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哪些情感

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哪些情感,第1张

《物理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物理课程的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这三个目标又称为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最后一个目标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出了要求,比前面两个目标的要求更高。这是对以往传统教学目标的挑战和突破,体现了重过程重体验的思路。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态度是带着情感成分的行为倾向;价值观是情感发展的结果。这个教学目标和前两个不一样,它很难用考试的形式来统一地衡量和考察学生的情感究竟到达什么样的高度了,但对于学生长远发展和综合发展将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物理缺少情感的学生,即使在高考中物理考了很高的分,当他挣脱了高考的压力后,在高校比较宽松的环境还会像在中学时一样努力地学习物理,更不会自主地选择研究领域。即使在中学阶段,对物理有着热情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也会更自觉深入愉快,成绩明显高于对物理持消极抵触情感的学生。所以无论是在应试教育下还是以后的长远发展,物理学科情感的树立对学生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那么,对我们老师提出了问题:如何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呢?这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我们无法指望一两节课,学生情感上就有多大的变化。而这种培养并不是简单的说教,需要有点点滴滴地积累,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例子的支持。我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启发学生的学科情感。

1 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之处培养学科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动脑,能够用自己现有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这样能使他们了解本学科的实用性,增强他们对本学科的亲近感和成就感。比如说学了估读后,参观葛洲坝水电站,一提到大坝高30米,就应该知道有十层楼房高的印象。一提到坐船闸从上游到下游,就应该想到这就是一个大的连通器。一看到水流从高处流到低处发电,就可以想到这是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然后再由动能转化为电能。再比如去快餐店吃饭,洗手使用的烘手器,可以想到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再比如说,去游泳的时候,要判断人在不用游泳圈的情况下,究竟是漂浮,悬浮还是下沉,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条件。要么回家后上网查一查人体的密度,将此与水的密度进行比较;要么当场就屏住呼吸把自己扔进水中来探究一下究竟处在什么状态。诸如此类的物理情景还很多,需要将物理课堂搬到教室之外,当然需要家长的配合,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这种情景要列举的话是很多的,我们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生活,勤于思考的这种科学素养和习惯。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普通人来说,有了这种对生活和科学的热情,对他心智的健全,对他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他全面的发展将有很大的影响。

2 从科学技术的伟大进程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

科技的发展史,其实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通过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前进,其原因不在于政治,不在于经济,而在于科学技术。然而这些科技的产生都是建立在物理科学研究的成果之上的。从而使学生对物理、对科学产生尊敬、崇尚的情感。比如说人类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都是物理科学的创新成果。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蒸汽机,这就是牛顿力学和热力学发展的结果。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在19世纪7O年代,实现了电力的广泛应用和无线电通信,这是电磁现象的研究和经典磁场理论的重大突破所带来的辉煌成果。第三次技术革命就发生在2O世纪4O年代,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引起对技术上一系列革命性的突破,产生了一系列的高新技术,如核能源技术,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空间技术,形成了现代技术群,它们已经扩散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由此可见,没有物理科学的创新成果,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我们将仍然处在原始、落后、愚昧的状态。从这些材料出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仅仅是枯燥的公式和定理,它是一种生产力,是一种磅礴的力量,这种力量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从而给学生注入一种积极的学科情感。

3 从科技的薄弱环节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

虽然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很多领域还存在很多空白和薄弱的地方。这使得人类在灾难和自然面前显得很弱小,还不够强大。激发学生去征服去挑战去攀登的勇气,树立他们远大理想和博大的胸怀,一种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和庄严的使命感。自然而然,就会对此学科有一种情感倾向。

