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苏兰的人们都害怕交谈。
当谈到芬兰时,可能会突然对它产生很多印象。例如,在联合国年度《世界幸福报告》中,芬兰一直是最好的国家之一。近年来,芬兰甚至已经成为垄断的第一名,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例如,芬兰人均害怕和别人交谈,他们通常等待汽车的时候都会离很远,以免别人会说话。在公共场所甚至有这种椅子的设计,交错设计以防止陌生人触摸彼此的眼睛。例如,它是千湖之地,它有75%的森林覆盖,并具有最纯净的自然精致和美丽的光环。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这个最幸福的国家,有一群人不开心。
对于那些在抑郁症中挣扎的人来说,出生在芬兰意外地遭受了额外的痛苦。在其他人看来,出生在这个国家,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强大的福利体系,不平等率低由于环境良好,芬兰人通常过着更加顺畅的生活。从抑郁症患者的角度来看,幸福国家的刻板印象已成为他们必须摆脱的束缚。这就像生活在芬兰这样一个生活水平很高的国家,几乎让你感到无权感到沮丧。
整个社会都会让人有一种感觉,只需要享受自己的生活,就必须大胆地享受自己年轻时拥有的所有可能性。不仅如此,人均社会恐怖的安慰也变成了沮丧,是压倒病人的一根稻草,在芬兰注重隐私的文化环境中,很少公开表达情感,甚至八卦也基本保持在最低水平。结果,患有抑郁症的芬兰人很难在这种环境下认识和讨论抑郁症。总的来说,主观上的幸福和顺畅感,加上稀疏的交流现状,大大降低了芬兰人对心理问题的警惕。欧盟统计局的自杀率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到:尽管芬兰的自杀率已降至1990年代的一半,2018年7月的统计数字,每10万人中有13例自杀,但芬兰的自杀率却超过了欧洲平均水平每十万人中有11人。
第31界陶博会的现场,各大陶企拼品牌、拼展厅、拼创意、拼文化之时,却史无前例地一致偏爱黑灰白“极简风”,在展厅走上一圈,你会发现,“极简风”被标签化地应用于大量的陶瓷品牌和陶瓷展厅。4月19日,中国陶瓷总部,一场名为佛山首届陶瓷文化论坛上,专家和业界精英们直击行业问题命脉,大胆提出,极简风潮的DNA来自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极简风”姓“中”不姓“欧”。
从这个角度出发,打破审美疲劳、亮出品牌文化特色,寻找当代人的文化心理认同,更好地研究和服务当代人的生活,中国建陶业亟需从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打捞和发掘极简主义的历史元素,满足国人当下对于极简主义的价值追求。而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以佛山建陶为代表的制造业转型,正透露出强烈的信号——陶企正在强化消费者研究,适应小众化多元化的消费趋势,强化消费者的文化心理认同,以此探索建陶行业的新一轮创新驱动力。
别被北欧极简风带到沟里了
回到传统才能发掘更大价值
也许你是佛山三万多位设计师中的一位,刚刚完成陶博会的展厅设计而长出一口气,却又为顾客在展厅的平均停留时间而苦恼;也许你是佛山十多万陶瓷营销人员的一位,正在陶博会上为你的品牌“鼓与呼”,又在努力尝试如何为客户准确传递品牌文化的差异化内涵。没错,今年的陶博会,清一色的北欧“极简风”、一水儿的“黑白灰性冷淡”,如何从中发掘和提炼品牌的特别之处,击中消费者情感深处最柔软的部位?听听这场陶瓷文化论坛上,专家和业界精英们的解读吧!
