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李玫瑾老师在讲座节目中说的经典问题,我从中吸取到了很多关于幼儿心理及幼儿教育的经验,我把他整理了出来,希望能帮助到每一个爸爸妈妈们。
心理成长期分为六个部分,排在第一位的是6岁以前,第二位的是青春期。
孩子只要对成人是仰视的,心理上就有一种不得不服从的感觉。而当孩子已经对成人是平视、俯视的时候(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在身高上,对很多女老师基本上就是俯视了),他会觉得老师、家长现在说我得掂量掂量了!
有的爸爸打孩子,孩子说你别打我,再打我也动手了。他已经跟你平起平坐了,身高会决定他的视线,视线会影响他的心理,他会开始不服了。而在青春期,孩子年均身高增长6到11公分,说话的声音也有变化。
此外,孩子发育会影响到他的心理,这种心理变化我概括了几点:独立性强、更在乎自尊、性意识觉醒。
人初次出现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点在哪?12岁开始逃学了,15岁是高峰期。这个年龄段孩子最容易出问题。
孩子生理已经发育了,在这个阶段会有一些异常的表现,但这个表现如果限于青春期,也不要大惊小怪。
当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
首先,父母要改变你所有的教育模式。早年你可以说快写作业去,走我们上学去。到这个阶段不要这样了。告诉孩子,你现在长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帮助时你就说话,你如果不说的话,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长则要暗中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只是表面上开始放手。
第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同事一样尊重对待。有的女孩子也是这样。有一个单亲妈妈看女孩子日记,结果孩子离家出走,妈妈很着急。那时候在央视《今日说法》节目,我和这位妈妈有一个连线,妈妈问我怎么办。我问她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同事在办公桌放一本日记你会翻看吗?她说不会。那你为什么看孩子的日记?她说我想了解她的心理。但孩子已经长大了,她需要有一个独立的心理空间了。你不能这样去了解她的心理,而是要尊重她,不要动涉及她隐私的东西。
第三,要让他参与家庭大事。孩子走向工作单位,往往是要先做领导的助手,所以一定要有动手能力。作为家长,家里老人病了,周一到周五你照顾,周六、周日让孩子照顾,这样你老了他也会照顾你。
第四,善于从孩子的态度中发现自己教育方式的问题。当孩子对你不尊重的时候,你一定有不自重的表现。有的父母爱得没有节制,他今天对你不尊重,明天出去对老者也不尊重,他以后有苦头吃。在家里你要让他明白,让他先反省自己,然后再告诉他。
第五,要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其相关家庭背景。我们要让孩子有朋友,但又不能让他跟不好的朋友同流合污。
第六,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尽可能与他共同感兴趣。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也是找到他未来的职业所向。
第七,要给孩子信任,减少不必要的唠叨。孩子青春期时,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唠叨,你的唠叨只会让他离你越来越远,话要说,一两句足够了。
第八,为他的善良、成功、负责表现出骄傲。我们夸孩子不能只是以学习多好作为评判,而是看孩子是否懂事,我生病的时候他怎么照顾我,孩子在班里是不是做了一件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我孩子跟我说,妈妈,我们班上有一个孩子大家都不理他,但我知道他父母离婚了,我以后要跟他做朋友。我就夸我的孩子,哎呀你真懂事,你知道别人不好,但是愿意去了解这是为什么。这样的时候,你要肯定孩子。
今天是你的生日,你该为自己负责了
跟孩子讲一讲过生日的意义。选择大的时间节点,比如10岁、14岁、16岁,你告诉孩子,这个生日和别的生日有什么不同:例如,10岁有民事权利,16岁就要承担全部刑事责任。
你要告诉孩子,之前很多事是爸爸妈妈代你摆平,以后你做事要自己负责,要有责任感。要告诉他哪些事坚决不能做,你可以给他数几个行为,比如说杀人放火等。
孩子16岁的时候,家长也要告诉他,你现在甚至可以出去找一点事干了,但是如果出问题,你要承担全部责任,这个问题一定要警告孩子。青少年犯罪中,孩子们做一件荒唐事,会失去很多。有的孩子跟妈妈吵架,一晚上出去做了3起案件,因为这3起就被判了十年。十年时间,孩子什么事都耽误了。
总之,告诉孩子,人最重要的是什么?第一,健康。第二,守法。第三,活得有情有义。
妈妈对你有情你会很幸福,妈妈对你无情你会过得很惨。你对别人无情,这个世界就很冷酷,你对别人有情,这个世界就很美好。
# 育儿 有方法#
现代很多家长,已经不再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观,家长更尊崇给孩子自由的选择, 面对孩子犯错,用讲道理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民主 !莹姨以前也一直困在这种教育观里,但知道听到李玫瑾教授在一期专访里谈到 “跟孩子不要一味地讲道理,该打就要打!惩罚也很重要!” 让我觉得十分有道理,并且为这种教育观找到了佐证,于是我也重新树立了教育观!
