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望采纳。
祝楼主学业有成。
1 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逗春风又绿江南岸地中的逗绿地字的鉴赏分析;对逗云破月来花弄影地中逗破地逗弄地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逗立片言以居要地的关键语句例如,对逗前度刘郎今又来地语句含义的理解、对逗落花时节又逢君地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逗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地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逗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地,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逗我地)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逗敲棋子落灯花地)
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
景象(景物形象,如逗大漠孤烟直地逗千树万树梨花开地)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地中所描绘的逗孤帆地逗远影地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逗远影地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地中,通过逗杨柳地逗晓风地逗残月地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
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
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
分析其他写作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
(赋比兴、象征)
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4)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6)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抑扬:突出于强调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逗思想内容地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5.强化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逗意在笔先地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地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诗歌内容
1 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地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2 边塞诗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3 咏怀诗
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4 咏史诗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绝句》: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地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范式
1 分析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第12题)
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逗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地请从逗情地和逗景地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明确:这首诗写了作者逗春行地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有逗花自落地、逗鸟空啼地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2 分析技巧型
提问: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解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词)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逗荷地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逗荷地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逗绿荷地有逗恨地而逗背西风地(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逗荷花地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花之中,似是逗愁热地,却呈现也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析效果)
3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口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唱、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范式: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三检)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逗桑无叶地、逗土生烟地,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逗忧地,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4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一个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三世界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逗诗眼逗的说法,所谓地诗眼逗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地诗眼逗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明确:逗诗眼逗分别是地咽逗和地冷逗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逗咽地、逗冷地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5 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学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范式: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辽宁卷第16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头: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明确: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虑主旨)
