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堂实录

《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堂实录,第1张

同学们,昨天我们参观了闻一多纪念馆,相信大家对闻一多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他诗歌的代表作《死水》(高中《语文》第一册第2课)。下面同学们听一遍录音,然后自己诵读一遍,看我们同学有没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

 

(听一遍录音)

 

(学生自读,有的学生模仿录音,有的学生默默体会。)

 

师:看到有的同学认真体会的样子,老师真是高兴,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问题写在纸条上,由小组长收集、整理并陈述问题。

 

(学生思考后,很快地交出纸条。)

 

师:好!现在开始陈述。

 

生1:我们二组认为,《死水》文中有一些意象很“恶心”,闻一多先生写出这些意象的作用是什么?

 

生2:我们五组对课文最后一句话“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不太理解。

 

生3:六组同学都不知道死水象征什么?

 

师:打断一下,你怎么知道本诗的艺术手法是象征?

 

生3:课文练习中有。

 

师:请下一位组长!

 

生4:我们四组要问本诗是怎样体现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创作“三美”主张的。

 

生5:一组的问题和二组基本一样。

 

生6:三组问题和四组一致。

 

师:从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来看,是真的下了一番功夫,而且也正好说明昨天的参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根据活动规则“交叉请命”!

 

(每小组学生自由讨论,时间:10分钟。)

 

杜旭:我们组选择的是“三美主张”这道题,认为本诗音乐美体现在每节都押韵,节节换韵,读起来很和谐;建筑美,这首诗从第二行起,都用3+2+2+2这种音节模式,而且每行字数都一样;绘画美,最容易看出来,比如文中有翡翠、桃花、云霞等词语,很华丽。

 

(台下一片掌声)

 

师:掌声告诉我杜旭这个组的讨论非常成功,有需要补充的吗?

 

生:没有!(齐答)

 

张亮:我们组讨论的是诗中“恶心”词语的作用,小组内大多数同学认为,那些“恶心”的词语是闻一多先生有意创设的,原因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绿色臭水沟里生长的是什么样的东西。很显然,他是在有意引起读者的反感,从而进行反思所表达的真实感情,我个人认为他是对旧社会的憎恶。

 

师:为什么是你个人认为?

 

张亮:有其他同学认为是失望的情绪。

 

吕绅:我们组讨论的是死水的象征意义。我们认为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背景资料中说,他在美国留学时期写的《太阳吟》《洗衣歌》等名篇,表现的是他对异国帝国主义“文明”的鄙视以及对祖国的深切思念,正当他满怀热情回到中国时,他才发现,祖国已破碎不堪,昔日美丽的家乡,已经改变了模样,军阀混战,列强入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他的《死水》诗集出版了,说明死水象征的应该是军阀统治下的中国。

 

师:同学们认为三组回答得好吗?

 

生:好!(齐答)

 

师:为什么要吝惜掌声呢?

 

生:(鼓掌)

 

乐又龙:我们组探讨的是最后一句话的表达效果。最后一节从内容上看是全诗的总结,那么请允许我把前几节的感情作一个概括。第一节,总写死水,折射出让人失望的情绪,如“不如”“爽性”等词语;接着第二、三、四节作者用讽刺的语调,细致地写了“恶心”的现象,到了最后一节,就是对前文的进一步概括“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这时作者的感情达到最高潮,于是来个干脆“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正如雪莱说的:“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意思差不多。这就是我们组讨论的结果。

 

(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讲得非常好!我想把课文的感情脉络再理一遍,第一册总结死水的“死”不可救药,失望;第二节从静态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第三节从动态上写死水的腐烂变质;第四节以动衬静写出心中的激愤,感情慢慢积累,达到最高潮“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因为诗人看透中国毫无希望,惟有腐烂一个旧世界,才能创造一个新世界,找到“美的所在”。同学们应该可以体验到诗人把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同对反动统治者的恨交织在一起,真正地体现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他的呼声宛如黑夜里一声疾呼“黑暗世界,你才早点去吧,还我一个美丽的中国”。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思想,不仅仅是在这首诗中有所体现,比如,《回来了》《七子之歌》等。1949年8月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多媒体展示《红烛》序曲闻一多头像)

