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维持好一段恋情呢?

如何才能维持好一段恋情呢?,第1张

一段感情如同天边的浮云,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我们唯一能够把握和珍惜的只有当下。

如果我们想要让一段感情长久地维持和发展下去,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你们愿意相互陪伴和取暖,懂得换位思考,愿意成为彼此生命里的支柱和依靠。

如果你们在感情里充满了争吵,不懂得相互包容和忍让,那么你们的感情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崩溃和瓦解。

那么,想让一段感情长久地维持下去,需要做好哪些事情呢?

1、相互理解和懂得

这个世界上,最难得的就是遇到一个真正懂你的人。

一段感情能否长久地维持和发展下去,取决于你们是否懂得相互理解和尊重,你们是否愿意成为照亮彼此生命的那一盏灯。

假如你们在感情里总是相互刁难和排斥,不懂得相互谦让和体谅,十有八九说明你们的感情出现了深深的裂痕。

越是深爱你的人,越会懂得你内心的苦痛与悲伤,也能够充分体谅你的难处和苦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如果你从来不肯设身处地替伴侣着想,在感情里表现得过于自私和冷漠,那么你们的感情很难长久地维持下去。

想要维系一段长久稳定的关系,离不开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你们要能够真正懂得彼此内心渴望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理解你的想法,也无法和你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你们之间完全没有任何共同语言,意味着你们并不适合长期生活在一起。

2、相互欣赏和激励

两个人在一起要学会相互欣赏和鼓励。

每当伴侣陷入自我怀疑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你要给予伴侣更多的安慰和温暖的鼓励。

如果你们在一起总是相互挑剔和斥责,不愿意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彼此,那么你们的感情很容易出现裂痕。

真正深爱和在乎你的人,既懂得欣赏你的闪光点,也能够包容你的缺点和不足。

假如你们对待伴侣的态度过于敷衍和消极,你们不停地挖苦对方,不愿意给予对方更多的耐心和宽容,那么你们的感情很难长久地维持下去。

每当你忍不住对伴侣发脾气之前,不妨先让自己保持必要的冷静和清醒,从这段感情里暂时跳脱出来,用第三者的视角去看待这段感情,或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你不要总是盯着伴侣身上的缺点,否则,你会觉得特别难受,伴侣也会觉得憋屈。

你要懂得及时表达对伴侣的感激之情,要给予伴侣更多的肯定与鼓励。

尤其是当伴侣遭受众人质疑的时候,你要挺身而出,坚定地站在他的身后,给予他坚强有力的支持,激励他更好地成长。

3、相互扶持和帮助

两个人在一起要学会相互扶持和帮助,只有这样,你们的感情才有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

假如你们在一起总是相互嫌弃和冷漠,完全无视对方的存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顾虑对方的感受和情绪,那么你们的感情将会举步维艰。

真正深爱你的人,会在你陷入困境的时候主动拉你一把。

感情中,一个人要是从来不肯主动帮助你,每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都会选择逃避,说明他并没有那么爱你。

两个人在一起要相互陪伴和取暖,相互支撑和依靠。

如果你们互不理睬,把对方当成空气,那么你们的感情将如同一盘散沙,风轻轻一吹就会散落天涯。

所以,当你发现一个人开始不停地疏远和冷落你,从来不肯向你伸出温暖有力的援手,他对你面临的困境熟视无睹,你就不必再对他一往情深,因为他压根不爱你。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你遭遇人生低谷时,有一个人愿意默默为你奉献,陪你走出低谷,说明他是真的很爱你。

只有当你们懂得相互搀扶和依偎,你们的感情才有可能长长久久。

其实,感情能否长久,取决于你们对待这段感情的态度。

如果你们在感情中表现得心灰意冷、三心二意,你们既不愿意为这段感情花时间,也不舍得为伴侣花心思,那么你们的感情很难长久地维持下去。

当你想要拥有一段幸福甜蜜的感情,你不妨用心去观察和感受伴侣的情绪变化,从点滴小事入手,给予伴侣无限的温柔和关怀。

无论你们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要保持必要的淡定和冷静,你们千万不要因为一点点芝麻蒜皮的小事就争论不休,更不要轻易冷战。

