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内心的情绪和需求是什么?
绘画疗法不是算命!不是看相!而是有严格心理学理论依据的科学心理测验
该测验是心理咨询师的重要工具,在亲子关系、婚姻家庭、个人成长等专业领域被广泛使用。
绘画是一种投射,投射出你内心的情绪和需求,你的悲伤,愤怒,焦虑,抑郁等都可以在画中有所体现。
就拿最通用的房树人测验来说,它可以让你更深入地看清楚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自己和原生家庭的关系,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从而让你更了解自己,提升自己更好地处理对外对内关系。
具体的操作方法也很简单,需要在一张白纸上任意画一幅画,包括房子、树、人在内,至于画面的大小,每样东西之间的距离以及颜色等等都由作画人自己决定。
在一幅画中,颜色的选择,构图的大小,线条的长短及排列,笔触的急缓及轻重,用墨的浓淡等元素来反映绘画者内心的情感世界。
绘画在本质上是心理、人格、情感、文化和社会影响等外化的符号表征;绘画心理治疗则是运用绘画符号表征的功能,了解那些无法言表的心理世界,通过外化、宣泄和认知的过程,达到身心治疗的效果。
房子、树、人
不同的人生主题
通过受测者的画,可以解读到他的性格特点、情绪状态、人格特征、家庭关系与情感经历等,例如从屋及人的位置与距离都可看出受测者与家庭的关系,从整体布局看出性格特征!解析在房树人测验中,房子、树、人代表了不同的人生主题。比如:房子代表家庭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幅房树人:
导师分析评估:
相较于其他心理疗法,绘画疗法对实施的条件要求相对较低,更有利于心理诊断与治疗的实施。来访者的潜意识通过绘画的形式呈现在绘画作品中,降低了来访者的防御机制,使治疗师能更好的了解来访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信息量往往比语言的交流更多并且更为深入,非常适合语言表达相对困难的人群。
如今,绘画治疗已经被世界心理治疗界公认为一种效用优异的治疗方法,正逐步被引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在现代西方国家,绘画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估和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与治疗、教育与个人成长等诸多领域。
1、人格诊断
绘画在早期多被用作人格诊断的工具,如人物画测试、 房树人测试等,均为投射法。精神科医生可以通过精神病人的素描和油画作品观察到他们的心理状态。心理专家还经常用房树人测试、家庭动力绘画测试以及画人测试等来诊断抑郁症。比如:许多专家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指出,画面非常小的绘画作品、缺少细节,都是用来判断成人抑郁症的指标。
2、探索问题
从绘画中不但可以得到许多有关绘画者本人的重要信息,而且还可以得知他对他人的知觉。人们逐渐认识到,绘画不但反映内部心理状态,而且表现绘画者的主体经验。咨询师通过绘画过程与绘画作品来分析来访者的人格特征与行为方式,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绘画过程中,来访者可以自由表达情感,以自己的方式来解释绘画作品,使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入潜意识层面。
3、解决问题
绘画疗法可以处理人们的情绪问题和心理创伤,如饮食障碍(如食欲减退、贪食症、冲动性饮食过量)、物质滥用(如酗酒、吸毒)、性虐待创伤等,可用于促进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人际沟通、治疗和矫正青少年问题行为,促进精神病人的康复,而且可以使心理障碍患者的自我形象、自尊、社交技能等得到提升,促进语言的发展与认知功能的改善。
在心理问题治疗中,绘画治疗也是运用广泛:
•抑郁症/焦虑症
由于情绪和艺术均由右脑控制,国内外不少研究均发现绘画在处理情绪障碍,尤其是轻中度抑郁状态等方面作用突出。绘画艺术治疗在改善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绘画能帮助其了解情感冲突的原因,更好地缓解学生的抑郁状态。
•精神分裂症
绘画心理疗法运用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研究报道比较多,绘画疗法能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其自我概念的提升和改善其社会功能。绘画创作治疗可以提高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减轻慢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自闭症
绘画能有效提高自闭症患儿的社交技能。绘画作为一种非言语工具,对自闭症孩子来说,具有很多其他治疗无法比拟的优势。
心理治疗技术并不总是像大家想得那么神秘,只不过有些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体验。
有时候,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方式,或许你就能看到那个未知的自己。
绘画疗法导师推荐
知心喵平台成立于2020年,脱胎于上海知心兔品牌
从心理学角度,教会大家如何去爱,如何与另一半好的相处。知心喵通过一系列的情感沙龙专业课程在帮助学员扩大交友圈的同时贯彻:”爱是一种能力“的理念,让单身人群轻松脱单,爱得更从容淡定!