 

(多媒体展示《最后一次讲演》)

 

死水课件

课 型

作 者闻一多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 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

2、 理解两首诗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 理解闻一多反讽手法和音律美。

教学重点意象的把握

课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七子之歌·澳门》;歌词作者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1923年出版他的第一本诗集是《红烛》,代表诗作有《太阳吟》、《一句话》、《洗衣歌》等。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他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二、新诗的鉴赏与阅读◎

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白话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公木先生说:“把‘五四’以后的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就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这是公木先生对新诗特征的调试概括。在西方,美国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人。中国的新诗诞生后,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融合消化在自己的民族风格中,涌现了众多的艺术流派。以郭沫若、闻一多、艾青为代表。

“诗言志”,诗中必有“我”,抒情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新诗则表现新的思想感情,反过来看,读诗当然不是纯理性的活动。而是读者的情感因素渗透其中,既要深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又应力求把自己的感情和诗所蕴含的感情沟通。新诗的思想感情融于诗的艺术形象,融于诗情画意的意境。换言之,融有诗人情感的物象,即诗之意象。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生活景象相融合,形成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境界或氛围,就是意境。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其内涵则远远超过了个别意象的总和,其境界是整体的,给人以巨大美感。所以,体味鉴赏诗的美是要去感受诗的意象美和境界美。

诗歌的阅读鉴赏有两个层次:

首先,是对诗歌字面意思的理解,进而对诗歌表层意思作出概括;

其次,是对诗歌的表现手法作出评价,进而对诗歌的意象美和意境美进行欣赏评价,体会诗歌美的情感。

3.新诗鉴赏三步曲

(1)品读节奏美

新诗虽无固定格式(诗无定章、章无定句、句无定字),但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

(2)领悟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的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把情感化为可以古籍的形象符号、情感客观的对应物就是意象。

(3)欣赏主题美

三、朗读课文

四、课文欣赏

肮脏、污浊的死水(第2节)

(色彩、光泽上静态描写)

凝滞的死水 腐烂变质的死水(第3节) 毫无希望的死水

总起(第1节) (动态描写) 总结(第5节)

沉寂的死水(第4节)

(以动衬静)

 

《死水》是闻一多的重要代表作之一。1925年诗人回国后,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产生了怒其不争的愤激情绪。本诗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丑恶现实的绝望、愤慨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他强调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全诗5节20行,每一行都是9个字,且每节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语词和物象,并以词藻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全诗5节,每节都是4行,每行都是9个字,既有外形的整齐感,又有内在的韵律感。《死水》为建立新诗的格律和形形作了严肃的卓有成效的探索。

五、研究探讨

1.揣摩《死水》中运用“不如”“也许”所表达的感情。

探究学习:诗文首尾两节运用的“不如”均表达了一种愤激之情,既然是这样“一沟绝望的死水”,那就让它丑恶到极点。“也许”统领第二、第三节,承首节“不如”的推测,想像添加“破铜烂铁”“剩菜残羹”在—绝望的死水”中可能出现的更为腐烂、污浊的变化,从中可看出诗人对“死水”彻底的厌恶、嘲讽之情。

2.抒写“一沟绝望的死水”的意义何在由此可以联想到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探究学习:漠视“死水”的存在,无异于麻木不仁、浑浑噩噩。而揭开“死水”的面纱,撩拨起污浊不堪、臭气熏天、令人作呕的“死水”,更能唤醒那些被“死水”的表面现象所蒙蔽的人们,使之看清死水那腐败、丑恶之极的事实,从而奋起而消灭之,重建“美的所在”。这就是抒写“死水”的意义。

由此读者也可联想到像“死水”一样缺乏活力、粉饰太平、滋生腐败的丑恶之极的社会现实。

六、象征手法

死水,表面艳丽无比,实质上却腐烂之极;看似一沟“死水”,实为黑暗腐朽社会的写照。《死水》构思的匠心独运,语言的生动立体,给人以震撼,对那个特定社会的表象及其本质有如此深刻的揭露是本诗的特质。诗人鲜明的立场,决绝的态度激起浪千层,和着《死水》的节拍一浪高过一浪,拍打着爱心未泯的众生。积压在诗人心头的悲愤化作了一腔似火的激情,鞭挞那丑陋不堪、粉饰太平的社会现实,建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在诗文的字里行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七、反讽手法

