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流行歌曲只要能说好话就可以唱歌,认为美声\民族唱法才需要学发声技巧其实不然唱流行歌曲也一样需要技巧,同样需要系统的学习。那么才有"通俗唱法"一词
我们目前最时尚的一种娱乐,就是邀上几位好友,一起到卡拉O厅去恋歌一番有人尽情高歌、连续唱几小时,一点都不累。有的人唱几首歌,既唱到喉咙沙哑。有的人自感唱的不好,只好成为”陪同”。有的霸着话筒不放手,成为“麦霸”。那么,唱几首或听几首流行歌曲、网络歌曲等,已经是人们每天时下最喜欢一种爱好了。可是,光唱、光听而不练,是很难唱好歌的,流行歌曲同样需要科学的唱法。
美声是以声带歌
民族是声情并茂
通俗是以情带歌
美声突出的是声音,需要集中、亮而广的声音,需要长久和科学的练习而成为一种“美”声唱法。
民歌突出民族情感和亮而脆的声音,同样需要科学练习而成为“民族唱法”。
流行歌曲主要唱出“情’。需要自然、亲切的表达词意,比较接近人亲切的交谈。易上手、好学。要完好的唱好流行歌曲及技巧,虽有人自练成材,成为一代歌王。但此类人,却非常少。许多人即使最后成名成星后,却也难“一路走远”,成为歌坛中的一颗昙花一现的“流星”。
那么,要如何连续唱流行歌曲而不累?高音怎样不再成为自己恐惧的目标?怎样成为一颗永不坠落的“恒星”?这就要学习了。学习和其它唱法一样重要的,如歌唱呼吸、发声位置、口腔打开、喉咙放松等发声技巧,既同样是一种科学的唱法----既通俗唱法。
悟性+勤练=唱好歌
所以如果您需要轻松的唱好歌,全面的掌握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那么,您就要重新改变您的观念------找通俗唱法专职老师等各种可以学习的途径去学习。唱卡拉、业余爱好、做职业歌手、参加歌唱比赛等,都应当参加学习!轻松掌握驾御自己声音的歌唱技巧,是多么受用,多么美妙的事啊。
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唱歌的个人感受。
个人认为,如果你真的想唱好一首歌,情感的表达是应该放在首位的。这就需要你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有充分的理解和感觉,重点还得结合你自己的经历,这样才能感同身受。要记得,要感动听众,首先得感动你自己!
有了上述的情感体会做为基础,接下来就到了技巧的处理。我一直觉得这是个危险的部分,因为总是有太多人去过分的注重技巧,最后把唱歌当成了一项机械化的运动。其实我认为,在技巧上要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自然。技巧的处理要忠于歌曲的表现需要,因此关于气息也是一样,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一个乐句需要多少气息去体现,那就用多少气息。我以前也曾为了得到气息的支持,吃尽了苦头,但是当我放弃了强行控制气息的念头,只是用自己觉得最适服的感觉和力气去唱歌时,反而唱得比以前好了!
至于唱高音,那就像是建房子,你想要建高楼大厦,就得有坚固的基奠。所以唱好中音是关键,有了好的中音,再循序渐进的练习高音。这需要耐心和毅力!不过,在这个过程里也有一些小窍门,跟你分享一下。
首先当然是得保证自然放松的状态和恰到好处的气息,此外,在唱高音前一定要“暖”一下嗓子,这有点像是运动前的热身,也就是你说到的唱歌前的准备工作。我最常用的方法是先练习发“泡沫音”,练习几分钟后就可以找一些音较低的歌曲来唱,我平常就很喜欢找一些女生的歌低八度哼唱。然后渐渐唱音较高的歌,直到想要练的音高程度。
其次找到头腔的共鸣点,你可以想像唱歌时眉心共鸣的感觉。这个部分真的得依靠想像,你认为自己声音到了那,久而久之,那共鸣点就真的出来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是要将声音尽可能的唱出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声音靠前,得感觉像平常开心的说话那样。
当然,一个让你很喜欢和舒服的演唱气氛也会有助于唱高音。我在一些特别happy的场合表演时就常能唱出让自己都惊讶的高音。
请切记,练习唱高音千万不要用蛮力去喊。因为这那是在糟蹋你自己的嗓子!
以上说到的是关于基本的技巧练习,接下来再跟你分享一下歌曲整体情感层次的表现和处理。一首歌,是有起有伏的,也正是因此才能打动别人。如何去表现情感的起伏,这也需要技巧。在以往的演唱中我总结出一套被我自己称为“三段式”的方法。在A段的时候,不论声音的处理及情感的处理都得有一个得有一个收的“收”的感觉(注意是表达的感觉,声音还是得尽可能往前靠),B段的时候便可以放出来一些了,在最后一段副歌的时候便是全曲情感的爆发点!当然这是针对一般的歌曲的处理,也有很多歌,在起始的时候就是以副歌进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至于KTV唱嘛,没什么好准备了,只要注意先暖一下嗓子就行!
流行歌曲并非今天才有,而我国古今流行歌词的传播状态却截然不同,古代流行歌词往往能够吸引文人士大夫的注意,从而脱离音乐走向案头文学,而当代流行歌词则越来越成为传播媒介的附庸,无法独立地实现其文学价值,更无法引导当代的主流文学创作。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对古今流行歌词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今天的歌”是否就是“明天的诗”,对于当代文学和当代流行歌曲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流行歌曲”一词来源于popular music,西方学者popular定义为“大众”;而目前国内却没有人对流行歌曲做一个很明确的定义,“流行歌曲”、“大众歌曲”、“通俗歌曲”等概念相互混用。因此有必要在本文开头对“流行歌曲”进行定义,即“词曲的内容与形式迎合一定历史时期内相当数量群众的心理需求,创作状态自由活泼,无需国家或其他社会机构的强行介入便可以自由地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和广泛传播的歌曲”。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流行歌曲不是今天才有的,但为什么古今的流行歌词有这么大的变化,却鲜有人探索,甚至更有人提出“今天的歌”或许就是“明天的诗”的看法。而实际上,当今的流行歌曲已经成为体现当代社会群体文化生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歌词的内容所表现的到底能否与诗歌的内容相一致?歌词的文学价值又能否独立存在?导致当代流行歌词的这种尴尬境地的原因何在?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1传播情境的变化对古今流行歌词创作的影响
传播活动离不开传播情境的变化, 古今的流行歌曲在传播的过程中之所以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同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古代的流行歌曲的创作状态是自由的, 这些歌词创作者赋予歌词的,更多的是自己的个性,而非迎合市场的需求,放松自由的创作环境使得他们的作品在为广大受众接受的同时,也容易得到文人的认可和借鉴,这就为古代流行歌词走向案头文学提供了可能。
而当代流行歌词所处的传播情境使得音乐文化具备了一种特有的运作模式,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商品,成为当代人们消遣娱乐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这种“商品”属性的形成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大的环境下一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与客观存在。一旦这些素来为人们众口传唱的流行歌曲成为了商品,歌词创作者就必须要遵循市场规律来办事,写什么样的歌词要由市场的需要来决定,歌词所要表达得也不再是创作者的心声,它消融了作者的个性,取而代之的是要帮助广大的受众来宣泄他们心中的欲望,来满足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流行歌词所承载的内容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歌曲的质量在逐年地下降。它已经逐渐地脱离了文学创作的最起码的要求,人们不会特别地去关注歌词。
另外,欧美流行音乐也给中国当代流行歌曲以很大影响,曲风、词风以及歌曲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对欧美的流行歌曲借鉴不少,从而更确定了当代流行歌曲在大环境下的商品性质。这种古今创作环境的差异很直接地决定了流行歌词是因“个性创作而流行”还是为了“流行而创作”。
2.传播者的变化对古今流行歌词创作的影响
2.1创作主体的不同对古今流行歌词创作的影响
古今创作主体的创作态度、动机、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的发挥有很大的不同,这使得古今流行歌词在表现手法与表现风格上有了很大的差异,“诗言志”、“诗言情”的创作动机和实现歌曲商品价值的创作动机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单从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代的流行歌词可以吸引官方和文人士大夫的注意从而脱离音乐旋律走向案头文学,而当代的流行歌词则只能依附于歌曲包装本身,而无法走向案头了。
2.2 接受主体的不同对古今流行歌词创作的影响
受众不仅是有分析、有选择地接受媒介,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参与信息的采集、编制和传递过程,对传播的质量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接受者是一个很大的社会群体,而受众不同的地域、年龄段、文化水平以及职业结构也会对流行歌词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在调查统计(调查统计图表于此略)中发现:古代社会群体并不需要过多的对于个人欲望的宣泄与表达,民间流行的更多的是对民风民俗乃至民声的生动表达和反映,对歌词的认识在于“诗言情”、“诗言志”;而当代受众对于流行歌曲的认识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歌词已经成为商品,成为他们消遣放松的主要方式,这无疑对歌词的内容以及表现手法有很大的影响。
3.传播媒介分析
