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我们最熟悉的,体验最深的心理活动。每个人都会生气和悲伤,我们不能善良的情感。由于生活愉快而幸福的生活,会有挫折感,并且会有生气。但生气对身体有害,让我们看看。大伤害不是假的!经常生气,6个疾病
1告诉肝脏
研究表明,当我们生气时,肝脏会膨胀并导致肝气。此外,我们还将分泌一种“CataNolamine”物质,使血糖升高,增加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并排毒肝脏过载。
2伤害心脏
当我们生气时,有一种脑发热,心跳加速吗?那是因为当我们向大脑发出血液时,心脏可以加速血液,以便提供其他器官操作,最容易发生的心律失常,缺氧,严重会危及生命。
3领先甲状腺功能亢进
当我们在情绪激动时,甲状腺激素的甲状腺分泌异常,在身体内分泌系统中导致疾病。如果你有长期,我们将患甲状腺功能亢进。
4影响消化
当我们生气时,有什么胃口吗?这是因为我们身体中的血液倾注到大脑中,使胃中的血液降低血液,导致肠外肠胃动态不足。
5威胁脑健康
当我们生气时,身体的血液会在大脑中倾注很多,导致脑血管的工作压力增加,血液中含有的毒素也会毒害脑细胞并威胁大脑的健康。
6引起皮肤问题
当我们情绪兴奋时,快速流动到血液中含有的血液,但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刺激面部毛囊,造成不同程度的炎症,并增加色斑风险。如此之多,这太生气了吗?虽然生命中有一些不舒服的东西,但是在我们上来,我们可以在你心中击中它,然后尝试做一些深呼吸,慢慢喝一杯水,可以有效帮助我们调整情绪。
双相情感障碍也称狂躁抑郁症,简称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顾名思义患者躁狂和抑郁常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抑郁发作时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思考问题费力,兴趣活动减少,悲观厌世,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饮食差,睡眠差。躁狂时,病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无诱因的出现兴奋话多,食欲增加,睡眠减少,不知疲倦,情感高涨。以上两种情况交替发作,每次持续时间超过半个月,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因此,双相情感障碍具有隐蔽性,有时和正常人无异,但兴奋之余还隐藏着自杀倾向,必须引起家庭高度重视。
其预警是,在躁狂发作之前会有一次或数次抑郁发作,这是可以掌握的。对于这样的患者要做到五点:
1,鼓励患者应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
2,配合饮食、锻炼,提高抵抗力。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锻炼,保证正常睡眠。
3,保持轻松的心态。使患者心情放松,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学习或生活方面,积极接受治疗,这样不但好的快,而且预后不易复发。
4,给患者创造发泄的环境。医生要关心、富有同情心、安静地倾听,使患者清楚他的痛苦已被社会所接受了;
5,家人、朋友的精神支持,可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和提高其适应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双向情感障碍是什么意思?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般认为双向情感障碍不存在单一的原因。相反,有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出现疾病或使风险上升。
大脑结构和功能:一些研究证明了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大脑与健康人群或者其他心理疾病患者的大脑存在的差异。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差异以及来自基因研究的全新信息,科学家就能更好地了解双向情感障碍,并预测哪些治疗可以实现最大疗效。
基因:研究显示,有某些基因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患双向情感障碍