6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逗游子思归乡地,有人认为是逗思妇盼归人地,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游子思乡归: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找要点,分条述)
思妇盼归人:上片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高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地的情思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逗行者地、逗少年地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地、逗僧敲月下门地、逗月出惊山鸟地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逗桃花潭水深千尺地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3.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逗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地,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
1 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逗闻风地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逗闻风地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2 从诗词描写景色的逗冷地逗暖地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逗冷地逗暖地,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逗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地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地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逗暖地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3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逗梧桐地、逗秋叶地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逗熏笼地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4 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逗缘情而发地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例如: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逗思地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逗思地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5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逗落地逗明地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逗落地给逗泗水地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逗明地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6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逗诗言志地,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7 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例如: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逗楚腰纤细地典出《韩非子��二柄》:逗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地逗掌中轻地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逗体轻,能为掌上舞地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逗十年地与逗一觉地相对,给人以逗很久地与逗极快地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8 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逗流放途中遇赦地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
刚好在复习,所以整理了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八型)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
要答好这种题目你先要了解各种手法及其作用:
····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
常见描写手法有:白描 彩绘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常见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此外还有对比、衬托等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再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年全国卷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附:具体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以乐衬哀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夸张 比喻 拟人 悬念 抑扬结合 点面结合 咏物抒情 开门见山 承上启下 伏笔照应
诗词赏析指导要点大致可从以下两大方面指导:
一、古诗词的外在: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正面、侧面、反面)抒情(直间、间接)议论
记叙、描写顺序:远——近 大——小 高——低 俯——仰
虚——实 动——静 人——国
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常见于律诗的中间两联)
夸张、反复、复沓、顶真、互文、设问
语言风格:朴素、绮丽、清新、沉郁、豪放、活泼、直白、含蓄、婉约
其他方面:赋比兴、 用典、线索、烘托、移情、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二、古诗词的内涵:
关键字词所表达的含义是否与中心及写作意图相悖。
