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颜真卿的诗

关于颜真卿的诗,第1张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赠裴将军

作者:颜真卿 89(16人评分)

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凌何壮哉。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登高望天山,白云正崔巍。入阵破骄虏,威名雄震雷。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功成报天子,可以画麟台。 ▼

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作者:颜真卿 82(13人评分)

——崔万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颜真卿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皎然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 ▼

咏陶渊明

作者:颜真卿 77(15人评分)

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呜呼陶渊明,奕叶为晋臣。自以公相后,每怀宗国屯。题诗庚子岁,自谓羲皇人。手持山海经,头戴漉酒巾。兴逐孤云外,心随还鸟泯。 ▼

登平望桥下作

作者:颜真卿 (少于10人评分)

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 ▼

使过瑶台寺,有怀圆寂上人

作者:颜真卿 (少于10人评分)

上人居此寺,不出三十年。万法元无著,一心唯趣禅。忽纡尘外轸,远访区中缘。及尔不复见,支提犹岌然。 ▼

七言嚵语联句

作者:颜真卿 (少于10人评分)

——李崿欲炙侍立涎交流。 ——颜真卿过屠大嚼肯知羞, ——皎然食店门外强淹留。 ▼

七言小言联句

作者:颜真卿 (少于10人评分)

长路迢遥吞吐丝。 ——颜真卿蟭螟蚊睫察难知。 ——皎然 ▼

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

作者:颜真卿 72(10人评分)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会惬名山期,从君恣幽觌。 ▼

五言夜宴咏灯联句

作者:颜真卿 (少于10人评分)

——张荐破暗光初白,浮云色转清。 ——颜真卿带花疑在树,比燎欲分庭。 ——皎然顾己惭微照,开帘识近汀。

  平望

  莺湖

  (元)赵时远

  莺去湖存事渺茫,梵宫占断水云乡。

  四围烟树画图阔,六月桥亭风露凉。

  远近征帆归别浦,高低鱼网挂斜阳。

  翠微深处一声笛,惊起眠沙白鹭行。

  在这块丰腴的土地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莺豆湖穿平望而过,碧波荡漾了几千年,哺育的一代又一代平望人,是平望的母亲湖。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先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并留下了良渚文化和马家浜文化遗址,灿烂的文化造就了富裕的平望,从这里先后走出了周用、朱天麟、殷兆镛、潘柽章等历史名人,也走出了倪征、唐长儒、黄文熙等现代名家。在中国古文明创造者之一烂溪族的后裔中,还走出过鲁迅这样的一代伟人。

  “烂溪征帆”、“平波夜月”、“桑磐渔舍”、“殊胜钟声”等自古而来的平望八景,闻名遐迩,引来无数文人墨客驻足观赏,颜真卿、张籍、范成大、汤显祖等名士留恋忘返,清朝康熙、乾隆二帝巡游至此,诗情大发,挥毫泼墨,对平望颇多溢美之词。

  平望历史悠久,记载始于西汉(公元前6—公元前3年),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式建镇,至今已有638年。相传古时此地自南向北有塘路鼎分于葭苇之间,湖光水色,一望皆平,因此得名平望。

  由此可见,平望之美之秀之富有,古来有之。 汉通运河,晋凿荻塘,平望军事地理位置重要。唐时设为驿站,文宗里昂时(827-840年)置戍(录属于镇的军事单位),有戍副一员防守。熙宁年间(1068-1077年)在平望置军垒。按宋制有将官镇守的地方为镇。平望从那时开始称镇。建炎南渡(1127年),平望为三辅要冲,更诏以重臣镇守。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淮东张士诚占据平江(今苏州),十七年在平望筑砖石包砌土城,周长三里,东为旱门,南北西设三座水门。这是吴江范围内三座城池之一(另两座是县城、七都吴溇的湖城)。明太祖朱元璋吴元年(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部将常遇春在平望将张士诚女婿潘元绍打败,毁城为镇。

  明宣德二年(1427年)陈克礼著《莺湖八景志》,其中有"相传隋唐以来,此地淼然一波,居民鲜少,自南而北止有塘路鼎分于葭苇之间,天光水色一望皆平,此平望之所

  安民桥 俗名北渡桥,又名北大桥,在平望镇北,拱形单孔,东西走向,跨大运河这上。拱圈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全长367米,宽46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僧圆真初建。崇祯二年(1629)里人钮明达、孙谏臣重建。桥东堍有弥陀殿寺观,清顺治初,该寺曾于桥上建关帝阁,后圮。现桥安然如旧,亦为古迹之一。平望安德桥