通过绘画心理分析可以看出你的人生模行和固定行为模式,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绪问题和人际关系矛盾等。绘画分析绕开你意识的防范,查找你的潜意识如何造成生活和工作的困境。分析简单易懂,画画把摸不着,看不见的情绪以图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绘画心理分析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过程中获得缓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本文介绍了绘画心理分析的原理及重要性,并通过示例分析了绘画对学生心理的治疗过程。
绘画心理分析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缓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无论是成年和儿童都可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作为一种“玄妙”的语言,分析师可以通过绘画解读其心灵密码,透析深度困扰人们的“症结”。作为心理诊疗的一个有效工具,真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述说不清能看清”——用绘画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其功效是巨大独特的。
有些时候我们对自己并不了解。了解你的潜意识就能了解自己。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说,人从本质上是非理性的,人的行为受其内心深层次的潜意识所驱使。绘画是了解潜意识、了解自己的恰当工具,绘画可以泄露隐藏在内心的症结。呈现在画面中的颜色主调、点线面关系、构图等都是你内心的投射。在心理学家的眼中,你的一点一线、一道笔痕,都埋藏着有关你心理的众多信息,这就是绘画心理分析。
绘画心理分析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缓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因此,心理学家可以从你随手涂鸦的一幅作品中解析你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图画心理学的奥秘所在。
绘画心理分析的原理:人们在画图时,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一些联想、记忆或某些片断,并把这些情绪、感受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在图画中,这时图画就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图画的象征性使其成为距离潜意识更近的一种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画家、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公开的隐私,只是因为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专业和艺术的面纱罩在上面,所以需要用特别的慧眼才能分析它们,人们更多的是从美学层面欣赏它们。
绘画是一种语言,透过绘画解读心理密码。绘画是走进自己内心的最佳途径,而当我们走进自己的内心,我们就能发现那些最能倾听我们倾诉的、最贴近我们心灵的、最能理解我们问题的核心所在。
通过绘画具体能了解到什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与冲突,了解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压力所在,了解他们的恋爱状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诊断他们的行为问题,从而找出矫治的方式,对症下药,促进他们人格的发展,从而健康生活。
绘画疗法对起的作用: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情绪的宣泄,帮助他们在内外环境中建立更和谐的关系,调整自我的和谐程度;发展他们最主要的潜能,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发掘和呈现情感经验、智慧经验、知觉经验和美感经验。
一、绘画心理学的应用能够了解创作者的创作心理完成美术欣赏
从某种角度上看,美术家也是心理学家的一种,美术家的视觉与思维比较独特,用这种独特的视觉和思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从而将创作者的心理与情感真切地表达出来。在美术家创作的过程中,主要根据自己的感觉而创作,用作品来描述自己的心理与情感。我们也可以认为,对于任意一个画家而言,在创造一个作品的时候都是其心理激荡的过程[1]。之后利用线条、色彩以及体积等等将自己的思想收集整理达出来,将其创作为美术作品。但是,美术作品的创作完成并不代表整个创作过程的完成,其原因在于作品还未必与美术欣赏联系在一起,只有经得起考验与流传的美术创作才能够被称之为是优秀的美术作品。
