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古诗词:《湘中寓居春日感怀》

春天古诗词:《湘中寓居春日感怀》,第1张

《湘中寓居春日感怀》原文

 江禽野兽两堪伤,避射惊弹各自忙。头角任多无獬豸,

 羽毛虽众让鸳鸯。落苔红小樱桃熟,侵井青纤燕麦长。

 吟把离骚忆前事,汨罗春浪撼残阳。

 《湘中寓居春日感怀》作者简介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塔祖乡人,唐朝晚期诗僧。

 齐己虽皈依佛门,却钟情吟咏,诗风古雅,格调清和,为唐末诗僧,历代诗人和诗评家多有赞誉。五律《登祝融峰》,王夫之评为“南岳诸作,此空其群”。与贯休、皎然、尚颜等齐名,其传世作品数量居四僧之首。又与郑谷、曹松、沈彬、廖凝、徐仲雅等当时名士结为方外诗友,时相唱和。尝以《早梅》诗谒郑谷,谷改其“昨夜数枝开”为“昨夜一枝开”,遂拜谷为“一字师”。时人以其诗作高产且多佳作,又因他颈上有一痈瘤,戏谓之“此诗囊是也”。 春天古诗词:临安春雨初霁 春天古诗词: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天古诗词:清平乐·别来春半 春天古诗词:春雪 春天古诗词:初春小雨 春天古诗词:游城南十六首·晚春 查看诗词鉴赏全部文档资源 >>

 初三语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语文学习 注重的是知识积累,只有长期的知识积累才能学习好这门课程,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九年级语文 上册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

 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 典故 其用意是什么

 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3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4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著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诗人形象。

 5“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

 用了四个三字 短语 ,节奏短促,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叹或感慨、迷茫。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

 7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 说说 所表达的感情。

 答: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答: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4诗中写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一联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联的意思是:沉船旁边,千帆竟发,无比热闹,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充满生机。比喻新事物大批出现。

 5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这二个典故,分别有什么用意

 答案示例:"闻笛赋"怀念故友,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朋友;"烂柯人"自已被贬离京太久,这里变化很大。

 6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诗题中的"乐天"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字。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被贬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与关怀,诗人就写了这首诗来答谢。

 B首联两句尽写自已被贬遭遇之情,但诗人并不直率倾诉自已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自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来表达,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故贴切、感情深沉。

 D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颔联,意思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末来肯定比现在好。它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7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

 答案:诗人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正因为这两句诗有如此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所以才会成为千古名句。(意思对即可)

 8诗歌第一、二联起什么作用

 答:写作者的坎坷遭遇,表现出无限辛酸和愤怒,实为下联张目蓄势,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尤其第二联用典贴切,表意深刻。

 9诗歌第三联(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以“沉舟”“病树”自喻,“千帆过”、“万木春”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说明坎坷是暂时的,光明和希望必将到来。感情基调由沉郁陡转为激昂,蕴含了乐观向上豁度坦然的生活态度,富于哲理。

 10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诗活泼形象地描述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示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1诗的尾联其实是点睛之笔,不能忽略。“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画横线的 句子 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5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6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

 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倾向,“我欲乘风归去”,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而放达开阔。或,作者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豁达。

 7“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夜忆舍弟

 杜甫①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②。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这首诗是759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爆发,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许多地区都陷入战乱。②问死生:探问生死。

 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

 这两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的意思是露水从今夜开始更凉更白,月亮是故乡的最圆最亮,这里的景融入了诗人更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思亲思乡情感的真实体现。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月是故乡明”——思乡;“有弟皆分散”、“寄书长不达”——思亲;“况乃未休兵”——对战争停止的期盼。

 3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⑴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⑵,夕贬潮州路八千⑶。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⑷!

