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别诗
主要意象:文题(送、赠、别),柳、酒、歌、长亭短亭、灞桥、南浦
情感要点:离情别绪、深情厚谊、激励劝勉
2爱情诗
主要意象:鸿雁、双燕、鸳鸯、青鸟、红豆、桃花
情感要点:款款深情、绵绵思念、离愁别恨
3边塞诗
主要意象:边关、玉门、羌笛、胡马、黄河、桑干、并州、阴山、长城、黄沙
情感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判
4山水田园诗
主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春草秋叶、农家小景
情感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向往、厌恶污浊、隐逸情怀
5行旅诗
主要意象:驿站古道、舟马征铎、杜鹃鸿雁、浮萍飞蓬、孤馆月色
情感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思乡思亲、孤独寂寞、归期遥遥
6咏物诗
主要意象:松、竹、梅、兰、菊、蝉、蜂、鹤、雁
情感要点:清高孤傲、无畏无求、无人理解、壮志难酬
7咏史诗
主要意象:古迹、古人
情感要点:借古讽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难酬
咏物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1 单纯状形写貌,不加入个人情绪,生动写其形态,细腻描摹其神韵。
2 体物为妙,巧言切状,对所咏之物的描摹,力求精巧而逼真,从作品里我们能“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也”。
3 偏重神似,气韵生动,追求刻画物的神态,表现物的内在精神。
4 常见的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等。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关键词咏物诗;魏晋南北朝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就有不少咏物的佳句,但因为诗中所写之物多是起兴兴感的媒介,还不是诗歌独立的描写对象,因为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咏物诗。至今最早的一首咏物诗,可能是屈原的桔颂,自屈原以后,特别是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物诗。从此,咏物,逐渐成为诗歌创作中一个重要的题材
咏物诗的兴起,缘于诗人们在对物的观察中,积累了丰富的审美经验,提高了物的观照能力,感到物色之变与人的情感活动有相通之处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这一悲一喜,是从柔条与落叶上获得的感受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情与意的飞扬是与所观之物紧密相连的。曹植托意于飞蓬,陆机有感于四时,曹操观沧海而壮怀不已,曹王见草木摇落、群燕辞归而心情摇荡,这都说明:魏晋诗人已意识到自然界中的某一物象能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意识到自然物之可亲、可悦、可悲、可喜。世说新语言语云: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语,自来亲人
这种会心处不必在远的对物象的把握与领悟,已进入了审美领域,故即便是翳然林水,也能获取丰富的美感。由此可见,魏晋诗人已有了丰富的审美经验,咏物诗就是在这样的审美实践中产生的
到了南朝后期,宫廷唱和风气的盛行,咏物诗一度极受人们的宠爱,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沈约、谢等都谢了大量的咏物诗,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写作咏物诗的高潮。可惜的是,这一时期的咏物诗大多是形似于言,只满足于对物的外在特征作细致的描写,而不追求遗形写神,更不求在咏物中寄托深沉的感慨,而且题材也很狭窄,于是便出现了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咏物诗,大体是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的:一、诗人托物言志,表达希望发挥才能的愿望中国古代的文人几乎都以才士自命,他们只抱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这一种价值观,步入仕途,希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于是,他们便通过咏物的方式来表示这种愿望。如鲍照的山行见孤桐:桐生丛石里,根孤地寒阴。上倚崩岸势,下带洞阿深。奔泉冬激射,雾雨夏霖浮。未霜叶已素,不风条自吟。昏明积苦思,昼夜叫哀禽。弃妾望掩泪,逐臣对抚心。虽以慰单危,悲凉不可任。幸愿见雕斫,为君堂上琴
这首诗里,孤桐象征着出身寒微、一生郁郁不得志的诗人自己。他虽然根孤地寒阴,但是希望能幸愿见雕斫,为君堂上琴。这表达了诗人想成为有用之才的迫切愿望。诗人将孤桐的形象写的很鲜明,不仅从正面用夸张、拟人等手法来写,也从侧面写弃妾、逐臣的反应,不风条自吟这一句写的尤其形象
二、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绝大多数文人都自命不凡,以才士自命,都想挤进官场实现自己安邦定国的梦想,都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而帝王所需要的官僚人数与想要做官的人数总是处于供大于求的矛盾状态,再加上筛选制度的不健全以及文人自身的弱点等因素的影响,就势必造成许多文人无法进入官场,或者进入官场后也得不到重用,这就使文人们产生了广泛的怀才不遇之感。如吴均的行路难:洞庭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昔时抽心耀白日,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一剪一刻作琵琶。白璧规心学明月,珊瑚映面作风花。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掩抑摧藏张女弹,殷勤促柱楚明光。年年月月对君子,遥遥夜夜宿未央。未央采女弃鸣篪,争先拂拭生光仪。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不学衡山南岭桂,至今千年犹未知
此诗写的是桐与桂两种不同的遭遇,实际是感叹有知遇之荣和无知遇之荣的两种人的不同命运,因而这首诗具有深刻而广泛的意义。诗人对桐的幸运作了铺张扬厉的描写,而对桂的不幸的描写只寥寥两句,但力透纸背,二者构成了极强烈的反差。这种强烈的反差也恰恰反映出那个时代对于做官及希望被重用的渴望
