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教育工作者把教育当儿戏,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精神?

有些教育工作者把教育当儿戏,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精神?,第1张

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中,教育工作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教育工作者相对于提其他职业来说使命感更强,更受人尊敬,社会地位也比较高。是很多人羡慕和崇尚的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不仅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还肩负着非常崇高的使命,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具备敬业精神。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是社会大众标榜的老师,是每个人应该学习的榜样,所以应该以身作则,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一点不能懈怠;其次,应该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每个教育工作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承担起自己的职业使命,为热爱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最后,应该具备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要不断创新,敢为人先,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敬业精神。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承担着非常重大的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生导师首先就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成为社会大众眼中的模范和表率。

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是非常伟大和自豪的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广受大众的尊敬和崇拜,更应该以无私的精神去努力奋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职业誓言。

三、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教育工作者不仅是受教育的学生和大众的老师,还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只有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努力创新,敢为人先,人民才有量,民族才有信仰,国家才有希望。

你如何评价现在的教育工作者?

写在前面:2020年的这个暑假,作为一名新教师参加了托马斯学校组织的培训。其中,李香菊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及案例评析》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李老师讲到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思想,也就是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和教育工作。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夯实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除了学科文化知识和教师职业知识以外,还应该具备相应的心理学知识。我想就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教育是“育人工程”,育人要先育“心”。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将来奉献社会、幸福生活的基础。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已经对“填鸭式”的“教”和“说教式”的“育”持否定态度。更倾向于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等教学心理技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对于教师来说,单纯的“教好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时代赋予了教师更艰巨的历史任务和使命。“心理学进校园”被提上了日程。

一、了解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因势利导”

小学生阶段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年级会呈现不同的的心理特点:低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充满新鲜感,却又不习惯,甚至会有一些畏惧心理,因而一时难以适应;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行为动摇不定,自制力弱;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的时期,模仿性强,想象力丰富;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意志薄弱,自觉性较差。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同学间在学习上的差距已较明显,部分同学有厌学情绪。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求学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其心理从幼稚迈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初中一年级孩子刚开始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感到新鲜,但不久后,由于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不同,这一系列新的变化,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孩子的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处于萌芽阶段,孩子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容易盲目自满,遇挫折时容易盲目自卑、泄气。不愿让大人管,但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时,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初中二年级此阶段绝大多数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男生、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很容易产生青春期的烦恼。初中三年级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力接近成人水平,能够进行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这时孩子会有基本稳定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亦开始相对稳定。他们喜欢自己自由独立地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学习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可以逐渐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中一年级学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他们的感情变得内隐,即内心世界活跃,但情感的外部表现却并不明显。这些特点常阻碍着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了解。

高中二年级,此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高中三年级,此阶段孩子的社会意识已经接近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现实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随着备考时间的减少,在思想压力和心理上的波动都会比较突出,出现信心型、迷茫型、放弃型三种形式的分化。

以上的心理特点分析并不能囊括所有学生的心理情况,但是,教师要有一种“因势利导”的情怀。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而采取对应的教育教学方式。

二、区别不同学生的气质、秉性,“因材施教”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们所说的“脾气”是气质的通俗说法。气质同遗传因素有关,具有先天性的特点。在现实中,我们在学生的身上可以看到与生俱来的秉性。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可以表现出差别,有的文静安稳;有的生性好动;有的则十分倔强等等。每个学生的气质总是表现出一定的类型特点,心理学上主要有四种类型。

1、胆汁质

 胆汁质的学生的神经类型属于兴奋型。在情绪活动中,一般表现出脾气暴躁,易于激动,不能自制。在行动方面胆汁质的学生表现出精力旺盛、行动敏捷,在思维方面胆汁质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对知识理解得快,但粗心大意,考虑问题往往不够细致。一般来说,胆汁质的学生大多是热情而好动的孩子。

2、多血质

 多血质的学生的神经类型是活泼型,多血质的学生大多机智、开朗、兴趣广泛,能迅速把握新事物。在行动方面多血质的学生反应迅速而灵活,但是他们的兴趣不够稳定,注意力容易转移,一旦没有足够的刺激的吸引,常常会变得厌倦而怠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多血质的学生给予人们们的印象是聪明、活泼好动。

3、粘液质

粘液质的学生的神经类型属于安静型。不大喜欢交际,对人们不容易很快产生强烈的情感。这种学生反应比较慢,行动比较迟缓,但是冷静、稳重、踏实。

4、抑郁质

 抑郁质的学生的神经类型属于抑制型。抑郁质的学生外表温柔、恬静,在行动上表现的非常迟缓,常常显得忸怩、腼腆、优柔寡断、迟疑不决。喜欢独处,不愿意与他学生交往,他们大多是一些情感深厚而沉默寡言的学生。

 以上是四种典型的气质及其行为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属于上述典型气质类型的学生是很少的,大多数学生都是以某一类型的气质为主,同时兼有其他类型的一些特点,即属于中间类型。因此,在观察某个学生的气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其特点,而不能根据典型气质的一般特征进行简单的推测。然后在“对症下药”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引导,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不同之处。

