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提高爱国主义觉悟,对其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一项基本的国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提高爱国主义觉悟,对其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一、爱国主义是提高院校学生素质的基础工程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样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在校学生绝大部分是青年,他们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阶段,学习任务又比较艰巨,加之多年来接受的”填鸭式教育”,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为国家和民族而刻苦学习。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促进学生完成学业的动力 高职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从学生自身情况来说,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加之学时比较短,完成学业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有的人认为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殊不知这种认识是严重的“本末倒置”。青年学生不应该只是“埋头拉车”,更应该“抬头看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激发青年学生报国之志,更加努力地学习,从而成为促进学生完成学业的动力。 当前大学生对祖国是缺乏深刻的了解,一些调查资料表明,他们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确实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因此,他们对封建主义旧中国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缺乏认识,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种种偏见。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以此激励大学生珍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相信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WTO的认可与加入,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这个舞台上,如何成功地履行自己的角色,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他们必须先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面临的局势:我们国家虽有辉煌的文明,但仍处于落后的状态;我们国家虽已取得了成就,并得到世界的认可,但仍有部分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制度十分仇视,因此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维护已取得的革命成果与建设成就,维护祖国的稳定统一。目前,世界已进入以智力和知识作为资源和生产力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这一机遇与挑战。他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 三、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院校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在高职院校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整体规划,贯穿始终,创造一种浓郁的爱国主义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随时随地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感染、熏陶。 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条途径,做到结合教学讲历史、讲传统;结合教学讲爱国民族英雄和科学家、艺术家的卓越贡献;结合教学讲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结合教学讲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无比正确;结合教学讲爱国主义理论、远大理想和奋斗精神,等等。 其次,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学院各项活动之中,形成浓郁的校园氛围。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教育,养成教育。在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同时,还要使其它活动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规划化、经常化、系统化。除课堂教学之外,要举行一些活动,如结合班校会进行国情教育;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介绍祖国的光辉历史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建设成就;指导学生收看新闻等电视节目,开展社会调查,使学生感受祖国四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等。创造一种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使学生常常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的感染、熏陶,必将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培养和习惯养成。 最后,爱国主义教育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形成高雅、具有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还必须充分挖掘利用一切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校外教育因素,使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协调,共同完成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如开办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互补作用,提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增强教育合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使校内教育不断向校外延伸。 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的配合固然重要,但高职学生实现自我、实现理想、奋发图强等内在因素也很重要。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通过有效的灌输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与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性。 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就需要懂得些中国的历史,把现实的国情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正确分析其原因,科学评价其现实的状况,把对祖国的朴素的爱转变为深沉而坚定的爱国情感,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摆正自己与祖国和人民的关系,做到以服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
(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祖国繁荣昌盛的标志实践爱国主义精神,就应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促进各民族的繁荣发展,实现全体人们的共同富裕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台湾问题上,就应该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自觉地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为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担当重任,不懈努力
(3)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成为忠诚坚定的爱国者,必须走向实践为此需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一)提高思想认识: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对自己祖国最深厚、最神圣的情感,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突出思想内涵:爱国主义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一定要突出思想内涵,着力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成就和经验的结合上,讲清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等根本问题,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始终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注重实践特色:开展教育活动,目的是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示成就,引导人们更好地把握现实、面向未来,必须重在联系实际、重在务求实效。这些年,结合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收到良好效果。