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与小学古诗文该怎么深入挖掘

古代文学与小学古诗文该怎么深入挖掘,第1张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指引,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载体,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语文古诗词,让小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将深入研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如何有效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解读古诗词,加深对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理解

古诗词虽然篇幅短,但却是需要进行反复品读与解读的,通过反复的品读能够加深对古诗意思的理解,感受古诗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不多读几遍就很难理解其中的意思。对于小学生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基础,这个时候就需要加深对不同古诗内容与思想的品读与鉴赏,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辨的思维模式,主动地去理解古诗中所赋予的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古诗时,大多会根据文中的人物背景与思想,去理解故事情节。在让学生学习古诗时,应该先学会对人物语言、行为的品读,才能对这个人物做出正确的评判。在讲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教师可以将文中的人物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这些人物的语言、行为、情感做出正确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具体的历史背景与生活环境进行正确的定位,将古诗中的传统价值、理念内化于心。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品读,通过对古诗的语调、腔调进行品读,在品读的过程中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借助古诗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人民艺术的智慧与创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独具一格的体裁、历史悠久的文化魅力得到了人们的赏识,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借助古诗词进行语文教学能够展现古代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小学生正是处于情感最为丰富的黄金期,对于许多的事物都是比较敏感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感表展现出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表达了诗人宁愿捐躯也不愿意苟活的人生观,他满腔的雄心抱负正是源于他对国家的热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而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向学生展现诗人的这种爱国胸怀与伟大的人生价值,让学生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感内涵,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通过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情感。小学阶段所学的李白、王安石、苏轼、杜牧等诗人的古诗词,都表达了诗人自身的人生态度与思想情感,通过深读这些古诗走进诗人的作品感受到诗人的社会生活背景与丰富的人生经历。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内容与现实生活是具有密切关系的,这些古诗都是多角度地彰显出诗人的情感价值观以及诗人在创作中所获得情感体验。通过多角度分析不同的古诗,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通过反复熟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这种情感内涵,在反复朗读中历练学生的心理品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另一方面,在教学的时候,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语段或者词句进行摘抄,然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体会与感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熟练地运用。

四、借助古诗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古诗词教学主要是侧重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与运用情况,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少会涉及情感方面的教育,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古诗词后,并不能在生活中获得深刻的感悟。小学生还处于成长的懵懂期,对于许多事物认识并不全面,在道德情感价值观上面容易造成扭曲,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要充分挖掘古诗词这一文化资源中优秀的精神品质与思想内涵,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古诗词中有许多的优秀内容是值得教师去挖掘的,比如许多描写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的情感都值得学生去学习。比如,李绅的古诗《悯农》通过以文抒情的形式来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深感同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虽然这首诗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但是这首诗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种思想感情揭示出来,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珍惜当下所拥有的,养成勤劳简朴的好习惯。

五、诵读古诗,感受独特的传统文化韵味

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小学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晨读或者课堂朗读的形式感受古诗中的文化魅力,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加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对语文文学知识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理解、感受古诗中的文化魅力,从古诗的表面看到深层次的含义。例如,在讲解李白《望庐山瀑布》这篇古诗中,教师可以通过下载专业人员的朗读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通过专业人员的朗读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这篇古诗的慷慨激昂的气势,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李白这一人物的认识与评价。通过“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感受到李白诗篇的风格特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学者的精神与气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课堂上听完这段朗读课件后,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有的学生在富有感情地轻声朗读,有的学生在相互评价李白这一人物形象,还有的学生在品读这篇文章的思想。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较好地去领悟古诗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文化韵味。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包括古诗词、文言文等,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强化语文教学指导,挖掘语文教材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中都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与内涵,在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可以为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一、挖掘教材中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应该明确地、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思想的共鸣。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投影圆明园的全景图,再配以优美的乐曲,学生的情感就被牵动起来,随即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边听录音朗读,边思考问题。课文的朗读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学生的情感已经完全融合在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了,有如身临其境。

二、通过饱含深情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许多课文中的情感是通过文中的重点词语表现出来的。教师通过深情的朗读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可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将学生带进了情感的氛围里。

