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1-12个月的成长发育特点,体重、身高状况,生理及心智发展等。
1个月的宝宝发育
宝宝1个月第1周体重、身高参考值
男婴体重34-58kg,身高508-586cm
女婴体重32-55kg,身高498-576cm
生理发展
动作开始变得更自发性,反射动作开始消失。
心智发展
会发出各种声音来表达感情和需要。
感官与反射
容易被妈妈的声音安抚。
社会发展
认得妈妈的脸和声音。
2个月的宝宝发育
宝宝2个月第1周体重、身高参考值
男婴体重43-71kg,身高544-624cm
女婴体重39-66kg,身高530-611cm
生理发展
后囟大约已经闭合。夜里连续睡眠的时间会更长。
心智发展
停下吸吮的动作去倾听。
感官与反射
自发性的动作增多,原始反射消失。更喜欢颜色鲜艳、有细节的图案。
社会发展
容易笑而且是自发性的。会咯咯笑。喜欢看人脸胜过看东西。
3个月的宝宝发育
宝宝3个月第1周体重、身高参考值
男婴体重50-80kg,身高573-655cm
女婴体重45-75kg,身高556-640cm
生理发展
颈部张力反射消失,常把手指放在嘴里吸吮。
心智发展
情绪愉快时,手腿做较大幅度的舞动。
感官与反射
会握紧拳头或拍打物品。小手大部分时间都是张开的。
社会发展
当熟悉的人靠近时会引起宝宝的注意。
4个月的宝宝发育
宝宝4个月第1周体重、身高参考值
男婴体重56-87kg,身高597-680cm
女婴体重50-82kg,身高578-664cm
生理发展
趴着时,头抬得很高,能和肩胛成90度角。
心智发展
喜欢发出新的声音。
感官与反射
会分辨气味。会用食指和中指握住东西。
社会发展
玩游戏时会笑。游戏被打断时可能会哭。
5个月的宝宝发育
宝宝5个月第1周体重、身高参考值
男婴体重60-93kg,身高617-701cm
女婴体重54-88kg,身高596-685cm
生理发展
醒着时至少有一半时间可保持灵敏状态。
心智发展
在新环境中会四处张望。会手拿一块积木,眼望第二块,放掉第一块,再拿起第二块。
感官与反射
会抓住大的圈环。会双手握住奶瓶。
社会发展
会抗议和排斥试图将玩具拿走的人。
6个月的宝宝发育
宝宝6个月第1周体重、身高参考值
男婴体重64-98kg,身高633-719cm
女婴体重57-93kg,身高612-703cm
生理发展
会转动手腕来回翻转和操作物品。会用手支着自己坐起来,但还坐不太好。
心智发展
喜欢看变化的景物。喜欢颠倒看东西。
感官与反射
更加轻松地操纵玩具。
社会发展
当妈妈离开家,宝宝会哭闹。
7个月的宝宝发育
宝宝7个月第1周体重、身高参考值
男婴体重69-107kg,身高662-750cm
女婴体重63-102kg,身高640-735cm
生理发展
会用手及膝将身体推起来,前后摇动。
心智发展
了解东西被藏起来时并不会消失。会模仿不同的声音与发出一连串的声音。一天到晚咿咿呀呀呀个不停。
感官与反射
会两手同时各握一样东西。会用手指抓东西。
社会发展
反抗做不喜欢做的事。喜爱爸爸妈妈。
8个月的宝宝发育
宝宝8个月第1周体重、身高参考值
男婴体重71-110kg,身长675-765cm
女婴体重65-105kg,身长653-750cm
生理发展
被抱成站姿时会将一只脚置于另一只脚前。
心智发展
了解简单的指示。会摇头表示"不"。
感官与反射
会用手指扒开小东西,然后再用手捡起。
社会发展
不喜欢被限制住。
见到熟悉或喜欢他的大人,会伸出手臂。
9个月的宝宝发育
宝宝9个月第1周体重、身高参考值
男婴体重71-110kg,身长675-765cm
女婴体重65-105kg,身长653-750cm
生理发展
不太需要支撑便能站立。
心智发展
模仿他人的动作增加。能了解并服从某些话及指令。
感官与反射
以不熟练的方式自发性放开物品。用大拇指及食指抓取细小的东西。
社会发展
重复声音和手势来吸引注意,模仿面部表情和声音,喜欢不同的游戏。
10个月的宝宝发育
宝宝10个月第1周体重、身高参考值
男婴体重74-114kg,身长687-779cm
女婴体重67-109kg,身长665-764cm
生理发展
会爬上爬下椅子。
心智发展
喜欢拆开及重组东西。
会打开抽屉和柜子探索里面的东西。
感官与反射
会区分双手的使用。
社会发展
开始学习性别辨认。帮助自己穿衣。喜欢游戏,如捉迷藏,在地板上前后滚动。故意掉东西让他人捡。
11个月的宝宝发育
宝宝11个月第1周体重、身高参考值
男婴体重76-117kg,身长699-792cm
女婴体重69-112kg,身长677-778cm
生理发展
可以不抓任何东西走一两步,可藉助有轮的玩具走路。
心智发展
会辨认中的动物。对事件可记的较久。
感官与反射
偏好用某一手(左手或右手)。
社会发展
会注意任何喜欢的东西。在要求下会亲吻。和父母分开时会有强烈的反应。可能拒绝被喂食。害怕陌生的人和地方。坚持自己吃东西。
12个月的宝宝发育
男婴体重81-124kg,身长707-815cm
女婴体重74-116kg,身长686-800cm
头围46厘米,胸围46厘米。长出6~8颗牙齿。
生理发展
表现出结合站、走和漫游的动作。可能会爬出小床或游戏圈栏。
心智发展
听得懂大部分对他说的话。
感官与反射
可能会将两样物品放在嘴里或腋下去拿另一样物品。
社会发展
会拥抱、喂食来表现对柔软玩具的亲爱。只睡1次午觉。
小强盗的故事
