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幼儿主体性教育是以发展儿童主体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活动。培养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是各级教育的一致目标。师幼间的情感交流是促进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幼儿而言,由于其行为的自制力和有意性较差,受情绪情感影响更明显,在师幼互动中强调情感支持和交流的作用尤为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中明确指出:幼儿之间的合作交往是维持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也是获得健康心理的必要途径。3-6岁的学前儿童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起生活的同龄群体是培育幼儿健康心理的良好土壤。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与幼儿的情感交流,让幼儿感受到被爱,被关注,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与亲近,也证实了那句"亲其师而信其道"。四年的幼教生活,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那浓厚的师生情,那是贴心的关怀、还有无数用心交流后的感动。
一、热爱幼儿是增强师幼情感的根本前提。
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了解每位孩子的性格特点,感情世界和家庭情况。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每位孩子,使孩子同时也喜欢你,愿意和你玩,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一日活动中要时时关注他们。哪怕一个鼓励的眼神,拉拉手、摸摸他的头,都传递着我们对孩子的爱。我们还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式,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在教育活动中及时给予孩子评价,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 二、热情与表扬是增强师幼情感的基本保证。
表扬这个词很有功利性,表而扬之,公开的赞美,是为了宣扬,知名当世,也是为了秩序的引导。家长和老师希望通过“表扬”这个手段,达到一定的目的,实现正向的教育引导目标。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看,正确的利用表扬这个强化手段,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就是说要避免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呆板无力的语言。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例如我们班的陈佳林小朋友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孩。早晨入园时一句"老师好"总让人觉得怯生生的。针对孩子本人的特点,每天看到她来园我就面带笑容,热情得主动和她打招呼,还常常摸摸她的头和他聊上几句,久而久之她有变化了,虽然不十分明显,但能感受到她对老师的亲近,脸上的表情也自然了很多。王天昊小朋友平时不爱讲话,课堂上我主动邀请他来参加游戏活动,并给他鼓励与赞扬,奖励他小笑脸粘贴,从此他更加努力了,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理解、关注幼儿是师幼积极情感互动的基础。
人人需要理解。人们常说"孩子凭兴趣做事","儿童是情绪的俘虏",这些话用在孩子的身上非常贴切。由于幼儿时时处处要求成人给予保护,因此他们更需要成人给予理解、关怀、体贴和爱护。而且,幼儿的情感需求,常常在行为举止中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感官去仔细观察,注意每个幼儿的情感流露,从中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了解孩子的心态和真情实感,培养幼儿学会积极的情感交流。
在幼儿园中,幼儿对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观察的非常仔细,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他们会使用自己的方法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在幼儿心中,他们十分渴望与老师亲近,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喜爱,当孩子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肯定后,他们会更加爱老师、信赖老师、依恋老师,就会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在这些行为中,孩子其实是师幼情感交流互动的主动发起者,因此,我们要理解孩子存在这些行为的原因,他们的真实用意。无论是孩子的何种言行,都是为了能与教师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教师都应该给予相应的答复。对于表白性的言行,老师可以微笑着摸摸孩子的小脑袋,冲他们点点头,清清的应答一声;对于孩子的明知故问,教师可以借机引导孩子自问自答,提升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对于孩子之间的告状行为,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或是集体进行讨论,教育孩子,提高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
精品源自高 考 试题
摘要:教师对幼儿的心理
语言来对幼儿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沟通。老师要用爱来互助每一个幼儿,以热情的态度对幼儿作出正确的引导,让每一个幼儿学会关爱和感恩。
幼儿的情感沟通是现在必不可少的!这是师幼之间的互动必要条件,《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
信赖感。从而人们现在认为教育的重点是开发幼儿的智商,社交能力的培养,行为习惯培养,性格性情的培养,要么就是孩子对家长的态度。其实这些都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其实他们都是统一的!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我们不断地和幼儿沟通,染发我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也让幼儿感受被爱被关注。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与亲近,也很证实了那句话:亲其师而信其道。一、热爱幼儿是增强师幼之间的情感
