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夸人种树的诗句
东晋诗人陶渊明 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白居易 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唐代诗圣杜甫 “奉乞桃树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七律植树一声号令动千军,遍野红旗歌入云 秃岭荒山迎远客,碎石衰草辟新林 老者培苗挥汗雨,少儿浇水荡童音 今朝辛苦究何意,绿伞他年庇后昆格律诗 五律·植树节遐思生态平衡说,当今大课题。 林稠花有信,土固水无泥。
四野千山绿,周天万类齐。 全民勤垦植,伊甸乐园兮。
2赞美植树造林的诗歌1)可敬的绿色斗士
春天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绿化祖国,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就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用绿色植被把我们的国土覆盖起来。
说起植树的好处,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今天我不是向大家介绍植树造林的好处,而是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大力倡导植树造林,并身体力行,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一个执著植树的绿色斗士——马塔伊女士。
她是中东非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30多年来,她领导的环保组织“绿带运动”在非洲种下了3000多万棵树。为了留住非洲大陆已然不多的绿色,有“绿色斗士”之称的她蹲过监狱,挨过打,流过血,有人将她比作一棵树———就像那些她在非洲各地种下的树那样,面对艰难险阻,她始终坚强不屈;她是自诺贝尔和平奖1901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非洲女性。
马塔伊女士为了植树造林不惜一切代价,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我们小朋友现在没有很多机会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但是我们要把植树造林的信念种在心里,爱护校园、家乡的一草一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关于植树节的诗歌《树》 也许有一次相见 我们都是路边的树 叶子凋落了 也不会钻进风里 我们还有机会花落 不是作为季节的凭证 因为在那之后 一个冬天 把我们永远地分开了 树 文 / 王小凉 这棵树 天坛路王家巷14号的左侧 绝对是一棵好植物 1个主干 5个树杈 每个树杈上又有若干个分杈 分杈上各顶几簇叶子 有的叶子侧光 有的叶子背光 有的叶子顶光 有的叶子向阳 不管叶子的 大小 新老 绿黄 厚薄 这些叶子长得都比较精神 比较象叶子 风一吹 都会摇晃 会碰撞 会在碰撞中哗哗响 响的时候 叶柄 免不了带动树枝 树枝 免不了带动树杈 树杈 一般情况下带动不了树干 树干是比较粗的 偶尔会有 杨燕 武雯雯 蔡婷的 自行车 停在树下 树 给予希望,梦想 扎根沃野,迎风挡雨 坚强,伟岸 冬日来临 不因时日的改变 而放弃永生的信念 是树,定会长相撕守 不离不弃 这是生命的见证 是爱的主题树 你屹立在青山之上, 仰望苍穹, 俯视大地, 清风吹动你的长发。
你矗立在小河之旁, 笑语碧波, 轻言嫩草。 河水轻拂你的脚丫。
一声巨响, 你轰然倒地, 你问: 是谁夺走了我的生命, 我答: 一种叫做人类的生物。 树 艾青 一棵树 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4有关于植树节的诗歌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摇啊摇 描写植树节的诗歌:《种树》一、《种树》原文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
树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二、《诸徐卿觅果栽》原文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三、《种柳戏题诗》原文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四、《观种树》原文种树皆待春,春至难久留。
君看朝夕花,谁免离别愁。心意已零落,种之仍未休。
胡为好奇者,无事自买忧。五、《我需要树》原文我需要树,需要力量,让呼吸氧气的人,走进一年酣畅。
种起大树,叫一种物质,走进年轮与更替。小路上,再不惧怕物种流失,小鸟扎进斜阳。
小树长成过程,我怀念它们,一片阳光、一层空气、一滴滴水滴,带动绿藤条把春摇得清脆,告慰树种和秩序。小姑娘似乎变成水鸭子,按捺不住惊喜。
密林深处,没人找见当初的小林子。那么多树,驮着阳光吊开嗓子,曾经小树是喊自己。
喊出种子和雨水,喊来人们移动的步子,接近天空,好象是善意机器,被绿拔高,拖进小影子里。
5诗歌描写栽树前后景象的诗句1《种树》原文 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
树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 《种树》作者简介 于鹄大历、贞元间诗人也。
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
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2《诸徐卿觅果栽》原文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 《诸徐卿觅果栽》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
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3《种柳戏题诗》原文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种柳戏题诗》注释 (1)戏,逗趣。
戏题:以题诗作为消遣之意。在这里,柳宗元借种柳为题,以轻松的笔调,抒发感情,寄托理想。
(2)柳江:西江支流,流经今柳州市。当时亦称浔水。
(3)故事:过去的事情。推移:指时光的流逝。
昔年:往年,历史。这两句的意思是,今天的种柳会成为将来人们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一种史迹。
(4)垂阴:指柳树遮阴。当:应当。
覆地:遮盖大地。耸干(songgan怂赣):高耸的树干。
会:能够,一定能。参(can餐)天:高入云天。
(5)思人树:《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乡邑,有棠对,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
而民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今《诗经》存《甘棠》一诗,思人树之说即由此而来。
柳宗元在此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努力造福于民的愿望。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与教化。
《种柳戏题诗》译文 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
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直刺蓝天。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4《观种树》原文 种树皆待春,春至难久留。君看朝夕花,谁免离别愁。
心意已零落,种之仍未休。胡为好奇者,无事自买忧。
《观种树》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
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
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5《我需要树》原文 我需要树,需要力量, 让呼吸氧气的人,走进一年酣畅。 种起大树,叫一种物质,走进年轮与更替。
小路上,再不惧怕物种流失,小鸟扎进斜阳。 小树长成过程,我怀念它们, 一片阳光、一层空气、一滴滴水滴, 带动绿藤条把春摇得清脆,告慰树种和秩序。
小姑娘似乎变成水鸭子,按捺不住惊喜。 密林深处,没人找见当初的小林子。
那么多树,驮着阳光吊开嗓子,曾经小树是喊自己。 喊出种子和雨水,喊来人们移动的步子, 接近天空,好象是善意机器, 被绿拔高,拖进小影子里。
6有关植树节的一些段诗歌有关植树节的诗歌如下: 1、植树节的诗歌一 从三月潮湿的手中,我们接过一个日子。