3.1歌词与音乐的关系变化引起歌词创作的变化
古代的流行歌曲中,词与音乐旋律紧密结合,从《诗经》起都是先有词再谱曲,唐代曲子词始“以辞从乐”;而当代则多依词谱曲,一词只能配一曲,在客观上也加强了歌词对曲调的依赖性,且当代歌词要求的节奏性与当代白话诗歌的自由化无法相一致,因此二者相互借鉴的东西越来越少,这样的“今天的歌”无法成为“明天的诗”。
3.2 古今流行歌词传播媒介的演变
1、古代流行歌词传播媒介的变化——从示现媒介到再现媒介
古代流行歌词最初处于自然传播状态,不依靠任何传播技术和手段。这种示现媒介有着传播过程的接力性,传播效果的模糊性,传播关系的透明性,示现媒介的传播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对面的传播,亲切、自然,容易与受众产生最大的“话语空间”,获得最多的共鸣。
乐谱、词谱等再现媒介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流行歌词的传播与保存,也为歌词增添新的魅力。歌曲创作与歌舞表演产生了专业分工,这在相当程度上促使了流行歌词向案头文学的转化。另外,这种再现媒介的出现也使原创者原有的风格和理念得以很好的保存,同时也为民间歌词向案头文学的转化提供了必要的载体。
2当代流行歌词传播媒介的变化——高度发达的机器媒介
机器媒介相对于前两种媒介来说更发达,也极大地推动了流行歌曲的迅速传播。广播、CD光盘、电视、网络等机器媒介都给人听觉、视觉上的全方位享受,高科技手段及展现方式吸引了人们原本给予歌词的关注,这种传播方式使得流行歌曲更依赖于一种符号的转换,更依赖于技术上的精湛与高超,而不是歌曲旋律与歌词内容本身,这便使得创作者很难再有将歌曲还原为再现媒介的冲动,而歌词也只能以简单、直白的方式才能获得最大范围内的广大受众的喜爱,才能实现当代流行歌曲的商业价值。
4传播话语分析
41 创作者假定的话语对象的差异
创作者要根据与接受者之间的身份地位关系的不同来决定自己的话语风格,古代的歌词创作者在写歌词的时候往往会把话语对象默认为某个人,他所写所唱的,是针对这个人或借描述某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进行的。这种对接受话语对象的分析和定位,使他们在创作中把重点放在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个性上,一首歌词不用每个人都懂,但他的话语对象一定要明白,他所要抒发的也只是创作者与话语对象几个人的情感,而非众多接受者。
而当代的歌词创作者在创作之前所假定的话语对象是广大的受众,他不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歌,而是为了迎合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而参与创作的。当创作主体需要用自己的文字去表达某个特定时代绝大多数人的情感时,自然是越直白越明了越好的。
42歌词话语文本的文学性探寻及其归宿
歌词话语文本本身与文学是有很多的相通之处的,也正因为如此,古代的流行歌词才能脱离音乐旋律而走向案头文学。歌词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歌词的意境以及自身的语言风格等方面。相比较而言,当代流行歌词对于话语文本文学性的探寻缺失了许多,这自然也是与机器媒介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的。当然当代流行歌词中也存在一些堪称经典的作品,但从宏观上来说,今天的流行歌词失去了对于文学的研究与探询,而且它也不再是流行歌曲中最主要的因素,只能在机器媒介的操作下才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这个价值,商业性远远多于文学性。综观当代大的市场环境和趋势,笔者认为,当代的流行歌词再也无法承担起古代流行歌词所担负的使命,它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也成为歌曲传播过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符号,而缺失了之于文学的探寻,最终只能将自己融化在机器媒介的数字和符号里,无法脱离音乐和机器媒介而独立存在,也就更不可能走向案头文学了。这样的“今天的歌”,是不能够成为“明天的诗”的。
参考文献:
[1] 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 孙旭培主编华夏传播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 冯明洋知识经济的文化分流与传统音乐的文化守护[J]中国音乐,2000年第3期
[4] 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一辑)[C]曾田力主编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5] 捕风音乐:耳朵的快感消费
[6] 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7] 宋玉对楚王问——文选[C]萧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9] 吴相洲唐诗创作与歌诗传唱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 周礼•仪礼•礼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9
[11]刘勰文心雕龙注[M] 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2]郑樵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5
[13]元稹元稹集[M]冀勤校点第23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
[14] 谢桃坊中国词学史[M]成都:巴蜀书社,2002
[15] 付林,王雪宁流行歌词写作新概念[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16] 曾遂今音乐创造灵感:从音乐的自然传播到技术传播——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一辑)[C] 曾田力主编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17] [美]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18] 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和传播[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19] 修海林音乐学领域的传播学研究——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一辑)[C]曾田力主编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20] 包兆会我动我晕眩——流行音乐[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21] 赵晓辉,韩乔最新统计数据:目前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9880万
[22] 李广平李广平的现代歌词论
[23] 欧阳友权文学原理[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9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内容摘要:流行歌曲发展到今天,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磨灭的关系。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精华加以借鉴发扬,使之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精神快餐;古典诗词从遣词造句,主题营造以及铺陈,情感把握等方面,为现代流行歌曲的词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和借鉴,它将会是流行歌曲词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
关键词:流行歌曲; 歌词; 古典诗词; 关系; 交错
On the words of popular songs and classical poem
Abstract:Today, though the popular songs keep developing,few people link popular songs with classical poem by heart Maybe they see them as it indeed connect with each otherSome popular songs borrow from the classical poem and make it become one kind of popular spiriture fast-foodClassical poem offers a great number of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modern lynies creator in the respects of wording and phrasing,making the theme as well as controlling emotion,etcit will be one of the theme which can’t be given up in creating the words of popular songs
Key Words: Popular song; Word; Classical poem; Concern ; Interlock
引 言
