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外什么也看不见,就好像全世界的黑暗都在等着他似的,由黑暗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身后跟着那不声不响的骆驼。”
赏析:从“由黑暗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中可以看出他在走,在挣扎,在对黑暗的进行反抗;但是由于意志是盲目的,所有挣扎注定是没有结果,最终还是回归于“无”,也就是“再走入黑暗中”。
2、“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赏析:一方面可以从音律节奏上赏析,另一方面它将没有情感的雨跟世界联系起来,突出了社会的黑暗和祥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3、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 自己的嚼谷。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赏析:车夫的坎坷和悲惨生活,深刻的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4、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 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象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他确乎有点象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祥子的坚定性格与锲而不舍的精神。
5、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赏析:写出祥子的希望与开心,最后一句是过渡句,这一段为下文祥子的车被抢做铺垫。
: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最初于1936年发表在杂志《宇宙风》。
《骆驼祥子》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四外什么也看不见,就好像全世界的黑暗都在等着他似的,由黑暗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身后跟着那不声不响的骆驼。”
赏析:从“由黑暗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中可以看出他在走,在挣扎,在对黑暗的进行反抗;但是由于意志是盲目的,所有挣扎注定是没有结果,最终还是回归于“无”,也就是“再走入黑暗中”。
“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埋在被子里,不敢再起来”
赏析:此句借助风声的衬托,描写了祥子害怕担心也揭示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更体现了人是随环境变换而改变的动物,可谓是最不堪一击的人性的丑恶在此暴露无遗
“那些灰冷的冰,微动的树影,惨白的高塔,都寂寞的似乎要忽然的狂喊一声,或狂走起来就是脚下这座大白石桥,也显着异常的空寂,特别的白净,连灯光都有点凄凉他不愿意再走,不愿意再看,更不愿意陪着她,他真想一下子跳下去,头朝下,砸破了冰,沉下去,像个死鱼似的冻在冰里”
赏析:通过景物描写,突出祥子的心理状态,想摆脱虎妞的纠缠,想逃避又逃不了,看到平日里喜欢的景色都变得异常的凄凉,烘托了祥子悲苦无奈的心理
外面的黑暗渐渐习惯了,心中似乎停止了活动,他的眼不由的闭上了不知道是往前走呢,还是已经站住了,心中只觉得一浪一浪的波动,似一片波动的黑海,黑暗与心接成一气,都渺茫,都起落,都恍惚忽然心中一动,象想起一些什么,又似乎是听见了一些声响,说不清;
赏析:此句正面描写了祥子对现在生活的无助、无望、无奈,想做一些事情却无从做起,从而体现了生活境遇的凄楚。
地上的热气跟凉风搀合起来,夹杂着腥 臊的干土,似凉又热南边的半个天响晴白 日,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仿佛有什么 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慌失措。
赏析:通过环境描写表达祥子的境遇,表现出他的纠结,无所适从。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歌剧版《骆驼祥子》是国家大剧院第五部原创中国歌剧,创作过程历时三年,是国家大剧院联手作曲家郭文景、编剧徐瑛、新锐导演易立明,集成创作打造的一部充满地域风韵的老北京经典题材作品。
下面是《骆驼祥子》第九章中关于祥子的心理描写及其赏析:
“他不愿意再走,不愿意再看,更不愿意陪着她,他真想一下子跳下去,头朝下,砸破了冰,沉下去,像个死鱼似的冻在冰里。”
这段心理描写,突出祥子矛盾痛苦的心理状态。祥子想摆脱虎妞的纠缠,想逃避现实却又无法逃避悲苦心情。
作者老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祥子的痛苦挣扎,不想见到虎妞,不想面对现实的心理。作者将祥子的心理细化:“真想一下子跳下去,头朝下,砸破了冰,沉下去”。这种自虐似的逃避快感,更加烘托出人物的命运悲惨,更加诅咒了黑暗社会对劳动人民的虐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