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第1张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1、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解题技巧: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重要情节作用的分析

解题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梳理: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而在实际的考查过程中,“人物”和“情节”是最常见的考点,“环境”考查相对少点(其作用多为烘托人物、凸显主题),我们还要再加一个鉴赏要点——“主题”。也就是说,鉴赏小说,牢牢抓住“四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这是高考小说鉴赏的最核心概念,看上去四个名词而已,实则“百变不离其宗”。做所有的小说题,都要自觉地关联到这“四要素”。比如解释词语意思,解读句子含义,分析语段作用,鉴赏艺术手法,分析语言风格,探究小说特色,都可能与“四要素”关联。

关于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的特征和内在的特征。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衣着、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命运变迁等。

2、关于小说塑造人物的作用:整体上说就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主要包括:一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或行为品行;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发展来反映某种社会现状,

2023 高考新课标 I 卷作文题目为「故事的力量」,我觉得难度一般,这道题对我有以下的感触:

故事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常被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所包围,而故事却能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触动人心,引起共鸣。故事是人类交流的媒介,它能够传递情感、启发思考,甚至改变我们的观念和行为。

故事的力量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古代神话传说到现代文学作品,无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悲剧,还是《1984》中的反乌托邦世界,这些故事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所蕴含的主题都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社会现象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故事的力量也体现在教育中。作为一名学生,我经常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述各种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知识点,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故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工具,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故事,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培养我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此外,故事还具有社会影响力。在当今社会,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具有启示性和鼓舞人心的故事被广泛传播,这些故事能够激发人们的勇气和决心,推动社会进步。例如,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通过一个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唤起了人们对种族平等和社会正义的追求,成为美国民权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综上所述,故事的力量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在个人层面上启迪我们的思考和激发我们的情感,也可以在社会层面上推动进步和改变。因此,我们应该珍视故事,讲好每一个故事,以其独特的力量影响和塑造我们自己,影响和改变世界。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在高考中古诗词的鉴别中有很多困难,下面我为大家提供古诗的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看古诗的题目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也常常是作答的切入点。它往往直接揭示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的“冬至”表时间,“邯郸”表地点,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思家”揭示了此诗的主旨。李益《春行即兴》中“春行”表时间、事件,“即兴”揭示了诗人触景生情,写所见所闻所感。

分析古诗的思路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 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时应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而要运用 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语言力求 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 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清冷、恬静 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 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 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023高考作文题目中,让我最有感触的主题是新课标|卷作文题目为「故事的力量」,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故事的力量,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深入人心的。我认为故事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启发人们的思考

故事所讲述的人物、情节、悲欢离合等内容,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共鸣或启发人们的思考。从中,我们可以汲取到很多人生经验、职场智慧、社会哲理等方面的知识和启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拓展视野,提升思考力和判断力。

二、传递人类文化和价值观

故事是人类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它们不仅可以传达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还可以传递人类共同的文明和道德观念。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等人的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等人物形象所揭示的人情世故、过度娇纵等问题等,都是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表现。

三、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无论是喜剧、悲剧、爱情、冒险等类型的故事,都有可能在我们内心深处激发出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喜剧故事可以让我们感到欢乐,悲剧故事可以让我们感到悲痛,爱情故事可以让我们感到温馨、浪漫,冒险故事可以让我们感到刺激和惊险。这样的情感共鸣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总之,故事的力量是很大的,它可以启发人们思考、传递文化和价值观、激发情感共鸣等方面,深入人心。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故事,例如读书、观影、听音乐、玩游戏等,从中获取知识、感悟、享受。作为一名学生,我也要多读多听、多思多问,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阅历,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我,并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基础。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要求: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体,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

(3)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考查方向

①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

②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③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④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⑤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的探究。

三、阅读方法

①要了解传记的阅读特点和传记的有关知识,注意文章一些微小信息的提示;

②要抓住传记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人物个性,把握文章对人物描写叙述的地方,深入了解传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③最好把自己置入书中人物中,阅读传主就像和他们交朋友一样,这样就会有切肤之感,阅读起来也顺畅些;

④对一些时间性比较强的人物传记可以采取列表格的形式来达到条理明晰的效果。

四、传记有关知识

(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等。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4)从创作方法分

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传记的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训练时,建议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分点训练。

