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色彩:书籍装帧设计论文摘要

浅谈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色彩:书籍装帧设计论文摘要,第1张

  在我国出版市场的逐步开放,图书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书籍装帧设计飞速发展并对出版业有着积极的意义。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门造型艺术,要求设计不仅仅要突出书籍本身的内容,更要巧妙地运用装帧特有的艺术语言,为读者构筑丰富的审美空间、传达书籍的精神和情感,并令读者视觉和心理都得到畅快的美感享受。色彩是书籍装帧的要素之一,因其强烈的视觉感知功能和情感表达优势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色彩与掌握合理运用色彩的方法是认识书籍装帧、完成图书整体设计的有效途径。

1.色彩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作用

著名设计大师吕敬人先生说道:“何谓美的书籍,简言之是那些读来有趣、受之有益,得到大众欢迎,内容与形式统一,并具审美与功能价值的书籍。”书籍装帧设计的目的即要挖掘书籍的美、创造书籍的美,用艺术手段结合书籍内涵通过视觉呈现来充分表达书籍的美。

从视觉艺术角度来说,色彩可称得上是装帧设计的第一要素,它对于书籍装帧极为重要。色彩传达的情感丰富而细腻,因为它能通过人眼的生理功能和冲击作用影响到心理,产生情绪的波动,使读者对图书爱不释手,产生购买行动――这就是色彩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在进行装帧设计时需要考究的重点。

2.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封面、插图和扉页等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们的色彩运用是影响书籍的重要因素。

(1)封面的色彩

封面可以说是书籍装帧中的“门面”,其设计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语言揭示书籍的内容或性质。随着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对于封面设计的要求不是停留在堆砌文字和图形、按部就班地传达信息之层面;更需要结合书籍的丰富内涵传达意境和视觉艺术美感,形式上做到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简而不空。其中色彩的处理正是直接影响书籍封面设计重要一关。

色彩作为令书籍封面设计引人注目的主要艺术语言,得体的视觉表现和艺术处理能吸引读者的视觉,为整个书籍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在设计封面色彩时要重视封面的功能性,合理处理色彩块面的并置关系;可以通过色相、纯度、明度对比的效果,来表达不同的内涵和思想;同时还要注意色彩的对比关系,在对比中求统一、协调,达到平衡的艺术美感。

(2)书脊的色彩

书脊是整体造型的重要因素,面积虽小但却是封面和封底的连接点。当图书立于书架上时,这有限的几厘米面积却成为图书销售中的促销“先锋”:在内容上,它首先交代了书名、作者及出版社;在艺术处理上它是全书设计的纽带,又作为图书整体形象的代表最先呈现在读者眼前。书脊的色彩运用常通过单纯的、对比强烈的色块来吸引读者视觉;与封面和封底统一于同一平面共同产生出读者与作者之间一种潜移默化的共鸣,给读者深刻的第一印象。因此,其感染力是不可忽视。

(3)扉页的色彩

扉页就像是书里的“屏风”, 一般是在封面后的第一页或第二页印上书名、作者姓名、出版单位等,即是封面与正文部分的过渡。扉页的色彩与封面的要求有所不同,它也许没有太多的视觉冲击,色彩的对比度也不会过于强烈,更多的是比较安静地存在,与图文共同组合,作为整个书籍装帧的辅助体现书的格调和内涵。

(4)书籍插图的色彩

插图设计是活跃书籍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常用于诠释文字内容、辅助版式、丰富书籍视觉表现。目前书籍里的插图设计主要是绘画创作稿、摄影作品和电脑设计图形等几种,而每一种都通过图案元素与色彩来表达作品的艺术性,如:摄影作品多客观地表达事物,强调固有色、光源色与环境色地调和搭配;绘画创作类插图形式自由,色彩主观、简练,重视情绪地表达;而多用于科幻非现实的电脑设计类插图则追求夸张、浓烈的装饰色彩。――通常每幅插图本身已是完整的图形作品,具有个性的色彩表现,不论是创作还是选用插图都要考虑到它的色彩是否能表达与文字对应的内涵,是否与整个版面的色彩相呼应,是否能与整个书籍装帧的基调相统一。

