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哲学等等的角度来解释爱情的话,是不是不存在爱情,和感情等等情感之类的。也就是说人类的亲情很伟

从科学哲学等等的角度来解释爱情的话,是不是不存在爱情,和感情等等情感之类的。也就是说人类的亲情很伟,第1张

个人认为,从科学和哲学讲是存在的,爱情本身是一种生物本能,是人或生物与生俱来的本能,对于人来讲是无意识中对某种对方的气味,音频,意识认知的一种情绪冲动,是内在某种生物化学的机体反应,比如多巴胺和原生家庭给予的熟悉感觉产生的安全感和新奇感及下意识的被吸引。因此,个人认为,爱情无论是从哪个方面都是存在的,爱情是无意识的行为,无法抗拒与阻拦是本能的动力,相反,喜欢是意识的,是可以取决于本人意愿和取舍,而爱情你愿不愿意他都会发生。

  种花家曾经混迹于多个群,热衷讨论科学的朋友中有两拨人很可爱,其一是认为现代科学体系处处都是毒瘤,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其二则认为科学是万能的,试图用科学去解释任何现象!其实作为现代教育的我们都知道,科学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不是万能的!否则它就可能成了神学,但神肯定得面对一个问题,就是神是怎么诞生的?也许科学也将面临窘境!

  

  现代科学体系的鼻祖牛顿

  科学一词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思是知识,它指的是一种以累积和组织关于宇宙万物可检验的解释和预测形式出现的知识,科学不追求绝对无误的真理,而是在事实基础上不断接近整理!因此科学也是一部可证伪、自我纠错的历史。

  

  科学启蒙于伽利略时代,真正起始牛顿时代,他和莱布尼茨建立了可以被实验证明、可以用数学解释的概括天体自然运行的物理学,当然这和现代科学的范围相去甚远,但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对物理学中的概念作出了严格的定义,做到了可以量化,论证以及验证等理论你,尽管它并没有对后期所有学科进行规范,但这方法后来被所有学科引用,成为现代科学的开端。不过对于现代科学的准确定义,还是库恩的观点比较接近一些:

  

即科学知识体系由各种范式构成,而范式之中包含了一系列的比较固定的形而上学基本信条、研究方法与程序、可研究的问题、范例等等。

  

  我们要扯一下现代科学是来了解下科学的定义到底是什么,然后再来看看到底有哪些超丧的概念是现代科学都没法解释的。

  有哪些概念是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

  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其实不少,其实这也是现代科学的魅力,探索未知是一切的源动力。但有很多被证明无误的概念即使是科学也是一脸懵逼!

  对于宇宙大爆炸诞生的奇点,现代科学如何解释?

  宇宙大爆炸是现代科学根据观测到的宇宙膨胀以及微波背景辐射和原初物质丰度,推测在非常遥远的过去发生过一次大爆炸,1965年罗杰·彭罗斯提出了黑洞奇点论启发了霍金,1966年在《宇宙膨胀的性质》设想了宇宙从奇点大爆炸诞生!

  

  奇点有一个非常奇特性质,即在奇点处所有物理规律都失效,这和黑洞不一样,至少引力还在维持,但宇宙大爆炸的奇点明显不同于黑洞的奇点,它包含时间空间和一切物质,那么当它爆炸时候就会产生一切可能,为什么刚好是我们今天这样的宇宙?

  

  当然也有理论认为奇点可能不存在,比如弦理论中膜彼此碰撞产生大爆炸的理论就不需要奇点,但到现在为止,现代科学并没有在这个方向上给予更多的解释,也许尚未触及,有待时日验证!

  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为什么会相等?

  牛顿力学中一个物体受到的力是它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请注意是加速度),而速度大小有两个因素有关,受力大小,物体质量,这个“物体的质量”就是所谓的惯性质量!

  

  万有引力公式同时告诉大家物体在地球引力场中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这个物体的质量有关,这个质量被称为“引力质量”

  

  我们一直默认他们是相等的,事实上它们也是相等的,但问题是它们为什么会相等?现代科学给出的解释是“这是一种巧合”!说不清楚,科学就跟你耍流氓,信不信拉倒!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量子力学就是一门现代科学搞不清楚的学科,因为到了这个级别,凡事都是用概率来代替,科学中的准确定义成了一个集合,一个范围,一片云如果用牛顿的可被定义、可测量和可量化处理的标准来衡量,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就是伪科学,因为微观粒子的两个标准,位置和动量,无论用再精确的方式,同时只能测量一个,另一个无法确认,科学在此时比较苍白,它只能告诉你世界就是这样!

