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的寓意象征意义

柳的寓意象征意义,第1张

在古诗中柳有什么象征意义

1、以柳赠别

柳,谐音“留”古人送别多用“折柳”,表示离人的难言难分之情“折柳”赠别之风,尤其是在唐、宋朝时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为赠别的代称

《陆太祝》中的“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写的就是以柳赠别之情北朝乐府民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写的也是以柳赠别之情《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以杨柳婀娜多姿的美景,反衬征夫离乡背井、抛妻别子的哀愁

2、以柳言愁

人遇悲心事,景暗万念灰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是以柳言愁的高手,他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堪称愁景写愁情的千古佳句词人在这里设想,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酒入愁肠,梦醒时分竟不知身在何处词人在这里勾勒了一幅“清秋图”:晓风轻拂、残月朦胧、杨柳依依,晓风、残月、杨柳三个意象罗列,构成一幅哀愁的景观,引起人们对词人深秋旅途的无限遐想:一舟临岸,但见习习晓风轻拂萧萧杨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枝头,风景之凄凉,客情之冷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清秋图之中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读后令人倍感黯然神伤

3、以柔为美

柳的形体特征,具有阴柔之美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写的就是柳的这种内在特质之美“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折腰”,这里把美女的身腰比作柳枝,通过女子的腰之美反映女子的形体之美因为柳“细、长、柔”的内在特质之美,恰与古代人们对女子的审美标准是统一的尤其是宋代词人继承发扬了这一审美传统,涌现了大量阴柔之美的婉约词作

柳树在唐诗宋词意蕴

唐宋两朝,我国诗歌迎来黄金时代,杨柳意象也急速膨胀,成为古诗中内涵最丰富的审美意象之一。“柳眼春相继”——嫩芽乍吐,那是春回大地;“寒食春风御柳斜”——柔条轻拂,那是春风送暖;“春尽絮飞留不得”——白絮漫吹,那是春天在告别人间。多情的诗人在它身上看到了整个春天的历程。在众多树木中,诗人只选中杨柳,捧为春天使者。

然而杨柳的动人之处,还在于它能体会人世间的别离之苦。柳者,留也。“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一滥觞于《诗经》的杨柳意象,在唐诗宋词中终于定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柳条新叶,传递著知心好友的惜别之意。“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陌头柳色,勾起闺中**的盼夫之情。亲友折柳送别:“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又折柳盼归:“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柳的寓意象征意义3

关于杨柳的诗句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年年柳色,灞桥伤别”

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赵孟頫的“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乔吉的“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西城杨柳弄轻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嫋嫋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古诗中的“柳”有哪些意象,分别有哪些古诗为代表

一、表示春天万物生长的活力。形容柳的形体特征及阴柔之美。

如贺知章 咏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表示赠别。

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以杨柳婀娜多姿的美景,反衬征夫离乡背井、抛妻别子的哀愁。

三、以柳言愁,“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人”

等等

以柳为意象在诗词中的相同点是什么

1、柳者,留也。柳意象有丰富的内涵,最常见的还是离别挽留的不舍之情。

2、柳的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易栽易活,加之其修长、柔弱的外部形态,常常使人们将柳与现实生活中某些特殊的事物、现象乃至于情感联络起来,并赋予其极为丰富的意蕴及情致。所以柳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担当着重要角色。

3、柳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的《小雅•采薇》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后,柳被文人墨客反复地吟咏,成为古典诗词的典型意象。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即可成为离别情思的代名词,也可以作为相思情爱的信使与衬托,又可以表现思乡情结,更可以成为女性身材的比喻和象征,传达出诗人的追慕与同情。

4、柳,作为一种有着丰富意蕴的意象频频出现于古代诗人笔下,源于它在文人心理上的文化积淀。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古代诗歌中积累、沉淀的柳意象,在读者接受之后,不知不觉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后代人创作时,往往受其影响,沿用并发展前人用过的意象。 之后,松浦友久先生在《中国诗歌特点》一文中说道:“这样做的结果,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车’总是‘辚辚’地响,‘马’常常‘萧萧’地鸣,‘雨’净是‘霏霏’地下,‘杨柳’一概‘依依’地垂。至少这样的倾向十分明显”。杨柳意象为历代所沿用的情况正是如此,它逐渐成为唐宋诗词中的典型意象。

5、“杨柳”意象在唐宋诗词中是经常出现的,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因为:“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因此,意象实际上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柳丝无力嫋烟空”,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千条弱柳垂青锁,百啭流莺绕建章”,这意象带着诗人早朝时的肃穆感。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不同。

6、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意蕴是多重的,在古代诗人笔下,“柳”是春天的使者,既可成为离别情思的代名词,也可以作为相思情爱的信使,又可以表现思乡情结,更可以成为女性身材的比喻和象征,传达出诗人的同情。而在唐诗宋词诸多意象体系中,“柳”更是一个使用频繁的意象,且涵义丰富。

以“杨柳”为意象的古诗词有那些 50分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 愈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 愈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

