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性,第1张

历史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丰富的内容。可是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只是单纯地教授历史基本史实而忽视了情感的交流和互动,中学历史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弱化情感教育功能的现象。历史学科常常被抽去了精神和情感的内容,剩下了干瘪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是历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历史情感教学是指授课教师通过健康而丰富的情感表达,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于直观教具的辅助教学,较为真实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以便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进而转化为学生的意志和行动的教学艺术。笔者在实际历史课堂教学中实践性地运用了情感教学这一方法,从而正确地解决了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情感教育的有效性这一问题。在此谈谈情感教学的一些方法和运用,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指教。

一、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著名心理学家布奋姆说:“在人类的心理过程的发展中,情感成分最重要,在心理发展中,情感成分从单纯察觉开始,经过一定阶段,最后达到对一个人行为的控制。即情感产生于认识,又作用于认识,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在历史课的情感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感知开始,让学生在了解和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思维过程。其次,学生对已感知的历史知识进行充分感受,对其做出价值判断,由表面认识转向内在体验即经历情感体验的过程。最后,学生在对知识判断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进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以此指导自已的行动。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发挥情感教学作用,运用生动的语言,真实的情感感化学生,在这种师生感情交流和良性互动中,让学生能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在历史与现实交汇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确立人生前进目标,充分体现出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促进教育作用。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养成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形成和完善,最终达到育人立人的目标,还可以使学生在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上,形成对民族的认同,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可见在历

史课堂上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是当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历史情感教学的实施 (一)树立情感教育意识——前提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于历史上的人、事,由于时代、立场、观点不同,对其做出判断的标准也不同。作为历史教师自身首先要对历史事件要有情有感,具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能力。实施情感教育是每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必备的素质能力之一,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历史老师首先自己要树立情感教育的意识,才能在历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主动地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二)选择师生感情的交汇点即情感共鸣——突破

交汇点是指教材本身具有情感教育因素,引起师生感情交流与共鸣的史实。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史实,也可以是史实的某个侧面,能引起教师与学生的共鸣。但值得注意的是交汇点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在历史教学中,要尽量选取那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易于在学生心灵深处激起感情浪花的史料,这样便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互动和良性交流。

在这一步骤中,交汇点选择是否得当即是否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取决于以下几点:一是决定于教师本身在的立场,二是决定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程度,三是决定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为了更好的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教师还要找到启发学生情感的爆发点即启情点。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才能将其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找准,加以发掘渗透。如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标志,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很好材料。如果泛泛的加以介绍,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应对交汇点精心选择,以便收到教学效果。教师如果把指南针作为启情点:首先,教师制一个司南模型并配备一个小指南针,然后指出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发现了磁石指南北的特征,进而制成“司南”。教师出示模型,指出古人以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教师在出示指南针,指出我国是最早认识磁石特征,并最早制成指方向的仪器。后传到欧洲,广泛运用于海洋航行中。从而才促成了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发现印度,麦哲伦作环球航行。这是我国人民为世界历史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教师也可以把火药作为启情点,教师配备好火药,然后介绍火药在唐朝时为炼丹家发明(教师出示火药,用火柴点着),到宋元时传到了欧洲,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终于被著名的科学家诺贝尔更新为炸药。教师指出先有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才有了举世闻名的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诺贝尔奖。这样的事实,虽启情点不同,但在情感教育上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一定的历史事实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主要环节。

历史事物本身的情感教育因素,教师丰富的感情,对学生来说只是客观存在,只有将其传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历史教师只有选用恰当的灵活的教育方法将学生“引入”历史情景中,从而获得较系统,完善的知识。比如在学习《远古时代历史传说》时,我让学生课下通过上网、去图书馆等途径查找关于皇帝、炎帝、

强调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教师的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都可以视为教材。如教科书、其他文字资料、图像材料、数据资料、音乐资料、遗迹和遗址等等。在此特别提到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做一个个案分析。

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情感教育的魅力。通过参观、访问、报告会、演讲会、故事会、办墙报和展览、座谈等活动方式,启发学生内心感受,培养丰富的情感和责任感,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教师注意运用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并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成功的关键。 (三)情感、表情、语音三管齐下

