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大心理变化
(1)情感更深刻,认识能力进一步发展。青春期情感上更深刻,但多变而不稳定,认识能力进一步发展,但认识问题有片面性。对人对事有时感到很美好,有时感到很糟糕;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但容易见异思迁;当考试取得好成绩往往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又容易悲观、沮丧失去信心;情绪易激动、感情易冲动。这些除了青春期性激素分泌的因素外,主要是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对理想的追求、人生的探索、知识的渴求、友情的寻觅、热情的释放、才干的显露等日趋迫切,因而感情也日益丰富。但由于受年龄、阅历、经历、财力等方面限制,情感处于易变不稳定状态。因此对人对事物都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失败时不要泄气,成功时不要骄傲;对人要多看长处,要学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遇事要有毅力,有恒心,逐步增强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和情感的能力,使心理、品质健康发展。
(2)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初步发展。青春期的孩子在观察和评价身边的人和事的同时,也开始认识和评价自己,会站在镜子前打量自己长得怎样?还会把自己与**、小说中的主人翁对比遐想。自我评价一般有三种情况:过高、过低或适当。对自己评价过高会产生过分自信,受挫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评价过低导致缺乏信心,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不去努力争取;适当的评价可使自己处于既不自满也不自卑的状态,有抱负有上进心,而且能够经常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及时克服。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都善于经常适当评价自己并且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3)性意识的萌发。青春期性意识常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对异性的暂时疏远。青春期开始,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别日益明显,男女学生会产生一些不安和害羞的心理,从而接触中出现了短暂的疏远。
②渴望了解性知识。男女学生随着自身的发育,对第二性征的出现产生了好奇、不安,甚至恐惧心理,由于性知识的缺乏还会产生神秘感。他们要求了解身体变化的奥秘,这是很自然而正常的。由于渴望了解性,各种生理卫生和医药书成了同学们寻找答案的对象;对文学艺术作品中爱情的描写及其表现手法极为敏感。有的青少年还从***秽书籍中了解性知识,因而在思想上受到腐蚀,这是要引以为戒的。
③对异性产生好感。在性意识发展过程中,男女同学会产生一种彼此要求接近的需要,产生互相吸引的心理,表现为希望引起异性的注意和好感,男女同学喜欢接近等。
④模仿性的“初恋”。由于性意识的萌发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男女同学开始初步树立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男女间两种不同的感情:一种是在共同追求理想、追求事业的基础上建立的纯真友谊;另一种则是对爱情的追求与模仿,即所谓交异性朋友。这种交朋友还只是一种模仿行为,具有对象不固定性,没有深厚感情基础,不懂得感情的专一性和排他性,盲目地模仿一些从影视和读物中看来的动作,也不懂这种模仿带来的严重后果等特点,因此,还谈不上“初恋”。
以上种种表现说明,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学生产生性意识是一种正常、自然的现象。如果你在自己身上发现类似的现象,不必产生不安和自责,但由于青春初期各方面还不成熟,要注意这种感情不能任其发展,要善于控制自己,更要防止社会上种种不良影响的诱惑。
1、情感更深刻,认识能力进一步发展。青春期情感上更深刻,但多变而不稳定,认识能力进一步发展,但认识问题有片面性。
2、对人对事有时感到很美好,有时感到很糟糕;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但容易见异思迁;当考试取得好成绩往往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又容易悲观、沮丧失去信心;情绪易激动、感情易冲动。
3、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初步发展。青春期的孩子在观察和评价身边的人和事的同时,也开始认识和评价自己。
4、性意识的萌发。对异性的暂时疏远。青春期开始,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别日益明显,男女学生会产生一些不安和害羞的心理,从而接触中出现了短暂的疏远。
5、渴望了解性知识。男女学生随着自身的发育,对第二性征的出现产生了好奇、不安,甚至恐惧心理,由于性知识的缺乏还会产生神秘感。
在青春期的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感题。青春期是一个容易冲动的年龄段,尽管在自己年少的时候留下一些美好回忆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面对各种情感,一定要理性对待,不然会在自己不成熟的思考之下做出一些影响自己一生的不好事情。对于各种情感,其中最关键的是男女生之间的情感问题,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明白早恋的危害