孩子是不听道理,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先说孩子的 大脑发育规律 ,孩子从出生开始到6岁是 右脑思考模式,逐步过渡为左脑 。因为左右脑分控理论,左脑代表着学术脑,右脑代表和艺术脑。右脑更为感性化, 所以6岁前的孩子动不动发脾气,这是由于大脑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除了左脑和右脑以外, 人的大脑还分上下层, 于是分为 生存脑 , 控制人体的本能 ,比如受到威胁时,选择逃跑或者战斗!第二层是 情绪脑 ,这个位置就是 主管情绪的杏仁核区域 ,掌管着喜怒哀乐!而 理智脑 是最外层,也是我们常说的 大脑皮层 ,而 理智脑发育成熟要等到20岁左右 ,所以 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受情绪脑所控制 !所以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喜怒无常, 讲道理就是对牛弹琴 !
要知道 3-6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 , 是塑造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这个时期想通过纯讲道理很难让孩子形成好习惯!而打孩子这种惩罚的方式,实际是在保护孩子,以 免孩子因为当时的不良行为,在将来犯更大的错 ,让孩子学会敬畏!但这里的打孩子可不是为了出气, 父母也要讲究打的方式 ,惩罚的方法。
一、要借助工具
最好在家中有一个工具,专门用于打孩子,“戒尺”就很不错!借助工具有这2点好处,一是有 仪式感 ,这个戒尺时刻提醒着孩子要懂得敬畏!二是 避免用手打 ,有些家长可能失控,对孩子造成伤害!
二、打孩子讲究时间
打孩子的时候要 掌控时间 , 太短起不到效果,太长孩子可能会记仇 !针对自家孩子的状况把控时间,尽量 打手,打屁股,不要打脸、头、后背这些位置。
三、打完后要拥抱
一般情况下,当家长打完孩子以后,孩子会想要拥抱! 孩子内心恐惧的是可能失去妈妈的爱 ,此时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打完孩子,惩罚完孩子以后,家长要给孩子拥抱, 用肢体语言告诉孩子,你是爱他的,但是做错事必须得到惩罚。
四、用故事进行心理建设
孩子虽然不喜欢听道理,但是孩子喜欢听故事 。家长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在绘本故事中学会了不少行为,如何吃饭、穿衣、洗澡。想要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格,良好的习惯,家长要 善用故事做心理建设! 这个时候就要 讲究套路, 比如孩子撒谎后,你打他惩罚了他,那么晚上你就要讲一个类似《狼来了》的故事,让孩子 通过故事意识到撒谎不对,而妈妈打我是因为怕我被狼吃了 !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自然是充满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味地做一个温柔的母亲,不一定对孩子就是好事 。最后莹姨给家长们分享2套书,用故事让孩子明白道理!一套是 《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另一套书是莹姨非常喜欢的 《儿童国学启蒙全书》 ,之所以推荐这套书,是因为莹姨认为 国学注重礼、义、仁、孝 ,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出一个善良、感恩的孩子!一个感恩善良的孩子,自然不会做出大恶之事!
小娟和小罗是非常恩爱的一对夫妻。他们俩不仅读书的时候是非常优秀的学霸,智商非常高超,而且在事业上面也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夫妻俩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格外上心,他们非常舍得为孩子花钱。他们俩一致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孩子也学了很多年的钢琴了,可是总是没有很大的突破。反而当时不被看好的同学却学得比他更有成就感, 老师经常用“心灵手巧”这个词语去夸赞他的同学。夫妻俩心里痒痒的,难道自己的孩子真的不聪明吗?是不是孩子在特长方面没有很大的天赋?
