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晏几道,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临江仙,晏几道,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第1张

 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於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

  这首词虽为《说秦汉》的“开场词”,但作者的视野并没有局限在秦汉两朝具体的史实上,而是高屋建瓴,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历中概括出一些古代社会人们始终能产生共鸣的思想感情。

  上片只写古来多少英雄是非成败,犹如大浪淘沙转眼成空。头两句化用了杜甫《登高》诗“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抒发对历史变迁、英雄随着时光消逝的感慨。第三句则是作者经过思考后,透过历史的表象得出的结论。作者认为,英雄豪杰们长眠地下之后,生前的是非得失,荣辱成败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一句贵在一个“空”字。“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它不仅是作者追溯历史后的结论,而且是他对待自己历尽坎坷人生的达观态度。“青山”句乃是写自然,意为“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夕阳”句亦写自然,“几度”谓“难得”,而“夕阳红”象征人生中短暂的美好时光,它在横亘古今的“青山”面前是微不足道的。这两句看似写景,其实在景语中蕴含了丰富深邃的人生哲理,只要稍加体会,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感伤情结。

  下片写江上渔樵闲话,娓娓动听。“白发渔椎”是作者塑造的形象,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此翁正是作者的化身。词的一、二句写老翁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他远离尘嚣,遁迹山林,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看惯了“江上之清风”和“山间之明月”(苏轼《前赤壁赋》),与世无争,其乐无穷,是一位志向高洁、风怀潇洒的老人。第三句写老翁的生活情趣,他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断绝一切人际交往的隐者,而是仍旧同世俗社会保持着联系。“美酒要逢知己饮,好诗须向会家吟”(杨慎《说三代》)。“一壶浊酒”以“秋月”“春风”为背景,正显示出作者淡泊、高雅的襟怀和朋友之间的志趣相投。最后两句直揭“白发渔樵”并非胸无点墨的老翁,而是通晓古今、博学多识、知权达变的高士,他把古今多少英雄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成败荣辱都化作可助酒兴的谈资;在笑谈之中,纵论古今,品评人物,其旷达和豪放可以想见。我们不难发现,在老翁身上有许多同渔樵的身份不相符合的特征,这正是作者的性格和人生理想的反映。

  这首词可称为“史论”。它综观历代兴亡盛衰,以英雄豪杰的成败得失抒发感慨,表现出一种旷达超脱乃至“大彻大悟”式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临江仙 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②,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纹平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①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作于黄州。临皋,即临皋亭,乃长江边的一个水驿官亭,在黄州朝宗门外。作者元丰三年 由定惠院移居于此。 ② 东坡,本为黄州城东的旧营地。作者于本年春在此开荒植树,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躬耕之事,遂名此地为“东坡”, 并取以为号。又建雪堂,其时堂未建成,故仍回临皋止宿。 ③恨,感到缺憾。营营,为名利所纷扰。 ④ 夜阑,夜深。縠,有皱纹的纱。縠纹,喻指水面上细小的波纹。 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片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前两句点明了词人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可见是一醉方休的畅饮了。“仿佛”二字,刻画出词人醉眼朦胧之态,真切传神。“家童”三句,是回到寓所门前驻足叩门的情事。词人虽连连敲门,然小童因等不及主人夜深归来,酣睡已久,鼾声如雷,于叩门声全然不觉。于是,词人索性不再敲门,当此万籁俱寂的深夜,转而拄杖临江,细听涛声。苏轼一向认为“高人无心无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其二)。既然“执”(敲门)而不可得,随即便应转为“破”(倚杖听江声)。这一生活细节,是词人独特个性和旷达人生态度的又一次显现。 下片即是词人“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长恨”二句,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庄子·知北游》)及“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庚桑楚》)之意,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想平生颠沛飘泊,身不有己之时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遥呢?“夜阑”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此际宁静超然心境的象征,并从而引发出尾二句的渴望和遐想。“小舟”二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馀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在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105次,这是深可玩味的。李泽厚先生说:“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美的历程》)。由于其结尾所表达的弃官归隐之念,以至于“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美的历程》)。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

参考资料:

http://bbsguoxuecom/dist/o_t/t_208506/%CB%D5%E9%F8%A1%B6%C1%D9%BD%AD%CF%C9%A1%B7%C9%CD%CE%F6html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南唐 李煜

这首词是李煜在围城中作的,当时围城危急,无力挽回,诗人缅怀往事,触目伤心,故全诗所发之亡国哀怨,深切感人。

这首词还是一首春怨词,诗人通过借思妇怨女之口传达自己亡国失势,朝不保夕的无奈愁恨之情。

望采纳!

