:诗人选择荒水、野庙的地点加上“雨昏”“花落”的时刻,给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 3末联“相呼相应湘江阔”的主语是什么?答:应是游子、佳人 4这首诗通过对鹧鸪的描写,以物喻人,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绪? 答:鹧鸪啼声,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鹧鸪啼声抒发逐客游子之情。
此诗吟咏鹧鸪,抒写了一阕游子思妇的断肠曲。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理解太实,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呢,这是值得想象和玩味的。)
A在首联中,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笔式的描绘,而是通过写鹧鸪的嬉戏,将它与山鸡类比,作了画龙点睛的勾勒。B颔联中的荒水、野庙加上“雨昏”“花落”,给诗歌点染出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
C颈联从鹧鸪转到写入。诗人选择了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
D尾联实写一群群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在浩瀚的湘江上回响,在“日西向”时,它们飞回苦竹丛中。
关于鹧鸪诗句 1 与鹧鸪有关的诗句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翻译:
鹧鸪在温暖的烟雾弥漫的荒地上面嬉戏,只见它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近。
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身在异乡的客人刚一听到鸣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听任泪水沾湿衣袖,美丽的女子刚一听到鸣叫,开口唱和一曲充满相思情意的歌,却不比鹧鸪悠扬的歌喉,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宽阔的湘江上鹧鸪叫声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们的情怀相交融,茂密的竹林丛中深处鹧鸪寻找温暖的巢穴,夕阳就要落山,带来悲凉的苦意。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桂林路中作 李商隐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余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喜康将军见访 刘禹锡
谪居愁寂似幽栖,百草当门茅舍低。
夜猎将军忽相访,鹧鸪惊起绕篱啼。
越中 杜牧
石城花暖鹧鸪飞,征客春帆秋不归。
犹自保郎心似石,绫梭夜夜织寒衣。
玉仙馆 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席上贻歌者 郑谷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和谢豫章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 曹邺
碧树杳云暮,朔风自西来。
佳人忆山水,置酒在高台。
不必问流水,坐来日已西。
劝君速归去,正及鹧鸪啼。
浣溪沙 李璟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更漏子 李煜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踏歌词 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湘江曲 张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菩萨蛮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梦扬州 秦观
晚云收。
正柳塘、烟雨初休。
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
小阑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
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
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
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
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
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阮郎归 辛弃疾
山前风雨欲黄昏。山头来去雪。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2 有关鹧鸪的古诗
湘江曲 唐 张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闻鹧鸪 清 尤侗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越中览古 唐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金殿,只今唯有鹧鸪飞。鹧鸪 唐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九子坡闻鹧鸪 唐 李群玉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輈格磔声。曾泊桂江深岸雨,亦于梅岭阻归程。
此时为尔肠千断,乞放今宵白发生。
3 有关鹧鸪的古诗
湘江曲 唐 张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闻鹧鸪 清 尤侗
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
越中览古 唐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金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鹧鸪 唐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九子坡闻鹧鸪 唐 李群玉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輈格磔声。
曾泊桂江深岸雨,亦于梅岭阻归程。此时为尔肠千断,乞放今宵白发生。
4 含有鹧鸪的诗词 急啊
1、唐-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金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2、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輈格磔声。
