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对品牌依恋程度调查,前三名连外国人都觉得诧异

车主对品牌依恋程度调查,前三名连外国人都觉得诧异,第1张

说到JD Power相信很多人都清楚,简单来说这是一家喜欢弄汽车类各种排名的机构。有年度十大车型,十大品牌,十大内饰等等。重要的是,这家机构数据很真实,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而得出的排名。但是,近期,JD Power好像不太满足于以往的调查方式,他们在以往简单调查采访中增加了人类情感反应调查。

情感反应调查?是对车的爱吗?从他们的叙述来看,似乎是这样的,就好比国内的车主喜欢自己的爱车称之为"小老婆"这种情感。在调查车主对车辆或者品牌的满意程度之外,还会评估车主对于车辆的情感依恋程度,结合两方面得出一个数据。而在目前,JD Power便根据这两项统计数据发布了一个最有吸引力的主流品牌的榜单。可能是因为加入新数据统计方式,今年最有吸引力的品牌与往年有着很大的不同。

10现代

积分:842

虽然国内韩系车近几年非常的惨淡,但在北美地区韩系车却是挺受到欢迎的。尽管现代品牌仅仅排在了第十的位置,它却是迄今为止该研究中最受好评的品牌。当然,现代品牌的评分里面还包括了其旗下的品牌Genesis和Kia。

9本田

积分:842

相比上一年的品牌忠诚度排名来说,此次本田品牌排名有稍微的下降,但依然是在前十的位置,问题不大。可能国内的消费者会觉得本田的车型在用料有稍微的欠缺,但是在北美,本田为啥有这么的高的吸引力,确实因为更现代的技术,优良的机舱布局以及使用更多优质材料。

8日产

积分:844

可能说出来国内的消费者会有所讶异,日产上榜的最大原因是因为新的设计语言和更高档的机舱布局,这两个方面都得到北美消费者高评价。虽然这是事实,但是还是想说一句话,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日产。

8马自达(并列)

积分:844

马自达前些年改头换脸之后,国内的销量以及份额也随着上升,同样的在北美也是如此。在今年,在市场上颇有名气,并且从用户的满意度以及情感依恋方面,在所有品牌中是增幅最大的。相较上一年上升了9位。

8起亚(并列)

积分:844

起亚近些年在国内没什么动作,也没什么声音。但是在国内却"混"的非常红火,不管是现在的这个排名还是在"初始质量研究"排名中,都有非常好的成绩。对此,只能说一句,国内的市场难道它不香吗?

5MINI

积分:853

其实国内是有不少的消费者喜欢mini品牌的车型,但是由于实际情况不是那么允许,导致mini在国内的表现显得非常的一般。但在北美不一样,只要自己喜欢,管它呢,买呗。当然,mini这样的小车能得到北美消费者的青睐,其体积的增加可能是其吸引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导致了mini显得有些"跨界"。

4福特

积分:853

作为本土品牌,却不说品牌或者车型怎么,本地消费者自然是要支持下的,就好像我们需要支持国产品牌一个道理。因此,福特在他们心中还是有着较高的地位的,也正好击中了此次测试的点,品牌情感依恋程度。

3 GMC

积分:857

GMC品牌在国内几乎见不到,甚至可以说没有,这可能与品牌车型的定位有一定的关系,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GMC的车型只有更大,没有更小。在国内的用车环境来说,确实不怎么适合。

2Ram

积分:871

要不说各个地区消费者买车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不然Ram作为一个专门制造卡车和货车的品牌,怎么就能排在车主情感依恋程度的第二名呢,甚至是超过了福特。