接过锄头、铁锹和成捆成捆的树苗。 然后,走向田野、荒坡,栽种着一年一度的形式。
黄土不再流失,让风沙止住流浪的翅膀,让裸露的岩石回归久远的风貌。 我们逐水而居,佳木苍苍。
背靠大树,谈情说爱,度过一生中最美的时光。 2、植树节的简短诗歌二 小杨树,长绿叶。
风吹来,哗啦啦。 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打。
小朋友们要学它,坚韧不拔顶呱呱。 爱学习,爱劳动,做个听话的好娃娃。
3、植树节的诗歌三 我需要树,需要力量, 让呼吸氧气的人,走进一年酣畅。 种起大树,叫一种物质,走进年轮与更替。
小路上,再不惧怕物种流失,小鸟扎进斜阳。 小树长成过程,我怀念它们, 一片阳光、一层空气、一滴滴水滴。
带动绿藤条把春摇得清脆,告慰树种和秩序。 小姑娘似乎变成水鸭子,按捺不住惊喜。
密林深处,没人找见当初的小林子。 那么多树,驮着阳光吊开嗓子,曾经小树是喊自己。
喊出种子和雨水,喊来人们移动的步子。 接近天空,好像是善意机器, 被绿拔高,拖进小影子里。
共同点:都是描写休闲田园生活
牧童 唐代: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赏析: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牧童》一诗,不仅让读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该诗反映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诗中尽道牧童生活的闲逸与舒适。此诗委婉劝说钟傅趁早离开那尔虞我诈、角名竞利的官场,回归田园,过牧童那样无欲无求的生活。在此诗中,牧童即是以智者的化身出现为迷失在宦途中的钟傅指路,而其人未必真是牧童。本诗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巴女谣 唐代: 于鹄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译文:一个巴地小女孩骑着牛儿,唱着竹枝词,沿着处处盛开着荷花、铺展菱叶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知道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赏析:诗人以平易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恬静闲雅的巴女放牛图。“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写的是夏天的傍晚,夕阳西下,烟霭四起,江上菱叶铺展,随波轻漾,一个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骑在牛背上面,亢声唱着山歌,沿着江边弯弯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回转家去。如此山乡风味,极其清新动人。
下两句:“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纯然是小孩儿天真幼稚的说话口气,像是骑在牛背上的小女孩对于旁人的一段答话。这时天色渐渐晚了,可是这个顽皮的小家伙还是一个劲地歪在牛背上面唱歌,听任牛儿不紧不忙地踱步。路旁好心的人催促她快些回家:要不,待会儿天黑下来,要找不到家门了!不料这个俏皮的女孩居然不以为然地说道:我才不害怕呢!只要看见伸出木槿篱笆外面的大大的芭蕉叶子,那就是我的家了!木槿入夏开华,花有红、白、紫等色,本是川江一带农家住房四周通常的景物,根本不能以之当作辨认的标志。小女孩这番自作聪明的回话,正像幼小的孩子一本正经地告诉人们“我家爷爷是长胡子的”一样的引人发笑。诗中这一逗人启颜的结句,对于描绘人物的言语神情,起了画龙点睛的妙用。
古人说:“诗是有声画。”这首小诗就是如此。因为它不但有形、有景,有丰富的色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芭蕉的新绿和竹篙上紫、白相间的槿花),而且还有姑娘清脆的歌声。《竹枝词》是流行在巴渝一带的民歌,从诗人刘禹锡的仿作来看,讴歌天真纯洁的爱情是它的基本内容。从此诗中可以想见,这位巴女正是在纵情歌唱着她青春的情怀,这从“藕丝菱叶”似乎也能得到一点暗示。而且,妙就妙在她是骑在牛背上,一路走一路唱着,像移动的**镜头一般,慢慢地把读者的视线引向空阔的远方。“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使整首诗充满乐观开朗的气息,给予读者一种健康的美的享受。这是于鹄采用民谣体裁写的一篇诗作,词句平易通俗,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川江农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恬静生活的一个侧面,读来饶有隽永动人的天然情趣。
1《诗经》带“槿”字的诗句有哪些
《诗经》中没有带“槿”字的诗句。
别处中带“槿”的诗句有:
1、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孙光宪《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
译文:在一条小溪拐弯的地方,有一所周围围着槿树篱笆的茅舍。鸡鸣狗吠之声,时断时续,从草房的南边和北边传来。
2、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李白《咏槿》
译文:还不如篱边的木槿花,在玉阶旁姿态如婵娟。
3、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译文: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4、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张舜民《村居》
译文: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
5、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译文: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6、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于鹄《巴女谣》
译文: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知道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7、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
译文:在秋风秋雨中,桐叶、槿花纷纷凋零飘落,一片寂寥冷清景象。
8、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译文: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9、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欧阳炯《南乡子·画舸停桡》
译文:彩饰的小船停下船桨,槿花篱笆外,横着一座小竹桥。
10、今来借问独何处,日暮槿花零落风。——许浑《览故人题僧院诗》
译文:今天要是问我自己去啦哪里,我在傍晚的时间去看了木槿花迎风飘落。
2诗经中带有"芃芃"字的诗句载驰 佚名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棫朴 佚名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下泉 佚名
念彼京师。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棫朴 佚名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馀瑞麦 张聿
瑞麦生尧日,芃芃雨露偏。
夏日梁王席送张岐州 沈佺期
芃芃秋麦盛,苒苒夏条垂。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 岑参
芃芃麦苗长,蔼蔼桑叶肥。
田园观雨兼晴后作 孟云卿
早苗既芃芃,晚田尚离离。
3有关诗经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4诗经写植物的诗孔子说,《诗经》三百首,一言蔽之,“思无邪”。
这些咏叹,情感发自肺腑,沛然天地之间,自然而然,故一切皆可入歌,包括植物。
《诗经》不仅是初民的歌咏,还是一场盛大的命名式。他们与植物相亲相近,觉得这一年四季的枝枝叶叶,皆是有灵性的。
他们籍植物来寄托情感、咏叹生活。给植物命名,他们信手拈来,从虚空中抓一个音节,或许他自己都觉得有一点惊讶,觉得悦耳好听,那么就叫这个名字吧。
初民的命名式中,正有着人类最初的那种天真和好奇,这里面洋溢着欢喜,然后又非常静定。
不过,数千年过去,语境转变,你还能识起《诗经》提及的那些植物吗?或许,那份曾经的好奇心,早就泯灭在日常的奔波与争逐中了。
且伴着诵读,重新认识这些有情的植物吧。