 云横秦岭家何在⑸雪拥蓝关马不前⑹。

 知汝远来应有意⑺,好收吾骨瘴江边⑻。

 ⑴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

 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⑷“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

 ⑸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⑹“雪拥”句:立马蓝关, 大雪 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⑺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⑻“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忠而获罪的悲愤忧伤的思想感情。 

 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对比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3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家何在”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马不前”写出作者心事过重、前路的艰辛。通过对前路渺茫、严峻寒冷的环境描写,与孤苦渺小的个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前路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愁思、内心无尽的难舍悲凉、忧家伤国之情。

 4颔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试作简要分析。

 答:想要为皇帝革除弊端,哪能因衰老就吝啬残余的生命。这一联表明了诗人对国家的忠心,同时表明自己因忠心却被贬的抑郁不平的心情。

 长沙过贾谊宅①

 唐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②栖迟:淹留。③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1依现代汉语来看,这首律诗不押韵;但按唐代的读音,此诗是合乎律诗规范的。推测一下,本诗的“悲”“ 涯”和 迟、时、知在古代是押韵的。

 2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D)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3本诗颌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答案: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4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本诗借古讽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请解释“凫”和“回塘”的意思。

 凫:野鸭 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

 2“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思念故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3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4“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

 5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含蓄地表示“道路辛苦,羁愁旅思”。

 6“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

 咸阳城东楼

 许浑(晚唐诗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根据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和作用。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3《诗境浅说》评“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 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社会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这种社会大变动的征兆,已经反映得极为明显。也是出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所以作者才写出这个概括性极强又十分形象的诗句。由于自然界的变化与社会的大变动具有某些共性特点,所以它的引申意义被后人在许多场合引来说明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的某种征兆。

 4许浑的咸阳城东楼。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

 本诗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东风:春风。

 无力:没有力量。

 残:凋谢。

 丝:双关,既指“丝”,又隐指相思之“思”。

 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烛泪。

 但:只。

 改:指容颜变得憔悴。

 蓬山:即蓬莱山, 传说 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对方住处。

 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

 为:替。

 探看:探探看,打听一下。

 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

 4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5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恨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6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7试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

 答: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行香子

 秦观 宋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注①陂(bēi)塘:池塘。②飏(yáng):飞扬,飘扬。

 1填空:这首词随作者的春游(游览)顺序(或游踪)展开景物描写,作者笔下的景色具有色彩明丽、生机勃发(或欣欣向荣)的特点。

 2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答: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切合题意,举出实例,分析具体即可)

 3词人在词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层层绿树,环绕村庄,盈盈碧波,涨满池塘。这里鲜花盛开,色彩缤纷,让人沉醉。逶迤缭绕的围墙内,茅堂隐隐,小桥流水近旁,酒旗飘扬。这里莺鸣蝶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农村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4请对这首词写景的手法及其语言特点进行赏析。

 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静中有动;下片侧重描摹静态景物,静景动景又相互映衬,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这首词格调轻快,语言清新、浅近。质朴自然的村野风光随着词人轻松的脚步、欢快的情绪次第展开,达到词的节奏与词人的感情之间的和谐统一。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不识愁”和“识尽愁”、“少年”和“而今”构成对比。

 2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3上下两阕紧扣一个“愁”字来写,这两个“愁”有何不同

 前者是“闲愁”,涉世未深的少年的做作之愁;后者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无法言说的“哀愁”。

 4这首词下片“欲说还休”采用叠句手法更真切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孤独。

 5“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是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愁。

 6“而今识尽愁滋味”的“尽”有什么表达效果

 概括词人半生艰难辛酸的经历;使整个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个大转折。

 7词人“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是因为愁绪太多,无从说起。

《相思》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形容相思苦的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解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采摘。

