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如何通过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1张

  通过物理学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激发追求真理、献身于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精神

  一、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 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培养质疑精神 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五、培养培养团结协作 共同进取的精神。

  六、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社会责任感。

  七、激发学好物理的欲望与热情 增强社会实践意识。

  八、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个人和社会有普遍的显著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起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起阻碍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指向就不同。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有普遍的显著的导向作用。因为自己是学计算机专业,觉得做一个软件的过程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过程极其相似。第一步:问题的定义及规划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以此为核心,从根本上扭转人生观与价值观上发生的偏差,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这个中心,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增强社会责任感。第二步:需求分析现在的学生大多是90后。90后们也极具自己的特点:一极是刻苦的钻研学习,但他们的使命感,人生观很不完善,为了面对严峻而竞争白热化的社会,他们刻苦的读书学习,墨守成规的钻研以分数为具体形式的应试教育有一种无力感。二极是叛逆、没有责任感、放纵的学习生活态度,盲目的随从潮流等等。第三步:培养过程的设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前提,其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以此为核心,从根本上扭转人生观与价值观上发生的偏差,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人才这个中心,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增强社会责任感。专业素质教育是主体,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他指出:“只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因此,专业教育应称为专业素质教育,同时应当确立专业素质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专业素质教育不应只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丰厚、能力全面、素质优良的新型人才。同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献身精神,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教育是必要补充。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在强调专业素质教育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鉴赏等内容,给学生提供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思想文化陶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当今社会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越来越多,大学生不仅需要面临学习压力和学业的竞争,还需要面临就业等方面的挑战。只有具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迎接严峻的挑战。据报导,我国有2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事实上,学生表现出的许多心理问题,并非思想政治问题,也不能等同于道德品质问题,作简单的说教或严厉的批评是不能奏效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具有超常的爱心和耐心,认真研究青年人的心理特点,科学地加强心理教育,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怎样面对失败挫折的考验。教师也是学生的楷模,其形象直接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确立,因此要注意发挥教师在各方面的表率作用,树立良好“师德”形象。此外,除要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等教育,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第四步:设计过程形式 此阶段是将培养方案转换成学生能接受的形式。教育方式应更多样化,针对学生喜欢参与竞争性等活动的特点,组织学生聆听形势报告,收看影像,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征文大赛,演讲比赛,辩论大赛,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诸多方式。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创业策划大赛,科技发明创造评比,广告商标标语征集等活动,以及一些重要奖项的设立,都激发了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为大学生的个人才华和能力的发挥和施展提供了很广阔的平台,无疑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五步:培养效果测试对教师而言,谈话法是较为容易而又能有效获得学生价值观方面信息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揭示个体的价值取向及其强度。其中,中小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我们可以选定时机与被试直接谈话,告诉被试一个完整的有关好人好事的道德故事,然后提问:“张明做了一件好事,是吗如果是,为什么如果不是,那他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呢?”研究者应注意观察被试的反应情况及其陈述的理由。另外,我们也可以告诉被试一些不完全的道德事件,然后要求他们补充完整,并告知我们故事中的人物将会怎么做,同时给出理由。第六步:运行维护维护是培养学生价值观过程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事物都是变化着的,学生的成长需要时间,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是担当答疑、解惑的作用。遇到学生有新的要求或新的问题,要及时纠错,及时引导。总之,学生的价值观培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学生价值观的灵魂;只有树立共同理想,才能突出学生价值观的主题;只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把握学生价值观培养的精髓;只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知识传播、深入社会、情感锤炼和调节规范等培育途径,才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摘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这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提出了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几点看法:(1)用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 (2)用作文教学的方式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3)树立“育人”的意识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情感态度 人生价值观 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 “育人”意识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最基本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它往往以精神为载体,决定着这个人的思维活动和外在表现。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增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所收获的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用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一般来说,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伴随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他们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引发感情,在情感的陶冶下、在学习态度的驱动下、在价值观的指引下,展开想象,启发思维,从中感受、体会、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在语文课文中,作者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人物、景物等,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阅读这些文章会情不自禁,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对学生情感的能动,心灵的震撼会深深地刻印在他们的脑子里,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通过分角色,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中师生的对话:“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学生渐渐走进文本,走进课文中同学们的心灵,体会到同学们之前对“我”的嘲笑以及同学们认识到错误后的惭愧心情,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也许,这样的嘲笑所酿成的错误会让有些同学终生难忘,这样,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他就不会轻易去嘲笑别人,在为人处事中,他就会知道要实事求是。这样的阅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用作文教学的方式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作文是全面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也是学生情感流露的良好方法,心理活动的真实体现。如果在作文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学生的真实想法,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