三、教师适当补习心理学知识,“教学相长”

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一个学生,那么,这就应当从各方面了解这个学生……教育者应当努力了解一个学生,看他在实际上究竟是怎样的学生,了解他的一切优点和缺点,他平素的一切琐细的需要以及他的一切崇高的精神要求等等……”。所以说,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学生,教师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热爱教育事业、寓教于乐的敬业精神,更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去认识学生,全面、全局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这就要求新时期下的教师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各学校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室。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常识和技能,让全体教师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能够适时、有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辅导,解决学学生日常出现的困扰。

当然,除了了解一些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教师更重要的是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发展。以及在不同环境背景下成长的学生的个性差异。例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队伍不断扩大,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与城区中小学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日益增多。由于生活环境特殊,这些学生群体面临种种心理健康危机。就留守学生而言,由于远离父母,亲情缺失,容易出现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等现象,有的则易躁易怒。有资料显示,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714%。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他们由异地农村来到城里学校,由于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会感觉出生地与城市的巨大悬殊,导致角色上的冲突和认同上的危机,从而产生自闭、焦虑、自我意识偏颇等心理问题。而这些个体问题都需要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去捕捉发现,并积极的加以引导和解决。

教育,不是生产。不需要生产出相同规格的产品,不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去占领更大的市场。教育是靠理解和宽容来引导的,允许多元化的发展,尊重个体的差异,没有“差生”和“优生”的定义。总之,在现代教学体系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

让教育遇上心理学!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皆教育。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处处都隐含着教育的契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时时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抓住每一个细小的教育契机。

契机,在教育教学中随处可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从日常工作的细微处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当学生不诚实时,是教师最佳的唤醒和激发学生自爱和自信的契机;当学生表现对学习内容疑惑不解时,是最佳的开发学生智能的契机;当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有厌烦心理和表现时,是教师最佳的教学反省、教法创新的契机;当学生勇于表现自我,敢于提出自己独立见解之时,是最佳的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契机;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强之时,是最佳的人文关怀的契机;当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逻辑不强、表述不清之时,是最佳的训练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契机。

契机,稍纵即失,要靠我们去捕捉。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应把钢使在“刀刃”上——适时把握教育教学的契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心灵感应,用爱心去营造一座座与学生沟通、理解、信任的心灵平台,用平等宽容的心态,去帮助学生填平“代沟”,使学生敢于走近你,乐于走近你,愿意向你倾诉。然后,再艺术的对学生进行点化、暗示,使之顿悟。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其实,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对学生开展教育的良机,就看你有没有发现、抓住和利用好。同样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情感教育,班会课上教师单纯的说教式的教育和在鲜活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体验、感悟教师的良苦心机相比起来,后者显然要更加生动和明显。记得在一个元旦前夕,我在42班上课时,发现讲桌上只有许多不足1厘米的粉笔头,板书时我拿起来刚写一个笔划,粉笔头就从我手中蹦出去,我蹲下去捡起来,接着再在黑板上写。一节课,我不知蹲下去多少次,手指磨得有些僵硬,但我始终没有说什么,和平时一样讲课、板书,我发现同学们的表情和平时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在我拿粉笔准备板书时,好多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然后又神情专注地看着黑板上的内容。这节课任务完成的相当好,大家掌握的也不错。刚下课,同学们便把我围起来,有的检讨自己不该玩粉笔,有的则说自己的工作没做好,有的同学说:“老师,我以为你会生气,不给我们板书呢!”看到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我耐心倾听,正面引导,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在以后的课堂上,黑板总是擦的干干净净,粉笔摆放的整整齐齐,大家都迫不及待的等着老师来上课,我真正体验到了教学的一种乐趣。

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班级中的每位同学都是社会成员之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学会承担关爱集体,关爱社会的责任。开学初,我发现班里的黑板每天都擦得干干净净,黑板槽里没有一丝粉笔屑,讲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几块抹布,透明的粉笔盒里井然有序地码放着一根根粉笔。这些都令站在讲台上的我心情倍感舒畅。“现在的学生就是不一样,长大了,懂事了。”我心中不禁感叹道。随后几天,我利用放学时间进行观察,原来是个女孩子在默默地打理着这一切。

谁知一个星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连续两天,黑板上出现了“花”痕,黑板槽里满是粉笔屑,抹布被揉成一团扔在一边,水盆里的清水也变成了浑水。原来那两天那位女生因病没来上学。我期待有人能主动“接班”,但耐心等待了两天仍未见动静,最后终于忍不住,利用晨检时间在班里问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前几天咱们班的黑板擦得特别干净上课时黑板上的字看着特别舒服特别清楚可这两天情况就不如以前了,是吗”学生们点头表示认可。“你们知道是谁每天放学后在默默地洗抹布、换水、擦粉笔槽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了摇头。半天才有一位女生说:“可能是×××,那天放学后我回来取东西时看见她正在擦讲台。”“那这两天她生病了,黑板就不能像往常一样干净吗大家已经习惯了洁净的黑板,我们是不是已经习惯了总是别人为我服务呢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能为大家服务一次吗”我提出了以上问题。随后,学生就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班级是大家的,每位成员都要热爱它,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班集体付出;每个人都要从小事做起,在接受别人服务的同时,也要主动为别人服务,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团结互助、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这以后,在班委的带领下,大家都能够自觉主动地擦黑板、打扫卫生了,并且在班级工作需要人手的情况下,积极申请,自觉帮忙。班级工作蒸蒸日上,学生个人也不断走向成熟。