表达了诗人抱负不得伸展,身不由己,不能摆脱人世间的名缰利索,历尽宦海浮沉之后对世事纷扰的怀疑、厌倦以及无法解脱而又渴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

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这就是此词的创作背景。

临江仙

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②,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纹平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①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作于黄州。临皋,即临皋亭,乃长江边的一个水驿官亭,在黄州朝宗门外。作者元丰三年

由定惠院移居于此。

② 东坡,本为黄州城东的旧营地。作者于本年春在此开荒植树,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东坡躬耕之事,遂名此地为“东坡”,

并取以为号。又建雪堂,其时堂未建成,故仍回临皋止宿。

③ 恨,感到缺憾。营营,为名利所纷扰。

④ 夜阑,夜深。縠,有皱纹的纱。縠纹,喻指水面上细小的波纹。

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片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前两句点明了词人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可见是一醉方休的畅饮了。“仿佛”二字,刻画出词人醉眼朦胧之态,真切传神。“家童”三句,是回到寓所门前驻足叩门的情事。词人虽连连敲门,然小童因等不及主人夜深归来,酣睡已久,鼾声如雷,于叩门声全然不觉。于是,词人索性不再敲门,当此万籁俱寂的深夜,转而拄杖临江,细听涛声。苏轼一向认为“高人无心无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其二)。既然“执”(敲门)而不可得,随即便应转为“破”(倚杖听江声)。这一生活细节,是词人独特个性和旷达人生态度的又一次显现。

下片即是词人“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长恨”二句,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庄子·知北游》)及“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庚桑楚》)之意,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想平生颠沛飘泊,身不有己之时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遥呢?“夜阑”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此际宁静超然心境的象征,并从而引发出尾二句的渴望和遐想。“小舟”二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馀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在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105次,这是深可玩味的。李泽厚先生说:“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美的历程》)。由于其结尾所表达的弃官归隐之念,以至于“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美的历程》)。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表达了词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词人透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那些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将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从而表现了词人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释义:

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原词: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扩展资料:

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杨慎获殿试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升庵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经常四处游历,观察民风民情。每到一地都要与当地的读书人谈诗论道,留下了大量描写云南的诗篇。此词也即其中一篇。

通行本《三国演义》,将这一曲《临江仙》列于全书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上方,由于众多的版本均不加注释,不少读者据此认为这是小说作者罗贯中原创。然而,据专家考证,这首词最早出自《廿一史弹词》,是明代文学家杨慎为该弹词第三段《说秦汉》所作的开场词。

清代毛宗岗父子在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也正是因为毛氏父子此举,使得后世的亿万读者记住了这首词,这也算是“歪打正着”吧?央视版《三国演义》的主创人员,最终决定将其作为片头曲,也在情理之中。

赤壁之战,作为全书(全剧)最精彩的桥段,非这样的唱词不能概括。如此开阔的历史视野,如此豪迈苍劲的气势,如此举重若轻的笔法,恐怕只有苏轼的《念奴娇》能与之相媲美。

立意高远、含蓄蕴藉、色彩鲜明、对仗工整,历来脍炙人口。词作的下片,由“白发渔樵江渚上”说起,回到了(当时的)现实:在这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文艺气息的国度里,透过历史这面镜子观照现实,就会油然而生“惯看秋月春风”的豁达、深沉与大气。而文学艺术,就是这片土地上人们最好的精神食粮。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的主旨是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漂泊四方的寂寞。整首诗直抒胸臆,通过上下片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生的感叹。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

回忆起当年在午桥畅饮的时候,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上,随着水流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经历就像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闲来无事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转瞬即逝,只有把它们编成歌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

赏析

词的上片是忆旧,作者回想起自己的往事,在青年时期和各个“豪英”在一起把酒言欢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描绘出了一幅恬静的画面,将作者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词的下片则是感怀,作者将自己如今的处境和往事进行对比,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整首诗通过对旧以前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82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