但是,基因并非双向情感障碍的唯一风险。对同卵双生双胞胎的研究显示,虽然同卵双生双胞胎的所有基因都相同,但即使其中一个存在双向情感障碍,另一个也不一定就会患这种疾病。
家族史:双向情感障碍往往会在家族中遗传。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双向情感障碍,那么儿童患这种病的可能性较高。但务必要注意到,大部分存在双向情感障碍家族史的人都不会患这种疾病。
发生双向情感障碍病的原因是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又名双相障碍,是指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
与其他心理情绪疾病一样,医学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本病的发病原因。
双相障碍临床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抑郁发作;二是相反的状态就是躁狂发作;三是抑郁躁狂混合发作。
抑郁发作即心境低落,甚至可有自残自杀倾向;躁狂发作时精神激动兴奋且难以抑制;混合发作兼有两种表现,临床少见。
双相障碍可能无法自愈,至少目前尚无先例。虽然疾病以反复发作为特点,发作后大多数患者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如不进行正规治疗,疾病发作间歇期会逐渐缩短,严重程度逐渐加重。因此,出现双相障碍,必须到精神科就诊,进行正规治疗。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和情感以需要为中介,主体是主观评价或者内心体验,以表情和一定的生理变化,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反应。
情绪和情感统称感情,一般理解为情绪反应自然性需要,是感情反映的过程,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受情景的影响较大,具有情景性、易变性和冲动性;情感反应社会性需要,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不一定有外部表现,受情景的影响较小,具有稳定性、持久性、高级性。情绪表现情感,情感制约情绪。在精神病学中两者往往作为同义词使用,在心理学中多使用情绪概念。
由于情绪和情感的多变和丰富,以及外在表现形式,故在精神科也常观察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作为一些疾病的依据。
常见情感障碍的分类
1按程度变化分为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惧,易激惹;
2按性质改变分为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情感矛盾;
3脑器质性损害有情感脆弱(情感不稳),欣快,强制哭笑。
在精神分裂症中多出现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情感矛盾,而作为初入此道的常常不甚了了。
精神病学中将情感倒错解释为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相协调,甚至截然相反;情感矛盾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人或事物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反应。
心理学将情感迟钝解释为一般情况下对能引起鲜明情绪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同时还包括人类特征性的高级的,精细的情感(责任感,羞耻感等)的损害;情感淡漠指对一些能引起正常人情感波动的事情以及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情,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但我们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却难完整的看见情感障碍性质变化完全相同的表述。
精神科实际应用中将情感倒错作为不适当情感并入精神分裂的瓦解症状群,把不协调情感,矛盾情感作为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观察,用情感平淡和情感迟钝取代了情感淡漠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正如许又新《精神病理学》提到,因为情感淡漠在心理学的解释太多,目前教科书和量表用情感平淡和情感迟钝代替。