“宋文化是中国文化走向全面成熟的鼎盛时期,一改唐朝的花花绿绿、浓妆艳抹,宋文化审美发生巨大转向,那就是以简单、自然、温和为代表的极简美学。”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市场部高级顾问、佛山泛家居产业的“教父”级专家张有卓教授认为:“中国历史上,宋文化的极简美,遥遥领先于西方,甚至影响了后世千百年。西方认为,宋朝是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宋瓷色调高雅,工艺精湛复杂,但宋瓷器给人的整体感觉却是非常的安静、朴素。恰恰如道家所说的‘大道至简’,越高尚,而越简单。跟今天中国建陶业风行的现代仿古砖,有异曲同工之处。”
今年的陶博会被“北欧极简风”重重包围,专家和行业精英们认为,现代的极简风其实应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他们呼吁,别被“北欧极简风”带沟里去了,今天的消费者,对极简主义的欣赏和认同,其实源自于中国历史上“极简风”鼎盛的宋朝。
“卖品牌其实就是卖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灵魂,更难以谈得上文化感染力。尤其是进入到小众化、多元化需求的时代,建筑陶瓷工业转型的一大方向,就是在以文化创意为龙头,从华夏文明的文化宝库中,发掘丰富多彩的营养和资源,研究当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满足和服务于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知名策划人、营销专家黄云岳表示。
专家和行业精英们得出大胆的判断,文化融入传统制造业,是以建陶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大家的共识是:“世界文化看中国,中国文化回归传统,华夏文明特别是顶峰时期的宋朝文化是推动行业创新的重要宝库,而文化一旦融入到经济活动和产出当中,必然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灿烂的思想之光,必然会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
你为什么爱上极简风?
这是千百年历史心理的积淀与凝冻
也许你在陶博会逛展厅的过程中,已然迷失在极简风的黑灰白、点线面中;也许你想为自己打造一个舒适的小窝,寻找自己的“断舍离”。你为什么会如此钟爱极简风?这其实是作为中国人千百年来历史文化心理的积淀与凝冻。“有家就有佛山品牌”,就让这些服务于你方方面面生活家居的行业精英们,带着对极简风的解读,走进你的内心深处吧!
《今日设计》出品人、论坛召集人史鑫告诉记者,传统意义上认为,北欧极简风,是以挪威、丹麦等北欧国家的装饰风格为原型,简约的空间线条,黑灰白的主色调在国内建陶行业风靡一时,在此次陶博会各品牌的空间集中展示中,呈现爆发性的审美设计倾向。
“瓷砖本身不需要太多的诉说、集中的跟风,瓷砖营造的整体空间里,最重要、最核心的主人公,就是人,就是人本身的文化和审美。”与会嘉宾、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杨英才表示。事实上,在宋山水画的意境中,人与自然的愉悦亲切,有着渔歌式的宁静,但人常常在山水画中处于非常微小的位置,“这其实是一种文化观的反映,把自己放的低一点,便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和美丽的风景,这就是面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这与今天,我们全社会都提倡的绿色生活和环境保护不谋而合。”张有卓认为。
他表示,宋“极简风”之美,美在心灵,不讲究物质条件,更讲究生活的品位,寻求内心舒适的状态,而这些恰恰与现代人追求的简约、休闲的生活状态,达到自我心灵的满足高度一致,国人千百年来的价值观和文化心理,是一脉相承的。
广东协进陶瓷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策划师石荣波则表示,我们注意到,西方有很多大牌都在纷纷借鉴东方元素,甚至直接是中国的元素,除了好莱坞,还有近年来的奢侈品牌范思哲、爱马仕等,但建陶行业在学国外的时候学的更多的是形,比如中国瓷砖钟爱的“洋名”,比如行业跟风的黑白灰,但西方却在学中国文化的神,学中国文化的根。对于中国历史宋文化巅峰的研究,其实就是要探寻国人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心理,将文化心理的认同融入到陶瓷行业中,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推动产业的创新和行业的复兴意义重大。
“宋文化对我们的启示,还有留白的大智慧。相比今天的陶瓷展厅,大都塞得满满当当像一个杂货铺,建陶空间环境展示的,其实是一种文化,一种气质,一种高雅,少就是多。”张有卓认为,在小众化多元化的消费时代,一个企业或产品只能抓住一部分的消费者,试图用铺天盖地的所有产品“讨好"所有消费者,是吃力不讨好的。
而在操作层面上,“正如宋朝画风的极简,简单几笔就能传达出一种直击人们心灵的意境,引发人们心灵情感的共振,但今天,极简主义又不等于简单,即使是外表看起来简单肃静,但其实内涵是十分丰富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功夫和火候,制造设计的过程却十分复杂。要达到这样的极简主义,只有高度专一的企业,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事实上,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以佛山建陶为代表的制造业转型,正透露出强烈的信号——陶企正在强化消费者研究,适应小众化多元化的消费趋势,强化消费者的文化心理认同,以此探索建陶行业的新一轮创新驱动力。
而在建陶业内将极简做到极致的先锋样本,金意陶品牌战略部部长郑岩告诉记者,金意陶的品牌文化其实是两个词,坚持和专注。“金意陶之所以成为金意陶,就是这么多年我们一直认准一个方向,坚持去做、专注去做,秉持着‘春风态度、秋水精神’这八个字,始终坚持、专注地于现代仿古砖的研发,现代仿古砖在设计和工艺方面不断取得的突破,就是坚持和专注的结果。”
彩蛋来了
佛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那些悠远绵长的历史基因,融入了你我的血液之中;佛山又是一座制造业强市,从家电、瓷砖、卫浴到窗帘布艺家居用品,全方位服务着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有家就有佛山品牌的强大影响力之下,佛山的制造业是如何引领和服务当代人们的生活美学的?