6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城东早春 杨巨源)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8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处 柳永《雨霖铃》

10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1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诗里的意象代表了什么菊和柳在古诗词中作为意象象

1、菊:象征君子,耐寒,傲霜,志趣高洁

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僧齐已赞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宣告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

初秋九月,正是“菊花须插满头归”的时节,不妨寻着古人笔下的缕缕墨香,沿着那南山下清幽曲折的小径、轻叩东篱深锁的柴扉,陶然忘情于菊花的风神清韵、傲骨晚香之中

李白在《感遇》中写道“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这首五言古诗笔调自然流畅,在咏叹菊花的同时表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忧愤与桀骜不驯、难逐俗流的高洁之志,结尾两句直抒胸臆,与《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意境相似,体现了诗人超然世外、洒脱豪放的人生境界与李白的浪漫主义不同,杜甫的诗处处体现著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思想,“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犹暂随地偏初底袷,山拥更登危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这首诗是作者于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与诸公宴上所作,面对满目花香,诗人并没有醉心于清歌醇酒之中,而是忧虑着处处兵戈戎马、战乱难平的国家危亡、民生疾苦,不禁触景生情,闻歌垂泪岑参的《题菊诗》与杜甫有异曲同工之处“强饮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作者借菊抒怀,菊本是供文人雅客持酒赏玩的花中君子,可生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却只能如乱世佳人般“应傍战场开”,作者在怜惜菊花生不逢时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家国的忧思之情宋代诗人欧阳修的《菊》“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催时始见花”准确地描述了菊花色、形兼备的观赏价值与医用功效苏轼的《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将菊的枝、叶、花比喻为娉婷嫋娜的清丽佳人,见诗如见花,见花如见人,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陆游的《晚菊》“蒲柳如懦夫,望秋已凋黄菊花如志士,这时有余香眷言东篱下,数株弄秋光粲粲滋夕露,英英傲晨霜高人寄幽情,采以泛酒觞投分真耐久,岁晚归枕囊”将菊花之余香与蒲柳之凋黄作了鲜明的对照,表露了诗人如菊花般凌霜耐久、不畏世俗权贵的至诚之心

2、柳:友人,送别,依依惜别

柳 作者: 罗 隐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柳 作者: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 作者:郑谷 唐

半烟半雨溪桥上,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 关于意象柳的诗句

2 关于柳的诗句意象

3 关于柳的意象诗句

关于意象柳的诗句 1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2关于"柳"为意象的古诗和古词

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诗经·小雅·采薇》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啊,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却是雨雪漫天纷飞。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如梦令 《红楼梦》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此词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史湘云所写的“咏柳”词,读来别有生趣。

鹧鸪天 咏柳

意在闲闲

雨过新晴五月天,一时光景尽清妍。

笼烟流翠添娇态,间有蝴蝶舞蹁跹。

柳腰瘦,叶眉欢。也挽人臂也拂肩。

前人惯作离情诉,我今翻成妩媚篇。

[注]这是一位网友所写的“咏柳”词,有古人遗风,更具时代新意。

带柳的古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陆游《马上作》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3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

1《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2《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韦庄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

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

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4《渭城曲》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

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

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关于柳的诗句意象 1关于"柳"为意象的古诗和古词

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诗经·小雅·采薇》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啊,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却是雨雪漫天纷飞。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如梦令 《红楼梦》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此词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史湘云所写的“咏柳”词,读来别有生趣。

鹧鸪天 咏柳

意在闲闲

雨过新晴五月天,一时光景尽清妍。

笼烟流翠添娇态,间有蝴蝶舞蹁跹。

柳腰瘦,叶眉欢。也挽人臂也拂肩。

前人惯作离情诉,我今翻成妩媚篇。

[注]这是一位网友所写的“咏柳”词,有古人遗风,更具时代新意。

带柳的古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陆游《马上作》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2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3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

1《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2《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韦庄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

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

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4《渭城曲》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

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

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关于柳的意象诗句 1关于"柳"为意象的古诗和古词

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诗经·小雅·采薇》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啊,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却是雨雪漫天纷飞。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如梦令 《红楼梦》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此词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史湘云所写的“咏柳”词,读来别有生趣。

鹧鸪天 咏柳

意在闲闲

雨过新晴五月天,一时光景尽清妍。

笼烟流翠添娇态,间有蝴蝶舞蹁跹。

柳腰瘦,叶眉欢。也挽人臂也拂肩。

前人惯作离情诉,我今翻成妩媚篇。

[注]这是一位网友所写的“咏柳”词,有古人遗风,更具时代新意。

带柳的古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陆游《马上作》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2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3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哪些

唐诗中有关“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

1《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2《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韦庄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

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

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4《渭城曲》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浣溪沙》

年代: 唐 作者: 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

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

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4以“杨柳”为意象的古诗词有那些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 愈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 愈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6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城东早春 杨巨源)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8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处 柳永《雨霖铃》 10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1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2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459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