1道奇

积分:872

不仅是国内的人会感到奇怪,可能北美的消费者都会觉得奇怪,咋道奇就能上第一了呢?但事实上,这些年,道奇确实做出了不少的改变,与客户建立情感联系加强了不少,目前道奇拥有诸如Charger,Challenger和其Hellcat版本之类的汽车,扩大了为消费者提供需要的资本。或许在这个基础上,道奇可以考虑下国内市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建立起强有力的班委,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队伍。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学习风气。在建立健全班委的工作中,我在第一次班会上宣布了班干部竞选要求:能者自荐,民主选举,人人参与。让愿意担任班干部的同学在两天时间内准备竞选纲领。在第二次班会上,愿意担任班干部的同学踊跃的宣布自己的竞选纲领。然后同学们民主选举推选出班长,团支书等班委位成员(班委名单见附件1)。我们选出了自己的班委,他们是班集体的领头人,是班集体的核心。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他们团结、吸引同学们一起参与,设计班级工作,设计出更贴近同学们的生活的活动。这一点我认为很成功,很多事都是由班委自己办的我十分注意发挥他们各自的才能去组织和管理班级同学的学习与生活。大胆放权给他们,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我和班干部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班的集体的奋斗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同学们在班干部的组织下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干部自己选。通过发动班干部,发动每一个同学都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学习目标、生活目标。这种信任型管理是具有现代教育管理观念的班主任精心策划下的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有着很强的信任性,是把传统的统一的标准化的管理带入了丰富多彩的个性世界,激发了学生自我管理的兴趣和信心。

二、建立健全班级制度,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级制度和公约建设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度的制订需要同学们班主任和班委的组织下人人参与立法。自己制定的制度和公约同学们会认真遵守。我班在开学两周后,班委组织我班学生制订了班级公约,在制度和公约的实施中,每项公约基本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养成良好习惯而不是以检查、纠偏、惩罚为目的。人的本性告诉我们,没有谁喜欢被强迫或遵照命令行事,这一点已是众所周知。就像现在城市公用设施在用语上的改变,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过去常用的那些“禁止”、“违者罚款”之类的话语,被一些文明用语如“请……”取代。制度逐渐会形成习惯,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我注意在班内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班风是个体人格的集体化,在一个有良好的班风的集体中生活与学习的学生,会自然有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班风越好,同学们个体目标完善的需要就越迫切,他们会为维护集体荣誉,完善与发展集体而自觉地奋发努力。班风是无形的力量,她影响着集体成员,使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我提议在教室的后墙上建立一个“学习园地”。每两周办一期,每期我都指导学生编辑“统一思想”、“班务公告”“表扬与批评”等栏目。通过墙报的举办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和集体意识,培养同学们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班委干部和积极分子即为班内核心力量,他们分别负责其它级别的各项工作,如学习委员负责指导总结“科代表的工作”,版报主编“负责版报的编辑出版”等。我在管理中充分发挥民主。让学生有意识的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班内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值日班长负责制,有值日班长负责记录每天的班级情况,印制了一个班务日志表(见附件3),由每位学生一轮一天,一周由常务班长总结并上报班主任。我平时积极参与班内学生间的活动,与同学们搞好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在平时,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角度,科学地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便“对症下药”。经常为同学们办一些实事,深受学生的尊敬。我经常深入实际,真正做到身到、眼到、心到、力到。身到,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眼到,要能看出集体或学生个人存在的问题;心到,是有发现问题、预见问题的能力,并能以科学有效的方法管理班级;力到,指发现问题就解决,决不拖沓和迁就。把学生的事一件一件办好,把难办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把工作上减小到最少。

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要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班主任必须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然后才能严格要求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委要带头做到,禁止学生做的,班主任坚决不为,以自己的示范、言行取信于学生。如:“不准穿拖鞋进教室”,班主任自己必须不穿拖鞋。“按时起床,不迟到、不旷课”, 班委自己按时起床,不迟到、不旷课。班主任在严以律己的同时,还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做到“严”而有“度”,让他们感到“严格”并非“严酷”,“严”中有“爱”,让他们感到班委的威严又感到班委的慈爱,由衷地信服班委,滋生自觉接受严格管理的意识,主动地摒弃不良习气,产生了亲师感情。班委对学生缺乏爱,特别是后进生的心里有的恐怕只是戒心,甚至是逆烦心,师生间根本谈不上情感交流。在学习和纪律上我对学生严格要求,我经常和学生干部交流思想,经常联系科任老师等,以期形成教育集体影响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要站稳脚跟、摆对位置、明确方向、整体前进。而要做到这点,班主任必须时时注意了解和摸清各位同学的酸甜苦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样一来,一班人就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拼搏,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五、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 “寓教育于活动中”对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是行之有效的。我们通过班级之间的举办“篮球赛”和“拔河比赛”促进学生的集体观念的形成,通过“社会公德在心中”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通过“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诚信做人的准则。学生诚信美德的养成,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由内化到外化、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辩证过程。在组织的各项活动中班主任要注意组织、引导、督促、检查、实施,才能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医药市场营销学,彭智海、汤少梁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2、市场营销学,吴健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第2版。