每一位幼儿的性格和智力方面都是不同的,我们都是平等的去对待他们,用母亲的爱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培养他们。让每一位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我现在教的是小班,小班的小朋友刚来幼儿园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对老师也很陌生,然而产生了焦虑和或少的紧张,哭闹不停,这时,老师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爱,老师也应该善于观察多关心,亲近每一位幼儿,这时我们抱着她:老师在幼儿园里就是你们的妈妈,我们都很喜欢你们,老师带着幼儿们一起玩,帮助他们找伙伴,适应现在的环境,这样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这样从而将他们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了教师的身上,带领着幼儿在园内的操场上走一走、看一看
玩一玩、使他们对幼儿园长生喜爱的情感,这样幼儿就能感受到老师就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的爱他们。二、热情与表扬是增强师幼情感的基本特征
教师微笑着与幼儿沟通,说话,做游戏。要有耐心和善,公平。幼儿对这样的老师感兴趣,他们不喜欢大声说话、批评严厉,脾气不好的老师。教师的语言对幼儿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教师要会运用形象,有感情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要想演员一样,要不断的吸引幼儿,对幼儿有良好的影响,同时让幼儿很容易接受和模仿,例如:我们班的张亚东小朋友是一个比较内向的男孩子,每天来幼儿园的时候,早上和老师打招呼的时候:老师早上好;我们总以为他不讲话。只是看见他的嘴巴在动一动,他总让人觉得胆怯生生的,针对幼儿的特点:每天早上我面带笑容的给他打招呼,让他觉得老师很亲近。自然而然的,他的表情也自然了,虽然声音很小,但在和他沟通的时候,也慢慢地好了起来,刘一、贾雨薇、等有好几个小朋友平时都不爱和老师小朋友讲话,在玩游戏和上课的时候,我主动邀请他来参加活动。有时让他们唱歌,让他们讲故事给小朋友听,给他们很多的表扬,堂幼儿也表扬他们,估计他们下次做的更好、更棒、奖励他们五角星、糖果、等。他们得到了伙伴的认可,便更加努力了,而且积极参加活动中的游戏,有时还会主动说:让我来;三、满足幼儿是师幼理解、关注的积极情感
人人需要理解,人们常说:孩子凭兴趣做事:幼儿是情绪的俘虏,这些话用在孩子身上非常贴切,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处处要大人们的保护,因此他们更需要承认给予理解,关怀,体贴和爱护,我们应该注意每一幼儿的情感流露,他们的情感需求都是在一些行动,和举止中表现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的仔细观察幼儿的多种形态,在从中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培养他们学会积极的情感沟通。在幼儿园里,教师观察着幼儿,幼儿也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而且幼儿观察的非常仔细。老师在幼儿的心目中很重要的,并且他们会懂得怎样吸引老师的目光,如:老师,你看我做完了,我吃完饭了,我的作业做的棒不棒,等一些表白性的语言,如果有一个小朋友讲,后面就会跟着许多幼儿积极地告诉老师。他做好了,也准备好了,还有一些告状的小朋友:老师他刚才打我了,他又碰到我了,还有一些幼儿会问老师,你在做什么呀!我们要不要做游戏啊,出去滑滑梯好吗?他们都会根据你的思路来问,其实他们都很明白,在这些信息里面,有而幼儿根本就没看到,也没有察觉到,只是一味的告诉老师
,让我们多注意他们,这些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其实孩子们也在探索老师哦,也想要亲近老师,着这些行为当中,老师应该理解幼儿,孩子的言行都是老师和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都应该给予相应的答复。四、创设丰富的情感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愉快的心情
愉快的情感体验往往不仅使幼儿愿意学习,学习得快,而且做任何事都很积极,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则会导致孩子出现各种消极的行为,不动,不说话,也不听话,捣乱,上课的时候乱叫,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的心情的情况下,在相互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比如:在唱歌的时候,教师应叫,幼儿扮演人物,老师扮演舞蹈,还有在讲故事的时候,也让幼儿听听别的幼儿在讲什么故事。在准备上课的东西都要准备齐全,让幼儿在丰富、温暖安全、信任、感兴趣的情感氛围,在轻松自由基础上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的心情的情况下,在相互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们面对互动的环境和氛围相对要宽松的多,幼儿就会表现得更放松,开放,自由,同样,操作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更为充分的互动的空间,深爱幼儿的喜爱,因此在活动当中,教师旧的渗到里面的太多,多给幼儿交流并提出相应的问题,知道幼儿们,把每一项活动都做得很棒,让幼儿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五、以宽广的胸襟欣赏幼儿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应该以宽广的心去面对有缺点,有过失的幼儿们更加接纳幼儿的不足和犯错误,其实幼儿也有很多的可爱之处,幼儿们都
听懂老师给他们讲的话,以及一些道理,如:在放学的时候,幼儿们都排好队伍,准备自己的家长来接,等家长来的时候,何坤鹏、郭浩池,就趁老师们的不注意,就慢慢的往门口移动,这是我叫住他们,问他们你们的家长来了吗?你就往门口走,万一不认识的人把你带走了,你再也不能回来了。这时,他们就站在那里不动,你们知道不知道错了。这样做是不对的,他们低着头,说知道了。还有一次,在吃午饭的时候,倪浩老是看着不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把饭倒出来一点,洒在地上,这一次是把整碗饭都弄在地上,反而还用脚在那里踩来踩去。这时,周芸竹就开始告状了,老师他把饭撒到地上了,还用脚踩,我走过去,问他为什么把饭撒到地上,你为什么又用脚老踩,你把他捡起来就好了吗?他也不讲话就这样看着我,我告诉他,米饭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他们很辛苦的!我们因该好好吃饭,不能浪费的,你洒在地上就告诉阿姨,叫阿姨弄赶紧就好了。你还用脚踩,阿姨弄的辛苦不辛苦啊。阿姨就不喜欢你了!发生这样的事情,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生气的对他们讲,这样他们才能有所改进,其实,教师不仅需要与幼儿有认知上的沟通,更需要情感上和心灵上的互动,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应时时都在:游戏、睡觉、吃饭、户外活动每时每刻教师都认真的关注每一位幼儿,走进幼儿的心中了解幼儿心中真是想要的是什么?