SANS中情感平淡或情感迟钝的评定方面包括:1,面部表情很少变化;2,自发动作减少;3,姿势表情贫乏;4,眼神接触差;5,无情感反应;6,语调缺乏波动。从0—5级或1—6级评定,分别为正常或增加,可疑,轻度(肯定存在),中度,显著,严重。情感反应总评无反应,不适切,强度全面减低。
许又新《精神病理学》转录的情感迟钝量表EBS,从情感体验,外观行为,观念内容等16项按0,1,2分,三级评分,综合统计得出,精神分裂症多大于15分,躁狂症多大于4分。
无论采用哪样评定,单独对情感平淡或情感迟钝评定都是不恰当的,情感和意志往往交织在一起,无法截然分开。由于患者在病房的限制生活(孤立),以及抗精神病药物(DA缺乏,5—HT抑制)及其他药物的影响因素,对于住院病人情感平淡和情感迟钝不作主要依据(许又新)
简言之,情感迟钝在男性,发病年龄早和发病前功能较差的患者更常见到,而情感淡漠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情感平淡多见于情感普通,情感减少的精神分裂症中程阶段。
精神病是一种极其容易反复发作,并且存在轻重之分的精神障碍疾病。在现实生活中对精神病稍有了解的人都不难发现,重性精神病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六种重性精神病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旧称早发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具有思维、情感、感知、行为和人格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分裂”。病程多迁延,易复发,多次发病者会转入慢性状态,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
临床特点
1、多起病于青壮年。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男:女为1:1、6。
2、部分病例家族史中有明显遗传倾向。
3、大脑形态学及神经生化学尚无特征性的发现。部分病例可用中枢多巴胺功能紊乱假说解释,少数病例有肯定的脑萎缩现象。
4、心理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与遗传素质因素的综合作用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产生一定影响。
5、起病可为急性和亚急性,也可为逐渐缓慢起病。
6、缓慢隐潜起病者,常具有无诊断决定性的前驱症状及分裂人格,如古怪的观念及孤僻的行为等。
7、症状表现常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多个方面,整个精神活动体现出不协调、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性。
8、常见的感知障碍为言语性听幻觉,表现为有人在议论、评论或脑内的思想转化为言语声音等表现。还有其他感官的幻觉。
9、明显的思维障碍常表现言语无序,联想结构的松弛,思维过程的中断,与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内容可涉及各种类型的妄想。
10、妄想中最常见的有被害、关系妄想,也可出现夸大、嫉妒、钟情等多种妄想。尤其是虽不常见,但有特征性的原发性妄想,如妄想知觉。
11、还可表现各种被人控制、被人洞悉,思维受外力干扰的异已体验,以及情感、行为意志等精神活动由外力强加的被动性体验。
12、上述妄想性信念及体验的特点为,十分荒谬、不可理喻,内容常不系统、脱离现实,容易泛化,且在意识清晰的背景下出现。
13、情感反应也有多方面的紊乱、淡漠、迟钝、不适切、不协调、倒错以及矛盾情感。缺乏深刻细腻情感的交流。其中尤以不适切、不协调的情感最为常见。
14、少数病例呈现紧张症行为,如兴奋躁动,刻板语言、刻板动作,或木僵、违拗、缄默及蜡样屈曲,或表现冲动毁物、伤人自伤等。
15、部分病例上述表现不突出,表现为“阴性”症状。如注意缺陷、思维贫乏、言语空泛、情感平淡、意志减退、行为退缩,以及模棱两可的矛盾意向等。
16、发病期间患者对疾病无认识或批判能力,自知力丧失或不完整,不愿配合诊治。
17、患者生活、工作或学习等各种社会功能受到明显影响,部分病例对家庭、他人或社会可构成威胁。
18、病程多迁延,很少有缓解完全的间歇期,与其他功能性精神病比较,预后不理想。