中国的流行歌曲,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国流行歌曲产生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等大都市,新中国成立后“迁移”港台,内地改革开放以来,又逐渐北上,回归到大陆,并从当初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发展到如今的“风风火火闯九州”。可以这样说,作为一种词曲交辉、诗乐合壁的音乐体裁和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流行歌曲已经不仅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食粮,而且成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先进的文化手段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为商品交换原则在文化领域的无限扩张创造了条件。文化艺术不再是独立的艺术创造,它不得不受市场供求的制约。”[1]流行歌曲得以流行就是市场的产物。可是,“老百姓并不是把流行歌曲作为一门什么艺术来接受的,而是作为生活来接受的,把它看作属于自己的一种文化。举止行停,起居之中,有形无形俱在。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取决于他们内心的自然,人为制选的引导或有强烈的终止都不易改变他们的选择。于是,不甚承认权威,也没有考虑那么多,直截了当的承认自己的感受。”[2]因此,这种大众化市场化的精神快餐,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它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一个是高峰上的千年积雪,相距太遥远。但是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古典诗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磨灭的关系。本文拟探讨当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
一、当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关系示例
流行歌曲作为现今社会的一套大众快餐,已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喜好,所接受。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曾剖析过:“大众传播媒介的美学意识到必须讨人高兴和赢得大多数人的注意,它不可避免的变成媚俗的美学。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整个生活的包围与渗入,媚俗成为我们日常的美学观与道德。”[3]这大概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尽管如此,那些盛行的流行歌曲,却有很大的一部分和我们传统的古典诗词紧密联系,成为流行歌坛上的生力军,这又似乎使它远离了媚俗。我们知道古典诗词意境很深,深入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细微处,而只有在生活化极度而开的时候,古典诗词才禀为经典盛才。而唯一不同的是,越以前的文字越拘板、越咬口,而越以后的,文字形式越开放、越广阔,这大概也就是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有着如此紧密联系的原因。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结合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直致所得的流行歌曲
“直致所得”一词出自于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他强调诗歌创作要做到“直致所得,以格自奇”,也就是说诗歌意境的创造贵在自然真实,而无人工矫揉造作之弊,而诗境的获得,完全是自然的。这里我们把它借鉴到对流行歌曲的研究中来,也就是直接从古典诗词中引用其诗句或者标题的流行歌曲。古典诗词本身对遣词造句的要求就非常的高,有韵律,句尾压韵,而且他们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吟唱,因此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流行歌曲突变的今天,都有部分的留心能够歌曲直接取材于古典诗词,吸收其精华。
1.对古典诗词全文诗句的引用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要算是《淡淡幽情》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 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4](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有《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加上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由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的诠释了。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印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它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这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还有家喻户晓的安雯的《月满西楼》,乃是将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配以清新伤感而又略带忧伤的音乐,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深受大众的喜爱并广为流传,远远胜出了单纯词的表现功能,这也恰好说明了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积极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张明敏的那个版本了。香港的武侠剧和历史剧中是最爱用这类作品的。而大陆方面,则多在表现某一主题的文艺活动中,喜欢将一些相关的古典诗词谱曲演唱,比如孟郊的《游子吟》等,来表现一种既定的主题,借诗词的影响力与歌曲的感染力来引导听众进入状态,从而收到预定的效果。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则是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由此我们可以说,古典诗词为流行歌曲提供了主题和内容,它们是一脉相承。
2.对古典诗词标题与名句的引用
有一些流行歌曲喜欢用古典诗词的标题或名句来作为歌词,其出发点就在于古典诗词的标题简短但具有深度,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歌曲所要传达的意境和情感,这也正好符合流行歌曲对歌词简练的要求。古典诗词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既然“能够称得上具有审美价值的,就必定是合乎人道的,是与人的审美需求相吻合的……这是由美的价值属性所决定的。”[5]故词作者们也喜欢借用古典诗词的这些审美价值。这方面的例子就比较多了,有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红唇那样激动,笑容那样朦胧,眼神那样的伤感,象那岁月正在流淌,记忆正在遗忘,桃花依旧笑春天),白雪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AGIN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月梦》等等,这些歌词创作只是借用古典诗词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其实与原诗词并无太大关联,但却提示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那种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密切关系。这些也是直致所得的流行歌曲。
(二)离形得似的流行歌曲
“离形得似”一词来自司空图,他在《诗品》中提到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诗歌意境在艺术创作方法上有自己的特点,而“离形得似”就是其中一点。所谓“离形”,即是不受“形”的束缚,不拘泥于形似; “得似”,即是要传神,得神似而非形似。通俗的说法就是重在传神,这是对诗歌意境来说的,这里我们借鉴到对流行歌曲的研究上来,也就是说从古典诗词中提取其神韵的流行歌曲。上面我们说到的是直接取材于古典诗词的流行歌曲,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从古典诗词中提取其神韵的流行歌曲。他们不用古典诗词原句或标题,而是从中吸取精华。
1. 对古典诗词意境和情调的借鉴