  

  爱因斯坦曾经愤怒的抨击量子力学“上帝不掷骰子”,波尔则尖锐的回击“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应该怎么做!”

  定义宇宙的常数

  我们的宇宙有关于宇宙基本配置的常数,就像电脑开机之前BIOS里设定的基本参数一样,它就这样,科学家只能去发现它们,也知道如何计算与测量它们,它们都包括哪些呢?

  万有引力常数

  真空中光速

  理想气体常数

  阿伏伽德罗数

  电容率和磁导率

  玻尔兹曼常数

  普朗克常数

  

  但和前文一样,你会发现科学只能告诉你宇宙就是这样!可能这一切都是宇宙大爆炸时所遗留的问题,也许某一天科学的解释了大爆炸发生那一刻的过程,我们就能解释整个宇宙一切的来龙去脉了!但到现在为止,人类最高能的加速器也仅仅只能模拟到宇宙诞生后10^-12S时的宇宙状态,所以科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一,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第二,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第三,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离幸福很近3——第三课  问佛陀情为何物

(索达吉堪布《离幸福很近》原文)

能在这里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交流,我感到很高兴!今天的话题比较特别,看到这个题目,可能你们会有一种不同的感觉。刚才我在教室门口,就听到有同学在议论:“‘问佛陀情为何物’,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下面,我以一个佛教出家人的身份,和大家作个简单交流,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一、现代人面临的感情问题

在座各位都是年轻人,对世间的爱情应该说比较执著。我去过不少学校,发现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是如此,他们把爱情看作人生的根本大事。为什么如此重视呢?原因有许多,最主要是受环境影响。各位都清楚,在如今这个时代,网络、**、电视所播放的内容中,许多都和爱情密切相关,在这些渲染的影响下,许多人就对爱情特别耽著。

在此,我希望大家用智慧观察:人们经常赞美、追求的所谓爱情,真的有那么美好,让人如此沉迷吗?你们都是大学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希望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思考清楚,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很可能遇到这方面的痛苦。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人都执著爱情。拿藏地来讲,许多在家人虽然对感情比较执著,但并不像西方人和汉族人那样,把不少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感情上。按藏地的传统,人们不认为爱情是人生的支柱;在古代的汉地,也没有将爱情视为人生的全部,德行、才华、艺术才是人们最青睐的。

二、佛教如何看待爱情

作为一个佛教徒,我对感情并不排斥,佛教是包容感情的。现在有些人认为:佛教是绝情的,一旦走上出家之路,就要抛弃家人和一切,这种行为太残忍了!许多人都用不同的语言描述出家人的“无情”。但实际上,佛教并不是这样。说实在的,佛教所谓的绝情,只是细致、到位地描述了世间人执著的感情;佛教所谓的出家,也不是把所有感情都抛之脑后。只不过许多人本身不了解佛教,再加上当前个别影视媒体刻意丑化,没有将佛法的本义展现在世人面前,才导致了人们对佛教的误解。

大家应该明白,世人拼命追求的爱情,它的“保质期”并不长,一旦过期以后,就没有新鲜感了。对于这种虚幻不实的感情,佛教有许多精辟的描述,如:一切爱欲都是无常的、痛苦的,它是众生非理执著引起的……如果你们有机会深入学习佛法,就会对这些道理有所领悟。

佛陀的传记中记载,2500多年以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舍弃了王位,选择了出家生活。当然,出家并不等于完全抛弃亲人,佛陀暂时辞亲割爱,是觉悟人生的一种途径。除了佛陀,历史上还有许多出家人,从表面上看,这些人远离了家庭和亲人,但这并不是没有良心,而是对一切众生无条件的大爱。

其实,不只是佛教徒才远离感情。现在社会上有些成功的企业家、领导、明星,也都选择独身,这样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为什么他们不结婚呢?就是想一心一意搞事业,若是有了家庭的束缚,做很多事就没有自由了。

我在这里不是宣扬佛教,只是希望各位正面了解佛教。只要是真理,不管在哪里都会发光,不可能因某些人的误解就被舍弃。因此,对于佛教的看破感情,大家要有正确的认识。

在世间人的定义中,“情”就是同生同死、互相缠缚,正如一首歌中所唱:“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然而,如果问佛陀“情”是什么,答案就不同了。

首先,在世俗层面,佛陀也承认感情。在《长阿含经》、《增一阿含经》、《善生经》、《法句经》中,对于在家人的正常感情生活,佛陀有许多相关的教言。所以,并不是学佛就要出家,也不是学佛都要断绝感情。