即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刺事物。诗中加速“死水”的腐烂后出现了一些“奇怪”景象,铜锈成了“翡翠”,铁锈除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这些怪异的现象,正是作者对死水一样的现实社会的无情嘲笑和讽刺。好像小丑却戴上美丽的花,三仙姑的脸上涂满了粉,还要扭捏作态,嗲声嗲气,人不像人,鬼不像轨,不如死了做个真正的“鬼”还有机会再生。同时暗含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粉饰太平种种伎俩的揭露。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4Gy04Q9-QuCa3kVwylibg

 提取码: 2m6u

1、LL。

2、LL与cc。

2、cc的鲁路修。

鲁路修·兰佩路基,本名鲁路修·Vi·不列颠尼亚,日本动画《CODE GEASS反叛的鲁路修》系列的男主角,实际上是神圣布里塔尼亚帝国的第11皇子,阿什弗德学园学生会副会长,也是黑色骑士团的***zero,神圣布里塔尼亚帝国第99代皇帝。

在一次意外中,濒死之际获得了神秘少女CC赋予的Geass之力,发誓要粉碎神圣布里塔尼亚帝国,最终与枢木朱雀、CC制定了“零之镇魂曲”计划。

在旧作上映十周年之际,官方宣布魔王鲁鲁修复活,新作《CODE GEASS复活的鲁路修》于2019年2月9日上映。

网名的取名原则:

1、符合形象定位要求

网名是你自己形象综合的,直接传达,自己不喜欢的网名,怎算得上是好网名呢?网名首先要为你塑造一个你想要的形象。

2、要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人天生想要成为众人视线的焦点。网名要取得容易记,含义动人,用字不俗,才能算是好网名。

3、正确地使用网名

取一个愉悦自己吸引大众的网名实在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是在网络活动中我们应当树立起自己的道德法律观念,不得恶搞、伤害他人(历史人物)情感,以免引来口水与法律的惩罚。

4、网名长度要合法

QQ网名的最大限制是24个字节,即12个汉字或者24个字符或者数字。

小题1:1.采用倒装句式,将“别了”提前,能引入注意,并有突出强调的作用。2.采用双关手法或者虚实结合,从字面上看,是现实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忠告洗刷。

小题2:1.导语部分。2.概括新闻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情感基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小题3:象征着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厚内涵。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其殖民统治;现在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船离开香港,结束了其殖民统治。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小题4:1.新颖独特的标题。2.清晰的可视性。善于捕捉精彩的镜头,典型的场面,并给予形象的再现。“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3.深邃的历史感。作者在文中巧妙的穿插新闻背景资料,并运用对比手法,让人体会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4.生动的可听性。文章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形象感强的环境音响,增强了新闻的可听性。如“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5.鲜明的色彩感。如“广场上灯火渐暗”这些多彩交错的画面,给读者以色彩明快的深刻印象。

小题1:

试题分析: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的妙处,要在整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句式特点、文本的表现手法角度来分析,将“别了”提前,能引入注意,并有突出强调的作用;由文本大意可知,“别了”既是指“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忠告洗刷。所以采用了一语双关的表现手法,突出了文本的主题,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新闻的结构特点,第一段在新闻结构中,属于导语部分,新闻导语的作用,一般要从概括新闻内容要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方面作答。答题时,可结合着第一段的具体内容进行组织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如本题中,象征着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旗,二者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强敌了英国结束对香港的统治,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一般要从文本的特色及社会价值等方面分析作答,答题时,可结合着文本具体内容来组织答案。如可从新颖独特的标题、清晰的可视性、深邃的历史感、生动的可听性、鲜明的色彩感等方面来阐述。如“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一句体现了善于捕捉精彩的镜头,典型的场面,并给予形象的再现的特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68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