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体的广泛性。“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是意象离情趣,都不能独立。”[6]因此许多现代的流行歌曲词作者,更是希望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而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拓宽他们的创作思路。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这与她一贯苦心经营的古典婉约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符合她所创作出的各种形象,一派的诗情画意,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是大陆歌坛岭南派创作人的****。他有一个颇有影响的 “涛声依旧三部曲”,《涛声依旧》(毛宁)、《白云深处》(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进),单从歌名上来看,已经是和古诗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了。由毛宁唱红了的《涛声依旧》,其精彩之处就在于词作者把传统的古典诗词的意境与现代人的爱情感受有机的结合起来。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老少熟知的一首名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抓住“月落乌啼”、“渔火”、“钟声”、“客船”等特定景物,描述旅客夜宿舟中辗转难眠,凄凉冷落的情景。《涛声依旧》的作者也紧紧抓住这些重要的字眼,引用古典诗词的美妙意境,并赋予它们以深刻的含义,籍以表达对已离去的恋人的思念和重归于好的企盼。虽然说古典诗词与这首流行歌曲的主题相去甚远,但是两者在情调上却有着相似之处,古典诗词为流行歌曲提供了借鉴。《白云深处》则用到“白云深处有人家”,还有杜牧的《山行》中的“坐在路口对着夕阳西下,白云深处没有你的家,你说你喜欢这枫林景色,其实这霜叶也不是当年的二月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车的你走不出你心中的那幅画,卷起这片秋色才能找到你的春和夏”,“等车的你为什么还惨不破这一霎那?别为一首歌把你的心唱哑”。后来他又写了《烟花三月》,《朝云暮雨》(均为吴涤清演唱),还有一首毛宁的《大浪淘沙》(一样的月色洒满你双肩,霓虹灯下看不清你的脸,穿过了岁月织成的网,你是否愿意陪着我回到从前)。他是大陆词作家里古风最重的一个,最喜欢将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过演绎与归纳,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成歌词,由此而形成他独特的陈氏风格,也为流行歌曲的创作树立了一个典范。不过他主要是以描写个人情感为主,这也是现代流行歌曲的主流。
除了对个人情感,还有对家国情怀进行借鉴的。冯小泉就是一个代表,因为他本身是学民族乐器出身的,所以对民族文化有很深的兴趣与植根,他的词作中也较多运用古典诗词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典诗词来营造一种氛围,表现一种气魄,表达一种情怀,更偏重于一种社会责任和民族情怀的东西,比较熟悉的有《中华民谣》(“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风雨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还有《秋水长天》等。我们还可以拿现在很火的刀郎来说,他的歌并没有很明确的引用古典诗词,但是让人首先联想到的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因为边塞诗是盛唐诗歌中最能体现大唐盛世时代风貌的代表性作品,一提起盛唐边塞诗派,总能让人想到那大漠风尘中的热血男儿,无奇不有的绝域景色,以及边关将士旁若无人的大无畏气概和回肠荡气的儿女柔情,更多的是体现一种浪漫主义的英雄情怀,惊叹于在环境如此恶劣的边塞,竟也有这等美丽壮阔的异景,这种在艰苦中感受美的精神应该就是所谓的盛唐时期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这些就是我们从古典诗词中吸收的家国情怀的意境。
上述这些例子都很好的说明了当下流行歌曲在意境和情调上对古典诗词的借鉴。
2. 对古典诗词语言风格和形式的借鉴或套用或模仿
用古典诗词的风格和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精练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儿女情思,还是家国情怀,又亦或是什么/ca>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而获得幸福人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具备良好的感性素质。在同等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情感细腻、敏感、丰富的人,比一个枯燥、乏味、麻木的人生命质量高得多。另外,许多人在生活和工作当中遇到问题的深层原因,也有可能源于感性素质的不足。而感性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
理性素质比感性素质重要,似乎已成定论。但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海宏却一直致力于用艺术教育的手段,尤其是音乐教育,来提高人们的感性素质。他认为,良好的个人感性素质是获得幸福人生的条件,民族的感性素质是创造现代文明的保证。而没有丰富感性体验的人生是相对枯燥的,没有艺术的人生是相对不完整的,不能享受音乐的人生也是相对遗憾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感性素质?感性素质的衡量标准是什么?艺术特别是音乐在提升人的感性素质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感性素质的提升对人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乃至未来社会发展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感性素质左右幸福体验甚至影响物质文明进程
辽宁日报:周教授,您好!现在提及感性素质,很多人还是感到比较陌生的,您能详细介绍一下究竟什么是感性素质吗?
周海宏:感性素质是由感性能力、感性需求、习惯及知识这四个方面构成,其中感性能力和感性需求这两点最为重要,是感性素质的核心内容,也是衡量感性素质的重要标准。一个感性素质高的人,首先是感性能力强,有感觉,不麻木;其次是感性要求高,追求美好的感觉,不能容忍恶劣的感觉。当然,个人的行为习惯及知识构成也是构成感性素质的重要部分和周边支撑。
辽宁日报:经过您的介绍,这让我们对感性素质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性认识,但仍感觉有些抽象,您能否进一步给我们介绍一下感性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体现呢?
周海宏:感性素质无论对个人还是整个社会发展来讲都十分重要。
从个人角度讲,良好的感性体验是幸福人生的具体体现,个人感性素质是获得幸福人生的条件,没有感性素质就没有体验生活美好的能力。
我不知道大家见没见到过这样的人:他有很好的工作,很高的工资,有车,有房,有地位,有名声,总之,生活中该有的东西他都有了。但你再看他的生活,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下了班回家一待。你让他听音乐,他不懂;看**,他觉得都是瞎编的;让他旅游,他嫌累得慌;找人聊聊天,又嫌烦……生活中该有的他都有了,你说他幸福吗?他不幸福,他没有幸福感,为什么?因为没感觉,他已经麻木了。所以说,一个完善的人,要想获得一生的幸福,不仅要拥有获得幸福条件的素质,还要拥有体验幸福感受的素质。
从社会群体角度讲,没有感性素质的民族,就没有创造良好感性环境的能力,也就没有创造高水平物质文明的能力。
比如,我们的现代建筑多是毫无艺术美感和特色的建筑;所以,我们很难创新技术而多半为别人“贴牌生产”;于是,我们这些年再没有世界级的文学家和诗人出现;于是,我们和自然越来越表现得十分不和谐。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仅在于经济与科技方面,更在于我们的国民对环境的感性质量缺少要求!
由于人们缺少感性素质,对良好的感性环境没有要求,因而造成了环境脏、乱、差。尽管国家每年花很大的力量来进行卫生、环境检查,但仅靠检查是不能拥有文明环境的,文明环境的实现还需要国民感性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提升感性素质欣赏音乐是最便捷途径 人的生活轨道了。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感性素质呢?
周海宏:感性素质的提升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艺术在人类社会中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它能改善人类的感性环境,使人享受生活的美,培养人的感性素质,使人产生对良好感性环境的要求,进而推动人类社会感性文明的发展。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国民感性素质与感性智慧。
辽宁日报:艺术的体现形式丰富多彩,究竟何种艺术更有助于感性素质的提升呢?
周海宏:事实上,所有的艺术培训都可以提升人的感性素质,不过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则更便于提升人的感性素质。在人类所有的享受当中,音乐这种享受是最不需要专门时间的。旅游需要时间,打牌需要时间,吃饭需要时间,锻炼身体需要时间。音乐不需要专门的时间:你跑步走路的时候,洗碗擦地的时候,买菜做饭的时候都可以听,音乐能做到随时随地的欣赏。
更重要的是音乐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作用。比如音乐能调整人的行为。大家听没听说过,在欧洲某个大城市的地下通道,还有过街天桥这些地方放上音乐,这些场所的犯罪率就直线下降了。这时音乐比警察都管用,这是有心理学道理的,优美音乐伴奏干扰了犯罪所必要的情绪的张力。人干什么都是要情绪支撑的。音乐通过改变人的情绪,进而改变人的行为。
此外,音乐还是非常好的精神减压的办法。在音乐领域,有一专业叫音乐治疗,在这个专业中有一个原则叫“同步性原则”,就是给你的音乐与你当前的心理状态要一致。
辽宁日报:如果我们想通过音乐来提升一下自己的感性素质,应该选择通俗歌曲、古典音乐还是高雅音乐?
周海宏:不同的音乐满足人不同的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丰富多彩的音乐。无论流行音乐(也称通俗音乐)还是古典音乐大家都应该听听,但注意不要只欣赏时下流行的某一些通俗音乐。若想提升自身的感性素质仅有通俗音乐是不够的,还应该多听一些古典音乐、高雅音乐等,在这里我们把这些音乐统称为严肃音乐。
流行音乐就像“软饮料”,软饮料无论何时、何人饮用都感觉甜甜腻腻,但却难以持久。而严肃音乐更像品种繁多的“美酒”,初品辛辣甘苦,再品感觉尚可,越品越有味道,从浓香扑鼻、沁人心脾,直至渐入佳境。最重要的是严肃音乐的世界丰富多彩,你的每一种心情都有无数对应的作品在等待着你,它超越了简单的感官愉悦,触发人心灵深处的感动和全身心的震撼。 听懂严肃音乐并不难遵从人的本能反应就行
辽宁日报: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严肃音乐实在太难懂了,您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让大家能听懂严肃音乐,至少能听得下去?