并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每一位幼儿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都要去理解他们,观察他们我们只要寻找到和他们心灵的通道,让幼儿信任,抓住兴趣挖掘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和幼儿共同合作歇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尽量主动与幼儿沟通并要求找对时机,幼儿的沟通是需要教师的言语,行为被幼儿理解,接受、呼应甚至欣赏。这样才能不断的增强幼儿之间的情感沟通。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技巧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技巧,幼儿的健康成长一定是建立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孩子能够茁壮成长,家长也是需要和老师多沟通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技巧。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技巧1一、幼儿园老师跟家长的沟通方式一般有如下方式。
1、家园联系栏,目的是公布班级的学生在园生活、学习、活动的内容安排,还有一下温馨提示,育儿知识。
2、家园联系卡,老师对幼儿每周或每天在校情况给予评价,给家长一些建议,同时家长了解了孩子在校的表现后,也告知老师孩子在家的表现,或可以给老师一些建议。
3、通过家长会、电话、微信、面谈。
我想如果是幼儿班老师这些方式都会知道的,今天题主想问的应该是如何面谈交流,这是最有效果的,但是最不容易的沟通方式。
二、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与家长面谈沟通呢?
1、要让家长觉得这老师“人很好”,谈话过程家长会感觉老师有尊重感、真诚感。
都说教一届学生交一班家长朋友,我们可以把家长看做朋友,当老师需要找家长沟通时,应给家长感觉是谈谈心的感觉,不要居高临下,觉得是在教育家长应该怎样教子女,让家长感觉他们是学生的样子。每次老师一开口家长就觉得是老师又要因为孩子的事来训斥自己了。还要让家长感觉到老师是非常诚心为孩子好,觉得这老师很亲切,人很好,这样可以拉近家长与自己的心里距离。
2、先给予肯定后再建议,老师对孩子的评价要让家长可接受。
都说孩子是自己的好,每个孩子在家长的心里都是宝贝,很多别人认为这孩子的缺点,可家长会不以为然,听了不舒服。很多的时候老师想找家长沟通,好心被当驴肝肺,惹了一身的怨气就是这谈话引来的。所以老师在因为学生出现问题需要找家长反应时,要注意谈话的顺序,做到先扬后抑才可,也就是先说孩子最近好的优点及进步的方面,家长最喜欢听的话就是她家孩子聪明,你就说呗!或者说你知道的家长教育孩子的哪些方面值得表扬,老师先给予肯定,这样家长心情愉悦了,对老师提的建议更容易接受,这时候你就说可是呀……,转折到正题来。
所以说呀,切当的沟通方式会让你更容易让家长接受,同时起到沟通的效果,能更好地家园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技巧2一、因人而异的沟通策略
1、根据家长性别的不同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女性家长比男性家长更多地会主动和教师交流,而且也会耐心听取教师的意见。而男性家长则很少主动和教师交流,这其中的原因部分是因为教师也是女性。因此,女性家长与教师之间更容易沟通,也最易成为幼儿园工作强有力的支持者。对于男性家长,他们更多的是当孩子出现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方法或帮助。因此教师可以用简洁的语言给予反馈,或者直接告诉他们明确的建议和可行性的方法。
2、根据家长年龄的不同
在调查和观察中,我们发现年纪大的家长,特别是隔代家长,更关注幼儿的身体、饮食等生活方面的情况,对孩子过于娇惯,而很少关注幼儿其他方面的表现。年轻的家长,也就是父母,他们更关注孩子的在园表现。所以,对于年纪大的家长,教师不仅要反映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还要用浅显的语言宣传幼儿全面发展的观念,同时,要注意保持诚恳、尊重、亲切的态度.先做晚辈后做教师。对于年轻的家长,教师要尽量争取他们对于教育工作的支持.因为现在的家长看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会更理性地重视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沟通时,可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联系,听取他们的建议。
3、根据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
在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每一位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期望值是不一样的,有的要求很高,有的则“很低”,甚至不对幼儿提任何要求。因此,针对期望过高型家长,教师要从客观、全面和发展的角度反映孩子,否则就会伤及家长的自尊心,使家长对孩子产生过激情绪。在措辞方面,教师要注意委婉,运用先扬后抑的方法,让家长便于接受。针对期望值低的家长,像溺爱骄纵型、放任武断型的家长,教师可以提出严格的教育要求,阐述如此发展下去的不良后果,以引起家长的注意。
4、根据家长的受教育程度
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也不同。现在很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关注较高,在观察中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教育观念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他们认为以后竞争太激烈,所以,要对孩子从各个方面进行完美打造;另一个是对于孩子过于“尊重”,认为幼儿要发扬个性和自由,结果导致孩子不能融入集体生活。事实上,这样的家长缺乏的是一个参照系数,即孩子的发展水平在群体里所处的位置。因此,与这些家长沟通时,教师要引导家长了解客观的评价观和适当的教育理念,可以从整个年龄段的发展水平来谈孩子的发展。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长,他们往往不太重视幼儿教育,所以教师要一边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一边尝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选择需要配合的工作时,也要量力而行,并做好简单的解释工作。
5、根据孩子的个人状况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其中包括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状况、发展水平等等。孩子的个人状况不同,家长的关注点也不同,沟通的侧重点和方式也不同。因此,教师平时要善于对他们进行认真观察,观察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能观察出每个孩子身上显现出的家教风格。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对孩子的看法。