三、根据教材中的精美词句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有些课文中的特定语句凝聚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因此要体会作品的情感色彩,也可以从这些词句入手。在《长城》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里的“气魄雄伟”“伟大奇迹”二词就包含着对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时,可以从此入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

四、通过人物对比,体验不同的情感。

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具体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法是常用的一种。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时,可以通过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情景和她在大街看到的、幻想到的这些情景来对比一下,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穷人生活的悲惨。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过大年夜的,进一步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的幸福。激发学生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总之,情感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师只要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就会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作者/ 董红勤摘要: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渗透前苏联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可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师地位,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能力训练等,很少挖掘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师生之间更是很少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课文本身就文质兼美、富含丰富的情感,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师若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优势,用情感人、以情悟文,用情促知,课堂就会变得轻松、活跃,教学定能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作者通过亲身的教学经历,谈谈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教学效果的显现。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渗透的前提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特别是情感间的交流。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认知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统治整堂课的,学生只有写和记的份,根本不可能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要完全服从于教师的领导。这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造成了学生思维僵化,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做到与学生的关系为朋友式的、亲人式的。学生所喜欢的老师是“能言善辩”的,是既庄重又有幽默感的,既严肃又不失活泼的,既是师长又能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不仅能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能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要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用真诚和爱心感染每一名学生,肯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地位。教学中,教师要时刻面带微笑,用真诚的目光与学生交流。学生从教师肯定的目光中读出了关心与爱护,更增添了一份学习的动力。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与感受,对学生积极的情感与学习态度要给予热情鼓励,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情感态度,促进他们健康的学习和成长。二、创设情感渗透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所创设引发情感的氛围,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关键所在,通过创设与文章内容相近的情境,能够有效地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 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使学生产生对所学知识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调动各种积极情感,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创设情感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能够亲身体验,仔细揣摩,把作者的写作情感转变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真正地懂得了文章的内涵,从中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创设情感氛围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通过多媒体素材来渲染气氛,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从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等。总之,教师要用心去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氛围,不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真切感受作者的情感,真正地走近作者,走近文本。三、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托尔斯泰曾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也为这种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首先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细心钻研、耐心品味与揣摩,挖掘作品蕴涵的思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体会出作者所要表现的真情实感,为学生创造出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如果学生能够被课文的言辞美和人情美所感动,他们就会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大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四、“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体验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分析、研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经验本是学习知识的沃土。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当学生贮藏的生活经验被激活后,他们便能够与文章形成最佳的体验态势,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内容取得联系,完全融入到作品当中。这样,对于文本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其进行更深层次地理解与品味。五、给学生自信的评价,让其快乐成长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树立起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的理念,评价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具体教学中我采取在不同阶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评价。一个赞许的眼神、一番表扬的语言、一个真心的微笑,都会让学生充满惊喜和感激,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内外,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尽心尽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真爱的付出,学生也会“报之以桃李”——尊敬、爱戴老师,并把这份感激之情转移到学习中,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情感也就这样在评价中得到激励,在评价中获得了升华。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参考文献:

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情境创 设要有针对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问题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教师应考虑内容、方式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索和探究,解决问题或得出正确结论。无论是艺术欣赏还是艺术创作,触景生情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审美的情感活动,这也正是情感的情境性特征的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唤醒学生的情感,而且能借助情境深化学生的认知。因此,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往往十分重视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

其次,教师要善于调动、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中小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因此教师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具有感染性和迁移功能,教师要善于把课文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再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别人,就会使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在此基础上,再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到所感知的对象之中。于漪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使学生真正在

