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表达了王维怎样的思想感情

《杂诗》表达了王维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首诗通过设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以及自己坚持操守的高洁品行,含蓄而蕴藉地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以时序的递进、物候的变化,加深主人公的情感。“已见寒梅发”一句是对上一首询问寒梅著花的呼应。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因为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践约,此时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发已由希望之光变为幻灭之色。不仅如此。便是这象征青春、爱情的春天,欣欣向荣的春天,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梅花开了,早春已过。百鸟叫了,仲春也已飞逝。现在是莺飞草长的暮春了。随着节序的推移,女主人公的心绪也由百无聊赖到终日惆怅,以至看花落泪、见月伤心了。以前,她觉得,时间过去一天,距离自己美好愿望的实现就近一日。现在完全是逆反心理:时间愈是过得快,幻灭就愈彻底,犹如滔滔日下的江河,无可如何。此时,鸟鸣,春草都变作主人公情感的对立物。诗人说女主人公是以一颗充满忧愁的心“视春草”,她看到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众所周知,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诗人,但遍览新鲜出炉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王维仅有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入选。王维也凭这首诗,开创了边塞诗的豪迈先河,尤其这首诗还彰显了他“诗中有画”的特点,本文以《使至塞上》为例,欣赏王维笔下绝妙的边塞风光,感受他画面美的诗歌特点。《使至塞上》是王维在开元二十五年出使边塞,慰问边关时所作。这是诗人第一次远离中原,深入边塞,领略与中原迥然不同的奇异边塞风光,对诗人来说,不仅是一次视觉盛筵,也给他心理上极大冲击,为此也开创了边塞诗的豪迈雄风,尽显盛唐风范。“单车欲_边,属国过居延”一句,平铺直叙,好像只是交代了远去边塞的目的地,但叙事中的粗笔勾勒,却让我们看到了漫漫边塞路上,诗人驾着一辆马车前行,恍惚间,似已到了居延城。直白朴素的语言,勾画出诗人在大漠中孤独前行的情景,就如一幅单调而又韵味十足的简笔画。自然是美丽的源泉,也是艺术的范本。颔联、颈联就借助诗人所见之景来表现诗歌的魅力,彰显了苏轼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草”“归雁”作比,说自己就像随风飘零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此时此刻,原来在繁华京城的王维,瞬间变得身不由己,不能驾驭自己的命运,不由生出悲凉无力之感。再加上,春天本应姹紫嫣红,而胡天却只见“蓬草”“北雁”,诗人的去国离乡之感,就全部融入在这幅一幅荒凉寥落的写意画里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谓神来之笔,得到了历代诗话大家的一致赞赏。诗人用如椽之笔描绘了一幅雄奇壮阔的边塞风光图,叹赏之情溢于言表。细细品来,就如**镜头由远到近,最后定格,整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远景镜头的“大漠孤烟”,这是诗人进入边塞的所见,浩瀚无边的大漠上,一柱挺拔的青烟直冲云霄。边疆沙漠,漫漫无边,所以用了一个“大”字,极显边塞的寥廓。长天尽头升腾起的一缕孤烟,增添了边塞的生气。一个“孤”字,突出了大漠景物的单调,紧跟一个“直”字,却又展现了坚毅劲拔之美,也成了整个画面的点睛之笔,增添壮美之感,不由令人赞叹这幅边塞山水的寥廓。镜头慢慢拉近,最终定格在“长河落日圆”。时近黄昏,诗人遥望黄河,一轮落日垂在河面,异常浑圆。粼粼波光,映衬落日,是多么美妙的时刻啊!仅一个“圆”字,就准确的描绘了河上落日的奇观。特殊视角的选取,恍如红日出入“长”河,虚实之间,平添了吞吐日月的雄伟气势,整个画面显得雄奇瑰丽。广袤的大漠上,黄河横亘其间,就非用“长”字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是感伤之物,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温暖之感。“圆”“直”二字,用语极其简单、平白,又泼洒出边塞的雄浑壮丽,写实又兼夸张性,形成了豪迈壮阔的诗境,升华成英雄本色的豪迈,鼓舞人心,无怪乎,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他自诩绘画才能超越了写诗。《使至塞上》这首诗,就把他的诗和画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作为画家的王维,他善用线条来“形天地万物”“贯山川之形神”。广袤的“大漠”是一“横”,又破之一“竖”——直直的“孤烟”,构成了一幅广阔的画面。当然,仅有直线的构图过于简单,再点染圆弧的落日,画面顿时丰富起来,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雄浑开阔的景象。“征蓬”“孤雁”“长河”“落日”,又给静态的大漠增添了动感。动静的结合,使这幅画充满了力量,让人惊讶于大漠无穷的魅力。再辅以丰富的色彩:漫漫的黄沙,蓬草的枯黄,夕阳的橘红,炊烟的灰白,河水的银波,色调斑斓,相得益彰。还有层次鲜明的构图,远处的落日,近处的炊烟;俯瞰大河,仰看炊烟;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天阔地广,意境幽远,留给人无穷的意味,也让人顿感豪气满怀,可谓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诗人到达萧关,恰逢骑兵,一问才知,“都护”在燕然前线。交代行程,了解边塞状况,信息量可谓极大,字斟句酌间,我们可以想见诗人由希望到失望的情感变化。当得知距离目的地还很远,那里正是刻石记功的燕然山,诗人又不由一振,顿时豪情满怀,一派盛唐气象。典故的运用、情感的起伏、心灵的转折都融于一问一答中。简约的文字,平淡的叙事,读来却画面感十足,咀嚼再三,又深感余味不绝。整首诗,篇幅短小,却囊括了出使的孤单艰苦,塞外美景的壮阔绮丽,访问边塞的情况,字里行间还透射出诗人的孤寂和看到塞外奇景的开阔豪迈。读来充满诗情画意,尽显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你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