二、因事而异的沟通策略
6、以交流孩子情况为主
在这种情况下沟通,教师最好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其次,要借助具体事件反映孩子的表现。这样会让家长更容易理解孩子的状况,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注。笼统地“很好,很聪明”,会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在应付自己,认为孩子是被忽视的。在反映孩子在园的一些缺点时,教师更要注意措辞,避免用一些过激的词语伤害到家长的自尊,所以,教师要多使用就事论事的评价方式以及发展性的评价。
7、以反映孩子问题为主
教师切忌用“告状”口吻,要注意维护家长的自尊,不当着其他家长和孩子的面反映孩子缺点,同时遵循“一表扬二建议三希望”的原则。比如“这个孩子在幼儿园里很喜欢参与各种活动,这是值得表扬的,如果多学习一些与人合作的方法,就更好了。相信我们好好帮助他,他会变得合作能力更强,更加优秀”。
8、以布置配合工作为主
教师要明确交待任务,语言要言简意赅,任务要具体,因为:第一,家长对于幼儿园的工作不十分了解,第二,每次教师与家长见面的时间有限。同时,要尽量让家长理解工作的目的,使家长心里清楚,以便更好地做好配合工作。
9、孩子在幼儿园出现事故时
幼儿在幼儿园可能会出现各种状况,最严重的就是事故。这种情况下,教师除了判断准确、送医及时、处理规范外,还要安抚好家长。首先,教师要勇于承认工作中的过失或者诚心向家长表示歉意,赢得家长的理解。其次,教师要详细向家长反映事故情况,让家长清晰事实真相,可以降低家长因迷惑而带来的焦虑、担忧和不安全感。最后,和家长一起协商做好孩子恢复工作,包括以后对孩子伤口的观察、孩子活动时的特殊照顾等等,以此获得家长的谅解。
10、家长因误解情绪过激时
在幼儿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让家长产生误解,使得家长情绪过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急于辩解,耐心等家长说完,然后再一一向家长解释,尽量避免与家长抬杠。教师不分场合与家长争执,只会让家长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或者对自己有偏见,或者认为教师是不负责任的,这样更不易于沟通。教师要从家长疼爱孩子的角度理解家长的心理,并从关爱孩子的角度谈论问题,更易于家长接受。教师可以通过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你看这样如何”等这样先认可再建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蛮横不讲理的家长,教师要不卑不亢,理性地将事情解释清楚。
三、因地而异的沟通策略
11、与家长沟通时,考虑地点 有些一般性的沟通,教师可以在家长接送时用简短的语言在教室内与家长沟通。
但是,遇到反映幼儿某方面的“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地点,避开其他家长和孩子。人际沟通学中提到沟通主体会因沟通的地点而发生情绪、心理等方面
幼儿园老师与家长沟通技巧3一、和新入园家长的沟通
有人常说幼儿有入园焦虑, 实际上新生家长也会有入园焦虑。因为要将自己的'心爱的小宝贝交给陌生人看管, 既使是自己精心挑选的幼儿园和老师,也会不放心,不适应。 他们会不断的询问教师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观察孩子的各种表现, 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程度。 此时, 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慢慢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渐渐接纳教师,让教师真正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助手。教师则可以利用这种良好的学习机会, 通过交流、反思、学习,积累进行家长工作的经验,获得专业成长,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那么,教师如何与新生家长沟通
1、以热情、友好态度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
和新生家长初次接触,教师给他们的印象很重要,如果你拥有热情友好、亲切温和的态度, 将会给家长留下"好相处"的印象, 同时他们也会通过你传达出的友好信息。
第一, 要学会"微笑"。微笑是人与人之间传递友好情感的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和家长交流时,一个友好的微笑和礼貌的点头,都能时时交流、理解在良好的气氛下进行。
第二, 要学会一些简单的礼仪。比如说和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并且要和他们平视,也就是要站起来或者让家长坐下来和你对话;当年长的家长与你交谈时, 要有礼貌的称呼,可以随着孩子一起喊"奶奶"或"爷爷"; 在迎接小朋友或是和小朋友告别时,主动回应孩子和家长……等等。
第三, 要学会观察,主动的给予家长一些帮助和关怀。 现在小朋友的父母很忙,一般都是爷爷奶奶来接送,教师可以用帮忙孩子穿外套和整理衣裤、 叮嘱孩子听爷爷奶奶的话、 把通知写成小纸条让他们带回去等方式,向长辈们传递自己的关心。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热情、友好的情感氛围,才能有利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理解和信任的建立。
2、以积极、耐心的原则与各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也会不同。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相处的家长,他们一般要求很多,言语中充满了对教师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其实,这些家长往往是对幼儿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的类型与教师交流的家长 越能磨炼教师的耐心和责任心, 如果我们不把它看作是找麻烦,而是促进自己改进,不断成长的途径,这何尝不也是一种体验幸福、成长的过程。
二、策略性的交谈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
1、态度真诚
作为幼儿教师,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孩子调皮,是一种可爱。所以当个别孩子有一些小错误教师与家长交谈时,一定要先抑后扬,先说优点再说缺点。比如班上的冬冬,自控能力较差,有点攻击倾向,几乎每天都有欺负其他孩子的行为,有次户外游戏,还把一个小朋友推倒在草地上。每次老师批评他,他就会说一些很奇怪的话:“我要变成一条小蛇来咬你们,我要拿小刀来杀你们……”令老师头疼不已。但他也有自己的优点:非常爱动脑筋,老师提问总是第一个举手;手工操作也是即快又精美,且很有坚持性……于是,老师每次与天天家长交流时,总是先夸孩子的优点,再来说孩子的一些坏习惯,这样家长就能感到自己的孩子并不是一无是处,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偏见,在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的孩子,也就会乐意接纳教师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2、内容要具体
