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指婴儿和幼儿通过与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同伴等互动,逐步形成社会交往方式、学习社会规范和形成人格特质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众多方面,例如:人际关系建立能力、人际交往技能、情感表达和共情能力等等。
儿童在0-2岁阶段,经历了感知、情感、意向、语言等能力的发展,逐渐开始意识到他们与他人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通过行为来交流。在此时期,父母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如对婴儿进行抚慰、肯定等积极关注。这有助于儿童从情感上认识到“互动性”,并进一步表现出亲近、信任和依赖等感受。
在2-6岁这一时期,儿童开始进入到幼儿园并接触同龄人,他们对于交互行为和参与小团体活动的兴趣和需求日益增强。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家庭和社会的规范,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和分享。他们的发展还包括掌握语言表达和沟通的技能、好斗行为的减少、协商以及接受他人意见的能力等等。
家庭和幼儿园都是促进婴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环境。社会性培养的内容需要包括如下方面: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培养积极的家庭交往和沟通方式;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机会;关注儿童情绪和社交方面的表现,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关注和支持儿童性别和文化差异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一些策略包括: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扮演关注、支持和引导的角色;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安全的游戏场所和创造性的游戏玩具;教育儿童如何与他人共事,教授合作技巧和对话技能;注重培养共同体观念,尊重他人并负责任地行事;建立良好的家庭动态,家庭成员之间爱与尊重互容,示范儿童走向成熟、稳健和确定的道路上。
幼儿园社会领域核心经验,即幼儿与自身的关系——幼儿与他人的关系——幼儿与群体或集体的关系——幼儿与社会的关系。
1、自我意识:养成自信、自尊、独立自主的人格特征。
主要内容包括:听取他人对“我”的看法、意见、建议等;学习表达个人意愿、想法、评价,表达多种情感;具自信、自主与有能力感;学习做决定;初步建立所有权与隐私权的意识。
2、人际交往态度与策略:习得对待他人真诚、平等、尊重、信任的态度,能以多种适宜的交往策略和自律规则调节自己与他人的行为。
主要内容包括:愿意与人交往并能较顺利交往;体验分享与互惠,轮流与交换;乐于交流信息与感受;适当寻求帮助;经历讨论与协商;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3、合作:体验并接纳现代社会文明所需要的归属感、分工协作、规则与纪律、诚信的意识与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有“共同”的目标意识;体验分工与协作;初步懂得责任、权利与实效;内化规则与纪律。
4、社会情感:形成幼儿与他人、与社会温暖、有感情的相互关系,体验情感及表达方式的多样化,爱父母长辈、老师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情,以及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接纳。
主要内容包括:具感激与爱的情感;会关心与帮助他人;愿意尊重与接纳他人,欣赏与宽容他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