这是教师在本身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教师内心感情再丰畜,但若“茶壶里边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学生难以深入情境,也难以被感动。在这一意义上教师是根据教材自己编剧,自已导演的演员,教师的讲课也应像演员一样,面部就有生动表情,辅之以恰当的手势。只有做到情感,表情,语言三者密切配合,才能实现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教师要运用真实确切、幽默诙谐,生动形象、丰富有个性的语言艺术,带领学生缓缓展开那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去领略纷繁的历史事件、恢宏的历史场面、卓越的历史人物、璀璨的历史文化和奇妙的人生智慧等,有的放矢的少讲和精讲,营造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历史氛围,从而开启学生求知的心灵,诱导学生的探索意识,引起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例如:历史教材中还出现大量的经过千锤百炼的传世语言,可供我们利用与发挥。大量的成语典故,便是高度浓缩的历史。比如,“卧薪尝胆”、“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等。这些经典语言千百年来为人类所吟唱传诵,我们尽可古为今用,让学生体会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演绎着十分动人的历史场景,并且,感情充沛、节奏明快、抑扬顿挫、淋漓尽致地教学语言,很能彰显出教学者独特的功底和个性。实践证明,优化的教师历史课堂教学,不仅可使学生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而易见了。

(四)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教具的运用不仅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加大信息量,拓宽视野,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历史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概念、历史规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九一八”事变时,让学生听一听《松花江上》那悲惨的歌声;了解南京大屠杀时,让学生看看南京大屠杀的血腥照片,学生仿佛回到那个时代,站在那个历史现场,感受历史,在内心深处引起共鸣和震撼;在讲重庆谈判时,播放视频《重庆和谈》,并提出问题:你从视频中了解到什么毛泽东既然知道蒋介石假和平,为什么还要去重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探索历史,关注细节、完善人格。另外,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通过QQ、E-mail电子邮箱,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恰当地配之直观教具的演示,利用历史地图、、影片、录像等等,用以渲染气氛,加深学生印象和对历史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

著名学者许纪霖教授曾说过:“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从改变自己的课堂开始。教学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新课标理念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断地探索新方法、调整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还应在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情感认知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和促进作用。

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

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3.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4.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科学课程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这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在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中,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事实上,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贯穿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过程中去。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贯穿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过程中去,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有着很深的误区,就是过分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教育的深层次作用,这种传统对教育工作者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当前应试教育氛围依然浓厚的大背景下,数学教育工作者要突破旧有习惯模式,没有思想上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足够重视,就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三维教学目标体系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学生走上社会所必需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以及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亲近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发展理性精神,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就三个教学目标的关系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而不可。成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培养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情感与态度是学习的树根,过程与方法是学习的枝干,知识与技能是学习的花果,错误与失败是学习的绿叶,它们有机联系在一起,最终造就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

2 就教育的最终目的来说,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活动,投射、蕴含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与目的预设,凝聚着人们对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的追求,它的本质是要培养有社会认知和实践能力、有积极正确的价值观、能促进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健全人格。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是教育的首要目标,优先于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教育。退一步讲,就算是当前教育体系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依然侧重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然而,一个对数学不具有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的学生是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的,也就不可能真正把数学学好。

3 就教育的功能作用来说,当前,为了更好更快地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肩负着培养新一代建设人才伟大使命的教师也应该把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而能够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励影响下,主动地、有方法地获取日新月异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各项能力。为此,我们就不应该只是教给学生静态的“知识与技能”,也不只是动态的“过程与方法”,还应有使其立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 就中外数学教育对比状况而言,欧美等国家的教育水平优于国内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外的数学教育更看重育人的大目标。例如,美国数学教育目标是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其数学素养包括:懂得数学的价值、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交流和学会数学推理,强调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英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在学生教育上的重要性是:数学为学生理解和改变世界提供了一套独特而有力的工具,数学提供促使学生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发展的机会。比较而言,中国的大纲、课标虽然也重视育人的大目标,但仅仅在前言部分作比较简短的描述,而现实的教学实践几乎把全部精力都集中于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对数学教育给予人的思想启迪、精神感悟、人格塑造等人的发展大目标关注甚微,具体目标与人的发展大目标之间的联系基本处于割裂状态。因此,我们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

二 明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具体目标

在充分认识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明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哪些具体的目标,以便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概括地讲,就是有下面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1 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指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乐此不疲。但是,小学生的兴趣往往不稳定、不持久,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和培养。