周海宏:和流行音乐相比,严肃音乐似乎很难听懂。事实上,严肃音乐并非人们所想的那么难懂。之所以形成全国人民认为严肃音乐普遍难懂的现象,主要是人们普遍对欣赏严肃音乐存在误区:认为欣赏严肃音乐就要用文学化、美术化的方式去理解,担心自己不能“正确地理解”音乐,对音乐的理解是“错误的”、“肤浅的”,再加上人为笼罩在严肃音乐之上的神秘色彩,则将许多人推出了音乐艺术的大门之外。
另外,由于音乐既没有空间造型性,不能传达视觉形象,也不像语言,不是声音符号,所以音乐不能表现明确的概念性和逻辑性的内容。正是因为音乐的这一本质,造成了大多数听众听不懂音乐,说不出音乐表现的是什么了。所以听不懂,并非听众的音乐欣赏水平差、没有音乐细胞、缺乏音乐修养,而是音乐本身就不能直接传达视觉性和语义性的内容。
其实,欣赏严肃音乐可以很简单,那就是无需听‘懂’,我们只要闭上眼睛,打开耳朵,享受音乐之美就行了。音乐的欣赏当中不一定非要听出明确的概念或视觉性的内容,更没有必要非要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方式来解说音乐。
辽宁日报:对普通人来说,严肃音乐就是不需要懂,不可以听懂的吗?
周海宏:当然不是。严肃音乐不但可以听懂,而且不难听懂,大家只要理解一下联觉的理论就可以了。什么是“联觉”呢?大家对这个词可能比较生。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这里有两块糖,一块巧克力,一块薄荷糖,还有两个声音,一个是中音,一个是高音。你感觉这两个声音哪个像巧克力,哪个像薄荷糖?大多数人的感觉是中音像巧克力,高音像薄荷糖。此时一种听觉的感受和一种味觉的感受产生了联系,这就是“联觉”。
联觉是本能的反应,是人与生俱来的感觉。正是因为在人们心理活动当中存在着 “联觉”这样一种反应机制,才使得音乐这样一门纯粹声音的艺术得以表现思想、哲理、情感、情绪、形象、场景、故事等等这些听觉之外的内容。音乐就是靠联觉来表现各种各样的东西的。实际上作曲家就是靠这种感觉来选择和组织声音来表现他想表现的东西,而我们听众也是在同样一种心理规则的作用下,在音乐旋律中感受到作曲家的意图。因此,让我们调动自己的联觉去真正地 “听懂”音乐,特别是严肃音乐,培养自己的感性素质,体验到人生幸福,知道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
我觉得歌手在唱歌的时候投入感情是需要多个方面的配合的。
因为歌曲的演绎是需要很多方面表现 :首先是声音。好的嗓音一下子可以引人入胜。通过把优美的嗓音唱出来才可以达到优美歌曲的完美效果。有些人嗓音天生就比较好听。这是需要天赋的。当然也不乏后天的努力。
其次是个人的情感。不论谁去唱歌,都是需要有自己情感的。不能自己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我们要自己去有句话说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发声练到气息贯通、炉火纯青的地步,演唱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倾入情感,演绎的歌曲给别人的感染力才会更强。
然后是个人的感受。这里我想说的是,音乐的每个人感受都是是与生俱来的,流行歌有流行歌的感受,民谣需要民谣的感受,歌手的感受不同,在自己演唱歌曲的处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处理得很平淡,有些人处理得非常好。处理的技巧有很多,比如换气、一个重音、长拖音或者一个骤然的收尾……这些就只能自己去体会了。
最后是节音准和节奏感。有些人天生就可以唱出非常精准的调调,有些人就是没有音乐细胞。即使再学多少遍,也依然学不会,不得不承认,是需要天赋的。
你们觉得歌手唱歌时还需要哪些技巧来投入感情?欢迎大家来评论和补充。
唱好流行歌曲的实用技巧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因为其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而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有大众音乐之称。那么怎么才能唱好流行歌曲呢下面我为你总结几点,希望你能喜欢!
一、流行歌曲具备的几点共性:
1、下巴很松,演唱时不论声音高低,声带都在积极的活动,但喉咙绝不逼紧,没有放松就没有自然可言。
2、不论歌声如何高低强弱,都是由气息控制的,有许多老师把“有气” 和“没气”作为评定歌手方法好坏的标准。
3、不论声音高低,强弱、明暗变幻,声音都应充分展现出来,声乐中叫“靠前”。4、歌手都有自己的音质,音质还是形成歌手演唱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音质大多用收缩声带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唱好流行歌曲必须先做到以下几点:
1、放松下巴关节,以排除喉咙逼紧的干扰,这一点做不好,唱歌就不完善。
2、一定要有一股流动的气息托住你的'声音,这种气息是感情表达和一切技巧的支柱。
3、声带一定要有发“混声”的技能,这是一种既不是真声,也不是假声的独立声音。有些人天生就有,有些人却不会,这是唱好流行歌曲也是一切演唱艺术的核心。混声技能包括半真声和半假声两种,前者是唱劲歌的主体,后者是唱抒情歌的主体。美声唱法有两种模式:以真声和边缘振动的声带为主体的唱法和以局部振动 声带为主体的唱法:而流行唱法正巧也有这两种唱法。真声和假声是人的生理机能根本无法使之统一起来的,只有混声才具有这种性能。因此,从生理机能立场讲, 二者除了“共鸣”要求不同外,并无本质的矛盾。
三:常见的盲区
1、用气不当:唱者担心气不够,于是拼命吸气,甚至连肩膀也耸起来,但唱起歌来非但没气,反而把喉咙也“憋”住了。
2、追求自我满足:歌唱者总是希望自己的歌声满足自己的耳朵,而最能满足自己耳朵的声音是包在嘴里的声音。
3、盲目摹仿:歌迷崇拜歌星是自然的,但把心目中的偶像的歌声为摹仿的楷模,而不管自己的声音类型和追求的模式是否“对号”则就有问题了。即使是摹仿别人 再像,失去个人特色与个性的可能就更多,这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本钱”丢了。
4、心理上干扰:有些唱歌者盲目自大,自我感觉良好,总把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 点,反而另一些人,太不相信自己,一上台就紧张,唱乱了套。
5、生理上的干扰:不论任何演唱形式,任何唱法,有一个生理原则始终是一致的,这就是“喉咙松”“声带紧”。许多情况是要么一起紧,要么一起松。
6、习惯上的干扰:没有经验的歌唱者,每当唱抒情歌时,总是不自觉地把声带松掉,唱劲歌时则拼命“压”声带,唱暗音色时把声音包起来。唱亮音时把喉咙逼紧,唱气息 时就漏气,没声了。所以唱好流行歌没有一定的方法是不行的,所谓方法:就是为了用来建立新的科学的歌唱习惯,学一点简单的歌唱器官的生理、物理知识,对唱好流行歌曲同样是有益的。
;
一、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因为这是最不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我在唱歌之前,练美声两年,给我的感悟很深,气息基础对我的帮助很大。一般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发声很平,就用平常说话的位置(嗓子)发音,我们叫它声音发“白”,没有色彩、没有过滤。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声练声的方法。
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到脑后,到口腔后根,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靠后的。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你大口咬一口苹果,露出上牙齿,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发出“嗯”的声音,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这就是美声发声的一个共鸣点。接下来把气息下沉,小腹膨胀,稍在小腹用力一顶,在刚才的位置发声,男声喉结压下,女声多注重声音在脑后靠上的位置,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经常靠墙练习有助于发声,因为靠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先从“米~妈”的练习开始,逐步升高,有助于练习高音气息;再从高往低练习,这样反复,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感觉的。美声讲究“通透”,经常想象自己的声音是竖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还讲究的是“共鸣”,声音通过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鸣后,会很圆润、饱满。要体会共鸣,你可以这样做:闭上嘴巴,发出“嗯”的音,稍带点深情的感觉,“嗯”的长一点,会感觉头和胸前在震动,如果气息好,这种共鸣会给你的声音添色不少。仔细听听一些高大的美国人讲话,就会知道什么叫胸腔共鸣了(外国人的胸腔结构更容易产生共鸣)。
另外我还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长、不换气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后面红耳赤、只喘粗气。肺活量要经常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还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弥补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现象。首先就要练气息,好的发声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声音通过嗓门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这一句时,气息不稳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来,一下就把本来肺活量不足的气放跑了,如果后面有不换气的长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气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时话筒也不会出现一些扑声。所以我建议大家练声的时候嘴前放一盏蜡烛,尽量练声时保持蜡烛不摇晃吧!这样你的气就会保持在你的体内长一些时间。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气坚持得久还是憋住不出气保持得久呢?当然这还需要歌手要放松,不要紧张,一紧张,心脏跳动加快,你的气息就更稳不住了
这里我只能讲这么多,这些是要靠感悟的。不过我要提醒的是,练声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础,千万不要用练声的方法直白的演绎流行歌,那样就过于做作,就会像阎维文唱“一无所有”。
关于流行歌曲的用嗓,我的观点是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尝不可,但这些都是美声中绝对禁止的,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因为我们不是为了唱美声而练美声,我们是为了唱好通俗才练美声,就像武术要练马步一样,你见过打架的时候蹲着马步打的吗?