随后,佛陀又会讲,感情归根结底是一种执著。当自己执著一个人时,暂时有一些快乐,不过,这种执著终会带来痛苦。

有些人可能不这样想,他们觉得爱情是美好的,怎么会带来痛苦呢?如果没有品尝过爱情的滋味,有这种想法当然很正常;但若是有过感情经历的过来人,对个中的酸甜苦辣,应该会有非常深刻的体会。

曾经,一个没结婚的人和一个已结婚的人谈论爱情,没结婚的人极力赞美爱情,他说:“爱情是多情的海洋,是迷人的画卷,是动听的歌曲。古希腊有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他用象牙精心雕塑了一个少女。由于这个‘少女’太美了,国王深深地爱上了她,天天在‘少女’面前祈求,并且拥抱她、亲吻她。后来,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的真情打动,将少女雕像变成了真人,跟皮格马利翁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听了这番话,已结婚的人摇摇头:“年轻人,爱情并非如你所说的那样美好,听我讲一个故事吧。南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刘瑱,他妹妹是鄱阳王的王妃,夫妻之间非常恩爱。后来,鄱阳王因故被齐明帝所杀。因为思念亡夫,鄱阳王妃终日不吃不喝,最后奄奄一息。为了救妹妹,刘瑱请人画了一幅画,在画中,鄱阳王跟一个宠妾在一起恩爱地照镜子。看到这幅画,鄱阳王妃醋意大发,咒骂道:‘他真应该早点死。’她对亡夫的爱意当下消失,身体也很快康复了。”

在后一则故事中,女主人公原来热气腾腾的爱,一瞬间变成了咬牙切齿的恨,这就是佛教所讲的“爱恨无常”。大家要懂得这个规律,否则,不管你学了多少知识,在遇到感情方面的问题时,还是很难面对。

佛教中有部论典叫《四百论》,其中就讲过:“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无常的法一定会坏灭,有坏灭的则非真正的安乐,所以,凡属无常的一切法,皆是痛苦的本性。比如,两个人关系本来很好,后来一方慢慢变心了,这种无常就会给对方带来痛苦。

所以,佛陀曾提醒阿难:“慎无信汝意,意终不可信;慎无与色会,与色会即祸生。”意思是,千万不要信赖你的分别心,你的分别心根本不可信;千万不要贪执美色,否则就会带来无穷祸患。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因而,在生活中经常饱尝这方面的痛苦。

三、以智慧照破情执

当然,佛教并不是强迫你绝情绝爱,而是通过理论分析,让你放弃非理的执著。比如,有些人往往觉得异性的身体很美丽,其实,这种好感是未经详细观察的错觉。如果用智慧去分析,就会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的,也只是一堆肉而已。从头到脚慢慢剖析后,你会恍然大悟:“原来,我执著、贪爱、想念的,居然是这些东西!这样的身体不要说死后没有价值,活着时也根本不值得贪恋!”

佛经中也讲过这样一个公案:摩邓女爱上了佛的弟子阿难,她想尽办法让阿难还俗。佛问摩邓女:“你到底喜欢阿难哪里?”摩邓女说:“我爱他的眼睛,爱他的鼻子,爱他的嘴巴,爱他的耳朵,爱他的声音,爱他走路的姿势。”佛便一一给她剖析:“阿难的眼睛中有泪,鼻中有鼻涕,口中有唾液,耳中有耳屎,身体中有屎尿……”摩邓女算是利根,听了佛的分析,爱念当下就息灭了。[1]

其实,爱情完全是一种分别执著,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否则,现在的社会对爱情过于推崇,许多影视节目里,爱情成了人生的唯一。由于从小受这种影响,许多年轻人长大以后,根本没有辨别能力,这是相当遗憾的!其实,爱情只是一种弱不禁风的易碎品,就像一个美丽的水泡,稍微一碰就会破灭。当这种水泡破灭时,有些人为此大失所望,有些人甚至绝望自杀,这实在是不智之举。

我本人来自藏地,藏地的传统跟汉地差别很大,藏族人对爱情虽然也有执著,但不会把它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也不会用各种语言过分地赞美它。而在汉地,人们对爱情渲染得无以复加。本来爱情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因为被许多虚构的浪漫情节包装了,导致许多人疯狂地歌颂它,直至这层包装被撕开后,他们才痛苦地发现,原来爱情不过如此。