情感性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又名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病、躁狂抑郁症。这是一组情感(心境)显著改变——以情感高涨或低落(可伴或不伴焦虑)为特征的疾病。
(一)躁狂症
躁狂症以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精神运动性兴奋为特征。
临床特点
1、发病年龄 首次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女性发病年龄比男性早。15岁以下,50岁以上发病者少见。
2、发病率 春末夏初时发病率较高,少数患者有固定的好发季节,如冬季或夏季。
3、各种因素 多数患者初次起病前有躯体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
4、起病方式 起病多为急性。可有头痛、无力、行动减少等先兆症状。
5、情绪高涨 表现为持续的喜悦、愉快和乐观,感到周围一切都充满生机,自我感觉良好。患者兴高采烈、洋溢着欢乐的戏谑和风趣的神态具有感染性,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这是躁狂症的特征性症状。部分患者则表现为易激惹,常为琐事激怒,甚至伤人毁物。但片刻之后化怒为笑,仍然欢欣鼓舞,悠然自得。
6、仪态 患者显得潇洒放逸,两眼炯炯有神,衣履装饰任意打扮,炫耀过市。
7、夸大 患者自觉聪明能干,是最强者之一,工作是最伟大的,主见是独到的,财富是最富有的。严重者可达妄想程度,形成夸大妄想。
8、睡眠需要减少 患者睡眠时间比平时明显减少,但整天精力充沛,不知疲倦。
9、言语增多 患者语声高亢、速度加快、滔滔不绝不易打断。严重者喋喋不休数小时,而不顾旁听者是否愿意听。有时为戏谑或讽刺语言,或为音义双关的妙语联句。当患者处于易激惹时,言语带有敌意、抱怨、或指责性的激烈演说。
10、思维奔逸 患者联想非常迅速,涉及范围广,往往从一个概念迅速转到另一个概念,形成意念飘忽、音连意连。
(二)抑郁症
抑郁症是情感生精神疾病或心境障碍的一个类型,也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上以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乏为主要特征的抑郁发作。
临床特点
1、女性抑郁症患病比例是男性的2倍。好发年龄在25-44岁。65岁首次抑郁发病者较为少见。
2、约15%重性抑郁症自杀死亡。55岁以上的重性抑郁症的自杀死亡率增加4倍,达60%。发病后第一年的自杀死亡率明显提高。
3、部分重性抑郁症患者因疼痛、躯体疾病、生理和社会角色功能下降而就诊于综合性医院。
4、10%-25%患者早期表现为心境恶劣,每年约10%的心境恶劣者出现重性抑郁发作。
5、一级亲属中的同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5-3倍。
6、情绪低落、兴趣或愉快感缺失为抑郁症最突出、最典型的症状。且至少持续2星期。
7、情绪低落的特点是患者感到抑郁、悲伤、绝望、失去信心或神情沮丧。可以从患者的脸部表情、动作行为观察得到。多数患者伴有焦虑。
8、部分患者诉说没有感觉,或整天担忧,或易激性增高。还有部分患者以躯体不适为突出主诉,如躯体疼痛等(旧称隐匿性抑郁症)。
9、兴趣和愉快感缺失主要表现为对习惯的 兴趣 爱好 及娱乐活动缺乏动力。给人一种脱离社会、封闭自己的印象。部分患者性欲望、性活动明显减少。
10、食欲减退是常见的症状,患者为生存而强迫自己进食,但没有饥饿感。体重下降明显。个别患者为食欲增加,体重增加。
11、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早醒是抑郁症的特点。其他睡眠障碍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于入睡、彻底不眠。个别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度。
12、可出现精神运动性迟滞,如言语、思维、动作缓慢,严重者达木僵程度。或者表现为激越,如坐立不安等。
13、患者经常感到能力下降、精力不足、躯体易疲劳。
14、自责或无用感、“废人感”也是常见的症状。患者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或不足,严重者可达妄想程度,如自罪妄想。
15、多数患者体验到思维能力、注意力、决策能力明显受损,并常常归咎于 记忆力 减退,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16、厌世感、自杀观念、自杀企图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也是最危险的症状。自杀观念、自然企图或自杀行为与抑郁症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自杀常难以预料。