整句表达的意象含义是否正确,与中心是否相反,律诗中颔联、颈联有无颠倒
整首诗的意思、所抒发的感情
一、 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 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当然,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苏轼的《念奴娇o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3、诗人风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5、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
6、表现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7、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学生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重视"三注意":
首先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其次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 诗中有画 "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再次要注意注释,注释虽短短一二句,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可以这样说,做到了"三要",诗歌鉴赏就成功了一半。
四、强化书面表达
经过一定的鉴赏训练之后,学生对于一首诗歌,往往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但是,一旦述诸语言,学生的思维却往往大打折扣,写出的鉴赏文字缺乏逻辑性、条理性,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成为思想表达的瓶颈。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也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因此,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考生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矛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以上主要从诗歌的内容、形式以及答题技巧几方面,对诗歌鉴赏进行了粗略的谈论。我相信,同学们只要对诗歌饶有兴趣, 掌握一定的规律方法,克服功利主义思想,摒弃为做题而做题的做法,就一定能打开诗歌鉴赏的大门,在平时的学习和高考中游刃有余。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是新《考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的热点考题是关于现代诗歌的鉴赏,而现代诗歌的鉴赏倍受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何来鉴赏现代诗歌呢
从高考的命题实际来看,现代诗歌的测试多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如1999年高考语文第10题对艾青诗
《我爱这土地》的赏析等。在具体的应试过程中,我认为可以运用以下一些解题技法。
一、借技巧,抓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
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在应试时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从而顺利解答关于主旨一类的考题。例如:
对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躏的命运。
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D.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本诗以马为描绘对象,但作者决不会是在说现实中的马如何如何。作者显然是在以马喻人。本题A、B两项都是错误在不懂得这种技法。C项能联系该诗写作的时代背景来展开想象和联想,懂得以马喻人,但对诗的主旨理解错了。“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肚里咽”这些关键语句描绘的形象是在“忍受”而非“挣扎”,它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见答案应为D。
二、按需要、看搭配,注意表达合语境。
与古典诗歌一样,现代诗歌也十分讲究语言的锤炼。有一类考题是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的。做这类题,一要看词语的搭配,二要看表现方法的需要,三要看是否合乎句意,符合诗境,从而达到排误存正。例如: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诗后考题
也许——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a你的眼帘,/不许清风b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c松阴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缓缓的飞。
第二节abc三处各有一个词,依次填入后,恰当的一项是( )
A、照 飘 树 B、弄 吹 片 C、拨 刷 伞 D、射 掠 团
细品全诗,可知:a处,主语是“阳光”,宾语是“眼帘”,“弄”字显然不当,据下文“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可知ab两处用的是拟人法,“照”和“射”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a处应选“拨”。“飘、吹、掠”也都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b处应选“刷”。c处,“团”字与“松阴”搭配不当,“树”和“片”与“撑”字搭配不当。只有“伞”字,既能与“撑”搭配,又能与“庇护”搭配。比较四个选项,答案当为C。
三、读原诗,据题干,综合思考防片面。
有些对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理解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概全的方法来设置迷惑项,干扰考生。应试时,应把原诗、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才能解答。仍以闻一多先生的《也许(葬歌)》为例
(原诗见上):
①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时天折而作。表达的思想感情贴切的一项是( )
A.表现父亲对死去的女儿无比疼爱怜惜,内心极度哀伤的感情。
B.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咒骂的人声”强烈的不满。
C.表现父亲为死去的女儿衷心祈祷,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
D.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一种安宁平静生活的强烈愿望。
②这首诗中写出了夜鹰、蝙蝠、阳光、清风、松阴、蚯蚓、小草、黄土、纸钱等事物及有关的动作或声音,这样写的目的是()
A.通过具体形象,象征社会的环境。
B.通过具体形象,进行生动的比拟。
C.通过具体形象,烘托真实的意境。