经常会有家长问:“我家孩子最近表现怎么样呀?”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说:“还可以”或“有进步”,家长就会觉得你老师是在敷衍她,也会觉得老师不够细心,对孩子的观察不够仔细。老师一定要把具体的事例讲给家长听,如:“××宝贝做手工特别有耐心,今天折纸飞机的时候,用手很有耐心的抹平折痕,纸飞机折得很精致呢!”“××宝贝最近吃饭不像以前那么挑食了,今天把面条里的东西都吃光光了,而且吃饭的速度有提高哦!”“××宝贝今天上台来给小朋友讲《白雪公主》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的,很动听,还加上了动作表演,小朋友听了都很开心……”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表现,可以使家长由衷地佩服老师的细致观察,使得家长更信任喜欢老师。
3、要注意场合
在家长放学接送孩子时,交谈一定要简短,因为许多家长都等着接自己家的孩子,如果你跟某一位家长聊的时间太长,其他家长难免会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这时候的交谈,一般以一两句话为宜,与其家长交谈的内容也应以表扬为主,或交谈孩子的身体情况为主,绝不能以批评为主。因为这是接孩子的时间,周围会有很多家长,教师的批评会让家长觉得丢面子,就算表面接受了,跟你笑脸相对,但是内心也会对老师产生不满。如果有重要的事情需要长时间与家长交谈时,就应该安排在其他时间,或者给家长打电话,打电话时也需在恰当的时间打。
三、交谈沟通中的有效措施
1、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魅力
班上的明明小朋友交往能力比较差, 模仿性和攻击性特强, 常常因为与小朋友争抢玩具发生了矛盾,没有掌握友好与人交往的方法,经常伤到同伴, 同时也伤到自己。 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存在障碍,判断是非的能力欠缺,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别人做什么,他也做什么。老师决定跟他的家长沟通一下,这时的沟通就需要教师巧妙使用语言, 针对家长心态说话, 使家长容易理解,千万不能仅停留在告状的层面。
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的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 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里"随时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师的批评, 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 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题, 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 通常情况下, 家长会忍不住代替孩子向教师道歉, 此时教师则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 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
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 孩子毕竟是孩子, 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 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 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 即让家长明白沟通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 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运用这一措施进行沟通, 明明小朋友的妈妈非常愿意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 一年下来来, 明明小朋友在与同伴交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攻击性行为也明显有了减少。
2、学会肯定幼儿、赏识幼儿
在幼儿时期很多幼儿喜欢咬指甲,如果受到父母责骂,吮吸得就越勤,这种孩子不喜欢剪指甲,有的孩子甚至把手指吮吸得变形,同时患有各种病茵引起的各种消化道疾病,导致孩子身体素质较差,面黄肌瘦。果果小朋友爱吮吸手指,两个大拇指手指已经被吮吸得变了形。但她的家庭向老师隐瞒了孩子的这种特殊情况。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一边对孩子的这种现象进行冷处理,一边侧面引导孩子逐步改正其行为,另外积极、平静、委婉地与家长沟通、交谈,尽量减轻家长的压力和不自信。
首先在家长面前要站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特点说话,使家长相信,学会肯定孩子、赏识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会让家长感到高兴, 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 这种肯定能使家长轻松、 自信、 愉快地面对教师,这时再轻描淡写地谈及孩子存在的问题, 家长会愿意主动向教师提及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 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得到了延伸, 就更能有效地促进家园互动。
3、教师要通过"换位思考"来建构理解的平台
每个人对一种事物的诠释都不一定相同, 那是因为大家对这个事物的感受体会有所不同,理解是双方的,是需要构建一个平台。只有双方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才能便于相互理解。在幼儿园里,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是需要平台的,它的建立是以幼儿的幸福成长为目的, 需要教师、家长双方的努力和维护。在教师和家长交流的初期, 建立这种和谐、友好、能相互理解的平台,显得格外重要。
班上的浩浩身体不好,吃饭又特别慢,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平时也由爷爷奶奶接送,几乎没有与其父母交流的机会。在小班上学期,浩浩常常请假,小班下学期,老师们好不容易教会他自己独立进餐,但一个暑假结束,他又不会吃饭了,爷爷奶奶随时借送药的机会来园看孩子, 有时还在后窗悄悄听老师组织活动, 有时借口说要带孩子去看病把他提前接走。就因为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和对老师的不放心, 浩浩在班上动手能力较差,而且脾气也特大,老师觉得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提高他的动手能力,首先得找他的爸爸妈妈交谈,让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在班上的发展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并让他们在家里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要和爷爷奶奶达成共识