同时,你们还要注意随时随地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亲密的互动。面对感情中的各种突发状况和矛盾冲突,你们要齐心协力,共同想办法去克服和解决。

无论如何,你们都要珍惜彼此相爱相守的缘分。只有当你们懂得感恩,心存善意,愿意充分包容和理解彼此,你们的感情才有可能长长久久。

很多人觉得周奇墨这次的主题太沉重,有点笑不出来,不如童漠男炸场,这些观点都对。然而,这更多是因为现场观众和知乎主流用户的年龄组成,多是95后或是00后。我比周奇墨还大一岁,已经有妻有子,再听到这样的话题更多是感觉微风吹皱了心湖,这种更平淡的心态让我更加欣赏到周老板喜剧技巧的高妙。于是我笑得像个傻子,反而是童真是太戳了。

爱而不得就算了,还要如此赤裸裸的被比下去

我是一边开车一边听,没看到周老板的表演就快哭了,爱而不得就算了,还要如此赤裸裸的被比下去,即使他如此的有才华。心疼死了啊。一个热爱脱口秀的清贫艺人,没钱没前途,在北京租房飘着,故事里他提到了一个偷看漂亮闺蜜,试图跟前任现任比划比划的小人,那个小人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外面披着不同的身份地位,但心里住着同样一个小人。

周老板这段脱口秀很大胆,很真实,很深刻

他敢在线上的形式拿出这么一个作品来,确实很让人敬佩。虽然周奇墨在表演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些迎合观众的东西,比如双子座和金牛座这样的关于星座的破段子,“忠笑不能两全”的谐音梗,还有偷看女朋友的漂亮闺蜜这些没什么意义但是现场观众喜闻乐见的东西。这些段子本身比较陈旧,但是周老板新瓶装酒精,愣是装出了个花来。比如闺蜜那一段,他的表情和动作加在一起,足够让人忘记这个段子本身不够出色。这些段子在他的改编和演绎之下,有了一些独特的活力,就像大张伟在吐槽大会一样,梗破但是表演不垮。

可是他是个脱口秀呀,要讲笑,真的太难太难了

这种题材讲哭,讲怒,讲无奈都不难,可是他是个脱口秀呀,要讲笑,真的太难太难了。周老板的那段心理活动,大部分人都有的。包括不限于,不想谈起对方,朋友提起对方,对方过的不错,自己混的不行,想去知道对方咋样,但又不想知道对方咋样,但是不管对方过的好不好自己还是难受等等之类的情绪。rock讲自己忧郁症也有点类似,就是想用笑的态度讲出来,但是失败了。周老板,这段脱口秀我觉得其实这段也不算很成功,毕竟是个沉重的话题,太难了。不过有一说一,不算成功也不算失败。

请把这篇文章当成一篇读书心得来看,我觉得在当今互联网发达,信息爆炸,舆论事件层出不穷的时代,我们需要对“舆论”有些基本的规律认识。笔者本身是做媒体工作,故对传播学有一定的兴趣,而且我觉得很有必要学习,所以便研读了邹振东教授的《弱传播》一书,这是一部舆论世界的哲学,对舆论传播对非常透彻的洞悉,不敢说是真理,起码让我读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还时不时地想起这本书的内容,想起那些书中所总结的规律,正因其所说的东西跟我们的生活、我们看到的事件密切相关。

舆论的定义

什么是舆论?简单说,舆论就是关注的表达和聚集。

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但是因为现实世界太多太快太复杂,所以人们需要一个简化的模型来认识这个世界。这个模型是虚拟的,但是能够极大程度上影响现实世界,这个简化的模型就是舆论世界。

舆论与传播相关,但舆论是传播,传播不一定是舆论,传播的东西只有变成关注的聚集,才能进入舆论的世界。简单说,只有当许多人注意到某个帖子、某个视频的内容,那么这个内容才具备影响现实世界的力量。

舆论的规律

弱定理

这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观点,舆论世界中强弱颠倒, 现实世界中的强者是舆论世界中的弱者,现实世界中的弱者就是舆论世界中的强者。 因为舆论世界的统计性就是数人头,而现实中弱者的唯一优势也是最大优势就是人多。