这种久远而宁静的生活方式的存在,会让你觉得,未来种种事情,是一点都不用担心的,只要踏实安稳,一步一步,顺着这天地万物的秩序走下去。
在喧嚣之下,你想重新从书籍中找到宁静,就读读《诗经》吧。
虽然千年流转,语境切换,今人再难读懂其歌之意,但台海菌推荐两个读本,相信对你读懂《诗经》一定有帮助。
荐书
这是一本关于叙述《诗经》中各种植物的草木札记,有多首咏叹草木的歌谣……
作者宁以安描写的全部是《诗经》里涉及的植物,按照农历月份进行排列。端月里的葛、如月中的梧、桃月里的桑、玄月中的栗……大都是些常见的植物,但是配上书中的阐释,总觉得多了些许古味。
作者选取《诗经》中的植物,找到它们,亲临它们,解释它们在诗经当中的美好寓意,很是用心。全书图文并茂,优雅有趣,古韵十足。读来亲切醉人,
5诗经采花草送人的诗句 诗经中关于花的诗有哪些光暗使者438 :你好。
《诗经》有花草:《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注:卷耳,野菜名。菊科,草本,百花。
蔓生。可食。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注:葛藟:野葡萄藤。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祰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
注:芣苢:车前子。《汉广》: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注:蘩:白蒿。
《草虫》: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注:蕨:蕨菜。其薇:青青的蕨菜叶。
《采苹》: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注:苹:浮萍。藻:水藻。
《邶风 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注:棘:酸枣树。《邶风 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注:匏:匏 (páo) 〔匏瓜〕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 水瓢。
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俗称“瓢葫芦”。
中国古代八音之一,如笙、竽等。 《鄘风 墙有茨》:墙有茨,不可埽也。
注:茨:蒺藜。《鄘风 桑中》:爰采唐矣,沫之乡矣。
注:唐:菟丝子。爰采麦矣,沫之北矣。
麦:麦苗。爰采葑矣,沫之东矣。
葑:蔓菁。《鄘风 载驰》: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虻:贝母草。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注:芃芃:茂盛、茁壮。《卫风 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卫风 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卫风 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卫风 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注:芄兰,多年生草本植物,断之有白汁。
可食。茎、叶和种子均可 入药。
又名萝藦 《卫风 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投之以木李,报之以琼玖。《王凤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王凤 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注:蓷:益母草。
《王凤 葛藟》:绵绵葛藟,在河之浒。注:葛藟:野生藤蔓 《王凤 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注:萧:艾蒿。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凤 丘中有麻》:丘中有麻,彼留子嗟。丘中有麦,彼留子国。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郑风 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注:舜华、舜英:木槿花。
《郑风 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郑风 出其东门》: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注:荼:白茅花。
《郑风 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齐风 南山》: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注:艺麻:大麻。
《齐风 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注:莠(yǒu 有):杂草;狗尾草。
《魏风 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 注:藚xù 一种中药草,即“泽泻” 《魏风 园有桃》:园有桃,其实之肴。园有棘,其实之食。
《唐风 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椒聊之实,蕃衍盈匊。
《唐风 绸缪》: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注:楚:荆条。
《唐风 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注:苓:甘草。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苦:苦菜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
葑:蔓菁。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注:蒹:没有长穗的芦苇称蒹。初生的芦苇,称葭。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秦风 终南》: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注:纪:枸杞子;堂:海棠。《陈凤 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
注:鸮:猫头鹰。
《陈凤 防有鹊巢》:防有鹊巢,邛有旨苕。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
注:旨苕:嫩苕草。旨鷊:绶草。
《陈凤 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桧风 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其枝。 注:苌楚:中华猕猴桃的古名。
《曹凤 下泉》:冽彼下泉,浸彼苞稂。
注:苞稂:稂草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豳风 七月》: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注:芦苇初生名菼,幼小叫蒹,长成后叫萑 四月秀葽(yāo),五月鸣蜩(tiáo)。
注:葽:野瓜。六月食郁及薁(yù) ,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注:郁:李子。葵:葵菜。
菽:大豆 。断壶:摘葫芦。
叔苴:采麻籽。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lù)。
禾麻菽麦 。注:禾麻菽麦:小米、麻籽、豆。
6求诗经中关于友情的诗句《诗经》中关于友情的诗句:
1、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诗经小雅》
2、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黍离》
3、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大雅·抑》
4、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郑风·风雨》
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8、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诗经·大雅·旱麓》
7求《诗经》中有名的诗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黍离》