3、相思:想念。

韵译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翻译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评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王维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讲解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相思”成为诗歌的主题之一,它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也出现在朋友之间。比如,唐代王维杜甫与李白,他们相遇相识后,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李白晚年因李璘案件被流放夜郎,杜甫时时就为朋友担忧,思念不已,积思成梦,写成了《梦李白》二首。诗歌道出了对一个身为逆犯的朋友的深切思念,表现出宝贵的真诚情谊。又如,宋朝时候的陆凯,他与《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有着深厚的交情,陆凯真折一枝梅花给在长安的范晔,并附了一首诗《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其意思是说,手折刚开的梅花,递给送信的使者,要他带给陇头(代指长安)的朋友,并说,江南没有什么可以捎的物产,姑且就赠“一枝春”吧!其中的“一枝春”给予了对朋友的深情与思念。所以,王维《相思》所抒写《相思》也是眷念朋友的情绪,更何况此诗的还题为《江上赠李龟年》。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诗。诗歌首先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红豆”又名相思子。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红豆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树高丈余,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半截红色,半截黑色。有据《广东新语》记载,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她在树下伤心极了,哭得死去活来,流下的伤心泪,化为树子,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也是朋友间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南国”指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春来”即春天,“来”是语助词。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这句不但暗示着朋友在南方,而且也表明自己对朋友的情感。次句“春来发几枝”,这是一句问句,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这一句紧承上句“生”字,轻声一问,好似表明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红豆也该发芽了,实则借以这美好的春光,表明了对朋友产生了思念之情。王维王维的诗歌,很有图画感,正如苏东坡所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因为,王维在诗歌中,特别注重表现诗歌的画面之美,注重表现景物的空间感。“红豆”的鲜艳与“南国”大地葱绿结合,眼前春回大地,想到南国春景如画,在空间延伸和色彩的对照中,表现出“万绿从中一点红”鲜明的画面感。这样,不当使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而且突出了王维所要表现的“红豆”,从而暗示着对身处南国朋友的思念之情。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撷”即采摘。第三句“愿君多采撷”希望对方“多采撷”红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常见手法。比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而“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远方的我。一个“多”字,表明王维对朋友的情谊的深厚和对朋友的期望。这里,王维却采用了视角挪移手法,不正面描写自己是如此想念朋友,而从朋友那边着手,以此暗示远方的友人要珍重朋友间的友谊,同时,也表明自己对朋友的情怀深厚。真可谓语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接着“此物最相思”,其中,“最相思”即最能达到相思之情。王维以此点题,把“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不但使“红豆”切切合“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一语双关。同时,诗句中一个“最”字,真可谓妙趣横生,不但强化了“红豆”与“相思”之关系,而且也就表明了“愿君多采撷”的深层意蕴——对朋友的情感就如这红豆一样。这样,既形象含蓄,有引人深思,同时感受到王维对朋友无尽之情。

总之,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在描述红豆的语言中,蕴含着王维对朋友的相思之情。特别是在这意象与情意的妙合无垠中,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赏析

据《云溪友议》载:安史乱时,唐宫乐师李龟年流落江南。一次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这首诗,满座遥望玄宗所在的蜀中,玄然泪下。可见此诗在唐代当时传诵的情况。这首诗,一直传诵到今天。

早年读这首诗,觉得没什么难懂,也不曾细心寻味。这首诗从字面上确也看不出有什么深奥的地方。现在重新来读它,忽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诗是为何事而感发呢“君”是谁“南国”是否即“伊人”所在之地这一连串的疑问、委实有些茫然。既然无术起千年前的王维于地下。本事也就无从知道。但这终竟是值得玩味的。读诗如不去作深一层咀嚼,恐怕也就品不出什么味道了。不是么红豆自是生在南国,它在秋季开花,也是连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识。用红豆表相思,在人们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并没有什么新奇。这些意思,又何须王维写一首诗当然不能作这样的表面理解。这诗显然有寄托。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正因为无从了解诗本事,后人读诗时往往产生似懂非懂、扑朔迷离的感觉。诗的好处大约也就在于此。一首诗常常随着岁月的流逝,供读者驰骋想象的艺术空间不断嘭胀,以至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教养、经历和心理状态的读者都可以从其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各自于理解中创造着自己的艺术世界有的可能和原诗有某些关联,有的仅把原诗当作一点由头,有的则同原诗离得很远。《相思》一诗的魅力即源于此。