三、表达对高洁情怀的自述与追求历来古人都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甚至把修身摆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诗人们常将自己追求的高尚情怀寄托在一些在传统上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出崇高的道德人格的自然物,如松、竹、梅、菊等等。诗人们反复吟咏这些具有特有意义的自然物,一方面是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怀,另一方面则是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
如刘桢的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首诗,诗人以不畏风寒的松柏树为喻,松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颂,成为秉性坚贞,不向恶势力屈服的象征,勉励其堂弟要像松树一样坚守节操,即使身边的诱惑太多,也要终岁常端正
再如鲍照的咏白雪:白诚自白,不如雪光妍。工随物动气,能逐势方圆。无妨玉颜媚,不夺素缯鲜。投心障苦节,隐迹避荣年。兰焚石既断,何用恃芳坚?这首诗的诗题虽为咏白雪,实际上写的却主要是玉。诗人以玉自比,自叙品行之高洁和欲隐而不能的矛盾心态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这类借自然景物抒发自己高尚情怀的诗还真是层出不穷,如阮籍的咏怀等等,都是诸如此类的主题
四、用于生活的遣兴娱乐从魏晋开始,统治者热衷参与文学创作,这种风气导致了一系列新兴文学形态的出现,如应制,应令,应教等诗的大量出现,这些诗歌都是臣僚为了迎合皇帝、太子、诸王之命所作的,内容大都是以歌功颂德、闲情逸致为主,风格大多典丽,甚至绮靡。到了南朝后期,宫廷唱和风气的更加盛行,出现了一系列的宫廷诗,内容更是空洞绮靡
如谢的咏竹:窗前一丛竹,青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疏已密,风来起复垂。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但恨从风箨,根株长别离
这篇诗文虽然是写竹子,但是却不是写隐喻的竹子的内在品质,而只是单单的写竹子的外貌,完全没有言外之意,这就是后人批评的所谓形似之言。它采用的是先咏物后抒情的结构,而不是将情寓于景,是典型的宫廷诗结构。除此之外,南朝梁的建立者,萧衍皇帝,也有诸如此类的宫体诗,如芳树:绿树始摇芳,芳生非一叶。一叶度春风,芳华自相接。杂色乱参差,众花纷重叠。重叠不可思,思此谁能惬?这首诗也是一首典型的宫体诗,不仅彩丽竞繁,兴寄都绝,而且诗中的感情实在是淡如清水。这些都是南朝时期文学的特色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的咏物诗基本围绕着托物言志、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对高洁情怀的自述与追求、前兴娱乐的主题写作的。这一时期的咏物诗,继承着前代咏物诗的优点,也有这个时代自己的创新之处,并开后代咏物诗之流,可谓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创作时代
参考文献管士光咏物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徐育民,李勤印历代鸟兽虫鱼诗词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黄佳佳谢咏物诗简论文学前沿,2004
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咏物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
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欢咏物,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母惺埽�泶锍霾煌�母星槔础L拼�腥�皇�硕夹垂�讲醯氖��晃苋胗�穆姹鐾酰�⒊龅氖恰拔碇胤赡呀��缍嘞煲壮痢钡摹盎寄讶恕钡男纳�皇送惧恐偷睦钌桃���镜氖恰氨疽愿吣驯ィ�嚼秃薹焉�钡摹袄紊�恕钡脑饧剩欢�砭痈呶坏挠菔滥希�泶锏娜词恰熬痈呱�栽叮�瞬唤迩锓纭钡摹案吖笕恕钡闹镜靡饴�K�嵌甲プ×瞬趺�咴兜奶氐悖�炊既嘟�俗约旱牟煌�惺埽�泶镒约憾捞氐母星椤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寄托,但不管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具体描写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形象
名 句
作者
情 感
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
病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纲
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骆
宾
王
鼠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曹邺
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
菊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
石灰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呤。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 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 文体知识: 全靠积累,没什么特别的。 2、诗歌内容 ,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3、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4、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6、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3、诗人风ge;问老师,自己查 4、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5、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 6、表现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7、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四、强化书面表达
参考资料:
手机看片咋么办?搜-酷影模式-几万部岛国**等着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