3、全球营销,乔尼.约翰逊著,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4、关系营销,阿德里安.佩恩等编著,中信出版社,2001年12月。

5、市场营销百科,迈克尔.J.贝克,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6、专业服务营销,菲利普.科特勒等著,2003年8月第1版。

7、中国营销25年,何佳讯,卢泰宏著,华夏出版社,2004年9余第1版。

8、市场营销学案例,万后芬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9、营销管理,菲利普(11版)。科特勒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10、市场营销学,吕一林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1、医药营销案例点评,侯胜田,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年1月。

12、医药营销产品经理实务——上官医药企业管理咨询丛书,上官万平,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13、医药市场营销学,顾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

14、医药营销:观察与思考,张平淡,艾凤仪,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月。

15、挑战与决策医药营销突围,李野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16、医药营销100战-最佳制胜之道,何贯中,郝雨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1月。

摘 要: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于核心素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起初的国际比较研究,到我国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从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的编制,即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到一线学校尝试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经历了从上至下,逐步细化的发展过程。今后,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仍会继续深入开展,而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测量、课程教学、师范教育等一系列问题也有待研究者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

核心素养体系 ;  学科核心素养; 国际比较;

作者简介: 孙思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上海200062)

近年来,教育领域关于核心素养的讨论如火如荼,无论是期刊文献,还是会议论坛,“核心素养”的身影无处不在。作为引领我国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统领性概念,“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搜集,试图梳理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发展脉络。以“核心素养”为篇名在知网上进行检索,截至2016年6月2日,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的文献篇数分别为40篇、59篇、242篇、370篇,逐年增多。可见,我国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还刚起步,但将逐步深入。

总体来看,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关于我国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研究,即解决“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上位问题。另一条则是对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研究,即解决“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中”的下位问题。除此之外,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也贯穿其中。

一、我国核心素养体系建立

2013年5月16日,由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的“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重大项目正式启动,表明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正式揭开了帷幕。在这之前,国内学者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围绕国际组织与国外的核心素养介绍进行。而在这之后,更多的学者对于我国核心素养的构建给予了关注。

(   一)国际核心素养研究介绍

在核心素养的研究初期,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围绕对国外核心素养体系的介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娜研究员在2013年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De Se Co项目“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内容主要包括了De Se Co项目开展的背景、发展脉络、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界定与遴选核心素养的过程等。 [1] 她随后在2015年发表文章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相关研究,突出强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基于人本主义,关注弱势群体,以终身学习的视角研究,并且十分强调21世纪素养。 [2]

除了OECD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也是学者着重关注和借鉴的组织。文章《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 [3] 对欧盟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以及过程进行了较早的介绍,随后,文章《教育变革期的政策机遇与挑战———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 [4] 进一步对欧盟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评价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我国核心素养的构建提供了很多启示。

受到国际组织对于核心素养研究的影响,在21世纪初,各个国家开始依据本国国情着手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并相继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成果。无论是美国的“21世纪技能”,还是日本的“21世纪型能力”,每个国家提出的核心素养都有着相似的特点,即都反映了社会经济与科技信息发展的最新要求,强调创新与创造力、信息素养、国际视野、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社会参与及社会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素养。内容虽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适应21世纪的挑战。

对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核心素养进行研究,使我国研究者更加明确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和原因。分析不同国家核心素养体系的特点,对于“21世纪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除此之外,其他国家在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评价建议等方面的经验也给我国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很多启发。

(   二)核心素养内涵讨论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随着“核心素养”概念越来越被人熟知,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的讨论也逐渐增多。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辛涛教授等人对于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我国核心素养制定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较早的探索。他们从建立教育质量标准的需求出发,提出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涉及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他们从我国教育目标的嬗变出发,提出了核心素养的三条价值定位。除此之外,还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为框架,对世界各个组织和国家的核心素养框架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启示,提出了我国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建议。 [5]