青春期正处于学习知识、学习人生经验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都不是很成熟,对异性的了解仅限于外貌。青春期是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果早恋会很容易影响到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早恋会使孩子分心,无法把心思放到学习中来。
不反对早恋
对于早恋,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是极力反对的,在他们看来,早恋的弊大于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早恋都是不好的,孩子在早恋的时候应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良好的恋情应该是促进双方进步,而不是局限于吃喝玩乐等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同时也回避了早恋的危害。
学会正确和异性,交往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应该学会和异性广泛、自然地交往,而且是公开交往、群体交往,这样子就不会对个别异性产生过分的好感。交往的时候要(1)群体交往,不要个别交往和异性交往;(2)要注意一个度,不要太拘束,也不要太随意;(3)要真诚相待,落落大方,男女有别。
遇到情感问题不要怕,只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切都不是问题。
青春期孩子的情绪特点
青春期是孩子情绪发展的关键过渡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处于情绪从简单到丰富的发展过渡阶,情绪十分不稳定。
情绪变化迅速,但不持久。
比较强烈,但相对脆弱。
容易冲动,缺乏理智控制。
情绪起伏大,给人阴晴不定的感觉。
早期荷尔蒙的大量释放,是导致青少年情绪起伏和情绪感受强烈的直接原因。
大脑发育的区域差异使青春期压力反应激烈、冒险行为增多的主要原因。
大脑中负责情绪产生和处理的区域(边缘系统)最先发展和活跃起来,使青少年的情绪体验增多增强;而可以对情绪或压力进行相应的调控的前额叶,大脑皮层区域则会到青春期中晚期才开始大规模的发展,两个区域连接的强化也是到中晚期才开始完善,中后期情绪状态会逐渐稳定。
情绪表现 :
情绪表现的两极性、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性共存。
同样一个刺激在他们那里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强度相对大的多,甚至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但青少年的情绪表现也不是一味的强烈,有时也表现出温和细腻的特点。
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波动性很大,常常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情绪来得骤然,去的迅速,可能这一刻心情还“阳光明媚”,下一刻就“暴雨倾盆”。
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反应剧烈,表现夸张,他们往往遇到一点小事就会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容易狂喜、暴怒、容易极度悲伤、恐惧。当取得成功或者受到表扬鼓励和肯定时情绪高涨,兴高采烈,当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容易陷入极端苦闷的状态,心情低落,无精打采。
常见情绪表现:
1爱发脾气
青春期孩子的妈妈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原来那个情绪一直很温和的孩子,现在越来越爱发脾气。很容易激动,多说他两句都不行;有时甚至出于好意的关心他也嫌烦,跟你闹脾气。
对孩子多一点理解和关心,不叫真,不抓住错误不放,不对抗(共情)。
2爱抱怨
孩子可能会回来抱怨作业太多,课太多,抱怨老师,抱怨学校。我儿子那时会经常抱怨他们新来的校长,他说每天给他们加几节课就是在压榨他们的时间。
接纳孩子的抱怨,倾听孩子,父母自己要少一点抱怨,用自己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影响孩子,耐心倾听。
3会沉默
以前那个什么都回来跟我说的孩子突然不见了,问了也什么都不愿说。其实是我们的亲子沟通出了问题,儿子觉得我们不能理解他,说了也没用。
孩子开始有自己的小秘密,渴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不要太严肃,可以用一点幽默故事来调节气氛,不能嘲笑、讥讽,要尊重他们的想法。
4容易焦虑、紧张不安
受外在的影响,学校、老师、父母、作业、同伴关系等等,让孩子感到压力倍增。
生理压力:荷尔蒙变化和大脑发育特点,导致情绪起伏后,压力的调控能力还很弱。
学业压力:进入初中后,学业要求无论从知识内容角度而言,还是从学习时间投入自我约束,要求都会有一个突然的飞跃,需要孩子发挥很多力气去了解适应新的学习挑战。
人际交往压力:青春期时孩子的情感重心从家庭向同伴转移,同伴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增强。被同伴接受、建立和维系朋友关系,处理朋友间冲突等问题,对孩子的交往技巧和能力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挑战。