比如说,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空飞机在2003年2月1日从太空返回地面的途中突然解体,机上的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而事故的原因就是绝热材料的脱落。而飞机在穿越大气层时会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若没有绝热材料的保护,这对飞机将是致命的危险。然而就在去年,美国又发射了“发现号”航天飞机,同样出现绝热材料膨胀变形甚至脱落的现象,造成飞机险些遇难的危险。由此可见,时隔两年,人类对这种绝热材料的研发技术还不够成熟,以至于人类的航空事业受阻。给学生情感上以震撼。再比如说,俄核潜艇库尔斯克号沉没到深海后,里面还有十多个人生还,可是缺少及时完善的深海打捞技术,所以全球的人们就看着自己的同胞在深海中死去。类似的灾难很多,火山,地震,海啸,航空航海,这些事件可触动学生思考:看似先进的科技社会其实还有太多的薄弱领域,而这些空白让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堪一击,从而从小树立起攻克难关的愿望和理想。

4 前沿领域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

跟科学的薄弱环节一样,科学的前沿领域同样能够牵动学生的情感。前沿科技能够给学生描述一个无限美好,任意遐想的世界,能够让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他们在进行现阶段枯燥的理论学习时都能保持一种激动的心情。

比如说,讲到原子结构时讲一下纳米材料科学,讲到光学时提一下激光技术,讲到电路电阻时提一下超导技术,讲到核结构时提一下能源技术和能源危机。其中很多的内容都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比如说,能源危机中,石油只能用到2050年,煤还只能供应169年,而铀的供应也只能维持到本世纪3O年代的中期。到时候,能源的中断,我们用什么来点亮人类的世界。这些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培养他们节约意识,这是无法用考试考查,但是能够影响学生很多行为的情感教育。接下来再提一下可用新能源来代替传统能源,比如说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而其中的聚变核能高效,清洁,辐射小,很被看好。但就是这样一块优质能源摆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现在缺少一整套能够安全开发的完善技术支持,所以并没有充分的利用起来。这些内容一旦被溶入到教材中去了,能够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树立探索未知领域的抱负和理想。使学生能够带着一种积极的情感色彩来学习物理。

5物理学家的事迹中培养学科情感。

从物理学家的事迹中得到情感的熏陶,这也是培养学科情感的一条途径。新教材在序言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素材。比如,哥白尼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居里夫人孜孜不倦,刻苦认真的精神;爱因斯坦与波尔之争体现的科学家合作和交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错误观点的精神。他们有的淡薄名利,比如爱因斯坦二战后拒做以色列总统,他认为,政治是短暂的,而方程式是永恒的;有的又是出色的政治明星,将科学家的严谨,智慧,和真知灼见运用到公共管理事业上,如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现德国总理默克尔都是物理学家出生;有的物理学家如爱迪生又是一名商人,不仅会发明创造而且熟悉资本运作,将科学技术直接推向了商品市场。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有着鲜活迥异的性格,但相同的是对科学有着同样的的信仰和追求。他们的科研成就,人格魅力,思想境界,理想志趣能够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处在形成中的中学生产生很大的冲击。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怎样做学问,怎样做人,对他们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肯定是有好处的。

6 展现物理作为工具学科的魅力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

虽然我们的学生中只有极少数会成为物理学家,进行纯的理论物理的研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会成为国家各条重要战线上的技术力量。只要从事技术行业,多半要与物理知识打交道。因为国民经济中太多的行业领域(特别是技术部门)都是以物理知识作为基础的,物理可以说是很多技术和行业的基石。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学数理化更容易就业的原因。所以我们可以从择业的角度将物理学科的优势给学生展现出来。

比如说,今年国家发布的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其中确定了16个重大的科技专项,除有几项集中在医药和环境方面,其它至少有十个领域必须要以物理知识作为基础。例如: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核电站技术,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等。这是国家重点投入,重点扶持的项目,有很好的资源配置,前景很看好。物理学科在这些领域中将作为工具学科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内容会让学生觉得学物理很实用,很重要,作为自己谋生的工具,对自己以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情感上引起重视,或者说形成一种良性的压力,促使他们认真地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到教学目标这样的高度,这是一种进步。如何在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贯彻和落实,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挖掘,思考,和探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与开发学生学习情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以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中的积极作用,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环境是否满足自身求知欲望需要的一种积极态度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引起健康情绪的共鸣。

