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你最喜欢的人是谁呢?

在红楼梦中,你最喜欢的人是谁呢?,第1张

我最喜欢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我喜欢她很多特点,下面详细的来说一下:

1喜欢她的真性情

她对宝玉的喜欢,不管是吃醋还是生气都是直接表现出来,看见宝钗与宝玉亲近,她还对别人冷嘲热讽,宝钗还得去哄黛玉,觉得她甚是可爱,她见宝玉挨打,哭完之后还是躲开众人去见宝玉,告诉他以后不准这样做了,黛玉不在乎宝玉有什么大的成就,只希望是她眼里喜欢的那个软弱又温情的宝玉。

2她的性格很善良

黛玉是一个很善良、很单纯的人,从小失去父母导致她有一点孤僻,没有父母的教导导致她待人接物也跟别人不同,虽然黛玉的嘴从来得理不饶人,但是对别人从来没有实质性的伤害,可以看出她内心是比较清朗,性格是比较善良的,不像有些人背地里捅刀子,嘴上一套背后一套,不管是红楼梦里还是现实中,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有很多,但是黛玉却是最善良的那一个。

3美丽动人

提到黛玉总会让人联想到黛玉葬花,一直追溯到红楼梦里黛玉选住址的时候,她选择了竹林周边的潇湘馆,别人都说这里不如别的地方美丽,而且特别素雅,但就是这样的地方,却吸引了黛玉,这也证实了黛玉是一个脱俗之人,她眼中的事物一切都是美的,黛玉葬花的场景特别美,凋零的几片花瓣,用手绢包着,黛玉柔弱的身躯扛着小锄头,没有力气却异常的坚定,事实的本质是她对美的事物的肯定,想把美好的事物一直保存下来,散花场景里说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香消断有谁怜”,又可怜又可悲,很凄美 。

真善美这三种优点本来就是很打动人心的,像黛玉这样的姑娘同时拥有这三种特征,而且在文学作品里,这样的女子最令人心疼和向往,所以说黛玉是我最喜欢的人。

贾宝玉

是典型的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自幼受祖母溺爱,无人敢管,

平时不爱读书,认为科举应试之路是沽名钓誉的。

亲近身边的女孩子,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爱护身边的女孩子,温柔体贴。对下人丫鬟基本没有主子气,提倡平等的关系,提倡人性的解放。

尊重个性,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

追求自由美好的世界,

敢于追求自由的爱情。

却也带有一定的世家公子的不好的习气。

不为世俗的观点所接纳,被外人(冷子兴)说作“贾家的儿孙一代不如一代了”打破了传统古代小说中才子佳人的模式,那种“三更幽会后花园”然后“落难秀才中状元”的模式已经被人写滥了。贾宝玉这个形象可谓是非常新颖的。林黛玉

典型的封建叛逆者形象

是一些自由主义文人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的化身,

容貌清秀非凡,性格多愁善感,才高八斗,能做高妙的诗篇。聪明可爱。性情中人,性格敏感,爱哭爱使小性儿,然而这都只因为她爱的深,对爱情非常的执着,然而又非常的腼腆,带有中国古典的含蓄美。

最重要的,敢于突破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平等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而不是随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未知的人。

林黛玉是一个比贾宝玉更多一些悲剧色彩的艺术典型。她出身在一个已经衰微的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敢爱敢恨,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因父母相继去世,她不得不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里。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直率与锋芒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在这个冷漠的环境中,宝玉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她执著而强烈地向宝玉要求彼此知心、忠于自我的严肃专一的爱情。但两人的恋爱注定是一个悲剧。因为它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恋爱的叛逆思想内核又与整个封建主义相冲突,触及封建家庭的根本利益,毫无调和余地。终于,林黛玉怀抱纯洁的爱和对环境的怨愤永远地离开了尘世,实现了她的誓言:“质本洁来还洁去”。

薛宝钗

典型的封建礼教卫道士的形象

美艳出众。

平时沉默寡言,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然而才思之敏,学识之广,也只有黛玉能和她相比。

性格大气深沉,昂扬乐观。

自觉维护封建的礼仪,将自己深沉的爱情藏得很深。在爱情上要听从父母之命。

偶尔会有感情的流露,然而又很自觉地掩盖起来。

是封建时代典型的贤妻良母,也是众多传统封建文人眼中堪称完美的女子。

薛宝钗出身在一个豪富的皇商家庭,性格本质与林黛玉截然不同。她们都同样博览诗书,才思敏捷,但林黛玉一心追求美好丰富的精神生活,而薛宝钗却牢牢把握着现实的利益,孜孜以求的是富贵荣华。薛家母子3人在贾家长期住下的用意是要实现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姻。薛宝钗虽然得不到贾宝玉的爱情,但却握有实现婚姻的优势。她以自己的人品和才干,逐渐在封建家长的心目中造成了“宝二奶奶”非她莫属的牢固地位;再加上薛家拥有贾家所急缺的财富,她所追求的婚姻势在必成。然而“金玉良姻”只是徒具形式的婚姻,这种婚姻的成功意味着薛宝钗悲剧的开始。