然而《相思》毕竟有着自己的独创。

诗中有两个关键字眼,一个是“相思”,一个是“君”。这两个词的外延都十分宽广。“相思”之情,人皆有之,相思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人而“君”,也可以是任何“一个”。“相思”具有对象性和专一性,情有所专注,因此它表示的是一种特殊的深挚之情。千百年民族文化心理造成这一词语内涵的凝固性。一提到“相思”,无论什么人都会即刻想到男女之爱或与这类感情相通的友谊。似乎愈到后世,内涵愈向前一义凝聚。所有这些,就造成向其中填入任何具体内容的前提。

这首诗的表达方式是很别致的。一个晴朗的秋天,王维信步走到野外望见那一颗颗红得透亮、晶莹如珠的红豆结在枝上。油然而生情思。此刻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儿倏然化作眼前的红豆犹如她就立在眼前。一个“劝”字充满深情,“相思”一语加一表程度的副词“最”,更是情深意长。本来是王维怀人。王维却遥嘱对方“采撷红豆”,不说人相思。而说“此物最相思”,无限的怀念,感慨,都在这用字的轻重上。“劝”,“最”一经同“君”、“相思”组合,王维内心的感情就曲折完足地表达出来。正是这一表达方式,使读者受到深深的打动,由此产生联想,从而把诗的境界变作读王维的主观境界。

这首诗的生命力,还在于它的取象。“红豆”会使人联想起一些长期流传的、具有深厚民俗基础的爱情故事,如相思木、相思树之类、这些,丰富了诗的内涵,联结着历代读者的心灵。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宋 ·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此首风格与《八声甘州》相近,为柳词名篇。词中抒写了对远方故人的怀念。上片

以景为主,景中有情。诗人面对凄凉的秋景,凭栏远望,触景生情,写出了思念故人的

惆怅与哀感。下片插入回忆,以情为主,而情中有景。妙合无垠,声情凄婉。以昔日之

欢会反衬长期分离之苦,从而转到眼前的思念。波澜起伏,错落有致。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水风”二句善状萧疏晚景,且引起下文离思。

“情伤”以下至结句黯然魂消,可抵江淹《别赋》,令人增《蒹葭》怀友之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望处”二字,统撮全篇。起言凭栏远望,“悄悄”

二字,已含悲意。“晚景”二句,虚写晚景足悲。“水风”两对句,实写苹老、梧黄之

景。“遣情伤”三句,乃折到怀人之感。

下片,极写心中之抑郁。“难忘”两句,回忆当年之乐。“几孤”句,言文酒之疏。

“屡变”句,言经历之久。“海阔”两句,言隔离之远。“念双燕”两句,言思念之切。

末句,与篇首相应。“立尽斜阳”,伫立之久可知,羁愁之深可知。

这首《玉蝴蝶》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 ,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可以看出远处天边风云变幻的痕迹,使清秋之景,显得更加疏朗。“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 。这种情怀,又落脚到 “目送秋光”上。“悄悄”,忧愁的样子。面对向晚黄昏的萧疏秋景,很自然地会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诗人宋玉来。“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柳永的心头,引起他的共鸣。他将万千的思绪按捺住,将视线由远及近,选取了最能表现秋天景物特征的东西,作精细的描写。“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两句,似乎是用特写镜头摄下的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面:只见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苹花渐渐老了 ,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 ,梧桐叶变黄了,正在一叶叶地轻轻飘下。萧疏衰飒的秋夜,自然使人产生凄清沉寂之感。“轻”、“冷”二字,正写出了清秋季节的这种感受。“苹花渐老”,既是写眼前所见景物,也寄寓着词人寄迹江湖、华发渐增的感慨。“梧叶飘黄”的“黄”字用得好,突出了梧叶飘落的形象。“飘”者有声,“黄”者有色,“飘黄”二字,写得有声有色,“黄”字渲染了气氛,点缀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苹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遣情伤”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写中来,由景及情,在词中是一转折。在景物描写之后,词人引出“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两句,既承上启下 ,又统摄全篇 ,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茫茫”是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阔大而浑厚,同时也是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在这里情与景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几句短促凝重,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为全篇之精华。

