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会有负面情绪?

为什么总是会有负面情绪?,第1张

负面情绪产生之后,它并不会彻底game over,而是被我们的记忆挽留着,存在潜意识中,寻求再表达。越深刻的伤害,驻扎越牢固,越不会被放下,重现概率越大。因为这些执念,负面情绪像锯子一样,反复切割内心,让我们痛不欲生。

这种重复制造痛苦,唤醒痛苦,并沉溺于痛苦的现象,就是对痛苦成瘾。

痛苦就像黑夜女巫,既让你恐惧,又让你着迷。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都不能缺少它(有痛苦,才有快乐。情绪零值,就是麻木),也不可能缺少它,并且会追逐它

1,痛苦有一种见鬼的文艺气质。

很久很久以前,我认识一个公务员,他有头有脚有鼻子,和正常人类没什么不同。不过,他有一个嗜好:让自己流泪。

闲得没事,该哥们就会关上门,拉上窗帘,打开电脑,美美地放上几首伤感的悲情歌曲,干嘛呢?催泪。

公务多么平庸,幸福多么乏味,痛苦才是王道。简直超凡脱俗,与众不同,很有B格呀。

如果不是这样,为啥伤感歌曲人人爱听,悲剧小说人人爱读,虐心**人人爱看,忧伤签名人人爱用,并且,评价说,嗯,这个,不错哦,很有感觉。

举个栗子。

同样是左小诅咒的破歌,《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比之于《我也爱当代艺术》,点击率就要高得多(虽然大多数人听了之后想问候他母亲);

同样是莎老师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比《威尼斯商人》受欢迎;

同样是莫妮卡·贝鲁奇的**,她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比《黑客帝国2、3》的表演,更深得人心。

为毛?

因为有一种悲伤的气质呀。

而悲伤,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与自省、低温、不争、洁净、安静、高贵、内涵等质素相辅相成,相亲相爱。而这些质素,都是文艺的内核。

2,痛苦带来奇妙的快感

痛苦这么虐,我们还是趋之若鹜呢?我们是不是贱?

孩子,你啥都好,就是太诚实了。不过,没答到点子上,扣十分。真正原因是,痛苦会刺激多巴胺,滋生快感荷尔蒙!

哺乳类脑中的边缘系统是情感中枢,其中痛苦中枢,恰好与快感中枢为邻。它们靠得如此之近,以至于痛苦中枢放一个大招,快感中枢就会浑身颤抖随身受不了。

记得阿城写过一文章,谈爱情与化学,他说,女性常会在性高潮之中或之后哭泣,雄猿猴在愤怒的时候,阴茎会勃起,一个小提琴高手,凡拉忧郁的曲子,裤档里就会硬起来,实在尴尬。

无独有偶,在西方,也在类似的研究。

去年,麦吉尔大学的Robert Zatorre,及其神经科学家团队发表报告称,令人情绪激动的音乐,可以使大脑主管愉悦和奖励的中心,释放出多巴胺,类似于美食、性爱和毒品的效果。音乐积极时如此,音乐极度悲伤时,也是如此。

所以,沉迷于痛苦,每天都像在SM,又有自虐般的快感,又有自艾自怜的满足感。跟你讲,老嗨了!

3,痛苦带来自我封闭的安全感

人的内心其实一直在拒斥进步。

许多人选择拥抱痛苦,因为幸福需要努力。而痛苦,给了我们懒惰的正当理由,不努力的心理借口。

工作无法完成,嗷呜,因为我失恋了,这几天很痛苦。

人际关系很失败,因为我被人爆菊了,这几天很痛苦。

承诺无法兑现,唉,因为我七大姑的八大姨的二大舅的侄孙的儿子的表叔的堂弟被人打死了,这几天很痛苦。

……

痛苦成了免责的盾牌,成了困难的避风港,成了一个安全的洞穴,将你安放在其中。

它让你自我设限,不去突破,在幽闭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中,得到熟悉的安全感。

它让你不用去创造,不必自我激励和责罚,不用奋斗,不用面对工作被评价的风险。

它让你盯紧自己,仿佛你是世界中心。

什么?你说你不服?不服就是不客观。

4,痛苦会受到关心

还有人痛苦成瘾,是因为痛苦是一种会带来关心的奖励机制。

你在朋友圈展现自己的无望,打电话给亲友哭泣,在微博上晒穷,在QQ空间展现自己的崩溃。

所有这些,都是一种暗示:你希望你的痛苦,能撞疼他人的心,从而提醒他人,来安慰我吧,欧巴,阿加西,快来关心我帮助我照顾我爱我斯密达。

你看,我这么苦逼,你怎么能不给予我情绪上的关心?

