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色彩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其本身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在现代油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利用色彩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与思想内涵是相当常见的。因此本文就将针对色彩在现代油画艺术中的具体情感表现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为相关的艺术创作者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 现代油画;艺术;色彩;情感表现
色彩在油画艺术创作过程中,不仅是画家进行绘画的手段,更是表达画家思想感情与精神内涵的重要方式。不同的色彩所表现的情感内涵略有差异,而通过色彩表达画家内心的情感,往往可以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优秀画作,进而推进油画艺术的发展。
一、近现代西方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西方的油画犹如我国的国画一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有许多著名的画派与著名的画家,成就了世界近现代油画发展史上的一个个传奇。西方近现代油画艺术中,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创作特点以及色彩展现。其一,后印象主义。这一时期的油画艺术作品代表创作者主要是凡高、塞尚。后印象派画家凡高在其绘画创作过程中,对色彩的驾驭与运用可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最为出名的作品就是《向日葵》,而整部作品呈现出的画面是**的屋子与墙壁,床和椅子也是淡淡的**。**的墙面上有着几幅**的向日葵画。而插满深**陶罐中的也是生机勃勃又绚烂多彩的向日葵,更是使得整幅画面看起来满是金黄。当然这一作品并不是全是**,而是与蓝绿色的背景进行结合,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同样也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心中永远充满希望的积极态度。其二,野兽派。这一派别的油画作品,往往可以挣脱传统的束缚,从而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马蒂斯是这一时期杰出的油画画家,他主张利用强烈的色彩冲击人们的眼球,既发挥纯色的作用又增强色彩强度。通过高强度的对立颜色营造出一种视觉张力,从而抒发个人情感。其三,毕加索时期。以毕加索为代表的这一时期,作品大多以蓝色为主调,给欣赏者带来一种悲伤、沉闷的感受。如《人生》,其表现的就是人们深受贫穷困扰,穷困潦倒的状态。之后其作品又实现了转型,以《二裸妇》为代表,开创了粉红色、玫瑰色的创作风格,体现出画家内心对生命的赞叹与对生活的热爱。西方近现代油画中主要以前面三个派别和时期最为出名,之后还有表现主义时期以及康定斯基所提出的色彩观念,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近现代中国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对于中国而言,油画不是我国本土的文化与艺术形式,其本身属于舶来品,因此在中国的发展历经波折与艰难。但是油画中注重的色彩运用,实际上在我国的美术作品当中也是早有体现。针对我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代表画家的色彩观念以及其作品中色彩的运用进行分析,是极为迫切的。首先,刘海粟可谓是我国现代绘画中杰出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有类似之处,并且注重个性的张扬与表达,擅长利用色彩表达自己内心的主观情感。如其作品《北京前门》,画面整体的色彩对比相当强烈,且线条的选用也是粗狂不拘小节,这样的作品往往更能表现创作者的真情实感。其次,吴大羽也是我国油画的先驱和开拓性人物。他的艺术作品中,始终体现着自我批判,所以作品本身是发自心灵的创作。比如其画作《色草》,并没有真正对花草的形态进行描绘,而是利用极为绚丽的的色彩进行意象描绘,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情感。再次,沙耆更是不可忽略的一位画家,其在我国的地位可以与西方的凡高相媲美。他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和执着与凡高极为相似,而在色彩的运用方面也是大胆且不拘泥于形式。所以在沙耆的作品之中,看到最多的是人内心的冲动与激情,还是情感表达的直接性。除了以上这些画家及其作品中所体现的色彩运用形式之外,我国还有著名的画家罗尔纯先生,其油画作品更加注重红色乡土情的表达,所以作品中运用的红色、**等,是最为普遍的。而申玲和徐晓燕则在创作中融入了更多的情感,更多主观色彩融入其中,在色彩的运用以及情感的表达方面,都各具特色,为我国油画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帮助。但是无论其选择哪样的表现手法,其目的都是渴望通过色彩,展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从而通过色彩的统一表达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进而诠释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结语