宝嘟儿妈最近又在犯愁,宝嘟儿成了“小强盗”。在院子里玩耍的时候,喜欢上了别的小朋友的小自行车,爱不释手,嘴里嘟嘟着把人家从车上赶下来,自己骑着玩个没完。开始的时候,宝嘟儿妈并没在意,以为孩子喜欢小车,那我们自己买一辆就是。可是新车买来了,款式和品牌都是一流的,结果宝嘟儿到了院子里,照抢不误,自己小车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其他小朋友的小车,宝嘟儿妈郁闷了,这孩子怎么“总是抢来的饭香”呢?
让宝嘟儿变成“小强盗”的不是小朋友的小自行车,也不是宝嘟儿的“怪脾气”,而是宝嘟儿的自我意识。一岁到两岁的宝宝自我意识正在觉醒,他们觉得“我的就是我的”,无法区分自己和环境,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别人的也是我的。听起来像个小强盗的逻辑。
宝宝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所谓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即关于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意识,特别是关于人我关系的意识。认识自己,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别出来,这是人的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这也是人类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之一。
宝宝自我意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母婴共生(3~4个月)
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不用感受外界的不适刺激(如肚子饿了,尿布湿了),这是一个非常安全、相对封闭的环境。而当宝宝呱呱坠地,人生的第一个“创伤”也便开始了——宝宝诞生到了一个客观真实的世界里。但此时宝宝会以为自己和妈妈仍然是一体的,他不知道自己和妈妈的区别,也不知道自己和其他人的区别。客体关系心理学家称之为“共生”,宝宝分不清哪个是妈妈,哪个是自己。有一天,宝宝会发现,也许妈妈和自己是不一样的。
随着宝宝的一天天长大,他们注意到,原来妈妈并不是无时无刻的存在着的。尿布湿了、肚子饿了,如果妈妈不在身边,无论怎么哭闹,好像事情都没有改变,原来我和妈妈不完全是一样的啊!有时候,宝宝既没有尿裤子,也不饿肚子,但他就是哇哇的哭。其实,这是他在试探和探索。有趣的是,1岁左右的宝宝通常会非常喜欢碰触外界的一切东西,因为他很想感受触摸自己和触摸别的什么东西有什么区别。心理学家把这个阶段成为“物—我知觉分化”阶段。
[NextPage]
镜像视觉认知(1~2岁)
1~2岁时,虽然宝宝知道有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或物存在着,但他还是不能确定自己究竟是谁。宝宝的自我意识改变通常是随着发音的进步而进行的[i],例如“我”和“我的”这些词汇。他们使用这些词汇和自己的名字还不大灵光,1岁刚出头的宝宝对别人呼唤他的名字能做出反应;到了1岁半的时候,他已经能理解自己有名字这回事,同时,他知道名字是属于他的东西。
有心理学家做过镜像认知实验。
1岁多一点的宝宝看到镜子里的自己,通常只能明白镜中的自己好像和自己有点关系,但大概不是真的;快2岁的宝宝则大多能知道镜子照出了自己的模样。
这个时期的孩子最粘人。他们希望妈妈总在自己的身边,有什么要求的话,妈妈很快就能回应他,不过,如果妈妈不回应的话,他也会渐渐习惯的。
矛盾中的自我意识萌发(2~3岁)
2~3岁阶段的孩子经常会说不,这是他自我意识的萌芽。因为他相信自己什么都能做,所以他什么都想亲自尝试。可是,事实上许多事他不能做,当事实和自己的想法出现差距时,孩子的内心会出现矛盾,所以,这个时候他发点小脾气也是可以谅解的。
在这一时期,宝宝对自我的了解和描述也发生了改变,心理学家发现:2岁宝宝的自我描述更多的围绕于一些事实性的基本自我特征,比如他们会说“我是女孩/男孩”“我是小孩”等,这些自我描述内容的获得无疑都是爸爸妈妈的强化中获得的,比如我们常常会听到妈妈骄傲地在众人面前让宝宝“告诉大家你几岁了”,当宝宝发出类似数字的词语时,就会得到妈妈和大家的唏嘘赞叹。
当宝宝长到3岁后,他们的自我描述里常常会出现对自己所处事实的简单描述、自己所有物或喜欢的东西等等,尽管这些描述并不总是正确的。这一时期的表述常常围绕在实物、方位指代等,但他们这些思考大多是不系统或不合逻辑的,他们总是从自我出发来考虑问题。
朋友家的宝宝刚好8个多月,她说自家宝宝最近开始疯狂的扔东西,每次吃饭的时候,手上拿到什么就扔什么,勺子、玩具、甚至饭碗,有时候还有手里拿的正吃的手指食物。孩子对扔东西好像充满了魔力,尽管自己三令五申的说不,训斥、打手,孩子还是会趁其不备,抓住桌上的东西就往下扔,扔完还要持续关注。朋友说,有多少东西能扔多少东西,有一次自己故意没有制止,桌子上几乎所有小手能够够到的东西都被扔了出去。