如果欣赏者想要完全的林谷与理解作品的内涵,就需要不断地追寻美术家创作的心理状态与新路轨迹,从而使得欣赏之与美术创作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为此,美术作品无论所隐含的意义多么复杂、难懂,创作者都会将自己的心理冲动利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从美术心理学的角度看,美术创作者常常会有一种利用绘画语言形式将创作的冲动物化为视觉形象。创作者正是由于视觉形象的存在,激发了创作者美术创作的心理动因。
二、欣赏者从作品蕴含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美术欣赏
实际上,美术作品主要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一种反映的产物。换言之,是人类对社会生活或者对世界的认识物化形态。这也表明人和一部美术作品都不是创作者在大脑中的凭空想象,它是创作者的生活历验与社会、历史结合的产物。一般而言,美术作品的创作都需要将社会历史作为创作的源泉,从而侧面的反映出创作者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情感[2]。另外,社会还需要应用美术作品去宣言一些真、善、美行为,斌企鹅鞭挞社会上的一些假、丑、恶行为。如科林伍德所说:“社会之所以需要艺术家的存在,其原因在于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对自己内心完全了解;同时由于社会没有对自己内心的这种认识,便会在这一点上欺骗自己,对于这一点的无知代表着死亡。”
美术欣赏过程中,怎样去把握美术家特定的审美意识与心理新宿,怎样争取的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社会内涵,对于欣赏者而言这几个方面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欣赏者往往需要更深层次的去欣赏美术创作品,这对提升欣赏者的欣赏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一,不仅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美术作品中的内涵、时代背景以及创作意图等,还能够把握与理解美术作品的寓意;第二,欣赏者能够从本质上领悟美术作品创作的目的,从而使得自身欣赏水平进入更高的阶段。这与美术心理学生的“美术欣赏活动会将欣赏者推向一种陶醉的体验当中”观点类似。美术家从创作到意趣方面的观看,不仅是欣赏者应该认真解读的内容,还是欣赏者对美术作品欣赏情感的一种沐浴方式。
除此之外,美术欣赏中,欣赏者还需要与自身心理感受特征与表现相结合进行欣赏。欣赏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是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心物感应与物我两忘过程,需要欣赏者用心体验
第一章
第一节 心理发展与绘画发展的联系
儿童九岁后,称为绘画转变期或过渡期,绘画水平不稳定 ,能看出作品不足 ,但不知如何改变!抽象思维还在发展,无法解决物体的结构、比例、色彩等问题,作画兴趣下降缺乏热情和信心。写实倾向不断发展,力求作品表现得真实、深刻 。这一阶段可接触一些素描、色彩画。
10~12岁左右,进入五、六年级,是儿童绘画发展的高级阶段,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不再喜欢低年级儿童天真、大胆、想象力丰富的绘画。出现两种倾向 :1、对绘画兴趣浓厚、勤于练笔,受到良好训练,写实眼光和技巧飞速提高,朝成人绘画发展。2、由于其他学科学习压力和兴趣转移,除美术课上做有限的练习外,课外极少动笔,能力停步不前,人停留写实初级水平。
第二节 9~12岁儿童的绘画特点
9~12岁开始从自发活动过渡到理性活动,绘画力图逼真表现事物。开始审视成人或艺术家的美术作品,并且临摹一些艺术品,对作品的评价 已经包括对艺术风格的感受。主要特征有:
①绘画冬眠期
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小学五、六年级,创作能力下降,自我意识增强,绘画面貌,玻璃儿童的天真、质朴,开始追求成人技法!处于眼高手低的矛盾之中。此时处理不当,会冲击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称之为绘画冬眠期。
②对写实作品更感兴趣
这是一个转折期 ,绘画题材从陈述事物转变为刻画具体的对象,表现手法从二维形象转向三维视觉真实!主观上希望描绘的逼真 而客观上技能跟不上,这样的矛盾日益突出,进步困难,画面显拘谨、胆小,造型呆板,产生焦虑情绪,失去绘画信心 !