曾泊桂江深岸雨,亦于梅岭阻归程。此时为尔肠千断,乞放今宵白发生。
3、宋-辛弃疾的《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余愁,山深闻鹧鸪。
4、宋-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
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5 关于的鹧鸪诗词最早出现在何处谢谢
鹧鸪天
(宋)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鸿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
鹧鸪
(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湘江曲
(唐)张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6 有关鹧鸪斑的诗句
1、金缕鹧鸪斑宋黄庭坚 《满庭芳 茶》2、金缕鹧鸪斑宋黄庭坚 《满庭芳·北苑龙团》3、金缕鹧鸪斑宋秦观 《满庭芳·北苑研膏》4、鹧鸪斑宋周紫芝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5、薰炉烘暖鹧鸪斑宋王千秋 《临江仙·柳巷莺啼春未晓》6、茶瓯金缕鹧鸪斑宋管鉴 《浣溪沙》7、茗瓯才试鹧鸪斑宋卢祖皋 《画堂春·柳黄移上袂罗单》8、雪点鹧鸪斑元白朴 《满庭芳 屡欲作茶词,未暇也。
近选宋名公乐》9、香斮鹧鸪斑宋陆游 《无客》10、古奁香斮鹧鸪斑宋陆游 《斋中杂题》11、香材屑鹧鸪斑宋黄庭坚 《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12、袖炉烘暖鹧鸪斑宋曹彦约 《夜坐》13、黎斑屑鹧鸪宋方回 《秀山霜晴晚眺与赵宾阳黄惟月联句》14、博山熏尽鹧鸪斑宋何应龙 《春寒》15、泪痕令作鹧鸪斑宋华岳 《春闺杂咏·寄书》16、云腴重试鹧鸪斑宋李流谦 《德广至中途再示诗次其韵》17、苔衣翠滴鹧鸪斑宋李新 《又出差还茂州》18、玉屏烟冷鹧鸪斑宋王镃 《春寒》19、同沦鹧鸪斑宋杨万里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20、齐驱黎母鹧鸪斑宋张元干 《病起枕上口占三绝句奉呈公实峤之贤伯仲一笑》21、焚香仍拣鹧鸪斑宋朱翌 《书事》。
鹧 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
晚唐诗人郑谷,“尝赋鹧鸪,警绝”(《唐才子传》),被誉为“郑鹧鸪”。可见这首鹧鸪诗是如何传诵于当时了。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其鸣为“钩辀格磔”,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郑谷咏鹧鸪不重形似,而着力表现其神韵,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点来构思落墨的。
开篇写鹧鸪的习性、羽色和形貌。鹧鸪“性畏霜露,早晚希出”(崔豹《古今注》)。“暖戏烟芜锦翼齐”,开首着一“暖”字,便把鹧鸪的习性表现出来了。“锦翼”两字,又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在诗人的心目中,鹧鸪的高雅风致甚至可以和美丽的山鸡同列。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雕细镂的描绘,而是通过写其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
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然而诗人并不简单地摹其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韵。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这一带,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这样的特殊环境,已足以使人产生幽思遐想,而诗人又蒙上了一层浓重伤感的气氛: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此时此刻,畏霜露、怕风寒的鹧鸪自是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鸣了。然而“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反复吟咏,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二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对此,沈德潜赞叹地说:“咏物诗刻露不如神韵,三四语胜于‘钩辀格磔’也。诗家称郑鹧鸪以此”(《唐诗别裁》),正道出这两句诗的奥秘。
五、六两句,看来是从鹧鸪转而写人,其实句句不离鹧鸪之声,承接相当巧妙。“游子乍闻征袖湿”,是承上句“啼”字而来,“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鹧鸪声而发。佳人唱的,无疑是《山鹧鸪》词,这是仿鹧鸪之声而作的凄苦之调。闺中**面对落花、暮雨,思念远行不归的丈夫,情思难遣,唱一曲《山鹧鸪》吧,可是才轻抒歌喉,便难以自持了。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在诗人笔下,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最后一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诗人笔墨更为浑成。“行不得也哥哥”声声在浩瀚的江面上回响,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这是颇富想象的。“湘江阔”、“日向西”,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象也越发幽冷。那些怕冷的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然而在江边踽踽独行的游子,何时才能返回故乡呢?终篇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清代金圣叹以为末句“深得比兴之遗”(《圣叹选批唐才子诗》),这是很有见地的。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难怪世人誉之为“警绝”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到底是芦花还是荻花?
说起晚秋初冬的盛景,不能忽略的就是水岸芦花荻花。上古之人逐水草而居,有水源河流的地方必有泽草。其中芦苇和荻草是最常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这首诗经里的《蒹葭》被归为周朝的秦国民歌,此时秦诸侯国在甘肃陕西一带。
周朝中期,黄河流域下游到处可以生长梅树。《诗经》中就有五次提过梅。《秦风》中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竺可桢
那么在周朝,诸侯秦国虽然是在陕西甘肃,那时温度和现在长江流域类似,自然水泽丰茂,生长着繁茂的水草。
那么还有一点,这里的蒹葭是指什么呢?