(5)书籍内文部分的色彩

内文是书籍的核心也是读者接触最为密切的部分,随着读者对书籍的要求提高,其版面设计包括色彩的运用也成为整个装帧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内文的色彩运用建立在与各种设计元素融合,符合图书的性质,服务于读者对象的基础之上。灵活调整色彩在版面的面积比例关系和色块的形状、位置,主动依靠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来服务色彩的功能性是对内文色彩运用的方法:在文字部分依据书籍格调,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别标题、正文与页码等可使书籍既利于阅读又刺激情绪;很多书籍在内文页面使用调和的色彩作为底色,有的直接采用黄、绿色的承印纸张,以达到保护视力、减轻视觉疲劳的功能――这在现在的儿童读物、教科书中都已科学地运用;如陶瓷、剪纸、戏曲脸谱等艺术气息浓厚的书籍的内文部分更需合理运用色彩来与主题统一,增强其个性和韵律……

综上所述,书籍装帧设计中涉及的各个部分都需要合理地运用色彩,使色彩与书籍内外部设计和谐一致,既方便阅读又给读者以视觉及感官的美感享受。

3.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的方法

(1)整体的色彩设计

“书籍装帧既是立体的,也是平面的,这种立体是由许多平面所组成的。不仅从外表上能看到封面、封底和书脊三个面,而且从外入内,随着人的视觉流动,每一页都是平面的。所有这些平面都要进行装帧设计,给人以美的感受。”――这也就是说,进行书籍装帧色彩设计不光是设计单个封面或是插图的色彩,而是要将书籍各个部分集合成整体来把握色彩。

首先,我们要看到所设计的书籍其色彩给人的整体印象。一般来说设计少儿刊物的色彩,可针对幼儿稚嫩、单纯等特点,减弱对比的力度,强调轻快明亮的色调;女性书刊的色调可以选择柔美、妩媚、宁静的色彩;艺术类刊物的色彩则要有深度,色彩丰富但不轻浮、媚俗;而专业性学术刊物的色彩要求严肃、高雅,不适宜高纯度的色相对比等等。

然后,就如同绘画一般在大的基调上进行“细节的刻画”。通过封面、环衬、扉页、内页正文和插图的每个细节上强调色彩关系,讲究色相、纯度、明度等营造的色彩感受;同时也要把握封面与内页、封面与环衬及扉页、扉页与内页的色彩联系,注意它们之间的色彩调和,切勿突兀和生硬。这样从整体到细节,从无序到有序,从感性遐想到逻辑思考使整本书具有节奏,产生流动感。

最后,还要进行整体调整。为免书籍的每个组成部分其色彩顾此失彼,作为设计师还得从整体出发,审视整本书的宏观效果,对局部色彩整合,研究色彩在整个装帧设计中的布局合理性,以及色彩冷暖关系与书籍本身内涵的结合等。

(2)重视与印刷工艺结合

书籍装帧中的色彩运用还须考虑到印刷的方式、油墨的性能、纸张材料以及印刷工艺的效果等……包括在对印后加工工艺的处理上,色彩与工艺的协调就直接影响装帧效果:如书籍封面在进行四色印刷后再进行烫金、银等,就必须考虑到烫金基材的颜色是否与原本的印刷色彩搭配协调,合理运用工艺搭配色彩是锦上添花,否则便是画蛇填足了。

(3)人性化的色彩

设计以人为本,书籍装帧设计即是以读者为对象,而恰当到位的色彩成为读者与书籍交流的媒介。要使色彩设计乃至整个书籍装帧具有生命力需要针对读者诸多方面进行研究:

每套书都有相对应的读者群,也由于其各自年龄、性别的不同,风俗及文化素养、职业等差异,都会对色彩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那么了解这些差异性,找准该书籍的读者定位群体便是合理运用色彩、做好装帧设计的基础。而后在进行书籍装帧设计时对每一种色调、配色上尽可能地结合其各自审美习惯与色彩心理来理解。

现代装帧设计中要注意到读者对书的渴望除了内容还有情感。色彩在塑造书籍个性和创造情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同的色彩传递的情绪是不同的。作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光是了解书籍的内容也在体会书的内涵时带入个人的情感,于是或有意或无意地接受这些色彩的表达,并对色彩以及整本书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得设身处地为读者考虑到这些色彩带来的情感,根据书的内涵来进行色调、明暗度、对比度的调和。如情感表达强烈的书在色彩上就可以加强对比度,用色纯度可以较高;情感表达是比较低调的、含蓄的书籍便可以降低整个书籍装帧的色彩对比度,包括在选择纸张时都可以考虑本身具底色的明度较低的材料。进行装帧设计时结合书籍本身的情感用色彩表达出来,这是让读者更加理解书籍的内涵,让阅读成为精彩生活体验的一种有效的设计手段。

