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1张

唯物论与唯心论是两种极端对立的观点。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一切,否定意识的作用。唯心论认为意识决定一切,否定物质的作用。

万事万物,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创造的,有的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所以,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不能唯物,也不能唯心。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命题是以偏概全。因为世界上只有人脑能够产生意识,其他任何物质都不能产生意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中国学者编制的虚假概念,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有神论和无神论这两大派别。神是指上帝、神仙、灵魂。心是指人的思想意识。把无神论说成是唯物主义,把有神论说成是唯心主义,是荒唐可笑的错误。

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物质世界是意识、精神的产物,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体现或产物的叫主观唯心主义,把客观世界看成是客观精神的体现或产物的叫客观唯心主义。

相关分类:

唯心主义哲学的形式之一。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潜意识、灵魂、精神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它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源的、第一性的,而外部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注意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者的主观意识指的是自然界内在非物质的总和,不是简单指人类思维。

佛教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儒家陆王学派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即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或理念世界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外部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绝对唯心主义,包涵唯心主义的所有共同特点,黑格尔在他的《逻辑学》的末尾对“绝对理念”进行了详尽阐述,可其原文十分之复杂难懂,就连哲学家瓦勒斯、罗素也难以作出解释。

在追究世界的本源元素时“绝对唯心”陷入了与“客观唯心”一样的观点,不同的是绝对唯心对“神灵是实体”进行了否定。亚里士多德的“神”以及伊斯兰苏菲主义均属于该范畴。

依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物”或者“唯心”的界定,“唯物”相对于“唯心”的正确性是毋容置疑的。我们所批驳的那种“唯心”,比如宣扬一种宗教神迹,迷信无根据的、超自然的力量,是错误的、乃至归于愚蠢,意识不可能脱离物质而存在,一切都在科学的范围之内。人的意识(或称不可见的存在),物质客观的存在(或称可见的存在),人的意识能否反映外部的客观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世界的本源,就这些基础性话题,马克思的学说已经给出了合理的解答。哲学即是智慧,它代表着人的思考和怀疑,它拒绝迷信,这点很重要。

而以神学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至少在逻辑方面,其教义是错误的,它只不过利用了人们在心理上的本能倾向——渴望得到皈依和保护、对“自我”的肯定、积极的情绪(弗洛伊德所称“爱欲”)、社会性在个人思想上的体现,因此也可以说神学可以划入文艺的范畴,当然它虚无缥缈。冯友兰曾言,一个时期的哲学,必定有一套前提假定,这种假定也是以一定对现实的认识作为基础的;之后才会有在此基础之上的进步,即我们知晓的所谓“扬弃”。辩证唯物的哲学,它的理论假定在一定时期内是牢不可破的,经得起逻辑推敲;唯心主义哲学的前提假定没有现实依据、要求永远正确,是荒诞不经的。

另外,一门宗教的形成,很多时候“被宗教”的成因多些,例如佛教的起源、内核,本来是一种范式的(心灵)哲学,天堂地狱等描述更像是浪漫的文学语言、想象和隐喻;普通百姓寻求心理上的慰藉,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则是宗教形成的推动力。另一种情况,人的精神世界建造并融入了“人类共同体”——所有本能和官能都相同的人,在心智方面的归属或统称,在中国曰“道”,在西方曰"The One",有时却被谬称、误解为“神”,比如称犹太人的神耶和华?,常常和他的信徒讲话,其实只不过是把民族精神、民族智慧人形化而已。

在美学领域,很多时候有人轻易地盖帽子,好像讨论精神世界的东西就是“唯心”的。究竟是幡动,还是心动,这种所谓“唯物”或者“唯心”,只不过是话题对象的不同而已。人的思考,其活动领域由低到高,可分为感觉世界、理智世界、精神世界。用列宁的话来说,“人的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复写、摄影、反映”,这是感觉世界和理智世界的内容;然而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不可目见的社会联系,远远不只局限于此,人的本能反应、情绪、向往、自我意识等东西,微妙、丰富、难以限定、不能否定。如果把美学研究对象硬指为外部的因素,简单地搬出“物质反映意识”的论调,都是不恰当的,在此而言彼、风马牛不相及,毫无理由地以物质存在替代人的精神世界,抹杀人的“主体性”、“主体间性”。

还有一种做法,简单地宣教“唯物”的正确性,一概棒杀他们认为的“唯心”,或者原文援引教科书,其实自己都是稀里糊涂,以其昏昏令人昭昭,要不是不敢去思考、懒得去思考,就是把马克思的学说当作宗教教义,给马克思抹黑。进一步而论,哲学应该避免教条,辩证唯物主义者的哲学研究不应当划地为牢,为某种理论而理论,否则这和经院哲学的那种唯心主义、“白马非马”似的诡辩等形而上学毫无二致。哲学研究应当以事实和逻辑为依据,某种理论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引、一定的话题场域,而非牢笼。所谓“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真正的唯物主义”即是此意,迷信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地去思考。有人称“苏格拉底柏拉图式的哲学”,恐怕就是一种不拘一格、任意驰骋的哲学思考方式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556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