③ 速写和写生成为该阶段儿童主要的绘画方式
速写、写生发展手眼协调能力。速写同写生不一样,速写要求在短时间内把眼前物体表现出来,这种技巧的熟练掌握,能激发儿童用笔表现生活的欲望和热情。
第三节 绘画对9~12岁儿童心理成长的意义
儿童绘画是一种手、眼、脑协调动作的活动 ,儿童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绘画得到了发展,绘画对9~12岁儿童心理成长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情绪表达和学习的作用上 。
绘画是情绪表达和情绪宣泄的重要方式
9~12岁,儿童处于小学中高年级阶段,要面临更多人际关系,如:父母关系、同学关系等。还要面临学业压力、青春期早期影响 ,内心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如:快乐、悲伤、担忧、恐惧、无助、愤怒……尚未成熟的心灵,有时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而绘画就是他们最自由、最便捷的情绪表达方式 ,是平衡身心、自我调节的工具。可以充分表达内心情感和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消除心理紧张,宣泄和释放压抑的能量,维持心理上的平衡!
绘画是学习外部世界、提升创造力的途径
由于不断进行不同题材、形式的写生,这些作品即是绘画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了解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 。创作内容就是各种知识和经验的重新组合,知识贫乏的孩子,很难进行新颖的创作活动,多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给他们自由创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索事物的机会。美术公认为是儿童创新意识培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四节 9~12岁儿童绘画教育原则
①倾听孩子对话的具体表达
9~12岁 绘画兴趣明显分化,有可能因为挫折降低绘画兴趣,成人应给予及时鼓励和肯定。不能用雷同的语言(画的不错!太好了,你真棒! )去赞美,孩子用了新方法 、如果你没有发现,总是这样赞美,孩子会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伤害,从而失去在画画的兴趣 。
倾听孩子的介绍和诉说、了解创作想法 ,一起讨论画中哪些方面突出鲜明,哪些色彩艳丽、清晰 ,孩子会从中受到鼓励!
②寻找孩子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写生训练
写生意味着开始学习绘画技巧,如构图、色彩运用,可培养孩子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联想,引导过程中将物体形状、声音、用途等进行想象和组合。运用黑、白、灰的颜色和点、线、面的线条进行装饰,激发绘画热情!家长可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去了解、认识世界,扩大生活视野与感受面。
③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9~12岁的儿童 已掌握简单的透视规律,以简单的物像联想故事情节,以简单的写生形体创意新的图形。 期间 要充分激发儿童的想象思维、调动绘画积极性!在教学中穿插想象情节,激发孩子去联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故事可讲一半,停下来,让孩子自己去想象故事的结尾,不同的结尾 、联想,会让孩子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章9~12岁 儿童心理发展
9~12岁 儿童从小学中年级过渡到高年级,面临更多学业和升入中学压力,心理的方面都发生不同变化。社会性发展主要是: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进而转向朋友、重视伙伴关系,以及同伴的评价 ,以此形成自我评价。
第一节 认知的发展
9~12岁 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力的发展、感知觉发展 记忆力发展、想象力发展和思维能力发展。
①注意力发展
9~12岁 儿童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难以长时间注意同一件事物。10~12岁 时间在25分钟左右,9~12岁 注意范围较小 ,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
②感知觉的发展
9~12岁 对事物之间关联的感知比较孤立和片面,对时间和空间概念比较模糊。知觉和观察发展趋势从无意识性、情绪性、不准确性,向有意性、目的性、精确性、有组织性方向。
③记忆力的发展
从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6、7~10岁孩子记忆力大都是机械记忆。12岁的孩子具备有意识记忆 ,会把主要思想记牢,能把重要情节与一般细节区分开来,能使用不同的组织记忆方法!