思想品德、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师自己要进入角色,披文以入情”。教师自己在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心灵必定会受到感染,情感必定会激起波澜。因此,教师在调动自己的情感后,一定通过言行和声请等手段,用自己火热的情感触动学生平静的心,从而对他们进行是与非、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教育。若教师自己缺乏情感,那就无法引导学生的情感流向。 再次,教师要善于营构良好的师生人际氛围。由于情感体验的自律特征,课堂心理环境的安全、自由、宽松就成为主体情感得以顺性舒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平等、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能给学生以自由舒展的心理空间,使学生沉浸在一种丰富、和谐、温暖、疏朗的氛围中,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引发和展开,而且能够满足学生独立、自尊、理解、信任等情感需要。我的做法是千方百计跟学生结成最佳学习拍档,让学生心甘情愿地走进语文世界。比如,师生互考。除我考学生外,我常让学生考我,他们自然是积极性高涨。预习,复习,查资料,互相商讨……,学生挖空心思要把我考住,其学习潜能得以充分释放。我还让学生互督、互查、互考,结成前后同桌学习同盟。我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初一每周不少于三篇,初二每周不少于两篇,初三写周记。每周师生共荐日记题目5个,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供学生挑选,每组选三名学生当组长评日记,只评最大优点与不足。我每日抽查,每周总评,让学生将评语记下并据此改进,并将优作进行张贴。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无论思想认识,还是习作水平均有大的飞跃。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语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讨论、答问、品评。

再其次, 以语言描绘情境是指教师运用语言艺术,或描绘,或抒情,或议论,以铺陈渲染、述感追思、评价点拨,把学生带入与文本相适应的特定情境中去。由于不受时空、物质、内容等条件的限制,借助语言描绘情境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简捷、最方便、最经济、最基本的一种情境创设方法。我利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关注。通过课堂观察,

我觉得教师力图显现一种精炼、平实的语言风格。这样做,对于创设情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认为场景有其特殊特点,包含着一种氛围。所以教师应该使用更多生动形象,极具文学色彩,有一定鼓动性的语言来创设更多情境,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最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情景等综合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录音等,为学生再现具体可感的情境。多媒体教学图文并举、视听结合、信息丰富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生动的感知,能迅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以生动的具象接通学生的生活经验,启迪学生的内心情感。以体态模拟情境主要是指教师借助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人体语言将文本中的某一特定的情境演示出来。在实际的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往往是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比如语言手段,其实任何一种情境的创设都离不开语言参与。恰当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有效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声情并茂于今人,只是在描述阅读效果时用到的一个词语而于古人,却是创作时必然追求的一种境界 声情并茂,顾名思义,是指声音和情感的配合达到一定的境界,从而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代诗歌一开始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乐、舞的紧密融合,成为上古歌谣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惟有真情扣心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知识海洋徜徉的同时涤荡心灵,收获感动。高中语文课本包罗万象,其中不乏至真至美的感人篇章,美文引发的哲理思考,诗词刻画的丰满形象,纵横古今,驰骋中外的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信手拈来,都是情感教育最好的素材。

 例如,在讲授《道士塔》时,我先让学生感受敦煌文物的博大精深,美妙绝伦,学生叹为观止,接着再让其了解文物已流失国外,惨遭破坏的情景,引申许多本属中国的瑰宝却堂而皇之的展览在巴黎伦敦,学生不由气愤无奈,于是我启发学生:敦煌文物流失,责任在谁在中国日渐强大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文物让学生谈谈感受和应承担的责任。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大家一致认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义不容辞的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人人爱国家。然而,当我提示学生们,在今天,长城却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垃圾箱,国人漠视,外国人竭力保护时,我们真的没有颜面指责王道士的无知,我们只有深刻的反思,不断的完善,学生无不动容,大家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空前膨胀。

 诗词教学也是情感教育的范例,我们可以通过诗词中的意象,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体悟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就容易让学生与诗歌中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培养起各种纯洁而高尚的情操。如在教学杜甫《蜀相》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抓住“碧草”、“黄鹂”这两个意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原是美好之景,可是在这寂寞荒凉的丞相祠堂,碧草春色为谁而绿,黄鹂好音有又谁能聆听呢感物怀人之意渗透纸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一个壮怀激烈的英雄人物,壮志未酬就以身殉职,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怎么不令无数英雄为之泪流满面而荡气回肠呢!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创设情景,一个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怀念与对自己功业未就的叹息感慨的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学生的理解也变得直观,他们感叹诸葛亮,惋惜杜甫,学习了诗词,陶冶了性情。

 作文教学更是情感渗透的大好时机,比如,让学生以“尊严”为话题进行作文时,学生对这个话题感到较抽象,觉得无从下笔,我就用下面一段教学语言来诠释“尊严”:1840年,林则徐把英国的一箱箱倾尽石灰水中,付之一炬,这就是尊严!邓小平同志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爱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就是尊严……我讲到这里,全班学生情不自禁,掌声如潮。他们已经深切体会,尊严,是那么的神圣,那么的不可侵犯!