17、少数患者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通常与抑郁情绪一致,但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2星期。
18、其他伴随的精神障碍有强迫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惊恐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
19、临床上按抑郁症状的频数和严重程度分成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试抑郁。
20、首次抑郁发作后,60%-70%的患者会再次抑郁发作。其中约70%再次发作患者会有第三次抑郁发作。约90%3次发作者会有第四次抑郁发作。
21、5%-10%单次抑郁发作的患者以后会有躁狂发作,发展成双相。
22、约2/3的抑郁症患者会完全缓解,1/3的患者为部分缓解或持续发病。通常发作次数越多、年龄越大、病程持续时间越长,缓解期相应缩短。
23、抑郁发作前就有心境恶劣,则提示预后不佳。 24、抑郁症自然病只随访1年后,约40%患者仍有抑郁症状,且符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约20%患者有抑郁症状,但不符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余40%无抑郁症状。
25、首次抑郁发作的严重程度有助于预测抑郁是否持续发作。
26、首次抑郁发作通常在严重的精神应激下发性,如恋人或配偶的死亡、离婚等。心理社会事件对最初的抑郁发作起到“扳机”的作用。
27、慢性疾病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可以加重抑郁病情,延长抑郁病程。
28、急性起病的重试抑郁症,尤其是伴精神病性症状,或精神运动性迟滞者,多数发展为双相情感性障碍。
29、青年人首次抑郁发作后,不一定都发展为双相情感性障碍。
30、部分重性抑郁症患者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阳性,睡眠脑电图检查异常有助于诊断。
31、抑郁发作病程一般约6个月,少数长达1-2年。病程长短与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发作次数有关。
下一页更多有关“常见的六种重性精神病”的内容
精神分裂症心理表现
本病的精神症状十分复杂、多样。一般认为,除了智力障碍 和意识障碍以外,几乎所有精神症状均可见于本病;其基本特点 是病人的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互 不协调、相互分裂。 一、思维障碍 这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方面。
1。联想障碍:最初可表现为联想松散,严重时出现思维破裂,病人谈话或写东西缺乏中心思想,缺乏逻辑联系,如不仔细 分析,不一定认为是病态。但随着病情加重,联想可以变得更加 支离破碎,甚至从患者的书信和谈话里找不出一个上下相联的完 整概念,令人不知所云。例如一患者在信中写道:“××同志:当 你接到我的信的时候,就是我得到最高奖赏的时候,请你不要灰 心,他是一个杀人的刽子手,正向你求婚,想盗窃国家机密,请你放心,是用钢笔写的,我没有见过这样忘恩负义的人。怒海双雄,二角五分钱。执笔人杨元京。”这位患者写信的目的是什么从信中谁也看不出来。整个内容是无法理解的。显然,患者的思维过程没有明确的指向。如果与这类患者谈话,常答非所问;向患者多次提出同一问题,回答的内容前后可以很不一致,说明患者的联想具有明显的偶然性。 有的患者只是由于语言相近或词义的表面联系而把一些毫不相干的概念联系起来。例如一位患者写道:“首先是眼睛看,所以为什么我要看眼镜蛇。”从“眼睛”联想到“眼镜蛇”,只是由于字音相近,词与词缺乏任何内在联系。严重时病人言语凌乱,支商破碎,上下文之间,语句与语句之间,甚至概念与概念之间缺乏任何联系。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联想过程可在无外界因素影响下突然中止 ,或涌现大量的强制性思想。思维贫乏不仅表现为言语减少,更重要的是患者在交谈中,常只重复一些单调的语句,而缺乏意义的联想和引申。有的患者写了满篇文字,只不过反复说明一个概念;有的患者反复钻研一个很平常的问题,如“人为什么要休息”等,总认为其中有深奥的哲理,但又说不出来。这些都是患者联想贫乏,思维内容空虚的表现。
