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应该如何选择毕业后的工作和情感问题?

大学毕业生应该如何选择毕业后的工作和情感问题?,第1张

你读读下面的文章,也许对你有所帮助。客观标尺丈量竞争力 

事实上,就业是一个巨大战场,在不同的层次都有竞争,如何准确定位自己,找准战场,是取胜的关键。

比如,在“凤尾”和“鸡头”之间如何作出明智的选择,是许多毕业生的苦恼之一。是进大机关大单位还是到基层或小企业,是争相挤入热门行业还是到急需人才的艰苦行业,不同的选择对人生以后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大学生心里应该有个谱。记者发现,“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择业心理,在大学生中并不鲜见。  

比如,很多毕业生明明知道依照自己的实力进国企和事业单位很难,且工作不一定很好,但仍拒绝急需人才的基层、乡镇民营企业,“因为事业单位条件好,进去做个小科员也好”,中山大学法律系的晓丹这样说。 

暨南大学中文系大四的刘钰告诉记者,只要是招聘会她都会去的,碰碰运气也好。如果那是你不喜欢的工作呢?刘钰说:“到时再选择吧!

 

“广撒网、多捕鱼”的心态在毕业生中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把它作为求职的“金科玉律”。专家认为,这种碰运气的想法其实是没有主见的表现,明智的做法是在投出简历前根据自己的情况圈定一个适当的选择范围,有的放矢,提高求职命中率。

  一份调查表明,目前毕业生期望的薪酬明显高于用人单位的出价:过半的专科生认为自己的月薪应在2000-4000元,而67%的用人单位则认为应在1000-2000元,甚至有近26%的用人单位认为应是1000元以下;50%以上的研究生提出的理想月薪为5000元以上,但愿意出此价钱的仅14%,25%的用人单位将研究生的月薪定在3000元以下,38%的将其定在3000-4000元之间,大学生的薪酬期望明显高于用人单位的标准,两者之间的定位也存在着差距。

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将于本月底正式启动,毕业生已摩拳擦掌,为即将开始的求职之路积极“备战”,但能否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还要善于用客观的标尺来丈量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才能用准确的定位来换取美好的前程。

就业指导:避开两大误区

  俗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位在高校长期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的老师一针见血指出,只“求职”不“谋职”,不做准确定位和分析,往往会适得其反,最后求职难如愿不说,反落入种种尴尬。

尴尬一:“乱花”迷人眼  

不管是报考公务员,还是跑场招聘会,毕业生将面临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手中没有个方向盘,在众多的选择中迷失方向就在所难免了。其实,闯荡各大招聘会的大学生,在被用人单位挑选的同时,一方面也在挑选心仪的单位。第一次面临众多的选择,毕业生们自己也容易越挑眼越花,看似这个不错,那个也好,这样一来导致在决策过程中迟疑不决、错失良机,寻寻觅觅到最后,收获的是高不成低不就的无奈和尴尬,而一开始的美好愿望也许换来的是严峻的现实。

尴尬二:丢西瓜捡芝麻  

在毕业生中,还存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就业心态。总想着找到一份最“理想”的工作,却不知什么才是所谓“最理想”的,就在寻觅中错过了最佳的择业时机。就业指导老师回顾道,往年就是有些这样的学生到招聘会差不多收尾的时候,才发现周围的同学都找到安身之处,只有自己还“寂寞花无主”,惊慌之下不敢再多挑剔,像大龄姑娘一样赶紧找个差强人意的婆家把自己嫁了出去。 

实际上,“工作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只要你在求职之前先在心里打好了底,遇上心仪的单位,不失时机作出选择就不会遭遇以上的尴尬了。

专家意见

锁定目标早做准备  

谋职在于“谋”,有所谋略,才谈得上寻求理想的职位,大学生们要如何找准求职标尺刻度,做好求职的心理准备?

