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会诗歌中的想像

如何体会诗歌中的想像,第1张

体会古诗文的情感,是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同时也是在古诗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多以引导学生了解词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为主,对引领学生感悟诗歌的情感,不作过高的要求。但只要方法得当,化难为易,让他们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怎样引导小学生体会古诗文的思想感情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 适当介绍古诗文的写作背景。

如学习南宋诗人陆游的爱国名篇《示儿》时就应适时的介绍诗作的时代背景:祖国的大半河山已落入外寇之手,中原人民身受涂炭,作者也积极参加到御敌统一的战斗中。把实现国家的统一作为自己一生的愿望。但到了临终之时自己的美好愿望也未能实现,这时诗人并不为自己的死而感到悲伤,却为祖国山河破碎分裂的局面而悲伤无限。这样,通过时代背景的介绍,其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爱国之情已跃然纸上。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就成为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二、以想象出诗歌的意境为基础。

意境,是诗歌的核心。教学古诗文时,应采用多种形式,如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努力将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逼真的再现出来。如果学生只是抓住了古诗所描写的主要内容,至多只能算是抓住了一些表象的东西,算不上真正读懂了诗歌,更谈不上入其境,悟其神了。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在学生把握了诗歌的内容,想象出诗歌的意境这一基础上进行。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当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后,教师就问:你们觉得,作者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引出隐者隐得那么深,诗人为什么又要执意去寻访呢这一疑惑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合情合理的解读。有的认为是崇拜,有的认为是畅谈,有的认为是借寻访之机散心排忧。学生的见解,充分的开掘了作者内心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如果教师没有在前面引导学生把握好诗歌的内容,后面的诗歌情感的体会,就可能无法完成了。

三、以情激情,促进学生情感迁移。

如教学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和亲人的深厚感情。可先让曾有远离父母亲人,独自一人渡过重大节日经历的学生谈一谈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再启发其他学生想象如果自己和亲人分处异地,举目无亲而又特别渴望见到亲人时,会如何想念自己的亲人?过年过节看到别人亲友团聚,其乐融融,而自己一人孤寂独处之时,又会有怎样的滋味涌上心头?再体会诗人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就不难了。

四、反复诵读、品味诗歌。

在古诗词教学中少分析,多朗读乃至熟读成诵是一条宝贵的经验。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读也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要教学生学会一边诵读,一边思考诗文内容,在头脑中画画,反复吟诵、体味,进而领悟古诗文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时,让学生对照课本插图反复诵读,诵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感知诗文内容过程,反复诵读中,一幅月夜洞庭美景图便可呈现于学生头脑之中。而面对如此精美绝伦的美景任何人都会和诗人一样情不自禁的表达自己对洞庭秋夜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再如《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则要用热情奔放的音调来指导朗读,才能把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澎湃激情表现出来。

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古诗词教学应特别强调:以读带情,以读悟情。教师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反复品味语言,以诵读作为基本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既深化了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又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所以我们学习古诗,不求做到古人的诵读吟唱弦舞俱全,但只有努力去诵、读、吟、唱,才能形神逼肖,体现诗歌的韵律之美。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是喜爱古诗的,但如果把古诗的学习狭隘成单纯的背诵,那渐渐的学生又会失去原有的学习激情。

五、善于引导学生质疑。

教学古诗,固然要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意境,同样应该能够感悟诗情。也就是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但是,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可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中,可以让学生从题目到内容,先提出相关问题,再结合相关文字或感悟,或推想:隐者是谁?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是隐者?为什么要成为一名隐者?作者为什么要寻隐?怎样寻的?为什么没有遇到?没有遇到的隐者心情怎样?理由是什么?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从诗歌中找到答案,有的必须联系相关句子去领悟,有的要联系生活经验去体会,有的则应该依据关键字词去推想了。比如诗人为什么寻隐没遇到?答案较多,可能是隐者隐的太深了,也许是诗人太迷恋于山中景色了,大概是隐者陶醉于云雾缭绕的地方,或者只顾了采药,忘了回家呢。这样一来,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如羡慕隐者的自由无拘,向往山中的清净安乐等,就很容易体会出来了。

六、演一演、画一画。

在学生熟知了古诗文的内容,领悟了其蕴涵的情感后,要求学生为之配画,将头脑中的画画在纸上,并在画中以极其精练的文字表达自己对古诗文思想情感的理解。或者根据诗中的角色来演一演,使学生的情感和诗人的感情一起得到升华。

教材分析:

《想象》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共有六节,根据诗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节)主要写了诗人理想中的自然界。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表达诗人对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望。第二部分(4—5节)主要写了人们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第三部分(6节)总的写出了想象中的世界。