对于“核心素养”的内涵,众说纷纭。首先是对于“素养”的解读。许多学者将“素养”拿来与“素质”“能力”“技能”等词语比较,以突出“素养”具有综合性且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出来。其次是对于“核心”的解读。一种观点认为,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跨学科以及综合性”。有研究者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 [6] 另一种观点认为,核心素养的本质在于“基础性”。有研究者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有研究者认为,“所谓‘核心’,指向事物本质,对事物全局起支撑性、引领性和持续促进发展的作用。基础性是核心素养的最根本特性”。以上学者的观点与国外对于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基本类似。

有研究者综合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核心素养概念内涵的界定,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科角度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以及我国的现实需求和教育实际,将其定义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7] ,并从目标、性质、内容、功能、培养、评估、架构、发展和作用评估上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概念解析。

(   三)我国核心素养体系的确立

在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时,不同国际组织、国家或地区基于各自的社会现实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思路。而我国采取的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整合型思路,通过焦点小组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展学生核心素养实证研究,以期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提供建议。 [8]

2016年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意见稿)》公布,意见稿中列出了九大综合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划分,细化出25项素养。我国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为我国“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做出了具体的回应。然而“核心素养”应如何落实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实现“五个统筹”,是未来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中课程标准制定及学科核心素养确立

(   一)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构建的关系

由于各国或地区实际情况不同,在课程改革中落实核心素养体系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有研究者认为,主要国家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相互关系大致呈现三种模式:核心素养独立于课程体系之外的美国模式,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核心素养的芬兰模式以及通过课程标准内容设置体现核心素养的日本模式。 [9] 也有人将模式分为直接指导型与间接融通型。其中直接指导型的有新西兰、法国等。这些国家在21世纪初就启动了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改革,并以立法的形式正式颁布了新课程。而间接融通型的国家是指核心素养指标体系以互补的形式逐渐渗透进课程标准中,例如美国的21世纪核心素养联盟,为了更好地将核心素养融入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努力通过通融的方式建立核心素养指标与共同核心州立标准之间的联系。

除了对国外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研究,我国学者也围绕如何在课程中落实核心素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研究者认为:“传统上,课程设计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课程设计大多始于、至于学科知识。事实上,学科课程只局限于学科领域,没有关注更上位的统领性素养。” [10] 这种课程设计与上位的总体教育目标是分离的。因此,提出每门学科课程都承担起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责任,而且不同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有着不同的独特贡献。与之类似,有研究者认为,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途径。因此,我国学者对于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教学是达成一致意见的。

(   二)学科核心素养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率先编制学科课程标准,引发了涉及世界的“标准驱动”的教育改革运动。此运动的重要标志是研制国家级或全国性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既要关注教育目标等统领性概念,又要基于学科本质和育人价值来制定。因此也就有了学科素养模型的提出。

国内对于学科素养模型的研究尚少,更多的讨论是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科素养。以数学学科为例,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有研究者通过对国外关于“mathematical literacy”“numeracy”的文献整理,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就当前而言,人们对于“numeracy”和“mathematical literacy”这两个词语基本上是不加区分的。如果说在早期,“数学素养”曾被等同于某些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那么现今人们所采取的就是一种更加广泛的视角,即同时覆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不同的成分或维度。第二,尽管存在多种不同的研究立场,但对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高度关注可被看成所有这些研究的又一共同特点。 [11] 并且,该研究者认为,在积极提倡“走向核心素养”的同时,要防止纯粹的“口号操作”和“文字游戏”。

如今,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正在进行,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暂时将数学核心素养定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并为每一个素养列出了具体的表现水平。从这个结果来看,我国的学科核心素养构建是从学科视角界定的,非常强调学科领域素养的重要性。而对于通用的、基础性的素养则没有明确涉及。针对数学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研究正在起步阶段,相关文献很少。但是,关于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研究可以为数学核心素养的构建提供思路和方向。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一种是从“大教育”的角度来思考,另一种则是从“学科教育”的角度来思考。数学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必然出现两者的冲突和融合。

三、核心素养课程设计及实践

正如前文所述,我国围绕“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仍处在课程标准的研制阶段,即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涉及较多的一个话题为“整合课程”。