特别是2008年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地震灾害的斗争中,在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过程中,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宣传教育活动中,充分运用现实、具体、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联系实际、加强引导,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极大地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四)吸引群众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人民群众是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主体,必须坚持面向基层,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五)加强组织领导: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列入重要日程。要认真制订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把原则要求变成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把目标任务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项目,明确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进度,明确保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您好,爱国是一种情感,是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祖国利益的高度关注。我觉的,爱国不仅仅是口号,更需要付诸实践行动。
我认为,爱国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基本责任。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我们应该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荣誉和尊严而奋斗。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事情。
此外,爱国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担当。我们应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自己作为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体现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利益的高度关注呢?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一些思考。
1 学习爱国知识
首先,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了解有关爱国主义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例如,可以阅读《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选集》等经典著作,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关注一些有关国家政策和社会热点的新闻报道,了解国家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2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其次,作为大学生,我们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团队,到贫困地区进行帮扶和服务;也可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保护环境和生态,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 弘扬中华文化
此外,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应该积极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风貌。可以通过学习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传统艺术、民俗文化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可以学习中国书法、绘画、音乐等传统艺术形式,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中秋节等,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情。
4 增强国际视野
最后,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增强国际视野,积极参与国际化交流和合作。可以利用寒暑假期间到国外留学或参加国际交流项目,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发展现状;也可以参加一些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比赛等活动,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龄人交流和合作。
5 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品德修养。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我们也应该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勤奋努力、自律自强。只有具备了这些优秀的品质和道德观念,才能成为真正的爱国者。
6 支持国家政策和发展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支持国家的政策和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可以通过关注国家政策、参与选举投票、支持国家品牌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可以关注国家的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和项目;也可以支持国家的品牌产品和服务,如华为、小米等,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7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维护和反恐防范等工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例如,可以参加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巡逻和安全宣传等工作;也可以关注网络安全、反诈骗等问题,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总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利益的高度关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这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理应把爱国主义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这也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的必然要求。
那么,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培养应从实践出发、从生活出发、从时效出发。
一、从实践出发
课堂教育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作为学生,必须在课堂学习实践中,充分发掘分散在课文中的祖国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中深厚的爱国因素,唤醒学生爱国思想和浓烈的爱国情愫,形成民族的优越感、忧患感和使命感。
1.培养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卓越的古代文明的自豪感,诸如被马克思高度评价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化界所推崇为人类文化源头和思想源泉之一的老庄哲学、孔孟儒学,等等,可以从中强烈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物质文明史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美,油然而生自豪、自尊和自信的民族优越感受。
2.培养忧患意识。诸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艰”(屈原)式的仰天长叹,“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热烈呼号,都表达了先贤诸哲对罹难祖国及其命运刻骨铭心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这种苍凉的忧患意识,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化传统之中。
3.培养为了祖国的新生和发展而舍弃个人一切的使命意识与牺牲精神。“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这种充满悲剧美的千古绝唱,能激沸骨髓深入的爱国热血。应当说,在面临民族生死存亡、“小我”与“大我”两者之间必择其一的关键时刻往往最能迸发出爱国主义激情。
二、从生活出发
提起爱国主义,有人认为是不切实际空洞的大道理。其实不然,“细微之处见精神”,在我们的生活处处都不乏爱国主义的高尚之举。当我们向处于困境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当我们为希望工程捐出1元钱,为贫困山区的人们献出一件寒衣;当我们毕业后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当我们学成回国,报效祖国之时……当我们默默地,很自然地做着这一切的时候,不正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也是对国家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吗?只要我们时刻记住自己是中国人,那么爱国主义就无时无刻在我们心中。
因此,学生要善于将爱国主义这一大概念具体分解成与生活、学习相关的细节,懂得一些生活小事也能体现爱国行为。自己也能做一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老人们常讲自己童年时期吃野草,喝稀粥,忍饥挨饿,不少人活活饿死的血泪史和新中国人民所过的幸福生活,并希望同学们为国家的富强,要珍惜每粒粮食。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我国有一些地区的人们还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如果我们全国每人节约一分钱,一粒粮,就可以为国家节约1000余万元钱和几十吨粮食。这样不正是一种爱国行为吗?