寻找佛山强大工业基因与生活流行趋势的链接,发掘科技世界与工具本体中的诗与美,在妙悟之间,为每日忙碌生活工作的你,探寻些许生命的力量与人生的情味,这就是南方+《城市生活美学家》栏目要为您带来的美文、美感与美境。对本文有感觉吗?本期彩蛋送出的就是极简风、断舍离:参与留言的前三名,将由《今日设计》专业设计师为您送出价值千元的个人家装设计咨询服务。
记者阎锋
北欧风格总是受到许多人的青睐,这是因为在北欧风格中,许多人都能找到情感的共鸣。喜欢北欧,喜欢它简约的的设计;喜欢北欧,喜欢高亮度的纯色设计;喜欢北欧,喜欢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北欧风格设计总能给我们惊喜,总能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家的不同。下面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套五口之家的北欧风格装修案例。该案例房屋所在的小区为杭州阳光郡公寓,房屋的建筑面积为140平方米,屋子的里面居住着程序员的一家三口还有爷爷奶奶。整个装修的花费为55万元,这55万元包括房屋所有的装修设计(硬装以及软装)、还有家具、电器的购买以及地暖的铺设。下面我们就对这套140平北欧风格装修案例做一个具体的介绍。
在这套北欧风格装修案例中,客厅是家中最大的空间,也是业主花费最多的地方。一眼望到头的狭长客厅,其实非常的大。对于收纳非常重视的女主人,在与设计师进行沟通的时候,屡次发表了她对于收纳的看法,因此在客厅中,镶嵌在墙面的收纳柜非常的常见。电视前的收纳柜、沙发背景墙的收纳柜,让主人不用在为收纳问题而担心。
北欧风格不追求过于复杂的色彩设计,设计师在空间中喜欢选用一些高纯度的色彩来表现空间的清澈、透明之感,这在这间北欧风格案例中很好的得到了体现。在中,我们看到其墙面选择的是高纯度的白色,另外,又加入了高纯度的**沙发来点缀空间。**和白色两种简单的色彩让这间客厅清澈而又明亮而且充满着勃勃生机。让人在进入客厅的时候,就能有个好心情。客厅中央摆放着大理石台面的铁艺茶几,让人感受到了空间的厚实。
餐厅的色彩并没有沿用客厅色彩设计,而是调和的蓝色。这种调和的蓝色,并没有给人像传统的蓝色一样的给人过于鲜艳的感觉,而是明亮、纯净的感觉。从而与居室的整个氛围相符合。餐桌椅方面,考虑到家中的人口比较多,其选择了长方形的餐桌椅,从而使其能够满足五人的用餐需求。餐桌椅的材质方面,其选择的颜色较深的北欧原木,主要是考虑到父母的年纪比较大,对于怀旧的东西比较有情感,因此主人选择了色彩较深的北欧原木,从而让父母对于这个家更加的亲切。
这套北欧案例的西式厨房整体设计比较简单。我们在西式厨房里面能够看到的主要灶具有烤箱和咖啡机,这是因为西式厨房主要满足早餐的需要,因此其设计也是比较简单的。另外,这间西式厨房是与从餐厅紧连着的,中间是用的吧台隔开,除了满足早餐的需要,主人有时也喜欢在这里悠闲的泡上一杯咖啡,享受悠闲的餐后时光。
中厨并没有占有多大的空间,在这间厨房的橱柜选择方面,其选择的是白色的烤漆橱柜,并且配合了灰色的瓷砖,灰与白的搭配虽然不是十分的完美,但是却不会让厨房看起来过于的灰暗。另外,厨房里面的三扇窗户也让厨房里面的空气流通比较好,让主人基本上不用担心油烟问题了。
这是这套北欧案例中爷爷奶奶的卧室,这间卧室在整体上营造的是怀旧的氛围。透过这间卧室,我们能够看到无论是在色彩的选择方面,还是在材质的选用方面,其整体选择的都是给人怀旧感的色彩和材质。墙面以及天花的色彩都是选择常用的白色,地面选用了木地板铺装,床也是选择了非常具有古感的床。这种设计,满足了两位老人对于卧室的需求。
这间卧室是爸爸妈妈的卧室,相比上一间卧室,这间卧室给人的感觉要年轻许多。其地板的选用和上一间卧室是一样的,设计师主要是通过软装来表现这间居室的年轻感。浅蓝色的床单、床头的装饰品还有黑色的铁艺台灯,都让人感觉这间卧室非常的年轻。
卫生间的浴缸设计可以说非常的具有现代感与艺术感,简单的结合图案,却让主人家的浴缸看起来非常的不一样,此外墙面的色彩能够与灰色的墙面很好的配合,非常的具有美感。
对于这套140平北欧风格装修案例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希望本篇介绍的北欧装修案例能够对你以后的家居装修设计有所帮助。