家长要缓解孩子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不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父母的表情和语气会影响孩子,可以多陪孩子说话,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创造轻松的家庭环境,把孩子当朋友,平等对待。
5非常敏感
关注老师、同学、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即使穿一件衣服都有可能会考虑很久,希望引起关注和好评,有同学不认可就不会再穿,老师在班上批评人,他就会觉得是在针对自己。
由于青春期的镜像心理作用,孩子们对他人的评论或批评非常敏感,会觉得所有人都在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觉得大家的讨论或评论都是或明或暗的指向自己,别人的表扬瞬间能提升他的心情,并会从中得到巨大的行动力批评或负面评价,也会产生极大的伤害,这使情绪低迷,对事情失去兴趣,没有积极行动的意愿。
青少年大脑发育的特点,是通过杏仁核而不是额叶来识别情绪。杏仁核本来是处理战逃反应,额叶才能更准确更理智,青少年会倾向于将面无表情识别为敌意,严肃识别为生气。
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孩子,我们的表情严肃都有可能被他们解读为是在生气,从而产生对抗。很多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或者是刻意在挑剔自己。
随着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发展,青少年对他人想法和态度的理解能力增强,对自身的思考大幅度增加。这些变化会促使青少年,开始更多地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这一时期特定荷尔蒙释放的剧增,会造成青少年产生自己是所有关注,或审视焦点的错觉,使其呈现出对他人的评价或批评,非常敏感的特点,青春期中后期会下降。
6容易抑郁
压力下容易沮丧,压力过大,不懂得释放就会导致抑郁。父母的不理解,人际关系受挫会不愿意交朋友。
每10个孩子中就会有一个经历过情绪障碍,20%~50%会有抑郁倾向,15%~20%有至少一次的抑郁发作,5%会演变成长期抑郁。自杀率达到最高峰,204%的中学生曾考虑过自杀,65%为自杀做过计划。
自我认知的压力,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少年对“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在这个社会的位置”等等问题产生了强烈的了解需求。积极的认识和探索,给孩子带来无限喜悦,也带来很多困惑和压力,这些压力对青少年情绪健康也造成了威胁。
情绪情感日益增多,消极情绪体验也会增多。(告别了孩童时的无忧无虑)
情绪表达由外在的冲动性,到内在具有掩饰性这样的一个转变,孩子学会掩饰情绪了,自尊心变得特别强。
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方式去传达。
家长要乐观的面对事情,乐天派不容易得抑郁症,经常大笑的人很少有心理问题。话说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不要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培养孩子乐观面对未来的品质比分数更重要,这样他们才有能力面对挑战。
四种常见情绪困扰:
1烦躁
生理原因,前额叶发育不完全。
倾向于认识自己,对自我的不接纳。
父母过度的关心和唠叨。
2孤独
孤独感是那种即使在非常热闹的地方,也莫名的感觉到孤独,想脱离父母的保护,又有对外界的不确定,期待更多的朋友来证明自己是受欢迎的。
尊重孩子的孤独感,智慧的父母要知道对于你的孩子而言,什么会让他们觉得倍感孤独,一定是有一双不懂自己需求的父母,才最让青少年感觉到孤独。
3迷茫
没有方向感,找寻存在的意义,缺乏行动力,好像所处世界是一片混沌之中。花时间去思考人生的意义,想成为怎样的人是很有价值的,父母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思考。
4愤怒
愤怒它是指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意愿相违背,而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常与一个人的挫折感、阻力、威胁、以及他被忽视、被苛责这样一种体验相关联。
引导孩子体验、觉察愤怒的根源。
(1)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完美主义,追求完美,对自己或他人苛求。
(3:)猜疑、错误的诠释别人的动机。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当我们需要被满足的时候,所体验到的感觉就叫积极情绪。会产生舒服,放松平静的感受。
当我们需要不被满足的时候,所体验到的感受叫消极情绪,会产生无聊厌烦的感受。
所有需要都是正当的,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面对情绪的方法
1允许、接纳情绪
当我们平静安定自在,孩子们也会平静安定自在,我们紧张焦虑,孩子就会觉得周围不安全,也紧张焦虑,花好多力气和紧张,焦虑,抗争是去探索的勇气,学习提不起劲。
2积极的暂停,转移,远离产生情绪崩溃的环境,深呼吸、冥想、调整关注焦点。
3帮助孩子合理宣泄
练习方法:
1觉察自己的情绪,为自己的情绪找个家。用给情绪命名的方式,识别情绪,不让无家可归的情绪在孩子身上安家。
2在当下区分什么是身体感觉,什么是情绪体验。做自己的观察者,观察情绪的升起,落下,让情绪自然流动。
看见情绪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引发了当下的情绪。谁痛苦,谁负责,每一种感受都是自己需求的信号。通过句式转换,通过看到自己感受背后的需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3看见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是什么样的想法,导致情绪的产生。一念之转,当没有这些想法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情绪感受。
