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注意与常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人文教育等教育概念的辨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概念,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生活性与人文性,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
扩展资料:
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即一切的教育都在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的一种恰当关系,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并有益于人类的人。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让儿童学会科学的认识与探究客观的世界,还要认识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客观世界所承载的责任;幼儿语言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正确与流利地表达,还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真诚与善意;幼儿艺术教育不仅仅让孩子学生欣赏与创造美,还让孩子体验与领会人性之美。这些关系的层面、人性的层面就是社会教育需要关注的,因而,社会教育存在于所有领域课程之中。
1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
儿童自出生的那一天起就生活在社会之中,也就是说,儿童一出生就预示着其社会性发
展的开始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儿童除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有社会性
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等安全需要表明儿童间接地需要情感支持及社会
交往,襁褓中的婴儿因为感到温暖、安全,进而产生与成人主要是母亲的亲近需要随着儿
童的发展,儿童的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罗杰斯也指出,儿童有"积极关注"的需要,即对诸如温暖、爱、同情、关怀、尊敬及获得别人承认的需要,而"积极关注"是儿童在社会性情绪、情感交流及社会交往过程中获得的
同时,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涅尔·戈尔曼研究表明"孩子的未来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商"
卡耐基也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所学的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却占85%放眼现实世界,我们确实可以感受到:成功的管理者或企业家都具有很高的情商,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智商很高的人并不见得会成功,婚姻生活也并不一定美满;而情商很高的人则必定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智商高的人一般来说是专家,情商高的人却具备一种综合与平衡的才能而情商的核心就是与别人进行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因此,好的教育并不单单只是智力的训练因为相比较而言,社会性水平的高低更能决定孩子未来生活中获取幸福和成功的能力,其中也包括家庭关系的成功与幸福澳大利亚人史迪夫·比过"
无论成人或儿童,不可能总是快乐无忧,但我们都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向快乐的方向转化"也就是说,如果想让儿童获得爱的情感、与人相处愉快,良好的社会性是必不可少的
2社会性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心智的发展
首先,良好的社会性会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因为人生活在社会环境当中,他时时刻刻
在接收着来源于周围人、事或自身内部的种种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整理和分析,会对
我们的情绪、情感产生影响例如,当一个儿童和其他小朋友和谐相处时,他会感到自己是
开心、愉快的这种开心与愉快使他的内分泌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全身的各种腺体正常工作,
这同样有利于他的生长与发育而且有医学专家研究表明:心平气和的孩子比生气、烦躁的孩
子免疫力更强,更不易患传染病
与此相反,如果有一个儿童社会性发展不良,不适应自己所生活的周围环境,总是与周
围人发生冲突、对抗,那么,他必然感到闷闷不乐甚至生气发火,不论他发火或是生闷气,
都会使自己的内分泌系统发生某种程度的紊乱,这种紊乱将对他的生长发育产生消极的影响
有医学研究表明,幼儿心情紧张可导致呕吐、腹泻、发烧等;长期神经紧张还可导致幼儿生长
发育迟缓;成人疾病中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痒、慢性肠炎,也都与神经紧张有关
其次,社会性还会影响学前儿童的心智发展社会性发展得比较好的孩子,适应能力和自制
力都比较强,在初入园的时候,他们能比其他幼儿更快地熟悉老师和同伴在平时,他们更
容易与老师、同伴相处得关系融洽,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同伴交往,从他们那里得到信息,
扩大自己的眼界在与同伴的合作游戏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社会性发展得比较好的
幼儿,往往心态积极、情绪稳定、自信心强,比其他幼儿表现出更有毅力,他们能保持较长
时间专注地工作,遇到小小的挫折或困难时,他们也能寻找原因,努力克服困难,而不轻易
放弃相反,社会性发展不好的孩子,不仅不会学习如何做人、"学做真人",还会导致不真
诚、虚伪、道德水平低下等而良好社会性中的自制力、适应能力、毅力、真诚等心理品质,
对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这虽然不能直接提高智力程度,但是它们能使心智
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据教育专家的研究发现:智力水平中等的孩子,如果非智力因素发展得很好,那么,他的学业
成就完全可以比智力水平高而非智力因素发展得不好的孩子高许多
同样道理,智力水平很高的孩子,也会因为非智力水平的低下而导致智力水平发展一般甚至很差
3社会性认知的需要
儿童很早就表现出对社会事物或现象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认知的需要但儿童的
社会性认知不等同于对一般客体的认知,它是儿童主体观念(是非观念、价值观念等)形成的
过程:不是简单地接受成人的观念,或记住现行社会的规则、规范,而是在了解它们的基础上
做出自己的判断、抉择,形成自己的认识换言之,社会性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塑造"儿童,而在于为儿童形成自己的观念提供相应的"材料,促使儿童自我塑造
如果能成功培养孩子社会性中的某些能力,其他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滚雪球一样的提高
据研究表明,越早发展孩子的社会性,越有助于孩子在同伴关系中处于领导地位,形成孩子
的领导气质,也有利于孩子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培养良好过硬的素质良好的情绪控制
能力还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以后需要的知识才干控制自我、倾听他人、
与人合作等这些社会性技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必须具备的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的评价,当的评价与儿童的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同时,儿童的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例如;大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画画不行。”
5、6岁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
学前后期的儿童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戏中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大班儿童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等等。大班后期的儿童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对在活动中规则的行为,儿童常常会“群起而攻之”。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儿童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中心。
孩子在不同的时期情绪情感方面的发展表现是不同的,家长们在平时是需要学会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在情绪情感发生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地对孩子做出调理,帮助孩子改掉一些不良的坏习惯。
幼儿情绪情感的社会性发展表现大致有以下表现:
1情绪会日益丰富。由于引起情绪体验的动因增多导致情绪逐渐分化,从孩子表面情绪表现转化为内在特征
2情绪的稳定性逐步提高。随着脑的发育和语言的发展,幼儿对情绪的控制能力逐渐发展,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减少。
3社会性情绪产生并发展,幼儿最初的易感情绪逐渐转为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而逐渐稳定。
以上是本人粗浅的观点,希望家长爱孩子从关心孩子的情绪情感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