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人情感,主旨 ,答题技巧!!!!!越详细越好

高中诗人情感,主旨 ,答题技巧!!!!!越详细越好,第1张

杜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陶渊明——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陆游——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陈子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分析语言风格常用的词语:清新淡雅,沉郁顿挫,华美绚丽,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语言风格类达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风格。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形象答题技巧;采用总分总的方法。

1,先总体概括形象特点,性格。

2,结合诗句分析。

3,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另外在罗嗦一句,不管是答那一类的 题目都不要忘记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一,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

(分类记忆法)

1忧国伤时

2建功报国

3思乡怀人

4长亭送别

5生活杂感

二, 意境分析法

意境: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契合,而营造出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答题步骤:

①抓住意象,描摹图景

②概括意境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____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答:

(1)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是: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体现的思想情趣: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3)如何体现的:_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问:(1)有人据"西风残照"谓此词衰飒,有人据"汉家陵阙"谓此词悲壮,你认为它的风格是什么 为什么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是衰飒年年柳色,夜夜月光,灞陵伤别,总来织梦;立一向之西风,沐满川之落照,音尘绝,心命绝秦娥倍感凄凉和痛苦

(2)是悲壮秋日登原,西风残照,而入我目者,独有汉家陵阙,巍然而在当此之际,秦娥一人一时之情,骤然升华而为吾国千秋万古之心良人不归,汉陵长在由家而国,极悲壮也

本词抒发了怀人念远之情,又寄寓着人生哲理和使命感

三,背景分析法

背景:诗人写作背景及人生经历

背景显示方式:

1,显性——注释显示,题干显示

2,隐性——知人论世

例3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宋崇宁元年,黄庭坚贬谪四川近六

年后被赦,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经

过岳阳,写下此诗

说说"一笑"是怎样的笑,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经历了"投荒万死"的磨难,诗人为终于 "生出"四川平安回到家乡,而感到庆幸,但回首平生,瞻望前路,又不能不痛定思痛,黯然伤神,因而这是悲喜交集的笑;

由"岳阳楼上对君山"可知,诗人面对政治迫害和人生磨难,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操守,因此也可以说这是英勇无畏的笑

经历了"投荒万死"的磨难后,诗人的情感升华了,心灵净化了,生命单纯了,一切都如眼前的山水,那样亲切,那样畅怀,因而这也是豁达的笑;

例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碛②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

平沙莽莽绝人烟

①无那:无奈 ②碛(qì):沙漠

(1)这两首诗属于______诗,盛唐这一诗歌 风格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边塞

豪迈,奔放,雄壮

(2)两首诗末句寄寓的情感有所不同甲诗"无那金闺万里愁"表面上写的是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实际上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念乡土的感情;

乙诗表面上写的是荒凉的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 ,但感情并不低沉戎马生涯的艰辛,边疆地域的荒凉,更能体现诗人从军边疆的壮志豪情

练习1阅读许浑《谢亭送别》,完成试题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雪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答:是和谐的 这是乐景衬哀情,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基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问(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依依惜别,黯然孤寂之情

练习2,阅读下面两首同体诗,回答问题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韦庄:晚唐著名诗人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问:前人认为这两首以"台城"为题材的诗,有较多相似之处;但从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的角度也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思想内容方面:刘诗的主旨在于揭示统治者的浮华奢侈是六代灭亡的原因,暗示中唐统治者如果沉溺在享乐之中,后果不堪设想;韦诗借浮华如梦的六朝无情逝去,表达了对晚唐日薄西山的无奈,充满了感伤悲哀的情绪

表现手法方面:刘诗运用典故从正面揭露六朝统治者的奢华腐败,实写台城的荒败景象;韦诗则采用虚写的手法,用"鸟空啼"写出了台城废墟给人的历史空寂感,用台城柳的"无情",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

练习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黄 鹤 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两诗内容形式最相似的一联是什么

(2)两首诗句均有"使人愁"三字,其情感有什么区别呢

(3)你认为两首诗谁是胜家 提出两点以上的理由

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和"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崔诗触眼前之景,抒怀恋乡土之情;李诗抒发奸人当道,壮志难酬之感慨

从主旨和语言两方面自主发挥,言之成理

练习4,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无言谁会凭阑意",词人不交代"春愁"的内容是什么,却埋怨别人 不理解他的心情他这样故意闪烁其词,想表达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一是说明他身边没有知心人,很孤单寂寞;二是说明他太痴情,却不能被人理解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评价此词"专作情语而绝妙者","求古之今人词中,曾不多见"你是如何理解其"专作情语"的

词人所谓的"望极春愁",无外乎"相思"二字但他迟迟不肯说破,欲说还休,让读者去猜,直到最后一句,才点明原来是"她"

 初中语文其中一个考点就是古诗词的鉴赏,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古诗鉴赏技巧,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古诗鉴赏技巧(一)

 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

 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古诗鉴赏技巧(二)

 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古诗鉴赏技巧 (三)

 主旨情感类

 [题目形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问题: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①②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③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

 答题示例3: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答题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

 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题示例2: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答题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案参考]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觉得诗词鉴赏很难,总是猜不透作者的心,导致答题时总是跑偏,得不到分数,下面我带你看一下语文古诗词鉴赏待敌该怎么回答才能得到高分,仅供参考!

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形象意境类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 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情感主旨类  

情感蕴含: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968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