这首诗高度集中、慨括地反映生活,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自然清新的语言,和谐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纯真的理想。那意境都是平常的,那节奏也是缓慢的,如细流,如涟漪。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漫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5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明白课文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3、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同时,也去感受课中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质疑激趣。

1、师: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想象孕育着科学的萌芽,科学的力量将人们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丰富奇特的想象不仅为人类美好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更为社会的进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天我们来学习《想象》这首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吗

4、听配乐朗诵。运用联想想象,用心灵去感知并默默的在心中勾画图景,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忧郁 轻响 瞪眼睛 使者 吓唬 橡皮 橄榄枝 病魔

2、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象诗中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

3、指名读文,相机评议。

4、诗中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自由读文,把相关的词句勾画下来,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三)品读诗句,体会感情。

1、自由读1—3节

2、抓住重点词句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劲儿的蓝”、“透明的水晶”、“喊一片”、“唤一片”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4、小结学习方法,学生自学课文第二、三部分

5、全班交流

6、小结:这美好的一切都是我们想象的,要实现这一切就要靠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四)升华情感,扩散思维。

1、配乐诵读全文

2、这是诗人想象中的美好世界,你还有哪些新奇的想象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3、学生说说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新奇的想象

4、齐读最后一节

5、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新奇的想象写下来

感觉和知觉,简单来说,是是否实际看到摸到闻到等等的区别

在心理学中的感觉,与我们日常若说的“感觉”十分不一样,心理学中的感觉是指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具体认识。比如你现在在看手机,那么你就感觉到了手机。你现在坐在凳子上,那么你就感觉到了凳子。你现在闻到了隔壁炒菜的香味,那么你就感觉到了香味。因此,你如果正在暗恋一个异性,你可以借此机会走到ta面前跟ta调侃说:嘿,今天学了一点心理学,让我问问你:你此刻对我有没有感觉?你先观察一下反应,自己心里有个数[机智]再补刀,哈哈哈被我吓到了吧。在心理学上,此刻我站在你面前,你真实地看到我这个人,那你就必然是对我有感觉的。

知觉,则指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知,是指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具有恒常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比如俗语“窥一斑而见全豹”,反应的便是知觉。

篇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前两首古诗词,并尝试背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并尝试自学田园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描绘生动的画面。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咱们初次见面,我们玩个游戏怎么样?老师带来几幅画,看谁能够一看到画,就想到一句古诗,当然,越多越好!想挑战么?好吧!(出示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评价古诗的:(出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读。这是田园诗的特点。好了,我们上课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并初步了解田园诗的特点。]

 一、上课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田园诗,感受一下田园生活,请看板书。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2、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书“读”

 过渡:你看,这些都离不开读。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仍然用这个方法来学习田园诗。(打开课本)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总结提炼出“读”的重要性,并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指导方法。]

 二、学习《乡村四月》

 过渡:那么如何读才能体会田园诗的美呢?

 1、趣读,体会音韵美。

 (1)要你来读,你怎么读?

 第一种可能,当生拍手读出节奏时

 a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啊?

 b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引导:是啊,大家都觉得这样很有趣呢!原来读诗还可以通过击掌打出节奏。其实击掌还有很多种,不止他这一种。可以自己击掌,也可以和别人合作击掌。打出很多节奏!你会吗?对对,就是这样读!还可以同桌相互击掌读!(示范)除了这种形式,其实还可以标上音乐的符号来读呢!(示范)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其实读诗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

 第二种可能,当生读出223的节奏停顿时:你读出了七言诗最常见的223的节奏。再想想,还能不能读得更有趣一些?

 引导:(预设:若仍然223的节奏,)看来你们都习惯于223的节奏读法, 你们听,老师还可以这样读。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知道吗?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节奏呢!想听吗?你能给它配上动作打出节拍吗?比如,轻叩桌子。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读,你会吗?(示范:自拍、同桌拍)。

 (2)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的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呢!只要想办法,读古诗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选择刚才你喜欢的方法练一练,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办法读这首诗,尽量要读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组,练习一下。待会老师看看哪组读得最有趣!

 a自由练习趣读,师巡视指导。

 b展示汇报:

 谁愿意展示一下?(预设:读得怎么样?他们都喜欢你这种方式!大家也来试一试)或者你觉得谁读得有趣,推荐一下。(预设:你读得真动听!)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跟着你一起读了!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我来推荐他。一起来!

 c欣赏古诗新唱:古诗不但能够读,还能唱出来呢!(出示古诗新唱)喜欢么?也来唱一唱。你还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歌曲换成这个词唱出来。

 小结:不同节奏、不同形式读古诗,多有趣啊!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诵读从诗人角度出发,而趣读则立足于孩子的心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贴近孩子的天性。最终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画呢!(出示:听读,想象画面美。)前面我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里有怎样的画面呢?来,请闭上眼睛。

 (1)听读想象画面

 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你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配乐)

 (2)示范描述句子

 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绒毯。披着一身绿叶儿的桉树、榕树,桃树,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站立在绿绒毯上,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地放着绿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满满的,映着天空,映着白云,远远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镜子。小河旁边的那处杨树林,漫天飞舞的杨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把一大片绿绒毯染成了白色。远远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杨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啊!”