现实中的老板们或许有钱有权有势,但舆论世界里往往是打工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现实世界中的强者只有和弱者建立连接才能取得存在的价值和道义的力量,强者对弱者的联系关键是表达“ 在乎”。 比如公安、医院、法院等强大的机构往往要在前面加上“人民”二字,所以从这个角度你可以理解为什么“城管”在舆论中不受待见,改成“人民城护”或许更好听。舆论做的往往是表面功夫。

情感律

舆论是不讲道理的。 无论在现实还是舆论中,情感才是真正的决策者,理性只是提供信息和辅助。人的情绪在跟理性的博弈中往往占上风,我们很难通过道理说服人,但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更容易传染,情感更容易达到产生共鸣。比如一个人冲你大喊大叫,狂躁的情绪就会刺激你的情绪,反映到网络社区中就是所谓的带节奏。同样的,我们也会被某些真挚的亲情或友情感动。书中提到,文字要晓之以理,视听要动之以情。

轻规则

现实中重要的东西,舆论世界中很重要,现实中不重要的东西,舆论世界里很重要。 轻的东西最好传播。 比如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洪荒少女”虽然只是拿了铜牌,但却收获了最大的关注度,成为了奥运娱乐化的代表。再比如说,现实中我们不会在意别人穿什么衣服,但在舆论中我们往往会对某些人的穿着品头论足。 所有暴露在表面的都是一种表达,都可能是一种舆论。鞋子、包是舆论,手表、香烟也是舆论,而胸前的红领巾更是舆论。

舆论世界在争夺关注时强者占优势,在争取认同时弱者占优势。“后浪”的科技生活更受关注,但是“牛马”的普通生活更受大众认同。不过,举重若轻时要避免把舆论变成一地鸡毛, 鸡毛可以短暂地飞上天,但掉下来的还是鸡毛。 应该学会“花粉式传播”,花粉与鸡毛一样轻,但花粉包含着有价值的信息,并可以和受体结合,进行繁衍。

自然界中也反映,山不好传播,石头不好传播,但是风和水很好传播。大家都知道风和水非常重要,但是对另外一些轻的东西相当鄙视,比如娱乐业,且不说游戏和动漫这些让人放松的东西,就连演艺工作都会受人轻视。世界上没有“戏子”这个职业,但有“戏子”这种侮辱。背后就是我们对一切娱乐价值的轻视。

因为我们对物质食粮特别重视营养,物质层面的思考逻辑延伸到精神层面,就觉得娱乐文化都是没有营养的东西,让人开心快乐有什么用,就是说 只有味道,没有营养。 借书中原话:“今天的中国的确有些尴尬。我们的科学技术落后,文化产业同样不发达。我们的精神土壤仍然贫瘠,精神富贵病又比比皆是。在古希腊,哲学和科学是与体育、美术、戏剧乃至娱乐业一起崛起的。物质生活中,人们需要吃喝,也需要拉撒;精神生活中,人们需要营养,也需要消遣。娱乐不仅是普通老百姓的消费品,也是社会稳定的平衡器。”

娱乐需求是社会总需求不可或缺的一环。

说到吃,书中还提到“吃饭+舆论”,就是举重若轻。吃饭是最轻的舆论,也是最重的舆论,吃饭是人类最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础的人权。但在当今时代,吃饭已经司空见惯,在舆论世界里又轻得不得了,而吃饭一旦和重要的事情联系起来时,却最容易引发关注、制造转播,它是轻重转换最活跃的舆论素材。2021年底,西安疫情爆发,市民被隔离,买菜难、“我要吃饭”的舆论牵动着全国人的心。

次理论

舆论世界是主次颠倒的传播世界。在舆论世界里,分布着 主流舆论、次主流舆论、弱主流舆论、外主流舆论、逆主流舆论和反主流舆论等舆论形态 。在舆论形态的谱系中,主流舆论是最不活跃的舆论,次主流舆论是最活跃的舆论。

我们可以理解一下这几种舆论形态。舆论的受众分为“精英群体”、“权力组织”和“大众”。

还是拿吃饭(指一日三餐)举例,比如说,人不吃饭不行,这就是主流舆论,精英认可,大众接受、政府支持,但是能天天上新闻吗?不可能,除非世界疯了,所以它最不活跃。

自动驾驶汽车,精英认同有争议、政府支持有模糊、大众接受有分歧,所以它是次主流舆论。

美食属于弱主流舆论。美食尽管得到大众的认可,但政府一般不予背书、而精英群体也不推崇(精英个体可能推崇)。很难上头条,但是长期占有一席之地。我觉得“躺平”文化就属于这类舆论形态。