④想象力的发展
1、有意想象迅速发展 ,2、想象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多 3、想象现实性和细节加强。
学习动机
四年级 孩子的意志发展 从他律向自律过渡,开始自觉克服困难, 四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恒心的关键期。
4 提供绘画技巧指导
1 观察绘画的主题
孩子的绘画作品通常都有一个主题,例如动物、人物、自然景观等等。观察孩子的绘画主题,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思想倾向。
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通过孩子的绘画作品可以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点。因此,孩子的绘画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心理表达和交流方式。
3 观察绘画的线条
绘画是一种情感宣泄的方式,孩子们通常会在绘画中表达他们的情感。当孩子感到不安、孤独或者害怕时,他们会通过绘画来安抚自己的情感,这种绘画通常是充满了温暖、亲密的场景,例如画父母、家人、宠物等等。
按我的理解随便说说吧:1、你的性格:你希望完美,渴望家庭幸福,因为两个人物正好在黄金分割点上。你缺乏长远的打算,对未来的认识模糊甚至空白。反而对眼前的琐事斤斤计较,经常陷入困境。这从画面上你的脚下复杂的纹路,和远处的空白可以看出来。太阳代表你的终极理想,而且这幅图是你用电脑画的,你不会用圆形工具,代表你的探索精神不强,对未来最光明的设想也是心怀忐忑,毫无把握,甚至那种理想你都不敢说出来,怕人笑你痴人说梦——因为太阳居然在角落里!从太阳的光芒画法(应该向心)可以推断你对事情缺乏较理性的认识,比较随遇而安。2、未来:上面已经提到一点,关于未来,我想你更关心的是你跟女友的未来吧。老实说,我觉得你也还是没把握,从人物面部表情看,你笑着,女友无笑容。相机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你的想法:高举相机,代表快乐,平举相机,代表浪漫,拎着相机,就有点某种负担的意思。前方的阳伞是休息的地方,代表家,但这个家如果没有下面一条直线的支持(父母的支持),完全是一座山。3、目前处境:彷徨无奈手足无措。其实单看你提这问题已经可以知道。不必分析画。
现在因为竞争激烈,很多家长会将孩子送到辅导班去学习各种技能,这是很正常的,但家长需要注意一点,孩子在报名辅导班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与孩子多沟通,有些孩子可能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什么事情都跟家长分享,那么,家长就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以孩子画画为例,特别是小孩子表现出来画画的天资,家长很多时候会选择报班让孩子去学习绘画, 家长需要知道是,孩子的画可不是随意乱画的,它不仅能够展现孩子不成熟世界观的认知能力,也能通过画画反映出来孩子当下的心思,在心思学上也被称为“儿童绘画心思学”。
5岁的女孩玲玲特别喜欢画画,妈妈也给孩子报了绘画辅导班,在上兴趣班的时间里,孩子画画也参加了各种绘画比赛,还获得不错的成绩获奖了,妈妈也觉得特别的自豪,毕竟有这样一个画画好的孩子,得到很多的表扬,家长脸上也觉得有光, 特别是女儿迷上了画蛇,画了很多的蛇,蛇画得很棒,当妈妈将画拿给闺蜜看时,作为心理学家的闺蜜皱眉头了,她说了这样一句话:"赶快报警吧!"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通过一幅画,闺蜜就让报警?心理学家的闺蜜是这样解释的:
小孩子的画,很多时候因为他们对事情还没有全面的认知,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内心,或者不敢表达 ,那么,孩子就会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孩子的画画和我们成人所理解的画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并不是要画一幅完整的画,而是要表达小小的自我。