学生的认知活动始终伴随着情感。积极的学习情感表现为爱学、好学、乐学;消极的学习情感表现为厌学、弃学、逃学,情感本身就是动机,学习的内驱力只有经过情感的放大才有动力作用。因此,健康的学习情感是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的动力。怎样培养学习情感呢?现就我十几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做一肤浅试论:

一、用教师的爱,去诱发学习情感

教师的爱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学生感到温暖,受到鼓舞。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它既具有父母对子女的爱心,但又不存有偏爱与溺爱;它既具有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但又不存在前就与姑息。爱伊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本职工作的热爱,都是通过对教育对象的爱来体现出来的。不少学生极为重视教师的爱,甚至胜过追求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阶段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与教师一起度过的,他们的喜怒哀乐、学习情感的变化、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均与教师的爱有着密切的关系。

感情是双向的,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也会热爱教师。学生对教师的爱是极为敏感的,这可以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程度。教师要把爱撒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当然我们并不主张“感化”的手段来“祈求”学生努力学习,但也不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与抵触情绪。尤其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爱。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情感。

二、用教师的“导”保持学生的学习情感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组织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上。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把学生推导主人的位置,给学生思考、发问、答问动手操作等机会,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练的被动局面。在学生认知过程中,要努力实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与创造的需求,健康的学习情感才能得到保持。

学习也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与要求,恰当的组织教学内容,精心的设计教学过程,巧妙的选择教学手段,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机智地处理教学矛盾。让学生在正确群体的学习环境中充分的体验探索知识时的神秘,体验遭到失败时的痛苦与逐渐成熟,获得成功时的愉悦与自信。教师正确的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保持健康的学习情感。

三、启用学科的“美”,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感

数学中的数、形、定律、法则等等,无不蕴藏着抽象的美、对称的美、序列的美、平衡的美、规律的美。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美,充分地体现美,并引导学生去主动地欣赏美。

此外,数学教师还从构建美,创造美的高度,严格自身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学素养,做到仪表端庄、教态和蔼、举止自然、语言简练、幽默、板书规范、字迹美观、教具,学具制作精美等等,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进一步陶冶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从小学生入学后上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要着意通过教学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环节,每一部分都要求去发现数学的美。如:指导书写阿拉伯数字时,如何起笔、运笔、收笔才能把数写得规范美观,教师不仅要说,还要亲自范写,给学生做榜样。脱式计算,除了题目应计算真确外,在书写格式上也应严格要求:左侧等号对齐,等号的大小统一。出示的几何图形从线条、色彩、大小等方面也要规范,协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平日的书面作业,活动作业或单元、学期的综合练习等,也要做到书写工整美观,解题思路科学合理,让学生自觉地参加创造美的行列中来。

四、用集体的舆论,强化学习情感

集体舆论是学校教育效果远远超过家庭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学生学习、劳动、生活在班级、学校的群体中,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及时获得集体的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集体的正确的舆论,并利用集体舆论,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强化健康的学习情感。

当学生正确的回答了教师的提问时,教师应该给与肯定。当学生的回答不正确,还有独到见解时,教师不但要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加以肯定,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如发动学生给予鼓励,给予赞扬的评价等。集体的赞扬能温暖孩子的心,最能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当学生不能正确的回答教师的提问时,教师的神态,语言将会直接影响到这名同学在集体中的处境,因此,教师要慎重地对待。既要保护回答问题同学的积极性,又要指出其中的错误与不足,最好的方法是当场启发,给出错的同学纠正错误的机会,这样可以使其转败为胜,仍能保持学习的自信;如启发无效,则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答,让其复述,而且注意以后给他提供“再表现”的机会。重要的是教师从教育认识到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修改错误、提高认识的过程。学习中出现错误与问题,本该是很正常的事。某个学生回答得不正确,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因为听讲不够认真,也可能是老师讲解得不够透彻;错误的回答可能是个别现象,也可能有一定的代表。及时反馈情况,有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进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的关心与鼓励下不断强化学习情感。

总而言之,学习数学这一门学科一刻也离不开情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善于激发他们的内驱动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

引 言:正如布卢姆所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情感、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轻松,更迅速。如果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单纯地为教而教,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知识的获得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非智力因素是指理想、兴趣、习惯、情感、意志等因素。学生要取得优异成绩,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外,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更应重视情感态度等非智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

