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前八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春江花月夜的前八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1张

全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月圆人聚的向往。

本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春天和秋天在诗人的笔下往往是与众不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两个季节原本是最好的季节,可是诗人不一样,他们认为春天很悲伤,尽管此时大地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树枝上开始冒出了花蕾;地面上的小草,也是重新开始发芽,然后对于诗人来说看到此情此景认为眼前一切的美好,那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很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秋天也是如此,毕竟这个时节,大地又开始在沉睡,树木开始枯萎,此时诗人则又是要生出许多的忧愁。

诗人的在春天里悲伤,在秋天的伤感,正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悲春伤秋,这种 情感 的变化,也让作品充满了一种孤独之感,以至于很多诗人笔下的春天和秋天都显得很孤独,譬如韦应物这首《秋夜寄邱员外》,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诗人在秋天的夜里独自一个人出门散步,内心其实是很孤独,所以这首诗也是写得很伤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忧愁,读来也是让人感慨万千。

秋夜也就是秋天的夜晚,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这首诗还有另一个名字《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那意思是邱员外排行二十二,毕竟古人兄弟姊妹众多。韦应物与他也是朋友关系,两个人也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当时诗人由于孤独,在夜里感到很伤感,于是写下了这么一首感伤之作。不过这首诗看似很孤独,但是却又给人一种温暖,让人倍感温馨。

韦应物也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恬淡高远,往往是在信手拈来之间,便是让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在这首《秋夜寄邱员外》一诗中,写得就很是巧妙,只不过是淡淡着笔,通过周围的环境,以此来表达一种孤独之感,还有对于朋友的思念,尽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个字,但是读来让人拍案叫绝,不仅写出了新意,同时那种细腻的 情感 ,也是写得很真诚。

第一二句便是直抒胸臆,并没有任何的过渡和铺垫,只是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最朴实的 情感 ;在这么一个孤独的秋夜,我突然特别地想念你,一边散步一边赞叹这秋天的美景,还有这秋天独有的凉意。第三四句则是由景入情,层层递进,从而表达了对于朋友的思念;远处寂静的山谷中,突然传来了松子落地的声音,我想你应该还有没有睡觉,可能也是在想念我这么一位老朋友。

韦应物的诗意境高远,这首《秋夜寄邱员外》营造出了一种孤独之感,同时也写下了两人深厚的友谊,一个人在孤独的秋夜,突然想到了朋友,于是由此展开从而表达出了一种独特的 情感 ,还有对于朋友的思念,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让这首诗有了一种感伤之怀,同时又让人倍感温馨。

秋夜本身就有一层凉意,而诗人又是孤身一人,因此诗人写得很巧妙,把那种细腻的 情感 ,还有周围的环境很巧妙地融为一体,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使得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所以写得很真诚,每一句都充满了思念,而且那种孤独之感,也是呼之欲出,这种复杂的内心变化,韦应物写得极为巧妙,因此这首诗写出了新意,也写出了一种孤独的韵味,值得我们每个人读一读,去感受古人的深厚的友谊,还有对于秋天充满诗意的描写。

昨天看了亦舒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原以为是殷桃主演的同名电视剧。看了后才发现并不是。

讲的是一个叫程岭的女孩子幸和不幸的一生。说她不幸,是因为她从小被父母抛弃,由程家领养。和程家一起到香港后,程家中途遭遇变故,她不得不年少辍学,照顾家人。嫁到加拿大后准备努力过好自己的日子的时候,却发现丈夫有外遇且有私生子。

然而她又是幸运的,虽然从小被领养,但养父母待她极好,犹如亲生。在程家准备前往香港的时候,养母不知香港会有什么样的日子,耐心地征求她自己的意见,是否一起前往。在她明确表示想要去香港的时候,养父母又尊重她的意见,带她一同前往,并且送她进入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

在香港,她的亲生母亲想认领她的时候,养父母同样尊重她的意见,耐心询问。在得知她不想离开程家的时候,一如既往地犹如亲生父母般待她。并且除了这份养父母的爱,程家的弟弟妹妹待她也极其友爱,丝毫没有把她当成养姐,实实在在地把她当成亲生姐姐对待。

在嫁到加拿大后,虽然丈夫不着调,但大伯子是真心地帮助她解决各种困难。在她最难的时候,遇到了能帮助她和家人的第二任丈夫。虽然他的丈夫只是迷恋她那张和他青梅竹马的表姐长得极像的脸,但待她和她的家人终归是好的。

其实在她一生的命运上,我仿佛看到了“因果循环”几个字。养父母对她无私的爱,让她在程家遭遇变故时不离不弃。养父离家的日子,她辍学在家料理家务,照顾弟妹,侍奉生病的养母。养母病故,养父回家后,她又毫不犹豫地嫁到加拿大,企望用微博的聘礼给养父和弟妹置办一个安稳的家。

也正是弟妹给她那种手足之情,让她无时无刻不对他们有所记挂。嫁给第一任丈夫时,她起早贪黑地工作把省下的钱寄给年幼的弟妹。遭遇丈夫背板,在异国他乡举目无助地情况下,遇到了第二任丈夫。她提的要求也是早日把弟妹接过来读书。她是长姐,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长姐,可她更像是一个无私照顾孩子的母亲。

从她十五岁到二十五这十年间的各种变故,让她正如书上说的那样,活成了一个年轻的“老太太”。她也曾经憧憬爱情和家,在得知第一任丈夫外遇后,她很心碎。虽然她知道她不过是第二任丈夫初恋的替代品,但她也欣然接受了,默默地照顾年迈的他,直致他病痛离世。

书中给了她一个开放式结局,她偶然开始了一段约会,但不知道这段约会是否会让她的人生有不同的境遇。犹如书中说的那样:不知道是否会有发展?才二十多数的人,大把时间,能接受约会就好。

在书中“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新疆民歌一直贯穿全书多个空间。在举家迁移前上海的程家,程岭唱这首歌;搬到香港后,在程岭读的私立学校里她唱了这首歌;在文章结尾,程岭在异国再次约会的时候,男孩哼唱了这首歌。虽然空间在转换,但这首歌仿佛化身纽带,把几个空间交织在一起。并且从这首歌中,我仿佛看到了程岭那颗想念家乡的心,虽然身在他乡,但骨子深处对家乡的思念是热切的。亦舒用细腻的笔触,将各种情感缓缓表达出来,不急不缓,恰到好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68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