2.逻辑进程障碍:患者在思维过程中,不能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规律来分析问题,而往往表现出概念混乱和一些奇怪的逻辑推理。思维逻辑障碍大多在联想障碍的基础上产生。如一位患者每逢看见穿木板鞋的人即很敌视,其理由是“穿木板鞋的人反对我”。经追间后,病人解释说:“我的名字有一个‘林’字,‘林’是由双木构成的,木板鞋的‘板’字由‘反’和‘木’二字构成,板就是反木,就是反我,所以我恨穿木板鞋的人”。 有一些病人在思维过程中,常常把一些抽象概念具体化,表现为象征性思维,并成为关系妄想与某些难以理解的行为的原因。例如,一患者看见一块抹布,便认为.这块抹布是说明自己思想很“脏”,于是就去打扫庭院,说是要通过实际行动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显然患者把抹布的“不清洁”(具体的“脏”)与思想上的“错误”(抽象的“脏”)混淆起来了。这种概念的混乱,出现在思维过程中,必然会导致逻辑的谬误。还有一些患者在思维过程中,把想象和现实,古代和现代,中国和外国,部分和整体,可能和必然等概念混淆起来,或对于一些词的概念做任意歪曲的解释,都常常导致逻辑推理的紊乱,得出荒谬的结论,使患者的思想内容不易为人所理解。一患者诉说“自己想到人是由动物进化的,所以人不应当吃猪肉;又想到动物是由植物进化的,吃植物也不应该;植物是由土里长出来的,所以觉得人不该站在地上”。这是逻辑倒错的表现。有的患者自创新词或新字,或用图形相符号代替某些概念。这些逻辑紊乱的症状,几乎只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之中,在临床上很有诊断价值。
3.妄想:精神分裂症另一个有特征性的思维障碍是原发性妄想。这是突如其来的病理体验或直接感受。也就是说,这类妄想并不是由感知觉障碍或其他歪曲的观念所引伸,而是一种凭空出现,与患者以前的思想和情感毫无联系的一些病理性观念。例如,一位患者在日记中写道:“我总觉得有穿隐身衣的人在监视我;”;“好象人人都在说我”。原发性妄想几乎也只见于精神分裂症。另有一些妄想称为继发性或解说性妄想,大多是在幻觉等感知障碍或思维逻辑障碍的基础上形成的。受幻觉等感知觉障碍影响较大的妄想,内容荒谬、易变、杂乱而不成系统。受思维逻辑障碍影响较大的妄想,则内容比较固定,有形成系统的倾向。发病急,感知障碍丰富者以原发性妄想多见。发病年龄较晚,起病缓慢,病程迁延者,多为继发性妄想。就妄想内容而吉,以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较多见;自罪妄想、嫉妒妄想、夸大妄想和物理影响妄想也不少见。有内脏器官的感觉异常时,则易有疑病妄想出现。 二、情感障碍 这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之一。在疾病的急剧发作期,患者的情感可出现不明原因的剧烈变化,多系由幻觉和妄想产生的强烈反应。表现为兴奋、激动、紧张、恐惧、焦虑、忧郁或突然情感爆发可能伴有伤人、毁物或自杀行为。有的病人出现情感倒错,往往以无所谓的心情,叙述自己最痛苦的遭遇;或者谈到高兴的事情时,反而伤心落泪。有的病人有矛盾情感,则可有爱和憎两种对立的情感同时出现。如有的患者痛斥医生是凶手而同时却要求医生留下来陪伴,免得自己害怕。随着病情逐渐发展,情感迟钝情感淡漠往往成为病人长期的主要症状。一些细致的高级情感常最先受损害,表现为对亲友缺乏热情,对家人态度冷淡,对是非善恶漠不关心,与别人的情感不发生共鸣,只对外界刺激产生迟缓而浮浅的反应。严重时,可对欢乐、愤怒、恐惧等情境均无明显反应,甚至对任何刺激均无动于衷。为了正确理解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的特点,不应只着眼于患者面部表情果板和平淡,更重要的是患者内心情感体验的贫乏,以及患者情感反应与内容的不一致。例如,临床上可见到一些淡漠少语的患者在独自发笑;如果问她笑什么,得到的回答常是“我没有笑呀!” 如果病人的情感由活跃而转变为迟钝淡漠,并伴以思想内容贫乏,常提示其精神活动日趋衰退,是病情转向慢性的象征。 三、意志行为障碍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表现为明显的意志活动减退,对外界事物 缺乏兴趣,不主动参加活动,经常处于沉思之中;不与周围人接 触,整日闭门幽居或蒙头而卧,生活懒散,不修边幅,不注意整 洁,孤僻、退缩,完全脱离现实。有的患者发生矛盾意向,不能 果断选择应该做什么,总是犹豫不决。如欲睡觉,走到床边以后 又退出寝室,如此反复不能决定。有的病人在妄想的支配下,可 反复提出控诉或坚持进行某种赎罪活动,表现为病理性的意志增 强,但这一现象并不能持久,随着病情的进展,意志行为活动的 减退便日益明显。