《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情感可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情感为:自尊、自信、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消极的情感态度则为:厌恶、沮丧、愤怒、羞涩、紧张等严重影响学习的心理状态。无论是积极情感还是消极情感,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但两种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截然不同。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教学中。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应发挥特殊的作用。

二、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一)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总之,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少年学习外语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如何使用外语。既然是使用外语,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际交往和情感态度。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人的一种态度;情感态度包括积极情感态度和消极情感态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态度,能有效地促进人的智力升华,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灵活且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最大化的调动,有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发挥。相反,消极的情感态度(缺乏学习动机、精力不集中等)则影响学生学习潜能的正常发挥,从而降低了语言学习效果,并且对学生今后的语言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结果有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不仅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感态度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比如,过度的害羞心理和过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度的焦虑和胆怯心理不利于学生大胆地用外语表达,展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近些年来,外语教育研究人员已经就情感态度与外语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的主要结论是:“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三)情感态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

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就是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必备的品质,是新时期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以往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发展学生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是非智力因素, 每一个教学阶段和每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这是因为情感具有跨学科特点,直接影响各学科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情感的内涵以及情感与英语学习的关系表明,情感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

三、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情感态度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的教育和教学之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20%决定于智商,而80%取决于情商。人们也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由此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十分重要。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我们知道,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嫂,而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因此,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如此,情感态度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尤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的实践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比如,过度的害羞心理和堵塞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度的焦虑和胆怯心理不利于学生大胆地用外语表达,展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青少年时期是基础教育阶段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们的情感,帮助他们培养和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英语课堂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培养和发展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自身的情感对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对学生的课堂情感态度影响极大。因此,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要有良好的师德和专业技能,才能做到敬业爱岗爱生,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能不断地去探索工作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把对工作的不断追求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热爱,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和学生交流,建立情感。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先喜欢上老师,而后才喜欢上这门学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一个人情绪处于满意、愉快和兴奋之中,对所从事的活动由衷地喜爱时,常常感知敏锐,思维开阔,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反之,当一个人悲伤、抑郁,对学习或工作产生厌倦时,就会反应迟钝,思维狭隘,毫无创造性可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英语教学与成功的关键。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是师生问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知识的传授、个性的培养、潜能的开发和创造性的激发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目前学生年龄小、入学早,对事物认识的能力弱,且兴趣不稳定,感情意志脆弱,易受伤害。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心换心,将心比心,无条件地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授的学科上来,达到“爱屋及乌”和“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

(二)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沟通和交流渠道

为了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课堂是语言学习参与者(即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在课堂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存在着很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导致不同的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因此课堂上的情感问题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普遍性的问题适合集体交流、集体讨论,个别学生的问题则适合单独沟通,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人愿望,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不仅要看它能否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能,而且还要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对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应该如此,对那些学习暂时后进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即使有些学生在参与时,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语言错误,教师大可不必急于纠正,因为有些错误仅属于暂时的,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的,教师仍要及时地鼓励他们;当他们完成任务活动遇到困难或受阻时,教师要常以“don’t be shy don’t be afraid think it over try it again”等话语进一步启发引导,其作用远远胜过于简单粗暴的指责。

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并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通过出乎意料的理解、诚挚中肯的批评、催人向上的引导,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这一点的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倾注大量的情感,要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点点滴滴的琐碎小事之中充分体现老师的关爱。

赏识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是每个学习者所追求的目标。初中阶段的学生争强好胜,特别期待得到教师的赏识,教师只要给他们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要慧眼识材,给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以正常的期待和赏识。使他们感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从而唤起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意识

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是在英语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因此,悉心研究教材,精心策划,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最直接途径。下面结合初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做法。