式微,式微,胡不归?《邶风·式微》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卫风·氓》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卫风·木瓜》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郑风·风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郑风·子衿》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魏风·硕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秦风·无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小雅·鹿鸣·鹿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鸿雁·鹤鸣》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小雅·节南山·小(上日下文)》
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谷风·北山》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抑》
荷花、莲叶、芭蕉
一个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她骑在牛背上面,亢声唱着山歌,沿着江边弯弯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回转家去这时天色渐渐晚了,可是这个顽皮的小家伙还是一个劲地歪在牛背上面唱歌,听任牛儿不紧不忙地踱步路旁好心的人催促她快些回家,要不,待会儿天黑下来,要找不到家门了!不料这个俏皮的女孩居然不以为然地说道:我才不害怕呢!只要看见伸出木槿篱笆外面的大大的芭蕉叶子,那就是我的家了!
篇三:巴女谣阅读答案
⑴巴:地名,今四川巴江一带。
⑵竹枝:竹枝词,指巴渝(今重庆)一带的民歌。
⑶藕丝:这里指荷叶、荷花。傍:靠近,邻近。
⑷还家错:回家认错路。
⑸槿篱:用木槿做的篱笆。木槿是一种落叶灌木。
翻译:
一个巴地小女孩骑着牛儿,唱着竹枝词,沿着处处盛开着荷花、铺展菱叶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知道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赏析:
《巴女谣》是唐代诗人于鹄采用民谣体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一个巴女唱着《竹枝词》,在“藕丝菱叶”的江边牧牛,“日暮还家”不愁会弄错,因为“记得(自家门口有)芭蕉出槿篱”。全诗就像是一幅情趣盎然的小小风俗画,词句平易通俗,富有生活气息,巴女的可爱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从而使此诗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诗人以平易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恬静闲雅的巴女放牛图。“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写的是夏天的傍晚,夕阳西下,烟霭四起,江上菱叶铺展,随波轻漾,一个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骑在牛背上面,亢声唱着山歌,沿着江边弯弯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回转家去。如此山乡风味,极其清新动人。
下两句:“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纯然是小孩儿天真幼稚的说话口气,像是骑在牛背上的小女孩对于旁人的一段答话。这时天色渐渐晚了,可是这个顽皮的小家伙还是一个劲地歪在牛背上面唱歌,听任牛儿不紧不忙地踱步。路旁好心的人催促她快些回家:要不,待会儿天黑下来,要找不到家门了!不料这个俏皮的女孩居然不以为然地说道:我才不害怕呢!只要看见伸出木槿篱笆外面的大大的芭蕉叶子,那就是我的家了!木槿入夏开华,花有红、白、紫等色,本是川江一带农家住房四周通常的景物,根本不能以之当作辨认的标志。小女孩这番自作聪明的回话,正像幼小的孩子一本正经地告诉人们“我家爷爷是长胡子的”一样的引人发笑。诗中这一逗人启颜的结句,对于描绘人物的言语神情,起了画龙点睛的妙用。
古人说:“诗是有声画。”这首小诗就是如此。因为它不但有形、有景,有丰富的色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芭蕉的新绿和竹篙上紫、白相间的槿花),而且还有姑娘清脆的歌声。《竹枝词》是流行在巴渝一带的民歌,从诗人刘禹锡的仿作来看,讴歌天真纯洁的爱情是它的基本内容。从此诗中可以想见,这位巴女正是在纵情歌唱着她青春的情怀,这从“藕丝菱叶”似乎也能得到一点暗示。而且,妙就妙在她是骑在牛背上,一路走一路唱着,像移动的**镜头一般,慢慢地把读者的视线引向空阔的远方。“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使整首诗充满乐观开朗的气息,给予读者一种健康的美的享受。
这是于鹄采用民谣体裁写的一篇诗作,词句平易通俗,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川江农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恬静生活的一个侧面,读来饶有隽永动人的天然情趣。
阅读训练:
1“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2“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运用了什么手法?全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3这首诗中了 , , , 等自然景物极富有乡村气息
4诗中的巴女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参考答案:
1描绘了一幅恬静闲雅的巴女放牛图,夏天的傍晚,江上菱叶铺展,随波轻漾,一个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骑在牛背上面,放声唱着山歌。
2这两句诗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描写手法,描写了巴女的心态。全诗描绘了川江农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静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田园生活的热爱。
3描写了荷花、菱叶、日暮、芭蕉、木槿篱笆等自然景物。
4一个天真伶俐、活泼开朗、调皮自信的巴江女孩,骑在牛背上面,亢声唱着山歌,沿着江边弯弯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回家去。
[1]
中国古代文人也大力提倡种植树木,大多有着博大的情怀,既关心江山社稷,又关注民生疾苦,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能为人们接受和传诵。他们不仅追求文化素养,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中植树便是重要一项。以下是我整理的植树节的诗句和成语,快来看看有有哪些吧。
植树节的诗句和成语 篇1一、植树节的诗句
《种树》
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
树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
诗人简介:
于鹄 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诸徐卿觅果栽》
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
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种柳戏题诗》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注释:
(1)戏,逗趣。戏题:以题诗作为消遣之意。在这里,柳宗元借种柳为题,以轻松的笔调,抒发感情,寄托理想。
(2)柳江:西江支流,流经今柳州市。当时亦称浔水。
(3)故事:过去的事情。推移:指时光的流逝。昔年:往年,历史。这两句的意思是,今天的种柳会成为将来人们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一种史迹。
(4)垂阴:指柳树遮阴。当:应当。覆地:遮盖大地。耸干(songgan怂赣):高耸的树干。会:能够,一定能。参(can餐)天:高入云天。