D.通过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第①小题考查的是对诗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有些考生知道闻一多是个民主主义战士,知道他的诗集《死水》内容多抨击黑暗现实,因而在做题时不加考虑地选择B项。这是不正确的。本题题干已经提示:这首诗
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天折而作。即是为亡女而作,抒发的就一定是哀痛之情。所以答案应为A。
第②小题考查的是对写作方法的理解。依据上面对诗歌的分析,B项不正确。诗中有比拟,但不是这些事物都用于比拟了,A项以偏概全,也不正确。D项“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表现主旨偏离太远。只有C项与悼念亡女紧相联系,是正确的。
四、找矛盾,扣诗题,把握意象辩真伪。
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往往会采用肯定或否定的矛盾方法来干扰考生。因此,应试时宜先找出矛盾之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把握诗歌的形象特点,辨出真伪来。例如(1999年高考语文第10题):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看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
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合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我爱这土地》一诗是艾青在抗战时期的名作,四个选项分别着眼于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文字表达技巧等,其中C、D两项,一说“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一说“诗中的
‘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构成明显的矛盾项,必有一误。答题时便可从此入手,细作分辨。读诗可知,“我”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形象的特点是“爱这土地”,诗题已很明确。至于诗中写到
“鸟”,是对“我”拟物,以丰富“我”的形象,“鸟”不是全诗的形象。再说,这最后两句诗人已从比喻的境界返回现实,是诗人在向读者直抒胸臆,因此,根据这一形象特点,我们就不难判断D项为不恰当的
了。
总之,在平时的诗歌鉴赏过程中,我们只要把握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以上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做到因诗制宜、因题制宜,灵活运用。那么我想,不管是现代诗歌还是古典诗歌,无论是平时阅读还是考试,我们就会自如应付了。
1 语言析
析语言进行文鉴赏首要环节准确理解作品语言,才能其进行更进步判断、评价鉴赏语言析般侧重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面进行
遣词造句,般要涉及词义、典故、及用词、用句精妙所等考查重点些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形象起着关键作用词语句例,逗春风绿江南岸逗绿字鉴赏析;逗云破月花弄影逗破逗弄两字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般考查某语句所蕴含言外意或言外情,所选语句往往些言简意丰逗立片言居要关键语句例,逗前度刘郎今语句含义理解、逗落花节逢君语句含义咀嚼等再,逗林花谢春红,太匆匆,奈朝寒雨晚风描写自凋敝外所包蕴恨家仇悲愤喟叹,逗燕涯,今燕谁家,写燕外所包蕴涯游惆怅态羁旅情怀,往往考查重点所
2.形象析
握诗词形象受诗情、领悟诗意基本途径
形象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物,《赤壁怀古》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抒情主公,《雨霖铃》逗我)
诗社提炼事象(作形象,《约客》逗敲棋落灯花)
物象(事物形象,《蝉》蝉)
景象(景物形象,逗漠孤烟直逗千树万树梨花)
握形象面所蕴含言外意,鉴赏功关键所例,我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江际流所描绘逗孤帆逗远影形象,悟作者由渡口相送至逗远影消尽,自仍依依舍深沉浓郁绵绵友情再,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逗杨柳逗晓风逗残月等意象所传达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风格
析古典诗歌写作技巧般侧重于面进行:
体各种修辞作用;
析诗歌采用表达式;
析诗歌结构技巧;
析其写作技巧
1)修辞:比喻、借代、拟、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
(赋比兴、象征)
2)表达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
描写式: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先景情,渡、铺垫、伏笔
4)表现手: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5)篇章结构: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景结情、总、见、层层深入、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6)思想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耐寻味、言近旨远等
用典:般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想象:更阔,别裁
衬托或烘托:衬反衬,借突
渲染:突形象,加强艺术效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概念、思想、特征
抑扬:突于强调
白描:简练笔墨,刻画鲜明形象
析诗歌风格应结合代特征作者平尤其写作首诗歌背景进行例,李清照南渡前诗歌风格变化体现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语言描写,表现诗情,传达诗思想,些情思想我所说逗思想内容论忧忧民情、破家亡痛,游逐客悲、征夫思妇怨,至深于古典诗歌所表达思想情,稍微细致加归类,我难发现,忧愁、寂寞、伤、孤独、恬淡、闲适、热、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忧民等各种类型
5.强化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训练要求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要求必细说虽鉴赏文字较作文少,定要遵循逗意笔先原则,先构思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情愉快,考形较印象
表述严密,指行文注意表述严密性,论前照应,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所注意,能顾失彼,更能前抵牾
条理清晰,结构面要求般说,采用、二、三、四或者首先、其等标志明显式,往往条理清晰评价
逻辑合理,指即便见解逗前见古,见者高论,应能够自圆其说
诗歌内容
1 咏物诗
咏物诗特点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定要注意握作者描摹事物所寄托情些咏物诗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读解用体味