吃素是外主流舆论,精英群体不推崇(精英个体可能推崇),政府一般不支持,大众的少数派支持。

地沟油可以放心吃是反主流舆论。反主流和逆主流舆论有相似之处,即二者的方向都跟主流舆论背道而驰,区别在于对主流舆论的态度不同。逆主流舆论一般不挑衅主流舆论,只是与它相反而已,比如内卷文化。反主流舆论会挑战主流舆论的地位,并与它针锋相对,甚至想取而代之。反主流舆论一旦爆发,精英群体、权力组织往往会动员社会大众同仇敌忾,合力封杀。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反主流舆论也未必是错误的、非正义的舆论。比如在两蒋时代的台湾,共产主义就是当时当地的反主流舆论,主张者是要被杀头的。

革命或变革时代,就是主流舆论与反主流舆论争夺关注和认同的时代。二者争夺的主要目标是大众,当反主流舆论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并赢得精英群体的支持时,就有可能改变权力组织本身(推翻或改选政府)。另外,次主流舆论也有可能上升为主流舆论。凡是主流舆论发生改变,都属于变革的时代。

舆论的次理论可以直接指导舆论战,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传播的密码——小小的叛逆。原因就是:小小的叛逆是次主流舆论,大大的叛逆是逆主流舆论,而百分之百的叛逆则是反主流舆论。

总的来说,舆论的属性就是弱者优势、情感强势、以轻为重、以次为主。

 

 

舆论的时间律

舆论始于关注,终于关注,舆论的时间就是关注的持续。时间不能储存,关注也不能储存。可以储存的是人类的记忆,人类的记忆要变成舆论,要通过内存把硬盘中的记忆调入到视窗。视窗是不能储存的,重新打开的视窗,就是新的视窗——新的关注。

所有的关注,都分配在各个时间段上,一天的关注就是24小时,一年的关注就是365天,关注不仅是数人头的战争,也是与时间的战争。

绝大部分舆论危机都是自然痊愈的,时间是舆论创伤最好的医生。一个舆论下不仅会被淹没在关注的大海里,而且会随时间的潮水一起退去。舆论风暴下的人们,只要扛过这段时间,不用做任何动作,舆论就会消失,因为在舆论世界里,天然就有其他关注要占领新的时间。

在乎是关注的最高级形式,舆论传播不能忽视节庆传播。最懂得节庆传播的群体是商人。现在大多传统节日、包括西方的节日都已经成为了消费的理由,马云更是创造了一个新的电商节——“双十一”!

除夕和春节,不仅调控社会关系,还改变空间关系,在除夕这一天,人们唯一的合适位置就是待在家里,即使远在天南地北,也要想办法回家过年。回到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回到家人身边,等到假期结束,再重新出发,让人们记得自己的家在哪里,根在哪里。这样的节日设置,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复原工程。

舆论运动的三定律

舆论的区隔律

一个事物要得到关注,就必须从庞大的不关注集合里逸出,如果不能游离出来,就会被不关注的“黑洞”吞噬。

这就诞生了舆论运动的第一规律,也叫舆论运动的发生律(舆论的区隔律):舆论的关注是在区隔中产生出来的。

有一个段子,美国总统新闻发言人宣布:“昨天我们枪杀了3000个伊拉克人,和1个骑单车的人。”所有的记者最关心的问题都是:“那个骑单车的人是谁?”

这是一个经典的寓言式的案例。从实际层面出发,最重要的当然是被枪杀的3000个伊拉克人,这可是3000条生命,但为什么媒体与舆论忽略了3000条生命,而把关注点落在1条生命(骑单车的人)上呢?

舆论运动的区隔律告诉我们:舆论关注的运动方向绝不是一个队伍,而是这个队伍“出列”(区隔)的人。

舆论的链接律

舆论运动的第二规律,就是舆论的链接律:如果A关注与B关注有链接联系,A关注与C关注有链接联系,则B关注与C关注也存在着链接联系,A关注、B关注和C关注属于拥有共同关注的同一个舆论,由此形成关注聚集。链接就是增加事件中引起话题的点。

人们常说的舆论炒作究竟是什么?