让他们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经过反复的电话沟通,浩浩的爸爸妈妈亲自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了,还随时主动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孩子身体好了,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生病时间也少了。他的爷爷奶奶也就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老师,中途很少来幼儿园"探望"了; 同时也把接送的任务尽可能的转让给了孩子的爸爸妈妈接送。 教师在遇到这种两代教育观点不一致的类似问题时, 要学会理解家长的焦虑, 通过"换位思考", 来帮助家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学会以一颗"平和心"与家长进行交谈,做好两代家长的中间磨合纽带。
四、家访在沟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家访可以作为幼儿园老师必做的工作,很多老师疑惑:我们现在的通讯这么发达,很多时候我们都通过电话交流,有些小事则可以在接送的时间三言两语与家长交换意见,有必要走进家庭实行这样传统的家访吗家长会乐意接受吗
其实家访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接近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沟通交流更加有效。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家长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幼儿园什么时候开始教写字算数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师们应该详细地向家长解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使家长明白我们的教育不能超出幼儿的接受能力,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我们也应该全面地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
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认真听取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和希望,并做好记录。同时,有礼节、有分寸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
通过家访,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平时不了解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识,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也使得我们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更使我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
家访不仅仅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感动和宝贵的经验,家访也带给了孩子们满心的快乐:“老师到我家来了!”家访后的几天,孩子们交流的话题都是同一个内容。孩子们的一言一行,让老师们感受到了那种溢于言表的快乐。家访更带给家长全新的感动:“老师,谢谢你如此细致!”
在家访的环境下老师可以针对孩子日常言行的细微介绍对孩子个性进行详细的剖析,而家长从老师传递的这些家教理念中也会觉得耳目一新,今后会更加积极配合老师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
说到底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 对孩子的关爱、 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 己的孩子时,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的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心理上的距离自然消除,从而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老师沟通, 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就会十分融洽。
第一,明白眼神。
俗话说“眼睛是一个人心灵的窗户”,幼儿的眼神会传递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教师要通过幼儿的眼睛,读懂幼儿的内心世界。比如,有时幼儿的眼神是闪烁的,那么就说明幼儿此时比较害怕,或者比较慌张,教师就要对幼儿多些安慰与安抚。再如,有时幼儿的眼神是凶狠的,就暴露出幼儿此时比较愤怒,在与幼儿进行沟通时,教师就要多些关心和保护,消除幼儿的愤懑情绪。
第二,看懂行为。
幼儿的行为会反映出幼儿的心理状态或情绪状态,比如幼儿可能会出现畏手畏脚的表现,那就表明幼儿心里有些害怕,在沟通时,教师要对幼儿表现出多些关爱。有的幼儿则是在行为上表现出沉默寡言、闷闷不乐,这就说明幼儿的情绪比较低落,有不开心的事情,教师在与其沟通时,就需要照顾幼儿的情绪,自己在表达时,不能表现出太过兴奋,要适当询问幼儿不高兴的原因。
第三,结合情境。
幼儿的语言表达并不是十分清楚,他们不能十分准确地说出句子,教师需要根据沟通时的情境猜测或推测幼儿所要表达的内容,并要适当解释或重复幼儿的语言,进而与其更加顺畅地交流,达到沟通的目的。
第四,使用肢体语言。
幼儿不仅在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听力和理解力也不强,不能十分准确地理解成人的意思。所以,教师既要学会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尽量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幼儿沟通,从而达到效果。
第五,注意沟通的技巧。
在与幼儿沟通时,教师要心平气和,不打骂幼儿,要充满情感,以积极的状态面对幼儿,让幼儿感受到爱和关怀。
好的沟通能够促进亲子情感、促进师幼关系,还能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与人沟通是一门艺术,而与幼儿沟通更是门技术。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会聊天”“会沟通”的知心老师呢?