可见,契机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如果我们每位老师能够敏感地抓住每一个微小的教育契机,及时实施教育,将会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

契机,就在我们身边,要靠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挖掘。把握了契机,就把握了成功。具体体现为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表现为这样一种境界:教师越教越想教,学生越学越想学。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它,教的累,教的苦,劳而无功;学生学的苦,学的累,学无所得。

蹲下身来,走进孩子的心灵,时时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就能捕捉到契机;不失时机地去呵护,鼓励他们去想象,去创造,孩子们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获得良好的学习效率。

教育契机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它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教育契机通常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心理上的共鸣。在教育契机来临之际,教育者如果能及时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常常能收到常规教育或空洞说教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确实,教育契机无处不在,它体现在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上。要真正把我们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在学生身上产生实际的效果,我们就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从班级日常工作的细微处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才能抓住教育契机呢?

一、要做教育的有心人,时刻为抓住教育契机而准备。机遇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所以为了在契机到来时有充分的准备,就要在平时多留心学生各方面的细节,要多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工作充满热心、责任心,并不断钻研教育理论,这样,当教育契机来临时,我们才能游刃有余地抓住并充分利用。

二、要具有教育的慧眼,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所谓契机往往稍纵即逝,如果你当时没有及时抓住,便只有错过,因此,平时要注意了解学生,观察和研究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倾向,善于在各种现象和繁杂的信息中分析、梳理、提炼,抓住真正的教育契机。

三、要具有教育的敏锐性,善于利用身边的教育材料。一旦有可供利用的教育材料,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教师就应当机立断,搜集、筛选、整理这些材料和信息,及时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与引导,以求得教育的最佳效果。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用心、用爱才能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但是教育仅凭爱也不行,还需要智慧,需要有灵活多变的策略。在学校班级的集体生活的大环境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看似平凡的小事情。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小事当中,蕴藏着大量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育人素材和机会。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并且去创造时机,把这些素材和机会有目的的选择、决断,随机应变地加以利用,把这些素材和机会变成教育契机,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无论用什么方法,老师的目的只有一个: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有健康的思想、有远大的理想、有正确的人生观、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教育的途径也只有一条:爱。惟有平时对学生爱的累积、爱的责任、爱的奉献,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佩服你,爱戴你,教育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浅谈开展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论文

  一、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情感和思想二者是不可分割、相互作用的,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情感,而情感反过来又会影响和制约着人的认识。因此,要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就不能忽视情感的作用,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者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重视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从学生的情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的情感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和心理。

 1、情感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激发作用

 情感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他反映着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对于主体的人的需要满足的一种内心体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项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活动,而情感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力,适当的情感教育可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热情,唤醒教育者的工作热情,成为激励受教育者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以真诚的情感去面对学生,鼓舞学生,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健康成长和发展,形成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情感品质。相反,没有任何情感的说教,只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只强调竞争而遗忘合作,没有良好的情感,缺乏情感沟通,再好的理论也不可能被教育对象真正的接受,不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总之,良好的情感体验是教育双方形成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平台,情感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教育主客体之间、受教育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可以增强教育者的信心,引起教育对象积极的情感反馈,高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2、情感教育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人是处于社会中的人,一个人与他人之间总要发生各种各样物质的或精神的关系,而情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纽带,一切良好的行为都产生于良好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人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为基础,能够提高人们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劳动的积极主动性;活跃教育气氛;在教育主客体之间引起心灵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化解矛盾,才能正确看待自己、评价他人、才能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中才能收到效果。情感教育不仅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情感,提高他们的认知、评价和表达能力,使情感和认知同步健康发展,增强他们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端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而且还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真诚的情感沟通,帮助大学生挖掘人类的真善美,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3、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学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体,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大学生,营造一个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和谐相处校园环境,有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拥有宽容之心,会使人心胸广阔,有利于培养健康的情绪。懂得尊重的人知道关爱他人、理解他人,这样才会形成一种真诚交流、彼此关心的文化气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相反,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对学生进行熏陶,也可以帮助优化学生的人格。用关爱和互助创建友善、和睦的氛围;用一个个奉献和付出的故事描绘一个温暖、和谐的校园大家庭,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让每一个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接受教育,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情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效的发挥情感教育的特殊作用,使其更好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然而,当前我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们发现情感体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微乎其微,对此,探索构建以情感教育为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有重要意义。