1创设真实情景的任务。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的新教材,任务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只有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提供真实的情景,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任务,让学生有源可思,有话可说,有题可做,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综合应用的任务中来。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 2 why do you like koala bears 这个单元里,有三个目标任务,每个任务活动都包含有情感态度的渗透教育。任务一:让学生列举至少五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动物,并作简单描述,这需要安排学生在课前去准备或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或从事活动的能力,每个学生都会很自然地想到中国的panda,培养了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任务二:让学生互相询问所喜爱的动物及其原因,并做出统计表和报告,练习语言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why do you like … 等相关语句。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感悟到从事活动与他人合作的喜悦。任务三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活动。通过创设这些任务型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英语的表现欲。

2加强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态度。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一是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潜能,力求每个学生的价值都能得到充分体现,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参与英语活动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二是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组织学生运用pair work/ group work 和team work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小组竞争。小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相互学习。每个人既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对小组同伴的学习负责。他们共同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实现小组目标。这样,小组内每一个人都成为小组中不等缺少的一员,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认可,由此,学生就会有一种被重视和被尊重的感觉,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可以共同增加词汇量和学习信息,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呈现出现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口动手,勇于竞争成为教学过程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3应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教材课文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许多鲜活的人与事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如有关martin luther king, deng yaping, franklin等名人的文章,学习领悟就是一种情感教育过程。他们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震憾是巨大的,因为他们的成功不仅靠的是他们的智力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勇气、意志、信心等因素。

4实现多媒体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在英语教学中,要尽量使多媒体手段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用生动的视、听方式刺激学生的感知,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适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课文具体内容,制作生动直观易懂的课件,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我在教学现在进行时的时候,下载了很多三维动画的卡通人物,利用动画效果体现他们都正在进行某动作,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学生都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学习激情,个个积极抢答,并在短时间内较好地掌握了现在进行时。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直观的,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创造了更富表现力,真实感更强的课堂教学环境。对外语教学而言,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或动画,达到创设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教学气氛,从而能迅速地引起学习者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对学生进行爱国热情的情感教育。现在的英语教学文本中的教学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很强的时代气息,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因此,我们要通过教材中的许多鲜活的人和事的教学,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祖国意识,发展他们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思想情感的共鸣,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整体提高人文素养。

总之,把情感态度的培养和发展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之中是在英语课堂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又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

首先,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情感状态。用词语,理智控制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转移注意可以改变情绪情感发生方向。一个人长时间进行脑力活动后,从事一下体力劳动,情绪情感就能稳定下来。其次,丰富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学生考试,公开发言都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这是临场经验不足造成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种过渡的情景,即从不紧张到稍微有些紧张,最后再到很紧张,使学生积累各种情景下的情绪情感体验,这样就能做到临场不乱。最后,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问题。由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完善,对一个问题往往只能从一个角度解释,所以容易遭受挫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以发现问题的积极意义,从而产生健康的情绪情感。

(五)帮助学生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

除了在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外,还应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消极情感因素。过度焦虑可能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产生焦虑的原因现在还不太清楚,但多数情况下,学习者的焦虑与过去的经历(特别是个人受到的伤害)以及周围人的态度有关。焦虑给语言学习造成恶性循环。焦虑导致紧张和害怕,紧张和害怕浪费精力和注意力。这样用于思考和记忆的能量就相对减少,语言储存和输出效果降低,从而进一步增加导致焦虑的可能性。焦虑也许是认知与情感相互影响的最好例证。虽然焦虑影响语言学习,但它是可以克服的。

与焦虑类似的一个情感因素是抑制。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自我形象,即把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的意识。随着这种意识的逐渐增强,儿童要学会如何保护还不完全成熟的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就是回避那些可能给自我带来威胁的言行。为了保护自我而采取的回避和退缩行为就是抑制,来自外界的批评和嘲讽对自我形象的打击很大。所以经常受批评和嘲讽的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他们的抑制程度也高。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各种尝试,而且可能犯错误,而错误有时带来批评和嘲讽。因此,自我形象比较脆弱的学习者往往因为怕犯错误而不参与语言活动。这就是语言学习中的抑制行为。与焦虑一样,抑制也是可以克服的。