  安德桥 一名平望桥,拱形单孔,南北走向,跨于古运河与荻塘交会处,全长54米,宽453米,高93米,跨度115米,在巡检司署前(即现平望粮管所城隍庙仓库前)。据历史记载:吴江最早的桥梁是平望桥,唐朝大历年间(776-779)建,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任湖州刺吏时,曾与文学家张志和同游平望,写下了《登平望桥下作》五言诗一首。诗中有“登楼试长望,望极与天平。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之句。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陶庄民陶氏重建(另有徐志载南宋庆元三年(1197)邑人陶庄建)。是境内最高之桥。南宋诗人杨万里《过平望》诗中有“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之句。明成化十九年(1483)知县陈尧弼重建,并有里人费永膺舍地立碑亭,有迎秀楼在桥旁,后并废。该桥西通荻塘河,下连大运河,农舟商船,日夜不绝,是莺脰湖泄水主道,故桥下水势湍急,遇有大风,舟行过桥相当险难。清康熙初重建,后圮。五十七年(1718)吴江知县叶前率里人募建。乾隆二十九年(1764)吴江知县沈名掞、震泽知县赵德基领导里人程国梁等重建。五十四年(1789)吴县知县龙铎、震泽知县孟黄偕里人孙绍黄、吴文燮等重建。同治十一年(1872)水利工程局重建。该桥跨度大,桥孔高,气势雄伟,至今仍巍然存在,为古迹之一。

《高咏楚词酬午日》 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此词是陈与义在建炎三年(1129)所作,这一年,陈与义流寓湖南、湖北一带;据《简斋先生年谱》记载:“ 建炎三年己酉春,在岳阳;四月,差知郢州;五月,避贵仲正寇,入洞庭;六月,贵仲正降,复从华容还岳阳。”又《宋史·陈与义传》载:“及金人入汴,高宗南迁,遂避乱襄汉,转湖湘,踚岭桥。”这首《临江仙》所反映的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旧怀伤时,借此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词一开头,一语惊人。“高咏楚词”,透露了在节日中的感伤心绪和壮阔胸襟,屈原的高洁品格给词人以激励,他高昂地吟诵楚辞,深感流落天涯之苦,节序匆匆,自己却报国无志。陈与义在两湖间流离之际,面对现实回想过去,产生无穷的感触,他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籍时的情景。宣和四年(1122),陈与义因《墨梅》诗为徽宗所赏识,名震一时,诸贵要人争相往来,歌舞宴会的频繁,可想而知。而现在流落江湖,“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晚晴野望》),难怪五月的榴花会如此触动他对旧日的追忆。但是,“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有谁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呢?高歌《楚辞》之后,满帘生风,其慷慨悲壮之情,是可以想象的,但更加突出了作者的痛苦心情。从“高咏”到“歌罢”一曲《楚辞》的时空之中,词人以一“酬”字,交代了时间的过渡。酬即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在这值得纪念的节日里,词人心灵上的意识在歌声中起伏流动。“节序匆匆”的感触,“榴花不似舞裙红”的怀旧,“无人知此意”的感喟,都托诸于激昂悲壮的歌声里,而“满帘风”一笔,更显出作者情绪的激荡,融情入景,令人体味到一种豪旷的气质和神态。

词的下阕,基调更为深沉。“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声长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正如他在诗中所咏的,“老矣身安用,飘然计本疏”(《初至邵阳逢入桂林使作书问其地之安危》),“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伤春》),其对自己岁数的悲叹,与词同调。“戎葵凝笑墙东”句,是借蜀葵向太阳的属性来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墙边五月的葵花,迎着东方的太阳开颜。“戎葵”与“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词人用此来映衬自己旷达豪宕的情怀。“戎葵”虽为无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则赋予葵花以人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虽然年老流落他乡,但一股豪气却始终不渝。这“凝笑”二字,正是词人自己的心灵写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最后三句写此时此刻的心情。满腔豪情,倾注于对屈原的怀念之中。“酒杯深浅”是以今年之酒与去年之酒比较,特写时间的流逝。酒杯深浅相同,而时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语,感喟深远。用酒杯托意而意在言外,在时间的流逝中,深化了“万事一身伤老矣”的慨叹。突出了作者的悲愤之情。情绪的激荡,促使词人对诗人屈原的高风亮节的深情怀念,“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对湘江作者祭酒的虔诚,加上这杯中之酒肯定会流到汨罗江的联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融合了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其强烈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已付托于这“试浇”的动作及“桥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

元好问在《自题乐府引》中说:“世所传乐府多矣,如……陈去非《怀旧》云:‘忆昔午桥桥下(应作上)饮’又云‘高咏楚辞酬午日’,如此等类,诗家谓之言外句。含咀之久,不传之妙,隐然眉睫间,惟具眼者乃能赏之。”以此词而论,吐言天拔,豪情壮志,意在言外,确如遗山所说“含咀之久,不传之妙,隐然眉睫间”。我们从对“天涯节序匆匆”的惋惜声中,从对“万事一身伤老矣”的浩叹中,从对“酒杯深浅去年同”的追忆里,可以领略到词人“隐然眉睫间”的豪放的悲壮情调。黄升说《无住词》“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中兴以来绝句妙词选》卷一),指的也是这种悲壮激烈的深沉格调。