  二、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根本目的在于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而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却不甚明显,这除了与社会的大环境有关外,与教育过程中忽视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也有密切关系。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受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陷入了与教育对象脱离的困境,在内容体系和目标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复杂联系;忽视了教育对象作为主体的人的客观精神需求。进一步具体地说,就是教师按照统一的没有情感性和可接受性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一致的教学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采用的是一种强制性灌输的教学方法,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知识的教育,忽视了情感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表面。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越来越广泛,人们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强,受教育者内在的情感需求也变的丰富多样,但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简单的灌输做法并没有改变,它忽视了情感的投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互动,使得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甚至是分离的情况,最终导致受教育者在在情感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产生了排斥心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的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目标定位的情感缺失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具有高度思想政治觉悟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具体来说,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对我国现阶段的方针、政策有初步的了解,逐步培养大学生有明确的政治意识、国家荣誉感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等,也就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最终目的,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与能力、生理与心理、思想与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中应该包括着情感的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学生个体要求过高,而大学课程对学生情感世界的介入太少。仍旧强调学术、智育优先的教学理念,忽视了教育主体的情感投入,没有把科学、健康、合理的情感教育纳入教育目标体系,其主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传统教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要求成为的那种人;没有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相联系,忽视了受教育者多层次的情感需求,缺乏较明确科学的教育措施,从而得不到学生的情感支持,无法实现思想上的内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情感缺失,是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2、教育方式的情感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激发人们的使命感、道德感、荣誉感等积极的情感,同时要注意疏导人们消极的情感。但是,我们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用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强调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以教育者的姿态出现,居高临下,只注重讲理论、说道理、辨是非,忽视了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导致认知教育与情感培养的分离,所以,这种强制性灌输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症结所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用饱满的热情和真情感染学生。

  三、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通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程序,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情感、道德意志和品德行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一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只靠思想政治的理论教育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塑造人、培养人的目标。因此,只有把情感教育予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将情感教育落实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上,从教育双方的情感属性及教育环境入手,通过多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

 1、培养教育双方积极的情感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途径。没有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就没有良好的教育产生。首先,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也就是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有情,要热爱教育事业和对教育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并适当的发表自己的见解,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关爱学生,并且充分研究和掌握学生的情感发展规律,了解教育对象的情感需求,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到学生进行积极思考问题,使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教育者积极情绪的感染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产生积极的情感。其次,在双向交流的活动中,一方单向的感染力量是有限的,受教育者的情感投入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受教育者要有健全和丰富的情感,要有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对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和对他人的尊重;要对教育者有基本信任和尊重;要对教育者所讲授的内容有基本的认同感,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在受教育者那里得到转化成为自己的观念;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良好的情感育人氛围

 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方向,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情感氛围。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重视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坚持以健康、高雅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营造团结友爱、乐于奉献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种积极的情感氛围的熏陶感化下,学生的思想、精神、道德、信念、价值观、待人接物方式等都会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启迪。心理学研究同时也表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更容易产生积极向上的教育成果。

 3、增加情感育人的校园实践活动

 在校园生活中,可以通过营造和谐友善、团结互助的校园环境,充分利用情感育人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好学校的传统活动,如迎新晚会、军训、运动会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以清明节、感恩节等各种节日为契机,通过主体班会、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情感教育。开设情感教育课或专题,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通过“感动中国”人物典型事例,用先进人物的光辉事迹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例如∶通过雷锋乐于助人的先进事迹来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奉献、互帮互助的良好道德情操;通过建党节和建国90周年等特殊的纪念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情怀;总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化抽象为具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怀他人,实现人生价值,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建立和健全心理辅导中心