五、人物传记的整体阅读

从传记阅读的命题上来说,除了关注传统阅读材料所考查的重点语句的理解,文章主旨的把握,艺术手法的考查等内容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掌握关于传记的文体知识,特别关注如何评价传主的功过得失,如何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人生启示这类内容。这就要求阅读者要善于从传记中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体悟传主的情感世界,追寻传主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传主成败的缘由,感受其人生经历的沧桑。要做到这些就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传记阅读方法。

1、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完全取决于内因,他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2、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让读者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3、阅读传记作品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不允许有任何夸张与虚构。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同学们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

4、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

另外,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因为它的篇幅较简短,更适合于高考命题时选用,因此考生对这一类型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六、传记阅读方法解说

(一)如何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如果是评传,要区分传记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同时又要注意细节描写。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注意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众多因素。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是阅读传记的一条通道。

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

(二)如何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了解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判断分析。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

(三)如何对传记进行鉴赏与评价和探究

学会鉴别传记材料。传记是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传记作者要通过对材料的深加工来透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并有力地表现出来。在阅读时,要注意鉴别材料是否恰当,即作者选取的材料是否能充分表现传主的特点,从这些材料里面是否能得出令人认同的推理、判断或结论。

对传记传主作出评判。一部传记里面既包含传主的立场,包含传记作者的立场,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立场。读者要学会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对传主立场、传记作者立场做出适当评判。在阅读中,可以从作者对材料的选择和叙说的方式上来体会作者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作出评论,通过对传记的阅读要认识传主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所产生的正面作用或负面影响,评价其功过得失。

这类题目通常是论述题。答题应像写作一篇小的议论文,首先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而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要结合文中的事例、细节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再次表明观点。

◎考纲解读: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D”

传记文本的观点和倾向:

作者的观点

传主的观点

文中其他人的观点

◎思路点拨:传记(他传)阅读分析、评价的思路:

①从传主的思想、品格入手

抓住成长因素 把握人生轨迹

②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

抓住议论抒情 把握褒贬爱憎

③从自己的获益启示入

感受传主人生得失 获得启示完善自我

◎ 解题提示:

①紧扣文本寻找关键词,

②评价文本观点要有理、有据、有序

一、文体的基本特征:

1、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2、传记的特点:

传记属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其中,真实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二、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解题指津:

1、解题原则:

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基本原则:

(1)“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

(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2、解题技巧:

(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方法:

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

(2)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人物形象。传记涉猎传主的事实虽多,但这些内容全部编制在时间的年轮之中,组合在传主生命的转变之中。因此,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

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抓时间词语,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概括出主要事件。

(3)把握传主形象:

首先,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

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其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总之,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把传主彰显出来加以理解。

(4)把握文章结构。

指点: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应注意区分开进行分析,如:A、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都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分两个步骤进行分析。B、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应该注意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任意一种进行分析:a、将句子分层进行概括;b、找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5)分析表现手法:

A、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读者陌生

详写

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

选材的目的——详略得当

读者熟悉

略写

不符合主题

B.人物描写方法: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 表现人物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性格,使形

心理描写 象血肉丰满

塑造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

的方法

自然环境

环境 烘

侧面描写 社会环境

他人

C.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5)语言特色: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6)探究题:

探究题不仅题型开放,而且连答案也常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紧扣要求,思想健康,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条理清晰,即可符合涛求。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具体步骤:

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

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考点结构图

通过传主形象而传递的主要观点及基本倾向

为表现传主而体现的文本特色

疑难点(取决于传主与社会的相关关系)

传记的社会价值及社会影响(取决于传主的品质)

传主的形象特征

为表现传主形象采用的表现手法

文章结构(为表现传主形象服务)

筛选、整合文本信息

围绕传主而写的事件

附:传记阅读的一般步骤

1 根据文本,勾勒传主人生事件,有事件点勾画时间轴,将传主人身轨迹形成一维的线;

2 由传主的人生轨迹尽可能多的涵盖所体现出的专著精神品质与性格特点(注意此时是从传主身上体现的二维空间坐标);

3 由传主进入作者,(如果是自传那就直接进入下一步)找到作者的观点,或提炼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由此及彼,牵制传主。构成三维空间;

4 根据以上就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与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写作处理意图。(注意,由于人物传记个侧重分析综合以及探究能力,所以在鉴赏这个能力层级上会有所减弱,当提问时,只要有以上四个方面入手便可迎刃而解)

5 探讨作品反映的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观点与艺术处理提出看法,进行探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406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