孩子在画面上呈现出来的东西,可能只是一些线条。家长可能看不懂孩子画的是什么,但只要家长用孩子的语言进行沟通,就会发现,孩子的每一幅画中都是有故事的,都是在述说自己的内心世界。
孩子画的是一条凶猛的蛇,还有凶猛的火等图案,家长就需要与孩子进行沟通了。画的这条凶猛的蛇在普通人看来,肯定是没有什么的,可是在心理学上来分析,生气会画熊熊燃烧的大火,恐惧则会画猛兽毒蛇……而孩子频繁画蛇,形象还很可怕,色彩阴暗,可能内心受到了“恐吓”或“欺压”。
当然,家长也不用过于的紧张,这种情况下,需要做的就是重视起来,与孩子进行仔细的沟通,具体做法:看完孩子的画,可以先听孩子说说自己的作品,然后从画面的色彩、内容和布局去揣摩孩子的想法,去发现孩子没有解开的心结。
对于家长而言,孩子的画里真实反映出内心状态一、美术作品是折射幼儿心理的一面镜子
很多年幼的孩子,还不能用具体的语言来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出自己低落的情绪。如果孩子总是处于沉闷与消极中,那么很明显,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发展。
举个例子,孩子在纸上,用黑色的笔画了好多凌乱的毛线,一层一层的覆盖,不断的重复在画。
那么家长或老师,就需要问问孩子画的是什么,为什么用黑色的笔一直在画,孩子偏用深重的颜色,如黑色、深蓝色等,需要考虑是否因为家长太忙,导致孩子的安全感受到了影响,他想表达的是需要爸爸妈妈的关注。
所以,对于幼儿画画,家长一定要多关注,通过孩子的绘画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性格特征,培养孩子的自信力和创造力。
还有一点,孩子运用色彩和颜色偏好是没有好坏的,分析孩子的画,关注色彩和内容,还需要结合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一起来理解孩子的内心,这样会更全面。
二、从孩子绘画中关注孩子的情绪
美国学者斯蒂尔曾经说过:心理医生在绘画过程中的作用是鼓励儿童画出自己的经验,讲出自己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感到他从自己的恐惧中走了出来。
幼儿在画画中,不仅仅会画出自己看到和联想到的内容,还能通过线条和色彩来表达出内心的紧张和焦虑,这种表达常常是无意识地自然流露,是幼儿情感强烈程度的早期表现。
比如:如果妈妈朝宝宝发火了,宝宝心里难受,可能就在画画表现出凌乱、粗重的线条,整个图画版面也是特别的杂乱,家长或老师,就可以从孩子的画中,来了解孩子的情绪,及时接纳和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加以关注和疏导,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
三、从画画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孩子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会接触更多的小伙伴,孩子与小伙伴的交往形成良好的互动,那么有助于儿童人格的发展,也是幼儿获得健康心理的必要条件。
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很多不同形式的美术活动来促进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我们常见的在节日给爸爸妈妈画一幅画,从画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孩子传递过来的爱和依恋;通过给好朋友画一幅画,来通过画画让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增加小伙伴之间的友谊。
可以说,画画是一件可以有趣的事情,可以让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与小伙伴和家长进行内心的交流,可以得知他们的心得体会,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策略。