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流行于法国、德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
表现主义是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描写对象形式的摹写,因此往往表现为对现实扭曲和抽象化。这个做法尤其用来表达恐惧的情感——欢快的表现主义作品很少见。一般来说表现主义仅限于20世纪的作品。
虽然表现主义这个词被用来描述一个特定的艺术风格,但是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被称为“表现主义”的运动。这个词一般用来描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反对学术传统的绘画和制图风格。尼采通过对古风艺术的批评在表现主义形成的过程中起了一个疏导和关键的作用。
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将古代艺术分为两类,阿波罗式的艺术是理智、秩序、规则和文雅的艺术;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是恶毒、混乱和疯狂的艺术。阿波罗式的艺术代表着理智的理想,而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则来自于人的潜意识。这两种艺术形式与代表它们的神一样:两者都是神的儿子,互不相容,又无法区分。尼采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都包含这两种形式。表现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狄俄尼索斯式的:鲜艳的颜色、扭曲的形式、绘画技巧上漫不经心、平面、缺乏透视、基于感觉,而不基于理智。
广义地说表现主义是指任何表现内心感情的艺术。当然所有的艺术品都表现艺术家的感情,但是有些作品尤其强调和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感情。尤其在社会动乱的时期这样的作品尤其常见,而在欧洲历史上从15世纪开始这样的动乱时常重复:宗教改革、德国农民战争、八年战争等等,所有这些动乱和压迫均在印刷作品中留下了其痕迹。虽然这些作品一般从艺术角度不引人注目,但是它们通过它们所描述的恐怖始终能够在其观众中引起强烈的感情。
以下为20世纪初德国重要的表现主义视觉艺术家:
埃米尔·诺尔德、弗兰茨·马尔克、艾里奇·鲍默、昂斯特·巴拉赫、埃里希·赫克尔、卡尔·施密特-罗特卢夫、艾恩斯特·路特维希·基希纳、马克斯·贝克曼、奥古斯特·麦克、马克斯·佩希斯坦
蓝色骑士组织和桥社是比较著名的表现主义画家结社。20世纪里表现主义也对许多其他艺术家起了重要的影响,包括所谓的抽象表现主义。
事实上并没有任何自称为表现主义派的艺术家或艺术家团体,而且这个运动主要集中在德国和奥地利。蓝色骑士主要集中在慕尼黑,而桥社则主要集中在德累斯顿(不过后来一些艺术家迁往柏林)。桥社的活动时间比较长,而蓝色骑士实际上只活动于1912年。许多艺术风格对表现主义起了影响作用,包括爱德华·蒙克、凡·高和非洲艺术。
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家有昂斯特·巴拉赫。
具有表现主义的**也被称为德国表现派,其最重要的代表作有《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和《泥人》。
弗兰兹·卡夫卡的小说常被列为是表现主义的。
具有表现主义的戏剧是20世纪初德国戏剧中以乔治·凯泽和恩斯特·托勒尔最著名的表现主义剧作家,
表现主义戏剧的特点是极端简化的人物性格、合唱效应、雄辩的对话和高度的集中。其内容往往是主人公的觉醒和悲痛,尤其是与市民价值和权威(一般以父亲来代表)的斗争。
表现主义戏剧中的对话不是庸长和幻想性的就是极端缩短和电报式的。
