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

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第1张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并希望广大青年“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典型特征。立足中国情怀的民族精神教育,必然成为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的内在价值诉求。

全球化时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须从四个方面着力。

知史明史,实现主体自觉。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青年学生放眼国际、憧憬未来固然难能可贵,但作为未来的主人,他们也同样需要尊重历史。在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首要的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尊崇民族传统、发扬民族精髓。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的前沿阵地,高等学校应通过专业渗透、比较研究、政治疏导、文献佐证、言传身教等不同方式和载体,真正将反映长期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通过历史的镜头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这是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灵魂。历史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民族精神教育,更需要高度关注历史之维,用时空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觉。

爱国精神当与时俱进。

时代是最鲜活的课堂。青年学生在第一课堂增长的是知识和技能,而在社会这个大课堂,大学生更多的是需要主动融入、自我选择、价值塑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民族精神教育最根本的是弘扬爱国精神,让青年学生心存国家,懂得如何爱国和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在动荡的国际局势和社会环境中防止“去国家化”倾向和过度民族主义思潮。在今年的“918”前后,广大青年学子表达了理性爱国精神,向世界传递了中国青年的声音,传达了自信、成熟的民族情怀。

理性精神需要培育。

理性精神、理性态度,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全球化的今天,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青年大学生的理性精神包含着当下的世界观、世界发展观和中国发展观及民族进步观。众所周知,东方文化传统中素来缺少对法制、自由和尊严的遵从或追求,其根源还是在于东方文化中素来缺乏理性精神。西方的理性精神导致了一系列精神和科学层面上成功因素的产生,并保证了几百年西方世界和民族的崛起。大学是培养青年理性精神的关键时期。加强民族精神教育,不是简单地说教和灌输,而是需要把民族的放在世界舞台上进行理性对比和价值考量,尤其是要把30多年改革开放举世瞩目的成就向学生讲明白、说透彻,以增强说服力。唯有这样,理性观点才站得住脚,民族自信才有活水源头。

情感认同是最大安全。

青年最富有激情,增强情感认同是加强民族认同和民族精神教育的人文诉求。“认同”可分为自我认同和集体(社会)认同。个人可以有多重的集体归属和认同。当集体认同主要建立在民族等基础之上时,认同感会更为强烈和持久;而民族认同是社会成员对其所属民族或民族国家成员身份的认知以及由此引起的归属感、忠诚和奉献精神。从青年学生角度出发,民族认同与情感认同进而体现为文化认同有着天然的同向性和合力效果。

大学生本身就是情感主体,有着丰富的民族情感、民族文化和民族基因,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民族情感认同已经不再是封闭式的,而需要开放的环境建构,需要扎实的发展依据,需要来自内心自觉和自我选择的文化认同。中国***作为执政党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确立,都是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选择的理性结果。这种选择的认同、情感的认同、文化的认同,必须通过主课堂、政治学习、社会实践、国际交流等方式得到强化,以正能量引导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和高层次认同。青年认同安全才是最大的安全。

在全球化时代弘扬民族精神是青年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要求。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把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历史精髓还原到现实中,用启迪和熏陶让青年学生理智选择,用富有时代气息、与时俱进的鲜活精神来充实教育内容。这样,民族精神才能日久弥深,发扬光大。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这首歌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歌中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在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鲜花”的基础上,又把五十六个民族比做“兄弟姐妹”,并且表达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心声:“爱我中华!”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歌词通过反复咏叹、逐步深化的手法表达了各民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爱我中华,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豪情壮志。昂扬的旋律,催人奋进,欣赏歌词及歌曲可以激发学生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从小树立长大要为祖国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爱国情怀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如下: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近百年来,在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发展、人民幸福生活不懈努力、接续奋斗。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90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