很多妈妈发现,当孩子进入8个月大的时候,他们开始喜欢扔东西,表面看来,这是孩子精细运动发育的需要,孩子的手腕更有力量,对于手腕的掌控感也在变得更好,但是这只是原因之一,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喜欢从餐椅上扔东西就认为这是坏习惯,孩子发育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都不是多余的,这些动作背后的深层意义和孩子的早期教育息息相关。
小婴儿为什么喜欢扔东西呢?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习惯,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成长中的每一个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父母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白这背后的意义,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早期教育。
婴儿喜欢扔东西是发现了“客体永存”
客体永存的概念是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皮亚杰发现,婴儿在6个月大的时候,用布盖住孩子面前正在玩的玩具,孩子的目光会转移到其它地方,刘好像从来没有看到这个玩具。但是等到婴儿8个月大的时候,如果用布盖住孩子眼前的玩具孩子会自己主动的用手去掀开布来寻找玩具。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当孩子8个月大的时候,孩子开始建立客体永存的概念,因为他们的脑海中开始出现记忆,眼前的事物可以被大脑记住,所以孩子会开始寻找。
当8个月大的宝宝把玩具扔到地上的时候,他会发现地上的玩具就是自己扔下去的,为了确认这种关系,孩子会不断加强扔东西的训练和记忆,在这种不断的练习中,巩固有关客体永存的概念。
婴儿喜欢扔东西是孩子在练习自己的空间感知能力
换句话说,在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获取经验。
孩子的 探索 行为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在英国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研究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设计了一个一米四高的高台,这个高台中间有一部分是用玻璃相连的,也就是说当孩子想要从一边爬向另一边的时候,他们需要经过这个玻璃制造出的“悬崖”。
实验开始,先上场的是刚刚开始爬行的宝宝们,他们爬行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周,当宝宝看到“悬崖”另一边上妈妈的呼唤的时候毫不犹豫的爬了过去。接受挑战的3个宝宝都顺利通过。
接下来第二组宝宝上场,这些宝宝他们已经爬行了两周的时间,甚至更久,虽然妈妈在另一边不断的呼唤孩子的名字,但是几乎所有的孩子爬到玻璃制造的“悬崖”时,都选择了停止,不管是妈妈还是食物的诱惑,都不能让孩子继续前行。
研究者指出,第二组孩子虽然比第一组孩子多爬行了2周,但是他们已经建立了空间和距离的概念,这个“悬崖”让孩子形成了视觉上的距离感,因为害怕所以孩子拒绝前进。
爬行的经验帮助孩子们建立了距离和空间的概念,毫无疑问,爬行带给了孩子更多的 探索 ,因为爬行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多的体验,比如从高到低和从低到高是不同的。 同样的道理,当孩子从餐椅上开始扔玩具的时候,是孩子在用物品在 探索 空间的距离,这是他们对空间距离感的认知,这种距离感需要一次次的亲身体验来转变成认知,所以孩子乐此不疲的通过扔来建立自己的距离认知。
孩子喜欢扔东西是在建立新的认知
我们说了,婴儿的认知建立来自于自己的活动经验。当孩子把玩具或者勺子扔下去的时候,他会发现玩具的声音和勺子的声音是不同的,为了验证这种不同,他会不断的扔下所有的东西,孩子逐渐意识到不同的物体声音是不同的,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有的物品声音更清脆,有的声音更沉闷。
在成人看来这些经验似乎习以为常,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几次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经验才能内化为孩子的内部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会发现有的东西的声音很清脆,所以孩子更加热衷于扔同一种物品,比如勺子,这是他发现了勺子和这些物品的不同,对于孩子来说,这可是不小的进步。
孩子喜欢扔东西是天生的社交需求
很多妈妈发现,孩子喜欢扔东西,如果这些行为可以引起成人的关注,孩子会更加喜欢去做,我们说这是孩子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力,很多人会说,为了制止孩子的行为,家长最好可以忽视孩子的行为,这样真的好吗?