(一)、熟记幼儿的名字
在幼儿园里,老师呼唤幼儿的名字,幼儿会倍感亲切,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一般而言,呼唤幼儿的名字以幼儿入园登记的名字为标准也可以呼唤小名,但不可呼唤幼儿的绰号,这是对幼儿的尊重和基本的礼节。因此,熟记幼儿的名字是教师与幼儿沟通技巧的第一把钥匙,也是进行沟通的基础。
(二)、选用适当的语言
在沟通过程中,什么样的语言才是适当的语言呢?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当用比较生疏的字词句与幼儿交流时,幼儿不知所云。看到幼儿的反应,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幼儿翻译一遍,幼儿恍然大悟,也和我聊了起来。因此,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该选择幼儿容易听懂的字词句来作为与幼儿交流的媒介,用词要准确,句子表达要完整、具体。
(三)、老师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
目光的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和沟通。有经验的老师通常能够用目光来和幼儿进行交流,幼儿能通过老师的一个眼神明白老师要说什么。然而,老师要使每一个幼儿的眼光都注视着自己,视线必须将所有幼儿包围其中。
此外,在与幼儿进行交流与沟通时,教师的视线最好与幼儿平行,最好的办法就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觉老师重视他,与老师处于平等的位置,交流起来更能感觉到老师的关爱。
(四)、说话语调和速度要适当
在沟通的过程中,老师说话的语调对于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幼儿而言,教师的语言抑扬顿挫会使交流效果更好,更能激起幼儿交流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与幼儿沟通时的语速要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容易导致幼儿听得不太清楚,太慢就会使幼儿等得太急,幼儿本有的积极性会降低。交流时的音量也要适当,只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听清楚就可以了。
(五)、语气要和善
教师与幼儿沟通时,语气是否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善的语气,幼儿听起来会感觉到一丝丝温暖的情意,幼儿也更容易接受。此外,为了更好地达到沟通效果,教师可以适当制造悬念,让幼儿的注意力更为集中。
(六)、善于倾听
在语言活动中,我们常常引导幼儿学会倾听,而我们本身却不时会忽视这一点。在与孩子的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作好榜样,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与幼儿交流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尽量和孩子多说,与孩子说话,应不放过任何机会,随时进行。这也是锻炼孩子语言能力的绝好时机。
孩子起床,可问他梦见什么;放假回学校,可问问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或聊聊白天的见闻。
总之,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尽量和孩子多说话,即使是婴儿,经常与其逗话,婴儿也会变得异常活泼。语言环境的影响会使幼儿对于语言的敏感度增强,还能够训练听觉与表达。
(二)、激发孩子说活的兴趣,良好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
为此,老师应注意培养孩子说话的兴趣,尤其是对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更要想办法激发他说话,可找一些孩子喜爱的玩具,同孩子一道玩,边玩边与孩子交谈。
交谈时,应多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找几幅给孩子看,看后让孩子讲给老师听,引发孩子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平时要引导孩子多观察,这样,孩子的话才能逐步多起来。
(三)、不打断孩子的话,当孩子说话时,不可轻易地打断孩子的话。
要耐心地、尽可能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孩子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老师和父母往往忽视这类问题,不注意听完孩子所说的话。经常这样,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四)、允许孩子申辩,申辩也是一种权利。
有的老师喜欢那种俯首贴耳“听话”的孩子,老师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扯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
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与大人交流的过程。如果老师能有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当然,赞美并不是纯粹的赞美,必须要符合孩子的实际表现情况。而在孩子犯错时指出错误,并给予改正的方法也很有必要。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1、合适的地点
2、最佳的时机
导读:幼儿教师加深对幼儿的热爱和关怀,是幼儿教师教育好幼儿的根本,也是搞好与家长心理沟通的根本。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幼儿,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如果教师只爱一部分孩子,冷落另一部分孩子,那么被冷落孩子的家长就会和幼儿园关系疏远,家长是非常敏感的,他们爱自己的孩子,也愿意别人,尤其是教师爱他们的孩子。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为了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教师与家长的心理沟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心理沟通主要指在对幼儿的看法与教育态度、方法上相互交换意见,并求得一致的认识采取共同的行动,及时的心理沟通可以加强了解、促进合作,使幼儿教师与家长情感交融、心心相印,从而对幼儿进行共同一致地教育,如果缺乏心理沟通就会使幼 儿教师与家长之间产生隔阂,甚至会引起误解,加深裂痕,从而影响对幼儿进行正确一致地教育。