《正法念处经》也说过:“若人贪著欲,众苦常现前。”所以,过于执著爱情,痛苦就会接连不断地降临。只有获得了无求的境界,才不会有这么强烈的贪求,一旦失去了爱情,也不会有那么锥心的痛苦。

在修行人眼里,无求才是最大的快乐。以前有一个富人,他非常有钱,可始终得不到快乐。他到处打听怎样才能快乐,一个人告诉他:“得到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的衬衣,你就会获得快乐。”于是他四处寻找,后来听说某个深山里有个老修行人,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这个富人就找到了老修行人,问:“你是不是世界上最快乐的?”老修行人悠然地回答:“应该是吧,我从来没有什么痛苦。”于是富人恳求:“你可不可以把衬衣送给我?”老修行人哈哈大笑:“我根本没有衬衣啊。”这个时候,富人才明白过来:无求才是真正的快乐。

这个道理,或许有人不太理解:“拥有才会快乐,一无所有的话,怎会有快乐可言呢?”但事实往往正好相反:没有的时候,你觉得拥有它会快乐;一旦拥有以后,就不一定快乐了。比如,没钱的时候,你认为有了钱会快乐,但当你有了钱,才知道就这么回事;没有家的时候,你觉得有一个家会快乐,但当你有了家,才知道它是争吵的来源;没地位的时候,你觉得有地位会快乐,但当你有了地位,才发现自己照样不开心。

不过尽管如此,人们的贪欲仍永无止境。如果一个人是副局长,他可能会想:“我是局长多好啊。”当上局长后,又成天琢磨:“我是副市长就好了。”等当上了副市长,又开始盘算:“如果我是市长,那该多棒。”……就这样一直追追追,永远没有满足之时,这种无止境的追求就是痛苦。

因此,大家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今后我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很多人认为,只要有了钱财,就能带来一切快乐,这种想法并不正确。作为年轻人,你们既要学习文化知识,也要拥有正确的信仰,既要有外在的财富,也要有心灵的财富,这样的人生才比较精彩。

总之,对于爱情,佛教中有深刻的揭示。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是前世、今生种种因缘形成的,在爱情当中,有些人是来讨债的,有些人是来还债的。比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情有独钟,一见面就生起爱慕心,按照佛教的解释,这并非是一种偶然,很可能源于前世的宿债。

当然,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爱情的这种复杂性。因为它只看到今生的现象,对前生后世的领域,则是一片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一概排斥佛教的观点,那在面对感情的困惑时,就会遇到许多麻烦。

尤其如今很多人的爱是一种占有,有许多实用主义的成分——对方能让自己快乐,就跟他朝朝暮暮在一起;如果他给自己带来痛苦,则恨不得灭之而后快。这种爱,实际上就是痛苦之因。

前不久,某大学发生了这样一幕惨剧:一对恋人在考研之前,女生对男生说:“如果我们都考上了,我们的关系就保持下去。如果你考上了,我没考上,爱情也可以继续。但若我考上了,你没考上,那就分手。”也许是命运的作弄吧,最终女生考上了研究生,而男生没有考上。于是女生提出“拜拜”,男生特别伤心,因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就冲到女生寝室,先将那个女生掐死,然后自己跳楼自杀了……

与这种自私自利的爱相比,佛教的爱是对一切众生平等关爱,并且没有任何条件。乍听这种说法,有些人也许会想:“不可能吧,太玄了!”其实一点都不玄,这种理念有甚深的含义,一个人如果有了这样的“爱”,就有了世上最宝贵的财富。

我经常在想:人类有各种科学发明,这不一定就是成功,真正的成功是培养慈悲心,通达心的奥秘。这方面的道理,早在2500多年前,佛教就有细致的宣说,希望大家多了解一下这方面的道理,不要盲目追求钱财,更不要像有些人那样,眼里除了钱,什么道德都没有。

四、追求对生命有真实利益的智慧

综上所述,若有人问佛陀:“应当如何对待爱情?”佛陀不会劝所有人出家,也不会让所有人学佛。佛陀会说:对感情不要太执著了,否则一定会带来痛苦,这些痛苦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完全是作茧自缚、自作自受。

我经常跟许多大学生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劝勉大家追求对生命有真实利益的智慧。这种智慧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它,即使你读破万卷书,也不一定能带来什么利益。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有些大学生挺可怜,他们学问确实不错,但从来没有学过佛法,不懂得佛教的道理,所以始终搞不明白一些关键问题,遇到小小的挫折就痛不欲生,给自他带来了诸多不便。