有朋友说这样的表述很难理解,要我说说流行歌手里谁的气息很通透,就照着感觉去学更容易领悟,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个人认为,女歌手你们就多听一下“张惠妹”的吧,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气息;男歌手就多揣摩一下“满文军”的吧,他可是真正靠气息在唱歌的,另外,张学友的气息很好,但对于教学,满文军更适合
二、高音
这是朋友们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用他们的话,因为高音“够拽”,呵呵!再次补充一下,好的演唱要综合很多方面,不能说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确实,很好的高音能给歌曲的高潮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劝朋友们不要只知道高音的价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实饱满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
唱高音的时候,气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为根基的,京腔讲究“丹田气”也是指的这种发声位置。
找找感觉1:如果你是一个女孩,鞋子上突然有一只老鼠,你会怎样?估计会“啊~”的一声长鸣,并且还有“假声”的发声位置。等你平静之后,你在“啊~”一下看,大多数再也“啊”不上去了。为何?因为你收到惊吓的的那一刻,你的小腹在紧张,(想想被惊吓的感觉,是不是全身肌肉绷紧?)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根基,加上一股强大的气流(可以理解成唱歌的气息),直冲嗓子眼,声音不高才怪。所以,你可以把飙高音的感觉理解成“紧张”、“振作”,记住,一切以小腹为根基,要唱高音不是抬起头往上扯的,是感觉重心向下的一种反弹力。
找找感觉2:见过橡皮水管吗?要水管里的水飙向更远怎么办?掐紧水管前端,缝隙一小,压力增大,水就冲得更远。其实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有些歌手演唱高音时唱出很大的声音,我们说那是用力气和肺活量在唱,而不是在用气息和技巧在唱。想象水龙头理论,应该可以悟出些道理。
找找感觉3:地上有一块很大的石头,把它搬起来吧。你一弯腰,嘴里数数:“一、二、三、走……”,我想这个“走”字你一定用了气息。我不多说了,感觉一下吧,身边有些什么重的……呵呵!这只是一些我创立的让你感觉气息的方法,不正规,但很有效。
还要告诉大家一点,表现高音的能力与你本身嗓子条件有关,如果嗓子天生高亢是很大的优势,比如“孙楠”就是典型的高嗓子,高音演绎不会那么费力。嗓音条件不好的歌手就要靠大量的气息和方法了,但不管是嗓音条件好或不好,声音都是通过气息唱出来的,就像香烟要通过过滤嘴一样,声音过滤一下会更美。
另外我还告诉大家一种心理方法,高音时想象你是在面对广阔的大海高歌,望不到边的海天一色,这样的风光不值得你大声呐喊吗?
三、锻炼肺活量的方法
造成肺活量检测数值连年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没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锻炼肺活量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就简单介绍三种。
方法一 经常性的做一些扩胸、振臂等徒手操练习。
方法二 耐久跑练习,注意要坚持经常、跑和呼吸配合、距离适当、强度不宜大。
方法三 练习潜水或游泳,在水中不但手臂要不停的划水,还要克服水的阻力呼吸,是锻炼提高肺活量的好方法。
锻炼提高肺活量的方法还有:踢足球、打篮球、折返跑等等很多。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择那一种方法,都要持之以恒经常练习才能有效。
以上这些锻炼的机制是:增加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的弹性,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提高和改善肺呼吸的效率和机能,从而达到提高肺活量检测数值的目的。
通俗唱法的发声特点
在介绍了声乐演唱艺术的共通发声规律之后,我们再谈谈通俗唱法的发声特点。对此,应有如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持通俗唱法者,应了解和熟悉科学发声方法的共通规律,努力改变自发式的用嗓习惯,将自己习惯的用嗓方式纳入科学发声的轨道。其二,从共通的科学发声规律中,努力寻找到通俗唱法声音个性的依据。也就是说,每演唱一首歌曲时,从发音、共鸣部位到气息的流动等诸方面,为通俗歌曲的演唱寻找到合理性。改变纯模仿或盲目用嗓的习惯,从感性的用嗓方式转变为理性的用嗓方式。其三,通俗唱法,无论其科学与否,作为一种用嗓流派早已形成,并为最广大的业余声乐爱好者所接受。由于它的普及性、通俗性以及独特的演唱个性,亦在各类大赛及专业声乐领域里占有一席地位。因而,不可否认,这种演唱方法必有它的独到之处,我们声乐界应予以关注。下面仅谈几点个人对通俗唱法发声特点的看法。
1呼吸是根本
“气为声之本”,“呼吸是歌唱的动力”。作为声乐演唱艺术之一的通俗唱法,同样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呼吸在通俗唱法中的运用,当它与歌曲情感、歌曲风格相结合时,更有其独特性。
[呼吸的表演性]
不同的歌曲内容,蕴含着不同的情感。通俗唱法十分注重歌曲情感的强化与外化,而呼吸运用乃是关键。比如在表达十分悲痛伤感、深沉内涵的情感时,呼吸用得很强,声带有意不全闭合,造成一种似漏气的沙哑声,并将这种带沙哑而深沉的声音色彩,夸张、外化、让观众(听众)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情感。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中这一句:440610123222 其中“嘴”、“咽”二字,就可以用带点沙哑的声音去唱,以表现主人公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以此来加强声音的感染力。又如抒情性较强,表达一种对美好情感的追寻与回忆时,呼吸要用得柔和均匀,与声带形成最佳配合,这种声音色彩柔美圆润,对呼吸的控制与运用,体现了声乐上的技巧。如《弯弯的月亮》、《涛声依旧》及《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等曲目的演唱,皆可用此法。另外,在表达激烈粗犷的情感时,呼吸深度与力度必须加强,在腰围横膈膜处形成强有力拉紧状态,声音才会有爆发力,发出几乎类似呼喊的声音色彩。如**《红高粱》中两段插曲:《妹妹你大胆往前走》、《好酒歌》等,这两首歌中旋律已退居次要的了,而情感的体现已近乎自然状态,也就是前面谈到的第二种体力劳动时心情紧张、情绪兴奋之极的呼吸状态。至于欢快轻松的情感,则要求气息的流动要轻便流畅,不可过于深沉,亦不需要更强的力度,如《轻轻地告诉你》、《茶山情歌》等。
[关于“气声唱法”]
通俗唱法中呼吸运用的另一特点是“气声唱法”的运用,这不仅丰富了通俗唱法的表现力,也为声乐艺术增加了新的表现手段。
“气声唱法”是一种气与声不按发声规律而组合的样式。正常的发声规律,要求气息振动声带时,两片声带要闭合而发声,这种声音比较结实响亮,而“气声唱法”则是有意不让声带完全闭合,让气流通过未完全振动的声带时发出。在这种声音中,因带有明显的气流声,而使声音色彩略显暗淡、虚婉,甚至带有一些哑声。这种声音更显自然亲切,具有特殊的感染力。李谷一在“气声唱法”的运用上有突出的成绩,她演唱的《乡恋》(电视片《三峡传说》插曲)及**《小花》中的插曲《绒花》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发声器官的运动状态
[声带]
在通俗唱法中,声带的主要功能是发音,即在气流振动两片声带时,闭合而发声。但,为了表达歌曲的某种特殊情感,或表现歌曲的某些特殊风格韵味,当气流振动声带时,两片声带可以闭合一部分,而让另一部分不闭合,产生漏气的现象。此时声带的功能,就不仅仅是发音,而同时具有表达情感或表现风格韵味的功能了。如前节“气声唱法”中所述。
[喉咽与软腭]
在歌唱各共鸣腔体中、喉咽腔是主导共鸣腔。在通俗唱法的发声中,喉咽腔更显示了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喉咽腔部位的声音自然质朴,有很强的可塑性,而通俗唱法的声音运用,更注重的也是自然或半自然的声音特色。也就是说,通俗唱法中喉咽腔比女声要开得大一些。情感深沉内含一些的歌曲比情感欢快跳跃的歌曲也要开得大一些。前者如《好人一生平安》、《掌声响起》;后者如《轻轻地告诉你》、《采槟榔等》。此外,歌曲的演唱风格不同,音乐体裁不同,喉咽腔的开合状态也有不同。