(5)思人树:《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乡邑,有棠对,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今《诗经》存《甘棠》一诗,思人树之说即由此而来。柳宗元在此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努力造福于民的愿望。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与教化。
译文:
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直刺蓝天。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观种树》
种树皆待春,春至难久留。君看朝夕花,谁免离别愁。
心意已零落,种之仍未休。胡为好奇者,无事自买忧。
诗人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
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二、植树节的成语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做的劳动,后人来享受。
切树倒根——比喻彻底。
树碑立传——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或写成传记加以颂扬,现在比喻通过某种途径树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以自我强调(含贬义)。
树倒猢狲散——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树德务滋——树:立;德:德惠;务:必须;滋:增益,加多。向百姓施行德惠,务须力求普遍。
树大招风——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钱财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烦。
双斧伐孤树——指嗜酒好色,摧残身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上树拔梯——拔:抽掉。诱人上树,抽掉梯子。比喻引诱人上前而断绝他的退路。
树欲静而风不止——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铁树开花——铁树:也叫苏铁,常绿乔木,不常开花。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
瑶林琼树——形容人容貌智力出众。
一树百获——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
云树之思——比喻朋友阔别后的相思之情。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或比喻眼光短浅。
拔树寻根——比喻追究到底。
别树一帜——树:立;帜:旗帜。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面。
尺树寸泓——泓:水深。泛指地方虽小,却有花草树木、清泉流水的景区。
春树暮云——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刀山剑树——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火树银花——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蒹葭倚玉树——蒹葭:没有长穗的芦苇。芦苇靠在玉树旁。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也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剑树刀山——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枯树生花——枯树开起花来。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比喻代人受过。
暮云春树——暮:傍晚。 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蚍蜉撼树——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琼林玉树——琼:美玉。泛指精美华丽的陈设。
植树节的诗句和成语 篇2诗句
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白居易
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白居易
大地回春,植树造林,植树诗话,启迪后人,植树爱树,绿化家园。——李华 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左宗棠
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间柳花。——苏东坡
奉乞桃树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杜甫
更作世间儿女态,乱栽花竹养风烟。——王安石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口,墟里上孤烟。复直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
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白居易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里,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
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冯玉祥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张谓
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渐作惠化传。——柳宗元
楼东一株树,枝叶拂青烟。桃树我所栽,别来向三年。——李白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陶渊明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苏东坡
生态平衡说,当今大课题。林稠花有信,土固水无泥。四野千山绿,周天万类齐。全民勤垦植,伊甸乐园兮。——《植树节遐思》
成语
1、支叶扶疏:支:同“枝”。枝叶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形容树木茂盛。也比喻宗支繁衍鼎盛。
2、盘根错节:盘:盘曲;错:交错;节:枝节。树木的根枝盘旋交错。比喻事情纷难复杂。
3、直木先伐: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
4、浓荫蔽日:形容树木枝繁叶茂,可以遮住阳光。
5、落叶归根: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6、瑶林琼树:瑶、琼:美玉。就像美玉做的树木一样。形容人容貌智力出众。
7、人非草木: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同“人非木石”。
8、心如木石:心灵像树木石头一样,毫无情感、欲念。
9、樗栎散材: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10、童山濯濯: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山。
11、纷红骇绿: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12、瑶花琪树:瑶、琪:美玉。就像美玉做的树木一样。形容人容貌智力出众。
13、一枝一节:①本指树木的枝节。②比喻事物之细小部分。
14、形如槁木:槁:干枯。形态象干枯的树木。
15、浓翠蔽日:翠:青绿色;蔽:挡住。形容树木茂密遮挡阳光。
16、奇树异草:珍稀的树木花草。
17、木已成舟: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18、焚林而猎: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
19、桑梓之地:桑、梓:古时经常栽种在家宅旁边的树木,代称故乡。比喻故乡。
20、斩木揭竿: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21、草衣木食: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生活清苦。
22、连理之木: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23、百花争艳: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24、琼枝玉树:指披上冰雪的树木。也比喻品格高洁的人。