2 体验情感

情感是指爱、快乐、审美情感等丰富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它伴随着人的一切活动之中。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中的加、减、乘、除运算符号的简洁美;让学生感受数学化繁为简的概括美;化方为圆、化曲为直的转化美;层层演译的严谨美和逻辑美;富于变化的神奇美;数形结合的和谐美,让学生从心底上喜欢数学,喜欢学数学。

3 锻炼意志

人类的认知和实践活动(包括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并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无数的错误、不断的失败中找到真理。历史上,一些数学难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以解决。因此,数学教育要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勇于面对错误和失败、消除畏难情绪的勇气。

4 建立自信

自信可以使人成功,成功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自信。数学问题的解决可以给学生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相比其它的物资奖励和情感激励,这种自信更稳定、更持久。因此,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解决数学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一个他们原先看来很神秘的问题时,那么成功带给他的喜悦是巨大的,内心将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学习钻研动力。

5 感受作用

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与形是世上万事万物的共同存在形式,因而专门反映数与形规律的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无所不在,无处不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可以加强他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动力和决心。

6 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话突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习惯影响着人的能力与性格的发展。就学习习惯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教学目标体系把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克服困难、质疑、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列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具体目标。

三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以上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应该怎样有效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呢?有三个大的要点可供参考:

1 完善教学设计目标,精心选取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实施课堂教学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结合。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精心挑选,认真组织,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只局限于教材上的例题及练习,凡是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相关场景、事例都可以引用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教材中《方向与位置》的学习认识,教材只安排了两幅图作为学习训练的素材。如果只利用这两幅图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朋友在森林里迷路了,他只知道家在森林的南方,请你帮他找到回家的路,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的交流探讨,一系列问题出现了,是晴天还是阴天,白天还是黑夜,进而充分利用插图引导他们认识到太阳东升西落、月亮西起东落,树叶南密北疏,树的年轮南疏北密,北极星始终在地球的正北方,有的学生甚至会想到为他送去指南针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想象这样的一堂课一定不会沉闷,学生不但掌握了方向和位置的辨别,还成功体验了利用数学知识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

2 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程度与学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设计的教学活动,营造的课堂氛围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需要时,学生就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则是苦恼、厌烦,势必会影响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并且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积累愉快的体验,不断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对称”的教学,先呈现给学生“美丽的大自然”画面,教师说:咱们到大自然中寻找哪些是对称的。每个学生都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他们认真寻找、踊跃发言:熊猫、青蛙、蝴蝶、叶子……教师提出:你们是怎样寻找到的?学生纷纷讲述自己的方法:熊猫的眼睛、耳朵两边一样;蝴蝶左右翅膀上的花纹一样;对称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教师又提出:怎样来断定这些都是对称的?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自己寻找的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学生想出了“对折”方法后,教师按学生的选择来演示“对折”。当课件动态显示青蛙的左边和右边重叠时,学生情不自禁地鼓掌。他们为自己的发现自豪,更加兴奋地投入下一个学习活动。

另外,我们知道,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全体学生。教师要注重以自己的情绪、态度诱发学生良好的情感。如上面我们提到的“对称”一课中,教师在展示自己的作品前,先欣喜地告诉学生:“前几天我学会了一手绝活,我想把我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请大家说出每个作品的名称”。兴奋的话语感染了学生,诱发了学生欣赏、了解教师作品的热情。随着作品在黑板上依次出现,教室里响起学生抢答的声音:花、房子、小树、鸟……教师积极兴奋的情绪、态度转化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把热情带给学生,用教师真诚的情感去感动学生,把学生的积极情绪调动起来;需要教师把信任与鼓励、欣赏与赞许带给学生,用教师的巧妙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规律,用教师真切合理的评价,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磨砺学生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数学学科具有知识内容前后连贯、系统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顽强的意志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以强化学习的效果、应对学习中的挫折、明确学习的意义。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例如,从学生入学的第一节数学课开始,教师就要结合教材上的图有意识地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让学生明确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并通过对学生的表扬,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好习惯。又如,笔算教学中设计帮助小动物检查改正错题的活动,可使学生加深对笔算方法认识的同时领悟到“计算时要细心”。再如,放手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请学生表达自己的方法、评价伙伴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进而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今天的数学教学中,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等等。

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和战胜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以后的愉悦,使他们从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大要点外,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真正贯彻到底,还有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革新当前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再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标准来评价学生,从而使学生自觉注重知识与技能之外的其他素质。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学生要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去亲自感受、体验、领悟。教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灵魂,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我们所期盼的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由此具备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823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