后来许多人都将蒹葭看成一体,有说芦花,有说荻花。有说蒹是芦苇刚刚抽出的嫩茎,葭是芦苇开花。有人干脆将蒹葭说成是水泽芦荻这样植物的总称,因为它们何其近似。
现在的人很难想象在周朝,陕西甘肃地带如同现在的长江流域,黄河之水,至少比现在清澈,湖泊众多,水草丰茂,那芦荻站在水中,一如后来的泽国风光。
而芦苇和竹子的运用在那时非常多。那时黄河流域普遍生长竹子,所以用竹子代替了丝绸和龟甲,用以记录文字和书写。而芦苇中空,可以制成和竹子一样的乐器,其质地轻盈,更能在音乐中感受那种轻灵和自然呼应的美。
虽然将冬至节气纳为重要的节气是在汉朝,但是冬至节气里有非常神秘的仪式,绝对不是起源汉朝,而是更古老的西周时代,那就是葭灰占律。
所谓葭灰,就是芦苇中空中间那种最薄的膜烧成的灰。在古代这种膜用在芦笛和竹笛的孔上,因为特别轻盈,可以让声音共振。而芦苇被认为是最能感应太阳变化的一种植物,在冬至里,必然会有芦苇发出新芽。
在冬至时节的交节,据说,将芦膜的灰放在密室,时间一到,这些灰会自然飞出,表示冬至的到来。
那么这里也可以反过来证明,蒹葭的葭,就是芦苇,而非荻草,因为荻草枝干是密实的。
这首蒹葭,应该是指的生长在先秦时代黄河流域的芦苇。芦苇并非想象那么柔弱,相反是非常巨大的,可以高达3到8米、海量的芦花,在秋冬,代表着最深的乡愁,而所谓伊人,也未必是娇柔的美女,倒像是英俊高大的男子。
那么实际从东汉开始起,黄河流域就进入了低温期,到了隋唐时代,温度虽然上升,北方肯定比这首诗经年代要冷,于是大规模的水域芦花已经很难看到,它们生长在更温暖的南方水域。
白居易是中唐诗人。
他的老家是河南,少年时在安徽符离,这两地虽然南北,但是并不以多水著称。白居易28岁中进士之后,有十几年都是在京城作宫官。但是44岁的时候,他因为上书皇帝要求缉拿杀害丞宰相武元衡,被皇帝和权臣厌恶。理由是,你一个宫廷文官,有什么资格做谏官?
那么可以看到白居易的地位,实际是因为皇帝的喜欢,让他在宫廷做类似内官的职务,并非真正的朝廷大员,而且他的生活虽然不优越,但是局限在宫廷之中,也适应了这里典雅的氛围和北方气候。
直到一纸调书,将他打发到江西九江作刺史。实际这是贬谪,不再让你呆在宫廷,越远越好,大约看哪里有官缺,就直接划哪里。
于是白居易两眼一抹黑,沮丧南下,去往他从来没有来过的长江流域。
他是初冬时节到达的江西的,这里的景色,不仅是气候有别于北方,湿冷萧条,湖泊众多,更重要的是他心情沮丧。
这不亚于当年屈原被楚怀王厌弃,直接发往荒蛮的湘江。
而被贬谪的官员,通常皇帝一朝厌恶,皇帝不死,你基本就无翻盘的可能,所谓君臣之谊,用你的时候是真用,比如白居易家穷,皇帝宠爱他的时候,连他母亲的病和家里有无过冬的衣裳药钱也放在心上,经常变相赐些什么,嘘寒问暖,白居易那是以为自己恪守清贫,有皇帝知己,一生无憾,未免就话多了点。结果就撞枪口上,其实不过是皇帝厌倦他已久,现在更好,找个理由打发了他。
所以在江西的第一年,他非常不适应。这里的景色虽美,但是这里可不比北方舒坦,湿冷,那种湿冷,是气候也是心情。
这年的秋天,他在浔阳江上送客,写下著名的《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节录。
这首诗很多人都会背,因为情感饱满,开篇就有佳句,枫叶荻花秋瑟瑟。
这应该是晚秋,因为晚秋枫叶才开始变红,那么这里没有用芦花,是用的荻花,这是非常写实的。在南方的长江湖泊水域,其实野生荻草比芦苇多。
上面说了,芦苇高大,可以高达三米以上,适合流水缓慢的江滩沼泽湿地,而荻草虽然类似芦苇,但是相对低矮,通常只有一米左右,在水边,在湿地,这种荻花自然生长,因为不影响观瞻,所以人们很少像芦苇一样秋冬砍去。