虽然说油画在我国属于舶来品,但是我国也确实有许多优秀的油画作家,在近现代油画创作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此外,由于中西方地域差异,或者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段的差别,在色彩运用与情感表达方面都会有所差别。可是色彩在近现代绘画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始终未曾改变。未来的油画艺术创作更需要加强对色彩的运用,通过色彩,展现创作者内心的情感与精神。
参考文献
[1]宋涛论油画中的情感色彩表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44-146
[2]黄经庭,吴新林浅论西方油画的色彩艺术特点与色彩的情感表达[J]美术大观,2014,08:50
[3]许碧云近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23
[4]孙翠翠油画创作中色彩的情感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1,08:53
1 野兽主义(Fauvism)也被称为野兽派,是20世纪初盛行于欧洲尤其是法国的一种现代艺术潮流,画家们继承了梵高、高更、修拉和西涅克等艺术家的创作精神和方法,以浓烈鲜艳的色彩,表达个人的主观情感,虽然持续时间很短,只有十年左右,但却对西方绘画乃至整个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野兽派可以被看作是表现主义诞生的前兆。表现主义并不像立体主义一般,以明确的艺术主张问世,而是以潜移默化、没有主要意识的绘画方式诞生的。以梵高为源头逐步发展而成的表现主义艺术,在发展期间,一批先锋画家率先画出了具有浓烈表现主义元素的画作,这一批画家就被称为“野兽派”。
3 从绘画技法上来讲,野兽主义的绘画可以说是“梵高+高更+西涅克”。野兽派融合了梵高的精神、高更的审美和西涅克的技巧,总体而言是一种夸张极端的绘画方式。野兽主义画家在创作时,主张表达个人的主观情感,这就来自于梵高以主观情感扭曲客观形象的精神传承。
4 高更的画作笔触较少,构图简单,多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大色块,充满原始主义的粗犷气息,这样的审美情趣被野兽主义所吸纳。野兽主义主张将看到的事物大致的表现,以最极端、最具有代表性的方式展现,画作整体的情感才是最为显著的。
5 野兽派的象征意义审美,和现代的戏剧表演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舞台表演中,要让观众感受到舞台上的情绪,演员的表现就要比真实的表现更为夸张,否则会被舞台削弱情绪。对于绘画也一样,情感如果不以夸张的方式表达在画布上,那画布这个媒介就会削弱情感的表达。
6 西涅克的绘画多以短笔触组成,常见大小的点状和短的线条。在野兽主义看来,绘画中明确的线条并不是纯粹的感性创作状态,而短的笔触则更适用于情感的表达。
7 马蒂斯,全名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是野兽主义最重要的画家。马蒂斯和毕加索二人,被认为是帮助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成。马蒂斯的古典绘画基础非常扎实,后来接触到梵高的作品,激发了他色彩创作上的自由度,同时又受到西涅克点彩绘画的影响,马蒂斯开始了点彩画的创作。
8 “野兽派”这个名字源于1905年马蒂斯等人在巴黎办的沙龙展览,评论家称看到他们的作品“感觉自己被一堆野兽包围”,原本讽刺批评的词汇后来成为这一画派的名称。马蒂斯的作品自1905年开始,开始很少见到线条组成。在他的作品中,主要的线条基本都是以色彩的交界呈现出来。
9 梵高在绘画中,并不是有意识的扭曲形象,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情绪对真实形象进行改造。而马蒂斯则是不再依照现实中的物体形状进行描摹,将梵高的表现主义手法往前推进了一步,进一步扭曲、打散。例如在他的代表作《红色的和谐》中,具体的形象都被高度符号化,集中展现了马蒂斯的绘画理念。
10 马蒂斯和毕加索是一生的好友和竞争对手,各自发展了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他们二人创作上的最大区别是,毕加索更多靠想象作画,创作非常概念性,而马蒂斯的创作灵感还是来源于自然,画布上的形象对现实有所指代。
11 马蒂斯在晚年期间得了癌症,卧床期间因为没法绘画,开始了剪纸艺术,创作了很多剪纸拼贴艺术。因为与绘画的大色块有相似之处,所以马蒂斯的创作理念非常适合剪纸这种形式,从另一个层面将艺术思想推向了更为完备的结局。
12 德朗,全名安德烈·德朗(Andre Derain,1880-1954),是与马蒂斯同时期的一位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给了德朗很多帮助,还曾说服德朗的父母同意德朗放弃工程师的学业,专注于绘画。德朗在野兽主义的创作方向上,进行了更为激进的探索。