 解决比较敏感的早恋问题也完全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孔雀东南飞》和《雷雨》时我对学生说焦仲卿和刘兰芝、周朴园和梅侍萍的爱情悲剧都源于家长的反对。成年人的爱情尚且举步维艰困难重重,而你们,作为在校中学生若早恋不仅面临家长、教师和社会的三重反对,还要面对成绩下滑的严重危险,面对高考毕业后各奔东西的残酷现实,其艰难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与其拿自己的美好前程换这虚无渺茫、毫无安全感可言的青涩爱情,不如先把自己的学业搞好,为自己将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们听后,会心的笑了。他们知道了现在要为自己的前程奋力打拼,等到事业有成了才有资格爱与被爱。

 以上只是几个简单的教学案例,但是我们相信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期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使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所以,很多中外名家都十分重视情感教育。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阶段的学生情感丰富,当他们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一致是,他们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中去,反之,他们对教师的教学便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就会差得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明确情感教育的地位,探索对高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发挥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的迫切性也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名篇,这些作品大多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喷涌结晶。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出文章中渲泄奔腾着的感情的激流,和学生一起体会字里行间跳到着的感情脉搏,想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1,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以情动情。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别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以作者之情来打动学生之情,要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思想感情。那怎样发掘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教师是客体,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在备课、讲课时,心灵必然受到震颤,动情于心,激起情感的波澜,同作者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总而言之,教师要首先进入角色。  2,创造引发情感的情景,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入情于境是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入情于境通过形象的感染,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比如,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我先提问看到马克思的肖像后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这个问题。一位同学回答是马克思睿智的眼神。我分析了睿智一词的含义,概括介绍了马克思一生的丰功伟绩。面对革命导师的肖像,联想其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同学们便会产生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敬意,然后披情入文,整堂课的教学就处在一种特殊氛围之中,同学们既受到思想教膏,又提高了语文能力。其二,通过吟诵朗读激情。对于诗歌和抒情性散文的教学,采取这种方法能收到较好效果。其三,通过讲述品析激情。对于小说之类的叙事作品,通过精湛的语言,着重再现形象,勾勒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受教。再者,创造情景,营造氛围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易于进入教材的情感世界,以体味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定情感。  3,把握情感的倾向性,调节情绪。情感具有倾向性,面对不同的对象或同一对象,不同的人则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倾向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消沉可以转化为振作,讨厌可以转化为喜欢,消极可以转化为积极,憎恨可以转化为热爱。  在教学实践中,愉快、积极的情绪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而低沉、消极、否定等消极情绪则会阻碍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情感倾向,如同一把双刃剑,对其学习行为可以起积极作用,也可以起消极作用。  二、语文教学的情感体验方法  1,大胆创设情感体验的氛围。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认识形象,理解形象,受形象感染,学生不步入特定的情景之中,难以有深切的感受。  除了导入的精心设计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来渲染某种气氛。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可先让学生听一曲《十面埋伏》;鉴赏姜夔的《扬州慢》,可放一段编钟古乐的录音,让学生和着旋律浅唱低吟;品读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可配以小提琴曲《思乡曲》这些都是能辅助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情景,引导他们沉浸在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氛围之中。  2,紧扣作品语言来体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情感内容的载体。紧扣作品语言来进行情感体验首要的是扣住作者作品中的关键语句,因为关键语句一经点拨,文章精神全出,就会使得学生情思萌发,乘兴翱翔,进入作品描述的境地。除了扣住关键语句外,指导学生有盛情地朗读也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他认为。要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大量实践证明,通过那细若春蚕吐丝,壮如骏马奔腾,轻似山泉淙淙,重则雷霆隆隆等不同方式的美读,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不同的情感内容,就能教学生真切地体验出来,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体验。人认识艺术形象是以他的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为依据的,要让学生更深切地体验作品的情感内容。教师就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参与体验。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朱自清《背影》一文时,就引导学生联系他们自己和父母亲生活的有关往事,带着对自己父母亲的亲昵感和崇敬感去体验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学生贮藏的生活经验一被激活,他们就能很快与作品行成最佳的体验态势,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内容取得认同,这样,学生既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加深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美感和道德感。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方法恰当,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这样一种体验状态,正如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描述艺术美的审美心理活动: 当美激动我们的那一瞬间,我们可以感到胸际的一种灼热,一种剧痛,呼吸的一种颤动,一种饱满,心脏的一种翼动,全身的一种摇撼,眼睛的 一种湿润以及除此而外的千百种不可名状的征兆。 这种境界,正是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所企盼、追求的。  泸县一中 李群