与毕业生对话,和高校指导老师交谈,再向有关心理专家取经,多方接触下来,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时下处于求职准备期的毕业生们,当务之急不是求职,而是应该先给自己定位,也就是说,先谋后求才是明智之举。至于如何“谋职”?——自有门道。

锁定目标早做准备 

学电子的阿峰对自己的求职目标就很明确,工作地点:广州或深圳,工作单位:知名大型企业或IT公司,薪水:3000元以上。他说,感觉自己条件还不错,即使现在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也相信自己能找到不错的岗位,“我已经瞄准了几家单位,接下来就看我的本事了。”  

上个周末刚参加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盈盈干脆说,自己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不进。自去年开始就打定这个主意的她为接下来的求职做了大量的准备:上新东方学口语,“啃”了一年的财经报纸和专业书籍,还为考证苦读了三个月! 

某高校就业指导科黄老师说,一个毕业生有自信有勇气是好的,像这样目标明确的学生往往对目标单位较为了解,准备也更充分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样的困惑不会出现在他们身上,这样更有利于他们主动寻找到心仪的单位。”  

黄老师还提醒,这样的高标准定位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毕业生,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准确定位,一味的高标准定位,盲目性太强了,把自己框死在狭窄的就业范围中也容易高不成低不就。选择目标时也要量力而行,不要过于“死心眼”。

开列“阶梯式”意向清单 

“首选外企,公务员次之,教师居第三”,这是外语专业Jessia的求职列表,“我学的是外语,一直想到外企去感受一下氛围,这样也能学有所用;选公务员和教师就图它个安稳”。和Jessia同班的Benny也根据自己的“口味”列了个清单,不过列的不是单位而是地区:“广州-深圳-珠海”。“我只考虑这三个地方,简历我也只会投给这三个地方合适的单位”。 

“要先在心里打个底——自己最想从事什么职业,其次选择的岗位又是什么;首选的工作城市是哪个,还有哪些在考虑范围之内,不妨列个清单,这样找起工作来才不会太盲目。”

知己知彼找准定位  

话说回来,不少大学生心中还没有这样的“婆家”,仍是寻寻觅觅找不着北。  

从事就业指导的专家说,如果这样的状态不改变的话,招聘会一来临,这些学生很可能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他总结了一条宝贵的就业经验:知己知彼,找准定位。  

“毕业生以整个就业市场为背景,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入的综合测评,是非常必要的”,他说,“漫无目的地投送简历以获得面试机会的做法不可取。”。

至于如何才能实现“知己”?专家认为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分析:摸清自己的性格与气质,把握自己的兴趣所在,更应确知自己的能力与优劣势。 

不可否认,求职是双向选择,优胜劣汰。许多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对专业和行业的认识和情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专业由冷变热了,又有的由“短线”变成了“长线”,作为学生应该理性分析前景。“更细致些,还必须对择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有所了解,正确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

性格决取向 气质定行当  

心理学专家认为,根据性格选择职业,才能实现最好的“对接”,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比如:理智型性格善于周密思考、权衡利弊,故适合于选择管理性、研究性和教育性的职业;而艺术性、服务性的职业则较适合情绪型性格的人,因为他们通常情感反应比较强烈和丰富,行为方式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 

生活中我们还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人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可是性情暴烈缺乏耐心;有人选择了记者的职业,但生性沉稳、反应迟缓。所以,在为自己找定位时应该先把职业的吸引力放在一边,先考虑自己的气质是否适合从事这份工作,毕竟“最好的工作就是最适合自己的”

兴趣来引导 能力作权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人的发展无疑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心理专家分析,“对某种职业感兴趣,你在工作中自然就会更为积极,开拓进取。而如果你强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不仅很难做好,对精力、才能也是一种浪费”。自小爱好美术的小如当初就面临着机关单位和设计公司的两难选择,“一个稳定清闲,一个则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更富挑战性”,经过反复考虑后,小如选择了后者,她说她无悔当初的选择,“只要有兴趣,就不怕工作辛苦、压力大”  

社会上任何一种职业对工作者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对会计、出纳、统计等职业,工作者必须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对于飞行员、外科医生、运动员、舞蹈演员等职业的工作者则要具备眼与手的协调能力等。在选择职业时先实事求是地检测一下自己的学识水平和职业能力,这样才能找到“有用武之地”的合适工作  