 (3)感悟方法

 a听了老师的描述,你会有怎样的评价?(对老师想象的画面进行评价,对老师描述的语言进行评价等)

 b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的脑海中出现了画面吗?

 c知道老师是怎么把简练的诗句变成优美的语言的吗?

 方法引导:读第一句的时候,老师想到了绿绿的山坡和田野,想到了白亮亮的稻田和小河,还想象到了桉树、榕树、桃树,草地,杨花。为了让同学也能感受到你的画面美,于是我就使用优美的语言,比如说,可以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把句子说生动些。听起来才这么美。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描述优美的画面吗?

 (4)再听读,强化画面

 请闭上眼睛,再来听一遍(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5)组内交流

 请睁开眼睛。接下来像老师那样,选择一句,和同桌一起说一说,比比看,谁描述的更美,也许古诗旁边的注释对你的理解和想象有帮助哦!师相机指导。

 (6)汇报展示

 a指名描述: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出示图:白满川)还有谁也想描述这句诗?

 b体会忙碌,拓展想象: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播放视频:也许你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气、蝴蝶蜜蜂采蜜,牛儿等待耕种…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板书:赞美 景 人)

 c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需要创设情境,感受诗情画意。本教学环节把诗句中的景物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视频渲染气氛,深化理解。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3、背读,感悟情感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美的诗,你们愿不愿意背下来啊?自己练习一下。谁愿意来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这就是背读,感悟情感美。)(配乐)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趣读体会了诗歌的音韵美,听读想象了画面美,背读感悟了情感美。所以,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里,了解文本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最终熟读成诵,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三、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个学习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

 1、自学:任选一个方面自学。

 2、指名汇报,适当补充。

 小结:同学们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可以从这三方面体会自学。

 [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能力的迁移,体现“扶到放”的过程,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也体会到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作业

 1、课后积累更多的田园诗。

 2、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自学《渔歌子》。

 总结:美丽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自古至今吟诵的诗人举不胜数,请同学们课后多积累田园诗。感受诗情画意。

 [设计意图:总结田园诗的特点,注重课外积累田园诗,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迁移运用。]

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熟读《乡村四月》,读读注释,想想每句话大概意思。

 3学生用三句话整理资料介绍诗人。

 4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一、旧诗导入,弄懂诗题,知作者(课件1)

 1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咱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

 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师:齐读。再读,读准字音。读了这四个字,你读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板书)翁卷 宋朝人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2名左右)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课件2)

 二、听录音感悟,集中评价,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播放课文朗读)

 师:1你觉得这位老师读得怎么样啊?

 2其实,你们说的这些就是读古诗的基本要求。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也是这样读的。现在就请你们翻开书本108页,自己这样读一读吧。

 3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琅琅的读诗声,都快被陶醉了,现在就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

 4咱们同学善于倾听别人朗读,你听出了什么?(好?哪里好? 不好?那你来读读)

 5诗中有一处“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蚕桑)(课件4)

 6诗中有几处多音字,在哪?

 是了。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liao)。(课件5)

 7请1、2组的同学熟练地把最后一句读一读。(老师听出你读得好,请你读吧。全班齐读整首诗吧)

 8读了整首古诗,你的眼前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

 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使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了。

 三、小组交流感悟

 1小组内轮流读古诗,推选出读得的同学。讨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线画下来,并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2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哪一小组愿意这样读。还有哪组愿意这样读。

 3他们读得好吗?为什么?

 4大家一起读吧!相信投入地读你们一定能把文字变成画面。

 5亲爱的同学们,此刻,老师已经被陶醉了,就让我们在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两句诗吧!

 四、品诗

 (一)1(谁来读?)你们听听前两句的描写,让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答相机板书。这些景物你们看到了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想说哪个就说哪个吧?

 3相机解:绿遍山原

 白满川 用“川”组个成语,说说“川流不息”中的“川”是什么意思?这边的川是什么意思?“白满川”具体是描写哪里的景物?

 翁卷还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再读前两句诗吧!

 解:子规 雨如烟

 这样的景色,给你们的感受是?(用一个词说)

 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读。

 4感谢同学们是你们把老师带入这样的美景,请你们用语言把眼前的美景说说吧!