于谦《石灰吟》:逗千锤万凿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怕,要留清白间首诗价值于处处石灰自喻,表达自尽忠,怕牺牲意愿坚守高洁情操决,咏石灰歌咏自光明磊落襟怀崇高清白格
2 边塞诗
盛唐期边塞诗,豪迈奔放、往前,代表物高适、岑参;宋代边塞诗更表现报门愤懑压抑及归家望哀伤,代表物范仲淹边塞诗歌特点于同角度展现代风貌,鉴赏应首先握代特征,推敲作品蕴含同思想情
3 咏怀诗
说写景诗借景抒情,咏怀诗特点即事抒怀
4 咏史诗
咏史诗简洁文字、精选意象,融合自、社、历史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政者荒*耻,表现作者阅尽沧桑沉思,蕴涵深沉怀古伤今忧患意识
语言特点
语言诗歌载体,析语言进行文鉴赏重要环节准确理解作品语言,才能其进行更进步评价鉴赏
(1)清新其特点用语新颖,落俗套
比杜甫《绝句》:逗两黄鹂鸣翠柳,行白鹭青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船四句写四种景色,景,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清贫乐村居》,使用语言属于清新明丽
(2)平淡,称质朴其特点选用确切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加修饰,显真切深刻,平易近
陶渊明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语言,家,写都家事,事雕琢李煜期词《虞美》,用语平淡,至深
(3)绚丽其特点富丽词藻、绚烂文采,奇幻情思
李商隐诗歌《题》,李贺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描写音乐段等
(4)明快其特点斩钉截铁,语破
李清照早期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诗《草》等
(5)含蓄其特点意言外,直接叙述,曲曲折折倾诉,言意,或引发,或欲说休,让读者体味
杜牧咏史诗,李清照期词等
(6)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贾岛诗,苏轼词
古诗鉴赏题六种答题范式
1 析意境类
提问式:首诗(词)营造种意境
解题析:种见题型所谓意境,指寄托诗情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构建让产想象境界包括景、情、境三面,答题三面缺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展现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氛围特点)+析情(析作者思想情)
示例:阅读面首唐诗,答问题(2005全卷第12题)
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花自落,春山路鸟空啼
古谈诗歌创作曾说:逗作诗情、景二端请逗情逗景角度赏析首诗
明确:首诗写作者逗春行所见所闻:草水,树山,花鸟,谓句景,且每画面均特色(描图景)纯粹写景,景含情,情景交融诗逗花自落、逗鸟空啼景都显山宁静(点氛围),更透露丝伤春、凄凉情(析情)
2 析技巧型
提问:首诗(词)用表现手何效
解题析:表现手诗(词)用抒发情手段
答题范式:明手(准确指用何种手)+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何运用种手)+析效(手表达诗情,或刻画形象,或表现主旨
示例:阅读面两首古诗,答问题(2005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偶题(杜牧)
两竿落溪桥,半缕青烟柳影少绿荷相依恨,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杨万)
细草摇忽报侬,披襟拦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
两首诗都运用表现手刻画逗荷形象请指两首诗逗荷所表现同情特点,并作简要析
明确:两首诗都运用拟表现手(明手)前首逗绿荷逗恨逗背西风(阐运用),含诗恨,表露伤平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首逗荷花西风吹躲藏于荷花,似逗愁热,却呈现娇羞态(阐运用),表露作者怜喜悦情,基调泼趣(析效)
3 析语言型
提问式:首诗(词)语言何特色
解答析:种题型揣摩别字词运用技巧,且要口味整首诗(词)表现语言风格用答题词语般:清新自、朴实华、华美绚丽、明白晓唱、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等
答题范式:明特色(两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关语句具体析种特色)+析情(指表现诗情)
示例:阅读面首唐诗,答问题(2003重庆三检)
观祈雨(李约)
桑条叶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首诗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突特色试作简要赏析
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句逗桑叶、逗土烟,景带情,含蓄抒发农民盼春雨忧焚情第四句写朱门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影响其享乐(列例证)逗忧,两情,诗同情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情)
4 炼字型
提问式:联传神字
解答析:古作诗讲究炼字,种题型要求品味些经经锤炼字妙处答题能该字孤立起读,应放句,并结合全诗意境情析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句含义)+描景象(该字放入原句描述景象)+点情境(点该字烘托意境,或表达情)
示例:阅读面首唐诗,答问题(2003全卷第三世界题)
香积寺(王维)
知香积寺,数入云峰古木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评诗用逗诗眼逗说,所谓诗眼逗往往指句诗精炼传神字,认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眼逗别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明确:逗诗眼逗别咽逗冷逗山流泉由于岩石阻拦,发低呤,仿佛呜咽声照青松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阴冷(释含义,描景象)逗咽、逗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显示山幽静孤寂景象(意境)(点情境)
5 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式:某词(句)全诗关键,
解答析:古诗(词)非讲究构思,往往字、词或句能全诗线索,构全诗情基调,抓住命题往往见,考查全诗握程度
答题范式:思结构(结构所起作用)+虑主旨(突主旨所起作用)
示例:阅读面首宋诗,答问题(2006辽宁卷第16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行尽野行莫嫌荦坡路,自铿曳杖声
注:诗苏轼贬官黄州所作东坡,苏轼黄州居住与躬耕所荦:山石貌
第句全诗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明确:第句全诗铺垫,描绘幅雨东坡月夜图,营造种清明幽静气氛(思结构),映衬作者灵明澈精神境界(虑主旨)
6 观点同型
提问式:认,认,觉呢
解答析:依据原诗(词)作答,定要原诗(词)找理由、原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原诗句关键点)+条述(用翻译形式)
示例:阅读面首词,答问题(2004浙江卷第16卷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织,寒山带伤碧瞑色入高楼,楼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归程亭更短亭