在音乐方面德语国家的第二维也纳乐派中的阿诺德·勋伯格、安东·冯·韦伯恩和阿尔班·贝尔格被看作是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恩斯特·克热内克的音乐也往往被看作是表现主义的。表现主义音乐家使用自己的音阶来取代传统的音阶,他们还试图使用不谐和音调来表现潜意识、内部需要和不幸。
在建筑方面以下两座建筑被公认为表现主义建筑:1914年布鲁诺·陶特在德国科隆建造的玻璃亭和1921年埃瑞许·孟德尔松在波茨坦造的爱因斯坦塔。
我没有去过北欧,对于那个传说中一年有三分之二是冬天的地方,我的了解仅仅是丹麦的安徒生,照片里的极光,寻味节目中的鲱鱼罐头,也好奇究竟是怎样的生活,会使得人们的幸福指数很高,但自杀率也很高。
后来我爱上了一部韩国**,叫《男与女》,**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在芬兰拍摄。积雪覆盖的道路,寒冷萧瑟的树林,弥漫着暧昧气息的桑拿小屋……我被这些北欧景色给迷住了。机缘巧合,在看影评的时候知道了这本书:
《北欧,凛冽的世界尽头》
好文艺的名字。
这本书由马蜂窝出品,集结了一些常年旅居北欧的人,来描绘他们眼中的北欧。从艺术美学到城市设计,从极地风光到生活习俗,还有北欧五国各自的特点,都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从别人的文字里去探索陌生的国度,去体会不同的民族特性,也试着去理解那些和自己相去甚远的生活。
越是不同,越是好奇;越是陌生,越是向往。于是,不喜欢冬天的我,对北欧也生出了无限的憧憬。
书里的很多作者都提到,北欧人给人的印象是:内敛、羞涩、冷漠、不苟言笑,不善言辞,与人保持距离。这似乎也是全世界公认的。有趣的例子是,公交车上人们宁愿站着,也不愿意坐在别人旁边,双人位总是空着一个位子。
性格中的冷暖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这很有意思。因为冬季长、阳光少,北欧人性格中也多了些冷的成分,这和欧洲南部西班牙人意大利人的热情似火,实在是天壤之别。
而我对这种高冷的性格却有种莫名的偏爱。它体现出一种边界感,分寸感,独立,成熟,尊重对方的空间,不随意打扰别人。
在这个时代,人与人的距离因为科技和网络而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却在慢慢疏远。人们自称“社恐”,其实是想远离无效的社交,保留自己的私人空间,与其隐藏真实情感,或者假装热情,倒不如一开始就把握好距离。北欧人的“冷”,我反而觉得很舒服。
当然你会发现,每位作者随后都告诉你,当你和北欧人真正熟悉了,成为朋友了,就会感受到北欧人其实很友好、善良、乐于助人,他们克制、冷静,但绝不冷漠。
想起《男与女》结尾的那位芬兰女出租车司机,冷峻严肃的脸庞,没有一丝笑容,好像对人漠不关心,但其实她一直注意着女主。当发现行驶时信号不好,她会把车停在路边,让对方能打电话。当女主在车里失声痛哭时,她默默下车,留给对方安全的空间去整理心情。当女主走出汽车,她会询问是否需要香烟。她能理解女主的心情,但她从不多言,只是听着对方的自言自语,然后,站在一定的距离外,和她一起默默地抽烟。
看完《北欧,凛冽的世界尽头》,我才明白,**中的芬兰女司机,是多么典型的北欧人。
你不说我也不问,但你需要的时候我一定会帮助你,关心你但又不打扰你,永远给你空间,也给你默默的温暖,真是恰如其分的距离感,这大概就是那个瑞典词汇Lagom的内涵。
除了北欧人鲜明的性格特点,还有很多北欧人热爱的东西也让我印象深刻。
北欧有独特的“自由漫步权”,北欧多数森林、原野属于私人所有,而法律允许人们进入他人的私有领地,所以北欧人喜欢在森林里散步,采蓝莓,在原野中滑雪,在湖泊里裸泳。人们热爱自然,享受自然,融入自然,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羡慕不已。
被称为芬兰国粹的桑拿是北欧人最喜欢的休闲方式,人们在桑拿房里“坦诚相见”,拉近彼此的距离。他们在桑拿房把身体蒸热,再跳入旁边的冰湖里,体验冰火两重天,也为了促进血液循环,这在我看来简直是“壮举”。