 情感教育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当大学生在生活和交往中遇到一些问题而无法及时的解决时,心理辅导的人文关怀就要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建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学生为宗旨的心理咨询中心,及时的为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对于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力,预防极端行为的产生有很大帮助,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良好情感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靠学校的情感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情感教育置于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建设中,通过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大环境,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统一。强调情感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不是否认和拒绝理论知识传输。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辩证的统一,人的认识形成过程与情感发展过程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越深刻,认识接受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只有帮助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人的认识水平不断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为了完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任务,我们既要重视理论性知识的教育,又要注意情感的积极引导,还要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有机统一,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积累的情感,实现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逐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让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如何培育当代大学生的认同感——一个思政工作者的思考 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源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思索。理论的层面,概括地说,来源于当今时代价值领域的多元化;实践层面来源于当代大学生对学校认同度的惊人的低下。 当今时代价值的多元化,我个人觉得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通病,或者说它本身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这得从现代社会的世界观对传统社会的世界观的改变谈起。传统的世界观是一个超越的、目的论的世界观。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有目的的,或者说都被一个崇高的目的所牵引,在西方,这个目的来源于上帝;在中国,这个目的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人一生下来,就会被告之做个什么样的人才有价值,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才有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社会里的人一点都不“郁闷”。只是由于这个目的虽然是一种牵引,但它同时也是人的一个重负,在这个崇高目的或者说标准的“统治”下,人是没有选择的自由的,也就是说,传统社会里的人生活在“没有选择的标准”下,生活在“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的痛苦里。然而,近代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改变了目的论的世界观。建立在经验之上的科学从事实层面证明了目的论宇宙的不存在,它所展现的是一个以因果关系连接起来的机械论的宇宙观。事物与事物的关系不再是必然的、有意义的,而是充满了偶然性、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价值与事实出现了分离。机械论的宇宙观再也无法推导出普遍的意义联系,它只能证明事实是怎么样的,却无法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应该做什么。事实与价值的分离,使得价值最终失去了其客观的保证。究竟什么是好,什么不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成为众说纷纭之事。现代人的尴尬在于:我们被要求坚持我们的价值,同时又承认它们没有终极的合理依据---在一个无意义的宇宙里追求有意义的生命。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价值,不选择什么样的价值,不再有客观的理由,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偏好与决策,这就是所谓的“决策主义”。在这样的情形下,现代社会在关于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德、什么是美好的人生这些问题上,对所有的答案和选择都是开放的,只要它们是合理的。也就是说,现代人生活在“没有标准的选择”之中,可我总是觉得有时候选择是相当痛苦的,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的“生命中难以承受之轻”。 社会的状况必然会投射到大学校园,于是现今经常挂在大学生嘴边的就是“郁闷”,原因就是缺少了对一种价值的认同。 大学生缺少的另一个认同就是对自己大学的认同,通俗地讲,就是大多数大学生看不起自己的学校。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的工作时间不长,但就是在这不长的时间里,我经常听到我们的学生在抱怨我们的学校,甚至于称我们的学校是“垃圾学校”。我知道有些学生可能有点过分,可作为教师的我们,作为管理者的我们,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作为学校的管理制度与体制难道就没有责任吗? 重视规范伦理的教育 面对价值分化的事实,我觉得有必要将善与正当这组伦理概念相分离进行不同的教育。因为价值无法从事实中推出,所以,我们不得不接受价值主观主义,在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好的人生这些价值问题上,只能留待个人自己来解决,把这方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治精神。不过,我们不再有统一的德性伦理,但不可没有统一的规范伦理。规范与价值是有区别的,价值回答的是什么是善的问题,而规范处理的是什么是正当什么是对的问题。前者属于私人领域,涉及到的是个人的价值追求,而后者属于公共领域,关涉到社会规范的一致性。我们可以在善的问题上容许多元,但在正当在对的问题上承担不了相对主义。对学生的整合必须建立在规范的一致性上,在什么是正当这一问题上,有明确的、一致的立场。这样的校园,才是一个秩序良好的、正义的校园。只有在公平正义的校园中,各种理想的人生或生活方式才有实现的客观可能性。在大学生中间可以有无数的价值观,但只能有一种正义的标准,建立在什么是正当问题上的规范标准。让大学生们在当今这样的一个时代既有选择的自由,也有正义标准的牵引,更有对正义追求的责任,使他们不再“郁闷”。 有了这样的正义的标准,这样的规范,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将这些规范制度化,以制度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管理,最终达到大学生对制度形成认同这个最好的效果。另外,制度需要执行者,需要监督者,这就需要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把大学生们组织起来,形成各种各样的组织去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当然,这也离不开学校的管理,只是我们应该知道,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应当建立在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并与学生的自我管理形成良性互动,其实,学校的管理在科学的意义上就是对学生自我管理的服务,而且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 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家”的观念 所谓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就是心理觉得自己和学校是一体的,自己是学校的一部分,而学校就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我理解”家”有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地理意义上的家,就是你家所在的地方以及所住的几间房屋;二是情感意义上的,我们经常说想家,显然你想的不是你住的几间房屋,而是住在房屋里的人;三是职业公共生活意义上的,就是上面我提到的学校就是我们共同的家。 小到一个家庭的”家”,稍大到一个单位的”家”,再大到一个”国家”,对它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它里面的”人”对它有深深的依恋,有积极的责任感,有理性的认知,有高度的认同。有了这些,不论这个家是小还是大,它都会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到哪里去找寻这种认同如何去找寻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个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它既需要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努力,更需要学校以及学校领导从价值、制度、组织上为我们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之家”,让我们在家里成长、学习、生活、工作,为这个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和理想。(李乐 蚌埠医学院社会科学部) (文中均为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如何践行教育的爱和责任如下:

爱与责任是教育的根本,是师德的精髓与灵魂,是师德永恒主题。每一位教师必须具有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一种甘愿付出的情怀。忠于事业,热爱学生。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必须充满对学生的爱。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才。所以我们提出以生为本,以爱为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爱生是当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教育应该是真诚的,应当用心灵来赢得心灵,以感情沟通感情。

教师只有不断给学生真诚的爱,才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爱与责任,相得益彰。“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爱”与“责任”也是辨证的统一。

“爱”是责任的体现,而“责任”是爱的化身。“爱与责任”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需要全体教师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续写篇章,教师的指导、鼓励、赞美、欣赏和支持,永远是学生最好的礼物。透过爱的鼓励和安慰,让他们祛除心中的不安,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担负起我们肩上的责任。

教育离不开爱与责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战线广大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师爱更多地温润在平凡的日子里。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的主题就是“爱的教育”。霍懋征老师从教六十年深刻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邹有云老师提出,“让爱的阳光照亮深山”;黄静华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盘振玉老师“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林崇德老师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然而,要想做好这个良心活却并不容易,在刚刚过去 “5·12”大地震中,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教师在生死面前展示出了师德的光辉。