关于首词表达内容,认逗游思归乡,认逗思妇盼归,认二者兼看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游思乡归:、二句游眼前所见景;三至六句游触景情,设想家盼望自已归情景;两句游叹旅途漫漫,归乡期,更添愁苦(找要点,条述)
思妇盼归:片思妇见晚景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怀念游;两句写思妇高想游归途艰难,叹相逢期(找要点,条述)
二者兼:全词游思归乡思妇盼归相互渲染,传达逗种相思,两处闲愁情思
首诗采用(表达式、修辞手、表现手)技,写(意象)(某某)特点,表现(突)(某某)思想、情,起(某某)作用
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画种技,用水墨或色彩物象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用于艺术创作,指侧面着意描写,作陪衬,使所要表现事物鲜明突烘托,《秦罗敷》借逗行者、逗少等反应烘托秦罗敷美貌烘托物,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逗僧敲月门、逗月惊山鸟等闹衬静更物烘托,《琵琶行》三写江月,别烘托琵琶声美妙听、引入胜物凄凉、孤独、悲伤等情再逗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鲜明烘托汪伦诗浓厚情
2.用典
用典,即诗歌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讲究用典,既使诗歌语言精练,增加内容丰富性,表达性含蓄性,收言简意丰、耐寻味效,增强作品表现力染力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功运用五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些典故都京口历史掌故,诗借助些历史事实含蓄自充表达自思想情
另外,化用前诗文歌赋,用典种王勃《藤王阁序》几乎句句用典,增强文章文化底蕴;姜夔《扬州慢》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诗,形虚实比,表达物非、今非昔比凄凉
3.虚实
古论述文章用概念,虚与实相,者实,者虚;客观实,主观虚;具体实,抽象虚;眼前实,想象虚……诗歌用手,拓展诗歌意境柳永《雨霖铃》,眼前作别实,别想象虚,虚实相,产穷余味李煜《虞美》,前六句实虚,即逗春花秋月何(实),往事知少(虚)楼昨夜东风(实),故堪首月明(虚)雕栏玉砌应犹(实),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自故哀思再姜夔《扬州慢》,眼前衰败堪景实,假设想象虚采用虚实结合写,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作品容量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
1 诗词标题突破
标题概括作品重要内容,标题揭示作品线索,标题奠定作者情基调
例: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门复竹,疑故
滴枝露,稍沾阶苔 何入幌,拂绿琴埃
标题逗闻风二字全诗线索,理解全诗内涵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思友、闻风疑友;颈联写风吹叶,露滴沾苔,用意写风;尾联入幌拂埃,说风,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意见,全篇紧紧围绕逗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微风形象,表现诗孤寂落寞情,抒发思念故情怀
2 诗词描写景色逗冷逗暖色调突破
古写诗作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鉴赏首先要找写景词句,再体味所写景逗冷逗暖,进握作者思想情
例: 水槛遣二首(其) 杜甫
郭轩楹敞,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花
细雨鱼,微风燕斜 城十万户,两三家
首诗写景主要二、三联,诗先用逗澄江少平岸,幽树晚花写阔幽美草堂四周环境,再用逗细雨鱼,微风燕斜勾画幅机勃勃春景图看,鱼毛毛细雨摇曳着身躯,燕微风吹拂轻盈飞翔,欢快、自由啊!诗通绘制逗暖色景,抒发种历经战乱暂安身闲适喜悦情
3 诗词所选取意象突破
古诗词许意象都特定含义,诗通选取特定意象表达内独特情我鉴赏要留诗词现意象,调积累,揣摩意象含义,理解作品内容
例: 信秋词五首(其)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卷夜霜 熏笼玉枕颜色,卧听南宫清漏
诗首句用逗梧桐、逗秋叶些带凄凉悲伤意象渲染萧瑟冷寂气氛,第三句逗熏笼进步烘托深宫寒夜环境结合末句便知,由于诗境凄清、愁恨难眠,才自南宫(皇帝居处)漏声凄清、漫
4 诗词所暗示关键词突破
诗词诗逗缘情发产物,能捕捉诗词些能显现诗情字眼,便找鉴赏该诗词钥匙
例: 江楼旧 赵嘏
独江楼思渺,月光水水 同望月何处风景依稀似
首句逗思字奠全诗情基调,我窥视诗内世界窗口诗何逗思思象联系文知,诗由于见与相似景物触发友思念
5 作品含诗眼句突破
古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字传神,句传神些含诗眼句往往能体现作品内蕴及表达技巧
例: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登临遍池台 何石门路,重金樽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杯!
诗第三联描写,逗落逗明二字精练传神,该联诗眼逗落给逗泗水,像落般,使静态形象态化;逗明赋予静态自色彩,说徂徕山何青绿,说苍绿色彩主意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难发现诗山水写隽美、秀丽,衬托与友情谊纯洁邪
6 作者经历突破
逗诗言志,作者经历同,()通诗词所表现思想倾向同,鉴赏妨作者所处代环境及其经历突破
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塞北江南,归华发苍颜布秋宵梦觉,眼前万江山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坚持抗金复,受重用,抱恨终词作抒写其力 图恢复家统热情,倾诉壮志难酬悲愤首词抒发壮志难酬仍忧忧民宏襟怀
7 诗词典故含义突破
古代诗创作,借助些典故表现广泛深刻主题我关注些典故,解些典故,疑助于握作品主题
例: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轻 十觉扬州梦,赢青楼薄幸名
诗逗楚腰纤细典《韩非二柄》:逗楚灵王细腰,饿逗掌轻典《飞燕外传》,指汉帝皇赵飞燕,逗体轻,能掌舞诗借用两典故意说明自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逗十与逗觉相,给逗久与逗极快鲜明比,显示诗慨深纵观全诗,发现诗所遣怀,仅忏悔意,前程恍惚梦、堪首意
8 诗词注解突破
诗词鉴赏原诗附注解,阅读些注解,帮助我解作者、作品关情况,便更准确理解作者情及作品内容
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 雁引愁,山衔月
云间连榻,接行杯 醉凉风起,吹舞袖
[注]诗写于李白流放途遇赦秋季,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诗注解提供该诗写作背景,逗流放途遇赦几字想见,诗应带着轻快情写作诗诗笔自万物象赋予命:雁高飞,带走诗忧愁苦闷;月山口,仿佛君山衔团圆月情意景便衬托诗遇赦极其欢快情
++++++++++++++++++++++++++++++++++++++++++++++++++++++++++++++++
刚复习,所整理
丝蜈
感觉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