北欧人尤其是瑞典人钟爱的Fika, 在书中也被一次次提及。我知道法国人也会在工作间隙,端上一杯咖啡,和同事短暂聊一会天,但北欧人的Fika似乎比普通的coffee break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已经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
北欧人对运动也有着无比的热爱,孩子们从小跟着父母爬山,滑雪,游泳,无所不能,老人们90多岁依然身体健硕,在运动场上挥洒激情。
“运动是北欧人的终身信仰,用以对抗年复一年漫长而沉闷的冬季,并以此不遗余力地享受短暂而珍贵的夏天。”
……
合上书,北欧的点点滴滴已让我产生无限的遐想,想去看那些独特的自然风光,想去体验桑拿和裸泳,想去和北欧人Fika一次……人未动,心已远。
我能感觉到,在北欧,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一种独特的平衡。或许,这就是幸福的来源。
身为知名部落客,旅居北欧多年的萝瑞娜(Lorina)以一双巧手,为心爱的家人在瑞典复制出道地的台湾味,和网友们分享著北欧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同时,她也观察到北欧人,讲求扎实品质与崇尚自然的生活哲学。
瑞典主妇萝瑞娜(Lorina)分享
谈起北欧的风格与品味,极简、纯净、自然、设计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代名词。但其实,北欧地理环境并不得天独厚,要如何与大自然相互依存、取之于自然又同时保育环境,北欧人更是做足了努力。萝瑞娜便举例,像是法令明定农地的休耕期、牛羊鸡鸭等禽畜应有的活动空间,都显示北欧人要永续经营这片土地的用心。而北欧人的生活哲学也显示在消费上,他们崇尚自然,不追求名牌,讲求的是扎实的品质与不马虎的细节。来自北欧的家用品品牌Neutral诺净,自然也具备了这样的品牌性格,不添加香精、色素,以高品质的产品体现对人与自然的尊重。
女儿绮绮第一次滑雪纪念 提供:萝瑞娜
让孩子从家事小帮手做起培养正确观念
即便已旅居北欧瑞典八年多,萝瑞娜还是保有过年要大扫除的习惯。她开玩笑的说,除了平时就要洗脑孩子「家事就是全家人的事」之外,只要孩子们有动机想要独立完成任何事的想法,她一定会不怕麻烦的带着他们慢慢练习完成。善用一些打扫时能辅助孩子们的小物,像吸尘器、湿纸巾(厨房纸巾)、IKEA买的到的小板凳小扫帚,或是牙刷,都是能帮助孩子提升「清洁绩效」的好帮手。而撰写食谱书多年,过程中,她也渐渐体会到「饮食」最重要的本质,不再只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如何透过食材选择搭配合宜的烹调方式,给予自己与家人真正能照料身心的料理。家中的厨房也是她的教养基地,细火慢炖除了温暖心与胃的美食,更有着她与孩子们间浓郁的情感。
慎选清洁用品 降低过敏对身心的威胁
从遗传到环境,造成孩子过敏的原因非常复杂。根据台湾儿童过敏气喘免疫及风湿病医学会统计,二○○七年大台北地区孩童异位性皮肤炎盛行率为129%,换言之平均每八位孩童就有一人罹患异位性皮肤炎。全家长年生活在瑞典的萝瑞娜,三个孩子中有二位有皮肤过敏的困扰,因此她提到自己挑选清洁用品的原则:「生活上需要使用到清洁用品时,我的选择标准都是以纯净、无毒、无添加为优先,一来环保不污染环境,二来也不会 到家人,尤其是孩子们的敏感肌肤。除了保持干燥、减少环境中过敏源外,慎选与肌肤接触的各种清洁用品也很重要,选择家用品时,一定要注意产品的成分标示是否清楚,避开容易诱发过敏的香精、色素等成份,如果能有专业的机构认证更好。」面对孩子过敏的症状时,父母要有耐心陪孩子一起面对,只要慢慢降低各种诱发过敏的机率,就能带孩子远离过敏。
>> 了解更多来自北欧的诺净
>>更了解严选部落客萝瑞娜
萝瑞娜的瑞典主妇手札:lorinapix/blog
萝瑞娜的幸福厨房:facebook/lorinakitchen