从2010年起,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开始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1+X课程”。学校将“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雅趣、学会改变”五大素养定为学校的核心素养,并在课程实施过程当中研制出《质量目标指南》和《课堂乐学手册》,搭建了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之间的桥梁。 [12] 有研究者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做三方面的努力:第一,将身心健康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第二,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三,课程内容及实施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基础。基于这三个努力方向,顾明远教授认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1+X课程”对于当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价值引领的意义。 [13] 显然,这是从“大教育”的观点来对“1+X课程”进行的积极的评价。关于“整合课程”,有研究者在《人民教育》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该研究者认为:“整合课程决不应被理解成相关内容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主要取决于我们如何能够通过深入的分析揭示出对象的共同本质或内在的统一性。” [14]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践目前还较为欠缺,相关实证研究也较少。这也是今后教育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

四、总结及展望

(   一)理论探讨居多,实证研究缺乏

无论是从“大教育”的视角,还是从“学科教育”的视角,都应该避免过分拘泥于表面的概念辨析,而导致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概念混乱。明确“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目的以及意义,正确的指导实践才是教育改革的归宿。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说:“避免过于频繁地去提出各种新的口号,同时又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清楚的解读,从而很容易给人留下‘玩弄文字’的印象,并必然地会对实际工作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除此之外,有许多研究者追随“核心素养”的潮流,无论是哪种研究领域,都希望加上“核心素养”的“帽子”,而研究本身却缺乏新颖之处。

(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测量研究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我国核心素养体系已经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学业质量标准则成为核心素养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基于核心素养的测量与评价对评价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测量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品质,传统的结构化试题已经不能满足评价的需求,甚至纸笔测验本身也不能够完全胜任评价的任务。因此,无论是对于开放题编制,还是形成性评价的实施,都对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三)教育实践与基于核心素养的师范生培养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推进,有许多走在改革前沿的学校已经构建起自己学校的核心素养框架。虽然他们的实践还不成熟,但是却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关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虽然不多,但是也有许多尝试。然而,关于核心素养的师范生教育研究却几乎没有涉及。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教师,如何教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呢因此,如果从预备教师的培养着手,则可以从源头培养出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新一代教师,从而也可以更快地融入课堂。

参考文献

[1] 张娜De Se 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

[2] 张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核心素养研究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5(7)

[3] 裴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

[4] 刘新阳,裴新宁教育变革期的政策机遇与挑战——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14(4)

[5] 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6] 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7] [8]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9] 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基础教育论坛,2016(9)

[10] 邵朝友,周文叶,崔允泖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

[11] 郑毓信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学科视角下的核心素养与整合课程”系列之三[J]小学数学教师,2016(3)

[12] 窦桂梅,胡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5(1)

[13] 顾明远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J]人民教育,2015(13)

[14] 郑毓信从“整合数学”到“整合课程”——“学科视角下的核心素养与整合课程”系列之二[J]小学数学教师,2016(2)

每当找开各播放平台时,就会在电视剧那一列当中看到国产、日韩、美剧等选项,不同的观影者有不同的需求,这些平台也在最大程度上面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许多人都会追一些美剧或是韩剧,当然国产电视剧的收视率在国内也是相当不错的,那么对于外国人而言是否也有如此之多的选项呢,他们也会看一些中国的影视作品了,当然也有不少外国人也会看中国的影视作品,一些比较经典的作品也会流传到国外去,只是他们能够看懂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对于中国的影视作品而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许多情节的设计会有一些暗含的深意在其中,所以对地中国文化不是极为了解的人,在观影效果上面就会出现差距。就比较中国比较多的古装剧当中,许多台词的设计比较偏向于当时那个年代的说话方式,即便是配上翻译也难以将其中的深意表达出来。

就如《甄嬛传》当中的“这真真是极好的”,无论怎样翻译都不能将准确的意思传达,这样的情况下外国人看剧就会有一种疑惑在其中,始终无法体会到作品的真谛所在。如若是强行翻译,只会令作品的意思彻底被扭曲,即便如此也不会妨碍外国人看中国作品的热情,虽然看不懂但是却还是会被其中的情节所吸人。

虽然不会像美国大片那般受欢迎,但是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中国的文化。当然中国的一些国产正剧,更是许多外国人无法理解的存在,甚至于有许多人表示看到最后,连基本的人物关系都难以理清,就如中国古代当中的三妻四妾这一项,就是许多外国人要花极长一段时间才可以理解并接受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029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