引起家长的注意力目的是因为孩子天生有社交需求,如果盲目的忽视孩子的关注,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早期发育。
因为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天生需要社交需求,孩子与父母建立的关系将影响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
孩子的交际需求是为了日后融入到 社会 生活中,所以说孩子的社交关系建立始于母子关系。
研究者在半岁的孩子面前放上一个会说话的机器人,当机器人说话的时候,所有孩子都会给出回应,或者是听不懂的语言,或者是动作来回应,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孩子能够对父母的交流做出回应。
当孩子无意中扔出东西观察到母亲的面部表情或生气或高兴,总之孩子成功吸引了父母的注意力,当他们想要获得这种关注的时候,就会利用扔东西来表达自己的社交需求。 不是为了关注,是为了互动。
也就是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后天的影响决定着先天的遗传。孩子的成长和看护人有着直接的关系。
比如抓住孩子喜欢扔东西的行为,父母的正确做法会帮助到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帮助孩子练习客体永存概念
“客体永存”标志着儿童从局限于当时当地的身体动作中解放出来,认识到物体的位置转换和永久存在性。所以客体永存是孩子早期发育的重要里程碑。父母可以用躲猫猫的 游戏 来帮助孩子增加孩子短暂性记忆的发展。通过玩具摆放不同的位置,或者藏身于不同的位置来加强孩子短暂记忆的练习。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2岁之前都是在练习“客体永存”。
客体永存的概念会经历两个阶段,阶段一,我看不见你即你看不见我;阶段二,开始分清你我,认识到你和我的区别。
所以多孩子理解“客体永存”概念,也是在提升孩子的认知,开发孩子的早期智力。
利用扔-捡帮助孩子练习空间感知能力
想要孩子掌握空间距离的感知能力,除了让孩子练习扔东西之外,父母可以通过从扔到捡来锻炼孩子的空间能力。可以让孩子站在原地扔,扔完去捡,让孩子熟悉平面的距离;也可以让孩子从床上或者沙发上去扔东西,在爬到地上去自己捡起来,一上一下的距离感,让孩子掌握上下的空间距离。
还可以让孩子扔东西的距离不断的增加,坐在凳子上,坐在沙发上,抱起来,在不同的距离扔东西,再去自己捡起来,通过各种距离和空间的练习,增强孩子的空间感。
准备丰富的物品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
孩子的认知能力来自于 探索 的经验,想要帮助孩子提高认知能力,父母需要提供足够多的不同的物品来让孩子进行扔东西。
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
出生一周的宝宝会更喜欢人脸,整个婴儿阶段,孩子们需要和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会逐渐扩大,而母子关系是我们与整个 社会 建立关系的基础,就像盖房子需要打地基一样。
面对孩子的需求,父母们应该做到两点:
第一,做到及时回应不要忽视,很多父母认为想要让孩子停止扔玩具,就要忽视孩子的行为,恰恰相反,最好及时回应,用表情,用语言,支持与反对,赞成与鼓励,不管是任何情绪都可以表达出来。
第二,与孩子多互动。我们需要与这个世界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需要融入到集体的生活中,所以孩子需要最基本的依恋关系,这种关系来自于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中。良好的依恋关系可以让孩子把这种关系向外延伸,如果总是忽视孩子,孩子反而会切断自己的 情感 连接,拒绝互动。
很多父母总是热衷于早教,事实上,父母理解了婴儿出生前两年的重要阶段,就会明白真正的早教的意义。
宝宝到了第八个月,夜啼和哭闹似乎增多了,半夜总是要醒过来哭,哄了半天也不肯睡,总是哭闹不止!这些问题往往让家长们叫苦不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夜啼和哭闹也是宝宝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家长们切莫着急
出现夜啼和哭闹主要是因为宝宝的作息还没形成规律,又无法排解生理上的不适感。这时家长过于焦虑,就会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宝宝,会让宝宝感到害怕,所以,家长需要以正常心态去对待,调节好自己的状态,试着去倾听宝宝的心声,这些问题就会慢慢得到改善。
宝宝哭个不停,还越哄越起劲!