25、枯木再生: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26、突兀森郁:突兀:山峰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27、山木自寇: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28、异木奇花:珍奇的花草树木。
29、山有木工则度之:度:图谋。山上有树木,工匠才能量材使用。比喻人有了德才,然后才有可能被人重用。
30、敬恭桑梓:敬恭: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31、根株结盘:树木的根与干盘曲相结。比喻关系错综牢固。
32、枝末生根:树木的枝梢上生根。比喻不合事理,不可能。
33、刻楮功巧:楮:一种树木。比喻技艺巧妙高超。
34、择木而栖:栖:栖息。鸟儿选择合适的树木栖息。旧时比喻选择贤明君主,为其效命。
35、芝兰生于深林:芝兰:芝草、兰草,都是香草。芝兰生长于树木深处。比喻德高的人不因没有人看见而变节。
36、干云蔽日:干:冲;蔽:遮挡。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或建筑物高大。
37、粗枝大叶: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38、玉树琼枝:①形容树木华美。②比喻贵家子弟。
39、罄山采木:罄:完,尽。把山上的树木全部采光。比喻残酷剥削。
40、死灰槁木:冷了的灰烬,枯槁的树木。比喻毫无生气或意志消沉,对世事无动于衷。
41、槁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4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合抱:两臂围拢,形容树粗大;毫末:指幼苗,比喻细小。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比喻大事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
43、木石为徒:徒:同类。与树木石头为伴。指寄情山水,不问世事。
44、撼山拔树:摇动山岳,拔起树木。形容威势之大。
45、枯株朽木: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朽:腐朽,腐烂。枯死的树桩,腐朽的树木。比喻衰朽的,没有多大用处的人或物。
46、人非木石: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47、浓荫蔽天:蔽:挡住。形容树木茂密遮挡阳光。
48、樗栎庸材: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49、濯濯童山:濯濯:光秃的样子;童:山无草木。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山。
50、集苑集枯:集:栖息;苑:茂盛的树木;枯:枯树。有些鸟栖于茂盛的树木,有些鸟栖于枯树。比喻人的志趣不同,趋向各异。
51、择木而处:鸟儿选择合适的树木做巢。旧时比喻选择贤君明主,为其效命。
52、末大必折:末:树梢,末梢。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53、草木萧疏: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54、枯枝再春: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55、雨膏烟腻:指花草树木在烟雨中显得肥腴润泽。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唐诗三百首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我在收拾旧书的时候发现了两本配套的唐诗三百首,我就拿起来看。
随便一翻就翻到两首古诗而且都是学过的一首是望庐山瀑布,温习一下吧,估计好多人都忘了。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还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再温习一下也不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又翻了一页,看了一会,都是没学过的诗。有一首是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还有于鹄的巴女谣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我去电脑上查了一些有关赤壁和巴女谣的一些资料。赤壁这首诗的意思是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巴女谣这首诗的意思是一个巴地的女孩骑着一头牛,唱着民歌,沿着处处铺展着荷叶、处处盛开着荷花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记得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我个人觉得能让我们长知识,都了解古诗,所以可以去看一看。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2从小在老师的引导下,我爱上在浩瀚的书海中畅游。读散文,看小说,赏宋词。然而,我最爱不释手的还是那本《唐诗三百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真正领略到她的魅力。
我常常感受每首诗真挚的情感。每当看到妈妈为我操劳时,我就会想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学毕业了,同学们要分别了,我会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期待与他们重逢。
阅读《唐诗三百首》,我发现领略诗人的诗句也是一种享受。我学会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一拿起它,我也可以化身王维,享受一会儿“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我更深知人生的成功之路也是难于上青天。每当下雨时,我便感受到杜甫对春雨的喜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当听到美妙的乐曲,我会感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读唐诗吧!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3起初,唐诗带给我的印象是单调、乏味的。后来,阅读了《唐诗三百首》,我对唐诗又产生了新的印象。
唐诗是多彩的。
唐诗,是绿色的。它既是“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嫩绿。嫩得青翠,嫩得可爱;又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淡绿。淡雅的颜色若隐若现。它们不像墨绿有深沉的颜色牵引住人们的眼球,只是靠着一点点淡淡的绿色博得人们的青睐……
唐诗,是红色的。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淡红,像泛起了红晕的少女的脸颊;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红,红得灿烂,红得似火。
唐诗,是白色的。是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洁白,白得纯洁,白得无暇。令人陶醉。是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白。不是那种纯洁的白;不是那种透明的白,而是那一缕缕皎洁的白。白得悲惨,白得寂寥,白得凄凉。
唐诗,不仅是多彩的,也是精彩的。
有“独怜幽草涧边生”的荒野之景。描绘了荒山野岭的独特环境。令人对野草萌生爱怜之心。
与上句相比,我更喜欢、更觉得杜牧的《江南春》更为精彩。“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现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雨景。黄莺动听的歌声加上鲜嫩的绿叶与红花,江南城里到处都是酒家的旗子在缓缓飘动。南朝建造的宏伟寺庙,不知有多少楼阁沐浴在蒙蒙细雨中。这美丽的春雨图秀了江南的景,醉了人们的心。