软腭的状态与喉咽的开合有着紧密的关系,只有在喉咽腔打开的情况下,才能要求软腭的状态。通俗唱法并不需有意抬高软腭去制造高位置共振,但凡学习过声乐的,都会灵活巧妙地运用软腭来显示声音修养,保护声带及咽喉,同时还可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软腭的灵活运用有如下几种情况:在强音演唱时,软腭可随喉咙的打开而自然抬起;在唱高音时,软腭亦可适当抬起。这样可分解一部分强气流对声带与喉部的冲击,扩大了共振范围减少喉部所承受的压力。但共鸣焦点不可全部放在抬起了的软腭处。这是因为软腭抬起后,高位置的共鸣色彩与咽喉部的色彩是有差异的,如果完全用高位置来演唱,必将失去通俗唱法的声音特征。因此,即使软腭抬起了,也只能巧妙地借用,而仍然要保留喉咽腔主导共鸣的地位。比如《千万次地问》(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主题曲),高音到BB2,这对于以真声用嗓为主的通俗唱法来说是颇有难度的,但若稍用上一点高位置共鸣,再加上气息的有机配合,高音便会完成得好一些。刘欢的演唱便达到了最佳效果,既保持了通俗唱法的风格,又显示了高音的色彩与情绪,展示了他运用发声方法的深厚功底,及对通俗唱法高难度技巧的把握。软腭的灵活运用,还体现在抒情性较强的通俗歌曲中。抒情歌曲注重声音的柔和圆润,松弛流畅,无须喉部用力拉紧,而要松开,形成一个空洞状。此时,若把软腭抬起,把声音控制在软腭及咽部,让气息均匀地流动,声音必然会出现抒情的色彩。这当然还要视歌词内容及音乐风格而加以区别。爱情歌曲更多一些柔美圆润。歌颂祖国及怀念故乡一类的歌曲,更多一些深沉敬仰,那么便可对软腭的状态作一些微调,以显示声音色彩上的差别。
3语言的特征
通俗歌曲中的语言,以质朴为本。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许多歌曲直接反映社会生活中不同层面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多以平白如话、直抒情怀的方式出现,一般不过多地修饰雕琢。近来,散文式甚至完全口语化的歌词也有出现,使得通俗歌曲的演唱艺术也增添了新的样式。但是,绝大部分歌词仍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文学性。
吐字清晰是通俗唱法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中国的通俗歌曲中,普通话为通俗唱法中的主流,这包括大陆创作的歌曲,一部分港台歌曲以及用普通话演唱的粤语原创歌曲。演唱大陆创作的歌曲时,语音大多比较规范,讲究“出字、归韵、收声”的咬字吐字过程,字字清晰、质朴无华。粤语歌曲的演唱,则应有浓烈的南国风格,但语言不通亦难为内地观众所接受,于是有人将粤语译成普通话演唱,但由于语系不同,字音规律差别甚大,因而仍然难于达到粤语演唱的效果。
可见,语言之于通俗唱法的重要性。吐字清晰,归韵收声准确乃是通俗唱法的重要特征。也有一些曾经学习过美声唱法的歌手,往往不注意咬字的力度,或不习惯把字头(声母)重咬,而过多注意追求声音的效果,因而在转唱通俗歌曲时,便觉风格不浓、韵味不足,乃至大大削弱了歌曲的感染力。
通俗歌曲的歌词,一般都比较生活化、口语化,即使是带有诗情画意,意蕴较深的歌曲,也都从歌曲的总体氛围上来刻画、追求,而歌词本身也多尽量做到口语化、生活化,因而要注意歌词的语言性。许多优秀的通俗歌曲表达意境与氛围十分浓郁,然其歌词仍十分通俗易懂,不刻意雕琢。如《弯弯的月亮》歌词:“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又如《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现又回到你面前……”这两首歌的歌词,公认是文学品位颇高的上乘之作。它们可以说是诗化了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达方式。通俗歌曲中这类有一定艺术功力的歌词不少。另外,也有一些歌词是大实话、大白话,甚至不讲究格律韵脚,如果没有音乐的帮衬,那简直就是在说话了。当然,由于通俗歌曲创作的无规定性,群众自我参与意识极强,所以,各种创作现象体现了极大的包容性。但是,通俗歌曲的创作还是应当追求一种品位与档次,以提高创作质量,为广大群众贡献更多更好的好作品。
基于通俗歌曲歌词的口语化与生活化的特点,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上,就应当把歌词的语言特点表现出来。比如歌词的逻辑重音、感情重音,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与停顿,语气的鲜明与准确以及连贯性与整体性等,都要通过对语言特征的把握来予以表现
所谓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即不单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有对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较深层的感悟能力。21世纪的到来,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又走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大学的教育机制也逐渐打破传统,走向改革创新的道路。如何加强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教育,成为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加强音乐素养教育的意义
音乐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美化情操,可以促使人健康向上。在大学中,适当地开设音乐课程,引入良好健康音乐,无疑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因为音乐有益于开发智力和培养高尚的人格,一些发达国家,对音乐教育都十分重视,将音乐作为必修课程。美国《音乐教育全国教育大纲》“1990年的目标”规定:(1)所有学生都应接触到音乐课;(2)中学应要求至少修一个卡内基学分的人文艺术学科方能毕业;(3)大学应要求修一个学分的人文艺术学生方能入学。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同时也是最早的,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孔子培养弟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里,“乐”置于第二位。在他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是谓理天地阴阳之秩序,“乐”即取得和谐,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进一步深化了音乐对人思想的净化作用,他说:“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他认为,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教育以外,还承担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和善的人。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相对还比较落后,反映了我国现在国民的整体素质还未达到一个理想的程度,我们应当充分地重视大学音乐教育,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制约因素
(一)教育机制改革的滞后
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发展,教育机制也逐步完善成熟,由传统的教育模式一步步地转向更加合理的,符合新型人才培养的现代化教育,这在高校教育机制中体现得最明显。不过,由于长期以来保守教育机制的深刻影响,我国的教育体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弊端,在大学教育当中,教育意识还不够开放,普遍存在着过死、滞后的现象,根深蒂固的高考机制和传统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的开放度,同时也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对大学音乐课堂的忽视
在我国,对大学生的音乐教育是个较薄弱的环节,音乐课堂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除了有音乐专业的院校设有专业的音乐课堂和教学设备,多数普通高校只开设了音乐选修课,课程较少,上课的质量也不高,使许多大学生在主观或客观上无意识地放弃了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的音乐熏陶和培养少得可怜。从学生群体中的抽样调查反映:9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选修课堂所学的音乐知识太少,老师并不重视教学,通常以播放影碟敷衍课堂授课;从教师群体中的抽样调查表明:60%以上的教师反馈的信息是学生本身不重视选修课,学校也不重视音乐教育,开设音乐课的阴碍和困难重重。大部份普通高校没有将音乐纳入必修教学计划,教师要想在音乐教学上有质的突破还存在着许多障碍,第二课堂的开设也存在许许多多的现实困难。据统计,在我国,80%以上的普通高校音乐只作为选修课,音乐教育程度浅,授课条件也十分有限,有许多高校至今为止都没有一台象样的钢琴,导致音乐课堂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因此,我国现阶段的音乐教育很难有突破性的提高。从中学毕业会考到高考再到大学,音乐课潜规则被取消,人为地打消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体现了我国文化教育质量的落后。