炒作不过是比喻说法。舆论炒作的本质就是针对特定的对象,不断人为地制造关注的链接点,从而实现关注的激增与延续。

为什么谣言比真相走得更快?因为真相还没有出来,谣言就在做填空题了,真相自然跑不赢谣言的传播。谣言总是耸人听闻、制造矛盾,而且谣言的链接点一定比真相多。舆论的热点往往就是真相扑朔迷离,结果悬而未决,过程大起大落,是非争论不休,立场针锋相对和价值见仁见智的事件。

有时候当事人及时回应,舆论为什么也不降反升?

每一次回应,都给原来的关注提供了新的链接点,理论上都是加大了关注。如果这些新的链接点放大关注之后,不能达到一锤定音的效果,那么,舆论当事人的反应就一个结果——进一步扩大对舆论的关注。

这一运动规律在新媒体中 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在标题里增加标签,地域上的、性别上的、身份上的、行业上的,还有最敏感的数字上的。

舆论的粒母律

生物界中最具有传播力的是病毒。舆论学可以从它的身上获得不少有益的启示。如果要让制造病毒式传播,就必须让传播(传染)速度快于遗忘(康复)速度。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视觉细节,一朵黑色的花,一张有图案的手帕。

新舆论主体:服务器

书中重提了一下早已被遗忘的“范玮琪晒娃事件”,2015年9月3日,正值北京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没想到一个明星晒孩子照片的微博竟然可以形成舆论事件,这就是“范玮琪晒娃事件”。 阅兵、晒孩子照片、爱国···一个明星的私生活进入了宏大的主流舆论叙事场,一切就不那么简单了, 温馨的不再温馨,庄严的也不再庄严。

我觉得新浪的热搜榜确实让微博用户非常在意,哪怕榜单上的事件每天更换。幸好那些用户不是那么在意知乎平台的热搜,毕竟,发生某些灾难的时候,在知乎上的热度可能还不如某个游戏的更新。这或许比明星偶像天天上热搜更伤人?

 

不妨假设一下,假如新浪没有设定这个微博热推的小时榜,那么,看阅兵的人们可以继续看阅兵,晒孩子的也可以继续晒孩子。崇高的继续崇高,温馨的自在温馨,两个舆论场互不交集,两个生活场各得其所。

是谁改变了这一切?

答案是服务器,更准确的表示是服务器的算法语言。

舆论也害怕擦枪走火,人们有理性,可是服务器有理性吗?

在舆论的主体上,我们过去更多地考虑权力机关、“意见领袖”、新闻媒体、利益集团等,现在我们不得不考虑另一个“人”——服务器!它没有人格主体,却拥有可能比人格主体更大的权力。确切地说,它是一个虚拟的人格主体。它悄无声息地存在,偶尔显露峥嵘!

服务器表面上属于拥有者,理论上遵循程序设计者。它在程序上可控,但结果却不可控,而它最后的舆论效果更可能失控!

其实,人们早就被服务器所改变,微博、新闻客户端等自动生成的热门推荐、新闻,打开屏幕自动弹出的相关广告,都有一个服务器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每一个人。

直到“范玮琪事件”,如果我们不揭开它的面纱,人们仍然不能从那个FWQ(范玮琪),认出这个FWQ(服务器)。

人们一直担心,未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会如何改变世界。如今,“范玮琪事件”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启示:舆论已经进入一个服务器的时代。

结语

这篇文章就当做是我有关传播思想的一个梳理和复习,不准备发在社交平台上。在重温的过程中,再次感叹邹振东教授的分析和洞见。我作为一名读者,首先拥有了一个舆论和现实不同的世界观、再来是认识到舆论世界的弱定理、情感律、轻规则、次理论、时间律,舆论运动的区隔律、链接律、粒母律,认识到我们平常使用的社交媒体中无处不在的新舆论主体。当然,原书的内容量非常大,信息密度很高,不愧为舆论世界的哲学著作。个人只是提炼出了部分我觉得比较有启发性、比较有代表性的内容,加上了自己的理解,整理出来,我试图将理论与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应用日常的工作与交流当中,跨越知道与做到的鸿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676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