结语孩子用画笔描绘的世界,或许在大人的眼里显得天马行空,令人捉摸不透看不懂,但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与孩子多沟通和交流,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身边,看孩子如何用画笔进行内心世界的诉说,通过画来读懂孩子,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一)线条与幼儿情绪个性
「法国画家Braqueg认为线条是表现情绪与个性最丰富的语言」(吴长鹏,民88,p6)。所以,从幼儿绘画的线条可以看出幼儿的个性、情绪发展与情绪的象征(吴长鹏,民88;郑明进,民76;张明慧,民90;朱静芬,民92﹚。
常画直线的幼儿比较精明、干练、沉着、稳重,做游戏时较具领导能力,对朋友重感情及情趣;若女孩子常画直线,则带有男性的心理倾向。曲线则代表幼儿具有温和、柔顺、内向的特质;若男孩子常画曲线,则带有女性的心理倾向。水平线代表幼儿具有和平、安全及稳定感,和同侪们容易相处的融洽。而垂直线代表幼儿具有积极、肯定、明快的情绪与性格。常画粗线的幼儿个性比较强,有拓落之感,并且容易冲动,常有欺侮同学的行为。画细线代表幼儿比较柔顺、轻巧、胆怯及害羞。而又短又直的短线画的多,曲线出现的少,锐利的角度出现较多,代表幼儿具攻击性。
所以,依照线条所画的强度,可以将幼儿的情绪与个性现象做分类。缺乏安全感、胆小而自我压抑的幼儿,几乎是画不出清晰的线条。相反地,能够画出强而有力的线条或在画纸上刻出痕迹者,则具有攻击性。均衡发展的幼儿绘画,出现清晰且干净整齐的线条。
(二)色彩与幼儿情绪个性
色彩可以显示心理健康状态,因为幼儿会把情绪和情感表现于绘画中。幼儿绘画的色彩是个性、情感与情感的代号,幼儿绘画的形象是思想的密码(苏振明,1999)。幼儿使用色彩时蕴含了情感,更可以从幼儿的用色观察幼儿当时的心理状态、个性和情绪表达。幼儿用色彩表示情绪,是内在生活的投射;幼儿使用色彩和语言一样,是一种发表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在幼儿绘画里,可以依据绘画中的色彩判断幼儿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其主要目的在于发现他们的心情,使幼儿的心理与情绪能够保持平衡。
从选用色彩的种类、色彩的明暗度、曲线和直线的构成,也可以了解幼儿作画时的情绪与个性﹙郑明进,民75﹚,如心情愉快、活泼时所用的色彩丰富,且倾向于明朗的色调﹙**、粉红色、红色、黄绿色﹚。在忧郁、烦闷、不安时,则倾向于暗调色彩之使用﹙黑色、自色、暗绿、灰色﹚,并使用在画面上的颜色也较少。经常使用暖色系﹙红色、橙色、**﹚则是表现自由、爱情的满足、自我中心、同情、依赖他人、协力、调和的,其表示幼儿是幸福快乐,家庭生活环境是良好的。常使用冷色系﹙绿色、青色、蓝色、茶色、黑色﹚是表现压抑、不适合、理性、意志、自私、反抗性的,幼儿在情感与情绪生活上需要加以疏导。
张淑媛(民90)认为幼儿对色彩的使用,大多反应其对物体的主观情感,所以色彩的运用具有深层的心理与情绪意义。故个性开朗、生活经验丰富、社会适应良好的幼儿,在情绪表达时,其主要的色彩是使用红、黄、橘、白色。个性内向、与人相处困难的幼儿,其主要的色彩使用为蓝、绿、紫、黑。
(三)造形与幼儿情绪个性
根据幼儿绘画的造形,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情绪象征:
1、树木造形
(1) 画出根部的树木
幼儿在画树木时,如果把根部画出来,根据统计画出根部的幼儿,幼儿园占15﹪,小学低年级占40﹪。假如他把根部画的特别大,或是对根部特别关心时,可以查看是否受童话书的图案或亲眼看到栽种树木的情形而影响。假如都不是则象征体力、体能比别人差的那种劣等感的表示。
(2)有花和果实的树木
当女孩对母亲的化妆品感到兴趣,男生发现自己的身体与女生不同时,会有这些树木出现。但是也有幼儿是在果园或公园中看到这种树木,受此影响而画的,就不同了。
(3)只画「树干」和「树枝」没有叶子的树木
幼儿画树木只有26﹪会画上树叶,因此不画树叶的多半是情绪安定的幼儿,他能控制情感,并且有礼貌。但是有些退却嫌过分细腻和胆小。故树木画很大,表示男性的性格,个性活泼开朗、蹦蹦跳跳。树干画的很细长,则表示幼儿欠缺活力,是和蔼的幼儿。
2、手的造形
(1)手的向上与向下
观察一张幼儿绘画上的人物,他的手臂是向上举开,表示快活、得意,对自己所要求的都能获得满足。若手臂部分画的比较大,是属于好打架,占有欲强的幼儿。把手放下,贴近身体是比较温顺、神经质的幼儿;也有可能是畏缩、受欺负、不易交到朋友的幼儿所画。