_cháng笔画数:8;部首:_;笔顺编号:12111534

笔画顺序:横竖横横横折撇捺

详解:

暂无汉字的详细解释

出处:

[①][cháng][《__》直良切,平_,澄。]“_1”的今字。亦作“_1”。“长1”的繁体字。“_1”的今字。指在空间的两端之间距离大。一同“短”相对。《诗·齐风·猗嗟》:“猗嗟昌兮,_而_兮。”汉张衡《西京赋》:“流___竭,柢深__朽。”宋姜夔《续书谱·用墨》:“_欲___而_。__含墨,可以__,__有力,__妍美。”亦指长度。《论语·乡党》:“必有_衣,_一身有半。”《史记·天官书》:“彗星,_二丈,_彗。”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三》:“二月癸未夜,星_如雨,_二丈。”《西游记》第三回:“那_此_有二丈多_,斗_粗_。”二高。《墨子·公输》:“荆有_松文梓,__豫章,宋__木,此___之_短褐也。”《荀子·非相》:“仲尼_,子弓短。”明高启《入郭过南湖望报恩浮屠》诗:“_人_指江城近,一塔船_看__。”亦指高度。《庄子·盗跖》:“_跖_身_八尺二寸,面目有光,_如激丹。”汉司马相如《上林赋》:“_檀木_,豫章女_,_千仞,大_抱。”南朝宋谢惠连《祭古冢文》:“刻木_人,_三尺。”《西游记》第五回:“吃了__桃子,_做二寸_的_人_,在那大_梢___之下睡着了。”三远,不近。《诗·鲁颂·泮水》:“_彼_道,屈此__。”郑玄笺:“_,_。”《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道路阻且_,_面安可知?”唐颜真卿《登平望桥下作》诗:“登___望,望__天平。”特指诗文的篇幅大。鲁迅《〈三闲集〉·序言》:“看看近几年的出版界,创作和翻译,或大题目的长论文,是还不能说它寥落的,但短短的批评,纵意而谈,就是所谓'杂感'者,却确乎很少见。”指时间相隔距离大。长久;永久。常常;经常。引长,延长。指超越。特长;擅长。长处,优点。犹优;是,正确。引申为赞许。大。表示程度。参见“_呼”、“_哭”。中国古代东方少数民族之一。参见“_夷”。姓。春秋卫有长_。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②][zhǎng][《__》知丈切,上_,知。]“_2”的今字。亦作“_2”。“长2”的繁体字。“_2”的今字。相比之下年纪大。指相比之下年纪较大的人。特指老,年高。指老人。为人师长。长辈,辈分高的人。排行最大。参见“_2子”、“_2女”。居先,居首位。指居先、居首位者。君长;领袖;首领。指长官。今称***或部队的各级指挥官为长。统治;统率。主管;执掌。尊敬。重视;崇尚。生育;出生。生长,成长。长大;成年。抚育;培育。滋长;助长。上涨。良善。古代户籍编制单位。二百五十家为长。[②][zhàng][《__》直亮切,去漾,澄。]“_3”的今字。亦作“_3”。“长3”的繁体字。“_3”的今字。多;多馀。兴旺,兴盛。

戌集上_字部

_;

康熙笔画:8;

页码:页1328第07〔古文〕_唐_集_直良切正_仲良切,音_。增_短之_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_。前_·田__尺有所短,寸有所_。

又久也。_·商__哲_商,__其祥。__,_久也。老子·道德_天地所以能_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_生。

又_也。_·___彼_道,屈此__。__,_也。古_道路阻且_。

又常也。陶_·_去_____而__。李商________胥。

又大也。世_新______,破_里浪。

又善也。__·____人必先_其所_。唐_·_琬_文___。

又博雅_,_也。

又__孤敢不__君命,_弟__。__弟,_云先後也。

又星名。博雅太白_之_庚。_·小雅_有_明,西有_庚。_日旦出,_明星__明。日_入,_明星__庚。

又_名。班固·西都_北_明光而___。__·怨情_掖庭聘__,__失_宴。___,_皇后所居。

又地名。玉海_安,本_中地,西_建都于此,後因_天子所都__安。

又山名。_林公____山,曰:何其坦迤。金史·_志有司言,_白山在_王之地,_合尊崇。

又_名。山海_有__之_。

又_名。山海_有_焉,其_如禺,而四耳,其名_右。

又草名。_雅·_草_楚,__。疏_楚,一名__。

又姓。左_·僖二十八年甯子先__守_。___,_大夫。又仲_,_姓。又__,神名。山海_·郭璞_九德之_,是生__。人__尾,其神_凝。妙物自_,世_得_。

又__正_展_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_也。疏元_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_也。__策君__奚以薛_。__,雄_之_。