此时,即使偶尔浮现意志行为活动的愿望,自 身也缺乏动力去完成它。还有一些患者为被害妄想所驱使,出现 出走、自杀和影响社会治安的行为,严重时还可以导致凶杀。这 类行为产生的另一原因在于患者意志过程减弱,因而缺乏力量去 克服其内心的病理性冲动。此时患者或根本没有考虑到其行为可 能引起的后果,或明知后果严重也无力控制自己。有的病人意志行为活动障碍可表现为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机械性被动服从或违拗症等紧张性综合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还常有一些不易为人所理解的动作和姿势,如做鬼脸、努嘴、吮唇、蜷缩状态等;或以某种特殊的声调说话;有的患者似喃喃自语,可见其嘴动而听不见声音。在一般情况下很难从患者那里了解到这类动作和姿势有什么特殊的动机和实际意义。这类症状的出现象联想障碍以及思想与情感分裂一样,似乎都提示病人心理机能统一性的严重破坏。紧张症患者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冲动行为,可导致严重后果,这是需要注意的。 四、感知觉障碍 幻是早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之一,但不是特征性症状;因为其他许多精神病都可有幻觉出现。但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具有某些特点,例如:幻觉常在病人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出现,听幻觉,特别是言语性幻觉最多见,而触幻觉和嗅幻觉、视幻觉和内脏幻觉也能见到;幻觉的内容比较单调、缺乏变化,结构也简单或不完整,与现实生活缺乏联系或内容怪异。听幻觉的内容可能是对患者下达某一指令,或对患者的行为加以评论;也可能是讥笑、谩骂或威胁。这类幻觉多为真性幻觉,声音清晰,患者往往信以为真,因而可支配患者的行为或影响其情绪。视幻觉出现时,患者多为旁观者,并不参加到幻觉场面里去。触幻觉则多反映在性器官上成有电流通过全身皮肤的感觉。 不完全性幻觉除了精神分裂症以外,在其他精神病中很少见到。这类幻觉可表现为假性幻觉,例如,听到自己脑子里说话的声音;也可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幻觉,例如,患者并末张口发音,但觉得有说话、唱歌的感觉产生于自己的喉部;还可表现为思维鸣响,例如,当患者想到什么内容时常常立刻转化为声音在脑子里出现。此外,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还可有感觉综合障碍,如感到头颅增大,耳、眼、鼻改变了位置等。 真正的错觉在精神分裂症中并不常见。有时,患者诉说鸟儿在对他说话,流水声中有骂他的声音,这常常不是错觉而是机能性听幻觉。有时,病人对于外界事物的形象,常通过自己的想象增添一些细节或赋予某种特别意义而构成一种新的形象。如一患者把天上的云彩看成是飘游的人物而对之下跪。这是幻想性错觉。 五、其他异常表现 注意力涣散常在本病的早期便已出现。病人表现出对日常生活漫不经心,工作粗枝大叶,丢三忘四;与之交谈,常心不在焉;一般以随意注意障碍较为明显。由于病人注意力涣散,同时情感淡漠,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因而常眼神呆滞,面部缺乏表情。 除极少数病人在疾病急剧发作期可出现短暂时间的意识障碍以外,绝大多数病人意识是清晰的。有时病人出现双重定向,说他身在一处,又说他在另一处。这是思维障碍而非意识障碍的表现。自我意识障碍在本病则比较常见。例如,有的病人往往以第三人称的语调叙述自身的体验;有的病人产生了被泄露感或被支配感,觉得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已被泄露于他人,或受他人或某种神秘力量所支配和影响。有的患者觉得自己已分为两半,这两半部分在脑子里对话,即人格分离;有的病人体验到自身的某部分躯体或整个身体已不存在或不属自己,这是人格解体的表现。 精神分裂症病人一般智能完好,但常常对自己的精神疾病或病态表现缺乏自知力。 第三节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 精神病学家根据患者的基本症状、病程发展和预后的不同,将精神分裂症分成几种基本的临床类型。通常分为以下四种: 一、单纯型 发病大多在青少年时期,起病缓慢,发病诱因不明显,最初不易被人发现,但是一旦被亲友怀疑有病时,本病往往已发展到严重阶段了。患者在早期可有失眠、头昏、头痛、注意力涣散、全身不适,精神萎靡等症状,颇象神经衰弱。