换头“难忘”二字唤起回忆 ,写怀念故人之情,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词人回忆起与朋友在一起时的“文期酒会 ”,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分离之后,已经物换星移、秋光几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无心观赏而白白地过去了。“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旨在加强别后的怅惘。“海阔山遥”句,又从回忆转到眼前的思念。“潇湘”在这里指友人所在之地,因不知故人何在,故云“ 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的,以寓与友人欲通音讯 ,无人可托 。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句词思念友人的深沉 、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 。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 ,好像在嘲弄自己的痴情。一个“ 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词人在这里替对方着想,从对方着笔,从而折射出自己长年羁旅、怅惘不堪的留滞之情。

“黯相望”以下,笔锋转回自身。词人用断鸿的哀鸣 ,来衬托自己的孤独怅惘 ,人我双合,妙合无垠,声情凄婉。“立尽斜阳”四字,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他久久地伫立在夕阳残照之中 ,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立尽”二字言凭栏伫立之久,念远怀人之深,从而使羁旅不堪之苦在言外自现。

柳永这首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脉络井然,有效地传达了诗人感情的律动。同时在修辞上既不雕琢,又不轻率,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见奇,隽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赏。

1 关于湘江雪的诗句

关于湘江雪的诗句 1关于湘江的诗句

1、《再上湘江》唐,柳宗元。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2、《渡湘江》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3、《秋宿湘江遇雨》唐,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4、《晚泊湘江》唐,宋之问。

五岭恓惶客,三湘憔悴颜。

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

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

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5、《湘江曲》唐,张藉。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2关于橘子洲头的诗句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3关于湘江的诗词

一、回答:有关湘江的诗词如下

1、《再上湘江》唐,柳宗元。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2、《渡湘江》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3、《秋宿湘江遇雨》唐,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4、《晚泊湘江》唐,宋之问。

五岭恓惶客,三湘憔悴颜。

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

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

唯馀望乡泪,更染竹成斑。

5、《湘江曲》唐,张藉。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二、扩展知识:

1、湘江简介:长江支流湘江,是湖南省最大河流。湘江,其源头有4种说法:一是传统的正源(俗称东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白石乡的石梯,河源为海洋河,北流至兴安县分水塘与灵渠汇合称湘江;二是南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乡龙门界;三是广西兴安县南部白石乡境内海洋山脉的近峰岭,河源称上桂河(白石河),往东流至西波江口称湘江;四是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紫良瑶族乡蓝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狗岭,河源为潇水,在永州市的萍岛汇合广西来水称湘江。学界较流行的说法是白石河源。流经湖南省永州市、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至岳阳市的湘阴县注入长江水系的洞庭湖。如海洋河为源,湘江干流全长844公里, 流域面积94660平方公里。以潇水为源,干流全长948公里,流域面积94721平方公里。

2、咏物诗简介: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4有关于湘江的诗词

毛泽东描写湖南长沙湘江边秋天景色的词句,这篇作品就叫《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物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中“橘子洲”一词。方圆6平立公里的橘子洲,生长着数千种花草藤蔓植物,其中名贵植物就有143种。有鹤、鹭、鸥、狐、獾等珍稀动物。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气候湿润宜人,是花果生长的最佳区域。特别是橘子园,真可谓春赏橘花洲,秋摘芳橘林,橘香十里,翠荫匝地。李子园、板栗园、茶园和枇杷、桃、梨、杏形成的经济林带,傍生着山楂、弥猴桃、金樱子、野葡萄、山海棠等成片的野生林果。我们在游览湖畔山川胜景之余,便可随意品尝橘、橙和野果的甘美,领略大自然造化的神奇。