哄睡:好不容易把宝宝哄睡着了,一放到床上, 宝宝眼睛又睁开来,又要从头再来!
宝宝为什么会夜啼
1、宝宝的生物钟还未形成规律
宝宝从大约7个月开始,睡眠开始合并为上午、下午、晚上三觉,但这种新的作息方式还没有形成规律,所以晚上会醒过来,甚至哭闹。家长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看作是宝宝睡整觉的"练习期",试试各种哄睡的方法,看看哪个方法更适合宝宝。
2、外界对宝宝的刺激
宝宝晚上睡觉时盖得太厚或太薄,被褥铺得不平整或身上穿的衣服过紧,都会引起哭闹;宝宝饿了或者吃撑了也会感觉不舒服而啼哭不止;还有的宝宝夜间啼哭是因为缺钙,缺钙的宝宝不仅夜间常常会烦躁不安,还会出现多汗、枕秃、 囟门迟闭等现象。
3、宝宝分离焦虑感的到来
入睡也是一种分离,分离焦虑引起的最常见睡眠问题,就是频繁醒来,宝宝半夜醒来,只是为了确认妈妈是否在身边。有分离焦虑问题的宝宝,还会在睡前大哭,难以入睡,因为宝宝担心自己闭上眼睛,妈妈就不见了。
4、缓解夜啼的小窍门
营造轻松、有安全感的环境:宝宝夜啼时,家长如果很烦躁,宝宝也会变得不安,所以请家长抱着宝宝、陪伴他的时候,要放慢呼吸,让自己放轻松;告诉自己"宝宝这个时期的夜啼是正常的"。让宝宝感受到家人的关怀:改善夜啼的方法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让宝宝感觉到爸爸妈妈的关怀,抱抱他、轻轻地拍抚宝宝的后背、喂点温开水等,用宝宝喜欢的方式来陪伴他。让宝宝的作息更规律:宝宝虽然总是半夜醒来,但8个月的宝宝晚上还是要确保9-10小时的睡眠时间。宝妈经验谈
我选了几首催眠歌曲,在哄睡的时候,抱着宝宝,放给她听。试了几次,就发现对宝宝特别奏效的催眠曲了。——妮妮妈妈
宝宝怎么也睡不着的时候,我干脆就放弃了,索性好好陪着他玩。大人的情绪也很重要,要避免自己陷入焦虑中。——葡萄妈妈
我会陪着宝宝一起睡,一直握着他的手。他觉得很安心,就会慢慢睡着。——乐乐妈妈
晚上宝宝不肯睡的时候,我干脆打开房间所有的灯。与其让他哭闹不止,还不如让他清醒过来。——大豆妈妈
夜啼的烦恼
问:对宝宝晚上的哭闹很烦恼,可以不去理会吗?
答:有时候你可以不去理会。
虽说宝宝哭泣时应该给予安慰,但照顾夜啼的宝宝确实不是件轻松的事。所以,如果排除尿片、室温、饥饿、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可以偶尔不去理会宝宝,这不会对宝宝有任何伤害,家长也不需要担心。家长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也相当重要。
问:晚上宝宝醒来时,可以给他喂奶吗
答:只要不成为家长的负担,可以喂。
如果宝宝一喝奶就能安然入睡的话,可以给宝宝喂奶。如果喝得比较少就不必喂。请家长选择既能解决宝宝夜啼,又不给自己增加太大负担的方式。
问:宝宝一哭,我就有压力,会自责,怎么办
答:不用感到内疚,及时疏解焦虑。
有人说,哭是宝宝的工作,所以家长不必太介意。但宝宝一直哭,家长会觉得难过、焦虑,也是非常正常的情感表现,不要因此而责备自己。你可以和家人、朋友等亲近的人,聊一聊自己的不安,千万不要独自承受压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