随后,性格逐渐改变,表现为孤僻、懒散,情感淡漠,不与人来往,不修边幅,对任何事物皆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下降,对工作常不负责任,散漫不羁,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能力降低,但患者并不为此而焦虑,也不采取任何措施加以补偿,得过且过,对别人的批评和规劝遭不介意。病情严重时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精神衰退也日益明显。此型幻觉、妄想和紧张症状很少见,故称单纯型。 二、青春型 发病多数在青春期,发病可急可缓。发病年龄较早的,起病多缓慢,症状也多表现为阵发性加剧。发病急骤的,病程发展则较快,常于短期内达到高潮。起病后,患者逐渐表现孤僻,情绪不稳定,如幻想和追究一些荒谬或无意义的问题,或发表一些空洞的议论。随着病情发展,情感障碍愈加明显,此时;情绪波动极大,忽而大哭,忽而大笑,或无故大发雷廷,令人难以捉摸;但对周围事物则表现情感淡漠。言语思维障碍表现为,患者言语杂乱,语句不连贯,常有思维中断;有时喃喃自语,很难与之深入’交谈。妄想大都荒谬,零乱而不固定,常有象征性思维。幻觉丰 富,以幻听、幻视居多,性器官的触幻觉也较常见。幻觉内容多 离奇古怪,变化多端。有的可有人格解体等自我意识障碍。病人 的动作多无意义,常做些令人难以理解的手势、姿势或表情。行 动幼稚、愚蠢、淘气,如玩弄大小便、吞食昆虫、不爱清洁,饮 食起居都不能自理。预后较差,精神衰退出现较其他各型为早。 三、紧张型 发病年龄在青、中年,起病多呈急性和亚急性,也有起病缓 慢的。早期表现萎靡无力,食欲不振,怠惰少动,对任何事物都 无兴趣,情绪低落。随着疾病的发展,则有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 兴奋两组综合症出现。 木僵状态——病人情感淡漠,言语动作明显减少,有时果立 或呆坐数小时,可出现刻板动作、刻板言语,模仿动作、模仿言 语和违勘等症状。严重时则不言不动、不饮不食,双目紧闭或凝 视,表情呆滞,呼之不应,推之不动,甚至针刺皮肤时也无反应; 不主动解大小便,不主动咽下或吐出口涎而任其顺口角流出;全 身肌张力增高,并可出现蜡样屈曲。病人对周围事物虽无反应,但 一般仍可感知,有的患者在脱离木僵后,可清楚地述说病中经过。 在安静环境下向这类病人小声耳语时,也偶可获得回答。有的患者 在夜深人静之际,当外界干扰消失时,可在室内走动、解便或进 食。木僵状态短的维持几小时,长的可达数年之久。既可逐渐消 失,也可突然结束,部分患者可随即进入兴奋状态。 ” 兴奋状态——这一状态往往是突然爆发的。患者兴奋、激 动、行为暴烈,常有毁物伤人行为;常可出现丰富幻觉。此状态一般维持几小时或数巳然后缓解;或进入木僵状态。严重时昼夜躁动不停,以至衰竭。 此型病人的预后较好,无论病程长短,均有可能缓解。 四、妄想型 这是精神分裂症中较为多见的一型。发病年龄较各型为晚。起病缓慢,但亦有急性和亚急性起病者。开始时,患者敏感、多疑,怀疑有人在背后议论或不信任自己。这种多疑逐渐发展,而形成关系妄想,总觉得周围发生的一切现象都与自己有关。如认为旁人的咳嗽是侮辱他或是传递信号;吐痰是鄙视他;聊天是议论他;甚至认为报纸上的消息也是影射他的。此后,关系妄想所牵连的范围愈来愈广,而逐渐形成被害妄想。这时患者认为周围的一切变化都是有人为了要打击迫害他而故意布置的。 除被害妄想还可有疑病妄想、嫉妒妄想等,这些妄想与被害妄想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有的患者还有影响妄想,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被“雷达”、“电脑”、“无线电”或“催眠术”所控制。这一类型患者的妄想可围绕某一中心思想而逐渐发展,最初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妄想结构可变得松散而不严密,内容也更荒谬和不固定。 ’ 此型患者中约半数以上同时存在幻觉。幻觉可出现在妄想形成之前,也可在同时或在妄想产生之后出现。大多为真性幻觉,以言语性幻听最多见,也可出现幻视、幻触、幻嗅等,幻觉内容多对自己不利。这些不愉快的幻觉体验以及思维逻辑障碍可成为继发性妄想产生的基础,也可使被害妄想更加牢固。由于幻觉、妄想的影响,患者的情感活动多不稳定,常有愤怒和敌视的表情,有的则表现为疑惧或惶恐不安。与此同时也可出现异常行为,以至出现自杀或凶杀事件。此型病人,特别是发病年龄较晓的病人仍能与环境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其日常生活也能自行照顾,而且智能完好。其预后一般较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