又_高也。_·伊_立_惟_,立敬惟_。_·曲_年_以倍,_父事之。十年以_,_兄事之。五年以_,_肩_之。

又位高也。_·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_。_言至海_侯五_,立_者一人_方伯,_之五_,以相_治。_文五_,_官之_。

又周_·天官·大宰乃施_于都鄙,而建其_。___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又_也。易·泰卦君子道_,小人道消也。

又生_也。孟子苟得其_,_物不_。

又__之也。前_·董仲舒__常居大夏,而以生育___事。

又_·大雅克明克_,克_克君。___不倦曰_。

又官名。左_·襄十一年秦庶__庶_武__伐_,以救_。_庶_,秦爵也。

又_名。左_·襄十八年夏,_人__行人石_于_子。__子_,_上_郡。

又集___正_直亮切,音仗。集_度_短曰_。

又集__也。正_多也,_也,剩也。___一身有半。世_新_平生__物。__·文_故_取乎__。

又正_知亮切,音障。增盛也。_愈_得_方_王。考_:〔杜甫_______胥。〕

_按_____李商_作。杜甫改李商_。〔周_·大冢宰乃施_于都鄙,而建其_。〕

_照原_大冢宰改大宰。

卷九_部

编号:6036

_,[直良切],久_也。从兀从匕。兀者,高_意也。久__化。__。_者,倒_也。凡_之_皆从_。臣_等曰:倒亡,不亡也。_久之_也。

古文_。

亦古文_。

1 关于人性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人性的古诗有以下这些: 1、《在狱咏蝉》 唐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2、《怨情》 唐 李白 美人卷珠帘, 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3、《孤雁》 唐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4、《送琴师毛敏仲北行三首》 宋 汪元量 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5、《征怨》 唐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在狱咏蝉》 唐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译文 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情感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2、《怨情》 唐 李白 美人卷珠帘, 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译文 美人卷起珠帘, 深闺独坐还皱着蛾眉。 只见玉颜上泪痕斑斑, 不知她心里究竟恨的是谁。 情感 这首小诗抒写一位美人的幽怨,不直截了当地写怨,而只作美人神态的描绘:含颦独坐,泪痕满面,却表现出了她心中深深的愁恨。 3、《孤雁》 唐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译文 几行归雁消失在遥远的塞外,不知你形单影只要往何处飞? 暮雨中呼唤同伴已失去联系,想要落下寒塘却只畏惧迟疑。 沙洲上层云低垂慢慢地穿过,只有关山冷月与你紧紧相随。 虽说不一定会遇到强弓暗箭,独自奋飞难免让人疑虑凝眉。 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孤雁独自飞翔,孤苦无依的凄凉情状,借此以喻诗人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感情真挚,凄婉动人。 4、《送琴师毛敏仲北行三首》 宋 汪元量 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译文 西塞山前,落日昏黄,北关门外,风雨飘摇。(元军正移师湖州,首都已沦入敌手)亡国的南人将悲恸化为血泪,得胜的北人狂笑发泄着横行无阻的*威。面对这残破的故国河山,你我都会(像杜甫那样)闻鹃啼而下拜,永远怀念。 情感 友人北行,诗人自己也不知将流落何方,同是天涯沦落人 的失去根柢之感使诗人在友人面前慷慨悲歌,一诉衷曲。结句用典以表心志,南宋拱手亡国的耻辱在汪元量心里留下了时时作痛的伤疤。 5、《征怨》 唐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译文 年年岁岁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刀环。 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 情感 此诗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戌,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的情状,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之意。 2 表达人性的诗句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 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 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杜甫《槐叶冷淘》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白《怨情》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崔涂《孤雁》碧天凉冷雁来疏,闲望江云思有馀。 秋馆池亭荷叶后,野人篱落豆花初。无愁自得仙人术,多病能忘太史书。 ——李郢《江亭晚望》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岳飞《小重山》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韩溉《松》桂冷微停素,峰干不遍岚。 何溪背林处,犹覆定僧庵。——陆龟蒙《残雪》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李白《长相思·摧心肝》寒炉局促坐成劳,暗淡灯光照二毛。 水寺闲来僧寂寂,雪风吹去雁嗷嗷。——齐己《楚寺寒夜作》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郑燮《沁园春》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杜荀鹤《春宫怨》仙闱井初凿,灵液沁成泉。色湛青苔里,寒凝紫绠边。 ——孙欣《奉试冷井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苏轼《自题金山画像》云冷江空岁暮时,竹阴梅影月参差。 鸡催梦枕司晨早,更咽寒城报点迟。——殷尧藩《寒夜》厨冷烟初禁,门闲日更斜。 东风不好事,吹落满庭花。——徐铉《寒食日作》树绕池宽月影多,村砧坞笛隔风萝。 西亭翠被馀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李商隐《夜冷》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月楼风殿静沉沉,披拂霜华访道林。 鸟在寒枝栖影动,人依古堞坐禅深。——陆龟蒙《寒夜同袭美访北禅院寂上人》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白居易《杂曲歌辞·竹枝》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雨余庭院冷萧萧。 