做一个教师是一项相当复杂的任务。教育工作者常常不可避免地需要处理涉及到情感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能做到不带着个人情绪教育学生?以下是我的观点:

1 情感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情感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技能,不仅在教育领域,而且在许多行业中都至关重要。情绪管理是指管理和控制情绪,以确保我们不会因情绪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学习如何在面对情感问题时不带个人情绪,并以专业、客观和理性的方式回答学生的问题。

2 培养觉察和情感智慧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贯穿始终。老师应该学会观察和识别情感变化,根据学生的情感做出反应。这需要老师们培养觉察性和情感智慧,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以一种关注的方式来回应。

3 能够保持客观的角度教育者应该保持客观的角度,避免过多的个人情绪,避免因为情感问题而偏向于某一方面。这意味着,教育工作者需要以客观的态度面对问题,不偏不倚地评估学生的行为。

4 语气与清晰表达在处理涉及到情感和心理健康的话题时,老师需要以一种明确、清晰和高雅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有助于将教育沟通过程变为一种良好的交流。

总结来说,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带个人情绪教育学生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是通过情感管理、培养情感智慧、保持客观态度以及清晰表达可以帮助老师们处理学生的问题,从而为适当的学术过程和心理健康做出贡献。

  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心得感悟体会 范文 1 首先感谢学校为我们家长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通过学习,使自己对如何教育和管理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受益匪浅,下面就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应做好榜样。

 二、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长处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并教孩子应对困难。当孩子有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培养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经常寻找孩子的长处,并予以鼓励。 三、时刻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分数

 父母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 学习 方法 ,在学习上如果孩子进步较慢,父母不要太注重成绩;如果孩子确实努力了,就行了,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目的,作为低年级的孩子更为重要。当然不能在孩子面前说出分数不是太重要的话。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的配合

 要使家庭教育效果好,家长做到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很重要,经常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通过家庭与学校配合,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觉得,如果孩子能把老师和家长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有苦恼倾诉,有欢乐共享,那就是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成功之处。 五、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配合

 孩子长大必须进入社会,作为家长应从小让孩子感受社会的责任,在平时生活中,应多传播一些社会上的好人好事,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等等。从小培养一个孩子正确的人生观。

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心得感悟体会范文2

 7月16—24日,我和我县其他兄弟学校的16位同仁一起在郑州参加了省教育厅关工委举办的第四期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学习。9天学习,虽然时间不算太长,但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具体汇报如下:

 一、时间安排紧凑

 过去曾经参加过多次外出培训学习,但在学习时间、内容安排上没

 有哪一次像这回,是如此的紧凑。16日上午是报到时间,我们到宾馆时已经近11点,看了会务组的学习安排,知道下午三点学习就要正式开始。匆忙安顿好住处,就去用餐。下午2点半就赶到了学习地点,从此,紧张的学习开始了。9天时间,除了复习一天、考试一晌外,其他时候除了每晌中间休息15分钟外,都是一坐一晌,上下午都满满的。白天要学习,晚上也没法儿闲着,少有饭后散步、游逛、游玩的机会和时间。8个晚上,除了报到那天晚上自己安排活动,其余时间都有事情: 3个晚上安排有专家 报告 ,且都是到近10点才结束。那三天真是的,晚饭时间也都不足30分钟时间,搞得大家吃饭、走路匆匆忙忙,特别紧张。22号联欢会彩排,23号演出,其余时间基本是集体活动。包括早上也都安排有内容,不能睡懒觉,因为天天早晨6---7点,我们县的17位同志会集中起来一起排练节目。我们大家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想把新安教育人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留在省城,展示给来自全省各地的每一位学员。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在23日河南宾馆多功能大厅的联欢晚会演出现场,我们的节目《国家》由于形式新、效果好,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回顾在省城9天的学习生活,真的是既紧张、充实,而又充满了快乐。

 二、培训内容丰富

 9天时间,学习培训的内容非常丰富,有专家报告,有自我 反思 ,有学习检测,有联欢演出,真的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专家中有孙云晓、许建国、杨雄、陆士桢、曹萍这些全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方面一流的顶级人物,也有来自本土的张健、周慧玲老师做的精彩报告。他们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师生互动、现场答疑等灵活多样的 教学方法 ,给我们每位学员——未来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上了生动翔实难忘的一节节课,对我们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都给予了有益的培训和精心的指导,使我们对家庭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工作更充满了信心。学习过程中要求大家要做好自我反思,这样可以把学习中的感悟和体会及时记录下来;每晌开始前有新闻发布会,每个班的学习、活动动向大家能够及时了解、知晓;学习结束还进行了严格的考试,既检验了学习效果,又对学习过程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在学习初就布置各班要准备联欢节目,这样大家在紧张学习之余,还要挤时间找地点抽空去排练,既调节了生活节奏,又丰富了学习内容,更使郑州学习培训的这段时光真的成为我们人生长河中一段美好难忘的永恒记忆。