13 德朗的绘画作品色彩对比更加具有冲击力,色彩变化更为丰富,甚至还加入了很多明暗的变化。但德朗的绘画“定力”不足,喜欢跟风,后来也画过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风格的作品,甚至还曾跟风巴黎画派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Amedeo Modigliani),画出人物身材比例拉长的作品。
第一篇文章说,1,印象派将艺术从之前的神坛宗教拉向了普通人的生活,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则注重多角度呈现事物本身。2,之后艺术家不满足与表象的东西,开始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野兽派诞生了。3,20世纪初相对论、人类意识分析等的提出、争论、质疑,引诱了那些有想法的艺术家追求观念性的东西,抽象的东西开始出现,艺术家拆解,分析。4,之后艺术家开始使用现实,挪用现实,卑微材料与高贵的艺术融合在一起。
一、原始主义,1880—1930 / 野兽派,1905—1910:原始的呐喊
原始主义贯穿了整个现代艺术。“原始”指模仿或借用古代原始文化中那些可如孩童般天真且真实的元素,不同于西方文化受到物质主义的玷污。代表人物有马蒂斯和德兰。与印象派真实的再现生活不同,他们认为色彩和情感的表达更重要。
德兰的《科利乌尔港的船》清晰的表达了港口炎热,质朴,简单,生动。这些感情狂放不羁、色彩丰富骚动的作品强烈地告诉我们:世界是多么美妙。
马蒂斯和毕加索都痴迷非洲原始的艺术文化,他们俩喜欢暗暗较量。两位艺术家“仿佛一个是北极一个是南极”。毕加索来自西班牙南方的炎热海岸,马蒂斯来自寒冷的法国北部。马蒂斯为夫人的画像《戴帽子的妇人》与毕加索为情人的画像《格特鲁德·斯泰因肖像》。马蒂斯的作品比印象派的作品更简略,比梵高的作品颜色更鲜亮,比高更最热情洋溢的作品还要更华丽。这个矜持的男人,以一场活泼的色彩盛宴透露着他对夫人的爱恋。毕加索采用了柔和的棕色系,而不是马蒂斯活泼的绿色和红色,而且它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它显得更加严肃、永恒。倘若将两者并置,我们很难相信它们竟是同时期的作品。艺术家们在两幅画中表现出的姿态是如此不同:马蒂斯的作品反映出现代生活之速度与活力,毕加索的则反映了支撑着这种生活的上层建筑;前者是不假思索的情感倾泻,后者是深思熟虑的回应;前者是自由的爵士乐,后者是正式的音乐会。
《生之欢乐》是典型的野兽派作品,马蒂斯的出发点是田园风光。他呈现了一个糖果色的视觉景象:做爱、音乐、日光浴、舞蹈、采花、休闲。轻松、优雅、流畅的线条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促成了立体主义的出现,后者转而又引领了未来主义、抽象艺术,等等。
卢梭的画里流露出来的稚嫩的天真。对远古和神秘之物着迷的毕加索感到这位关税员的艺术已超越了对自然世界的描绘,而进入了超自然的领域。
罗丹著名的《吻》(1901—1914)的诸多成功因素之一,在于它的双重幻象:那一大块大理石,既是两位年轻恋人优美的身体,又是他们拥吻时所坐的凹凸不平的岩石。与罗丹不同,布朗库西无意掩盖石头的物理特征,事实上,他正是为了崎岖不平的表面才选用了粗糙的石头。
贾科梅蒂《行走的人》。那貌似烧焦了的、虚弱的行走之人,好像即将被恐惧吞噬般,身体轻微前倾,走向不确定的未来。这个高六英尺的人物骨瘦如柴、憔悴不堪,仿佛一根棍子,造型强调了垂直线条,正如塞尚在半个世纪前指出的那样,这会增强观众对空间深度的感受,增加存在主义戏剧般的效果,即孤独的行走之人永远受困:他是现代社会里的一名囚徒,渴求希望,却只被无处不在的荒凉包围。
雕塑艺术新局面:在立体艺术品上打孔的概念。《穿孔之形》,整体造型很像是透过一个被炮弹炸穿的孔看见一个被困在麻袋里的人。摩尔迅速接上了赫普沃斯的创意,宣称1932是“孔之年”。
毕加索、马蒂斯、卢梭、布朗库西、莫迪利亚尼、贾科梅蒂、摩尔以及许许多多艺术家,都为部落和远古艺术而倾倒,被其无拘无束的直率和简单造型中蕴含的情感力量深深吸引。这些现代艺术家和那些与人类同样古老的故事从此紧紧地连在一起,他们的作品回溯过去,也通向未来。
二、立体主义:另一种视角,1907-1914。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弗洛伊德饱受争议的潜意识分析也令人陶醉,这个时期,文明所依附的真理受到了争论,这种思想氛围引领有野心有好奇心的艺术家,去追求一些观念化的东西。代表人物: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
毕加索研究物体,就像外科医生解剖尸体一样,这正是立体主义的精髓:选择一个主题,通过大量分析性观察,将其解构。他重新强调被印象派抛弃的线条。
布拉克,他抛弃了印象主义和当时富于装饰性曲线的野兽派风格,减少了过度的色彩,以追求横贯整个画面结构的最大紧凑性。他和毕加索都意识到,只有柔和的用色才能把同一物体在一块画布上的多个视角成功融合在一起——众多明亮的色彩反而会使画家难以把他们组合起来,也会呈现给观众一团无法辨认的混乱。强烈的满布感,难以理解的几何图形,如同事物诞生前的形状。彻底的抽象,是立体主义无法避免的走向之一。
到了立体主义,毕加索又迈出了创新的一步,比如“ 打孔 ”。取代过去将图案扭曲、变形,从多重视角呈现一个主题的手法,毕加索开始挪走某个元素——比如一只乳房,在表现对象上留下一个孔。这只乳房将会出现在其他地方,比如肩膀上,使得整个图像比他以前的立体主义作品更加支离破碎。
为了引导和告知观众主题,毕加索开始在作品中加入 字母和单词 。
艺术家挪用日常生活中的 真实元素 作为画作的一部分:这一行为完全重写了关于艺术与生活两者关系的游戏规则。其意义远远不只是使立体主义作品变得易懂。通过加入一块油布的碎片,毕加索将它的地位从没价值的破布提升到了艺术作品这一崇高境界。