那么白居易是在江边码头送客,因为唐朝水运发达,有码头的地方,自然不会有太高的芦苇,相反码头多种植耐水的杨柳,枫树,不但可以固沙保岸,还是行人遮风避雨的地方,在脚边晚秋摇曳的荻花和枫树柳树构成常见的码头景观。
实际荻花之美,更有长江或者江南的婉约气质。
它的枝干柔韧,适合在江风里任意起伏,它的花穗是扇状,且无风自然有垂悬的低头美,比如芦苇更加小巧清丽,在风中更加飘萧,仿佛少女齐着脖子的头发,在风中飞扬。花色并非雪白,开始是烟紫,后来转成枯**。
在白居易晚秋的送别里,岸有枫树,脚下是摇曳的荻花,人在其中,正好对着滔滔江流,夕阳落照,舟船将发,晚来的江风带着寒气,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水乡晚秋之美,在他心里,都是凄凉。
因为到过这里的人都知道,这傍晚在江边不加点衣裳,直接就冻感冒。
好在这是码头,人们很难相见这首诗的背景,他是怎么遇见琵琶女的,很简单,码头舟船林立,有很多小生意都在船和船之间进行。这位琵琶女,是卖唱卖艺的。但是她很有点生涩和不情愿的意思,只是弹着琵琶,并不主动招徕客人。
而白居易在宫廷歌舞之地流连多年,他一听就知道,这不是普通乡民小曲,才主动邀约。
然后才有了听闻琵琶女的琵琶和她的故事。曾是京城名伶,也曾经有过动人青春,然后年老色衰,生意落下来,就嫁给了商人作妾,而商人重利轻离别,只让她守着船,但并不回来,她一方面等待丈夫,其实另外一方面,不用说也知道,卖曲赚钱。当然我说她是妾,是外室,是有理由的,因为正妻不是这样的待遇。而且如果男子长期不回,这个女子很可能真的会从卖艺到沦落风尘,漂泊病老在江湖间。这是白居易最贴合他内心的那种伤感,被抛弃,然后漂泊。
如同风中的落叶,摇曳无主的荻花。
这里并不多谈琵琶行的艺术魅力,因为那是一口井。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白居易《琵琶行》节录
那么在谈到白居易自己时,他说自从去年从京城贬谪到这里,一直多病。这个地方没有京城的繁华热闹,一年到头也没有听到美丽的音乐。而我住的地方,靠近江边,只有黄芦和苦竹,围绕着房子,茂盛生长。
那么这里的黄芦,就是芦苇和芦花,高大茂密,在低湿的地方生长,这也是实际的景色。
苦竹是什么竹子呢,就是野生或者茎秆瘦小的野竹,这种竹子可以遮阴避雨,做成篱笆,但是它没有太大的用处,比如书简和建筑材料,那需要的是挺拔的大竹,就算是用作乐器,那也要枝干秀美中空。
芦和竹子本来就是用作乐器的材料,但这里的芦苇和竹子,显然不能够作天籁美音,而是一种野生荒芜的状态,自然生长,自生自灭。
在这样的环境里,虽然可以享受天籁,但是对于白居易半生是在干燥温润的地带度过,又十几年在京城典雅富丽的环境里熏陶,这芦黄竹野,遮天蔽日,对于他来讲,简直是湿冷的地狱。
大约周穆王时代水灾中的黄竹之感,也渗透了他的心吧。
白居易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就算是极有感情色彩的《琵琶行》,在景物的描写上,也没有太多的虚词,比如荻花就是荻花,芦花芦苇就是芦苇。
荻草和芦苇是两种水泽湿地的植物。荻花和芦花有着近似的美,而芦苇更像挺拔的男子,荻花更绰约。
你分得清芦花和荻花吗?你知道曾经北方地区也有大片的芦苇吗?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