(2)手放在背后
这种幼儿容易和别人妥协,很有礼貌,但过分压抑自己的情感,日子一久,容易失去自己的个性。
(3)不画手
幼儿四、五岁的时候,不画手的居多,其原因是此时期的幼儿,还未确立自我,因此没有把手画出来。而一般的幼儿之中,过分温顺、听从,不加反抗的幼儿也不会画手。
22、幼儿绘画与亲子关系
许多研究显示从幼儿绘画中可以了解幼儿内心的家人关系与情感表达,因为如同上述孩子的创作表达是一种象征符号意义的语言,在讨论的过程中,为人父母或教师可以获得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Buxbaum,1949),发展出亲子间「一种新的密码沟通的语言」(Ginott,1965)。以下是在幼儿绘画中常见的象征亲子关系的语言:
(一)、双亲
1、大小
幼儿对父母的爱,是以接触的多寡来决定。爱他关心他比较多的人,在画面上就被画的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接触母亲的机会比父亲多,因此在画面上被画的比较大,以母亲占多数。
2、位置
注意孩子对双亲在画面上的安排,也能看出这个家庭谁是主宰者。孩子常把自己画在双亲之间。若被画在左边的人,表示是这个家庭发号施令决定事情的人。
(二)、太阳
1、有光芒的太阳
太阳在幼儿心目中,是「明朗」、「快乐」的象征。若画面上出现电灯、日光灯、电炉等光体的描绘和描绘太阳是一样的,表示孩子是在求得父母给他快乐生活的欲望。双亲若是离婚,或双亲之间吵的很凶时,孩子们的画面上则会出现许多的太阳和电灯。
2、拟人化的太阳
如果幼儿在五、六岁画出的太阳是有眉毛、眼睛、嘴巴,则表示这个孩子是智力极高的孩子,懂得取悦父母。不过,受到童话故事书影响的幼儿,也会画出这种太阳。
3、黑色的太阳
幼儿们如果画出黑色的太阳,表示他的家庭生活有不安,或表示他对家庭生活表示不满。如果在黑色太阳之外,再加上很长的光芒,这是表示有一件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的象征。
(三)烟囱
在房子屋顶上画烟囱,这是希望获得别人关心的表示。双亲外出工作的孩子,多有此种表现,渴望多一些父母的关爱。
(四)楼梯
在画面上把楼梯画的特别大,特别长的幼儿,是意味孩子不想回家,对现有的家不满,希望搬到理想的房子里住,也显示亲子关系有待强化。
三、成人如何参与幼儿绘画
根据上述可以知道,幼儿绘画是了解幼儿内心世界与亲子关系的重要手段与方法,是父母、教保人员以及对幼儿工作的专业人员的重要课题,对成人而言最基本的要能:
(一)提供幼儿绘画活动的机会。
(二)营造幼儿自由愉快的绘画气份与环境。
以使幼儿在自由愉快的情绪中,宣泄情绪、满足其好动的天性,进而充满自信与自尊,发表自我的想象与创造。
至于与幼儿讨论作品时,也是父母与教师们,提供情绪楷模的学习机会的时候,所以应该特别留意:
(三)透过幼儿最常使用的表达:父母、教师示范情绪时,宜透过幼儿最常使用的外在行为表现、语言的表达,借着彼此表达情绪,建立良好的亲子与师生互动关系,也让孩子学习成人的情绪经验。
(四)对孩子情绪经验予以尊重与了解:父母及教师可以透过语言的接纳,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对孩子的情绪经验加以尊重与了解,而且让孩子了解你的感觉,让孩子知道父母、教师也了解他们的感觉。辨识和描述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能力,实有助于幼儿沟通的效能。
如果是在教保活动中,也要注意:
(一)鼓励孩子感受他人的情绪:情绪可以让幼儿从教保活动中学习到同一件事,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对别人的感觉更敏锐,以增进观点取替的概念。
(二)帮助孩子描述自己的情绪及有效的处理自己的情绪: 此时教师也应鼓励幼儿运用情绪词汇,适宜的表达自己,透过情绪词汇正确的理解他人的感觉;而此种表达自己的讯息和接受他人的讯息,是社会认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透过课程活动的设计,增进幼儿社会认知的能力,帮助幼儿表达和描述自己的情绪,以及有效的处理自己的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