 5把你们的理解送进去,再读前句诗吧!

 过渡:此时,连子规也不闲着,听(播放叫声)它在声声地啼叫,它在说些什么呢?

 (二)说得好呀!它在催我们干农活了。到底该干哪些农活呢?自己读后两句吧!

 1你读到了什么?

 2后两句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忙碌?(相机板书: 才 又 )

 3怪不得诗人写道:乡村四月?(板书:闲人少)

 4这样的忙,该怎样读出来呢?请你读。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村民的忙碌。

 5全班齐读

 想像:忙碌的村民一边忙一边会想些什么呢?(指名答)

 虽然忙但忙中有乐啊!把你们的感悟再加进去,读。

 五、回归整体 感情升华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吧!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景 人)勤劳也是一种美啊

 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见,他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3同学们啊,此情此景,你们也都看到了。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

 4是啊!咱们的心和翁卷的心是相通的,现在就把自己当成翁卷,读出来吧!

 5初夏,我来到了乡村,举目望去,(绿遍山原……)

 6谁愿意自己诵读。

 7配上音乐:一起诵读吧!

 8亲爱的同学们,此刻我学得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言之不足,故咏歌之”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乡村四月吧!(音乐课件)

 六、小练笔

 古有翁卷写诗,今有四年级的同学写文,请你们拿出笔以“乡村四月”为题,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像到的写下来,写一篇短文。(作业布置)

 附: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山原 白满川 景美

 子规 雨如烟

 闲人少

才…… 又 …… 人勤

篇三

 教学理念

  追求随课堂的有效性,让随堂课在真实中见精彩,平实中现智慧,朴实中含韵味,踏实中求质量。

 学习目标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学习重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六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宁静的牧场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步乡村四月。

 (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吗?这四月就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二、读通诗句,书写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齐读。

 3、蚕桑的平舌音读得真准,它们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会写吗?(范书)蚕,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可别写成撇;桑叶的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来,自己抄写一遍。

 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刚才我们学写了生字,读通了诗句:

 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 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二句过渡: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又怎样呢?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点播: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谁能借助注释,再说这行诗的意思?

 ⑵ 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清闲、悠闲、空闲、休闲)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男女指读、齐读第二句诗)

第一句过渡: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雨如烟:

 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用你的话连起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自说、抽说)你能试着把雨如烟的解释调到前面来说一说吗?我们说诗意时,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这样就会更通顺些,不信你再说第一行诗的诗意,也用这种方法试试。

 ⑵ 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来读一读。(齐读)

 ⑶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⑷ 范读,边听边想象,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⑸ 引导:

 绿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更丰满了。)在大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这一串排着的话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绿色是那么丰富,是那么有层次,你的感受细腻了!)

 ⑹ 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⑺ 再来读一读,这次读的感觉一定不一样!(自读、轮读相机指导)

 ⑼ 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5、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6、对着画面,配上音乐,再吟一吟诗吧。(齐背、抽背)

 四、默写古诗

 1、多么精炼的字词,多么优美的画卷,那么短小的诗句,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背着写下来,回家后推荐给你的朋友吧!

 2、刚才学的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画面,《田园四时杂兴》又写的什么时候田园生活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板书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优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 赞美

 才了蚕桑又插田。 勤劳

在尘网中打滚,、挣扎已经三十年了,早已对俗世感到厌倦。为了不迷失本性,我决定归园田居。也许,有人会说我傻,好好一个官不做却去耕地,受日晒雨淋的罪;也许,有人会为我感到惋惜,壮志未酬,却躬耕于田野之际;也许…… 然而,又有多少人了解我呢?本来不属于官场的人,又有什么好强求的呢?!不如守住自己的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笼里的鸟时刻怀想着昨日的树林,池中的鱼不断思念着从前的深潭。那悠长而浓郁的乡愁啊,引领着我轻快的脚步,开荒 ,种田,拿起锄头,带着泥土香味的朴素,还有那纯朴的思想写满了山林的叶儿。村里的,草屋,背朝蓝天,面对大地,浸润在湿漉漉的雾里,流动的空气诉说着它的衷肠。柳树与榆树依偎在房后,守护着这村里的宁静。桃、李也不寂寞,带着秋的喜悦,收获。

不觉夕阳徐徐西下,眺望乡村已显得模糊,一缕缕的炊烟弥漫在乡村的上空,被夕阳余晖映成了金**;在地里工作了一整天的农民,正扛着锄头,哼着歌儿回家去。夜幕降临,乡间亮起了星星灯火。不知谁家的狗在巷中吠,夜更静了;不知谁家的鸡在树梢头叫,天已亮了。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02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