唐诗,是多彩与精彩的!《唐诗三百首》一定会让你对唐诗有很大的了解!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4《唐诗三百首》虽然没有童话故事书读起来饶有兴趣;没有科幻书读起来那样惊险刺激;没有历史书那样精彩;却蕴含着中国古代诗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高峰。有唐一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代的诗人们,如果伤心失意了,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便心情好起来了,读后感《《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如果曾经大受挫折,后来又东山再起,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压力太大,被人排挤,会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惯有些人眼高手低,妄自尊大,会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这些诗句,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又是多么适用!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的距离,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心中。让我们自他们的诗中找到一种寄托,一种鼓励。 然而,毕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时空距离,是我读起来,由于语言与时代背景带来的障碍,总还是会觉得有些语言佶屈聱牙。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读唐诗吧!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历史的长河中,岁月的浪花冲刷走了许许多多古老的文化,唐诗却如磐石般沉淀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清代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收集了唐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每每诵读,都加深了我对诗歌、对古人、对历史的感悟。
读诗要有三品,品色、品温、品韵。读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们一起先看颜色:绿的酒,红的火炉,黑的天,白的雪,四种颜色呈现在眼前,能说不美吗?再看温度:酒本来是冷的,却被火炉加热了,虽说天快下雪,却让人感到一股暖意。最后看韵律:新酒上的泡沫像绿色的小蚂蚁,小火炉上的火苗也在跳动,静中有动,整首诗仿佛有了生命。
唐诗的美还在于它的精。现代文章、诗歌的篇幅较长,文字比较华丽、饱满。古诗则不同,虽然大都只有二十多字,可是字字珠玑,所以读诗要细。杜甫的《春夜喜雨》就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好诗,“潜入夜”“细无声”六个字让人感觉到春雨的君子风格,同时也感受到诗人的儒者风范。
为什么这么精简的文字却能深入人心呢?那是因为古人的诗也是源于生活,读诗也就是读生活,诗里有人生、有道理。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惜时;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进取;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相思;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壮别;有“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重逢;有“江流石不转,遗恨失东吴”的惋惜……
唐诗的美无以言表,它不是简单的文字,它是读诗人的心跳与呼吸,也是读诗人行走的步伐。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6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最近喜欢上唐诗,诗的美感,诗的韵律让我印象深刻。
有人说,你想要去了解唐朝的历史,你就得去读唐诗;你若想了解唐朝当时社会,你就得去读唐诗;你想去了解唐朝人的精神面貌,你得去读唐诗;你想要去了解诗人的一生,你就得去读他的诗,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经济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鬼白居易,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田园诗人孟浩然,边塞诗人岑参……他们都留下许许多多经典的诗作。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出的唐朝读书人的困难这一社会现实。而你想了解盛唐的精神面貌,你就要读李白的诗,他的诗代表了唐朝鼎盛的文化艺术。读杜甫的诗,你就能了解唐朝的历史和社会民生。还有很多诗人的作品中体现的是自己人生写照,比如李商隐的《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这些诗让我们更加了解诗人,了解唐朝社会很好的史料。
这些都是老祖宗们给留下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我喜爱唐诗。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7唐诗的魅力就在于每一次阅读《唐诗三百首》都是不一样的收获,同样的东西,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经历得到的感触也不一样。这让我再次想起苏轼写的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我想起莎士比亚说的一句话“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历不一样,导致了我们在处理问题时的思维不一样,这也导致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化。
我依稀记得小时候学会的第一首唐诗《咏鹅》,美妙的旋律一直萦绕在耳旁,就像发生在昨日一样,唯美恬静的景色让我至今难忘。当我每一次拿起这本书来阅读的时候,我的思绪飘过万水千山,穿过唐宋明清,穿过天南地北,穿过沧海桑田,来到诗的世界。那简单的一花一草在诗人的眼里被赋予了新的人格情绪,我们在一草一木中欣赏着诗人描写的美丽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幻想着那时美丽的深情画卷,那传颂千年的古诗,有雨恨云愁,有草木有情,有缠绵悱恻,有思绪万千,有风花雪月……
诗人赋予诗格外的情怀,无论什么,我们都能从中看到一丝的东西,我们能看到处处美丽的景色,也能看到格外有趣的灵魂。读唐诗三百首,文字短小精悍,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幻想,常读,常思,我们看到的得到的也不一样。我们知道有时我们阅读很多时候都记不清有多少的文字在我们脑海中显现,但这短小的文字却能让我们记忆深刻。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8一开始,我是不喜欢唐诗的,觉得它枯燥,故事性不强,没有其他它的书看起来有趣,所以不感兴趣。妈妈看到我这个样子,很是着急,她就告诉我关于唐诗的一些故事。
妈妈告诉我,今天的我们,能读到唐诗其实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在古代,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出版社,印刷厂,图书馆,更没有什么电脑手机百度,想保留和传承这些优美的诗句,真的是很难很难,要把它们全部收集整理到一起,可能要翻阅无数本书,说不定还要跋涉千山万水去抄写记录。就像《春江花月夜》,这么了不起的唐诗,它的作者叫张若虚,是“吴中四士”之一,到今天留了多少首诗给后人呢?你一定会猜,一百首?八十首?答案是让人震惊的,只有两首。还有我们都能脱口而出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它的作者是王之涣,而王之涣也仅仅只留下六首诗。一千多年里,也不知道有多少好诗灭绝失传。如果大家都知道唐诗的来之不易,还会不好好读它吗?
慢慢的,我开始接受唐诗,爱上唐诗,品味每一首诗特有的意境,让我不知觉陶醉其中。我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送别诗,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送别的孤寂之情,而“一片冰心在玉壶”也表达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坚强的品质,为后人千古传诵。而孟浩然的一首《春晓》则构成了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情境,给我们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景!