在《难忘的第一次》作文中,我班一个女同学的作文题目是《难忘的第一次——打架》。第一段写得很简洁:“那一次,我的印象太深了。”接下来,她具体写了她们打架的经过。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她是这么写的:“过了一会儿,我们被‘请’到了办公室。老师问我们为什么打她,我们和她之间有什么矛盾……问了好多,说了好多,可我的心一直紧张的跳着,满脸通红,所以也就没太听得进老师在说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发现自己那时太小气、太霸道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打架,它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我非常后悔。”读了这个同学的作文,我知道她是真正明白了自己的错,所以我在旁边批注:知错能改同样是可贵的。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个女同学在行为、情感等方面确实有了很大改变。

另一个女同学在《爸爸妈妈,我想对您们说》这篇作文中写了她与父母相处时发生的一些冲突,从她的作文中,可以体会到她的委屈与伤心。她在文中有一段这样写道:“爸爸妈妈,拥有父母的爱,是世界是最幸福的事。我也想好好和您们相处,我也想做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可我试过很多次,都行不通。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可又有谁来可怜天下儿女心呢?”她的父母这么做,难道是不爱她吗?天下又有几个父母是不爱自己子女的呢?更何况这是一个成绩优秀、聪明懂事的女孩儿。平时学校有什么事需要家长的,她的父母都是很支持的。从中我看出了她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于是我这这个女同学的作文旁边写了这么一段话:“感情很真实,我想你的父母一定是很爱你的,只是他们爱的方式不够好,让你难受了。你可以试着站在父母的角度,多为他们想想,多与他们沟通,把你的想法告诉他们。你是一个能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的女孩,相信你会与父母相处得很融洽的。”过后,我感觉这个学生更开朗了些,在与她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她与父母的冲突渐渐少了。

学生在作文中,能把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写出来,让老师更加了解他们。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常用与学生交流的语气,在相应的地方写上一些话语;当在作文中发现学生有思想认识有偏离或呈现出的问题突出时,我会及时找他们谈话,耐心地与他们讲解、分析;当有学生在作文中描写自己所做的错事,并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

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从作文中发现问题,并采取对策打开心结,在学生正确人生观形成过程中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三)树立“育人”的意识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上,如果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为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或无效的。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来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情境中一步步渗透,用树立“育人”的意识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翠鸟》一课时,我把这一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定位为: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从而进行法制教育。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描写翠鸟的语句和翠鸟捕鱼的语句反复诵读,然后提问:你喜欢这只翠鸟吗?为什么?学生抓住了翠鸟漂亮的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高这一特点来回答,真正体现了对翠鸟的喜爱。我接着说:这样可爱的翠鸟,文中的作者真是喜欢极了,所以他很想抓一只来饲养。你想吗?为什么?学生有说想的,有说不想的,他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我总结:不管同学们想或不想,都是因为大家对翠鸟太喜欢了。但如果就因为我们喜欢而把它抓起来关在笼子里,那么,它就因此失去了自由,我们也永远看不到它的可爱之处了。这样做尊重了学生,也使他们从中受到了保护动物的熏陶感染。我又问: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动物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保护动物的经验。我再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内容,学生了解了法律相关内容后,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了。

总之,我们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这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贤昌小学:张朝

英盛观察

1、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之一。实施学生价值观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价值观教育的特殊地位和现实意义

学生的价值观,是他们在学习、成长、发展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进行评价、决定取舍的基本思想观点。它支配、影响着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那些被肯定的有价值事物,会激起学生的热情,促其积极创造与获取,从而影响着实践活动的方向。