5关于“湘江”的诗词有哪些

1、渡湘江

唐代: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2、秋宿湘江遇雨

唐代: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3、再上湘江

唐代:柳宗元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4、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宋代: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5、湘江秋晓

清代:刘道著

爽气荐金风,新凉入衣袂。

朝露流青桐,旭日光生媚。

轩窗坐临江,烟影浮轻翠。

竹树带飞岚,荇藻俱明丽。

双鸥浴回波,蹴荡晴光坠。

风帆云外来,隐见都深致。

渔网次第张,钓饵各呈技。

苟得亦偶然,贪求本无谓。

远雁下平沙,嘹亮遗凄唳。

幽怀本不穷,况当心目费。

淡淡横朝烟,脉脉深秋思。

6关于雪的诗句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这三句诗句,是巧妙地运用了雪与梅花在颜色、季节以及她们给人以春天来临的希望上,进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写。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关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利用映村的方法,把事物写具体逼真。

2、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这两句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典型的北方雪天的情景,"是典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足不出户的恶劣天气。但是,诗句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自然景色抒发的情感,却是积极向上的,作者通过'千株玉、万朵云、琼枝',把北国的冬天变得温情脉脉,不在因雪而凌厉肃杀。作者把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的具体贴切。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必须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才能真切感人。

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雪与春天,这是我们对诸多写雪的诗句最熟悉的。这几句诗,表达了作者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人生观。作者利用诗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画卷,提示我们联想春天的美丽,正是文学作品对人思想的启迪。

4、燕上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这是李白直接描写大片雪花的诗句,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来描写雪。我们要学习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形象刻画的创作品质。

5、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这是作者经过大胆的想象,把雪写成是天上一场激战而飘下的龙鳞,赋予雪以侠客的性格。在环境氛围和心理感觉与之相适应时,可引用这比较独特诗句。

7描写湘江的诗词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西北昂扬之风,或在昆仑乎?东南神秀之韵,尽在湘江矣!

夫湘江者,出百越,过永州,踞长江之腹地,领洞庭之源头。恰此绵长,斜穿一省;何其浩大,广纳诸流。冷渡苍山,经行峡谷;暗浮翠岛,环绕沙洲。有时收敛,似蛰龙伏身之隐;倏尔开阔,化鲲鹏展翅之游。

若其夹岸风光,春秋如画;漫江景致,遐迩闻名。赤壁夺乱霞之辉;白沙混流云之色。千里扬帆,常载翩翩绮梦;两堤垂柳,轻挥脉脉幽情。草木粘天,几回弥望;波涛拍岸,无语聆听。驰骋新城,何不驱车道路;留连古迹,悠然驻足轩亭。

况乃以江湖之浩瀚;播华夏之文明。藉石碑之篆刻;著往事之零星。虞舜远巡,伤心而逝;湘妃遥盼,泣血犹凭。碧水遑遑,问正则悲吟何处;清风飒飒,掩少陵哀叹余声。终古之愁,只今谁识?童子观潮,但羡伟人之搏浪;老翁扶杖,闲谈儒将之征兵。

复能致万顷以宁谧,与兆民以丰登。鱼肥米灿,橙黄橘青。椒如烈火,茶胜玄冰。礼仪兼备,仓廪充盈。遂有江东布衣赵缺,竭其才以献小赋。

赞曰:思彼乡之好景兮,动此夜之心旌;仰天然之灵气兮,愿湘江之永澄;喜黎庶之安康兮,祝吾国之中兴;慕先贤之啸傲兮,作斯赋以和鸣。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8有有关“雪”和“长江”的诗句吗

您好!

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雪: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李白《清平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妆点万家清景,普绽琼花鲜丽”

“暮雪助消峭,玉尘散林塘”

“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消残”

“江南雪,轻素减云端”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谁剪轻琼作物华,春绕天涯,水绕天涯”

“投宿侵征骑,飞雪满孤村”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

“秦城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惟第宅,所务在追游……”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春风千里动,榆塞雪方休”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关于雪的诗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745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