最喜欢的人是林黛玉,因为我觉得他在里面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很坚强但是外表却看起来很柔弱的女孩子,而且她自己的身体状况还有自己的处境也特别的让人心疼,现在人们都把林黛玉称为林妹妹而如果有人说你是林妹妹那肯定是一个讽刺的话语,但是我倒觉得她变成那动不动就哭泣就生病的样子纯粹是因为环境所致,如果不是因为她生活的环境还有身体,她肯定也是一个特别活泼开朗温柔的女孩子我也特别希望看到这个样子的她。

在我第一次看红楼梦的时候我一眼看到林黛玉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就感觉喜欢上了这个人,虽然说她在里面很不招人喜欢因为她说话太尖酸刻薄对人也不太好,但我反而觉得这个牙尖嘴利的姑娘让人心疼,对于贾宝钗的大方利落有大家闺绣的气质我反而倒觉得有一些做作,林黛玉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么的真实不扭捏同时她跟贾宝玉的关系又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小姑娘的气息。

贾宝玉跟林黛玉就跟现在的人一样也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闹脾气也会生气吵架,而不是像贾宝钗和贾宝玉两个人总是忍让或者退步,这反而会给人一种很陌生的感觉有隔阂一样。看着在剧中老太太特别的喜欢林黛玉并且说了特别喜欢林黛玉的母亲,我也相信并带有如果有母亲的话她现在的地位肯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那个时候并不是林黛玉配不上贾宝玉了而是要反过来了。

红楼梦的结局林黛玉最终还是含恨而死她的愿望也还是没有实现,我相信那个时候的林黛玉内心肯定是极其痛苦的,甚至有些恨贾宝玉为什么不勇敢一点不起来反抗就要这样逆来顺受为什么不争气一点,林黛玉的一生就这样在痛苦中度过,或许最后的死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吧。

知乎上曾有一个提问:为什么大多数人喜欢林黛玉而贬低薛宝钗?

其中一条高赞回答,是这么说的:

“我们偏爱黛玉,是怀念那个棱角未损、还活在天真世界里年少的自己;

我们不爱宝钗,是因为不爱在她身上看到对世事妥协、面目模糊的自己。”

小时候读《红楼》,总觉得宝钗看不太真切。

明明博览群书,却偏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空有“好风凭借力”的青云志,却遇事“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

虽然劝说宝玉要关注“仕途经济”,却写下《螃蟹咏》,令宝玉大叹骂得痛快。

后来经历了人世变幻,才明白:

年少时在宝钗身上没读懂的那部分,叫做生活。

01

宝钗出生于“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

书中写道:“当时他父亲在日,极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十倍。”

寥寥数字,轻描淡写,却能看到她从小就肩负光耀门楣的使命。

“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安慰母心,她便不以书字为念,只留心针黹(zhi)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代劳。”

父亲早逝,兄长胡闹,家族希望寄于一人之身,又怎能不收敛性情、藏愚守拙,尽力去做那些“正确”的事呢?

第四十五回描写宝钗大观园的生活:

“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日间至贾母王夫人处两次省候,不免又承色陪坐;园中姐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

我们总说她人情练达,可“事事想得妥当”的背后,只因金锁挂在身上,担起了责任,放下了自我。

对外以进宫待选之身,翼图拯救日趋衰败的家族;

对内照顾家中买卖,操心“渐亦消耗”的生意,时常提醒不靠谱的哥哥;

进到内室,宽慰母心,承欢膝下;

客居贾府,处处细心、事事周全,上下左右应对妥当。

放眼整部《红楼》,宝钗是最让人省心的懂事孩子。

只是,她把自己戒掉了。

红学专家刘心武评价宝钗靠吃冷香丸压制体内热症时,就曾指出这是在隐喻她的克制天性。

再回首,有没有发现宝钗很像一天天长大的我们?

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纪,我们伤春悲秋,任性任情,唯独不谙世事,双手不沾阳春水,也不晓得柴米油盐贵,今夕何年。

待到光阴流转,一头扎进滚滚红尘,在艰难人事的锤炼下,把自己活成一支孤独的队伍。

零零碎碎的一地鸡毛不扫起来,何处可落脚?