 三、学习感悟颇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以及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为清晰。家庭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是对孩子的初加工,学校教育是主体性的教育,对孩子是具有一定延续性的深加工,社会教育其实就是人文性教育,具有拓展性、检验性、环境性的特征。家庭教育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起点和水平,决定着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发展趋势。因此一个学校想把教育教学质量搞上去,首要的抓手应该是家庭教育,对学校来说,这才是真正的起跑线。没有问题的孩子,更没有问题的家长,出现问题孩子主要是看孩子的高度、角度出了问题。改变家长看孩子的高度和角度,更需要学校重视家庭教育,并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想方设法去引导和帮助每一位家长。

 反思自己,过去在事业上付出的更多,忽视或看轻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的做法现在看来是很不妥的。教师更应该既种好事业的田,又育好自家的园。作为教师家长,你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更应该学习、学习、再学习,掌握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并付诸于行动,荒了自家的园的教师应该是不称职的家长,更不能够称之谓称职的教师。

 通过几天的培训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工作的重要,渐渐感受到了自己肩头责任的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重视并切实抓好家庭教育工作,承担起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师应有的职责和义务,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从而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台阶。

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心得感悟体会范文3

 昨晚听了马教授的报告,得知要每晚都要些 心得体会 ,当时心理就“咣当”一声,能不能坚持做作业啊我自己都在怀疑自己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既然参加这个培训班,也就有了思想准备啦!排除一切困难,好好学ta一回!

 昨晚马教授主要向我们讲解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的意义,说实话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名词我不是第一次听说,但是真正参与学习这还是头一次。

 昨晚培训中的那份课前问卷给我触动很大,这份问卷让我发现我根本不理解孩子的世界,一直以来都在用自己口中所谓的“爱”在束缚着女儿,同时我也发现,我目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最缺乏的就是——耐心。女儿还有一个月就四岁了,小家伙活泼可爱,性格外向,是个胆大的小姑娘,喜欢玩刺激的游戏项目,并且鬼灵精怪,经常做一些在大人眼里“不对”的事情:比如说她在刷牙的时候会故意把嘴里漱口水吐到自己的衣服上,或是吐到镜子上,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大叫:“好好(我女儿的小名),天啊,你在干什么妈妈刚给你换的衣服,你怎么把水往衣服上吐啊……”再比如,我不是个太爱干家务的人,但是只要是干家务我都会把家里打扫的特别彻底,女儿这个时候会跟在我的后面,把我刚刚收拾好的鞋盒全部翻出来,鞋盒里面凡是我的鞋,她都要拿出来穿一个遍,结果整个屋子就左一只鞋,右一只鞋,乱七八糟,本来干活干的腰酸背疼的我,这个时候总会大喝一声:“小祖宗,能不能别给我添乱啊,妈妈刚刚收拾整齐,你怎么这么捣蛋!”……像这些事例,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所以小家伙对我的呵斥根本不在乎,该干嘛还是干嘛。有时候真的是弄得自己筋疲力尽,苦无解决的办法。自己总想给予孩子好的环境、好的教育,但是自己却缺乏好的教育方法,总觉得自己的做法就是对孩子好,她就应该听我的,按照我的意愿去做任何事情。每每遇到孩子反抗、调皮的状况,大部分是我在那儿生一顿气,孩子在一边哭闹,根本不能在根子上将问题解决。

 所以,参加这个培训班,我就想将自己回归成一名家长,通过这次培训能够走进孩子的世界,去理解、包容孩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心得感悟体会范文4

 一、学会做人:人格健全是做人恒久的标准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青少儿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致力于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指导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和咨询的基础与保证,做人就是要在人的质量和品德方面有高的标准和要求。中国 传统 文化 的形态有哲学、伦理学、文学等,其流派主要有儒、道、佛三家。这些文化形态与流派,尤其是儒、佛所论及的内容,总体可以归纳为关于人的问题,偏重于怎样做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话:“学做一个人。”道理很简单,我们不一定能接受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一定能漂洋过海成为留洋族”,但我们一定要先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会爱人也会自爱的人。一个会谦逊也会自尊的人,一个平凡而绝不卑鄙的人,这才是伴随我们一生最大的财富。人有人的规格,做人有做人的准则,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做人的标准,具体表现为爱国、自尊、真诚、正直、善良、仁义、宽容、豁达、执着、敬业、负责、进取、知礼、遵规、反省、改过、持节、厚仁、贵和、求新等。这些是做人恒久的标准,我们要以此标准约束自己,锻炼自己,做一个人格健全的家庭教育指导师。

 二、学会学习:善学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新的世纪,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速度越来越快。据测算,当今互联网上的数字化信息每12个月就会翻一番。宇宙空间技术、纳米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令人目不暇接。世界的发展,时代的紧迫感催促我们不可懈怠。这就要求我们家庭教育指导师必须学会学习,学习能力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一项基本能力。正如《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善学是使人聪明的本领,学会学习关键在于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并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改变原有的知识结构。善学是指能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规律,多方面高效率的学习。善学主要是指学习要做到经常复习,即“学而时习之”;学习要做到学与思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做到学和问结合,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要做到向别人学习,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借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多读书,读好书。即要博览群书,能详尽地解释它,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将广博的知识融会贯通,最后用简约的语言说出它的精神实质,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种学习能力,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学习境界。