原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王维是早熟的诗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从十五岁开始作诗,二十岁以前便写出了《洛阳女儿行》和《桃园行》等佳篇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他十七岁作的,立即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广泛为人们传诵王维弟兄共五人,他居长,另有两个妹妹作这首诗时,他初次离开了家乡,诗中表达了他思念亲人的深情

诗歌首先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红豆”又名相思子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红豆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树高丈余,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半截红色,半截黑色有据《广东新语》记载,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她在树下伤心极了,哭得死去活来,流下的伤心泪,化为树子,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也是朋友间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南国”指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春来”即春天,“来”是语助词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这句不但暗示着朋友在南方,而且也表明自己对朋友的情感次句“春来发几枝”,这是一句问句,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这一句紧承上句“生”字,轻声一问,好似表明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红豆也该发芽了,实则借以这美好的春光,表明了对朋友产生了思念之情诗人王维的诗歌,很有图画感,正如苏东坡所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因为,王维在诗歌中,特别注重表现诗歌的画面之美,注重表现景物的空间感“红豆”的鲜艳与“南国”大地葱绿结合,眼前春回大地,想到南国春景如画,在空间延伸和色彩的对照中,表现出“万绿从中一点红”鲜明的画面感这样,不当使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而且突出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红豆”,从而暗示着对身处南国朋友的思念之情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撷”即采摘第三句“愿君多采撷”希望对方“多采撷”红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常见手法比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而“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远方的我一个“多”字,表明诗人对朋友的情谊的深厚和对朋友的期望这里,诗人却采用了视角挪移手法,不正面描写自己是如此想念朋友,而从朋友那边着手,以此暗示远方的友人要珍重朋友间的友谊,同时,也表明自己对朋友的情怀深厚真可谓语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接着“此物最相思”,其中,“最相思”即最能达到相思之情诗人以此点题,把“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不但使“红豆”切切合“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一语双关同时,诗句中一个“最”字,真可谓妙趣横生,不但强化了“红豆”与“相思”之关系,而且也就表明了“愿君多采撷”的深层意蕴——对朋友的情感就如这红豆一样这样,既形象含蓄,有引人深思,同时感受到诗人对朋友无尽之情

总之,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在描述红豆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对朋友的相思之情特别是在这意象与情意的妙合无垠中,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出自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简从要视察边疆,要去的地方远过居延。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参考资料:

-使至塞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709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