千疮百孔的生活不缝缝补补,如何撑起体面?

这个时候,我才懂得宝钗的“妥当周全”里,是难以细细与人言的“当家才知柴米贵”。

原来,黛玉和宝钗之间,隔着一个烟火世俗的人间。

02

宝钗的待女莺儿和贾环掷骰子玩。贾环掷了个幺,偏耍赖说是四个点,莺儿气得与他争辩起来。

一旁的宝钗,喝止了莺儿,说道:“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还不放下钱来呢。”

小时候读到这一段,只觉得宝钗圆滑虚伪,是非不明。

可是这些年,我慢慢发现,自己也不再是当初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了。

前两个月,一大家子人去曼谷旅行,打车回酒店时,司机有意绕路,正常73泰铢的路程,却要150泰铢。

表弟愤怒地说:“不能给那么多,我要报警,大不了打一架,谁怕谁?”

我劝表弟:“没多少钱的事,闹上半天,不值得。”

表弟斩钉截铁地说:“这不是钱,是原则!”

看着他年轻气盛的模样,我沉默片刻,说道:

“但是咱们带着老人、孩子,真在语言不通的国外大街上打起来,就算你赢了,也没了看风景的心情。所以算了吧。”

随着年纪渐长,看不惯的人和事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领悟一句“算了”背后的涵义。

心里再讨厌一个人,表面上仍会奉承两句;

即使不认同对方的所作所为,话到嘴边却变成了“他也有他的道理”;

那些不是大善大恶、大是大非的事,就一笑而过了;

遇到一些无关紧要的争执,也学会了像宝钗一样“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我们的心变大了,是因为我们在人生的各种抉择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人这一生,说起来很短,可过起来挺长。

我们当如何面对,生命中那些不期而遇的不如意?

与其为了那些拿不起、放不下、得不到的疲于奔命,不如对自己说一声“算了”,学会释怀,学会悦纳。

03

细看《红楼》,宝钗似乎很少为什么人、什么事流泪叹惜过。

金钏跳井自杀,宝钗平静地劝慰王夫人:

“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或是在井旁边儿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

一番话未免让人感叹冷漠,但她却能将自己新做的衣裳拿出来为金钏装裹。

柳湘莲因误解要与尤三姐退婚,三姐自刎而死,柳湘莲悔恨至深,随一道士出走,不知所踪。

众人无不骇然,宝钗却不以为意地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依我说,不必为他们伤感。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那同伴去的的伙计们辛辛苦苦的,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别叫人家看着无理似的。”

这段话波澜不惊,年少时,让我痛感人性凉薄。

如今,我也经历过一些人事悲喜,才看到与现世妥协的无奈。

金钏死不能复生,倒不如尽可能抚恤她的家人。宝玉纵使再伤心,但真正为其家人争取利益的是宝钗。

柳湘莲失踪,就算为之哀伤痛哭也不能改变结果。各人有各人的造化,各人也有各人的承担,宝钗只能负责她那一份。

如果她也像母亲和哥哥一样长吁短叹,而忘了生意正事,又如何接下生活砸过来的难题?

人到中年,我才真的读懂了宝钗。

童话结束,现实严酷,困境之下,唯有保持一份沉静从容的气度,日子才不会那么难过。

“金钗雪里埋”,不是不哭,只是这份悲苦被大雪掩藏了痕迹。

04

林语堂说:“欲知一个中国人的脾气,最容易的方法,莫过于问他喜欢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假如他喜欢黛玉,那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假如他赞成宝钗,那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亦有人说,黛玉和宝钗是我们在成长中的两个阶段。

年少时,对看不惯的人和事,直截了当出言讽刺;对世间的一切污浊肮脏,理直气壮直斥其非。

成年后,被生活搓揉一番,学会了端庄克己,说话留了心眼,做事滴水不漏。

大多曾经如黛玉一般的女孩儿,最后都会在岁月的长河里,一步步走向圆融通达的宝钗。

这个过程,大概就是“成长”。

我们在其中,学会了利弊权衡。

我们不会再像林妹妹一样泪珠满面,但一定会如宝钗一般面不改色地将生活继续。

正如一直很喜欢的那句台词:

“有时候,你就是要做正确的事,即使那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我们纵然失去了黛玉的自我率性,失去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洒脱,但也和宝钗一样,经历过艰辛,圆润了棱角,深深懂得人生不易,才不愿去计较些微琐事,最终带着温暖与善意融入尘世间。

回首望去,深深浅浅里,不是没有遗憾,但我们总要遇见不一样的自己,也终将慢慢锤炼成最好的自己。

关山已远,更深露重,前路漫漫,善自珍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410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