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应该是适应性很广的,所以我尽量从便于日常操作的角度来回答,即默认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随时应用的心理疏导,而非门槛较高的专业性心理咨询。
在做心理疏导之前,要先考虑几个问题:
1、 心理疏导的对象是谁?
人的心理是非常微妙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心理疏导也不能盲目进行。我们要先弄清楚疏导对象的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面对一个有自卑心理的对象,在疏导时最应规避的就是“高高在上”的指导式态度。因为这会加重对方的负面情绪,反而不利于疏导的开展。
了解疏导对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性格特质;②行为表现;③近期事件;④家庭背景与主要社会关系等。
2、 心理疏导的目标是什么?
在做心理疏导之前,先确定好一个希望达到的目标,可以避免在做疏导时被对方的思路带着跑,最终离期望的方向越来越远。
毕竟心理疏导与漫无边际的闲聊不同,虽然我们要与对方心贴心地交流,但主要还是为了解决对方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新手心理咨询师中也比较普遍,一个咨询师给刚刚离异,情感受挫的女士做咨询,结果还没听完女士的讲述,他自己的情绪先波动起来了……可想而知,最后的咨询效果不好。
3、 心理疏导时我的心态是什么?
给别人做心理疏导时,我们最常陷入的误区就是“自作聪明”。
我们会认为:旁观者清,我是站在一个客观、理智、公正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因此,我对你所做的开导都是为你好,你应该听取。
其实怀有这种心态是不容易把心理疏导做好的,毕竟大道理谁都会说,但是如何让对方听得进去、乐于接受才是关键所在。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心态正确的问题了——做心理疏导,最好的心态就是“空杯”。把自己想象成包罗万物的容器,对方所说的一切话都可以被我们所接纳。
接纳的好处是,让对方感受到与你“同频共振”,并相信自己不会被你随意评价、嘲笑或排斥。在这种信任的基础上,他更容易敞开心扉,并被你带入思考和改善的方向。
综上,我们应该在心理疏导前认真了解对象的特点,并确立一个清晰的思路和目标,最后怀着“空杯”的心态开始于对方真诚交流……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心理疏导即心理治疗,其基本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精神分析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家庭治疗和森田治疗。
1精神分析治疗:医生通过特殊的治疗设置,根据精神分析理论,采用精神分析技术,如治疗联盟、自由联想、移情等,对患者潜意识的心理冲突和不成熟防御方式的理解和调整,达到缓解症状,完善人格的治疗目标。适合于焦虑障碍、强迫症、神经症性抑郁、分离性障碍、躯体化障碍、人格障碍等。该方法一般属于长程治疗,治疗时间在数月至数年不等,且严格的精神分析治疗需要达到一周数次的治疗强度以保证疗效。
2行为治疗:以行为学习理论为基础,按一定程序帮助患者消除或建立某些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例如,系统脱敏疗法治疗焦虑恐惧症;暴露与反应预防疗法治疗强迫症。
3认知治疗: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干预技术,从改变患者的不合理想法和观念入手,改变认知结构,逐步达到缓解症状目的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可用于抑郁障碍、焦虑障碍、进食睡眠障碍、精神分裂症、性心理障碍等。认知治疗常合并行为治疗,即认知行为治疗。
4家庭治疗:以整个家庭为对象规划和进行治疗,治疗把焦点放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模式上,而不是过分关注个体的内在心理构造和心理状态。适用于儿童、青少年期的各种心理障碍,夫妻与婚姻冲突等。家庭成员共同参加治疗时治疗效果发挥最佳。
5森田治疗:是专门针对神经性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
短暂的疏导效果可能不好,我建议你多和家人在一起和家人一起去旅游。趁机锻炼身体,身体累了,心里也会舒服多了。短暂的疏导效果可能不好,我建议你多和家人在一起和家人一起去旅游。趁机锻炼身体,身体累了,心里也会舒服多了。短暂的疏导效果可能不好,我建议你多和家人在一起和家人一起去旅游。趁机锻炼身体,身体累了,心里也会舒服多了。短暂的疏导效果可能不好,我建议你多和家人在一起和家人一起去旅游。趁机锻炼身体,身体累了,心里也会舒服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