换句话说,定位是一种综合测评,它应该是全方位的:把性格、气质、兴趣、能力、市场等各种因素综合起来。明确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社会允许你做什么、需要你做什么。

  摘 要:情商与大学生择业的关系密切,适时对大学生开展情商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情商;大学生择业;择业挫折  高校扩招以来,每年各种类型的高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也随之增多。大学生毕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找工作,每位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自己心仪用人单位的认可。面对众多智力、知识、专业水平相当的竞争对手,如何增加自己的竞争“砝码”是每个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

近几年的研究中,情商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认为它决定着个体的就业、职业发展质量。情商1995年由美国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自情商概念产生以来,大量心理学者对其展开调查分析,得出结论,与智商相比,情商是更重要的一个决定个体成功的因素。情商在人类各个生存领域的影响力和作用也被充分证实和肯定。现如今情商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研究表明,在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与事业成功中,智商的作用在15%左右,而情商的作用则高达85%。情商对个体职业发展的作用已毋容置疑,而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能否就业,就业的第一步就是择业,情商对大学生择业过程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本研究主要从情商对大学生择业途径、择业态度、择业观念、面对择业挫折的心理反应四个方面的影响展开讨论。

本研究选用情商自编问卷(问卷经过信效度检验α=078)。该问卷包含3个子问卷,情绪控制问卷、人际关系问卷和自信问卷。此次调查选取150位正在找工作的应届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测验,收回有效问卷140份,对数据用SPSS进行分析。

一、情商及其各项指标对大学生择业途径的影响

择业途径指个体择业过程中获得就业信息的方法和方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如网络、报刊、人际交往、无线通信等等,不同情商水平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择业途径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情商对大学生的择业途径是否存在影响是本次研究关注的重点。数据显示(如表一),择业途径与情商以及情商的各个指标之间不存在相关,即情商的高低对大学生的择业途径并未产生影响。

二、情商及其各指标对大学生择业态度的影响

择业态度主要考察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行为倾向,分为积极和被动两个标准。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水平高的人在活动中表现的更积极。情商的高低是否会影响大学生的择业态度,情商高的学生是否在择业过程中表现的更积极。调查数据显示(如表二),情商,以及情商的自信指标与大学生的择业态度并不存在相关,即情商并不影响大学生的择业态度。

三、情商及其各项指标对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影响

择业观念指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社会价值如何体现的认识。高等教育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具有不同专业能力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如何看待,是否更看重专业能力与未来工作的关系。情商对大学生自身价值的认识是否会产生影响。数据显示(如表三),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大学生的情商及其各项指标不存在相关,即情商并不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

四、情商及其各项指标对对大学生应对择业挫折的心理反应的影响

择业挫折是任何一个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用人单位的严格挑剔,对个人能力的过高估计,对职业类型的不合理期望等等都会成为导致择业挫折的因素。在面对择业挫折时,大学生很容易出现出现自我价值否定、择业困惑、就业担忧等等不良问题。数据分析显示(如表四),大学生的情商及其各项指标与大学生择业挫折的心理反应存在显著相关,这表明大学生的情商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择业挫折的应对能力。

综上,大学生的择业途径、择业态度、择业观念并不受情商水平的影响,但大学生对待择业挫折的心理反应与情商的各个指标存在显著相关。而往往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择业挫折会带来很多负面问题,严重时会使人丧失生存的勇气。这提醒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有关就业信息获取、求职材料制作、就业途径、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创业素质与训练、就业协议与劳动者权益保护等知识内容,还应提升大学生的情商水平。

五、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情商教育的策略

1 将情商教育纳入就业指导并使其成为专题内容

以往我们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也有情商教育的内容,但内容笼统,不全面,没有良好的体系。学生所获得只是片面的、单一的情商指标的认识,对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起不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2 加强情商的操作性训练