其实,且不谈佛教的成佛果、度众生等高深境界,仅就现实生活来讲,若能懂得一些佛理,比如“万法是无常的,每个人都会逐渐衰老”,内心的价值观也会有所改变,这对自己的未来会有很大帮助。

我们人生短短几十年,能遇到真理非常难得。一旦遇到了,就千万不能忽视,否则,将来定会后悔莫及。许多人年轻时,一直为了感情、财富而忙碌,从来没有寻求真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开始考虑:“人死后,生命会不会延续?如果会,下辈子我变成什么样子?”但这时考虑这些,已经来不及了。

大家要明白,人死以后,并不像灰飞烟灭一样,什么都消失了,这辈子的身体虽然没了,但灵魂还会延续下去。这一辈子你做人,下一辈子的话,也许做人,也许做其他众生。但不管成为什么,你的生命都会继续存在,而且今生造了什么善恶业,来世必定会成熟相应的苦乐果报。

关于来世是否存在,现在许多人在这方面都是“文盲”,他们既举不出不存在的理由,也不知道来世如何存在,更不知道要如何面对。在世间学说中,这些道理基本上没有提及,而在佛教里面,对此就宣说得非常清楚。

总之,在胜义层面,佛教认为一切不存在,包括感情也不例外;而在世俗层面,承认感情的存在,不反对正常的感情生活。不过,佛教会提醒人们:感情是无常的,也是痛苦之因,对此不要过于沉迷,不然会招致意想不到的痛苦。

其实,除了佛陀以外,孔子、庄子等古圣哲也有一些对感情的认识。如果你传统文化学得比较好,对感情也不会那么执著。

比如,庄子身上发生过一个故事:一天庄子出门,看到一座新坟,一女子手执扇子,对着那座坟连扇不已。庄子问她为何这样做。女人说:“坟中埋的是我丈夫,他死时有遗言,如果我要改嫁,必须等坟土干了才行。我现在急着改嫁,所以用扇子扇坟,让坟土尽快干。”

听到这番话,庄子心中很不是滋味,回家后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庄妻听后,先是数落那妇人没良心,然后发誓说,如果庄子死了,自己绝不会这么无情。

天有不测风云,过了几天,庄子突然得急病死了。尸体入棺后,庄妻一身素缟,每天哭哭啼啼地为庄子守丧。几天以后,有个英俊少年来到庄子家,自称是楚国的王孙,想来拜庄子为师。得知庄子刚辞世,那个少年很伤心,表示要为庄子守丧百日。

因为王孙相貌英俊,在守丧期间,庄妻对他生起了爱意,便托人向他求婚。王孙同意了,不过他提了一个条件:“庄子是我老师,我千里迢迢到这里,如果连一面都没见,就太遗憾了。希望你能打开棺材,让我见庄子一面。”按当时习俗,这对死者是非常不敬的。但为了尽快成亲,庄妻答应了他的请求。没想到,一劈开棺材,庄子竟然坐了起来,这时候,王孙也忽然不见了。庄妻这才明白:原来,王孙就是庄子的幻化。她羞愧难当,不久就上吊死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世间的恩爱十分无常。不过,有些人明明懂这一点,就是不愿意接受。但有时候也比较讽刺,人越是不愿面对的事情,越有可能会遇到。

现在的教育中,基本没有讲过如何正确对待感情。在学校里面,老师经常赞叹爱情的伟大,从来不提醒大家感情不顺该怎么办;在学校外面,歌星整天唱恩恩爱爱的情歌,影视上也尽是你侬我侬的镜头。但这样的教育和宣传,给年轻人带来的是利、是弊?大家也应该思考一下。

五、结 语

《无量寿经》中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言。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来到这个世界是独自一人,最后离开也是孑然一身。所以,有些人不要以为:“没有某个人,我就活不下去了。”尽管你追求爱情也无可厚非,但行为上应当发乎情、止乎礼,如此对自他才有利无害。

今天,我只是稍微提醒一下各位,希望大家对爱情要有理性的认识。其实,在佛教中,这方面的智慧教言有很多。比如大乘论典《入菩萨行论》中,关于如何调伏自己的心,就有非常好的宣说,是现代人不得不学的一本好书。

一直以来,我非常希望大家能了解佛教,尤其是学一下放下自我的利他窍诀、化解执著的空性智慧。而这部《入菩萨行论》中,正好完整涵盖了这两者的内容。如果你有时间学习,必定会找到人生的方向。否则,心里全是自私和执著的念头,不一定就活得快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244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