诗歌是文学中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现行的人教版

高中语文教材中,仅必修的五本教材中所选的诗歌讲授篇目就有近二十

首,拓展内容更是数量庞大。诗歌作品上起《诗经》,如《氓》、《采

薇》,下迄当代新诗,如《雨巷》、《再别康桥》,体式各别,风格各

异,大致可以反映我国诗歌发展的轮廓。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作

了这样的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

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文学修养。”

我任教高二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

的学习兴趣和我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

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课本的扉页上和摘抄的笔记本上都认真地写着最

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

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

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我的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我在课

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这让作为语文老师的我隐

隐有些担忧。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甚至有学生会在

我要求背诵一些课外诗歌名篇的时候说“老师,这个高考又不考,不要

背了。”上课的时候也总是抱怨说“老师,讲诗歌的课太乏味了,那么

几句话翻来覆去的讲好几节课,我们都瞌睡了。”

作为一个高中语文老师,面对此种状况,我开始去探索如果能让诗

歌教学的课堂高效,更好的达到我预期的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算

是高效呢?诗歌教学的高效课堂又以什么为衡量标准呢?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

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

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

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

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

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

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

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

发的愉悦交往过程。对照上述高效课堂的标准,我发现自己当前的诗歌

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第一,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落实三维目标,只注重了对诗歌中具体

的表现手法和中心思想的鉴赏,缺乏对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重视。

第二,诗歌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多属于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和答题技

巧,诗歌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缺少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导致学生缺少自主的思考与感悟。

第三,教学手段单一,没有很好的利用教辅资料,多媒体等教学辅

助手段,与诗歌相关的、音频、视频等内容较少,使得课堂不够生

动丰富,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致高涨。

第四,讲练关系处理不好,表现在:课堂练习设计不精,教学与练

脱节;以讲代练,教与学脱节;有布置无反馈,练与评脱节。

对于上述不足,我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尝试,也自己总

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对此我下面将主要从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课前准备:

1通过书籍和网络查阅和搜集构建诗歌教学高效课堂的相关资料,

观看名师诗歌教学的课堂实录视频,听师傅以及教研组各位老师诗歌教

学的课,从中学习构建诗歌教学高效课堂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方法。

2备课过程中加强对诗歌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究,多设计侧重学生自

主学习、互动互助的环节,将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授课方法与

新型的创新型自主探究式课堂模式相结合。

二、课堂教学: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改变以往的从介绍作者生平、诗歌写作背景等内容

的传统模式入手,而是借助歌曲、照片、漫画等多媒体手段来营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与画面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

如,在讲李商隐的《马嵬》之前,先给学生播放李玉刚《新贵妃醉酒》

的演唱视频,从而引出唐明皇、杨贵妃二人爱情故事,以此切入诗歌。

又如,在讲《蜀道难》之前,先让学生观看蜀道的照片,让他们直观的

感受到蜀道的艰险,对诗人对友人过蜀道的担忧之情有所体会。通过这

些新颖的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更加直观

的感受到历史事件与现代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经典的“先学、后教、再练”的教学流程,将

该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诗歌教学的特点紧密融合,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自

己的高效诗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864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