帘幕度微飙。鸟语唤回残梦,春寒勒住花梢。 ——周紫芝《朝中措》九衢金吾夜行行,上宫玉漏遥分明。霜飙乘阴扫地起,旅鸿迷雪绕枕声。 远人归梦既不成,留家惜夜欢心发。——鲍溶《寒夜吟》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佚名《孟冬寒气至》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冷日微烟渭水愁,翠华宫树不胜秋。霓裳一曲千门锁,白尽梨园弟子头。 ——赵嘏《冷日过骊山》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月是阴秋镜,寒为寂寞资。轻寒酒醒后,斜月枕前时。 ——元稹《初寒夜寄卢子蒙》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唐·李商隐《对雪二首》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 吟:歌吟。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 3 表达人性的诗句有什么 1 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释义: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让我自己一点都不开心 2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释义: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3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代李白《 行路难·其二》 释义: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4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代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释义: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5 尝闻长老言,人性原不恶。——宋代袁燮《送楼叔韶尉东阳三首》 释义:常听老人说,人性原本不恶。 6 野人性似修行僧,长愿幽居近林麓。——宋代苏轼《次韵子瞻留别三首》 释义:山野人性情像修行的僧人似的,长期居住在山林之间。 7 云作达人性,东西无定居。——宋代释文珦《送僧》 释义:云彩豁达似人的性情,东西奔走居无定所。 8 天分本无私,人性皆相似。——宋代 丘葵 《风雨中与吕之寿读文公诗传》 释义:人天生本是无私的,人性也相似。 9 人性涵万善,其位配两仪。——宋代五迈《题赵别驾委斋诗》 释义:人性是善良的,这与天地匹配。 10 主人性清旷,静夜发幽想。 ——宋代薛师石《寄题赵十四知县听雨堂》 释义:人性情清幽旷达,寂静的夜里 发人深思。 1 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让我自己一点都不开心 2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3 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4 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5 常听老人说,人性原本不恶。 6 山野人性情像修行的僧人似的,长期居住在山林之间。 7 云彩豁达似人的性情,东西奔走居无定所。 8 人天生本是无私的,人性也相似。 9 人性是善良的,这与天地匹配。 10 人性情清幽旷达,寂静的夜里 发人深思。 4 描写人性凉薄的古诗有哪些 1、《钗头凤·世情薄》 宋代: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译文:世事炎凉,黄昏中下着雨,打落片片桃花,这凄凉的情景中人的心也不禁忧伤。晨风吹干了昨晚的泪痕,当我想把心事写下来的时候,却不能够办到,只能倚着斜栏,心底里向着远方的你呼唤;和自己低声轻轻的说话,希望你也能够听到。 2、《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 唐代:温庭筠 玉纤弹处珍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浥朝华,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译文:纤纤玉手弹开处,美人之眼泪零落,泪多多濡湿脸上薄薄的铅华粉。泪如春露润湿早晨的花儿,眼如秋波浸润晚霞。风流是心上的宝物,眼泪本为风流而洒。看那些薄情寡义之人,他们的罗衣上绝无泪痕。 3、《怨情》 唐代: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译文: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4、《君难托》 宋代:王安石 槿花朝开暮还坠,妾身与花宁独异。 忆昔相逢俱少年,两情未许谁最先。 感君绸缪逐君去,成君家计良辛苦。 人事反覆那能知?谗言人耳须臾离。 嫁时罗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难托叶。 君难托,妾亦不忘旧时约。 译文:槿花早晨开放黄昏时就已凋谢,我的命运与花难道有什么差异。回忆过去相逢时都在青春年华,两情没有确定是谁最先提及?为你的缠绵情意所感动我就随你而去,替你操持家计而辛苦不息。人事的翻覆变化哪能预先想到? 你听信诽谤之言不多久就将我离弃。出嫁时的罗衣我羞于再穿,如今才觉悟你不可依托悔之莫及。你虽然不可信托啊,当初的海誓山盟我还是不能忘记! 5、《钗头凤·红酥手》 宋代:陆游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译文: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5 唐诗三百首中体现李白张扬个性的诗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纵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 6 诗句里有李白的诗 《赠汪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把酒对月歌》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松》 年代: 唐 作者: 郑谷 下视垂杨拂路尘,双峰石上覆苔文。浓霜满径无红叶,晚日高枝有白云。 春砌花飘僧旋扫,寒溪子落鹤先闻。那堪寂寞悲风起,千树深藏李白坟。 《读杜工部集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贯休 造化拾无遗,唯应杜甫诗。岂非玄域橐,夺得古人旗。 日月精华薄,山川气概卑。古今吟不尽,惆怅不同时。 甫也道亦丧,孤身出蜀城。彩毫终不撅,白雪更能轻。 命薄相如命,名齐李白名。不知耒阳令,何以葬先生。 《感事六言》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李白嶔崎历落,嵇康潦倒粗疏。 生世当行所乐,巢山喜遂吾初。 《记梦》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夜梦有客短褐袍,示我文章杂诗骚。措辞磊落格力高,浩如怒风驾秋涛。 起伏奔蹴何其豪,势尽东注浮千艘。李白杜甫生不遭,英气死岂埋蓬蒿? 晚唐诸人战虽鏖,眼暗头白真徒劳!何许老将拥弓刀,遇敌可使空壁逃。 肃然起敬竖发毛,伏读百过声嘈嘈。惜未终卷鸡已号,追写尚足惊儿曹。