我们在卡耐基或其他的人际交往专著,或者励志性讲座中,经常听到一些带有激励色彩的文字语言,这些文字语言在人们阅读或感知的过程中能让人热血沸腾,并产生强烈的赞同。大学生们也极易被这种赞同感鼓动,在心底暗暗地下决心,要按照这样的说法去改变自己,可往往真的去实施时却很难做到,原因就在于学生们对这些情商的了解,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而未真正了解其实施的过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情商教育不只是做表面文章,而应切实改变大学生的情商现状,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实际训练中感受情商的作用,学会情商操控的方法。

3 模拟真实场景,促进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的情商运用

大学生对就业相关信息的需求不仅是专业知识的记忆和策略方法的理解,他们更需要真操实练。将情商运用于就业环境中,并更好地认识情商各指标对就业各环节的影响,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开展情商教育的最终目的。将真实的就业场景搬到课堂中来,既能开阔大学生的眼界,又能使就业指导课课堂丰富生动,并且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此乃一举多得。

(沧州师范学院教育系)

一、学习问题

。当前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学习没有计划性。二是学习环节上的不完整,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仍然处于传统与被动的状态之中,没有真正掌握主动学习的能力。三是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利用图书馆。

二、就业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存在的就业问题有:一是就业观

念有待调整。二是专业技能不过硬。三是沟通能力和自信心不足。

三、情感问题

。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都渐趋成熟的大学生处于较适合恋爱的时期,大学校园以及较少的生活压力也为其恋爱创造了适宜的环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二是大学生的恋爱方式。三是恋爱与学业的问题。

有工作没人干,有人没工作干的社会现象较突出。不少大学生对工作要求极高。往往追求工作时间短,工资又高,工作环境又好的一二线城市门槛极高的职业岗位,由于这样的就业机会过少,让许多大学生久久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

因此,大学毕业生们在找工作时不应该眼高手低,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的平凡就业岗位一步一脚印,循序渐进地实现职业生涯的成长与飞跃。

首先,我们必须满足我们自身的需要。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不想依靠自己家里的力量,就需要找到能够满足其生活基本需求的工作。如果能找的自己的专业,并且喜欢擅长这份工作,那是最好的了。如果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则必须先进行。只是为了生存,暂时不要考虑其他职业的各种因素。

接下来就是要满足自己的需求。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后,人们的欲望将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这里,是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我们最擅长的,如何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价值。

然后我们需要情感和归属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这是情感上的一个相对基本的需求,通常由原家庭和新家庭满足。

还需要尊重。尊重是每个人在达到一定水平的社会经验后自然产生的一种需求。也是个人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认可的标签。换句话说,尊重不仅是自我的内在满足,还是外在成就的必然产物。

最后,需要自我实现。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会中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并实现自己价值观的最大体现。我通过数百个职业规划咨询案例得出了这个结论。在以上每个阶段中,自我实现都是可能的,年轻人需要的是理性发声,需要从理性的角度说出自己的观点。

正确的价值观实际上是生活和工作中要做的事情,是非常合理的优先顺序。实际上,这是人们的欲望和满足他们的相应匹配能力的逐步提高。在满足了自己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和尊重需求之后,自我实现的需求就不会太遥远,因为自身的能力足以实现理想。因此,无论处于需求的哪个阶段,都不要试图获取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需求。例如,如果自己仍在为生存而挣扎,并且想要获得自我实现的需求,那将是非常不切实际的,甚至更不可能成功。

言归正传,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是对自己欲望以及自身的理性追求。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我认为最好也是理性地面对我们的职业,才能过上我们理想中有趣的生活。总之,大学生们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平等就业观,竞争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等多种就业观,在多种正确的就业观的指引下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勤奋耕耘,那么找工作不再是难事,而是一件最有成就感的人生大事。

平衡学业与感情的方法:

1、作为有理想的热血青年学生,你的身份决定要以学业为重。态度:勤学敏思,从点滴中认真积累。

2、作为成年的社会一份子,你可以体验适当的感情生活:爱情、友情。态度:顺其自然,不奢求和后悔。校园里的爱情单纯美好。

3、作为经济社会的组成者,你要考虑如何生活,态度:合理规划,积极追求。规划自己的生活:支配生活费、结交品质高尚的朋友、参加相关知识的社会实践、考取专业方向的职业证书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3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