心理学家认为:信心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象征,信心是每个人发挥内在潜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动力。在工作和学习中,有了信心、有了理想和目标,才能使学生一步一步地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才能获得成功。因此,要使学生对英语产生较强烈持久的兴趣和动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方面的困难,要善于发现和及时疏导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障碍,让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有人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细心的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通过学生的眼睛、面部表情或不安的神色来判断学生的心理情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家庭自身的环境都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特别是现在父母离婚、父母外出务工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孩子的思想情感更值得教师关注。在设计活动和内容时,应有意安排多种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断成功的机会,让他们越过一个个障碍,逐步增强信心,建立良好积极的情感态度,使之在紧张有序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要用真情和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艺术去教育、感化学生,减轻他们的压力。在课堂提问时,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对那些由于知识掌挢不牢或有些心理障碍而答错或不肯回答的学生,教师要尽量用温暖亲切的语言去鼓励他们,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积极、大胆地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参与语言学习活动。

(六)运用合理的评价手段与评估方法

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已与我们挥手告别,目前此项评价体系已逐步多元化, 更多的教育界人士开始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情感体验,而不是单一的采取优胜劣汰。在新课程理念的评价体系中,充分运用情感因素的功能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推动了英语后续学习。恰到好处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模糊认识趋于明朗化,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更可以深层启发学生的思维,把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学生在接受英语教学时,由于与母语习得的冲突,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情绪反差,而这就要求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拥有或大或小的成功体验,及时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如小贴画(stickers)。但切记这种方式不能用得太滥,也不能过于吝啬,而且要视起群体所属层次来定。在教学中多采用些激励性评价,给予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看到希望的曙光,增强到达彼岸的自信心。

学习英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必须要以情动人,避免操练的程式化(stylization)与机械化(mechanization),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面临困难时意志的坚韧性,提高对活动的满意度。适当的成功感则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教师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由衷的赞许,对学生来将具有重大的影响。儿童具有奇异的语言天赋,通过掌握语言规律是英语教学的门径。

教师要正视学生所犯的错误,以期盼的心态面对他们。防止造成教育活动中的“马太效应”,即“凡有的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多回来。”

(七)英语教师要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要掌握和运用英语基本知识,就要不断地进行交流和实践。而要保证交流和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欢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中,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积极思考,克服畏惧心理,勇于交流发言,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并以此来激发学生愉悦、振奋、向上的情绪,使学生从内心产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勇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处在愉悦、兴奋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增强。

教师如果情绪不好,通过情绪的感染功能,会使学生的情绪也不好,而学生不好的情绪通过神情或行为表现出来,更使教师情绪不好,以致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沉闷的教学气氛。反之,如果教师快乐的话,就会形成师生同乐的教学气氛。因此,教师饱满、振奋、愉悦、热诚的精神状态往往会强烈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活跃教学气氛,为学生的认知活动创造最佳的情绪背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对英语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如何真正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智力因素,也要注重非智力因素,注重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英语的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综合素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是我们每一位英语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设计导语,奠定情感基调

导语是讲述一篇课文的前奏,如同一个故事的序幕。导语设计得好,充满感情,那么课文会更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1984年,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学《少年中国说》一课时,正值国庆节后,她便将国庆盛况引进课堂说:“我们还沉浸在国庆35周年的欢庆日子里,可是请同学们想一下,从1840年到1900年,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哪些丧权辱国之事?”学生们纷纷讲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海战等等。这个条约那个条约,一件件,一桩桩,都是丧权辱国的。老师说:“所以,凡是有爱国心的人,都去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尽管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逃亡期间,他还念念不忘中国的崛起,向往着憧憬着有一个少年中国。梁启超所向往的‘少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现实。那么,我们今日之责任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国庆游行的电视屏幕上的最后几句话:祖国的儿女,祖国的命运就是你们的命运,你们的命运也就是祖国的命运。梁启超这个人尽管非常复杂,从维新派变成了保皇党,但是,他毕竟有‘一颗中国心啊。”当时,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刚刚红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学生对“我的中国心”非常熟悉,感情一下子掀起了高潮,全场活跃,顷刻由梁启超那种感情升华到热爱祖国的感情。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升华,精神振奋,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奠定了整篇课文的情感基调。