 学习要做到静心,如果不专心致志,学习也就不可达到最佳效果。善学可以让你事倍功半,会学习才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才能学有所长,获得本领,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拥有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家庭教育指导师。

 三、学会沟通:微笑是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孩子模仿与关注。作为人的一种能力,沟通是教育咨询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所必备的素质,在教育咨询工作中,教育咨询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只有善于沟通,才能得到来访者的理解和认同,从而获得教育咨询指导的成功。

 我们要在沟通中要保持真诚的态度,善意的交流,让对方感受到诚意,任何虚假都可能导致沟通的失败;我们要在沟通中要把握对方的心理需求、彼此分歧的焦点或疑惑点,要通过解释消除对方的疑惑;我们要在沟通中要选择恰当的语言,清楚并讲求艺术的表达思想;我们要在沟通中要学会倾听,在倾听中了解并理解对方,从而建立默契;我们要在沟通中要保持宽容的心态,体谅或原谅对方的失误,合理地看待对方的弱点。

 家庭教育指导需要有效的沟通,而微笑恰恰是有效沟通的润滑剂,因为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情绪,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脸色,最能直接地在来访者身上起到影响作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在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换句话说,微笑同生活中的阳光、空气、水分一样重要。微笑是一种亲切的语言,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微笑是一缕柔和的阳光,温暖别人,明朗自己;微笑是一曲无声流淌的音乐,能调节紧张的气氛;微笑是心灵相通的七彩阳光,可融化你心中的冰雪,使生命更加灿烂。

 记得自己孩提时候的老师们都比较的严肃,虽然这些老师教给了我们很多的知识和人生智慧,但是相比较而言,我们可能还是更喜欢和蔼可亲面带微笑的老师。也许是我们的老师在应试的海洋中迷失得太久,被分数遮住了双眼,被功利尘封了心灵,情感早已淡漠,心灵早已得了“肝硬化”,一味粗暴冷酷地面孔对着我们这群新鲜的生命和活泼的童年,我觉得这是教育的不幸,更是身为人师的悲哀!作为一名未来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们一定要把美丽的微笑留给可爱的学生们!因为微笑是人类最好看的表情,是一句不学就会的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四、学会做事:用心做事是学会做事的最高境界

 人在社会中生活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学会做事既是一种生存能力,也是一种职业能力。不会做事也就难以成就做人!不会做事的人是一个无价值的人,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人。做事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用力做事,第二种境界是用脑做事,第三种境界是用心做事,而第三种境界才是最高的境界,这也正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所应追求的境界。做事要如水,有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志气,有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有滴水石穿而不悔的韧劲。

 认真做事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能把事情做好。只有用心去做一件事,才能成功。所谓用心做事就是做事时,加入智慧,加入对事的长远打算,加入对事的一步一步的思考和谋划。人们常说,当教师是一个良心活。谁能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谨慎地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对孩子今天乃至未来的影响,谁能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培养孩子的各种习惯和能力,谁能在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时,有针对性地真诚去呵护成长着的心灵,谁能给贫困生以更多的关爱和辅导,就能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我想作为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就更加应该站在一个家庭的整体和谐发展与孩子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用心的解决各种问题。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更是为孩子明天成人奠基的事业,所以教育工作的焦点应该是孩子的成长,应多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服务。我们要用我们的真心去指导家长,要用我们的情感去感化家长,要用我们的智慧去启迪家长,要用我们的人格去熏陶家长,做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师。

 五、学会生活:感恩生活是追求幸福生活的源泉

 学会生活是人生的目标,也是一种境界。生活不是生存,生活是追求某种意义的生存过程。生活有三个层面:一是俗务,更多的是与生存有关的日常生活;二是事业,上学、研究或从事职业等事业,人生总要成就一番事业;三是审美,创造和欣赏文化就是审美。

 学会生活就是要热爱生活,要有生活的理想,带着希望生活,有目标和愿景的生活才能有生活的激情;学会生活就是要处理好俗务、事业和审美的关系,将三者有机的统一起来;学会生活就是要发挥自己的个性,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业绩;学会生活就是要主动体验并欣赏,在生活的体验中欣赏美,欣赏价值;学会生活就是要善于交往,在交往中获得情感。人是群体的存在,融入群体,融入事业,人才有归属,才会有精神的充实;学会生活就是要做真诚正直的人,做与人为善的事,创造有意义的生活是最高境界的审美。归根结底,我们要学会生活就是要幸福的生活,而感恩生活是追求幸福生活的源泉。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和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成长中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更为重要,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作为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一个幸福的人,我们要学会把爱传出去,帮助到有需要的孩子及家长们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

 总之,这次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是一次对我的职业发展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家庭教育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修炼自己,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培训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我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在学习与思考背后,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真正感到家庭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今后我会学以致用,结合自己遇到的实际情况,让培训的硕果在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放光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80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