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观。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关于此,蔡邕《琴操》记述得较为详细。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曲同名。
《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四十五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正声是乐曲的主体部分,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 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 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嵇康,字叔夜,三国时期魏国人,被称为非常另类的文人,是当年闻名天下的“竹林七贤”之首。当然按照嵇康的性格,应该不会去在乎自己是否闻名天下,是否有非常响亮的名号!
10年前春天的一个下午,当我第一次认真听雨声的时候,我觉得那就是世间最美妙的旋律,刹时间找不到绝伦的语句或词汇来形容当时对雨声的赞美,深敲后不自觉的用:宛如含在嵇康琴弦上的《广陵散》来衬托当时天地的美妙!嵇康是另类文人,最终死在他的另类上,可为是死得其所。他是大音律家,在中国的音律史上享有致高的地位,不!!!应该是最高的地位,当嵇康死后,广陵散绝四个字就代表了一切。当然按照嵇康的性格,似乎不会刻意的去在乎大音律家这个地位!更不会去计较他所演奏的《广陵散》是否独步天下数千年!
公元262年,嵇康在临刑前抚琴一首《广陵散》后,长叹一声‘从此广陵散绝’便死在了司马家族的刀下,结束了他40岁的性命!关于嵇康的死有个不可不提的人--钟会!钟会是三国后期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左右了嵇康生死的人物!虽然嵇康是曹氏家族的女婿,更为“竹林七贤”之首,但他却是一个铁匠铺的老板。当年钟会欲巴交嵇康,驱车去拜访,嵇康却与另外一个大文豪阮籍正在赤背打铁,对于钟会的到来不闻亦不问,着实另类不已。于是我一直认为嵇康五个爱好,平常中渗透着另类:一、喝酒;二、打铁;三、哭;四、文学;五、琴!!!!!!!!
嵇康好酒,传闻嵇康经常一个人驾着马车到郊外,在车上摆很多酒,放着他心爱的琴,然后任由马车前行,他在车上喝酒,当马车无路可走时,便下车对着空旷的山野痛哭一场。当然还有传闻是醉酒醒了之后大哭,总之他大哭了!而我为什么喜欢嵇康,不是因为《广陵散》,《广陵散》是因为有嵇康的演奏而绝名于天下。当然,我没有听过嵇康的琴声,但我能够感悟到嵇康对着空旷山野的痛哭声,他在哭什么,他为什么哭,我们不知道,嵇康也许自己也不知道,千年来,我们都在猜测嵇康每一次“车醉入山野,痛哭断愁肠!的真正目的,真正动机。其实也许嵇康自己也在推敲着自己当时心底最深的情感。但这一切还是只有用痛哭方可断愁肠!后来我们从嵇康的作品中,推敲他对于社会与政治的失望而伤感到醉酒断肠。到最后司马家族的屠刀也许反而成了嵇康的解脱。对于时局的绝望,对于理想难酬,对于文人心底的伤与痛。嵇康一直在寻求着解脱,从铁捶声中,从入喉断肠的美酒中,从空旷山野独自一人暗伤的痛哭声中。嵇康一直在寻求中真正的解脱!这一切总算来了,司马昭欲除嵇康而后快,虽然有三千太学生跪嵇康刑场求饶,虽然三千太学生拜嵇康为师来表明天下仕子们对于嵇康崇拜和嵇康才学的肯定。也许司马昭心动了,毕竟舆论压力大了。司马家族似乎放下了姿态,希望嵇康能够放下他的另类。嵇康长叹一声,奏起了《广陵散》,嵇康从来不担心自己何时绝世!因为在他心底,那块属于另类文人的硬伤,还有那超越世俗的情操。正是由于这种情操,正是由于那块硬伤,才有冠绝天下〈广陵散〉调的嵇康琴声。后世很多人弹奏起了〈广陵散〉,但我认为〈广陵散〉属于嵇康,属于在寻求解脱的另类文人嵇康,属于心底深处有块暗伤的嵇康。至此,嵇康死,广陵散绝已!
猛然间,台风给我带来了窗外的雨声,我再次认真聆听,只可惜〈广陵散〉已绝!唯有“车醉入山野,痛哭断愁肠”的心伤!