欧洲人接触基督教比世上大多数民族还早。耶路撒冷被罗马提多将军毁灭前,欧洲已经有相当数目的基督徒。虽然如此,今天的欧洲是无神论者和不可知论者的天下。欧洲是世上七大洲中拥有最多无宗教者的大陆。根据欧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于 2005年所做的调查,25个欧盟国家中有15%的人是无神论者(“不相信有神明或灵体”),27%的人“相信有神明或灵体”,52%的人相信有上帝/神。
2007-2008年盖洛普组织针对欧洲各国人对宗教的看法做了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有22个欧洲国家超过半数(50%)的人口认为宗教不重要。这表示某个国家总人口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宗教在生活中不足扮演角色。其中,爱沙尼亚(84%人口认为宗教不重要),瑞典(83%人口认为宗教不重要),丹麦(80%人口认为宗教不重要),挪威(78%人口认为宗教不重要),捷克(74%人口认为宗教不重要)居高。如同**以及书籍所描绘的,北欧诸国(包括芬兰)对宗教的热忱日益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对无神论的热诚。
虽然欧洲的无宗教者不相信神明,可是仍然有很多相信玄秘术,面相,风水,占卜等迷信活动。也有很多人相信运气,认为某些护身符能使他们好运连连。这表示大多数的欧洲人仍然无法摆脱宗教的束缚。所以他们是在不知觉的情况下承认自己相信世上有某种超自然力量。
美国人对宗教的看法和他们远在欧洲的亲戚不一样。虽然美国无宗教者的数目有增长的趋势,大多数美国人仍然相信上帝。美国南部更甚。美国更有所谓“圣经带”的地区。这表示属于“圣经带”的州属有超过50%的人口信奉基督教。
其实,宗教在美国的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几乎每一个选举都有候选人用宗教拉票。要是有任何美国总统候选人公开表明自己是无神论者,这个候选人肯定会名誉扫地,无法得到选民的青睐。
由于美国是个世俗国家,所以很多美国**在宗教上都保持中立的立场。此外,宗教对美国人来说是个敏感问题,所以很少书籍或**以宗教为主题。
美国的近邻加拿大就不一样了。加拿大人对宗教的冷漠感是家喻户晓的。根据2001年加拿大的人口普查,16%的人是无宗教者,和美国一样。虽然如此,美国人教会礼拜的出席率比加拿大人还多。这显示宗教在美国还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北欧人也太会用冷漠脸拍治愈片了
片名:《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评分:豆瓣89
提名第8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刷到好多次了,实话说看之前没有抱特别大的期待,毕竟怪老头的故事已经腻味了,一般还得扯个萌娃才是标配。
看完之后我内心:北欧人真的很擅长用冷漠脸拍治愈系故事。
一个“一心想自沙”的老人,到底如何治愈无数丧气的人?
耐心看完这部**,你应该就会有答案。
欧维是一个独居,失业,丧妻的古怪老头。年幼失母,青年丧父,房子被烧毁,未出世的孩子车祸丧生,捡回一条命的妻子患癌去世,工作了43年的公司还轻描淡写的解雇了他。好像所有苦难都绕过其他人向他倾斜,生活不善待他,他也对生活也苛刻至极。邻居家的狗,社区的垃圾分类,人行道随意停放的车,几乎每时每刻都让他怼天怼地。
欧维决定放弃生命,但每次都被迫终止,邻居们总是霸道的向他寻求帮助,他也骂骂咧咧然后伸出援手,欧维前半生的苦难导演极少着墨,只是诙谐地一笔带过,但后部分的救赎又合理且真挚 ,后面的升华真的太赞了太赞了,这么清新不腻味的鸡汤,需要强大的拍摄技巧和艺术手法。
一定要看!各位!讲究的画质,细腻的情感递进,幽默的对白真的很有趣! 而且这真的才是货真价实的治愈片啊!
另外,欧维对沃尔沃汽车的吐槽真的给我笑到打鸣!
另另外: 瑞典这种整齐有序的小型社区,真的很有共产主义的味道!
每一场**都是一种人生,喜欢**的朋友们一起看**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