(三)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涌进,西方文化思想也日益强大地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在中国,1986年和1998年都有人经常向我表示关心的问题是,西方音乐流行的层面和在古典的层面上都日益占支配地位,以至中国的传统音乐面临着不受重视乃至灭亡的危险。”每一种文化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在学习并保留自已的传统音乐和包容外族文化的音乐之间,达到一种健康的平衡。现阶段我国的音乐领域中,西方文化色彩浓厚的通俗乐、摇滚乐的冲击波一浪高过一浪,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对通俗乐的追随在大学生当中也是十分地狂热,而部份通俗乐的内容并不健康,某些歌曲歌词的内容低俗偏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心。在涉世不深,身心发展处在半朦胧阶段的孩子身上,颓废、自由色彩浓厚的音乐,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过多地接触低俗音乐,在音乐的学习和发展方向上容易迷失方向,心态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可能会形成偏激、浮躁的性格,严重的甚至会误入歧途。
(一)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
在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擅于拓展教学空间,寓教于平时的学习、生活、娱乐和活动中,不可放弃每一个契机和教学天空。教师要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和第二课堂多创造课堂教学授课的机会,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增强和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能力,在活动中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引导,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喜好和需求,纠正不良的喜好和错误的理解,打开音乐教学更广阔的前景和天空。
(三)改善教学方法
音乐教师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也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给音乐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在教学过程中,生动、立体地加强了情境、情趣、情感的导入:活泼的画面、节奏鲜明富于动感的伴奏、详细悦目的解说及配合练习的实践题目。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南国农教授在《电子教育学》一书中,用实验研究法对学习、注意力、记忆力几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研究表明:人们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视觉和听觉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最大。而使用视觉媒体,注意力的比率为817%;使用听觉媒体的注意力为546%;前者比后者高得多。可见运用视听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知识的巩固、对智能发展的各个环节(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音乐新课程的改革是促进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兴趣的良好手段。由此可知,在音乐课程的改进中,音乐教师要主动地创设情境,发展情趣,培养情感。从而使音乐课堂生动活泼,富于情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加强音乐理论教学
理论是钥匙,是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规律。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就需要把握它的规律。学习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音乐理论就是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现在大学音乐授课中,普遍忽视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原因是理论授课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音乐教师认为这样可能会挫消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我个人认为,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老师有没有将这一内容能够生动,有趣地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理论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掌握好理论知识,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事物。对事物的认知要从本质上理解学习,从而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要重视并要求学生学习好音乐理论知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让学生更深意义地理解并学习音乐,这一神圣的职责义不容辞。如果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只限于在日常生活中唱唱歌、跳跳舞,拔动拔动音符,这是不够的。要从理论的基础上去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无穷魅力。
(四)提倡高雅音乐的学习与欣赏
良好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能启发人们产生美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好的音乐作品不仅有鲜明美好的音乐艺术形象,而且有悦耳动听的音响,充满生活的气息,表现出朝气蓬勃的乐观情绪,可以振奋人的精神,发扬新的社会风尚。古时,把音乐分为正音和邪(*)音,正音可以移风易俗,净化人的心灵,邪音没有节制,会乱人心志。荀子是我国古代战国末期的思想家,他指出:“凡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治生焉。”因此,有“正声”效应的音乐对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团结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流行乐即是“邪音”。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思想还未完全成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外界的刺激较易干扰他们的行为,所以,我们应尽量让他们接触一些平静,广阔,有一定高雅情趣的音乐。使学生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个人修养也得到了提高。
(五)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
由于现在普通高校对音乐教学的忽视,许多在职的音乐老师也因此而不重视自已的位置,从而松懈音乐教育。许多大学的音乐教师对音乐课敷衍了事,一堂课下来,无非是让学生唱几首歌,学几个动作,或者让他们自已欣赏几部音乐作品,图个简单轻松。这样一来,音乐教学在学生心目中也变得无所谓,觉得学不学音乐知识并不重要。这将使音乐教育走上一个误区,严重影响到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另外,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在音乐课堂中,教师的良好心态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自身素质高,在教学中有良好的心态,优美的教学风范将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活生生的范本直接进入学生的视野,美化他们的心灵。把握良好的教学心态:沉稳恬静的心灵,充分的爱心,宽阔的视野,优雅的举止,甜美的笑容,还有动听的嗓音。这一切,将会直接触动学生的心扉,培养他们高雅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本身要严格要求自已,学会创造生活中的美,音乐中的美,提高音乐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引导学生的发展,培养其良好的音乐素质和人格情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