广陵散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广陵散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即古时的《聂政刺韩傀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全曲共45段。
《广陵散》的来历: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而《太平广记》里更有一则神鬼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公元263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临死前,嵇康俱不伤感,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根据刘东升的《中国音乐史略》,《广陵散》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据说,《广陵散》这一旷世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广陵散》的各曲段分别为井里(聂政故乡)、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
这个"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反而成了《广陵散》的曲情。虽然故事情节与史书的记载有太多出入,但《广陵散》一曲主要表现的内容,如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等,并未因故事的走样而减色。
聂政所在的时代大约过了六百多年,西晋一位才智超绝、旷迈不群的人物,使《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这个人就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名士――嵇康。
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音乐家。当时司马氏与曹魏争权,"性烈而才俊"的嵇康,站在曹魏一边,对司马氏始终抱着不合作的态度。嵇康对司马氏集团的抵触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公元前262年,嵇康以"乱政"之罪被斩首。
嵇康曾被钟会指责为"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他的独立不羁,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记载,"嵇中散(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即便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以为师",司马昭也不允。为了铲除异己,司马氏早已族灭了曹爽、何晏等八家名门望族,如何会对嵇康这个名士下不了手呢?
《广陵散》虽"声调绝伦",但历来有人批评《广陵散》"最不和平","愤怒躁急",有所谓"臣凌君之象"。想必嵇康当时在刑场上以此曲来抒臆积郁于胸中的不平。曾著有《声无哀乐论》的嵇康,一向主张音声来源于自然的本质,而与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无关。嵇康临刑时,神气不变。但曲为心声。不知嵇康面对大辟之刑时如何在 "怫郁慷慨"处,表现出"雷霆风雨"和"戈矛纵横"的气势,从而以此曲作为对强权的最后反抗?
千年后重听此曲,不能不念及聂政,不能不遥想嵇康。
主要描写的是勇士聂政刺杀韩王的故事。
《广陵散》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它激昂、慷慨、悲壮,给演奏者留下了充分的表现空间。
着重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地刻划了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广陵散》也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最具故事情节的,时至今日得见的最长的古琴曲之一。
扩展资料:
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他的父亲给韩王铸剑,因为超过了工期而被韩王杀害。聂政长大后,从母亲那里得知了父亲的遭遇,便立志要为父亲报仇。
聂政拜师习武,学得了一些剑法,便以泥瓦匠的身份混入宫内,刺杀韩王但没有成功。自己也被卫士追杀,被迫逃进了深山。
聂政打听到韩王喜欢听人弹琴,就想扮作琴师再次进宫刺杀韩王,他便拜师苦练琴艺。为了不让人认出自己,他往身上涂漆来改变自己的肤色,还吞下热炭,毁坏自己的嗓音。
10年后,聂政再入韩国时,再也没人能认出他了,他在门楼下弹琴,“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人们都被他那精湛的琴艺所折服。
不久,韩王知道了此事,便派人把聂政带入宫中献艺,聂政准备了一把匕首,到了宫中,他在离韩王不远的地方摆好琴,开始演奏,韩王听得聚精会神,连侍卫们都竖耳静听,放松了警惕。
突然,聂政从琴中拔出匕首,跳到韩王面前,拽住韩王的衣襟,大喝一声:“暴君,你的末日到了!”匕首直刺入韩王的心脏。
韩王扑通倒地,宫里的人全都吓傻了。等他们清醒过来抓刺客是,聂政已经用匕首割下自己的眼皮、鼻子、耳朵、嘴唇,他完全毁坏了自己的面容,然后横剑自刎。
参考资料:
嵇康所弹奏的《广陵散》是这一古代名曲经嵇康加工而成的一首曲子,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正象一首民歌一样,凝聚着历代传颂者的心血。据《世说新语·雅量》载:"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正因为嵇康临刑索弹《广陵散》,才使这首古典琴曲名声大振,一定程度上,《广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来的。但所谓“于今绝矣”则非指曲子本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临刑时的愤激之语。事实上,琴曲《广陵散》经《神奇秘谱》保存,一直流传到今天。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嵇康