平望,地处吴江中心,京杭大运河、老运河、太浦河、頔塘河四河汇集,与虎丘塔、宝带桥、枫桥夜泊等构成苏州“运河十景”。

史书记载:隋唐以来,自南向北有塘路鼎分于葭苇之间,天光水色,一望皆平,故名平望。它历来是江浙沪水陆交通枢纽,唐时便在平望设驿,北宋即有大商巨舶往来,物阜民丰,历为兵家纷争之地,故而镇上古建筑屡遭战火重创,所剩寥寥,其知名度逊于吴江境内未经战乱的同里、黎里。

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在我老家人眼里,平望的地位远胜县府所在地松陵。一是老家人得了重病,大都到平望地区医院治疗。那年我弟弟阑尾炎变成腹膜炎,到平望医院治疗才捡回小命。二是当时火葬场设在平望,“到平望去”成了“死”的一个代名词,比如老烟枪回怼老婆:“哼,要我戒烟?到平望去了再说吧!”。因此人们讳言“到平望去”,非说不可时必在“去”字后面加上“看毛病”“买渔罾”“做客人”“有事情”等后缀。

从小到大,我曾无数次坐在汽车里从它旁边的318国道和227省道经过,却从未到镇上好好走走,于我而言,它是一支塘中的莲——远观而已。

丹桂飘香,秋光正好,好友相约去平望走走,欣然规往。

早上十点许,我俩坐上748公交,一小时后,来到南临莺脰湖的负有盛名的小九华寺。

我爹年轻时曾率领鸭子大军在莺脰湖上驰骋,他多次说起过小九华寺,我一直以为它不过是座小庙。孰料站在破土重建的寺前,却见寺内建筑错落有致,飞檐庙宇轩昂,金光佛塔高耸。据资料记载,小九华寺又名九华禅院,原名东岳庙,始建于1685年,奉祀地藏王菩萨。

我们瞻看了濒临莺脰湖的照壁、牌坊及汉白玉水上观音。然后进入山门,拜过天王殿前的弥勒菩萨后向里走,在大雄宝殿前礼拜了地藏王菩萨,续续向前,经地藏阁到寺的最北面,右转至万佛塔。据说晚上此塔灯光熠熠,已成夜色中平望的一个地标。膜拜了佛塔,朝南回至山门。虽不曾一一礼佛,但在香气氤氲的寺内缓缓走一圈,肃穆静幽的禅意随梵音悄然入心。

出小九华寺左拐后前行数步,便是南北向穿镇而过清水静流的古运河。在寺院的院墙与古运河之间是一条休闲步道,院墙因地制宜设计成文化碑廊,展示了平望史话史迹和屐痕及此的张籍、张志和、陆羽、颜真卿等先贤的史料。慢行览读,不由惊讶于平望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两百多米长的步道尽头即是闻名遐迩的安德桥。据说桥名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说。原来此处过河全靠渡船,某日一进京赶考但身上只有三文钱的穷书生,再三恳求船工刁华行便,但是一向苛收渡钱的刁华促狭:“乘我的船最起码六文钱,三文钱只能乘一半。”说完果真掉转船头。无奈的书生一头跳入冰冷的河水……若干年后,穷书生成了巡按,他捐了一百银两,又经各方解囊,造了石桥,百姓为纪念巡按功德,遂以其名“安德”名桥。

另一说中的安德是一渡工,他见人们靠渡船过河有诸多不便,尤其是风雨天气险况重重,故请求县官造桥,谁知昏官置之不理。一天狂风大作,安德载着渡人将船撑到河心时,一个猛浪,船翻人落水。他临危不乱,将渡客救起,得知此人竟是微服出行的巡按后,恳请他嘱当地官府造桥。巡按即命县官造桥并斥责其不作为。县官后来借机捏造罪名,将安德发配充军,使安德受尽折磨客死他乡。后百姓便以“安德”作为桥名。

两个传说情节虽殊,但主题一致:施惠百姓的美德永垂不朽。

桥头资料显示,它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南宋庆元三年重建,明清两代多次修建,清同治十一年又重建。这重建复重建的史实,彰显着它在通运史上的重要作用。

南北走向的安德桥跨坐在古运河和頔塘交汇处,高可十米,全长50多米,桥面宽四米有余,单孔石拱倒映水中,形影相接,颇得景致。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曾游平望,作《登平望桥下作》五言诗中有“望极与天平”之句,南宋诗人杨万里《过平望》一诗中有“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这足以证明安德桥的形制壮观。水乡吴江桥梁数千,而安德桥是境内桥梁之最!

