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鲁迅对他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鲁迅对他是一种怎样的感情?,第1张

寿镜吾先生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严而可亲的人。

寿怀鉴(1849~1929),字镜吾,又字镜湖,晚号菊叟,绍兴城内都昌坊人。清同治八年(1869)中秀才。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家中三味书屋设馆收徒,厘定规约,年收学生不过8人。为启发学生思路,提高文学修养,选授课文注重文采,因其异于传统,被人讥为“离经叛道”。教学之余,以读书自娱,除经史子集外,博览稗官、笔记。晚年常阅报纸,与人议论时政,言及帝国主义侵略、订立不平等条约时,辄气愤扼腕,大骂朝廷卖国贼。  

为人正直,尚气节,崇礼义,生活俭朴。晚年,置一夏布长衫,挂于墙上,与两子换穿。每逢春节,于学生拜年次日必回拜。客人来访,必整衣冠相迎。清贫自守,不愿儿辈科举入仕,次子鹏飞富才学,镜吾将其锁于楼房内,不令出而应试。鹏飞缘绳而下,赴京得朝考一等第一名,授吉林宏安知县,镜吾斥为不孝,拒收送来之银。书屋后有丹桂一竿,时徘徊其下,有一亭名“自怡”,又于对面墙上,书“寄傲”两字,以示傲然遗世,自得其乐之意。鲁迅于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入三味书屋受教,历时5年。其道德文章予鲁迅以深刻影响,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中对当时生活有详细记述。

他对鲁迅的态度,朝花夕拾里并未单独讲。

旧式读书人讲师道尊严,对学生不大亲切,自己不懂的,不愿意回答的,或者不屑于讲的,就把脸一沉,不理睬学生的提问。

另一面,寿镜吾并不是一个怎样严厉的先生,上起课来虽然枯燥,他还是比较放任小童找个借口休息玩耍,而持之有度。他不那么死板,会当着孩子面独自大声的吟诵有趣的课外书。

扩展资料: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在少年鲁迅心中是可亲、可敬,严而不厉的,在当时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因为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则但不用,描写出了先生严格而不厉害的形象,表现先生对他的学生管理中的开明思想。

扩展资料

寿怀鉴(1849~1930年),字镜吾,晚号菊叟,绍兴城内都昌坊人,清同治八年(1869)中秀才。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家中三味书屋设馆收徒,厘定规约,年收学生不过8人。为启发学生思路,提高文学修养,选授课文注重文采,因其异于传统,被人讥为“离经叛道”。

他教学认真,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的优长。在教学内容方面,除了《诗经》等经典之外,他还经常给学生讲荆轲、聂政等人除暴安良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

鲁迅先生对寿镜吾老先生是敬畏,因为寿镜吾相当的严肃古板,而且与寿镜吾相处的时候是鲁迅的幼年时期,小孩子难免对老师心声害怕。对藤野先生的是感激,感动,钦佩。感激藤野先生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又为其没有民族偏见,对一个弱国子弟如此细致而感动;并钦佩他的认真仔细,负责,严谨求实。

我们今天才教的 。自己写的,很辛苦,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038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