嵇康(223-262):三国时谯郡铚(今宿县西南)人,字叔夜,魏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出类拔萃的“竹林七贤”第一人。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善鼓琴,工书画。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主张回到自然,厌恶儒家各种人为烦琐礼教。在政治面目上表现为刚肠嫉恶、锋芒毕露。遭钟会陷害,被司马昭所杀,临刑前,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嵇康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文风犀利,泼辣洒脱。一生勤奋著述,他的诗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中有较高地位,“心写心声不失真”是嵇康诗文最突出的特点。 嵇康身当魏末玄学兴盛时期,他对玄理有自己的见解,称"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他对老、庄的服膺。他又认为,神仙禀之自然,非修炼所能致,然而如导养得法,常人也能够长寿,与流行的服食飞升神仙之说有所不同。他著有《养生论》,强调"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等精神上的自我修养功夫。并与向秀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嵇康在文章里主张"心无措乎是非"(《释私论》),但是他的行动却是"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嵇康的这种性格,表现为他对名教、礼法的批判。当时司马氏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大力标榜提倡礼法,用所谓"人伦有理、朝廷有法"来羁縻一些士子。嵇康则在一系列文章中强调道家的"自然",揭露礼法和"礼法之士"的虚伪本质。
嵇康"每非汤、武而薄周、孔",这种非毁先王的作法,实际上是要否定"今王"——司马氏。
嵇康对司马氏的敌意,在他另一些文章中也有所流露,如《管蔡论》一文,为历来被说成是"顽恶显著"的管叔、蔡叔翻案,说他们本来是"服教殉义、忠诚自然"的,只是由于武王死后,周公摄政,"卒遇大变,不能自通,忠疑乃心,思在王室,遂乃抗言率众,欲除国患"。当时司马昭曾以周公自居,而魏末又屡次发生大臣举兵抗命、反对司马氏的事变,所以此文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作者是在为反对司马氏的□丘俭、诸葛诞等人张目。事实上,后来钟会构陷他,一条重要罪状就是"康欲助□丘俭"。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他的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体为多,占一半以上。代表作有《赠秀才入军》18首以及《幽愤诗》。《赠秀才入军》为赠其兄嵇喜之作。诗中写对从军远征的哥哥的思念,表现了兄弟间的动人情谊。如第9首("良马既闲"),用想象的手法,写嵇喜在军中驰射的英武风姿;第14首("息徒兰圃")也以想象方式,写嵇喜在征途中息驾休憩、寄情山水的悠闲神态;第15首("闲夜肃清")又写诗人自己在清夜朗月下置酒无欢、御琴不鼓的孤独寂寞心情,写得都相当亲切感人。诗中大量使用比兴手法来渲染浓郁的别离气氛,它们大多由《诗经》中化出,显示了嵇康四言诗所受《诗经》的影响。《幽愤诗》作于系狱临终之前。诗中回顾了自幼至长的经历,叙述了自己"托好老、庄,贱物贵身"的思想及其形成原因,认为自己终致囹圄,是由于性格"顽□",招来了谤议。诗中表示希望度过目前的厄难,然后去过超尘绝世生活,"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这篇诗由于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的,所以沉至痛切。在写法上,它采取了回环往复的多层次结构,强调了诗人愧恧的心情和守朴全真的志向,充分表达了他内心的郁闷愤懑。
嵇康往往在诗中抒发他强烈的愤世疾俗心情,因此他的一些作品写得比较直露,语含讥刺,锋芒毕现,表现出清峻警峭的特点。而他的另一些诗作夹有谈玄的成分,如"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之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他诗歌形象的生动性。不过总的来说,嵇康的诗歌,特别是四言诗,在文学史上还是有相当地位的。
嵇康的散文成就超过诗歌。他的论说文、书信、传记写得都好。论说文今存9篇,多为长篇,以《养生论》、《声无哀乐论》等最为著名。这些文章多是阐弘他的哲学、政治、伦理思想的,如《养生论》是宣传"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的;《声无哀乐论》论证情感与声音的关系,认为哀乐之情的产生,"自以事会,先遘于心,但因和声,以自显发",文章批驳了声音本身具有哀乐的观点;《管蔡论》是篇政治历史论文,《明胆论》又是篇心理学论著。这些文章的共同特色是"师心以遣论"(《《文心雕龙》·才略》),即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文风犀利。如上述《管蔡论贰ⅰ渡�薨Ю致邸返龋�际嵌源�车拿�坦勰畹奶粽剑�硐至思�蟮挠缕�BR> 书信今存2篇,即《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前一篇是写给友人山涛的。当时山涛将离吏部郎之职,举嵇康自代,康即写此书谢绝。书中列述自己不能任职的理由,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述说自己性格刚直,脾气怪僻,与"俗人"即礼法之士不合。此书写得泼辣而洒脱,向来被认为是嵇康散文中的代表作。后一篇是致吕安之兄吕巽的,书中大义凛然地斥责吕巽行为污秽,而且包藏祸心、反诬无辜的弟弟,愤怒地声明同他绝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