二、运用背景音乐,烘托课文的情感气氛

文学和音乐之间向来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背景音乐可以更加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传达文章的情感信息。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就经常用音乐来烘托课文的情感气氛。比如,讲述《荷塘月色》时播放《月光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月光下的荷塘以及荷塘上的月色,使人仿佛置身于朦胧的月影之中。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时,我总是先放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再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经历,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然后,我以歌曲《母亲》为背景音乐,在它的烘托下,给同学们讲述史铁生对已逝母亲的怀念,对母爱的追思。每到这个时候,同学们眼里总是噙着泪花,心灵上也受到强烈的触动。在讲述柳永的《雨霖铃》时,可以配小提琴曲《梁祝》,那种恋人间的缠绵离别之情历历在目……可见,恰当的背景音乐更能渲染课文内容的情感,起到意想不到的授课效果。

三、示范朗读,传达课文的情感信息

语文教材选用的大都是一些名人的典范文章,也都是一些形质兼备的美文。教师授课时应范读课文,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课下多下些功夫,朗读时尽量做到声情并茂,能准确传达课文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笔者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之前,总是充满感情地示范朗读一遍课文,先用声音让学生领略一番荷塘月色的美好景致,这样就为他们接下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做了有效的铺垫。如果教师感觉自己朗读得不尽如人意,也可以播放名家的朗读录音或视频,目的就是让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气氛,体会作者的心境。

四、设置教学疑难,激发求知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教师要经常设疑,而且要善于设疑。比如讲授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针对开头一段的叙述,教师可提出疑问:作者在此引用了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几句话,可并没把荔枝描述清楚,甚至还有让人无法理解的地方。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荔枝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了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读起了课文。

五、组织课堂活动,丰富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组织一些课堂活动,能够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课堂活动常见的形式有:

(一)演讲与交流

学生可以对所学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二)学生讲课活动

对一些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备课,由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三)演课本剧

这是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形式,适用于记叙文,特别是小说的教学。比如在讲授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时,教师分析讲述课文之后,可指导学生把它修改成剧本,并由学生分担角色排演出来。这样,使文章内容更形象、更直接,同时,学生对它的理解也更深入、更全面。当然,这需要的时间较多,师生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总的来说,语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它担负的责任是重大的。要搞好语文教学,营造良好的情感气氛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既要以新大纲的要求为基础,培养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传授相应的地理知识,同时也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情感部分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在教学中感染学生。本文将对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情感教学的有效实施进行研究。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地理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所有非智力因素都伴随着情感因素,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指出:地理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和审美素质。在以知识和智力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中,对于非理性的、非逻辑的情感因素未给予应有的重视,造成了种种缺陷,给实施素质教育设置了许多障碍,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许多教师辛辛苦苦却事与愿违——成绩不尽人意;真正喜欢地理的学生很少,地理“尖子”并不愿意报考地理专业;学生学了地理知识以后无处可用,无处能用……这些现象令人担忧和深思。调查表明,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对该学科喜欢的程度,而对该学科喜欢的程度主要是该学科内容是否有趣、有用以及对老师是否喜欢等因素。

一、心灵沟通,交流情感

初中生学习是非常紧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先主动去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

1、角色互换,拉近距离,我们应该主动努力去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位置主动让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2、合理评价,获得信赖,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有必要针对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讲出并不断更正自己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地理教学过程、结果的反思和内心体验,及时梳理自己的情感,建构起新的开放性的健康情感体系,时时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并长久促进学生的健康情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

三、让学生动手操作比教师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其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

虽然教学方法很多,但并不是都适合地理教学的每一章节,所以不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找到教学方法与各章节的结合点。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基于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深入钻研、灵活处理教材。基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给学生求知的工具和手段,就是符合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改变过去在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目标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努力探讨和实现教学过程中要素关系的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课堂转变为教师为学生指导和活动组织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把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联系或可以启发学生感性认识的趣味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得以主动发现和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会使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关注,学生会全面发展,当你对教学有了执着的追求,千变万化的情感教育手法就会应运而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74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