毕加索《有藤椅的静物》,这幅椭圆形画作的上半部分是纯粹的立体主义。被切碎的报纸、烟斗和一个玻璃杯混合在一起,就像散落在地的一堆纸牌。然而,画的另一半却非常非常不同。毕加索粘上一块廉价的油布,这种材料通常用作抽屉衬纸或包装纸的劣质替代品。油布上印好的图案是藤椅椅座上的交叉平行线花纹。他用一条绞绳给这幅画添加了边框。
之前是观念,分析,到现在的使用现实,挪用现实。艺术可以从任何事物里诞生。卑微材料与高贵的艺术融合在一起。挪用日常生活中的对象并在新的艺术语境里重现,比如之后的安迪沃霍尔的金宝汤罐头,杰夫昆斯的气球狗等。
立体主义时期的艺术家在寻求一种艺术表现新方法的道路上已走得尽可能远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立体主义画上了句号。
1、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作。其代表作品中,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
2、点彩派:即新印象派,或称新印象主义(neo-impressionism),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一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条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
其理论主要包括:①色彩的分割理论,及分割法。②主张色彩、线的表现性与情感的特质相结合。新印象主义既是印象主义的某些技法和科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印象派(凭直觉、凭经验的写实主义)向古典主义(重法则、重理论、重秩序)的转化。 代表人物有乔治·修拉、保罗·西涅克《船尾上的景色》、卡米尔·毕沙罗、M 吕斯、H-E 克罗斯等。
3、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野兽派最主要的代表画家包括;马蒂斯,弗拉曼克,德兰等。他们三人在 1905年至1908年之间的创作,均具有野兽派的特质,个性的表现极为勇猛。其中尤以马蒂斯最足以称为野兽派的一代宗匠。他的画多以女人作为主题,影响他最深的就是女性的美,他反复画女人的形体,注意韵律的和谐与优美。《奢侈.静寂.逸乐》和《裸妇》即为其代表名作。
4、 立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度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度空间的绘画特色。
立体主义开始于1906年,由乔治‧布拉克与帕布洛‧毕加索所建立,当时他们居住在法国巴黎的蒙马特区。他们于1907年相识。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两人一直非常亲近地在一起工作。
立体主义这个名称的出现含有偶然性。1908年,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年)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埃斯塔克的房子》,评论家L活塞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立体主义的主将是帕布洛·毕加索和布拉克。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1910年),被认为是包含了立体主义因素的作品。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是20世纪在欧洲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它摆脱了物体固有的色彩特征,运用简练的线条和夸张的颜色来实现色彩在画面中的完全释放和独立,野兽派的出现把欧洲从几百年的传统的自然色彩概念中释放了出来,野兽派的产生意义,就在于色彩不必依附于任何自然形态以及他们的真实性,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品格特征。
以上为百度的,我要说的是,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等一些列的艺术流派,最重要的不是他们的画画得怎么样,(我个人看来真不怎么好看),他们最大的贡献在于一系列对于当时社会人们的艺术观念的冲击,将人们的传统古典艺术观念一种彻底的颠覆,将艺术不再是小众的对有身份的人服务的东西,将艺术的命题扩大化,走向人本主义的艺术方向。
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野兽主义继续着后印象主义文森特·梵高﹑P高更﹑P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对西方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中注意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疏﹑简的意境,有明显的写意倾向。
野兽主义的主要原则是通过颜色起到光的作用达到空间经营的效果,全部采用既无造型,也无幻觉明暗的平涂,手段要净化和简化,运用构图,在表达与装饰之间,即动人的暗示与内 部秩序之间,达到绝对的一致。
野兽主义画家们广泛利用粗犷的题材,强烈的设色,来颂扬气质上的激烈表情,依靠结构上的原则,不顾体积、对象和明暗,用纯单色来代替透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