夫妻俩很是着急,于是带着孩子去做了检查。听很多老人家说通过孩子的手可以去判断他是否有天赋,小罗的亲朋好友都反对这种迷信。但是小娟和小罗认为不是迷信,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孩子的手判断孩子大脑发育情况怎么样。但是可能他们搞错了,以为是看手相,其实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当中去判断是否有天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肩上。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 这么多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都说过通过孩子的手可以反映孩子的智商,其实我们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了再去测试, 我国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孩子聪不聪明,从手就能看出,不用等长大。”
我们判断孩子聪不聪明,我们从他的“手”就能看出来。
第一,婴幼儿阶段的孩子手指灵活。
我记得有一次去喝喜酒的时候,发现一个特别可爱的宝宝。他大概是一岁半左右,虽然不能说完整的句子,只能说几个简单的音节,但是他的手指却特别的灵活。由于还没到吃饭的时间,看样子他有点肚子饿,妈妈从背包里拿了一点宝宝饼干给他吃。 妈妈给他一小块饼干,他没有吃,左手灵敏地接住妈妈给的饼干,右手却伸出手来又向妈妈要一块。
妈妈也非常的配合又给了他一小块饼干。现在他左手右手各一块饼干,也就是说有两块饼干了。我以为他要吃饼干了,结果没想到他把左手的那片饼干递到了右手,右手成功有两片了。他乐不思蜀地伸出左手向妈妈嚷着又要一块饼干。妈妈觉得孩子特别有意思和聪明,于是又给了他一块饼干,这个时候他就有三块饼干了。对于一个一岁多的孩子来说,虽然不会说完整的语句,但是可以通过他的手势灵活地运用自如, 也能够让大人明白他的意思。不得不说,孩子运用左右手的协调达到他的目标,简直是做得天衣无缝。
每个阶段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的心灵手巧的表现,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喜欢玩魔方或者积木,通过这一系列的动手协调那么对于他的大脑发育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像我刚刚举的一个例子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相信我们细心的宝妈在平常的日常生活当中会观察到自己的宝贝也是这样的。如果孩子在这方面非常的心灵手巧,那么我们一定要好好的积极培养他的智商发展。
第二,孩子喜欢涂鸦绘画。
孩子大概在三岁的时候,对于涂鸦充满着好奇也是他们开启想象的第一个阶段,因为他们在那个时候对绘画完全是懵懵懂懂,虽然没有接触任何的老师进行指导,但是这对于他们的想象力思维有着很好的发展空间。在孩子小时候会经历绘画敏感期,如果他顺利度过这个绘画敏感期,那么他在画画方面的天赋将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很多父母可能无法接受孩子到处乱涂乱画,尤其是把家里的墙壁画得乱七八糟。
但是我们的明星家庭邓超和孙俪却非常欣然接受孩子的这种疯狂绘画。因为是当他们经历绘画敏感期的时候, 他们对于画画出自一种喜欢,而这种喜欢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出来。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手和大脑来结合那种想象出来的画面,进而一步一步地把这种内心 情感 用他们的画笔展现出来。
还记得前段时间特别火爆的一个九零后抖音壁画小女孩,她的粉丝已经过百万。他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她所制作出来的壁画栩栩如生,我还记得有一幅孔雀,简直就像我在动物园里面看到的一模一样。她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而是经过她这么多年的积累获得的成就。她从小喜欢绘画,除了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她也从来没有间断过。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孩子没有天赋,只是我们把他的这种天赋给埋没了。当他的手展现出绘画的意识的时候,我们要加以鼓励,而不是要制止他这种行为。说不定他就是下一个出名的小画家。
第三,孩子喜欢当拆卸专家。
我们众所周知的中外知名的有很多科学家,他们虽然功名成就,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他们小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动手能力特别强。他们在小的时候都知道理论运用于实践的道理,所以他们在实践操作这方面做得特别透彻。
并不完全是由于他们的智商特别高, 而是由于他们的大脑和双手都得到了锻炼,大脑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双手也相互协调得到了锻炼,所以大脑和双手相辅相成,相互成就,才让他在某个领域特别擅长。
很多孩子在家里都会有这个特殊的技能,只是某种技能往往容易被父母给忽视。比如孩子拿着家里的玩具或者家具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有的父母认为他们在捣蛋,本来就忙于工作的他们无暇顾及他们这种行为。 而有的父母就非常的聪慧,他们不仅非常鼓励和赞同他们的这些行,而且有很耐心地教导孩子如何拆卸更迅速。
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成绩很是看重,但是孩子的智力发展不一定要完全靠学习成绩而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双手和大脑的协调,共同去发掘高智商的孩子。我们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小时候的动手能力也是特别强的,他能够有那么好的成就,也得益于他的母亲非常有耐心的认同孩子小时候的做法。让我们多一份耐心,静待花开吧,说不定孩子就是下一个爱迪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