4觉察孩子的情绪,不过分卷入。父母自责中,隐藏着自大,高估自己的分量,低估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的痛苦都是“我”造成的,“我”要来负责,背负不必要的重担,也剥夺孩子练习管理自己情绪的机会。
我可以给建议,选择由他自己负责。我可以给帮助,但不替他执行。我们陪在孩子的情绪旁边,不过分卷入。
5错误的情绪消除法,否认感受:“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命令情绪停止:“你不许哭”。
转移注意力:“你看这个好玩吧!”。
忽视遇到的困难:“就这点小事有什么好担心的”等等。
觉察不恰当的做法是改变的第一步。
接下来有什么行动倾向,来增加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
父母对于青少年情绪发展的影响
1情绪虽然不能遗传,但情绪可以感染
父母的情绪会通过模仿、暗示、感染等心理机制传递给子女,对孩子稳定、客观的情绪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2父母自身拥有积极、正面、稳定的情绪是关键
即使孩子处于情绪“疾风骤雨”的不稳定期,如果父母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孩子也不容易在家中被激发而产生剧烈的情绪反应。在外面形成了不良情绪,也容易在家中得到缓解和沉淀。
3青春期是孩子迈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顺利度过,需要关爱、理解和接纳。
青春期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大心理变化:
1、情感更深刻,认识能力进一步发展。青春期情感上更深刻,但多变而不稳定,认识能力进一步发展,但认识问题有片面性。对人对事有时感到很美好,有时感到很糟糕;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但容易见异思迁;当考试取得好成绩往往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又容易悲观、沮丧失去信心;情绪易激动、感情易冲动。这些除了青春期性激素分泌的因素外,主要是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对理想的追求、人生的探索、知识的渴求、友情的寻觅、热情的释放、才干的显露等日趋迫切,因而感情也日益丰富。但由于受年龄、阅历、经历、财力等方面限制,情感处于易变不稳定状态。因此对人对事物都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失败时不要泄气,成功时不要骄傲;对人要多看长处,要学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遇事要有毅力,有恒心,逐步增强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和情感的能力,使心理、品质健康发展。
2、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初步发展。青春期的孩子在观察和评价身边的人和事的同时,也开始认识和评价自己,会站在镜子前打量自己长得怎样?还会把自己与**、小说中的主人翁对比遐想。自我评价一般有三种情况:过高、过低或适当。对自己评价过高会产生过分自信,受挫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评价过低导致缺乏信心,可以达到的目标也不去努力争取;适当的评价可使自己处于既不自满也不自卑的状态,有抱负有上进心,而且能够经常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及时克服。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都善于经常适当评价自己并且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3、性意识的萌发。青春期性意识常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对异性的暂时疏远。青春期开始,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别日益明显,男女学生会产生一些不安和害羞的心理,从而接触中出现了短暂的疏远。
②渴望了解性知识。男女学生随着自身的发育,对第二性征的出现产生了好奇、不安,甚至恐惧心理,由于性知识的缺乏还会产生神秘感。他们要求了解身体变化的奥秘,这是很自然而正常的。由于渴望了解性,各种生理卫生和医药书成了同学们寻找答案的对象;对文学艺术作品中爱情的描写及其表现手法极为敏感。有的青少年还从***秽书籍中了解性知识,因而在思想上受到腐蚀,这是要引以为戒的。
③对异性产生好感。在性意识发展过程中,男女同学会产生一种彼此要求接近的需要,产生互相吸引的心理,表现为希望引起异性的注意和好感,男女同学喜欢接近等。
④模仿性的“初恋”。由于性意识的萌发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男女同学开始初步树立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男女间两种不同的感情:一种是在共同追求理想、追求事业的基础上建立的纯真友谊;另一种则是对爱情的追求与模仿,即所谓交异性朋友。这种交朋友还只是一种模仿行为,具有对象不固定性,没有深厚感情基础,不懂得感情的专一性和排他性,盲目地模仿一些从影视和读物中看来的动作,也不懂这种模仿带来的严重后果等特点,因此,还谈不上“初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