我从唐诗里读到了四季风景,读到了人性光芒,也读到了人间喜怒哀乐,《唐诗三百首》带我领略了大唐精彩绝伦,让我重温了最温暖,最风雅的唐诗记忆。那一首首妙趣横生的诗句,一定能够影响我的一生,帮助我一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9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
书中各种诗体都有,如:五言律诗、绝句、七言诗……在各个诗人笔下出现了一首首名诗,一个个名句。
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书的取材也十分广泛,不拘一格。
不仅有描写自然风光的,也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还有表达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的。
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又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的风格都不一样。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他像老师,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做事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那样含义深刻。
拿起这本书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
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唐诗三百首》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
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吧!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一阵阵秋风吹去,如同岁月,一去不返。从古至今,我们的前辈给我们就下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读的这本唐诗三百首诵读本就是其中之一。每首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蕴涵着许多的道理,它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诉说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那是我国古代的历史,那是我们中国的成长足迹。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诗我们从小念到大。小时候我们不懂它的意思、意境,要说是懂,那也是似懂非懂。现在再读,虽然还是那短短几行文字,但是它教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启示。
《唐诗三百首诵读本》中有王之涣的《凉州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李叔同的《送别》让我们我体味到深切的悲意凄凉。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母别子》它其中蕴含着我们能体会到的母爱,和母亲为孩子的无私奉献。
当你打开《唐诗三百首诵读本》的时候,你会感觉这本书像有魔力一样,让你百看不厌,里面的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当你合上书的那一刹那,觉得眼前是一幅山水名画。这幅画既淡雅又浓郁,既有别离也有相会,既有慈爱又有怨狠,这幅画是多么的真实啊!
我爱《唐诗三百首诵读本》,也爱留传至今的古诗,更爱我们的中国,没有古代人们的智慧,没有流传至今的文化遗产,也就没有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1具备初中或以上文凭的人都知道,这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面的名句。这两句诗是些送别时的情景。别离之苦,文人墨客笔下的永恒主题。诗人王勃却一反别离的愁怨,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抒写送好友上任的情怀。
王勃送他的一位姓杜的好友去上任蜀州的少府,不知不觉间已来到城外。回望那长安城在三秦的护卫下显得如此无奈;遥望那蜀州的五大渡口,在风烟迷雾中竟是如此凄迷。好友此去,何日才能相会?离别的伤感,袭上王勃的心头。但想到为官的友人与自己,上任、调离,实在是平常之极的事,又何必徒伤别离。悲伤的情绪也去了不少。高兴地面对别离,只要我们彼此心中着对方,即使远隔千里,我们的心却紧帖在一起。念及此时,所有的离愁别绪似乎都已荡然无存。
送君千里,终有别。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好友的眼眶已然湿润。“快别像女孩子一样,流泪送别。看,只要我们彼此心里有着对方,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如同近在咫尺啊。”
这是何等开阔的胸襟,何等超脱的情怀。空间上的距离永远隔不断心灵的联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将千古传颂。
其实,但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深度还远远不够。在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必然有他存在的社会根源。唐朝是我国的封建社会走向顶峰的朝代,而在初唐,这种繁荣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所表达出来的豪迈,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2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长久的,是无限的。知识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从遥远的古代款款走来,并且一直走下去,会把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它经过的生命。
唐诗,被誉为“中国诗歌颠峰”。读了《唐诗三百首》,让我认识了“诗仙”李白,读了他的诗让我认识了“诗仙”,使人壮思云飞、逸兴满怀,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让我认识了“诗圣”杜甫,他的诗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虽然广泛,但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中的社会面貌,所以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他与李白是好有,并合称“李杜”。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古长”(调张籍)。李杜的诗,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读《唐诗三百首》还让我认识了“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刘熙载曾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
……
唐王朝的人才可真多,好诗也不少哦!
离别本是一个旧话题,但王维的一首《送别》却写得很是婉转动人、余韵不尽:“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前两句体现了把友人送走后,自己一个人在家的孤单与寂寞;后两句写出了明年的希望,正反衬出今日的依依不舍。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株。却下水精帘,玲珑忘秋月。”李白的一首《玉阶怨》从自身周围的环境和自己动作的描写中,流露出了一个孤独的形象……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3英国的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诗吧。
就比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读了这首诗,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诗人的母亲一边辛劳地为儿子缝制衣服一边思念远游的儿子的场景呈现在我的眼前。读了这首诗,我更能体会母爱的伟大,妈妈对我的点点滴滴渐渐浮现在脑海里。母爱是伟大的,诗中的母亲是那样的爱着自己的儿子,我的妈妈有何尝不是呢?妈妈怀胎十月生下我,把最好的都留给我,这首诗又一次唤起了我对妈妈的感激!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恍惚中,我仿佛成了那典雅的古代儒生,为丰富懂我头上淡蓝的逍遥巾。乘上一辆古旧的马车,马车吱吱呀呀而去,一到两边是一片片火红的枫树,把我的双颊也映得微红,叫我如何不停下车来多看两眼?“小令樽前见玉箫,歌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夜色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道上越走越远,而红楼之上酒兴正浓。萧是那精精制制的玉箫,灯是那花花贵贵的银灯,音乐就在身边流淌着……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味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净之所,心如止水的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4在中国文学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的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每一首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地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之而努力,为之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5中国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也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她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她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闻名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她们在干些什么呢?原来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
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便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她而努力,为她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