你看,我这么弱势,你怎么能不给予我一些特殊照顾?

基于人类本能的同情,你可能会得到一小丢丢收获。但在这样一个盛产悲剧的年代,大多数看客的同情G点,已经越来越少了。别人的痛苦,在远方。远方,那就是与我无关,只是一出戏。

你创造了多少同情,也就使多少同情萎缩。

下一次痛苦来临时,你就得加大剂量,方能收获同等反馈。但,类似游戏玩了几次,你就会被归入朋友圈的“弱者婊”行列。小主,黑名单请吧!

痛苦固然容易让人沉溺,然而,你一定要记得,处在低谷或不和谐的亢奋中,必然会不断自毁。

假如你想积极而阳光地生活,请先克服自己,不要贪恋生命消极的模式。这并不容易,但也不难。就像你铁了心要羽化成蝶,一定要告诫自己:我不能贪恋毛毛虫的状态,这是不好的。

最后,如果你已经努力,依然无法改观,可以寻找专业的帮助。武汉一晟心理咨询中心是专门针对各种不同的心理难题进行调整,很多心理问题其实是可防可治的,而在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人甚至不知道如何求助、向谁求助……

人的左脑控制理解语言的语言中枢、右半身的神经和感觉。

人的右脑控制具有形象思维能力的情感中枢、左手、左脚、左耳等人体的左半身神经和感觉。

左脑是语言脑(意识),右脑是形象脑(潜意识)。由于左右脑分工的不同所以功能也就有差异。左脑具有语言功能,擅长逻辑推理,主要储存人出生以后所获取的信息,完成语言的、逻辑的、分析的、代数的思考认识和行为。

右脑具有形象思维能力,但不具有语言功能。主要负责直观的、综合的、几何的、绘图的思考认识和行为。

右脑支配左手、左脚、左耳等人体的左半身神经和感觉,而左脑支配右半身的神经和感觉。

扩展资料:

右脑更多的用于控制注意力。但并不存在优势右脑或者优势左脑的情况,某一侧大脑并不能主导或影响个体人格特点。起决定作用的是大脑活动的多种连接方式。

左脑和右脑在形态和结构上是基本相同的,神经细胞数量和突触接触点的数量至少在数量级上也是一致的。没有任何科学实验显示右脑和左脑在信息储存功能上存在巨大的差别。

右脑潜能没有传说中的巨大,右脑开发也并不比左脑开发重要很多。一个人在思考、判断和语言应用的时候都是协调了左右脑共同完成的,左右脑还是需要协调平衡发展才是关键。

——右脑

——左脑

在传统的观点认为,左侧大脑控制右侧的肢体,右侧大脑控制左侧肢体的运动等等。所以左侧大脑如果出现病变,比如出现中风就可以出现右侧偏瘫、语言障碍等等,右侧大脑中风就可以引起左侧肢体的偏瘫等等。但是这种简单的认识到现在已经被推翻,人们对左右大脑的认识逐渐提高、加深,经过现在核磁扫描以及各项科学的研究,认为大脑的分工有细节上的不同,比如左大脑更注重组织语言,右大脑更注重于控制注意力等细小的分工。左大脑关注于细节,右大脑关注大局,只有细小的差别存在。

但是,所有神经系统的逻辑分析、语言、逻辑思维等等,都是大脑左右半球联合行动做出来的,没有明显的优势和劣势,也不可能把大脑分割,单独完成各项生理活动。所以现在认为大脑的分工,已经不是过去传统的认为左侧管思维,右侧管艺术等等简单的划分,是大脑细胞联合的功能活动,才有了人体各项的生理功能活动。左右大脑的分工已经不是特别明显,所有生理活动的指挥、逻辑的分析等等都是动员所有神经细胞的共同工作、共同参与才能很好的完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77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