价值观是构成实践活动自觉性的前提。当价值观初步形成后,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生活准则坚定不移地去行动,形成一定的思想动力。价值观对行为的长期支配,会使个体的一定行为既出于内心又带情绪性,经常重复和强化,最终养成习惯。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上多种价值观相互碰撞的现象已反映到学校中来,学生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性,但是主流仍是好的。这表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具有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和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竞争观念、风险观念、效益观念、平等观念在学生中认可程度较高,而论资排辈,忽视个人正当权益的陈腐观念遭到普遍抵制与拒绝。

二、一元化——价值观教育的正确导向

  学校在培养学生价值观方面责任重大,特别是要为他们价值观的形成进行正确导向。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思考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和进行价值选择的关键期,也是接受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时期。当前,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封建主义的价值观、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东方的价值观,西方的价值观;古代的价值观、现代的价值观都在对国人产生影响。学生面对这一切,由于判别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的现象。社会主义学校面对这一现实不能任其自然。在社会上价值观会呈现多元状态的情况下,必须坚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价值观,大胆对社会生活中消极的价值观在学校中的影响加以有效控制和抵制,理直气壮地进行社会主义一元化价值观导向,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念。

2、借助于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是与非的判断很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带有强烈的感彩而且容易偏激。这个阶段的学生有时很彷徨,有时很迷惑,有时又很坚定、很明确,这是价值观开始形成的一个常见现象。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坚定信念,明确方向,这个时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因此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并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从而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我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

活动一:观看意大利**《美丽人生》——培养学生对人生的正确态度

活动二:对未来的畅想——帮助学生粗线条的勾勒自己的人生

活动三:人生价值大拍卖——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价值观

活动四:规划自己的人生——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自己每一阶段的人生追求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正确态度,使他们认识到今天的学习质量决定着明天的生活质量。帮助学生调整了心态,从而更好地启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三、研究方案: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从目前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看,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还没有摆脱理论灌输的教学习惯,尤其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表现尤为突出,既违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忽视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点。因此,如何探索出符合小学生特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方式与途径,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当务之急

首先,人生价值观教育应从小抓起,形成一个科学序列。

我们常说,中学生是人生观、世界观成熟的时期,是科学人生观教育的关键期。但这并非说在小学阶段是无足轻重的。心理学研究表明,12岁以前儿童基本不能理解“人生”、“价值”等概念的确切含义,对“幸福”、“义务”、“荣誉”、“良心”等伦理概念也仅理解表面意义。但不能据此认为在小学阶段实施人生观教育是过早了,是违背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因为科学人生观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后天环境的不断影响下而逐渐形成、成熟的。

我以为,小学阶段的人生观教育主要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因为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最初级的正确人生观。同时,可以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易于感染的榜样事迹、朗朗上口的诗歌、歌曲,结合教师对班级、学校中的偶发事件处理,向学生灌输一些较浅近的人生、价值观点。对这些观点,不求学生完全理解,只要在一般现实情境中加以践行即可。至于要使这些观点为学生所深刻理解,并建立起深层次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则还需在中学阶段,通过开设专门课程,结合学科教学及其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教育活动来实施。

其次,就是家庭教育,父母应该有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家中说话、做事都要主要自己的形象,考虑孩子的感受,会潜移默化;多和孩子谈心,交流要认真、亲切,不要什么事都瞒混过关,孩子年龄小,要避免让他看一些不合适的东西,玩一些不合适的东西,再就是家长多看些心理学的书,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对于孩子来说成绩不是那么的重要,最重要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根据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我们教育中必须加强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结合,才能实现“整个的教育。”才能培养真正对社会有责任感,有贡献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周围的世界是生动的思想的源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库。”所以价值观教育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还记得汶川地震中那个敬礼的小男孩吗?当解放军叔叔把他从废墟中救出来,小男孩行了一个不标准的军礼,我想,如果不是父母、幼儿园老师平时教导有方,小男孩无论如何是不会有此举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价值观教育,犹如将一颗善的种子植入学生幼小的心灵,让它一遇到合适的土壤就能发芽开花,这才是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的终极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733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