拾级而上,登桥向南眺望,烟波浩渺的莺脰湖和香烟缭绕的小九华寺尽收眼底;转首北瞰,镇上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一览无遗。虽是多云天气,抬头无碧空可见,但微微秋风挟着缕缕桂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肺腑间纯净如洗,物我两忘。

过桥左转,走入司前巷。曾听说这条宽不足三米长仅百米的巷子,古时是平望镇上最繁华的一条街,更令人吃惊的是冯梦龙三言二拍中《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中的钱秀才就住在此巷之中。

但眼前的司前巷平实无奇,唯有巷口写有“司前巷”的拱门和屋檐下的一盏盏红灯笼预示着它的不凡过往。

向巷西走,一座三楼三底的石库门引起我们的注意,驻足细看,门框上贴着“司前街徐宅”的门牌,并标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点”几字。后从朋友处了解到,钱秀才旧址即在此处。上世纪40年代,中共青昆嘉中心原青东区中队长徐友基,化名李复生入住此宅,在平望开展地下工作,指导抗日武装斗争。原来这条看似平凡的小巷里竟隐藏着传奇色彩和红色记忆。

前行出巷右拐,一股油煎香气袅袅飘来,食欲马上激情高涨。前趋,小店名曰“徐家糕点”。那么此“徐家”与彼“徐家”是一家么?

且不探究。环顾店内,案几上摆放着一盒盒冰雪糕和麦芽饼,靠墙的货架上陈放着平望酱菜和辣油辣酱,这是我从小就知道的平望特产,但最吸引我俩的是店门口锅里煎着的海棠糕。十元三只,来一份。

店主是个三十五六的帅哥,蓄着短须,戴着眼镜,有几分文艺范。他告诉我们,他太公那时候就开始做糕点生意,隔壁的友间食铺也是他家的。本已到饭点,又出于对“徐家”的好奇,加之我俩出游的宗旨本是逛吃。于是进店入坐,两人各要了一碗“爱马仕”粉丝煲,这是他家的招牌吃食。曾吃过苏州裕兴记的爱马仕面——三虾面,虾籽虾黄虾仁做浇头,用苏州话来讲“真格眉毛都要鲜掉的”。这“爱马仕”粉丝褒的味道果然也不一般,虾仁、牛肉、香肠、白菜、青菜、菌菇、鹌鹑蛋、油面筋……配料丰富,洒以少许胡椒粉,鲜香醇浓,一碗下肚,享用美食的愉悦感满足感像春水一样涨起来。

与店主的闲聊中得知,此“徐家”与彼“徐家”五百年前是一家。

从“徐家糕点”出来,俩人虽已饱腹,仍想去传说中的平望美食街——北大街走走。沿南大街向北来到北大街,不知是时已过午,还是这条街也成了空巢老人,石板铺就的街面上恰似李清照的《声声慢》。

几年前亲戚告诉我:平望北大街上有一家网红面店,主打浇头只是现炒肉丝和鳝丝,只有干挑面,店内只放两张桌子,最多只能坐16人,营业时间只在早晨,这一组“只”字排比句,听得我口水直往肚里咽,但此行之前亲戚告诉我这家面店关了,原因不明!我们寻寻觅觅,果然不见其影。

想起某年高考前,一位家在平望的同事到北大街来订制红糖方糕分发给学生,我们尝后一致认为这糕软糯香甜,于是纷纷托她代为订制,然后每人一块地发给学生吃,一则讨“糕(高)”的好口彩,二则让学生在嘻嘻哈哈吃“糕(高)”的氛围中缓解紧张心理。之后,这几乎成了我校的一个惯例,一种高考文化。

我想试试能不能找到这家店。脚步停在凤美糕团店前,一对两鬓斑白的夫妻正在包着或青或白的团子,团子馅料十足个头很大,土灶上升腾着热气。

我问:“你们不做红糖方糕吗?”

“做呀。”

“是不是有学校到你们店里来定过红糖方糕?”

“定货的人家很多,学校倒是没有来过。”老板娘凤美的财商不低,她马上说,“等等,我给你张名片,你以后需要定糕可以打电话来。”

我接过名片,告别她后继续往北走,见一家“查氏糕团店”,店内一50开外的男子正在收拾器具。

我问:“老板,还有糕卖吗?”

“老早卖完了。”

“你只做一上午生意吗?”