三、从时效出发
学生可以借助一些重大和普通的爱国活动来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如今年伴随着“七·一”这一历史性日子的来临,爱国主义热情在中华大地激沸,在海内外亿万华夏子孙心中涌流,学生就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忆百年史,激爱国情,立强国志”为重点内容的爱国主义系列活动。像“雪洗中华民族耻辱的壮举”主题报告会、“迎香港回归”主题班会、“香港知识问答”等等,从中了解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解放,实现民族振兴的奋斗史,进一步激发我们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再如结合日本文部省屡次篡改教科书、歪曲日本侵华史的卑劣行径,进一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和深重灾难,加深了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憎恨,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1、要坚持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2、要自觉地维护祖国的独立、完整、统一的尊严;
3、要自觉维护祖国各族人民的安定团结;
4、要自觉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奋发进取;
5、要有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6、要尊重、关心和支持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的正义斗争。
扩展资料:
基本特征: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
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的统一。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流血牺牲,长期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是中国历史和现实昭示的真理。
3、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商品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科学技术为人民服务,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这种情况使有的人对自己的归宿产生了困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过时了。
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植根于辽阔的华夏大地,植根于一万中华儿女心中,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精神。
参考资料:
爱国要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让爱国主义成为自身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尤其是深入学党的报告和党章,学文化史、新中国历史,充分把握时代主题,带着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不断充电输血,更新自身知识系统,真正树立爱国思想。
爱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广大党员干部应具备的最基本素养,应成为党员干部的价值引导和行为规范。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与中国梦实现结合起来,不忘记初心,牢记使命,勇于奋进,敢于作为,自觉参与到祖国建设的进程中来,竭尽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前,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不忘记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自觉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并希望广大青年“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典型特征。立足中国情怀的民族精神教育,必然成为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的内在价值诉求。
全球化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须从四个方面着力。
知史明史,实现主体自觉。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青年学生放眼国际、憧憬未来固然难能可贵,但作为未来的主人,他们也同样需要尊重历史。在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首要的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尊崇民族传统、发扬民族精髓。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的前沿阵地,高等学校应通过专业渗透、比较研究、政治疏导、文献佐证、言传身教等不同方式和载体,真正将反映长期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通过历史的镜头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这是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灵魂。历史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民族精神教育,更需要高度关注历史之维,用时空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觉。
爱国精神当与时俱进。
时代是最鲜活的课堂。青年学生在第一课堂增长的是知识和技能,而在社会这个大课堂,大学生更多的是需要主动融入、自我选择、价值塑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民族精神教育最根本的是弘扬爱国精神,让青年学生心存国家,懂得如何爱国和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在动荡的国际局势和社会环境中防止“去国家化”倾向和过度民族主义思潮。在今年的“918”前后,广大青年学子表达了理性爱国精神,向世界传递了中国青年的声音,传达了自信、成熟的民族情怀。
理性精神需要培育。
理性精神、理性态度,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全球化的今天,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青年大学生的理性精神包含着当下的世界观、世界发展观和中国发展观及民族进步观。众所周知,东方文化传统中素来缺少对法制、自由和尊严的遵从或追求,其根源还是在于东方文化中素来缺乏理性精神。西方的理性精神导致了一系列精神和科学层面上成功因素的产生,并保证了几百年西方世界和民族的崛起。大学是培养青年理性精神的关键时期。加强民族精神教育,不是简单地说教和灌输,而是需要把民族的放在世界舞台上进行理性对比和价值考量,尤其是要把30多年改革开放举世瞩目的成就向学生讲明白、说透彻,以增强说服力。唯有这样,理性观点才站得住脚,民族自信才有活水源头。
情感认同是最大安全。
青年最富有激情,增强情感认同是加强民族认同和民族精神教育的人文诉求。“认同”可分为自我认同和集体(社会)认同。个人可以有多重的集体归属和认同。当集体认同主要建立在民族等基础之上时,认同感会更为强烈和持久;而民族认同是社会成员对其所属民族或民族国家成员身份的认知以及由此引起的归属感、忠诚和奉献精神。从青年学生角度出发,民族认同与情感认同进而体现为文化认同有着天然的同向性和合力效果。
大学生本身就是情感主体,有着丰富的民族情感、民族文化和民族基因,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民族情感认同已经不再是封闭式的,而需要开放的环境建构,需要扎实的发展依据,需要来自内心自觉和自我选择的文化认同。中国***作为执政党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确立,都是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选择的理性结果。这种选择的认同、情感的认同、文化的认同,必须通过主课堂、政治学习、社会实践、国际交流等方式得到强化,以正能量引导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高层次认同。青年认同安全才是最大的安全。
在全球化时代弘扬民族精神是青年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要求。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把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历史精髓还原到现实中,用启迪和熏陶让青年学生理智选择,用富有时代气息、与时俱进的鲜活精神来充实教育内容。这样,民族精神才能日久弥深,发扬光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