4.结语

一本书中的色彩运用不在于色彩堆砌的多少,关键在于能结合书籍内涵通过视觉的表达为书籍注入节奏与韵律。作为设计师应研究色彩特性、熟悉读者的色彩习惯和爱好,系统地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知识,从全局出发,从整体出发,用视觉艺术创作“美的书籍”来满足千变万化的图书市场。

参考文献:

1马也,仇永波《色彩基础》第三版 [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年。

2王井起《浅议书籍装帧的整体设计》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

3 李杨《浅谈书籍装帧设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网,2005年。

黄 艳 :湖南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傅琳

手绘的奇思妙想(丹尼·格雷戈里)。2019年的时候和朋友去国家图书馆时,无意间看到这本书《手绘的奇思妙想-49位设计师的创意速写簿》,翻开它的时候,能看到很多设计师用手绘表达自己的创意想法的内容。

里面有很多之前并不是从事插画的设计工作者,他们的画面自由自在,没有任何形式的束缚,奇思妙想给录了我很多启发,画画更多的是情感的表达,不善言辞的我,偶尔也喜欢通过画画来调解各种情绪,会把平常的日常生活创作到绘画中。我觉得喜欢画画的朋友可以买来看看,很值得大家入手。

说一下这本书的简介,书中收录了许多画作、涂鸦作品、实验性的或是经由细心观察才绘制而成的作品。书页中层层叠叠地铺满了色彩,空白处则有许多购物清单和电话号码;封面上是饱经旅行风霜的印迹,它们曾被装入背囊中、口袋里,也曾掉落在雨里,或是遗失在草丛中。

作者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书册的厚薄程度,将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经历展现在你面前。翻过一张张画纸,你仿佛能看见时光的飞逝,看见其中闪现的创意,看见作者的种种冒险、经验教训、想法、失误以及梦想,所有的一切都化作墨迹,在读者面前如花一般盛开。

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在美术馆或博物馆中,在金色的画框中,无法见到的艺术形式。这是一种只要它存在,便需要被欣赏的艺术形式。每个人,当他们翻开这些速写簿,都会将头深埋于其中,被那些速写作品和点滴的记录完全吸引,然后翻至下一页。每一次翻阅都会带来无穷的惊喜。这些打开的画纸就像一则故事、一篇日记,甚至是一段生活。每一本速写簿都是生活的缩影。

书里不仅仅介绍了这些设计师的作品,而且他们各自写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和对于艺术之路心得,每个人还谈到了自己创作所用的工具,以及时间地点书里还有他们工作室的展示,我觉得这本书对我而言最大的用处就是,拉近了对国外艺术家生活的了解。我觉得,无论你是否是一名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音乐家、作家等,阅读完这本书后,肯定能有所收获。

常见的平面构成方式有重复、近似、渐变、发射、密集、突变等。由于观者对画面不同的构成方式有不同的联想,因此设计者巧用构成方式,能够促进画面中的情感表达。

1每一种构成方式,都对应不同的情绪曲线。

如重复构成中,最常见的重复表现为一个基本形的多次变化,容易让人产生枯燥无聊感,此时对应的心情曲线应该是平缓而低沉的;当使用近似构成,则容易产生具有微妙变化的画面。这与重复构成相比,多了几分画面的变化,对应的心情曲线应是略微波动但总体平缓的;对于渐变构成,其律动感和变化感一般呈一定规律进行,因此对应的心情应是由一定的规律进行明显的变化,且具有一定的柔和性;

2对于发射构成,让人最常联想到的一般为阳光、绽放的花朵。

因此发射能够表达一种积极热情感,但同时也根据其发射的密集程度,可能将体现为一种愤怒的爆发,而这种爆发通过视觉上的感受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对于密集构成,一般伴随消失感与实体感的互换,其情绪可以慢慢从无到有,也可以从有到无,又或者是某种能量的爆发;而突变构成,所表达的感情可能是怦然心动,也可能是突然紧张或受到惊吓,其突发性极强。

3将构成方式不同的视觉起伏感运用到情感表达中,既能够让设计者对平面构成设计展开更深刻的思考,同时也与观者、设计者的心理感受相一致,进而深化构成方式在构成设计中的表现力。

平面构成中的情感表达,是综合基本元素点线面特点,并结合不同构成方式共同完成的。在构成的基本元素中,点是最活跃,且最能表达画面情感的元素,把握好与线与面之间的转化,可以在画面中最大程度地表达设计者的感情。而作为支撑点、线、面在画面中布局的构成方式,设计者可以根据想要表达的情感变化做出选择。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与其构成方式,共同促成了平面构成的情感表达,丰富了二维画面中的情感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634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