“是的,忙了一上午,下午白相啦。”

继续和他聊,才知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凌晨起来到店铺,碾米、揉粉、捏制、上屉……原来平望人做生意并不像我看到的那么闲散自得。他说他家的糕点相当一部分销路靠定制,而我们发给学生的“糕(高)”正是从他这里定制的,央视“远方的家”节目曾采访过他——他的店早就成了一家网红店了。

继续往北右拐来到安民桥。东西走向的安民桥,俗称北渡桥,又名北大桥。它拱形单孔,桥形与安德桥相似。安民、安德是不是“哥俩”?表示怀疑。度娘说: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僧圆真初建,崇祯二年(1629年)里人钮明达、孙谏臣重建,原来安德长于安民近800岁,哈哈,恐怕只有彭祖才能亲历两桥建成。

从北大街出来,绕至南前街。巷口的一面墙上贴着大片砖雕,上书“南前街”三个大字及范成大的《过平望》、颜真卿的《登平望桥下作》。

范成大的这首诗,我高中时在恩师编的《太湖诗词选》中读到过:

诗中流露着作者的羁旅之愁,但不难看出当年平望的富庶与乡民们诗画般的悠然生活。生于苏州石湖的南宋名臣范成大,在曲折从政的生涯中,他的行船必定无数次从这片水系上欸乃而过。

我又想起了姜虁,他从湖州去看望退隐石湖的范成大时,一定也走了这条水路。当他带着友人相赠的歌伎在“小红低唱我吹箫”的回程中,必也是从这里回湖州的。

这条古运河里究竟响起过多少古代名人的吱呀橹声?恐怕只有时空知道了。

南前街向南,远远望见一段四五米高散发着古意的青砖老城墙。近前才知,这便是城隍庙,据说原为纪念李世民第十四子李明而建。沿墙而走出巷口,又回到安德桥边。

这时我俩想一探城隍庙内景,便走进面向頔塘的大门。入内,发现此中别有洞天——曾经的老粮仓现已被打造成"京杭大集"的展览空间,呈现着平望文化 、江南文化 、运河文化⋯⋯

我俩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奇地流连在展厅之中,老式邮筒、青灰色人造革旅行包、蜜蜂牌缝纫机、红双喜乒乓球、红灯牌收音机、粮囤、船舵、草包⋯⋯一件件老物什,让沉淀在记忆河床里的孩提时代的事一一泛起⋯⋯

走出京杭大集,过安德桥,原路返至小九华寺前,我们打算再到莺湖公园走一圈。

沿莺脰湖路西行,遥见湖中一小岛,古称平波台。其西其北各有跨度数十米的联孔桥与岸地相通。其北与莺脰湖路相接的那座名"望波"。在桥上极目而眺,平波台尽收眼底,难怪古人有“湖光十里碧粼粼,蟹舍渔庄自在身,细雨斜风归亦好,平波台上问仙人”的吟咏。岛上建有四星标准的新世纪大酒店,倘或入住其中,朝看莺湖日出,晚赏莺湖夜月,别有意趣。

继续向西走百余米,便是通向莺湖公园的揽胜桥,它与另两桥构成"铁三角"。立于桥上放眼,唯遗憾诗情如湖水汤汤,而诗才只让我望洋兴叹。还是借用清人钮应斗的诗吧:“积水明于镜,中流峙此台,云从湖岸落,浪涌寺门回,柳外千帆去,沙边一鸟来,昔日题咏处,古壁满莓苔。”

过揽胜桥,向浓阴深处走去,百步便到莺湖公园。它北濒頔塘,南邻开发区,西临227省道,向东隔水而望平波台和望波桥。宋人孙锐有《頔塘柳影》诗:“日出烟销春画迟,柳条无力万丝垂,韶光新染鹅**,偏爱东风款款吹。” 写的就是园址一带的春景。游走在园中,果见随处杨柳依依。想来大约中秋之夜或阳春三月游园最合时,而公园里那一池秋荷又让我觉得这是夏日赏荷佳处。春有柳、夏有荷、秋有月,那么冬呢?或许也可以来个湖心亭看雪吧。

游至三点半,两人决定打道回府。

平望不大,我俩感觉已经踏遍小镇,但后来读罢几篇有关平望的美文后方知,原来我们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

有人说:“平望是一部读不完的古籍。”看来值得再读!子曰:“温故而知新。”

《劝学》的原文是:

《劝学》唐代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释义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作者

颜真卿,,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代表作

《赠裴将军》唐代  颜真卿

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凌何壮哉。 

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 

登高望天山,白云正崔巍。入阵破骄虏,威名雄震雷。 

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功成报天子,可以画麟台。

《登平望桥下作》唐代:颜真卿

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 

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

《使过瑶台寺,有怀圆寂上人》唐代:颜真卿

上人居此寺,不出三十年。万法元无著,一心唯趣禅。 

忽纡尘外轸,远访区中缘。及尔不复见,支提犹岌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324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