所以在幼儿社会性的培养过程中,为了取得家长的配合、支持,教师积极主动地做好与家长的心理沟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了解家长是沟通的前提 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对幼儿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如:①有的家长赞成让孩子与同伴游戏的做法,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却宁愿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他出去与小朋友接触,有的家长是怕孩子与同伴产生纠纷,怕自己的孩子吃亏;②在对幼儿的评价上,一种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在有些家长的眼里,自己的孩子的优点总在闪闪发光,缺点则看不见或看见了不愿承认,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能干的;③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会造成培养目标、教育实施上与幼儿园有分歧;④家长对幼儿的关怀照顾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个体指向性;二是细致入微;⑤幼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遇到困难,不能取得令家长满意的效果时,有的家长就可能会指责、埋怨教师工作做得不好;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的家长对孩子管理严格,有的则放纵溺爱,有的重能力发展、智力开发,有的要求识字写字,多长知识;有的家长则强行对幼儿进行正规的学习训练了解到这些家长的不同想法和做法后,教师便可以有目的地与他们进行心理沟通。 二、心理沟通要讲究方法 与家长进行心理沟通是门艺术,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在当前家长普遍重视智力开发、忽视社会性教育的情况下,沟通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师一般受过专业训练,有一定教育素养。家长的教育素养因人而异,有的高、有的低,而且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距,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素养不同,因而观察幼儿的角度和了解幼儿的程度就会存在差异,对幼儿教师来说,首先要善于聆听,并积极地给家长以反馈,注意在表情、体态、语言上支持,鼓励家长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注视对方的眼睛用简短的话语回应对方,用点头表示认同等,使家长感到教师是真诚的,从而愿意与教师进一步交换意见。同时,教师在聆听的过程中,还要及时了解家长的需要、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讨论,如在与小班级的一家长的交谈中,我发现他对他孩子的自我表现很关心,他希望教师在活动中多给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我们在交谈中了解到孩子平时在园胆小,为了能让孩子克服胆小,孩子回家后家长也常问幼儿园里学了什么,跳了什么舞,能不能跳给我们看等,家长在家也针对幼儿的胆小进行一些锻炼,这也说明家长也开始重视对孩子社会性素质方面的培养。教师在聆听家长谈话的同时,还要有策略地向家长描述孩子的行为,巧妙地提出意见或建议,要克服偏见,防止出现对班级中发展较好并善于表现的幼儿评价过高,对较内向、发展较为迟缓或不守纪律的幼儿评价过低的倾向,孩子是父母的心甘情愿头肉,缺点再多的孩子在家长眼里也是最棒的。因此,在描述孩子的行为时,要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孩子充满信心和关爱的,从而愿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三、深切合理地热爱孩子是心理沟通的基础 教师与家长的心理沟通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教育好孩子,共同的爱使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拉得更近,使家园的交流更加自然、融洽。幼儿教师加深对幼儿的热爱和关怀,是幼儿教师教育好幼儿的根本,也是搞好与家长心理沟通的根本。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幼儿,善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如果教师只爱一部分孩子,冷落另一部分孩子,那么被冷落孩子的家长就会和幼儿园关系疏远,家长是非常敏感的,他们爱自己的孩子,也愿意别人,尤其是教师爱他们的孩子。事实证明,凡是受到教师喜爱的幼儿的家长,与幼儿园的关系都比较融洽,反之,得不到教师喜爱的幼儿的家长,与幼儿园的关系都比较疏远或紧张。由此可见,只有幼儿园教师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孩子,才能打开家长心灵的大门,才能搞好与家长的心理沟涌。 四、携手前进,共同提高 一方面,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教育,通过业余进修、观摩学习、经验总结、研究探讨等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另一方面,幼儿园有责任采取各种形式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推荐并介绍有关幼儿心理和教育的书籍、杂志、举办家长学校,开辟家长橱窗等。沟通是双向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应该是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合作。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它对幼儿社会性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几年来,随着大教育观日益深入人心,幼儿园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己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把家长清进来,其目的是:a、让家长了解当前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及教育手段,积极向家长宣传《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让家长在参与中逐步认识自身的教育价值。b、培养家长在活动中对孩子的指导能力,提高家长与教师的配合能力。 为使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发展经验,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幼儿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吧。 保山市隆阳区幼儿园 宋赛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